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奉天改元大赦制(平朱泚后改建中五年兴元元年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
门下。致理兴化
必在推诚。忘已济人。
不吝改过。朕嗣守丕构。
君临万方。失守宗祧
越在草莽。不念率德。
诚莫追于既往。永言思咎。
期有复于将来。明徵厥初。
以示天下。惟我烈祖
迈德庇人。致俗化于和平。
拯生灵于涂炭。重熙积庆。
垂二百年。伊尔卿尹庶官。
洎亿兆之众。代受亭育。
以迄于今。功存于人。
泽垂于后。肆予小子。
获缵鸿业。惧德不嗣。
罔敢怠荒。然以长于深宫之中。
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
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
不察征戍之劳苦。泽靡下究。
情不上通。事既壅隔。
人怀疑阻。犹昧省已。
遂用兴戎。徵师四方。
转饷千里。赋车籍马。
远近骚然。行赍居送。
众庶劳止。或一日屡交锋刃。
或连年不解甲冑。祀奠乏主。
室家靡依。生死流离。
怨气凝结。力役不息。
田莱多荒。暴命峻于诛求。
疲氓空于杼轴。转死沟壑。
离去乡闾。邑里邱墟。
人烟断绝。天谴于上。
而朕不悟。人怨于下。
而朕不知。驯致乱阶。
变兴都邑。贼臣乘衅。
肆逆滔天。曾莫愧畏。
敢行凌逼。万品失序。
九庙震惊。上辱于祖宗。
下负于黎庶。痛心腼貌
罪实在予。永言愧悼。
若坠深谷。赖天地降佑。
神人叶谋。将相竭诚。
爪牙宣力。屏逐大盗。
载张皇维。将宏永图。
必布新令。朕晨兴夕惕。
惟念前非。乃者公卿百寮。
累抗章疏。猥以徽号。
加于朕躬。固辞不获。
俯遂舆议。昨因内省
良用矍然。体阴阳不测之谓神。
与天地合德之谓圣。顾惟浅昧。
非所宜当。文者所以成化。
武者所以定乱。今化之不被。
乱是用兴。岂可更徇偫情。
苟膺虚美。重余不德。
祇益怀惭。自今以后。
中外所上书奏。不得更称圣神文武之号。
夫人情不常。系于时化。
大道既隐。乱狱滋丰。
朕既不能宏德导人。又不能一法齐众。
苟设密网。以罗非辜。
为之父母。实增愧悼。
今上元统历。献岁发生。
宜革纪年之号。式敷在宥之泽。
与人更始。以答天休。
可大赦天下。改建中五年兴元元年
正月一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
罪无轻重。已发觉未发觉。
已结正未结正。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
有以忠劳。任膺将相
有以勋旧。继守藩维。
朕抚驭乖方。信诚靡著。
致令疑惧。不自保安
兵兴累年。海内骚扰。
皆由上失其道。下罹其灾。
朕实不君。人则何罪。
屈已宏物。予何爱焉。
庶怀引慝之诚。以洽好生之德。
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及所管将士官吏等。一切并与洗涤。
各复爵位。待之如初。
仍即遣使。分道宣谕。
朱滔虽与贼泚连坐。路远未必同谋。
朕方推以至诚。务欲宏贷。
如能效顺。亦与维新。
河南河北诸军兵马。并宜各于本道自固封疆。
勿相侵轶。朱泚大为不道。
弃义蔑恩。反易天常。
盗窃名器。暴犯陵寝。
所不忍言。获罪祖宗。
朕不敢赦。其应被朱泚胁从将士官吏百姓及诸色人等。
有遭其扇诱。有迫以凶威。
苟能自新。理可矜宥。
但官军未到京城以前。能去逆效顺。
及散归本军本道者。并从赦例原免。
一切不问。天下左降官。
即与量移近处。已量移者更与量移。
流人配隶。及藩镇效力。
并缘罪犯与诸使驱使官。兼别敕诸州县安置。
及得罪人家口未得归者。一切放还。
应先有痕累禁锢。及反逆缘坐。
承前恩赦所不该者。并宜洗雪。
亡官失爵放归勿齿者。量加收叙。
未复资者更与进叙。人之行业。
或未必兼。构大厦者方集于偫材。
建奇功者不限于常检。苟在适用。
则无弃人。况黜免之徒。
沉郁既久。朝过夕改。
仁何远哉。流移降黜。
亡官失爵。配隶人等。
有材能著闻者。特加录用。
勿拘常例。诸军使诸道赴奉天及进收京城将士等。
或百战摧敌。或万里勤王。
捍固全城。驱除大憝。
济危难者其节著。复社稷者其业崇。
我图尔功。特加彝典。
锡名畴赋。永永无穷。
宜并赐名奉天定难功臣。身有过犯。
递减罪三等。子孙有过犯。
递减罪二等。当户应有差科使役。
一切蠲免。其功臣已后虽衰老疾患。
不任军旅。当分粮赐。
并宜全给。身死之后。
十年内仍回给家口。其有食实封者。
