诗文库 正文
授苗发都官员外郎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一
敕。朝散大夫前守秘书丞龙门县开国男苗发。德厚流光。相门才子。代重一经之业。家承万石之风。理诣精微。行归纯至。丽以文藻。振以英华。端其诚而有恒。敏于事而兼适。早登学省。用汰儒流。丧纪外除。素冠未改。弟兄有裕。清论多之。处以弥纶之职。当兹俊茂之选。可行尚书都官员外郎。赐绯鱼袋。散官封如故。
与苗员外山(一作出)行 中唐 · 李端
押庚韵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
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
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
令监司郡守搜访遗书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词科旧稿》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门下:汉治方兴,陈农奉求书之诏;唐文载郁,苗发分出使之权。《七略》之奏已成,四部之藏复盛。稽诸往牒,具有成规。朕法离照以当阳,体贲文而御宇。久矣灵台之伯偃,载戢干戈;粲然东壁之星明,勃兴道术。乃眷藏书之府,属予稽古之心。虽钿轴牙签,渐至充盈于三馆;而漆书壁简,尚多散逸于四方。比屡饬于攸司,何未孚于至意?爰加申谕,益俾旁求。启时金节之臣,暨尔铜符之守。或观风问俗,知典籍之所存;或宣化承流,体国家之先务。合修乃职,悉上送官。视隋朝嘉则之名,靡容饰伪;按我祖崇文之目,庶可补亡。苟闻篇帙之鼎来,奚吝龙光之宠锡?毋为烦扰,以负使令。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玉阳书院 明 · 许子伟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好筑山堂深未深,篮舆便得两登临。
共寻胜日无边景,时话先天一点心。
苗发雨翻新作浪,枝头乌宿故知音。
乾坤不惜明开眼,红紫东风自古今。
论画和宋中丞十二首 其十二 清 · 朱彝尊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十六
退翁(孙侍郎承泽)倦叟(曹侍郎溶)嗟沦没,吴客雌黄讵可凭。
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谓宋公暨闽抚卞公也)。
柽联句 清 · 朱彝尊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十三
有木生庭隅,入夏翠阴发(周筼)。
卑枝易妨帽,密荫恰承袜(孙致弥)。
重露一以晞,微风久不歇(彝尊)。
皮乾皵殷赭,花琐补秃缺(筼)。
色笼澹泞天,影漏惺忪月(孙致弥)。
遮门肖水松,验雨促耕垡(彝尊)。
茎小舞蝶翻,脂香行蚁窟(筼)。
其身异枞柏,其产遍扬越(孙致弥)。
岂惟敌雪霜,兼可蠲宛暍(彝尊)。
疢疾崽子除,杯槃匠人劂(筼)。
是物锡嘉名,肇诗皇矣曰(孙致弥)。
尔雅配虫鱼,图经绘苗发(彝尊)。
过从每淹留,爱护勿剪伐(筼)。
森森埽庭蔓,浅浅露莺骨(孙致弥)。
清谈自亭午,离坐到日没(彝尊)。
虽非郊野居,且免土蓬勃(筼)。
况有易酿沽,把盏恣百罚(孙致弥)。
箕踞独树根,狂哉酒梼杌(彝尊)。
天游观万峰亭 清 · 朱彝尊
押月韵 出处:曝书亭集卷第十八
大山相排连,小山补其阙。
群峰罕异向,危亭乃孤揭。
适当地敞閒,不在势突兀。
虚明彻户牖,豁达埽烟㶿。
荡空激飙轮,照夜涌日軏。
有时雾著巾,忽焉云触袜。
凭栏恣眺听,灵境信超越。
俨同乔岳尊,远迩尽朝谒。
纷纷扬旌旃,穆穆秉圭笏。
又疑三海图,神物互出没。
足或跷夔魑,背或负蛩蟨。
前平讶象耕,后陷类狐搰。
隐屏翕而张,接笋断不蹶。
长松偃荠菜,细竹披苗发。
溪流乍隐见,祠屋半彫歇。
