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聂先生新安重围先生能通两军之好及城开民皆复全也 唐 · 王贞白
 出处:全唐诗补逸
李白辞翰苑,前山寻隐沦。
不遇,满洞惟白云(原注:李白昔日曾于此山寻许宣平先生不遇。)
我来礼先生,得与龟鹤亲。
学道须有缘,始逢天上人。
四皓安汉室,先生存歙民。
阴功数已满,自合成天真。
如何未上升,应待玉皇迎。
我愿去浮名,随师归三清(此见《永乐大典》卷一○四五九「四济」「礼」字十一函一百四册。)
褒赠聂师道 五代吴 · 杨溥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询诸赠典。系乃彝章。
启有厥由。予何不举。
故淮浙宣歙管内道门威仪逍遥大师问政先生为国焚修大德赐紫聂师道。早通元理
夙契真风。野鹤不群。
孤云自在。昔太祖创基之际。
巳命焚修。及元勋匡国之初。
早曾瞻敬。眷言素业。
实冠元关。虽升遐屡历于光阴。
而遗懿益隆于寰宇。况教门上请。
台辅奏陈。且将启元墟。
即回故里。是用加之峻秩。
锡以崇阶。式表休恩。
庶昭往行。可赠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问政先生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少府监河南方公墓志铭966年1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五、全宋文卷三○、《徐公文集》卷一五、《全唐文》卷八八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公讳讷,字希仁
其先河南人也,后世从官,徙籍新安,支派繁衍,遂为郡之著姓。
迨公数世,皆以儒雅退让,播为门风。
曾祖颙,登州文登县
祖亮,左武卫兵曹参军
考縠,荣王府司马
母聂氏,追封河南县太君,问政先生师道之长女也。
公承积善之庆,负夙成之智,砥节励行,好学能文,时然后言,非礼勿动,乡曲之党,翕然称之。
太师陶公,来守新安抚纳人士,署为郡吏,委以典签,恪恭详敏,甚称所职。
历事累政,其志如初。
烈祖肇基王业,元宗实综军政,管记之任,勤择其人,闻公之名,召致幕府
王国初建,署宁国军节度馆驿巡官,掌都统表奏。
皇室再造,庆赏遂行,擢拜虞部员外郎,掌元帅表奏。
数岁,以皇孙就傅,命公侍读
讲道赞德,励裨益之诚;
端己直躬,尽表微之节。
俄迁水部郎中
明年皇孙封南昌王、东都留守,以公为留守判官,迁主客郎中参赞政务,事无违者。
司农少卿,依前充职。
明年,王移任宣、润二州大都督,复以公为浙西营田副使通判军府
六载匪懈,庶职交修,懋官之赏,诏命叠委。
累迁至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封河南县男
俄拜泰州刺史,充本州屯田监院使。
正身而令,悉心为理,公无遗利,民自从风。
属强敌深侵,东京失守,而州兵尽出,人心大摇。
于是士庶老幼,尽室南渡。
公自归阙下,坐是除名。
数年,除歙州团练判官,上曰:「战争之际,吾岂以武勇责书生哉!