子孙相继。代代无绝。
其馀叙录。及功赏条件
待收京日。并准去年十月十七日十一月十四日敕处分。
诸道诸军将士等。久勤捍禦。
累著功勋。方镇克宁。
惟尔之力。其应在行营者。
并超三资与官。仍赐勋五转。
不离镇者。依资与官。
赐勋三转。其累加勋爵。
仍许回授周亲。内外文武官。
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各加一阶。
仍并赐勋两转。见危致命。
先哲攸贵。掩骼薶胔。
礼典所先。虽效用而或殊。
在恻隐而何间。诸道兵士有死王事者。
各委所在州县给递送归。本管官为葬祭。
其有因战阵杀戮。及擒获伏辜。
暴骨原野者。亦委所在逐近便收葬。
应缘流贬及犯罪未葬者。并许其家各据本官品以礼收葬。
自顷军旅所给。赋役繁兴。
吏因为奸。人不堪命。
咨嗟怨苦。道路无聊。
汔可小康。与之休息。
其垫陌及税间架竹木茶漆榷铁等诸色名目。悉宜停罢。
京畿之内。属此寇戎。
攻劫焚烧。靡有宁室。
王师仰给。人以重劳。
特宜减放今年夏税之半。朕以凶丑犯阙。
遽用于征。爰度近郊。
息驾兹邑。军储克办。
师旅攸宁。式当褒旌。
以志吾过。其奉天宜升为赤县。
百姓并给复五年。尚德者。
教化之所先。求贤者。
邦家之大本。永言兹道。
梦想劳怀。而浇薄之风。
趋竞不息。幽栖之士。
寂寞无闻。盖诚所未孚。
故求之不至。天下有隐居行义。
才德高远。晦迹丘园。
不求闻达者。委所在长吏具姓名闻奏。
当备礼邀致。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及博通坟典。
达于教化。并洞识韬钤。
堪任将帅者。委常参官及所在长吏闻荐。
天下孤老。𩻴寡茕独。
不能自活者。并委州县长吏量事优恤。
其有年九十已上者。刺史县令就门存问。
义夫节妇。孝子顺孙。
旌表门闾。终身勿事。
大兵之后。内外耗竭。
贬食省用。宜自朕躬。
当节乘舆之服御。绝宫室之华饰。
率已师俭。为天下先。
诸道贡献。自非供宗庙军国之用。
一切并停。应内外官有冗员。
及百司有不急之费。委中书门下即商量条件
停减闻奏。布泽行赏。
仰惟旧章。今以馀孽未平。
帑藏空竭。有乖庆赐。
深愧于怀。赦书有所未该者。
委所司类例条件闻奏。敢以赦前事相言告者。
以其罪罪之。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赦书日行五百里。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李晟司徒中书令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一
云雷构屯。宇县兴难。
非山岳降神。不生良弼。
非股肱叶契。不集大勋。
高宗傅说。中兴殷邦。
宣王吉甫。重光周道。
天宝之季。寇陷二京。
时则先臣子仪。翼戴肃宗
戡定祸乱。再造区夏。
于今赖之。肆予小子。
获缵丕构。不克负荷。
失守宗祧。天祚我唐。
降生忠烈。有社稷之臣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充神策军节度鄜坊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京畿渭南渭北商华等州兵马副元帅上柱国合川郡王李晟
沈肃有勇。坚明能断。
闻难感愤。誓军徂征。
诚激于衷。义形于色。
自河之右。万里济师。
殷然雷奔。大盗慑骇。
属皇家不造。戎帅诱奸
重兹播迁。郊甸震荡。
蓄锐养士。深垒固军。
以谋吞元凶。以义纠偫帅。
躬擐甲冑。率先启行。
布忠信为军声。持义烈为战器。
廓清氛沴。宁复皇都
宗庙载安。宇宙斯泰。
佐予兴运。时乃茂功。
德厚者任崇。业盛者报重。
升以元辅。建于上公
熙庶绩而翼宣九歌。扰兆人而敬敷五教。
用畴井赋。贻厥子孙。
与国咸休。永播丕烈。
司徒中书令。仍赐实封一千户
馀并如故。俟还京后。
所司择日。备礼册拜。
宣示中外。以彰元勋。
收复京师遣使宣慰将吏百姓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朕获承先顾。
付以大器。
惧德不类。
贻列圣羞。
虔恭惕厉。
罔敢暇逸。
将欲立法齐一。
致俗和平。
小信未孚。
众心遂阻。
事理乖当。
百度失中。
君臣之间。
郁堙不达。
致寇虽深于罪已。
兴戎犹昧于省躬。
期靖乱以济人。
反劳师而黩武。
行者被杀伤之苦。
居者重赍送之劳。
四海骚然。
靡有宁处。
京辇之下。
杼轴亦空。
环列之中。
遣戍殆尽。
略内以勤远。
居安而忘危。
贼臣诱奸。
乘间窃发。
豺狼秽于宫阙。
士庶陷于涂炭。
