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杭州馀姚县龙泉寺大律师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九
大朴既雕。
淳源不复。
生人溺于迷妄。
自拔无由。
我梵惟哀之力。
现灵东方。
雷起偫蛰。
间生龙象。
调御人天。
巍巍乎大明烛幽。
而品物知向矣。
噫。
稠林枝干。
荣枯不息。
火宅烟焰。
起灭相寻。
于众生速坏之身。
有诸佛常存之性。
垢衣缠宝而不见。
浊水求珠而未得。
法无高下。
根有浅深。
由是启禅那證入之门。
立毗尼摄护之藏。
土因水而成器。
火得薪而待燃。
惟此二宗。
更相为用。
律行严用。
奉则净无瑕缺。
戒定光深。
照则测见本源。
次修定门。
而自调伏。
云何为大定。
地虽倾而不动。
云何为修我。
心虽寂而无住。
然后登般若之岸。
上楞伽之峰。
以此身为法身。
了无得为真得。
或有默修元契于文义。
受教顿悟于宗师。
不由门阶。
径造堂室。
微尘学者。
时得一人。
复有大悲空隘而不穷。
宏誓海涸而不尽。
俯从像法。
以导世间。
则我大律师其人也。
师讳道一。
字法籥
馀杭严氏。
生族姓之家。
是为因地。
作如来之子。
宁有本缘。
故祖考不书。
尊上乘也。
体峻山岳。
神閒江海。
机对敏洽。
应受融明。
自襁褓至于成童。
颜色无违。
视听皆正。
年甫八岁。
辞亲就师。
鸿鹄入冥
自然方外。
莲花出水。
不染泥间。
十七预剃度。
龙泉寺
受具于光州岸律师
行相珠圆。
涤流镜澈。
始就山阴讲涅槃经。
师既归而为众敷阐。
同时听者。
奉以为师。
恭惟此经。
佛最后说。
教旨深圆。
故草元著义。
法华经大事因缘。
授声闻记。
口诵心奉。
誓尽当来。
金刚经灭度无边。
悉离诸相。
诵起信论。
涤除邪妄。
开导心宗。
常所受持。
皆为义释。
于华严入普贤性海。
维摩不二法门
凡历见闻。
莫非心證。
从文悟理也。
白日顿明于世界。
飞鸟自在于空中。
从理乘如也。
尝谓天台观门。
往誓深教。
吾所归也。
夫垢因戒净。
惠定以生。
未有爱尚存而坐登三昧。
每叹曰。
持心系于刹那。
求道本于清净。
使学徒解怠。
由轨范不明。
教之兴衰。
在我而已矣。
乃获一席。
信心必随。
尝讲大乘。
方摄齐登座。
侍者布席。
微爽律文。
即命撤席。
浣衣以俟明日。
其检身激下。
皆此类也。
自是江南律学
砥砺弥精矣。
至若齐场星列。
谈座云绕。
四众仰山王之高。
万里赴龙宫之会。
远夷逾海而来听。
长老顺风而请益。
至仁生灭。
至辨成简。
判析疑问。
若阳和解冰。
宏敷妙理。
止水观月。
化童蒙为上智。
伏我慢为调柔。
引诸佛戒定之池。
浴众生轻重之垢。
垢自流去。
池常湛然。
又以儒墨者般若之笙簧。
词赋者伽陀之鼓吹。
故博通外学
时复著文。
在我法中。
无非佛事。
李大理升期崔河南希逸尝抚本州。
麾幢往复。
故成御史广业卢华州元裕兵部韩员外赏屈身郡邑。
䑳舸洄沿。
及乡人故汴州何司户寒同与叩绝韵于清风。
味元机于永夕。
庐山师友。
今古一时。
诚愿密宏。
崇修本寺。
导容缨网。
高殿栋宇。
工人殚其百栌。
信士竭其千金。
佛宫严丽。
一方胜绝。
写大藏经。
手自刊校。
学者赖焉。
广常住田。
通给无阂。
凡圣均焉。
天竺寺造慈氏变相。
凭高为台。
与众均福。
光灵肸蚃。
如在会中。
永以报生育劬劳之恩。
光先师训诱之德。
不离宴坐。
应者归。
天宝十三年春
忽洒。
饰道场。
端理经论。
惟铜瓶锡杖。
留置左右。
具见五天大德。
十八罗汉。
幡盖迎引。
请与俱西。
二月八日
恬然化灭。
报龄七十六。
僧腊五十七。
生以其日。
灭亦如之。
昔同来舍位之辰。
今是菩萨往生之日。
古先大士。
无此明徵。
先时院庭有百合两本。
对发白花。
月轮。
照于昏夜。
呜呼。
慈云既归。
花亦彫萎。
物感如是。
人哀可知。
至某月日。
迁厝于寺之西偏。
江岭淮湖。
缁麻缟素。
荼毗之会。
声动山川。
寂寥原野。
人亡地古。
悲夫。
一为人师。
六十年矣。
远名利故不游京国。
乐閒安故不出户庭。
有请方去。
故深慈密行。
莫得而究焉。
门人之冠者一行禅师惠罕法师津梁寺乾应律师苏州东林寺怀哲律师
湖州开元寺惠灯少明之记。
长者宝藏。
修身执持。
导师化城
无处瞻仰。
眷属之贤。
有若族人神都等。
如来影中。
怖畏都尽。
力生今地。
哀号不穷。
以华曾史之风。
尚竺乾之道。
追书本行。
见托斯文。
铭曰。
苕溪教源。
因戒生定。
百千人俱。
见性情净。
裂除意网。
磨拂心镜。
虽会一乘。
终修万行。
说法登坛。
天龙谛听。
须弥峰顶。
白月孤映。
彼迷方者。
从我得正。
报尽生尽。
归自法身。
最朝涕泣。
江上门人。
炬灭阴夜。
舟沈海津。
雪山灵草。
无复青春。
欲报之德。
苍苍罔极。
既断言语。
又非空色。
假言喻空。
观我为则。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九
惟和尚轮王梵嫡。
号善无畏
