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武安君 北宋 · 李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四六○
太白之精,将军禀之而神以明;
崆峒之气,将军得之而威以厉。
故其智也,将鬼神争奥;
其勇也,与风雷相薄。
观其下鄢、郢,破燕、赵,攻韩、魏,所向无刚阵,所取无坚壁,虽冲风之陨危箨,烈焰之去鸿毛,未足以喻其易也。
向使苏代之说不行,应侯之谋不果,则秦之霸也,一六合、吞诸侯、称始皇帝,不俟而已昭王矣,岂区区离、剪所能抗衡哉!
于戏!
昭王之不幸,非将军之不幸,而曰「我诈降卒而坑之故尔」。
将军之心则然,在何晏之论亦然,在愚之意则不然。
既而秦使王龁邯郸,卒不能拔;
楚遣春申击秦众,复不能拒。
则秦之失策,虽悔何追乎?
由是天下冤之,为将军建庙貌、设庙食穰城之上,巍然犹存。
将军穰侯善,故后人弥加恭焉。
《祭法》曰:「功施于人,则祀之」。
将军之功,可谓大矣。
斯庙且久,宁容圮毁?
鸠徒蒇事,不日而
我来莅之,祭神如在,千龄旦暮,愿与神交。
吾欲斩温禺,擒老上,庶吾君高枕,无北顾之忧,而神助之;
吾欲学兵法,贞师律,战胜攻克,为国英将,而神锡之。
一奠而神色动,再奠而神意感,三奠而神心悦。
既感且悦,乌知不有肸蚃,答我灵贶,俾吾懦而勇、愚而智,立功于圣代,垂名于信史哉?
刻石为记,理不当阙,亦欲使后之君子,知吾邓古名将,为国御侮,非谄神渎祝,以徼福为心者也。
选任贤能论1036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范文正公集》卷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三三、《圣宋文选》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王者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
张良、陈平之徒,秦失之亡,汉得之兴。
房、杜、魏、褚之徒,隋失之亡,唐得之兴。
故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书》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其勤求人材如是之急也。
然则求之之道,不可一端。
皋陶赞禹曰:「亦行有九德(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真伪则可知。)
乃言曰:「载采采(载,行。采,事也。称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为验。)」。
曰:「何」?
皋陶曰:「宽而(性宽洪而能庄栗。),柔而立(和柔而能立事。),愿而恭(悫愿而恭恪。),乱而谨(乱,治也。有治而能谨。),扰而毅(扰,顺也。致果为毅。),直而温(行正直而气温和。),简而廉(性简大而有廉隅。),刚而塞(刚断而实塞。),彊而义(无所屈挠,动必合义。)
彰厥有常,吉哉(彰,明。吉,善也。明九德之常,以择人而官之,则政之善。)」!
孔子之门人目以四科:一曰德行,谓颜渊闵子骞颜渊闻一知十。)
二曰政事,冉有、季路也。
三曰言语,宰我子贡子贡使于诸国,而不辱君命也。)
四曰文学子游子夏(经纬天地曰文,礼乐典章之谓也。游、能述之者也。)
此所谓求人之道,非一端也。
又《书》之《说命篇》曰:「旁求俊乂,列于庶位」。
是朝廷庶位,惟俊乂是求。
唐太宗曰:「天下英雄落吾彀中」。
《语》曰:「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智则可与治国家、安天下,愚则可与避怨恶而全一身。
故圣人以俊乂为德,不以柔讷为行。
如以柔讷为行而宠之,则四海英雄无望于时矣。
使英雄失望于时,则秦失张、陈,隋失房、杜,岂不误天下之计哉!
杨元发手简 其四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六、《姑溪居士文集》卷二九
比三得书,所藉周悉,钦谕。
岁晚,顾鄙陋不足负荷,而恩勤至此,但怀仰愈不自胜耳。
日来侍奉起居复何似?
早来见元载云,此月末当暂归,然不肖遂去此,审然,则正若相避。
然或无别急,愿少留,过中秋,同为金陵月下笑也。
急书不及详究,其诸可以意索得之
倾企倾企。
五代杂论 其五 高祖德刘知远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七
明宗与梁人战德胜桥晋高祖马甲断,兵几及。
刘知远以所乘马授之,复取高祖马殿而还,高祖德之。
悯帝出奔,高祖遇帝于卫州知远尽杀帝左右,留帝传舍而去。
耶律德光高祖潞州,临决,指知远曰:「此都军甚操刺,无大故勿弃之」。
后徙知远归德,耻与杜重威同制,杜门不出。
高祖怒,欲罢其兵职,赵莹以为不可,遣和凝梁宣喻,乃受命。
右《新史》第十卷。
五代惟梁、唐并立,夹河百战而唐得之
梁又内乱,其失国固无可疑者。
晋取于唐,汉取于晋,周取于汉,皆勋臣阻兵以危疑促祸。
惟其草昧,君臣之分未定,而藉人之力以取大宝。
一人得之,一人从后而伺之,至其已迫,反为所取,曾不旋踵。
悲夫!
德不足以相君臣,又牵于旧恩以不早辩,其失也,尚谁咎哉!
故必有圣人出,而后天下大定。
非数也,理也。
古器图书策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三、《九华集》卷一○
天之付帝王付以道,帝王付后世付以迹。
迹之传,易传于天下,而帝王之心,其法安可传哉?
虽然,其迹不废,使天下后世因此迹而求此心,则帝王之心庶几在此也。
且三代之降,其言有书,其书有载,有简、有札、有篆、有隶、有书、有刻,侈书大书,凡为迹异,所以托迹则不异也。
当世见之,故无不传。
秦之篆唐得之,后世传之,故无不信,此所以久而又久也。
昔舜之典,隋得之
周之鼎,汉得之
魏之书,汲冢得之
下至岱山之书、邹峄之字、汤之盘、孔之鼎,岐阳之鼓,既好之无不求,求之无不得也。
虽彼秦汉之下,所以求者,止于迹而已,不能观此迹而求此心也。
其物虽贵,其好虽笃,然帝王千载心迹之托,乃取为一时耳目之玩,是何理也?
然则古文字书,仆碑断刻,后世求之帝王之馀者,宜不徒在玩好之间。
盖因好而求迹,则求之浅,因迹而求心,则求之深。
后之尽此者,其惟圣乎!
外大父祝公遗事1198年12月16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八、《竹坡类稿》第一三六页、《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一○、《方舆胜览》卷一六、《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二九、《山堂肆考》卷九九、《新安文献志》卷九一、《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卷一○五、《南宋文录录》卷二二、民国《婺源县志》卷七○、歙县《西干志稿》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外家新安祝氏世以赀力顺善闻于州乡,其邸肆生业几有郡城之半,因号「半州」。
祝家有讳景先者,号二翁,尤长者。
元祐黄太史尝赞其画像,广幅全身,大书百许字,词甚瑰玮,经乱而逸。
少时见外大父犹能颇诵其语,至诸舅,则皆已不复记忆矣。
二翁诸子皆读书,外大父其第二子也,讳确字永叔,特淳厚孝谨。
少时闻父母将为谋婚,逃避累日。
家人惊,索得之,犹涕泣不能已。
问其故,则曰:「审尔,则将不得与父母昆弟蚤夜相亲矣」。
亲丧,庐墓下,手植名木以千数。
率诵佛书若干过,乃植一本,日有常课,比终制而归,则所植已郁然成阴矣。
一兄一弟,先后死熙河,皆亲往致其丧。
往反徒步,不啻万里。
所舍辄悲号上食如礼。
夜寝柩旁,不忍跬步离去,路人皆为叹息。
诸弟求析其产,公为涕泣晓譬,不能夺。
时四妹犹未行,而诸弟得财,皆散去,不复顾。
公独罄己赀以遣之。
其一归同郡汪公勃,汪公后登二府,终身德公不能忘,人两贤之。
岁大疫,亲旧有尽室病卧者,人莫敢闯其门。
公每清旦辄携粥药造之,遍饮食之而后反,日以为常。
其他济人利物之事不胜计,虽倾赀竭力无吝色,乡人高其行。
学试又多占上列,郡博士请录其学事。
时三舍法行,士子无不繇庠序以进。
公从容其间,若无所为,而后生得所矜式,咸敬服焉。
先君子于时亦为诸生,年甚少,未为人所知。
公独器重,以女归之,后卒以文学大名,世乃以公为知人
方腊之乱,郡城为墟。
乡人有媚事权贵者,挟墨敕徙州治北门外,以便其私。
而所徙窊下,潦涨辄平地数尺,众皆不以为便。
将列其事以诉诸朝者馀二千人,而莫敢为之首。
公奋然以身任之,其人忿疾,复取特旨,坐公以违御笔之罪。
公为变姓名,崎岖逃遁,犹下诸路迹捕不置,如是累年。
时事变更,群小破散,然后得免,而州治亦还故处,乡人至今赖之。
而公之家赀事力不能复如往时矣,然终不以为悔也。
比其晚岁,生理益落,而好施不少衰。
年八十三以终。
娶同郡喻氏,亦有贤行。
生二男一女,伯舅莘娶张氏,其先以治狱阴功王宣徽拱辰所传张佛子者也。
次即先夫人,德性特似公,其行事自见家传。
叔舅峤少敏悟有文,长从先君子游,闻伊洛之风而悦之,然求举辄不利。
喻夫人及伯舅既先卒,叔舅后公十馀年亦即世。
今唯伯舅之子康国居建之崇安,叔舅之孙回居剑之尤溪,而康国二子已总发,能诵书矣。
惟外大父之淳德高行,先人后己,其诚心所格,固宜有后,而康国母家所积之远又如是,天之报施,其将在于此乎!