作威肆戮。
仇视我人。
万姓嗷嗷。
呼天罔告。
有殒踣以抗节。
有胁从以假命。
且一夫不获。
辜实在予。
朕君临万邦。
作人父母。
既不克覆育。
又从而咎之。
其心愧耻。
一食三叹。
退舍内讼。
介于梁岷。
庶乎有瘳。
以答谴戒。
皇天悔祸。
宗社降灵。
腹心爪牙。
奋谋宣力。
元恶稔慝。
脱身逃遁。
馀党归诚
率众款附。
埽氛沴而辟阊阖。
剪鲸鲵以清郊原。
函夏载宁。
室家相庆。
非将士夹辅王室。
卿士交修予违。
军旅叶心。
毕命尽敌。
岂伊寡昧。
克复兴运。
戡定大难。
载感予怀。
宜令吏部侍郎班宏上都宣慰使
劳问将士。
抚绥烝黎。
招辑流亡。
慰安反侧。
朕续整饬法驾。
择日还京。
告谢于祖宗。
请罪于天地。
策勋行赏。
大报忠烈
铭功永代。
与国同休。
明宣朕怀。
咸使知悉。
王武俊李抱真官封并招谕朱滔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三公之职。论道经邦。
序五行之和。任百事之理。
历代崇重。不常厥官。
天祚皇家。茂生才杰。
比义齐列。同寅协恭。
以德允台阶之望。以勋当井赋之赐。
聿应并命。式副具瞻。
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恒州诸军事恒州剌史充成德军恒冀深赵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琅邪郡王武俊。秉志沉密。
临事能断。忠而致力。
勇且有仁。奋发之初。
渠魁即戮。危疑之际。
大节首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军泽潞磁邢等州节度观察处置度支营田等使上柱国符阳郡李抱真
质重气和。内精外朗。
智穷变化。守必以常。
学本明诚。动有攸利。
谋猷屡告。规益孔多。
皆戮力尽瘁。志匡王室。
陈师鞠旅。同讨不庭。
仗大义而万众叶心。体至公而千里同契。
合军于呼吸之际。决策于指挥之间。
并辔载驰。执桴亲鼓。
凶徒殄殪。河右廓清。
国家无北顾之虞。奸慝阻南侵之计。
时乃同德。厥功茂焉。
敷五教而阜人。均九土以居众。
俾尔更践。备扬洪休。
乃加真实。以贻后嗣。
武俊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抱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赐实封五百户。呜呼。
古人有言曰。惟理乱。
在庶官。矧惟辅臣。
与国同体。明朕德命。
尔其钦承。朕嗣位不明。
轻费尚力。谓武可以靖暴慢。
谓刑可以惩奸邪。德之不修。
乱是用长。士马疲耗。
烝庶流离。罪非朕躬。
谁任其咎。自去岁遭变。
再经播迁。历山川之险艰。
知军旅之劳苦。惟省前过。
悔恨盈怀。追远事而不及。
庶后图之可补。以九庙为重。
而不惮屈身。以百姓为心
而不专私欲。苟可以保安社稷。
休息甲兵。宏济苍生。
蠲省徭赋。含垢忍耻。
予无难焉。朱滔受任蓟门
累著诚绩。委遇既重。
封秩亦崇。臣节中亏。
自贻伊阻。洎贼泚僭窃上京
兄弟之亲。在法无赦。
朕以罪不相及。情有可原
待以如初之诚。广其自新之路。
执迷不复。固败是求。
蹙丧而归。既困方悟。
累献款疏。深陈恳诚。
省之恻然。良用悯叹。
将相嫉恶之志。固所难容。
君上怀柔之情。未忍拒绝。
且善莫大于改过。德莫盛于好生。
叛而伐之。服而舍之。
销难爱人。实惟朕志。
宜委武俊抱真开示大信。明加晓谕。
若诚心益固。善迹克彰。
朕当掩舋录勋。与之昭雪。
宣告众庶。咸使闻知。
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四
四镇北庭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自禄山首乱。
中夏不安。蕃戎乘舋。
侵败封略。道路梗绝。
往来不通。哀我士庶。
忽如异域。控告无所。
归还莫从。朕未尝一夕忘怀。
而事势不及相恤。兴言轸念。
忽以涕流。卿等咸蕴忠诚。
誓死不屈。或早从征镇。
白首军中。或生在戎行。
长身塞外。克奉正朔。
坚保封疆。援绝势孤。
以寡敌众。昼夜劳苦。
不得休息。岁时捍禦。
不解甲冑。勋高百战。
义叶一心。介然孤城。
独守臣节。日来月往。
三十馀年。奉国之诚。
久而弥励。求诸今古。
忠烈莫俦。义激人伦。
名光史册。蠢动知感。
况于朕怀。朕嗣守洪业。
君临宇内。思安兆庶。
以绝战争。遂与赞普
约定好和。集蕃汉士庶。
告天地神祗。设坛会盟。
永息边患。疆埸罢警。
于今六年。近以贼臣朱泚背恩。