军法不得不尔」。
即召拜太子右谕德
今上嗣位,迁少府监
丙寅岁正月十六日,卒于京师美仁坊官舍,享年七十七。
上为之废朝一日,赐谥曰定
以其年某月日葬于某所,礼也。
前夫人谢氏早亡,继室施氏封沛县君
长子前,宣州宁国主簿
次子志,饶州文学
公以名教为乐,以矩矱自任,行必中立,居无惰容,󲦤绅之间,推为纯行。
公之外祖,得道之士,故公颇以朝礼修养为务,鸡鸣而起,孜孜不倦。
年俯悼耄,体常康强,及属纩之晨,无伏枕之疾,斯亦力行之报也。
铉也不佞,早辱交契。
昔先君从事黟、歙,公适仕本部。
及公策名郎署,铉亦忝官联。
既熟其素履,愿垂于不朽,附于史氏,以令猷。
其铭曰:
圣人四教:文行忠信。
惟公似之,光有令问。
秉笔赞画,登朝典郡。
宠至若惊,道丧无闷。
年俯中寿,官参列卿
归全委顺,终吉永贞
宰树长在,高台自倾。
用刊圆石,閟此佳城。
唐故道门威仪玄博大师贞素先生王君之碑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五、全宋文卷二九、《徐公文集》卷一二、《全唐文》卷八八五
原夫至道之先,邈哉稀矣,书契已降,可得而云。
黄帝、尧、舜澄其源,故垂衣恭己,在宥天下;
伯阳、仲尼导其用,故建言立德,宪章无穷。
赤松、羡门,神而明之,故轻举上宾;
留侯、商皓,变而通之,故解景灭迹。
顺是已下,莫不由之,故有󲦤绅端委,利万物于庙堂之上;
葛巾蕙带,全阴功于尘埃之外。
隐显殊致,趣舍同归,其人有终,其魄不死。
阆风、玄圃,群帝之密都;
赤城华阳,仙圣之治所。
光灵肸蚃,若在左右,仁人君子,往往至焉,见之于贞素先生王君矣。
君讳栖霞,字玄隐
华宗继世,积德所钟,生于齐,得泱泱之风;
长于鲁,习恂恂之教。
七岁神童及第,十五博综经史。
阙党童子,靡敢并行;
东方诸侯,为之前席。
而仙材灵气,禀于自然,尘缨世网,不可拘系。
每名山独往,神契感通,奇怪恍惚,众莫能测。
天祐丁卯岁,避乱南渡,至于寿春
感四海之分崩,想八公之遗迹,于是解巾名路,委质玄门。
问政先生聂君师道见而奇之,授以法箓。
是日,有彩云皓鹤,翔舞久之。
既而穷方士之遐游,得东乡之胜境。
道无不在,善岂常师,又从威仪邓君启遐受大洞真法
玄科圣旨,动以咨询;
福地仙源,因而栖托。
诛茅穿径,枕石漱流。
身既退而名愈,道已寂而节弥苦,桑田自改,桂树长留。
烈祖高皇帝方在宾门,实来作镇。
紫气表真人之应,青云符好道之占。
君鹄书被徵,褐衣来见,谈天人之际,讲道德之源,靡劳牧马之迷,自契顺风之问。
因从敦请,来止建康
玄真观者,陈宣帝为臧矜先生之所作也。
殿堂岑寂,水木清华,游焉息焉,以遂其好。
竹宫望拜,玉牒秘词,叩寂求真,必君是赖,嘉祥灵应,世莫得闻。
圣历中兴,恩礼殊重,加金印紫绶,号玄博大师
烈祖尝从容谓君曰:「吾不贪四海之富,唯以苍生为念」。
君对曰:「夫古之圣人,修其身而后及天下,天下待一人安而后安。
今天子勤劳万机,忘寝与食,身且不能自治,岂能治苍生哉」!
善其言,以百金为之寿。
其识度亮直,又如此焉。
今上嗣清净之基,尊玄默之化,咨诹宾敬,有逾于前。
而君茅岭夙心,老而弥笃,比年抗表,请归旧山。
优诏惜之,又加贞素先生之号。
既而玉棺有命,紫素告期。
葛洪见留,不成大药;
少君舍去,先梦绣衣。
保大壬子岁夏四月甲寅隐化于玄贞观,春秋六十有二。
恩旨痛惜,赙钱二十万,道俗嗟慕,会葬数百人。
初,君之处茅山也,即良常洞之前,相雷平山之下,披榛剪秽,面壑临流。
除地为坛,表朝真之位;
因丘设隧,卜安神之室。
至是归葬,符夙愿焉。
六月丙申,发自京师,溯淮而上。
时畿内久旱,川涂可揭,是日大雨注,腾波却流,蓦长堤,逾重堰,飘然利涉,人不知劳。
周王有栾水之朝,宣尼泗水之应,校灵比德,其殆庶乎!