窃感陶公作《孟府君传》及近世眉山苏公亦记程公遗事,不胜凯风寒泉之思,因书此以遗康国,使藏于家,时出而训习之,以厉其子孙。
又记,尝闻先夫人说第四外叔祖豪侠不羁,蚤从黄太史游,黄公谪黔中,因以客从。
黄公贤之,为更名林宗,而字之曰有道,与之讽咏书札甚多。
今皆不存,独所为书《如京皇考志》,世或传其墨本,姓字尚可见耳。
先夫人及叔舅少时犹及见其道说黄公言行甚详。
酒酣悲歌,感慨凄切,绝不类世俗音调。
问其所以,则曰黄公之遗声也。
此事外家兄弟亦少闻者,因附记于此云。
既叙此事,将书以遗济之弟,未果,而济之复以疾不起。
其二子丙、癸相从于建阳,因书畀之。
俯仰今昔,为之流涕不能已。
庆元戊午腊月既望书。
与人论民兵书 南宋 · 卫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六、《定庵类稿》卷四
某闻今议者知外侮之可忧,而不知内患之可畏。
内患者何?
奸民是也。
往者靖康之变,乘时崛起,立名字、据郡邑者横溃四出,屠戮焚剽,斯民鱼肉,百倍于金人蹂践之祸。
征诛招抚,兵分力屈,外诅内讧,盖十年而后定。
此其徒岂人有智勇之资、战斗之能哉?
举皆闾巷之小民,桀黠游惰,不事生产。
平曰弃捐父母妻子,相与游嬉,群博聚饮,尚气使酒,小则聚而屠沽,大则亡命盗贩,抵冒法禁,不自齿于平民。
天下有衅,锄耰棘荆相率而猋起,遂至于不可扑灭。
向之闾巷之奸,而今为大盗之资,此安可以忽不加省?
比年以来,富家大室擅兼并之利,诛倍称之息,械系设于私室,椎剥尽于肤髓。
贫民下户,雠之到骨,诪张怨詈,所不堪听。
顷在田间,实所亲见。
当知幸乱之众,何止曩昔起于贫穷而狃于轻剽者。
虽然,若此之民所在而有,未必皆能特起。
至于徽、严、衢、婺、建、剑、虔、吉数州,其地阻险,其民好斗,能死而不能屈,动以千百为群,盗贩茶盐,肆行山谷,挟刃持梃,视弃躯命与杀人如戏剧之易、饮食之常。
异时有司之所不敢呵问,其贪暴残鸷之心特未有以发之耳。
使其时有可乘,事有所激,奋臂一呼,正在此辈,尤不可以不察。
当是之时,朝廷能忘内顾,专志外侮乎?
然则于今之计,莫若检举往年忠义巡社乡兵弓手之制,别行讨论,厚立赏格,多为爵级,多给告命,州委之守,县委之令,劝诱豪民,纠合乡里应募之士,奸民惰卒、亡命废锢之人尽得出于其间。
其愿保乡里者为一将,其愿卫边者则为一将,明谕之以不刺面、不涅手,事已则复归田里。
为之纠合者及几人授某官,满岁无过增某秩,有克获者受某赏,其在募之士爵几级,赏几等,皆当倍于弓兵赏格之旧。
训之以坐作,齐之以等级,纠之以主率,居可以备他盗、保桑梓,行可以补卒乘、助边防,无向来椎剽啸聚之虞,而良民有得安田里之幸。
一物而三善从之。
昔者六国之士鸡鸣狗盗不废于齐公子之门,齐之客安取此哉?
凡以收拾天下之轶才耳。
轶才天下未尝无之,有之而不见用于世,其发正未可知耳。
剧孟侠徒也,汉将军得之,如一敌国,安知豪杰之士不出吾笼取之中?
伏惟执事念靖康不远之鉴,录古人养才之意,思有以泄奸民之心、消大盗之资,而收狙诈之用,弭内患于未形,专成功于北顾,实立国之基而固本之道也。
若夫议法制之详,则乞下之有司。
执事裁幸。
辰州议刀弩手及土军利害劄子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五七、《昌谷集》卷一一
某等昨蒙面谕并行下使牒,以奉行上司招军之意,置局佥厅
某等入局同议,欲将本州应干官田拘收租课,于本州十寨内,每寨招土兵三十名,依仿沅州近例,本州支与钱米,将见行刀弩司名籍旋次消豁。
如见得委实可行,即不候招得人数,先具措置利害保明供申。
某等受牒之后,经今一月,缘本州官司窘匮,案牍灭裂,吏辈卤莽,令甲散乱,追索取会,未有涯际。
于是考诸士夫之论,参以前后行遣,于颠倒糅杂之中,得于旁通互见之际,讨论得刀弩司本末,起自政和六年御笔,措置湖北营田,张官置吏,并依陕西弓箭手条例施行。
至政和七年,因都钤张察所奏,召募土丁,给受田土,置立将校,弹压夷猺。
当时得旨,即与依奏,继又废罢,营田改为刀弩,见任官推赏至有转七官者,都钤司吏人至有补进武校尉者。
是时诸州刀弩手每指挥三百人,本州一十一指挥,并畸零数,共管三千四百五人。
将校给田二百亩,内水田六十亩,陆田一百四十亩。
节级给田一百二十亩,内水田三十五亩,陆田八十五亩。
长行一百亩,内水田三十亩,陆田七十亩。
考之政和八年所给户帖,则又刀弩司一名别给公田十亩,每十名为一甲,共给田一百亩。
本州根括到田总计三十万九千七百馀亩,而枢密院劄子内却称辰州山畬陆田独多,水田独少。
若水田不足,则合倍给陆田,陆田不足则又倍给山畬。
此则刀弩手之初行也。
靖康元年,调发本路九千七百馀人,战马八百二十匹赴阙,前去隆德府使唤,陷没不回。
本州总在数内,即未见得九千七百人之中,的有几名是本州调发。
建炎间,复降朝旨,委自知通及当职官吏多方招填。
绍兴初年,偶因都督行司取会一时便宜,权减三分之一,是时所申止以二千二百人为额。
绍兴七年枢密劄子施行鼎州张觷所申,以为澧、辰、沅、靖四州营田,昨来措置刀弩手九千九百一十人,已见就绪。
止因靖康元年全军陷没,又遭兵火,遂至死亡阙额。
若将逐州刀弩手尽行省汰,缘四州并无正兵防守,窃虑引惹外境观望,别致生事。
若责令逐州广将田土尽行招填,须要足额,不惟边州人烟稀少,不能敷足,又缘自兵火以来,近里州军并无钱粮支移,前去应副,深恐阙乏。
沅州等处见将空閒田土召人承佃,纳租补助岁计,粗且自给,事体委有妨阙。
本路安抚都总管司相度,欲将前项四州刀弩手元额并行裁减三分之二,内辰州一千人为额,责令知通提举先将勘好田土标拨措置。
所有见减下人额空閒田土,并乞依沅州已申请到绍兴元年五月二十五日指挥,召人承佃,出纳租课,补助岁计,委于边防财计经久可行,别无妨碍。
此则刀弩手之再变也。
淳熙五年本路安抚提刑司行下取会本州申到元旧刀弩手水田山畬共三十万九千七百四十馀亩,均作一十一指挥,每指挥九十人,合置将校三人,节级一十人,长行七十七人,计九百九十人。