惊犯宫阙。赞普又遣师旅。
助讨奸凶。两国交欢。
事同一体。北庭去此遥远。
信使难通。于西蕃既非便宜。
在国家又绝来往。永念士庶。
隔在殊方。归路无因。
亲戚永诀。为人父母。
实所感伤。已共西蕃定议。
兼立誓约。应在彼将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
并放归汉界。仍累路置顿。
供拟发遣。待卿等进发。
然后以土地隶属西蕃。今故遣太常少卿御史大夫沈房中使韩朝彩等往彼宣谕。
仍便与西蕃交割。卿等宜递相慰勉。
叶力同心。互相提携。
速图进路。复归乡井。
重见宗亲。生人之情。
莫重于此。一劳永逸。
固不合辞。卿等诚节昭宣
勋阀茂著。到此之后。
当特甄升。仍给田园。
以赡生业。必令优厚。
用答忠劳。如有资产已成。
不愿归此。亦任便住。
各遂所安。宜勉良图。
副我勤想。夏热。
卿等各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请释赵贵先罪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一
右。
钦溆奉宣圣旨。
前者共卿商量赵贵先。
欲恕其罪。
朕朝来更问诸将。
皆云贵先顺从朱泚
则是逆人。
合依常刑。
不可宽舍。
众人意既如此。
应难释放。
卿宜知悉者。
臣愚以为先从逆之罪。
法当不容。
贵先陷身之由。
情则可恕。
陛下所议矜宥。
原其情也。
诸将所请诛戮。
据于法也。
据法而除君之恶者。
人臣之常志。
原情而安众之危者。
人主之大权。
臣主之道既殊。
通执之方亦异。
言各有当。
体各有宜。
事或相驳而无伤。
此之谓也。
往以襄城告急。
诏命陇右发兵。
齐映率众东行。
贵先即其部将
于时军至昭应
适遇驾幸奉天
齐映驰归凤翔
贵先独主营幕。
进无总帅
退阂乱兵。
遂为贼所招。
绐以同迎銮驾。
既反状未露。
先安得勿从。
已受邀留。
遂遭劫制。
身縻伪职。
兵隶凶徒。
虽居贼中。
亦不见任。
首末事迹。
在天心。
臣亦亲承德音。
非独闻于传说。
其于情状。
颇有足矜。
所可受责之辜。
唯在不能守节而死耳。
贵先傥能守节
即是忠烈之徒。
固获褒旌。
岂资宽舍。
凡所议谳。
盖缘狱疑。
罪疑惟轻。
实编令典。
胁从罔理。
亦载圣谟。
况复怀光未歼。
希烈犹炽。
遭罹诱陷。
其类实繁。
京邑初平。
皇猷更始。
乃是污俗观化之日。
圣王布德之时。
所用刑章。
尤宜审慎。
一轻一重。
理乱攸生。
宥之以恩。
则自新者咸思归命。
断之以法。
则怀惧者姑务偷生。
众心既偷。
贼势愈固。
不忍一朝之忿。
而贻累岁之忧。
苟循匹夫之谈。
以兴亿众之役。
为计若此。
夫何利之有焉。
曩者羯胡乱华。
染污士吏。
肃宗兴复。
累降赦书。
罪止渠魁。
馀所不问。
河朔遗孽。
既闻德泽之宏被。
且幸胁污之见原。
人人皆自怨尤。
各悔归国之晚。
及乎三司按罪。
继用严科。
未降之流。
复喜得计。
庆绪将消而再结。
思明已附而重携。
浸长厉阶。
至今为梗。
岂不以任法吏而亏权道。
小不忍而乱大谋者乎。
汉高帝既定四方。
见诸将往往偶语谋反。
乃问张良曰。
为之奈何。
曰。
陛下所最恨者为谁。
曰。
雍齿与我有旧。
而数窘我。
曰。
今急封雍齿
则人人自坚矣。
帝用良计。
诸将果安。
皆云雍齿且侯。
吾属何患。
盖以图霸王者。
不牵于常制。
安反侧者。
罔念于宿瑕
今陛下有汉高之英。
贵先无雍齿之●93C6。
加戮不足威暴逆。
矜全可以定危疑。
明恕而行。
盛德斯在。
何所为虑。
尚劳依违。
微臣区区上言。
盖为将来张本。
凡非首恶。
皆愿从宽。
庶使负累之徒。
莫不闻风而化。
消奸凶诱惑之计。
开叛乱降附之门。
此其大机。
不可失也。
陛下前意。
固为善矣。
伏惟不为浮议所移。
谨奏。
中书门下恒州华州嘉禾合穗表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四
臣某等言。伏见王武俊所奏。
恒州鼓城县嘉禾一本合穗。又卢徵奏。
华州郑太平乡三交里获嘉禾一穗者。谨按孙氏瑞应图曰。
嘉禾者五谷之长。王者德茂则生。
伏惟陛下德叶元功。仁育生类。
同㯋擢秀。殊祥并时。
昔周道既昌。唐叔以献。
表天下和平之兆。为阴阳䜣合之符。
今五谷登成。百嘉储祉。
发于厚载。集是休徵。
况岳镇之方。表章继至。
感通昭晰。莫甚于斯。
臣等忝列台司。喜倍恒品。
无任欣抃踊跃之至。谨奉表陈贺以闻。
臣某等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谨言。