君传法度人,数逾累百。
有若玄真观主朱怀德,名先入室,道极严师。
首座孙仲之,章表大德刘德光,参受经法,预闻玄秘。
永怀在三之义,愿垂不朽之风,威仪王可则、首座陈希声,并仰高山,共刊贞石。
铉也不佞,夙承教义,虽复仙凡异迹,静躁殊途,而诚心所感,素交斯在。
徘徊祠宇,邈若山河,敬书岘首之悲,以俟辽城之叹。
词曰:
于铄子晋,上宾于天。
亦有令孙,穷神体玄。
昔我来思,世称其贤。
今我往矣,人谓之仙。
至道希夷,孰知其然?
华阳洞府,句曲风烟。
林芳橘叶,地即芝田。
披文相质,亿万斯年!
持斋先生郑公墓志铭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七、《复斋集》卷二一
大学》、《中庸》之书,历春秋而下非一世,经师儒之览非一人,未有灼然知其为入德之门,传心之法。
天启文治,我宋二程夫子始表而出之。
淳熙间,道化盛行,朱子以天性之纯明,加师友之讲习,积四五十年不怠之功,然后是书阐明贯通,揭如日月,坦如康庄,目视足履,小大无疑。
一时门人更去迭来,执经受业者半天下。
吾乡之士方且溺于功利之习,而升夫子之堂仅三数人焉。
至于讲明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备之于身,与夫二帝、三王、周公、孔子、孟轲、子思所传之心,至精至一,执而不失,而为朱夫子之所称道赞美者,则未有如持斋先生者也。
先生讳可学字子上,系出于周威公友。
典午渡江,平难将军庠始南徙。
由庠而下五世孙讳褒,为太府卿,始居于莆田,力学好修,世号南湖先生
曾祖讳谌,祖讳思默,父讳仕谦,皆累举进士不第。
先生幼而文,冠而孤,抚诸弟,教授生徒以自给。
淳熙己酉,乡以贡于礼部,试不利。
癸卯,与两浙漕荐,考官今福建侍郎蔡公幼学称美其文词,春有司又失之。
是岁与弟仲伯偕进偕退,乃谓仲伯曰:「吾女弟年及笄,犹未行,归卖畴先嫁之,使无失时。
我始以觅官为急,今年壮乃知未闻道为尤急,我闻朱先生传道之统,真所愿学也」。
遂裹粮千里,跼门求见,先生一见,恨相遭之晚,握手评议,如夙友焉。
持斋先生穷理尽性,持心守身,一以圣贤为法,其所未达于阃奥者一间耳。
故见其师若曾子之于夫子,师视之如夫子之于颜子,道同气合,率终岁一归,归则以书质所疑,有问斯荅,如环无端,皆前圣所未发之旨。
朱先生之守临漳也,虚子弟之师席,俾先生西乡而坐。
既而归富沙也,则又虚席以书招之,且致诸子孙慕向不忘之意,至再至三,又不已焉。
其所往复之书有曰:「此间难得人讲论,每深怀想」。
又曰:「近日朋友少看得如此,深惠鄙怀」。
又曰:「斯道不绝如线,唯冀勉厉以副所望」。
皆亲迹,不能悉举也。
尝以《大学》一编晚所删定示诸生曰:「此书欲付得其人,唯子上足以当之」。
其亲传面命如此。
故四方学者至即有问,必使先生正之,而仕之来南者,命必见先生而后行,其所尊敬又如此。
先生之名实荣于时,未常有枉己为人意,而诸公名人皆欲招致不可得。
故与大理卿曾逢、工部侍郎曾逮为忘年交。
吕寺丞祖俭、李郎中孟传、詹监丞徽之、廖郎中德明、郑郎中肇之皆知敬爱,从叔军器监㮚仕必与诸。
先生与人交,气和而清,竟日端坐,不见怠容。
诚信温恭,其所诲诱,皆为名士。
晚与古灵先生之孙、故廉州太守朴遇于湖南,与致合浦,率五鼓危坐,听先生讲书一篇,然后视事,逾年不辍。
有以见先生师道之行于人也。
前后三奉大对。
嘉定辛未,敕授忠州文学
是岁冬,廖郎中为广帅,招致郡斋。
明年壬申秋,亲友勉先生调选,今广西方公信孺时守舂陵,屈以偕行,至则湖南曾槃留摄衡阳户曹
还其檄,至豫章,卒于丰城,享年六十有二。
舂陵守徐公杞解组归,遇于道,买棺以歛。
方公遣使奉菆于临江军,其弟仲伯哭往护丧。
交友归赙致赠,赖以不乏用。
癸酉七月一日,抵里门,治命以妷公素为后,年二十有一。
仲伯自兄之死,哭泣逾时而哀,服心丧三年,盖师之也。
明年甲戌,当廷试不就,可以知先生之友爱矣。
遗文有《春秋慱议》十卷、《三朝北盟举要》一卷、《师说》十卷,诗数百篇。
先生不喜为诗,遇事感发,时出一二,朱先生尝止之,以故不多作,然亦已骎骎江右之风。
顷年时事一变,登朱门者畏避退缩,先生独相从于寂寞之滨,尝曰:「吾所闻于师者,皆精微要妙,口传而不书者也。
吾老矣,不可独善其身,将书之淑斯人」。
某尝恨为童子时侍先君闲居间,朱先生自建上来访,留月馀,及丁未岁先君薨,先生又来吊,时某皆年少,未知求教,至今追悔无极也。
所赖以扣其不传之秘者,有持斋在,今复已矣,岂非命哉。
呜呼!