馀额一十人,将校三十三人,每人二百亩,共六千六百亩。
节级一百一十人,每人一百二十亩,共一万三千二百亩。
长行八百四十七人,馀剩一十人,共八百五十七人。
每人一百亩,共八万五千七百亩。
已上一干人,共合给田地一十万五千五百亩,比见管田地都数,计馀剩二十万四千二百四十馀亩。
照得绍兴七年裁减人数,截自淳熙四年七月辰州一千人,旧有二百三十五人,新招三十三人,共二百六十八人,见阙七百三十二人。
两司相度申奏,欲将四郡刀弩手减作二千三百为额,内辰州一十一指挥减作七指挥,每指挥一百人,计七百人,每指挥只置将校二名,节级十人。
其见阙人数专委逐州知通,县责知县,根括元旧刀弩手及见佃成熟田地置籍,尽行拘收入官,榜谕合格人投募,依格给付合得步亩。
日后遇有死亡,即依条限申官承袭,无应名承袭人,即募应格人填阙。
其招填人额足之外,刀弩手田土许召人立租课,助充省计支遣,此则刀弩手之三变也。
三变之后,欲沿其法而行之者,南轩张帅也;
欲取其法而变之者,严陵马宪也。
张帅之时,偶因知常德李侍郎奏,澧、辰、沅、靖州所招刀弩手人数及所给田亩,乞别行覆实事,奉圣旨,令帅宪司契勘诣实,公共相度经久可行利便闻奏。
张公之说,以为建置刀弩司之初,已有欺罔苟且之弊。
卢奎所作《鼎澧见闻录》,当时所给之田,未免强夺百姓己业,所募之人往往游惰,不能耕战,出于一时欲速以欺罔公上。
宣和四年靖州杨晟实、六年杨进平相继作过,刀弩手无毫发之功,其后赴援河东,遂全军陷没,无一人得返者,此前事之明验也。
今者再行兴复,谓宜详究利害,迟以岁月,使无前日之弊,而官司前后施行,又皆趣办,肆为欺罔。
大抵田皆出于豪夺,人皆出于抑配。
人户与刀弩手相诉,至今未已。
如此则衣食不足,不免死亡,何以使习武艺,捍边境,为国家出死命哉?
又辰、沅、靖在承平时,官兵岁计皆仰朝廷支降茶盐度牒及于他州应副,后来既无支降,逐州申乞到刀弩司田,召人承佃,收作岁计支遣。
今尽夺之,不惟民户失业,省司税额必至失陷。
反覆相度,以为今日必欲使澧、辰、沅、靖四州尽还旧额,则其弊如前所陈,实为不便。
若矫其弊而并与其法废之,是因噎废食也。
今定议欲乞给田之数须用旧法,其已给之田若系民户税地,及州郡申请占佃,用充岁计者,给还元业主及租佃之人。
其有不系民户税地及不系申请占佃,充岁计者,即依旧用充招募,则又得旨行下矣。
宪之时,偶见溆浦县有思微、龙潭、据老三寨,本县不支衣粮,前后循习,每名拨刀弩司田一百五十亩,乃欲取一县之私意,奏而立一路之定法。
当时朝省行下,而沅陵李知县议状,确然以为不可。
后来得旨,虽许于诸县管下诸寨近便去处,遇有逃移户没官田产,即行募人充应土兵,本州以省计阙乏,未及施行。
适值沅州知郡到任半年,条上裕民事件,因其城下有旧来土兵二百人,欲增置一百人,其粮食系本州自办,其衣赐申乞朝廷支给。
士大夫传播,以为辰、沅事同一体,取则而行,可以望效。
于是招军之议切切乎使者之心,而文移督责下及于幕职曹掾之末矣。
取会到本州兵案帐状,刀弩司见管二百二十七人,沅陵县一百二十七人,辰溪县五十二人,溆浦县四十八人。
州东土兵额管五十人,见管四十五人。
辰溪县管下铜山寨额管七十五人,见管一十一人。
溆浦管下思微、龙潭、据老三寨额各二十五人,共七十五人,见管四十一人。
沅陵县管下镇溪、池蓬、明溪会溪、浦口、酉溪六寨额,各管五十人,黑粟堡二十五人,并皆全阙。
间有一二人白直,并不曾请破衣粮,拨给田土,止是避免丁役,自行营趁。
本州岁催公田之数,钱一千四百四十一贯八百三文,内沅陵七十四贯七百二十文,溆浦一千三百六十七贯八十三文。
米共五百六石五斗八升,内沅陵县一百二十三石三斗,辰溪县一百九十三石二斗八升,溆浦县一百九十石。
数内公田米或系见管刀弩司输纳,或是诸色人请佃刀弩司田土输纳,其三县科敷等,则亦各不同。
沅陵县第一指挥山田数多,每名纳米五斗,钱五百文。
其刀弩司与招军利害所合详议,某等窃以为刀弩之与土兵,正兵民分合之机也。
兵之不寓于农久矣,士君子有志事功,欲还古人旧贯亦久矣。
政和以前未有任是责者,一旦蔡京复领三省,童贯领枢密院,假熙宁开边之意,邀五溪易集之功,设御笔以钳制天下之心,侈爵赏以奔走天下之欲,谢勋范世雄张察之徒又从而鹰犬之,不旋踵而刀弩之效以著。
如此而欲其无弊不可得也。
辰州之境,见山而不见田;
辰州之田,有名而不有其地。
政和始立法便得田三十万九千七百馀亩,官招刀弩手便有将校节级长行三千四百馀人。
其田之不可丈量,其人之不及等则,与夫猺省之参错,界至之交互,教阅之卤莽,名籍之诞谩,不问固已知之矣。
猺人之伺隙,此不能制;
河东之陷没,此遂不返。
如此而欲其传远,不可得也。
以刀弩司而寓之于民,其名甚古。
有刀弩司而历考其事,其弊已见。
苟欲责目前之效,取刀弩司之法而悉毁之,正恐后日之议招军,犹今日之议刀弩司也。
何也?
自古经久远大之利害,必属之宽缓沉厚之君子;
而随时救弊之良策,常败于观望饕餮之小人。
得其人而行之,正不在于数立法也。
以今使者刚明,与州县同利害;
郡长贰和协,与兵民同休戚。
不贪功,不生事,不欺朝廷,不计官职,不失信,不自用,因刀弩之法而葺之,其事为易行;
取刀弩之法而废之,其事为难必。
此非有深远不可见之迹,特在于加之意焉耳。
更戍本秦法,汉用之而壮边;
府兵本隋制,唐得之而强国。
刀弩手,本朝之法也,建炎绍兴袭之而不敢废其事,大儒南轩张公议之而不敢毁其籍,其端本在版曹,其习熟在民耳目,未易顿改也。
抑尝求其事之所以至此乎?
和往矣,其事不复咎矣。
绍兴以来,虽令知通提举其事,然陷没之后,急于成功,给拨田亩未必足数,游手喧嚣,未必可用。
其后子弟承袭,或无永业,名属知通,本无主帅
遇州县春秋教阅,呼而集之,工匠夫力,稽留役使,吏卒呵呼,贱若狗彘,如此而望其保护乡闾,弹压蛮獠,稍有知识,知不可得矣。
知通有意振作,不过选择属吏,督责外邑,辨争田之讼,正虚实之籍,明坐作之教,禁追胥之役。
一任之后,谁复尸是责者?