山东行营事宜状810年3月27日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一。
去年十月兴师讨罪。
今已半岁。
未见成功。
时渐入夏
水潦疾病。
众心不一。
主客相悬。
若更因循。
必虑溃挠。
窃闻自出师以来。
已费用五百馀万贯。
物力既屈。
人心则摇。
不可不深以此为念。
一。
山东诸侯未朝觐者。
各有息男为副大使
其心不相远。
孰肯为陛下尽力者耶。
以陛下神武睿图。
埽定吴蜀。
凡劝陛下讨王承宗者。
虽迹似忠荩。
其意在于必不成功。
朝廷惩创。
遂不问山东之事。
此其计也。
一。
凡举众行师。
须因众心喜怒。
王武俊实有破朱滔之劳。
而地广兵劲。
若更淹延。
挫损转甚。
今日中朝公卿大夫之论。
莫若爱人息众。
含垢忍耻。
沛然下哀痛之诏。
宥其罪辜。
若更败伤。
则无所及也。
一。
若以直赦承宗
诚人心所便。
而师出半岁。
无功而旋。
则不若因有制置
使众情有所观听。
卢从史者。
诱设陈璀
每事逗遛。
贵出草
贱收缣帛。
倚寇为援。
以邀宠利。
其间情伪。
非止一途。
比于承宗
其过实甚。
今若于在近命行营节度
令其倍道兼程。
度其行至半途。
授以泽潞。
然后别命从史京西已来一镇。
既离本处巢穴。
即奸计不行。
新授朝命宠荣。
必不虑不至。
况闻其贪虐。
人心厌苦。
有所改更。
必求悦随。
从史除官及除替。
并恩宥承宗
三道制书。
同时涣发。
则众情感浃成命。
伏惟试以此为念。
一。
军储国计。
仰给江淮
江淮旱歉。
人心日急。
若连兵不解。
则忧患非细。
顷者众情以淮西三州之地。
四面劳师费财。
谓必命帅于朝。
以正王度
昨者已除吴少阳充留后使。
伏计圣慈。
必以爱人为心。
含宏覆育。
淮西既犹如是。
承宗理固不疑。
但在速耳。
以前臣自去年四月十五日上奏。
以欲变山东之俗。
先在择昭义帅。
从史煽结为患。
贻朝廷忧。
去年十月十七日上奏。
以禁军多市井屠沽。
未经战阵。
倘淹时月。
则损威重。
令物情忧骇。
思竭肺肝。
以陛下圣德圣姿。
虚受宏纳。
敢以疏贱。
上干聪明。
无任惶惧恳悃迫切之至。
谨录奏闻。
元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
通议大夫太常卿权德舆奏状。
杜相公王太尉薨表801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臣某言。
伏承成德军节度使太尉中书令王武俊今月某日薨没。
伏以武俊生逢昌时
天授忠节。
奋扬义勇。
茂建勋庸。
秩冠朝端。
参燮和于台铉。
姻连戚里。
承嘉庆于云霄。
荣掩华夷。
事高今昔。
方膺作翰之寄。
遽迫归泉之期。
鼎臣云亡。
梁木斯坏。
伏惟陛下君臣义
存没感深。
临册禭以兴怀。
听鼓鼙而轸念。
臣恪居官守。
奉慰无阶。
悲恸之诚。
有加常品。
谨遣某官某乙奉表陈慰以闻。
谢恩存问表827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某言。王敬仁至。
奉口敕。存问微臣。
悯其疏远之悲。慰其违离之思。
臣某中谢。臣自今春分司入洛。
即属陛下受命承天。企揖让之盛仪。
隔肃雍之大礼。元英匝岁。
日夜怀归。白云在天。
阙庭难见。岂期廷瑰为宝。
尚忆他山之石。贞明溥临。
远及容光之地。仁深行苇。
眷甚遗簪。草木之诚。
何酬造化。无任感恩慕恋之至。
唐故横海军节度齐棣沧景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使持节齐州诸军事齐州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左仆射傅公神道碑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八
傅为古姓。介子诛楼兰
封义阳侯。俊为二十八将。
功高称于两汉。而毅以文章显。
自汉以降。世累有人。
曾祖谏。易州长史
生大父定州司马韶。赠邓州长史
生父荣。赠刑部尚书
公讳良弼。字安道
清河人也。以善弓矢显。
仕于成德军。流辈称其朴厚。
博野乐寿。本隶瀛州
范阳成德间为要害。地每相攻。
以取两城。及王武俊破走朱滔
诏以博野乐寿与成德军。其后以公选为将。
而镇于乐寿。公善抚士卒。
与之同苦乐。得士卒死力。
长庆初幽州继乱。
范阳执其帅宏靖而扶克融。成德杀其帅宏正。
庭凑因盗有地。公奋曰。
吾岂可以为贼乎。遂誓众喻以逆顺。
闭城拒贼。潜疏以闻。
诏以乐寿为神策行营。命公以为都知兵马使
深州牛元翼博野李寰犄角相应。贼屡攻之。
卒不能克。会诏下。
以克融庭凑皆为节度使。公遂将乐寿之师。