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之后。
其先自中天竺回。
因难分王乌茶
父曰佛手王。
和尚生有圣姿。
早兼德艺。
故历试焉。
十岁统戎。
十三嗣位。
睹诸兄举兵搆乱。
不得已而后征之。
接刃中体。
捍轮伤顶。
军以顺胜。
兄以爱全。
白母后
告偫臣曰。
向者亲征。
义断恩也。
今以国让
行其志也。
因置位于兄。
固求入道。
太后哀许。
赐以传国宝珠。
南至海滨。
得殊胜招提。
入法华三昧。
聚沙建塔。
誓一万区。
黑蛇伤指。
而不退息。
身寄商舶。
中印度
密修禅诵。
口放白光。
无风三日。
而舟行万里。
与商人同遇偫盗。
阽于并命。
和尚慰帖徒侣。
默诵真言。
七俱视尊。
全现身相。
盗果为他寇所歼。
寇乃露罪归诚
指踪夷险。
越穷荒。
踰毒水。
至中天竺境上。
乃遇其王。
王之夫人。
和尚妹也。
和尚服同凡品。
而徒侣以君礼奉之。
王问获其由。
嗟称不足。
菩提眷属。
是日同归。
慈云布荫。
一境丕变。
于是发三乘之藏。
究诸部之宗。
品偈章句。
诵无遗者。
说龙宫之义理。
得师子之频伸。
名振五天。
尊为称首。
那烂陀寺像法之泉源。
众圣之都会。
乃舍宝珠。
莹大像额端。
昼如月魄。
夜则光耀。
僧有达摩鞠多。
定门秘钥
佩如来之密印。
颜如四十许。
实八百年也。
和尚投体两足。
奉为本师。
钵中非国食。
示一禅僧
华人也。
见油饵尚温。
粟饭馀煖。
愕而叹曰。
中国去此十万八千里。
是彼朝熟。
而午时至此。
何神速也。
会中尽骇。
和尚默然。
本师谓和尚曰。
中国白马寺重阁新成。
吾适受供而反。
汝能不言。
真可学也。
乃授以揔持密教。
神龙围绕。
森在目前。
无量印契。
一时受顿。
即日灌顶。
天人师
称曰三藏。
三藏有六义。
内为戒定慧。
外为经律论。
以陀罗尼而统摄之。
惟陀罗尼菩提速疾之轮。
下脱吉祥之海。
三世诸佛。
生于此门。
夫慧照所传。
一灯而已。
慧照殊异。
灯亦无边。
由是有百亿释迦
微尘三昧菩萨。
金刚揔摄于诸定。
向月悬同于法身。
顿升阶位。
邻于大觉。
此其旨也。
和尚遍礼圣迹。
周行大荒。
不悔艰难。
每所三至。
为迦叶剃发。
受观音摩顶。
尝结夏于灵鹫山
有猛兽前路。
深入山穴。
穴明如昼。
有牟尼立像。
右侍者
色相如生。
中印度大旱。
和尚请雨。
观音大圣在日轮中。
手执净瓶
注水于地中。
感咽于双树之下。
问往昔于佛世之人。
为者不言。
十问其一。
锻金为贝叶。
写大般若
镕银起窣堵坡等佛身相。
母后和尚已化。
泪竭丧明。
及寄疏问安。
朗然如故。
大雄灭后。
外道如林。
九十六宗。
各专其见。
和尚皆随所执。
乘喻破疑。
解邪缚于心门。
舍迷津于觉路。
法雨大小而均泽。
定水方圆而满器。
仆异学之旗鼓。
建心王之胜幢。
使其以心制狂。
即身观佛。
本师喜曰。
善男子。
中国有缘。
可以行矣。
乃顶辞奉下。
至迦湿弥逻国。
中夜次河。
河无津梁。
浮空以济。
受请于长者。
有罗汉降曰。
我小乘之圣。
大德是登地菩萨。
乃让席推尊和尚
授以名衣
乃升空而去。
鸟旸国有白鼠驯绕。
日献金钱。
讲毗卢于突厥之庭。
而可敦请法。
和尚乃安禅树下。
法为金字。
列在空中。
突厥之妻。
有以手按其乳。
乳为三道。
飞注和尚口者。
乃合掌端容曰。
此我前生母也。
或误举刃三斫。
支体无所伤。
斫者唯闻铜声而已。
至雪山天池。
和尚不愈。
本师自空而至曰。
菩萨身同世间。
不舍生死。
汝久离诸相。
宁有病耶。
言毕而冲天。
则洗然而愈矣。
路出吐蕃
与商旅同次。
夷人贪货。
率众合围。
乃密为心印。
而蕃豪请罪。
至中国西境。
夜有神见曰。
此东非弟子界也。
文殊师利实护中州
礼足而灭。
以驼负经。
西川
龙沙
陷驼足。
没于泉下。
和尚入泉三日。
止龙宫而化之。
牵驼出岸。
经无沾湿。
睿宗道尊德盛。
立契无为。
僧若那及将军史献出玉门塞表。
以俟来仪。
开元绍兴
重光大化。
圣皇梦与真僧见。
其姿状非常。
躬御丹青。
图之殿壁。
和尚至止。
与梦合符。
天子光灵而敬悦之。
饰内道场。
尊为教主。
自宁嶭二王而下。
皆跪席捧器。
为师宾大士于天台
接梵筵于帝座。
国师广成之道。
致人主于如来之乘。
巍巍法门。
于此为盛。
有术者握鬼神之契。
参变化之功。
承诏御前。
效其神异。
和尚恬然不动。
而术者手足无施矣。
其馀秘要。
代莫闻也。
累请居外。
敕诸寺递迎。
随驾至洛京
诏于圣善寺安置。
自出内之后。
奔走华夷。
和尚临之。
贵贱如一。
奉仪形者。
莲华开于眼界。
禀言说者。
甘露降于心源。
超然自悟曰。
有其人矣。
法侣高标。
惟尊奉长老宝思。
其馀皆接以门人之礼。
禅师一行者。
定慧之馀。
术穷天地。
有所未达。
咨而后行。
和尚质粹神迈。
气和言简。
不舍律仪。
而身心自在。
不离坐席。
而愿力俱圆。
有来毕应。
触应无碍。
故众妙悬解。
艺能兼于百工。
大悲普薰。
草木同于一子。
不知其极也。
于本院铸金铜灵塔。
以此功德。
应缘护世。
手为模范。
妙极人天。