此则刀弩司之弊,因其旧而改张之,所当评也。
至于招军则又有当评者。
沅、靖二州收复于熙宁之时政和欲招刀弩手,相去未远,两郡之有閒田无足疑者。
本州自承平以来,素属内地,一年所括便得閒田三十万九千七百馀亩,其实其虚,不可得而知也。
是时本州财计仰给于转运使者,钱缗七万,帛匹八千一百,绵两一万七千,一郡岁计粗可了办,刀弩司利害邈不相关。
绍兴裁减二分,计得剩田二十万四千二百馀亩,当时官司申请,明言兵火之后,近里州军既无钱物可以应副,且将空閒田土承佃纳租,补助岁计,粗且自足。
得旨行下,已属省司,则是刀弩司田租,朝廷固已与诸州矣。
止缘地在五溪,不经经界,官司简陋,不立制度,无豁除文字可以照證,无老成公吏可以记忆。
近地猺人,又得而蚕食之,奸猾顽民又因缘而据有之,此如久虚之人,风邪外感,手足头目无处不痛,不有膏肓俞穴之方,滋养气血之剂,而欲宣泄涤荡,取快胸膈,其于保寿延年,相去远矣。
辰与沅相近也,其事力极相远也。
沅地土平广,租入繁夥。
钱以缗计,岁三万二千有奇。
米以斛计,岁二万二千有奇。
视辰所入,率皆五倍。
其城下土丁旧额二百人,有土丁之名,而非刀弩司土丁之旧。
执寨兵之役,而与禁军实同一体,盐菜粮米皆是月给,春冬衣绢皆是岁赐。
近者又创百人,悉立于其事力之优厚,量入为出,事势当尔。
沅州招军出于刀弩司田租之外,辰州招军出于刀弩司田土之内,利害相去,不可同日而语矣。
本州三县管下为城寨不下十处,一城寨而且招三十人,则一郡而招者当三百人。
招募之费且未暇问,赏赐盐菜钱且未暇问,一岁为米当用五千四百斛。
水旱且未暇问,厥今本州米额一岁不过五六千斛耳。
办三百土兵之粮,是复有一辰州之米而后可也。
招得一人必欲足一寨之额,招得一寨必欲足一郡之额。
苟不思朝廷未改之制,纵臾以行招土兵之策,利提刑司招募之费,喜邻境沅州趣办之名,一切而行之,今犹可也。
请于上司,而上司责限,请于朝廷,而朝廷惜费,数年之后,不过如马提刑拨田之请,与章安抚拨钱之请,不惟不行,又从而督责矣。
辰州省计之田能有几耳?
其馀请佃之田,非刀弩司则户绝也。
刀弩司之田本隶帅宪司,公田之所入则属省司
今闻争刀弩之田,而遂籍为招军之物,是废省司也。
户绝之田本隶常平司,用之招军,则属宪司
后有争招军之田,而指以为常平之物,是关两司也。
夺刀弩司之田以为军田,是溆浦之近例也,非通法也。
籍没官之田以募土兵,是绍熙元年之请,非正法也。
至于绍兴七年之所行,与夫近岁之所奏,则刀弩閒田已属省计
招军之利害较然如此,则刀弩司之利害,是岂无所当议者乎?
自刀弩提举之不置司,与岁赐不别拨钱,以一路言之,则廉按于帅宪
以一郡言之,则提举知通
近岁帅宪两司互有己见,互立期限,互有申请,互作施行。
知州而欲招刀弩,则有裁减岁租之虑;
通判而欲招刀弩,则有位高而偪之疑。
血脉经络,不相贯串,作室道傍,三年不成。
自今观之,亦几乎具文矣夫!
知其具文而欲以实责之,非今日之事体所可及矣。
大抵有久任之制者,然后可以得民力;
有经界之意者,然后可以限民田。
此非尝试而臆度之也。
辰州旧有四县,今亡其一;
猺地旧在会溪之外,今已在北江之内。
蛮獠日张,省地日削,士大夫在官远不过二三年,疆埸之利害,何缘尽知?
胥吏之奸蠹,何缘尽见?
置猺人于无可奈何之地,视省民为不足介意之物,边境之不安,功名之不立,职此繇也。
绍兴初行经界,排异议于鼎沸之中;
漳泉近行经界,废大功于垂成之日。
今欲行之于五溪,则是其说者不一二,而破其说者千百矣。
不知今世君子将立四至而论顷亩耶,亦将求顷亩于旷荡渺邈之地耶?
将契字簿书以为券耶,亦皆相信以心,相指以手,而无所争论耶?
旧说刀弩司田三十万九千七百馀亩,今皆无其地;
刀弩手三千四百五人,今不知其籍。
其所谓地,特因讼牒而偶至者耳;
其所谓籍,特因执据而偶见者耳。
甲曰此刀弩司田也,乙执簿而至,有时而为己产;
丙曰我刀弩司人也,当官而證,有时而为冒耕。
官司不恤是否,不辨真伪,喜闻刀弩司之名,悉从而籍之,县以此而告之于郡,郡以此而告之于使者使者不知,又从而告之于朝廷,朝廷审覆,未及供报,而首议者已满去矣。
亩步之不定而欲考三十万九千之田,四至之不知而欲复数十百年之旧,无经界之意,宜不可以议刀弩也。
今久任之说纵未能行之于天下,经界之说纵未能行之于湖北,必将正廉按之使,专提举之官。
帅司宪司不问,隶宪司帅司不行。
田在百姓,守臣主之以为省计
田在刀弩司,通判主之以备调发。
过七百人之额,不得复招;
不满百亩之田,不得入帐。
仿经界弓量之法以定界至,严经界赏罚之法以激官吏。
一年而正一乡,三年而正一县,十年而正一州,勿谓其缓不及事也,自绍兴以来,乐因循之说而不问者,几十年也。
勿谓其毋甚高论也,自绍兴以来喜更变之说而无成者,皆可考也。
欲久任,欲经界,必将明奏请于朝,而不出于私意。
揭防禁于下,而不示以风旨。
上下协力,休戚同心,庶乎其有济矣。
若曰取刀弩之租,变而为招军之利,思古之君子,得无一牛易五羊之喻乎?
若曰取一寨而行之渐,而后图其馀,虑远之君子得无桃虫拚飞惟鸟之喻乎?
某等误蒙选择,商搉利害,窃唯高明用人,不徒使之从命而已。
苟有所见,不敢缄默,以自取腹诽反唇之咎,僭越犯分,震汗如雨。
杨栋礼部尚书兼职依旧制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七
进士策名之盛,举无遗才;
大宗伯衡文之公,宜有懋赏。
甫题毡墨,即播丝纶。
具官某色正而芒寒,根茂而实遂。
长杨馆之赋古,一洗篆雕;
靖恭坊之谱蕃,相承冠冕。
早簉严、吾之列,晚陪之游。
遂长仪曹,俾司俊造。
以唐文三变为己任,以洛学四书为指归。
索得之,注脚不轻于墨笔;
品题严甚,点头奚待于朱衣。
水监之至明,峻台斗之真拜。
平掌故议郎之聚讼,剖经生学士之群疑。
履班益穹,柄用伊迩。
噫!
虞书典三礼,古以命官;
制参六官,今宁求野!
可。
达卿侄字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九六
达卿初名桂字千里,有声场屋。
主司具眼者常摸索得之,人谓必唾手取世科、还家毡矣。
年甫强仕,忽厌举子业,买山筑室于寿溪之上,以栽花移、行吟坐钓为乐,自更名求志而字达卿
或曰:「君之名若慕箕、颍,有志于独善者;
君之字又若慕禹、稷,未忘于兼善者,何哉」?
余曰达有二义。
子张以在家必闻、在邦必闻为达,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然则凡世之崇饰名誉,超取显美,直子张之所谓闻;
必沈酣义理,涕唾荣利,然后庶几于夫子之所谓达欤!
余闻达卿方且为四书闱新义,以辅先儒之说。
兹事体大,非博学详说、真知实践未易为。
抑余闻之,学者以不阿世为难,隐者以不改操为难。
祝钦明舍五经而舞八风,卢藏用处士而随驾,常秩阁《春秋》而誉新法,岂非学者欤?
隐者欤?
或疑达卿未忘兼善者,要为爱达卿也。
达卿矍然起拜曰:「敢不书绅铭坐,以从祝规?