岿然此独存,坐久兴逾发。
虽云冠山椒,何异在岩窟。
石房一道士,清癯老鹤骨。
延我崎岖丘,静埽苔径滑。
苦无青精饭,力为煮葵蕨。
高田岁未荒,四月草先垡。
分种及胡麻,安碓响深樾。
相对生隐心,欲归恨仓卒。
何当裹糇粮,留住一百月。
寿大司农余夫子四十韵 清 · 朱彝尊
押鱼韵 出处:曝书亭集外诗卷第一
大江汇南纪,西塞凌紫虚。
融为散花洲,结作青芙蕖。
夫子甲世才,神秀之所储。
典奥罗心胸,百二十宝书。
容台澹墨榜,法曹丹管疏。
采诗皇华曲,揄材参井墟。
五夜常含香,八舍旋鸣琚。
荐历三独坐,謇謇流忠誉。
南顾眷帝心,持节建干旟。
戟门面震泽,星野连淮徐。
流移得所托,若阳鸟攸居。
由来勾吴俗,实少华有馀。
夫子示以俭,利氓在兴锄。
舍彼箫与管,相将采薪樗。
舍彼罗与绮,各自娱茹藘。
舍彼亭与榭,努力事菑畬。
笥无胡威绢,廨有羊续鱼。
天子嘉乃绩,召入承明庐。
中丞古副相,班联领鹭车。
大农古计相,贡赋总方舆。
曩者催科吏,算缗极烦挐。
蹙数之所成,徒以资史胥。
苗发苟未合,一字争爬梳。
权量讵得平,请寄司奸渠。
自布宽大条,旧染乃得袪。
肃肃门馆清,莫敢通苞苴。
惟许缝掖士,契领心相于。
书斋三五楹,花药长扶疏。
屏前金了鸟,砚北铜蟾蜍。
体物发新咏,酌醴烹嘉蔬。
届兹初度悬,令序月在涂。
霁雪照红轩,萧云漾素舒。
梅梢寒吐萼,菜甲青连茹。
尊也前祝嘏,跻堂入门闾。
趋庭有才子,列坐多长裾。
豪犀进斛角,旨蓄罗冬菹。
试看精神健,龙马亦不如。
平格天所寿,其何福不除。
当知宣麻日,宜在揽揆初。
八千岁为春,于理信有诸。
微雨(五月十二日)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九十八
黍禾苗发蔚菁䓤,麦穗灌浆待泽充。
微雨倏晴不成寸,未能满望却增忡。
赋得春雨如膏(得讹字八韵试翰詹题)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八
一字兼双韵,其呼不可讹(膏字兼平声去声两音一在四豪韵一在二十号韵意义各殊其读平声者如易经之雉膏不食史记之豨膏棘轴是也其读去声者如诗经之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及羔裘如膏皆叶去声韵是也字典载凡脂膏之膏读平声用以润物曰膏则读去声是春雨如膏义取润物自应读作去声且与诗经韵恊近日词家于此字平仄多未详考特正其讹)。
膏(去声)膏(平声)书岂易,平仄意殊佗。
覃矣今春幸,沾哉两度和(今春自二月以来于初六日十五日连得雨泽各有三寸许土脉滋润较之往岁为优)。
飘萧下泉溉,庆忭陜亭歌(用苏东坡喜雨亭事)。
渥透麦苗发,湿凝柳线娑。
大田胥可种,远省并堪哦(近日畿辅及河南山西安徽浙江江苏陜西等省俱经奏报澍泽均沾并有诗纪事)。
既慰亦生惕,戒盈仍望多。
独存不足虑,捷信竟如何。
河南巡抚梁肯堂报雨诗以志事 清 · 弘历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八
数日前披摺,河北雨似迟。
切切为不安,谕问由驿驰(梁肯堂于四月十八日具奏河南通省三月下旬得雨情形予方疑四月十二三此间及直𨽻山东复得透雨豫省河北三府壤地相接何以并未均沾不然岂有拜摺在后而不言及耶因即谕令查明先行覆奏并命阿桂便道察勘具实奏闻)。
今兹接回奏,南北均雨施。
率皆十二三,燕齐同日滋。
麦收可期丰,禾黍苗发齐。
额手为之慰,既慰复嗔其。
十八之奏章,十二三何遗(兹据梁肯堂覆奏自前次报雨之后续据开封归德南阳河南汝宁陈州六府暨许汝陕光四州各禀报自四月初十十一二三及十九二十二十一二三等日得雨自四五寸至深透不等其河北之彰德卫辉怀庆三府所报得雨日期沾透情形亦俱相同二麦正当黄熟之时雨后连晴颗粒饱绽秋稼日见长发青葱等语想阿桂不日亦即奏到梁肯堂断不敢稍事粉饰惟该抚尚系晓事之人宁不知予之念切雨旸无时少释乃十八之报竟遗十二之雨未能仰体予怀并即训饬以戒其后)。
训饬俾戒后,勤民谨毫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