寺众以销冶至广。
庭除深隘。
虑风至火盛。
灾延宝坊。
笑而言曰。
无可为忧。
自当有验。
及鼓铸之日。
大雪蔽空。
灵塔既成。
瑞花飘席。
前后奉诏。
禳旱致雨。
灭火返风。
昭昭遍诸耳目矣。
从容上请。
大庇缁林。
正法之兴。
系于龙象。
信也。
表求还国。
优诏不许。
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
右胁累足。
涅槃于禅室。
享龄九十九。
腊八十。
法界凄凉。
天心震悼。
鸿胪卿李岘仪宾律师护丧事。
以某月日葬于龙门西山
涕慕倾都。
山川变色。
弟子宝思禅师荣阳郑氏。
畏禅师琅琊王氏。
皆高族上才。
超然自觉。
息言为乐说之辨。
妙用即禅那之宗。
和尚之室。
惟兹二人。
而乾元之岁。
再造天维。
大君證无缘之悲。
躬行不匮之孝。
由是释梵扈跸。
天龙济师。
凶秽扫除。
人祗清净。
位光付嘱。
教大兴
禅师爰以偈颂。
刻诸金石。
法离文字。
道不可名。
以慰门人感慕之心。
有同颜子喟然之叹。
其文曰。
释宫尊种
龙扶出池。
舍位成道。
天人师
度微尘众。
甘露慈。
仁消大怖。
辨洗偫疑。
法本不灭。
今子得之。
随方演教。
聿来中国。
帝后承迎。
天花满祴。
欢喜园花。
惟闻薝卜。
百千万亿。
调伏其心。
灌顶在昔。
声闻现今。
山王高妙。
海月圆深。
因于示灭
空悲鹤林。
水西山
冥冥元室。
金棺此闭。
式瞻无日。
双宝昭兴。
教尊言密。
归我者因。
因明悟实。
左溪大师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百亿三昧。
无非度门。
于觉照中。
而得自在。
过去大士。
时惟左溪
傅氏之子。
法号元朗
字惠明
其先北地泥阳人
汉魏大族。
随晋南度。
家于义乌
今为东阳义乌人也。
江夏太守梁居士翕。
贤达相承。
世谓居士为诸佛化身。
杳不可测。
左溪居士六代孙。
梵行之门。
宜生上德。
母葛氏。
梦天降灵瑞。
而娠左溪
心静体安。
及于乳育。
生九年矣。
辞家入道。
兼综偫言曰。
此法门之畎浍也。
如意年中薙度。
义乌清泰寺。
光州岸律师受具戒。
会稽印宗禅师商律部。
重山深林。
怖畏之地。
独处岩穴。
凡三十年。
宴居左溪
因以为号。
每言泉石可以洗昏蒙。
云松可以遗身世。
吾以此始。
亦以此终。
于所居之方。
建立精舍。
约而不陋。
跪忏其间。
如来诸大弟子。
皆菩萨僧。
大迦叶之头陀。
舍利佛之智慧。
罗喉罗之密行。
须菩提之解空。
由此四者。
皆最上乘。
同趣异名。
分流合体。
舍利佛先佛灭度。
佛以心法付大迦叶。
此后相承。
凡二十九世。
至梁魏间。
有菩萨僧菩提达摩禅师
传楞伽法。
八世至东京圣善寺宏正禅师
今北宗是也。
达摩六世至大通禅师
大通又授大智禅师
降及长安山北寺融禅师
盖北宗之一源也。
达摩五世至璨禅师
又授能禅师
今南宗是也。
达摩四世至信禅师
又授融禅师
牛头山
今径山禅师承其后也。
至梁陈间。
慧文禅师学龙树法。
授惠思大师
南岳祖师是也。
智者大师
天台法门是也。
智者灌顶大师
灌顶缙云威大师
缙云东阳威大师
左溪是也。
又宏景禅师得天台法
荆州当阳
真禅师
俗谓若和尚是也。
左溪所传。
止观为本。
祇树园内。
常闻此经。
然灯佛前。
无有少法。
因字以诠义。
因义以明理。
因理以同如。
定慧双修。
空有皆舍。
此其略也。
菩萨或以性海度。
或以普门化。
香象至底。
弥楼最高。
其馀幽赞不知。
充满法界。
夫知上法易行。
上法难修。
上法易證。
上法难明。
左溪为有。
则实无所行。
左溪为无。
则妙有常住。
视听之表巍巍。
左溪恭禅师重研心法。
唯十八种物行头陀教。
厥后奉东阳威大师
得最上乘。
诠第一义。
现声闻像。
宏大觉心。
大无可名也。
偏袒跪膝。
奉观音上圣。
愿生兜率天。
亲近弥勒。
殚罄衣钵。
严具尊仪。
焚香稽首。
则舍利降。
灵光发。
寺非正阳。
屋宇凋落。
殿移则像毁。
财匮则力艰。
左溪锡杖指挥
工人听命。
如从旧贯。
俨若天成。
心不离定中。
口不尝药味。
耄期之岁。
同于壮龄。
告门人曰。
吾六印道圆。
万行无碍。
戒为心本。
汝等师之。
天宝十三载九月十六日就灭。
春秋八十二。
僧夏六十一。
四辈号恸。
如慕如疑。
香花幢幡。
雷动山谷。
乡人或梦左溪居宝阁第四重者。
寤告其邻。
与之梦协。
兜率天者。
第四天也。
愿力所届。
广度人天。
既荼毗已。
门人分舍利
起塔于左溪之西源。
遵相法也。
城邑之人。
愿获亲近。
分半舍利
起塔于州之东原。
申永慕也。
左溪僻在深山。
衣弊食绝。
布纸而衣。
掬泉而斋。
如缯纩之温。
均滑甘之饱。
诵经则翔禽下听。
洗钵则腾猿跪捧。
宴坐一室。
如法界之乐。
萧然一院。
等他方之游。
或问曰。
万行皆空。
云何苦行。
对曰。
本无苦乐。
妄习为因。
众生妄除。
我苦随尽。
又问曰。
山水自利。
如聚落何。
对曰。
名香挺根于海岸。
如来成道于雪山。
未闻笼中。
比大辽廓。
至若旱蛙跃流。
瞽犬能视。
雷云兴而猎者舍弓矢。