然前云兹事体大,请问其目」。
余曰:辞达而已矣,作文体要也;
下学而上达,作圣功夫也。
子其勉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二。)
若慕:原倒,据小草本乙。
题画海东青歌 明 · 倪谦
 押东韵
有鸟横绝来海东,白日片雪飘天风。
决云万里过榆塞,敛翮误投虞网中。
三韩五岛渺何许,此地胡为遭绁笼。
将军得之不敢畜,爱护献入明光宫
神姿矫矫托缣素,特立似与银瓶同。
剑锋新淬劲翎整,玉花细缕奇毛丰。
星眸琼吻水晶距,英气满鞲真俊雄。
常思霜鹅上霄汉,肯争腐鼠趋蒿蓬。
圣明端拱罢游猎,虽有长技谁能穷。
何当为尔解绦旋,看击凡禽摩碧空。
注:海东青鹘属鸟之鸷者中国所不产出辽海之北东海西济敏之地夷人往往以之入贡武定侯郭公宣府军校有举网得之者公乃献之于朝而命工画者图肖其状其子聪请题于予故为赋短歌如右云
拟招(并序○戊午 清 · 洪敬谟
 出处:冠岩全书册一
万历戊午之役。副元帅金公景瑞陷虏被害。西人以遗衣冠具旂纛。招魂于鸭绿江上。忽然飘风灵雨。飒飒骤起。半空云雾中隐隐有铙鼓之响旌旆之色。有若岳武穆阴雨见旌旂之事。吁亦异哉。以此见之。魂之依此而还归故土者。抑或有之也。余尝悲金公之孤忠大节。而况当是年尤切悲之。于其招魂之时。惜无楚些之音。故乃仿宋玉之辞。以吊金公之魂。(金公龙冈人。登万历武科。壬辰之缊。屡立大功。官至捕将。戊午建州虏陷辽阳皇明神宗敕谕本朝协讨之。朝廷以姜弘立为元帅。以公为副。己未二月师渡辽。公见制弘立。竟陷虏中。虏囚之新城栅。六载困阨。终始不屈。虏诇之曰此人屈强。非弘立类。将欲还归以全其节。弘立虑公生还。必彰己罪。阴告曰景瑞有密通本国之罪。虏搜公橐得贼情日记。见之大怒磔杀之。朝廷初以两帅皆降。收告身。其后燕狱血疏到本国。始知系狱不服状。且本道人士抗疏伸理。命复旧秩。加赠右议政。)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云冥冥兮欲雨,天阴阴兮生燐(说文曰燐鬼火。博物志曰战斗死亡之处。有人马血积年为燐。著地及草木如露不可见。行人触之。著地有光。拂拭即分散无数。又细吒声如鬻豆。静坐良久乃灭云。)
气如虹,干于云霄。
轮囷郁结,久而不消。
(帝谓天帝也。)告掌㝱(招魂。本掌㝱之官所主职也。),曰:有人(人谓金公。设天意以言之。)在下,绝代英特(特杰出之称。诗曰万夫之特。)
子龙(子龙汉赵云字。)胆勇,鹏举鹏举宋岳飞字。)神力。
建虏(清人起于建州。故谓之建虏。)匪茹(茹度也。诗曰猃狁匪茹。),北风振漠。
天子徵师万历戊午虏陷辽。帝下诏徵师入援。),旂纛自东(时本朝以姜弘立为元帅。金公为副。领兵赴援。)
拔我青蛇(青蛇剑名。),直捣黄龙黄龙堆。在胡地。言公以岳武穆痛饮黄龙堆之意誓之。)
人谋不臧,陷之虎口(时弘立欲降虏而忌公之勇。先为诱公。迫致虏营。虏执公以囚。明日弘立率众投降。)
李陵屈膝(谓弘立也。)杲卿授首(虏胁公降。公不听。虏囚之别馆。六载威胁。终不降。虏壮而义之。欲遣之。弘立阴衔之。虏大怒遂磔杀。)
风悲日昏,星落将坛。
大树飘零庾信江南赋曰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荆轲易水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人何雌黄(时听闻不详。或有疑其生死者。),其心则丹。
命如鸿毛,义重泰山
精胡可泯,气胡可灭。
下作山河,上争日月。
或为风云,或为霹雳。
华夷驰声,多也有啧(多也。胡人嗟叹之辞。)
风乎百世,壮我东国。
出不入兮往不返(左传曰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槥未归于故土(说文曰槥。棺椟也。汉书曰令从军死者为槥归其县。)
唉魂魄之佚宕(佚宕。飘荡之貌。),沛𣶈瀁而焉止(𣶈瀁。广大之貌。言无涯际也。)
哀我人斯,予欲扬之(广韵曰扬显也发也。)
身将颠沛,女其康之(广韵曰康绥也。言魂魄离散。身将颠沛。使㝱求索得之。而与之使反其身复其神也。)
掌㝱祗承耿命,退而下招曰:魂兮归来,胡为乎离(离罹也)
彼不祥祥善也。言何为离走不善之乡以触众恶也。)而,不知归而(而语已辞。诗曰俟我于著乎而。大招用只。小招用些。今用而句之。)
阳气出奥太玄经曰阳气出奥。舒叠得以和淖。叠积滞气也。),万物菲而。
魂兮归来,无彷徨而。
魂兮归来,无四荒而(尔雅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离骚经曰将往观乎四荒。)
大荒之东,犁䰱(灵)攸宅而(山海经曰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犁䰱之尸。其没也精凝魄定。尸以不坏。宅居也。)
𪂭(婉)𤟇(剡)察景,不令间错而(山海经曰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𪂭。亦曰𤟇。主察日月之景。出入不令得相间错。知景之长短。)
折丹风嘘(山海经曰折丹处东极。以出入风嘘。注曰折丹神人名。),应龙地画而朱子楚辞注曰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水泉通流。)
林父磨牙(神异经曰东南隅大荒中有林父高千里。腹围百里。钜牙钩爪黑毛覆身。),索魂求魄而(小招曰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魂兮归来,东荒不可以适而。
大荒之南,㱙(朽)涂入天而(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㱙涂。青水穷焉。)
荥水滔滔,旁达四渊而(山海经曰不庭之山。荥水穷焉。有渊四方四隅皆达。舜之所浴。)
青兽并行(山海经曰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注云体合为一也。),麟蛇蜿蜒而(方舆胜览曰麟蛇出安南。长丈馀。有四足。黄黑麟二色。能食麋鹿。)
凿齿求食(山海经曰融天之山有人曰凿齿。齿长五尺。以凿食人。),水狐控弦而(山海经曰蜮山有蜮民之国。注云蜮谓之水狐虫似鳖。含沙射人。中之则病死。此山出之。亦以名元。)
魂兮归来,南荒不可以前而。
大荒之西,天枢高而(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
炎山是环(搜神记曰昆崙之山是惟下都。环以炎火之山。)弱水沉毛而(玄中记曰昆崙有弱水。鸿毛不能超。)
夏耕操戈(山海经曰南岳娶州山有人无首。操戈盾。名曰夏耕之尸。),天犬时嗥而(山海经曰金门之山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元史云云南玉案山下。有赤犬群吠。)
十神横道(山海经曰淑士之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赐。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惟人鏖而(集韵曰尽死杀人曰鏖。史记霍去病传曰令短兵鏖𦤎下。)
魂兮归来,西荒不可以敖而。
大荒之北,腥血腾而(山海经曰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注曰其膏血滂流成渊。相繇共工臣名。)