及其妻子。拔城以出贼。
转斗且引。遂遇官军。
以免于难。以功迁沂州剌史。
未到。遽以为左神策军将军
数月拜郑州剌史。公本用武力进。
未尝治人。于是痛自刻凛。
清已率下。凡从公将卒。
本与公同立于乐寿者。皆饬惧不敢越条令以侵物。
郑州称理。虽他时文吏。
罕能过者。明年改为盐州剌史。
闵帝初以公为银夏绥宥等州节度使。居河阳濡。
民不耕织。党项千馀落。
以畜牛羊马代田业。先时将帅多贪。
至有盗其善马者。蕃落咸怨走。
以出他境。及公之至。
蕃人来见。或献马者。
公拒而不受。蕃人喜。
传以相告。未踰月。
而部落相劝皆归。蕃人之有罪者。
惧而来奔。故事皆使蕃人出马以赎。
公曰。吾将于此。
职当禁其逃亡。有罪何俟于赎。
皆执之以付其蕃落。蕃人益喜。
太和二年九月。以公为横海军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
俾治齐州。以图沧景之寇。
知兵者咸以为命将之当。必且有成矣。
旌旗及于陕而得疾。疾愈即路。
十月晦。薨于硖石驿。
春秋五十有六。天子悼痛。
为之废朝。赠尚书左仆射
明年七月。葬河南府洛阳县伯乐里。
夫人南阳张氏。柔立善断。
公以乐寿拒贼。暨转战以出。
夫人粗衣粝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
用助公事。再封南阳郡夫人
三子守常守中守章等。皆孝谨寡过。
公方将立大功。以报于国。
不以男子之仕为念。故官甚卑。
有未官者。铭曰。
大夫致身。不赖前业。
遭变竭忠。奇节奕奕。
乃作剌史。乃作将军
乃统边兵。事绩昭闻。
廉以检已。严以督下。
蕃落完安。马牛在野。
大革前事。自我为初。
尔后之来。视此勿渝。
正议大夫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韩公行状824年12月2日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曾祖泰。皇任曹州司马
祖浚素。皇任桂州长史
仲卿。皇任秘书郎
尚书左仆射。公讳愈。
字退之昌黎人
生三岁父殁。养于兄会舍。
及长读书。能记他生之所习。
年二十五上进士第汴州乱。
诏以旧相东都留守董晋平章事宣武军节度使。以平汴州
辟公以行。遂入汴州
试秘书省校书郎。为观察推官
卒。公从丧以出。
四日汴州乱。凡从事之居者皆杀死。
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奏为节度推官。得试太常寺协律郎
选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
为幸臣所恶。出守连州阳山
政有惠于下。及公去。
百姓多以公之姓以命其子。改江陵府法曹参军
入为权知国子博士宰相有爱公文者。
将以文学职处公。有争先者。
搆公语以非之。公恐及难。
遂求分司东都。权知三年。
改真博士。入省为分司都官员外郎
河南县。日以职分辨于留守及尹。
故军士莫敢犯禁。入为职方员外郎
华州刺史华阴县柳涧有罪。遂将贬之。
公上疏请发御史辩曲直。方可处以罪。
则下不受屈。既柳涧有犯。
公由是复为国子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考功郎中。修撰如故。
数月以考功知制诰上将平蔡州
先命御史中丞裴公度使诸军以视兵。及还。
奏兵可用。贼势可以灭。
颇与宰相意忤。既数月。
盗杀宰相。又害中丞不克。
中丞微伤。马逸以免。
遂为宰相。以主东兵。
安禄山起范阳。陷两京。
河南北七镇节度使。身死则立其子。
作军士表以请。朝廷因而与之。
及贞元季年。虽顺地节将死。
多即军中取行军副使将校以授之节。习以成故矣。
朝廷之贤。恬然于所安。
以苟不用兵为贵。议多与裴丞相异。
唯公以为盗杀宰相。而遂息兵。
其为懦甚大。兵不可以息。
以天下力取三州。尚何不可。
裴丞相议合。故兵遂用。
宰相有不便之者。月满迁中书舍人
赐绯鱼袋。后竟以他事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三年秋。以兵老久屯。
贼未灭。上命裴丞相淮西节度使招讨之。
丞相请公以行。于是以公因本官兼御史中丞
赐三品服及鱼。为行军司马
丞相居于郾城。公知蔡州精卒悉聚界上。
以拒官军。守城者率老弱。
且不过千人。亟白丞相
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必擒吴元济
丞相未及行。而李愬唐州文城垒提其卒以夜入蔡州
果得元济蔡州既平。