鳞介绝而渔者坏罾梁。
举其倬然。
曷可殚载。
弟子衢州龙邱九嵓寺僧道宾越州法华寺僧法源僧神邕本州灵隐寺僧元净栖嵓寺僧法开苏州报恩寺僧道尊。
皆菩萨僧。
左溪之秘藏。
常州福业寺僧守真杭州灵曜寺僧法澄灵隐寺法真明州天宝寺僧道源净安寺僧惠从本州开元寺僧清辨。
纯得醍醐。
左溪之道味。
入室弟子本州开元寺僧行宣常州妙乐寺僧湛然
见如来性。
左溪之法门。
新罗法融理应英纯。
理应归国。
化行东表。
左溪之妙愿。
菩萨戒弟子傅礼王光福等。
菩萨惠芽。
左溪之一雨。
辨禅师等荷担遗烈。
见请斯文。
铭曰。
磁石凑金。
流见月。
法与心起。
缘随定设。
众生未度。
我为舟筏。
将如赵代
岂望荆越。
趋道云何。
知之在行。
殈烦恼●8B6D。
归寂灭城。
不住之住。
无生之生。
兜率天乐。
徘徊下迎。
潺湲左溪
东入苍海。
青松白日。
人亡地在。
四辈尽哀。
时乎不待。
颂德空岭。
劫尘无改。
扬州龙兴寺经律院和尚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菩萨调伏身心。
具一切智。
调伏心者为定慧。
调伏身者为律仪。
假烦恼而后有身心。
有身心而后开知见。
权衡并用。
何莫由之。
如来于鹿野苑中。
为位具法轮。
始开此法。
持律第一。
有优波离如来。
谓戒为性源。
因定见性。
定为慧本。
因慧得常。
不依科教。
无所成实。
乃宣告四辈。
摄护身心。
命以优波长老集毗尼藏。
以优波无缘此土。
摩诃迦叶启迪当来。
而付嘱之。
与禅同祖者数世。
去圣滋远。
枝剖条分。
今学者所宗。
四分为盛。
此间有数息诸观。
以摄乱意。
是盖禅那之滥觞也。
沙门奉律。
犹世间行礼。
若备中和易直之心。
而无升降周旋之节。
于义为非。
为义非为半人。
恭惟世间。
皆归佛性。
体无分别。
俱会一乘。
胜妙法蠡。
爰倾海水。
明彻宝器。
方贮醍醐。
禅律二门。
如左右翼。
和尚执持戒律。
兼修定慧。
恩制落染。
为人式瞻。
六十年矣。
和尚法号怀仁
其人也。
天宝十载十月十四日
晨起盥漱。
绳床跏趺。
心奉西方。
既曛。
就灭于龙兴寺
春秋八十三。
僧夏六十。
缁素弟子。
北拒泗沂。
南踰岭徼。
望哭者千族。
会葬者万人。
其上首曰越州开元寺僧昙一福州开元寺僧宣常州兴宁寺僧义宣杭州谭山寺僧惠鸾东京敬爱寺僧璿光润州栖霞寺僧法瑜僧乾印润州天乡寺僧法云扬州崇福寺僧明幽延光寺僧灵一龙兴寺惠远等。
天下甘露。
正味调柔。
人中象王
利根成熟。
音乐树下。
长流福慧之泉。
雪山峰顶。
仰见清凉之日。
金刚决定。
烦恼无馀。
优昙开敷。
香洁盈满。
罔不成实。
乐说辨才。
得法华三昧。
众所知识。
物之依怙。
法施之恩重。
偫居之感深。
哀奉色身。
经始灵塔于某原。
像教也。
幽公自幼及衰所亲侍。
静言元梵。
俯托斯文。
试言之曰。
先陀婆者。
分于一名。
摩醯目者。
夹于三点。
众法归善
偫缘体无。
道岂远人。
宏之在我。
外离诸相。
犹行邪道。
内度四生。
方为灵觉。
至若调牛良田。
唯待天雨。
渡驮巨海。
护持囊。
喻夫灵药毒草。
同在林中。
甘泉淤泥。
共生地下。
畴能了达。
惟我宗师。
和尚太原郭氏。
厥后迁于淮左。
孩抱之岁。
誓齿道门。
亲慈所钟。
志不可夺。
因瑶台成律师受具戒。
律文有往哲所疑。
时贤或误。
一言曲分于象表。
精理自得于环中。
声振京师
如晞日月。
诸寺固请纲领。
乃默而东归。
即还扬都
俯允偫愿。
常诵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如意轮陀罗尼般若
佛心我得。
此心众生。
亦如谓天台止观。
是一切经义。
东山法门
是一切佛乘。
色空两亡。
定慧双照。
不可得而称也。
寒不加服。
暑不摄齐。
食不求饱。
居不易坐。
四方施舍。
归于大众。
一身有无。
均于最下。
朝廷之士。
衔命往复。
路出惟扬。
终岁百数。
不践门阈。
以为大羞。
仰承一盻。
如洗饥渴。
和尚与人子言。
依于孝。
与人臣言。
依于忠。
与上人言。
依于敬。
佛教儒行。
合而为一。
虑学者流误。
故亲教经论。
延来者听受。
故大起僧坊。
将警偫迷。
故广图菩萨因地。
善护诸命。
故曲济众生寿量。
以文字度人。
故工于翰墨。
法皆佛法。
兼采儒流。
以我慢为防。
故自负衣钵。
以规范为任。
故纲正缁林。
以发挥道宗
故上纡睿礼。
以感慕遗迹。
故不远他邦。
以龙象参议
故再至京国。
以轨度端明
故研精律部。
黄门侍郎卢藏用
才高名重。
罕有推挹。
一见和尚
慕味循环。
不能离坐。
退而叹曰。
宇宙之内。
信有当人。
黄门于院内置经藏。
严以香灯。
天地无疆。
象法常在。
太子太保陆象先吏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尚书崔日用秘书监贺知章礼部尚书裴宽中书侍郎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尚书李澄词人汜水王昌龄等。
所共瞻奉。
愿同洒扫。
建塔之地。