赤龙执炬,直目正乘而(山海经曰章尾之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谓烛龙。注云直目日从也。正乘言其睫不邪也。)
积羽千里(行书纪年曰周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不可淜(淜徒涉也。)而。
蚩尤喷雾,彊良握螣而(山海经曰北极天樻之山有神。衔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彊良。)
魂兮归来,北荒不可以登而。
魂兮归来,无四海而。
东海荡沃柳子厚咨海贾文曰泯泯超忽纷荡沃。),氛雾叆叇而(韵会曰叆叇不明貌。云覆日也。)
天吴更笑兮(山海经曰朝阳之谷神曰天吴。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咨海贾文曰天吴九首兮更笑迭怒。)文鳐引风(神异经曰东海有温潮。中有鳐鱼长八尺。本草曰文鳐长尺许。有翅如尾齐。一名飞鱼。群飞水上。海人候之当有大风。),舳舻霏解兮不可载而(咨海贾文曰舳舻霏解梢若木。)
汤谷热沸(山海经曰下有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注云谷中水热也。),怒涛磊磊而。
海之东兮无往,魂不归兮,岌且殆而。
南海湠(炭)(木华海赋曰渺㳽湠漫。注云湠漫广远之貌。),𣺰(峭)(聃)为魁而(海赋曰𣺰■滐而为魁。注云𣺰■。浪卒起貌。言浪卒起则大峻。)
马衔邀路兮(海赋曰马衔当蹊。注云马衔海中神怪。其状马首一角而龙形。言邀其路而将必害之。)蝄像斗尸(国语仲尼闻之。水之怪曰冈象。注云冈象食人。斗尸暂见之貌。),鼍鳄侁侁兮往来而陆玑云鼍似蜥蜴长丈馀。其甲如铠。皮坚厚可冒鼓。诗曰鼍鼓逢逢。博物志曰南海有鳄鱼状如鼍。斩其头而乾之。去齿而更生。如此者三乃止。小招曰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注云众多之貌。)
狒狒(弗)被发兮获人笑(山海经曰枭阳国在北胊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名曰狒狒。),雕虎视肉(山海经曰狄山爰有文虎视肉。注云文虎雕虎视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纷相豗而。
海之南兮无往,魂之归兮糜以摧而。
西海浮天,沃日荡云而。
奇肱(山海经曰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长股(山海经曰长股之国在雄常北。注云长臂人。身如中人而臂长二丈。以类推之。此人脚过三丈矣。),躧蹻(山海经曰有乔国人。盖象长股之人。双木续足而戏。今曰躧蹻也。)飞轮而(文苑豹斑云奇肱氏能为飞车。乘风而飞。)
女丑蒙颅兮挥袖(山海经曰女丑之尸。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郭景纯图赞曰挥手自翳。),𪆻䳐会妖兮为群而(山海经曰女戚国有𪆻鸟䳐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注云即今枭。鸺鹠之类。啚赞曰有鸟青黄。号曰𪆻䳐。与妖会合。所集会至。)
海之西兮无往,魂之归兮虏且沦而。
北海澹泞(澹泞。澄深之貌。),神怪出没而。
蜪犬狺狺兮从首是食(山海经曰蜪犬如犬青色。食人从首始。释义曰凡兽相食。朔以后食首。望以后食下体。),子夜形解兮体分成七而(山海经曰王子夜之尸。两首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啚赞曰子夜之尸体分成七。)
从渊兮三百其仞,冯循乘龙兮奔突而(山海经曰从极之渊深三百仞。冯循人面乘两龙。注云河伯也。)
海之北兮无往,魂之归兮醢其骨而(小招曰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注云醢肉酱也。)
魂兮归来无四方而。
诸夏昏昏,日月霭雺而尔雅注云雺蒙昧也。)
歇骄(诗曰载猃歇骄。注云犬名。短喙曰歇骄。)据寝,豺獾(尔雅疏曰狼牡名獾。牝曰狼。说文曰野豕也。)在宫而。
起自长白长白白头山。在会宁府西。清人世纪曰圣祖发迹于长白之北。),八旂飏风而(八旂清人旂名。即红旂黄旂白旂蓝旂镶红旂镶黄旂镶白旂镶蓝旂等名。)
掉臂一呼,穴于(沈沈阳也。)而。
今天下溺,魂无东而。
毡裘(史记货殖传曰龙门碣石北。马牛羊毡裘筋角。)衡纵,神州陆沉而。
凭陵中国,如猬贾谊传曰反者如猬毛而起。)婪婪而。
割蓟蓟门也)据辽辽阳也),食如蚕而苏秦传曰稍蚕食之。)
寒风萧瑟,壮士死深而(壮士谓金公应河。时以左营将赴援。战没于深河。)
赤县秽蒙,魂无南而。
瞻彼周道,腥尘迷而。
满万横行(宋史曰女真满万。横行天下。),鸟迹兽蹄而。
腰弓臂槊,左言蜀都赋曰或魋髻而左言。)短衣(史记叔孙通传曰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王喜。)而。
雠我大邦,冞入深兮而。
所向无敌,魂无西而。
白砾荒沙,毡毳李陵苏武书曰韦鞲毳幕。即毡帐也。)落而。
黑水(即黑龙江。)吼怒,曾冰攒角而。
朱瞙绿睛,惟猎弋而。
窥边候月(凶奴传曰单于举事。尝随月盛壮以攻战。月亏则退。),挟弹(玉篇曰行丸也。集韵曰弹丸射也。)鸣镝而(史记凶奴传曰冒顿作为鸣镝习勒其射。注云箭也。如今鸣射。)
古月狂风(古月即胡字。李白歌曰狂风吹古月。),魂无北而。
魂兮归来,返古乡而。
工祝(小招曰工祝招君。注云工祝良巫。)先导,招具(小招注云撰设招魂之具。)(叶仲良切。)而。
鸭头水绿鸭绿江义州西北一名马訾水。色如鸭头故名。朱子曰天下有三大水。曰黄河曰长江曰𪀋绿。),筑灵坛(叶徒黄切)而。
云帐高骞,万马骧而。
鼓传三阕(周礼曰鼓戒三阕。),树五兵而(叶逋旁切。○周礼曰司兵掌五兵。注云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剑戟旌纛,旆央央而。
谷乃甲冑,裁裲裆而(唐书车服志曰裲裆之制。一当胸一当背。短袖覆膊。)
横江啸呼(小招曰永啸呼些。注云啸者阴也。呼者阳也。阴主魂阳主魄。故必啸呼以感之。),奠椒觞而。
像设夫君,安高堂而(小招曰像设君室。注云楚俗人死则设其形貌于室而祀之。)
魂兮归来,无四荒无四海无四方而。
魂兮归来,返尔常干而(小招曰去君之恒干。注云恒常也干体也。)
乌石之山(在龙冈县北。公家在其下),翠簇攒而。
山川不改,暨村闬而。
嫠妇呜呜,肠已断而。
孤儿呼天,泪如汗而。
村翁巷叟,咨且叹而。
战马逸归,失其伴而。
长号而死,山之岸而(公死后所乘骏马逸乌石山。不食而死。)
狐死首邱,魂不可散而。
于显青邱,洵美且乐而。
角垂箕张(天文志曰东方第七宿曰角。幽燕之域箕尾之分。我国分野亦应之。),光郁郁而。
山巊(巊山貌。左思吴都赋曰其山巊。)水缭,适凉燠而。
圣人在上,顺帝则而。
文物礼乐,侔中国而。
日月孔新,风雨若而。
万物殷昌,流溥泽而。
熙熙皞皞,安耕凿而。
穷身永乐,年寿益而。
魂兮归来,乐不可极而。
闲宫曹植七启曰闲宫显敞。注云闲大也。)秘宇(鲁灵光殿赋曰乃立灵光之秘殿。注云秘深也。),四望同而。