布衣柏耆以计谒公。公与语奇之。
白丞相曰。淮西灭。
王承宗胆破。可不劳用众。
宜使辩士奉相公书。明祸福以招之。
彼必服。丞相然之。
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明祸福。
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
承宗果大恐。上表请割德棣二州以献。
丞相京师。公迁刑部侍郎
岁馀。佛骨自凤翔至。
京师诸寺。时百姓有烧指与顶以祈福者。
公奏疏言。自伏羲至周文武时。
皆未有佛。而年多至百岁。
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
帝王事之。寿不能长。
梁武帝事之最谨。而国大乱。
请烧弃佛骨。疏入。
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
百姓以男女为人隶者。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
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
能说礼而陋于容。学官多豪族子。
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
直讲来。与祭酒共食。
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
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
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
国子监不寂寞矣。改兵部侍郎
镇州乱。杀其帅田宏正
征之不克。遂以王庭凑节度使
诏公往宣抚。既行。
众皆危之。元稹奏曰。
韩愈可惜。穆宗亦悔。
有诏令至境观事势。无必于入。
公曰。安有受君命而滞留自顾。
遂疾驱入。庭凑严兵拔刃。
弦弓矢以逆。及馆。
甲士罗于庭。公与庭凑监军使三人就位。
既坐。庭凑言曰。
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所为。
本非庭凑心。公大声曰。
天子以为尚书将帅材。故赐之以节。
实不知公共健儿语。未尝及大错。
甲士前奋言曰。先太史为国打朱滔
遂败走。血衣皆在。
此军何负朝廷。乃以为贼乎。
公告曰。儿郎等且勿语。
言。将为儿郎已不记先太史之功与忠矣。
若犹记得。乃大好。
且为逆与顺。利与病。
不能远引古事。但以天宝来祸福为儿郎等明之。
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梁崇义朱滔朱泚吴元济李师道。复有若子若孙在乎。
亦有居官者乎。众皆曰无。
又曰。令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
节度使。后至中书令
父子皆授旌节。子与孙虽在童幼者亦为好官。
穷富极贵。宠荣耀天下。
刘悟李祐皆居大镇。王承元年始十七亦仗节。
此皆三军耳所闻也。众乃曰。
田宏正刻此军。故军不安。
公曰。然汝三军亦害田令公身。
又残其家矣。复何道。
众乃欢曰。侍郎语是。
庭凑恐众心动。遽麾众散出。
因泣谓公曰。侍郎来。
欲令庭凑何所为。公曰。
神策六军之将。如牛元翼比者不少。
但朝廷顾大体。不可以弃之耳。
尚书久围之何也。庭凑曰。
即出之。公曰。
若真耳。则无事矣。
因与之宴而归。而元翼果出。
乃还。于上前尽奏与庭凑言及三军语。
上大悦曰。卿直向伊如此道。
由是有意欲大用之。王武俊太师
太史者。燕赵人语也。
吏部侍郎。凡令史皆不锁厅出入。
或问公。公曰。
人所以畏鬼者。以其不能见也。
鬼如可见。则人不畏矣。
选人不得见令史。故令史势重。
听其出入。则势轻。
京兆尹御史大夫。特诏不就御史台谒。
后不得引为例。六军将士皆不敢犯。
私相告曰。是尚欲烧佛骨者。
安可忤。故贼盗止。
遇旱。米价不敢上。
李绅御史中丞。械囚送府。
使以尹杖杖之。公曰。
安有此。使归其囚。
是时方幸。宰相欲去之。
故以台与府不协为请。出江西观察使
以公为兵部侍郎既复留。
公入谢。上曰。
卿与李绅争何事。公因自辩。
数日复为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得病。
满百日假。既罢。
十二月二日卒于靖安里第。公气厚性通。
论议多大体。与人交始终不易。
凡嫁内外及交友之女无主者十人。幼养于嫂郑氏。