广狭如素。
高卑得中。
周临四衢。
平睹千里。
门人环莳列柏。
荐以名香。
空旷寂寥。
以哀以慰。
夫子门人。
轻重诸侯之国。
如来子弟。
皆为释梵之师。
敬悦其风。
以偈铭曰。
佛境无二。
佛心皆一。
随其根源。
乃起禅律。
持戒外奖。
观空内谧。
是藏私耶。
众僧秘密。
昏醉亿万。
求醒者稀。
如来戒定。
与尔为归。
性空因戒。
垢重初微。
彼上人者。
深乎道机。
真空不生。
妙果无得。
开明戒定。
洗去怨贼。
衣染波利。
鼻闻薝卜。
白日正圆。
如何昏黑。
昏黑既已。
四辈号咷。
不见金榇
空图白毫。
月明江阔。
木落山高。
迥野孤塔。
偫心郁陶。
训迪真子。
森然朗达。
阿难苾刍
迦叶菩萨。
仙发承足。
诸天奉钵。
智火遽然。
独留缁褐。
月苦淮甸
风悲楚川。
千株茂树。
百道春泉。
佛日长晦
浮图岿然。
哀哀龙象。
大庇偫缘。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序 中唐 · 李适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五
大朴既散。有为遂作。
名利牵乎伐。巧智丧乎真。
爱恶攻乎性情。因缘坚其染习。
内则百虑无节。外则六根竞诱。
天理灭而莫知。道源迷而忘返。
沦溺苦海。劫尽还初。
惟至人了万物之宗。越三界之表。
廓独立而不改。遍诸有而常然。
故能开导群疑。济拔流品。
波罗密多经者。众法之津梁。
度门之圆极也。昔日月灯明如来为菩萨说。
历劫旷远。真偈寂寥。
文殊师利于耆阇会中。尝与弥勒菩萨语及其事。
成一切种智。会无量义因。
唯佛能知。惟佛能说。
教必有主。其在兹乎。
是以释迦如来。为法而生。
俟时而现。三身不异。
故处代而常离。万行无修。
故随方而自在。运慈悲之力。
开摄护之门。因其六尘。
示之六度。导于法分。
令證法身。结习纷纶。
乘理而悟。是真般若之旨也。
故有慈氏善问。大音赞言。
天垂宝华。云集仙盖。
甘露流液。光明烛幽。
使迷方浅深。皆得自然之慧。
恒沙亿众。能通般若之知。
尝试论之。先儒有言。
诚者自成。而道自道也。
夫诚己于内。则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诚物于外。
则不言而应。不为而成。
其内者證法之身。其外者大悲之力。
德产之致也密。化育之功也大。
春风发吹。万类咸滋。
旭日升昼。群阴尽释。
乾坤易之道。是则大同。
神明幽赞之情。孰云区别。
殊涂一致。其理固然。
朕虔奉丕图。保乂蒸庶。
思建皇极。以升大猷。
遐想灵踪。期于叶契。
舍城妙说。久秘梵文。
徒怀泻瓶。未启遗夹。
微言不昧。将或起予。
于是罽宾沙门般若受旨宣扬。光宅沙门利言为之翻译。
时大德则资圣寺道液醴泉寺超悟慈恩寺应真庄严寺圆照光宅寺道岸西明寺圆照䛒空良秀等。法门领袖
人中龙象。證明正义。
辉润元文。知释迦宝城
识众尊之满字。以贞元四年岁次戊辰十二月二十八日
西明寺译成上进。凡一部十卷。
龙神翼卫。如从金口之传。
梵众护持。无异毫光之现。
朕斋心涤虑。仰味宗源。
闻所未闻。实为希有。
然以汲引之旨。流布为先。
庶凭真诠。永济浮俗。
聊因暇日。三复斯经。
虽法海甚深。而波流不让。
举其梗槩。昭悟将来。
长沙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中唐 · 刘长卿
 押东韵
般若公般若公,负钵何时下祝融
归路却看飞鸟外,禅房空掩白云中。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三教论衡 其三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七
孔门之徒三千
其贤者列为四科。
毛诗之篇三百
其要者分为六义。
六义者。
一曰风。
二曰赋。
三曰比。
四曰兴。
五曰雅。
六曰颂。
此六义之数也。
四科者。
一曰德行。
二曰言语。
三曰政事。
四曰文学
此四科之目也。
在四科内。
列十哲名。
德行科则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科则有宰我子贡
政事科则有冉有季路
文学科则有子游子夏。
此十哲之名也。
四科六义之名数。
今已区别。
四科六义之旨义。
今合辨明。
请以法师本教佛法中比方。
即言下晓然可见。
何者。
即如毛诗有六义。
亦犹佛法之义例有十二部分也。
佛经千万卷。
其义例不出十二部中。
毛诗三百篇
其旨要亦不出六义内。
故以六义可比十二部经。
又如孔门之有四科。
亦犹释门之有六度
六度者。
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者。
即檀波罗蜜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以唐言译之。
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也。