广四修一(周礼曰夏后氏堂修二七。广四修一。注云南北之深也度以步。令堂修十四步。其广益以四分修之一则堂广十七步半。),两夹栊而(栊囱也。周礼曰四旁两夹囱。注云每室四户八窗。)
圆井含葩(圆井屋内向下作井形。灵光殿赋曰圆渊方井。反植荷蕖。葩花也。),网户缀红而(小招曰网户朱缀。注云网户绮文缕也。缀缘也。)
四阿白盛(阿曲也。周书曰明堂咸有四阿。周礼曰白盛注云盛之言成也。以蜃灰饰成宫室。),卐字莲丛(卐字。汇补曰内典万字。苑咸诗曰卐字莲花总由天。)
坐堂伏槛,缭西东而。
门容扃乘(周礼曰闱门容小扃参个。注云小扃膷鼎之扃。长二尺。又曰路门不容车乘之五个。注云乘车广六尺六寸。言不容者。是两门乃容也。),步櫩(步櫩长砌也。上林赋曰步櫩周流。)崇而。
魂兮归来,游于中而。
室中度几,堂上度筵而(周礼曰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注云隐几而坐者宜于室。故度以几。肆筵为礼者宜于堂。故度以筵。)
云屏八摺(摺叠也。),罗帱(小招曰翡帷翠帱。注云帐也。)四联而。
文椅对峙,博山喷烟而(考古啚曰博山香炉者。炉象海中博山。下盘贮汤。润气蒸香。象海之四环故名之。)
瑶琴发越,统五弦而(风俗通曰琴者乐之统。)
投壶敲棋,罗后前而。
魂兮归来,靖以便而。
沙堂(大招曰沙堂秀只。注云沙丹沙也。)叠榭,临方塘而。
鳞甲隐深,飞翮扬而。
惠风吹春,泛沙棠而(拾遗记曰成帝以三秋閒日。与飞燕共游于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贵其不沈没也。)
采采杜若,水中央而。
曲奏江南,招招郎而。
魂兮归来,聊相芊而。
坐堂挤(排也)户,临翠园而。
青兰紫芝,华草锦繁而。
珊瑚碧树(西都赋曰珊瑚碧树周阿而生。今言红桃碧杏也。),芳可飧而。
蠲忿之草,忘忧曰(博物志曰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芙蓉出水,鹅玉(菊谱曰鹅黄千叶。玉毬白华。)弥原而。
雪梅缀金周必大诗曰玉蕊须如冰丝上缀金粟。),返冰魂而。
魂兮归来,开芳樽而。
仙禽胎化,振玉羽而。
圆吭奋音,警白露白居易诗曰警露声音好)
濯濯麀鹿,跃跃雉兔而。
凫雁随波,鹭翻素而。
物性自得,涵韶煦而。
魂兮归来,乐真趣而。
佼人且都(佼美人诗曰佼人僚兮。大招曰习以都只。注云都容态之美也。),腻颜姱而(小招曰靡颜腻理。大招曰嫭以姱只。注云腻滑也。姱好貌。)
花眉桃颊,带红霞而。
美媔巧笑(大招曰美目媔只。注云媔美目之貌。诗曰巧笑倩兮。),流秋波而(小招曰目曾波些。)
拂涂兰泽(大招曰施芳泽只。注云芳泽芳香之膏泽。),施铅华而。
魂兮归来,舒以嘉而。
盛鬋如云(鬋鬓也。小招曰盛鬋不同制。注云盛饰理鬓。诗曰鬒发如云。言多而美也。),象服宜(叶牛何切)(诗曰象服是宜。注云法度之服也。)
文縠华袿(七启曰佼人乃服文縠之华袿。注云文縠文纱类。华袿妇人上服。),振轻罗而。
玉瑱象楴(诗曰玉之瑱也。象之楴也。注云瑱塞耳。楴所以摘发。以象骨为之。若今之篦儿。),笄六珈(诗曰副笄六珈。注云珈之为言。加玉为饰。必饰之以六也。)
双翘翠羽(七启曰扬翠羽之双翘。注云翠羽名。饰以翡翠之羽于上也。)戴金钗而。
珰县明月,簪摇镂花而。
魂兮归来,丽以奢而。
美人既醉,舞且歌而。
丝竹狂会(小招曰竽瑟狂会。注云狂猛也。言大合众乐而为高张急节之奏也。),和扬阿而(小招曰发扬阿些。注云楚歌名。淮南子曰奏雅乐者始于采菱扬阿也。)
鼓钟调磬,乱无哗而。
朱唇皓齿,发喽啰而(喽啰歌助声。洞箫赋曰啾䎵㘉而将吟兮。行鍖銋以和啰。)
驾辩劳商(大招曰伏羲驾辩楚劳商只。注云伏羲之驾辩楚之劳商。疑皆古曲名而未有考。),按竽琶而。
空桑(大招曰定空桑只。注云空琴瑟名。周礼曰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注云空桑山名。)激越,绕清霄(叶何切)而。
魂兮归来,乐不那而。
盘鼓张衡舞赋曰盘鼓焕以骈罗。注云盘鼓曲名。)骈罗,舞婆娑而。
长裾随风,曼鬋髿而(小招曰长发曼鬋。说文曰鬋女鬓垂貌。曼衍也。韵会云髿发美也。)
纵体迅赴,蜿蝉(盘屈之貌)横斜而。
蹁跹挥霍(西京赋曰跳九剑之挥霍。注云奋迅也。),影傞傞而。
翔尔鸿翥,飘如凤梭而。
魂兮归来,欢无涯而。
室家燕私,饮食乐而长门赋曰饮食乐而忘人。)
六谷(周礼曰食用六谷。注云黍稷菰。)盈庾,稰(胥)且穛(捉)(礼记曰饭黍稷稰穛。注云熟而获之曰稰。生获之曰穛。)
嘉蔬(礼记曰曰嘉蔬。注云蔬与疏同。立苗疏则茂盛嘉美也。)芗箕(礼记曰曰芗箕。注云谷之强者。其茎叶亦香。故曰芗箕。),释之视玉而(诗曰释之叟叟。言淅米而洁。视诸玉也。)
濯釜宜蒸太玄经曰不濯釜而烹则欧歍之疾至。),餴(粉)齐熟而(诗曰可以餴饎。注云烝米一熟。以水沃之乃再烝也。周礼曰食齐视春时。注云齐和也。)
味中糜胃(穆天子传曰味中糜胃而滑思。和胃也。),膏腻不嗌而(言稻米膏腻。啜而不嗌也。)
魂兮归来,恣所择而。
淳熬(礼记曰沃之以膏曰淳熬。)既具,维膷(香)膮而(礼记曰膳膷膮。注云膷牛𦞦膮豕𦞦。皆香美之名也。)
羹献(礼记曰犬曰羹献。注云犬肥则可为羹以献。凡煮肉皆谓之羹。)鸡湆(泣广雅曰湆肉𦞦也。),煎和调而(周礼内饔掌煎和之事。注云煎和。齐以五味。)
烂臡(泥尔雅曰有骨者谓之臡。)悦口(俗铸铅铜为器。中置火隧。储鱼肉蔬菜于其间。带烂而聚食为乐。名曰悦口子。),火频挑而。
(煮也)鳖䐪(臛苍颉解诂曰少汁臛也。)鹑,雉芗雏烧而(礼记曰雏烧雉芗。注云雏鸟之小者。烧熟然后调和故云雏烧。芗香草。若白苏紫苏之属。言烹雉皆调和以香草也。)
濡鱼(礼记注云濡读为胹。)抽乙(礼记曰鱼去乙。注云鱼体中有骨如篆乙。去之为鲠人也。),卵酱要而(礼记曰濡鱼卵酱实。注云卵酱。鱼子为酱。烹之以用酱。盖以调和其汁。)
魂兮归来,恣所饶而。
膳羞(周礼膳夫掌王之膳羞。注云膳牲肉也。羞有滋味者。)既实(周礼曰内饔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注云取于鼎以实俎也。),品味百而(周礼曰内饔辨百品味之物。注云百品味。庶羞之属。言百举成数。)
腴腱(小招曰肥牛之腱。注云腱筋头。说文曰腴腹下肥者。东俗肉称牛腱。)臑芳(小招曰臑若芳些。注臑烂熟也。),脓豢烝白而(七启曰肥豢脓肌。周礼注云大豕曰豢。脓肥貌。礼记曰有流矢在白肉。言多膏其肉白也。)
疏趾(礼记曰雉曰疏趾。注云雉肥则两足开张。故曰疏趾。)翰音(礼记曰鸡曰翰音。注云翰长也。鸡肥则鸣声长。故曰翰音。),晨凫露鹄而(文选注云晨晨飞。露露宿。)
糅以姜椒张衡七辩曰芳以。),酟(添张协七命曰酟以春梅。注云和也。)以芳蔌而。
体名肉物(周礼曰内饔辨体名肉物。注云体名脊胁肩臑之属。肉物胾燔之属。),脀载(周礼注云实鼎曰脀。实俎曰载。)狼籍而。
魂兮归来,恣所食而。
鲜鱼泼泼,或轩或脍而(礼记曰肉腥细者为脍。大者为轩。)
割如蝉翼,轻随雪解而。
春韭秋蓼(礼记曰脍春用秋用。),切葱若(礼记注云或用或用薤。置之醋中以柔之。)
(礼记曰诸菹也。)醢加豆(周礼注云馈食之时。加膳于笾豆也。),裸蜃蚔贝而(周礼注云裸螔蝓。蜃大蛤。蚔蛾子。贝鳆也。)
(周礼曰加豆之实芹菹笋菹。注云楚葵竹萌也。)佐味,盐醯(周礼曰醯酱也。)在而。
魂兮归来,恣所爱而。
庶羞载陈,内羞(周礼注云鱼肉醢酱出庖厨者曰庶羞。饼饵之出房中者内羞。)备而。
