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郑琰以所藏前蜀王锴书妙法莲华经残叶见示诗以志之 清 · 王文治
 出处:梦楼诗集卷六
青山千仞古梓州琴泉寺荒一片秋。
浮图岁久就倾毁,莲华经卷散不收。
郑君吴人官蜀地,文藻弓裘能好事。
忽从煨烬检来看,故蜀平章王锴字。
行间熠煜如有光,肉腴骨秀中含芒。
笔迹远绍徐季海,宗派近开赵子昂
法华末后方开演,天龙拥护神灵显。
当年战斗苦频仍,书此多因厌兵燹。
却忆唐家全盛时,内庭翰墨萃瑰奇。
百本阴符敕登善,千金圣教购羲之
李花零落年光促,冠裳避乱多依蜀。
可怜闰运尚风流,手迹翩翩看不足。
青城山上月如银,曾照宫中罗绮人。
只今废殿风铃响,犹似甘州法曲闻。
前蜀王锴书妙法莲华经残叶壬午 清 · 钱载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二十五
顾君先得信解品第四,郑君后得卷第一。
奇零数叶各傲余,前蜀时王锴笔。
潼川寺,名琴泉。
绀塔圮,丙寅年
塔中出经僧燬半,识者攫宝今流传。
郑云别卷署尾次,朱书武成三年字。
君官蓬溪曾拾塔砖无,独此归与顾箧相嬉娱。
顾君得之合州,出较郑本转清熟。
鳣祥(锴字。)是年已平章,尝写藏经工且速。
白藤担子晨趋朝,兀兀于中勤自钞。
唐末衣冠多避蜀,遗风文物犹嘐嘐。
可怜乾德匆匆了,蒲禹卿执政藐。
此笔青莲华奈何,李严入来草降表。
青城山,终古青。
琴泉塔,无一铃。
孟家却有毋昭裔,旧本成都仿石经。
孟蜀石经传世已希闻程芳林明府藏有左传残本顷偶过茂堂段先生斋适见此册于案头急假归摩娑数日字较唐刻稍小而结体端劲仍不让焉册尾有翁阁学诗跋因追和其韵兼呈段先生 清 · 瞿中溶
 押词韵第十一部
王鳣祥写《莲华经》,绀塔遭劫多飘零。
昨年友人携以示,楷法尚有唐仪型。
柰何孟蜀九经刻,残本仅得仇彤廷。
芳林先生今贾服,疏解经谊析渭泾。
丰城作令识剑气,获此至宝光晶荧。
轻装载归傲廉石,护持千古多神灵。
我闻汲汲访石室,舟中空望蓬莱青。
神仙之境不可接,伏生口授音难聆。
前继开成后嘉祐,安得于此分畦町。
酉阳斋头今忽睹,如睹天外堕凤翎。
细溯源流叩梗概,一时欲撞洪钟莛。
公言武林有一本,夭夭恐鞠心常名。
山谷家中实藏弆,张君亲款嫏嬛扃。
我应唯唯挟册走,直判一借酒罄瓶。
归来挑镫数较录,墨采眩目如奔星。
文为鲁昭二年传,征南注并雕岭嵤。
六物之占证册府,李君笔记嗤道听。
长歌追和纪岁月,后十五载摹轩棂。
前蜀王锴书妙法莲花经残叶为郑西崖(琰)癸未 清 · 蒋士铨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一○
八月,见洵阳
十月,见璧州。
武成三年祥瑞裒。
扶天阁,功臣图。
文思殿,贮群书。
张格王锴恩礼殊。
贼臣纷纷事杀戮,学士写经藏浮屠。
妙法莲花有正义,六万九千五百字。
能以圆教度无边,王八子孙应世世。
危脑帽,何不祥。
金莲冠,倚醉妆。
青城山头众仙戏,彩云作衣霞作裳。
宫妃唱罢甘州曲,画舸龙翻锦江绿。
帘帷珠翠满城香,争看李严来聘蜀。
贪狼怪风横空来,回鹘小队宫人回。
三赵村南十八冢,佛力普救何有哉。
潼川剩有琴泉寺,八百馀年塔轮圮。
经函几倖劫灰遗,却被顽僧等閒燬。
一千三百二十言,首卷残叶留人间。
烬馀幸落郑君手,唐末手迹相传观。
平章相业无可纪,妙墨唯存书数纸。
当时共仰笔如椽,降表还推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