故以四科。
可比六度。
又如仲尼之有十哲。
亦犹如来之有十大弟子。
即迦叶阿难须菩提舍利弗迦旃延目乾连阿那律优波离罗喉罗是也。
故以十哲可比十大弟子。
夫儒门释教。
虽名数则有异同。
义立宗。
彼此亦无差别。
所谓同出而异名。
殊途而同归者也。
所对若此。
以为何如。
更有所疑。
请以重难。
苏州重元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829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碑在石壁东次。
石壁在广德法华院西南隅。
院在重元寺西若干步。
寺在苏州城北若干里。
以华言唐文译刻释氏经典
自经品众佛号以降字加金焉。
夫开士悟入。
诸佛知见。
以了义度无边。
以圆教垂无穷。
莫尊于妙法莲华经。
凡六万九千五百五言。
證无生忍。
不二门
住不可思议解脱。
莫极于维摩诘经。
凡二万七千九十二言。
摄四生九类。
入无馀涅槃。
实无得度者。
莫先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凡九千二百八十七言。
禳罪集福。
净一切恶道。
莫急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凡三千二十言。
应念顺愿。
愿生极乐土
莫疾于阿弥陁经。
凡一千八百言。
用正见。
观真相。
莫出于观音普贤菩萨法行经。
凡六千九百九十言。
诠自性。
认本觉。
莫深于实相法蜜经。
凡三千一百五言。
空法尘。
依佛智。
莫过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凡二百五十八言。
是八种经。
具十二部。
合一十一万六千八百五十七言。
三乘之要旨。
万佛之秘藏尽矣。
是石壁积四重。
高三寻。
长十有五丈。
厚尺有咫。
石莲敷覆其上下。
有石神固护其前后。
火水不能烧漂。
风日不能摇消。
所谓施无上法。
尽未来际者也。
唐长庆二年冬作。
太和三年春成。
律德沙门清晃矢厥谋。
清海继厥志。
门弟子南容成之。
道则终之。
僧契元舍艺而书之。
郡守居易施词而赞之。
赞曰。
佛涅槃后。
世界空虚。
惟是经典
与众生俱。
设复有人。
书贝叶上。
檀龛中。
非坚非久。
如蜡印空。
假使有人。
刺血为墨。
剥肤为纸。
即坏即灭。
如笔画水。
噫。
画水不若文石。
印蜡不若字金
其功不朽。
其义甚深。
故吾谓石经功德。
如来付嘱之心。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三
噫。
夫物我既殊。
嗜欲方炽。
六限陷因缘之境。
七情奔利害之场。
盖缠其真。
执缚于妄。
爱恶攻内。
纷华荡前。
心类腾猿。
身若狂象。
岂复悟菩提之性。
息尘埃以自明。
了真如之理。
本空寂而为乐。
不有妙觉。
其孰拯斯溺乎。
由是至人开法。
大士传教。
济群迷于彼岸。
澌诸妄于此门。
不灭不生。
视色空而俱泯。
无来无去。
观性相以皆如。
然则泯色空者。
非言无以极其致。
如性相者。
非文无以会其归。
设此筌蹄。
纳诸逵路。
此盖西方神人之大教也。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者。
释迦如来于耆阇崛山与文殊师利弥勒等诸大菩萨之所说也。
其梵夹我烈祖高宗之代师子国之所献也。
宝之历年。
秘于中禁。
朕嗣守丕业。
虔奉昌图
听政之暇澡心于此。
以为摄念之旨。
有辅于时。
潜道之功。
或裨于理。
且大雄以慈悲致化。
而朕生而不伤。
法王以清净为宗。
而朕安而不扰。
敷教于下。
用符方便之门。
励精以思。
是叶修行之地。
无为之益。
不其至乎。
夫如是。
得不演畅真宗
阐宏奥义者也。
乃出其梵本于醴泉寺
京师义学大德罽宾三藏般若等八人翻译其旨。
谏议大夫孟等四人润色其文。
列为八卷。
勒成一部。
如来秘藏。
历尘劫而初开。
大乘真理。
超沙界而方證。
烛其昏昧。
示以津梁。
俾披阅之者甘露洒于心田。
晓悟之者醍醐流于性境。
嗟叹不足。
披玩岂忘。
亦既书写。
聊为序引。
虽离诸文字。
讵假发挥。
而启其宗源。
式存年代。
时我唐御天下一百九十有四年也。
杭州盐官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 唐 · 卢简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若大师示灭之四月院主僧法昕萃诸门人。
授简于简求曰。之师深索禅悦。
为本宗之门人。前时来谒我师。
一言有得。今将以是月十七日
谨护法器。藏于灵龛。
纪徽烈于乐石者。非子而谁欤。
简求于义谛无文字之解。辞不得已。
乃粗举其要以备用焉。师讳齐安
知者谓帝系之英。高门之出。
先人因难播越。故师生于海汀郡焉。
深避世荣。终秘族氏。
尊其雅尚。故亦不书。
在胎而梦日兆祥。既孕而神光下烛。