(张)(皇小招曰有餦餭些。注云饴也。)(巨)(女小招曰粔籹蜜饵。注云粔籹环饼。以蜜和米面煎熬作之。),粉餈糗饵而(周礼曰羞笾之实。糗饵粉餈。注云糗熬大豆与米也。粉豆屑也。合烝曰饵。饼之曰餈。二物皆粉稻米黍米所为也。)
煎花(东俗以米团作饼。实豆于中。覆烝之。名曰饼。又和米于杜鹃花菊花。油以煎之。名曰花煎。),蜜果如桂而(东俗以小麦粉和蜜油煎之。方者曰药果。直者曰中。)
冻𣤗(饮)馎饦陆放翁诗曰面熟山僧馎饦。东俗以面浸于冻菹水作馎饦。名于西州。),骨董仇池笔记曰罗浮颖老取饮食杂烹之。名曰骨董羹。东俗以面和五味榴鸡猪等属。为骨董面。名于西州。)(去声)而。
药饭(东俗蒸粘米。和油蜜。再烝而食。名药饭。)馒头(东俗以面米作团。实鱼肉菜蔬于中。烹而食之。名馒头。),亦厚味而。
魂兮归来,恣所𨢍而。
甘露𧖅(幕)平壤有甘红露。最旨烈。名于国中。周礼幂人画布巾幂六彝。言甘露则恶其烈而不斟幂彝中。𧖅通作幂。),浮香碧而平壤又有碧香酒。甘而烈。)
松醪(东俗以合曲米酿酒。名曰酒。)莲酎(东俗用粳米酿酒于莲叶中。一宿而饮。名曰莲叶酒。),梨膏(东俗合梨为膏。酒极甘美。)沥而平壤有桂糖酒。味爽而烈。)
五齐(周礼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沉齐。注云泛者成而滓浮泛泛然。如今宜成醪。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盎犹翁也。成而翁翁然白色。缇者成而红赤。如今下酒。沉者成而滓泥。如今造清矣。)蜜甜(子美诗曰不放香醪如蜜甜。),事昔白而(周礼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注云事酒酌有事者之酒。今之醳酒也。昔酒今之酋久白酒。所谓旧醳也。礼记注云事酒昔酒具白。故以白名之。)
浮蚁若萍(尔雅曰酒有沉齐。浮蚁在上。泛泛然如萍之多者。),清馨酷而。
醺而不酲南都赋注云酲病也。醴酒只醉人而不病也。),通神润液而。
魂兮归来,恣所酌而。
繁肴既阕,寒羞(周礼曰朝事之笾。注云朝事。谓青朝未食。先进寒具口实之笾也。)苾而。
新枣(礼记曰。曰新之。曰撰之。曰胆之。柤梨曰攒之。注云枣则拭治而使之新洁。撰犹选也。多虫蠹。宜选择。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攒之者攒治其蠹处也。皆治择之名。)
龙眼拆房(皮也),鸡头(周礼注云芡实今或谓之鸡头。)剖宲而。
草龙垂珠(本草曰葡萄一名草龙珠帐。),林禽馞而。
点漆或红(子美诗曰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圆方溢而南都赋曰充溢圆方。注云器有圆方。)
魂兮归来,恣所啜而。
张侯(仪礼注曰张侯所射布也。)系纲(仪礼曰司马命张侯系纲。注云纲持舌绳也。所以系侯于植者也。),射夫同而。
决遂而升(仪礼曰司射既袒。决遂而升。诗曰决拾既佽。注云决以象骨为之。著于右手大指。所以钩弦开体。拾以皮为之。著于左臂以遂弦。故亦名遂。),调矢弓而(诗曰弓矢既调。)
搢三挟一(仪礼曰三耦皆执弓。搢三而挟一个。注云搢捷也。捷于带右。以左手执弓。右手抽矢而射。),箭箭中红而。
舍拔(诗曰舍拔则获。注云拔矢括也。以镞为首。故拔为末。)鹿中(仪礼曰释获者执鹿中。记曰士则鹿中。大夫兕中。),举旌以宫而(仪礼曰举旌以宫。偃旌以商。注云凡射主欲中侯。中则使获者举旌唱获也。疏云举旌以宫。大言获也。)
魂兮归来,视算于东而(仪礼曰释获者东面于中西。注云释获者在中西东面。释算之时。宾党于右。主党于左也。)
三耦(仪礼曰三耦俟于堂西。注云司射选弟子中德行道艺之高者以为三耦。使俟事于此。)卒射,揖就席而(仪礼曰辨拾取矢揖。皆升就席。)
授瑟合笙,采蘩曲而(射仪曰以采蘩为节。)
执张执弛(仪礼曰命胜者执张弓。不胜者执弛弓。升饮如初。),奠篚爵而(仪礼曰主人坐奠爵于篚。)
升揖旅酬,无算乐而(仪礼曰无算乐。注云合乡乐无次数。)
魂兮归来,观盛德而(礼记曰射者所以观盛德。)
挥鑓(倭汉三才图会曰鑓枪也。类篇曰剡木伤盗白枪。鑓日本所造字也。)舞槊(说文曰槊矛也。释名曰矛长丈八尺曰槊。马上所持者。)金龙摆尾而(武艺图谱曰金龙摆尾枪势也。右手执前。左手把后。左弄三次。)
挟腋刺刍(武艺图谱曰出马后以两手执枪。高举挟于左腋。即回挟于右腋。第一刍刺之。第二三亦如之。),勇且驶而。
掷毬(宋史礼志曰太宗定打毬仪。帝乘马当庭。内侍发金盒。出朱漆毬掷殿前。以为乐。)蹴鞠(汉书枚乘传注云蹴足蹴之也。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卞射武戏(汉书哀帝纪赞曰时览卞射武戏。注云手搏为卞。角力为戏。)
分队并进,各呈艺而。
魂兮归来,多娱意而。
金盔犀甲(周礼函人犀甲七属寿百年。),错龙鳞而(子美诗曰龙鳞犀甲相错落。)
权旅上下(周礼函人凡为甲。权其上旅与其下旅。注云上旅要以上。下旅要以下。),容其身而(周礼函人必先为容然后制革。)
拂雪王维诗曰试拂铁衣寒似雪。)耀日诗曰金甲耀日光。),丰而新而(周礼曰举之而丰则明也。注云丰大也。明有光耀。)
魂兮归来,服之珍而管子曰君有珍甲而莫之敢有。)
雕弓大和,无漆灂而(周礼曰大和无灂。注云大和尤良者也。大和之弓。六材俱善。故无漆灂也。)
鍭矢疏(周礼矢人凡相苛。同疏欲。注云疏节之疏也。其色如也。),交鱼服而(诗曰象弭鱼服。注云鱼兽名似猪。东海有之。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纯青。可为弓鞬矢房也。)
合五成规(周礼大夫之弓合五成规。),利侯弋而(周礼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
魂兮归来,乐弥昔而。
秋水(越绝书曰太阿如秋水。太阿剑名。)满壁,华藻萦而(七启曰华藻繁缛。注云华藻剑上文。)
霜刃散电,绝重兵而(七命曰绝重甲而称利。注云重甲兵之两重。)
拥之身雄,横制八纮而。
魂兮归来,腰下横而。
天骥龙骧,受精皎月而(春秋考异记曰地生月精为马。月数十二。故马十二月而生。)
星飞电骇,千里一瞥而。
南蛮可制,北虏灭而。
魂兮归来,盍揽辔(叶思吉切)而。
穆穆雄雄,天德新而。
发政献行(献行令百官上其行治。如周群吏致事。汉法令郡唱上计也。),施以仁而。
显忠褒烈,丹其门而。
圣主嘉乃,曰将军而。
始疑卫律,乃远(远许远也)(巡张巡也。)而。
加之恩诰崇祯庚午。朝廷始闻死节状。复其官加赠右议政。),懋厥功(叶居银切)而。
孤忠已暴,厚诬伸而。
素心靡它,今焉章(叶之人切)而。
秋风袅袅,汀有而。
魂兮归来,歌圣恩而。
蔡节母诗 清 · 何栻
冰之清,不如母之心;
雪之洁,不如母之节。
四十年如一日(解一)
维舅与姑,不以为妇,而以为子。
不从死夫,失乔得梓(解二)
呱呱者腹中,不知蛇与熊。
泪斑斑欲红(解三)
震一索得之,以母兼师,寸檗尺枝(解四)
两巢一鷇,一两竹(母止一子慨然与伯氏为嗣宗党难之)
断竹续,移花接木,棠棣之萼(解五)
上有青天,下有黄泉。
知母之贤吁,嗟乎四十年(解六)
西湖杂诗 其十四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三
湖沙眇莽月冥蒙,可有千潭一印通。
输与老夫探夜壑,飞来原在户庭中小洞,玲珑幻绝,偕石钦冥索得之,而證刚踏月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