士生斯世,朝闻夕死,孔门韪之。
吾乡曩时诸先生,如浃祭之学慱文雄,艾轩之理精思古,皆足以暴白于后世。
而求其得百世之师而教育之,以致于卓然成德,则先生此乐未多逊也。
所得如此,宜外物不足□□。
葬有日,仲伯安溪谓某曰:「而尝从吾兄游,知之深,不可不铭」。
铭曰:
朱先生,续道之真。
友己教子,实难其人。
先生脩家,本与道合。
一见而契,如虚斯纳。
壶山之下,朱紫则多。
得道之传,其人几何。
我作铭章,刻之幽室。
四尺者封,千载一日。
歙州问政山聂道士所居 宋初 · 黄台
七言排律 押删韵
千寻练带新安水,万仞花屏问政山
自少云霞居物外,不多尘土到人间。
壶悬仙岛吞舟罢,碗浸星宫沈水闲。
宝箓箧垂金缕带,绛囊绛锁玉连环
静张棋势铺还打,默考仙经补又删。
床并鞋寒兔伏,窗横几老龙跧。
溪童乞火朝敲,山鬼听琴夜撼𣟴。
草暗碧潭思句曲昏紫气度深关。
龟成浅甲毛犹绿,鹤化幽翎顶更殷。
阮洞神仙分药去,蔡家兄弟寄书还。
黄精苗倒眠青鹿,红杏枝低挂白鹇。
容易煮茶供客用,辛勤栽果与猿攀。
常寻灵穴通三岛,拟过流沙化百蛮。
新隐渐开侵月窟,旧林犹悦枕沙湾
手疏俗礼慵非傲,肘护灵方臂不悭。
海上使频青鸟黠,箧中藏久白驴顽。
筇枝健拄菖蒲节栉高簪玳瑁斑。
花气熏心香馥馥,涧声聆耳冷潺潺。
高坟自掩浮生骨,短晷难穷不死颜。
早晚重逢萧坞客,愿随芝盖出尘寰(《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五 《方舆胜览》卷一六:唐有于方外者,自荆南掌书记,弃妻,从太白山道士学养气之术。后弟德晦为歙州刺史,方外来访之,德晦为筑台于此,号问政山房。县人聂师道少师方外。后入吴为国师号问政先生。)
书问政先生诰后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山谷全书·正集》卷二五
故淮浙宣歙管内道门威仪、逍遥大师、问政先生新安聂师道宗微,少则事道士于方外,发迹游名山,数见异人。
杨行密开府扬州宗微实辅佐之,盖为国师三十年。
杨氏之末解化而去,弟子葬之,举棺唯衣履存焉。
此赠诰,杨溥私号顺义七年也。
方外之兄德诲为新安太守,乃于郡之东山筑屋,以居方外,号为问政山房,问政之名或得于此。
诰中「大丞相、守太师中书令东海王臣温」,徐温也;
特进、守侍郎寻阳公臣知诰」,李昪也。
问政先生,故翰林学士冠卿之五世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