数岁。有异僧款门召见。
摩其顶曰。凤穴振仪。
龙宫藏宝。绍隆之业。
其在斯乎。及丱。
亟请出家。父母呵止之。
曰。禄利之养。
止于亲尔。冥报之利。
不其远耶。圭组之荣。
止于家尔。济拔之利。
不其广耶。父母感悦而顺听。
遂依于本郡云宗禅师。虽勤劳谦默。
和光同尘。而萤月殊辉。
鸡鹤异态矣。当年受具。
乃诣南岳严律师。外检律仪。
内照实相。非修非證。
雅会真诠。后闻南康龚工大寂大师
随化度人。慈缘幽感。
裹足振锡。不日而至。
本师奇而悦之。乃以辨惠畅其指归。
俾于刹那而登妙觉。及大寂蜕去。
尽力送终。后游他方。
爰宏般若。且曰。
胎卵湿化。无非佛种。
行住坐卧。皆是道场
方便随迎。各安性类。
妙心法眼。其有限乎。
元和末。师春秋已逾七十。
而居于越萧山法乐寺。寺古制陋。
垣屋靡完。补坏扶倾。
不克晏坐。时昕于海昌放生池壖废地肇葺禅居焉。
修廊大殿。彩壁层甍。
罛罶自屏。鳞介咸若。
昕谦不自有。延请我师。
慕学之徒从而至者。日比百数。
迨今委化。年整二纪。
释子仰食。信士檀施。
粳稌糗饵。蔬果饴糖。
无精粗之分别。无凶札之隆杀。
星驰阜积。莫辨谁何。
非冥报胜因。何以臻此。
师不言寒暑。不下堂庑。
无留盼。无倾听。
如此者盖有年矣。每五日开法。
四座屏气。直心示体。
引经證心。法外无言。
叩之即应。不分迷悟。
矧胜负之机耶。不有定慧。
矧是非之相耶。与夫显神通而振道业者。
固相远也。而又法身魁岸。
相好庄严。眉毛绀垂。
颅骨圆耸。望之者如仰高华而揖沧溟。
曾不测乎高深者也。于戏。
德由天纵。为传教之法雄
道实生知。盖积习于圣位。
聆其风者皆曰不可思议。粤以会昌壬戌岁十二月二十一日
泊然宴寂。俄尔示灭。
先时而尽死。至是而精彩益振。
爰有清响扣户。祥光满室。
如环佩之铿鸣。若剑戟之交射。
示现之相。岂由于我哉。
嗟乎。流禅河于法海。
宁有尽期。诠偫品于三乘。
同归圣果。今也徒瞻妙相。
永閟辉容。桥坏元津。
云霾瑞日。学徒信士。
哀可既乎。是用追采遗言。
重宣教旨。铭曰。
人心常灵。法證常明。
定慧一相。有无俱名。
于此有得。自师归寂
近取诸身。胡云不识。
五千尊经。何限奥义。
迷者见文。悟者见意。
见者无住。指即是处。
医病未除。徒劳回顾。
我行慈悲。示尔蚩蚩。
无凿高原。自有清池。
大师之言。一一真诠。
不疑不怖。同归善缘。
仰山光涌长老塔铭 五代吴 · 宋齐邱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夫众生者。昼则共一明。
夜则共一暗。明不为之缺。
暗不为之分。盖众生同一智而共一见也。
佛佛相授。祖祖密传。
以兹为法。实无法也。
仰山心偈。天下泳之
正为此也。然其化导大纲。
祖教专用。传袭源流。
谓石亭仰山之宗。则涌公嗣其后也。
法号光涌丰城县张氏也。
诞生之夕。神光照庭。
邻人以为珠璧之祥。间而伺之。
生男子也。七岁请学儒。
诗书礼乐。若有素习。
十三请学佛。经论禅智。
悉如生知。一旦请游方求师。
父母器而从之。于时石亭之膻。
风行四海。乃往礼之。
石亭为之剃度。复就开元寺真公传净名经密旨。
十九诣襄州寿山戴公受大戒。遂携瓶锡。
遍礼有德。以有间断意。
契无间断心。以有生灭身。
得无生灭体。石亭有似驴之问。
涌公有非佛之对石亭堂见诸方学人来便问子来作么学人对曰礼拜和尚石亭曰还见和尚否对曰见石亭见和尚何似驴学人无对石亭将此语每问折到学人未有能对者石亭乃问涌公云子将作么对曰礼拜和尚石亭曰还见和尚否对曰见石亭见和尚何似驴对曰某甲见和尚亦不似佛石亭曰既不似佛似个什么对曰若更有所似与驴何别石亭曰凡圣两忘情尽体露吾有此语来近二十年无人决了境子大利根当自保任吾不能尽标子异日可知而自行矣)。尝大奇之。
谓之肉佛可以化人矣。石亭归寂
公燃第三指以报法。又燃第四指以报亲。
皆不偫之事也。仍归止于仰之栖隐寺
绍祖风也。洪帅南平闻其名。
若禅师家麟凤。无有肩其威德者。
遂遣使迎止于府下。使者至。
师不起。于是州牧邑尹至。
亦不起。已而士民皆来。
又不起。乃共诉之曰。
师如不起。贻郡县之咎。
由是不得已而后从之。既至。
馆师于石亭。继美名也。
是时为人说法。明色空一相。
人佛同种。使士者舍书剑。
农者弃耒耜。工者忘纠纆。
贾者散金玉。万务失绪。
官不能禁。师之教化明白也如是。
天祐十四年秋。还如旧隐。
升元二年夏顺化于禅寝。
僧腊七十。俗龄八十有九。
门人具梵礼塔于山之西南隅。表至德也。
呜呼涌公。王者固召不就。
因慈悲而后就之。真天人也。
将来者多方求知。犹有弗获。
足见涌公不泯其能。盖力救末法之弊尔。
入室弟子彦新。执古之士也。
任彼肉耳。聆余广誉。
不远千里。自袁而来。
以行状授余请铭。殊不知人不胜名。
文不胜德。然哀其诚悫。
强而应之。其辞曰。
佛佛佛。乃真物。
自迷误。无得失。
曹溪殁。仰山出。
曹溪髓。仰山骨。
曹溪虚。仰山实。
佛兮涌。涌兮佛。
临川崇仁县地普安禅院碑铭 南唐 · 任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夫真觉了然。离诸名相。
横大千而非有。等虚无以非空。
譬夫色映琉璃。睹之则元黄斯在。
月涵止水。为之则游泳徒劳。
自四大相摩。六根竞炽。
认贼作子。以幻为真。
情尘逾于峻极。爱流深乎浩杳。
然后因病而须药。以渡而假筏。
故我竺乾先生唱以无缘之慈。不尽有无之法。
化分万行。教立三乘。
随彼性根。次第启迪。
则造幢造像。施力施财。
皆福报之大端。回向之广途也。
地藏普安禅院者。邑人右军牙将充昭武军客司引客虞候邓进与弟亮弟逵等之所建置也。
地居爽垲。境占幽奇。
法宇禅堂。洞然虚白。
金容宝像。焕若庄严。
清溪经其前。崇林映其后。
入座而风传爽籁。开轩而云吐凝岚。
盖禅那宴寂之场。大士栖真之所也。
初邑中无禅刹。或毳侣经游。
则投足无地。往往止于白衣之家。
甲子年中。有守勋和尚者。
法门之柱石也。振衣而来。
睹斯衋然。谓邓生曰。
闻君豪富特达。好事然诺。
老僧欲构一禅斋。以待南北。
乃此方未曾有之胜事也。吾子其可为乎。
邓生闻之。忻然炷香礼拜曰。
若和尚能此驻锡。则弟子敢不发心。
于县西南巴水之阴。得此福地。
创是道场。故曰地藏者。
因废额也。普安者。
表新意也。自诛茅剪棘。
从基作构。咸咨其规度。
无有限量。一物已上。
靡不完整。凡有缗数百万焉。
彼优填作像。须达布金。
比诸信施。可谓至矣。
土木既毕。会勋公从鄱阳法眷造先师亭之请。
且曰。功成不居。
古人之道也。矧往毕吾师之遗懿乎。
固留不诺而去。监院僧惠崇
理心淳熟。练行精明。
识中之智慧荧煌。尘外之空花零落。
随缘利物。有感必通。
勋公既去。邓生眷其德业。
恳请而来。以为欲阐真宗
虑食轮之将柅。或难周给。
虽海会以畴依。盍置田园。
用计悠久。邓生曰然。
即舍附郭田三千把入常住。俾夫金绳既耀。
香积弥芬。二时既获于坐丰。
四众攸加于景附。夫饭一僧。
图一像。犹获大利益。
况斯邑之地。前瞻何玉。
旁即曹山寺。达疏山诸祖道场多由此出。
或摩尼在握。或穷子垂归。
使至是者皆洗足而居。开盂以食。
于此津涉。自我权舆。
可谓未尝有之胜事也。盖有以知邓氏之善因。
信无量矣。邓氏之福报。
信无量矣。予比佐是邑。
属时和岁丰。居多暇日。
明府扶风公每游斯院。而崇公以予早因薄伎。
尝窃高科。缮录所因。
以碑见请。适苦多病。
辞之未能。秋九月
承诏命归京师。即路有期。
前请愈确。勉书事实。
有愧斐然。铭曰。
至哉空王。妙道无方。
失在拣择。得非思量。
风寂水定。尘销镜光。
本来无物。是谓真常
真常甚夷。金言不欺。
爱见所缚。众生莫知。
三乘引拔。六度针医。
不有权变。畴将救之。
良田如金。不种何穫。
巨福如海。不劝何作。
惟彼上人。能先斧凿。
惟此信士。能应彫斲。
巴水之阴。肇兴禅室。
壮若神运。巧同化出。
永茂空林。长光佛日。
巍巍福田。与道相毕。
嘱弟子哀送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天竺别集》卷下
未生之者父,成之者师,食之者君,故使事之如一矣。
孔子丧,诸子服丧三年毕,诀而去,哭尽哀,而子贡独庐冢上,凡六年而后舍。
况夫出世之师,训我以三学之学,生我以法身之身,食我以涅槃之食,此三者皆极于孔教君父师之义万万矣。
故金轮剜千炬,雪山投百骸,以酬半偈,良以厚于斯也。
比见以落簪佩禁者哭诸寝,横经就业者哭诸寝惟之外,斯虽近礼,吾窃所不取矣。
夫儒以传体为亲,释以嗣法为适,未可独厚于手祝,而辄薄于心授欤!
仲尼犹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况吾徒也?
故吾之弟子,无间于内外,使其左右服勤,至死咸一贯耳,必奇鉴者然之。
吾其亡,宜削俗请,从东林《释氏丧仪》,凡弟子不服不哭,茍移哀于道必至矣。
准《梵网经》明诲,若和尚阇梨亡灭之日,及三七日至七七日,皆应讲说大乘经律,斯佛语也。
但能退居励行,起寒泉凯风之思,修香火斋戒之福,幽显兼益,奚则乖于孝欤?
吾祖天台将灭,诫无哭泣。
及改服焉,仍勖死后为吾忏悔。
噫,吾从祖也!
会葬之夕,不得以果食广延道俗,当行道作无常呗以送之。
唯应封树悬幡,以永标帜。
今从吾欲,凿原丈许,下棺复土,于坎载筑载封,平地而止,殖蒿覆上,免土墩妨樵采耳。
后游摄山 其三 般若台(下有泉名真珠。) 清 · 沈德潜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归愚诗钞馀集卷六
秾绿罨层台,台高俯碧涧。
老僧延我入,曲折历深院。
说法穷诸天,照空断凡愿。
下掬真珠泉,滴沥当崖溅。
疑坐祝融峰般若禅师所居。),恍对茱萸沜。
夜静眠绳床,此身如梦幻。
己亥杂诗 其一百四十三 清 · 龚自珍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温良阿者泪涟涟,能说吾家六十年。
见面恍疑悲母在,报恩祝汝后昆贤(金媪者,尝保抱予者也。重见于吴中,年八十有七。阿者,出《礼记。内则》,今本误为可者。悲母,出《本生心地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