及嫂殁。为之服期以报之。
深于文章。每以为自扬雄之后。
作者不出。其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
而固与之并。自贞元末以至于兹。
后进之士。其有志于古文者。
莫不视公以为法。有集四十卷。
小集十卷。及病。
遂请告以罢。每与交友言既。
终以处妻子之语。且曰。
某伯兄德行高。晓方药。
食必视本草。年止于四十二。
某疏愚。食不择禁忌
位为侍郎。年出伯兄十五岁矣。
如又不足。于何而足。
且获终于牖下。幸不至失大节。
以下见先人。可谓荣矣。
享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
谨具任官事迹如前。请牒考功太常定谥。
并牒史馆。谨状。
王承宗官爵制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六
夫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王者之盛德。叛而伐之。
服而舍之。鲁史之明义
所患教化之未宏。不患威令之不振。
所患忿懥之不当。不患臣妾之不恭。
逐稔恶以彰典刑。纳忠诚以涤瑕衅。
纠慝宥罪。其在斯乎。
朕嗣守丕图。虔奉先训。
明有所未烛。信有所未孚。
德罔洽人。而惩法度之未一。
道靡化物。而虑风俗之未齐。
顷者误于知人。因以动众。
虽乱是用长。俾投于荒。
而靖以自思。敢吝其过。
太尉中书令武俊。尝拔艰危。
有大勋力。重以亲戚。
连其子孙。壮容图于䌽缋。
武烈书于钟鼎。十代之后。
尚延其宠渥。四海之内。
岂利其土田。我之初心。
盖不如此。卢从史首献章表。
深陈便宜。乃心颇类于向公。
如流遂昧于进熟。乃割二郡。
别为一镇。付其密亲。
以示无外。而承宗不谕朝旨。
遂干国章。以至于斯。
事岂得巳。既而将帅同德
干戈四临。幽蓟以节制之众收城池。
易定以雄猛之师献俘馘。火则方燎。
天其可逃。然而大兵所罹。
庶物皆悴。农桑遂废于垄亩。
老幼咸膏于锋镝。为之父母。
深用悯然。王承宗困而能通。
迷而斯覆。冒于白刃。
贡以赤诚。仰日月以激于中肠。
罄封蔀而誓于后效。赋奉其常数。
官奉其阙员。以阖境之性命。
祈肆赦之恩泽。我亦思省。
至于再三。违命而用刑。
盖有常宪。顺命而赦罪。
是亦前经。寰海之饶。
宁私于数县之地。雨露之溥。
岂遗于一境之人。加恩俾复其土疆。
改过是还其官秩。其王承宗特宜洗雪。
依前起复云麾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检校工部尚书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成德军节度管内支度营田等使镇冀深赵德棣等州观察处置使。成德军将士官爵实封等。
一切如旧。待之如初。
诸道行营将士等。皆贾雄心。
争输忠力。以战则胜。
以攻则摧。加以跋涉道途。
暴露原野。各宜赏级。
仍并归还。宜共赐物二十八万四百二十端匹。
并令度支随便近即时支遣。仍令粮料使与本军计会。
丰厚宴设。于戏。
帝王作兵。以辅文德。
雷雨施泽。亦酌人情。
况乎忠烈之遗。勋亲之后。
每称破敌。尝用愧怀。
闻覆众而增伤。览捷书而兴叹。
一夫不获。尚泣于前王。
百姓何辜。罹祸于兹日。
虽为彼制。孰非吾人。
事苟便时。朕宁屈己。
庶当修政思理。推诚致和。
奉天地之心。大祖宗之业。
姑以济物。岂务申威。
虞帝之征。载示两阶之舞。
殷王之网。式宏三面之仁。
惠此方隅。置于安静。
凡百多士。宜谅予怀。
王承宗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八
上帝垂象。
辉孤矢之芒。
先王取威。
陈鈇钺之柄盖所以昭宣七德。
保乂兆人。
故穷阴有助于岁功。
而大刑无废于国典。
朕承累圣之休祉。
奉昊穹之眷命。
道思格物。
心岂佳兵。
期致俗于和同。
庶纳人于轨度。
缅窥钟鼎。
无忘卫国之劳。
永惟带砺。
每存延代之赏。
太尉武俊
顷因多难。
首建大勋。
捧日之明诚。
遏滔天之逆竖。
武烈有过于雷震。
壮容具纪于丹青。
馀风凛然。
虽死不朽。
宜子孙袭宠。
邦国同休。
王承宗坠乃箕裘。
隳其门户。
不思祖宗之德。
忍与枭獍同谋。
不顾天地之恩。
敢以豺狼为性。
饱则逾悖。
抚之不驯。
凶狂屡见于表章。
戕贼窃加于宰辅。
四方同骇。
千古所无。
朕以思人爱树
投鼠忌器。
优柔而未断。
隐忍而不征。
屈其宪法。
唯绝朝贡。
俾之思过。
将谓革心。
而乃先动干戈。
屡犯城邑。
焚烧剽掠。
流毒于人。
罪恶既不可容。
诛讨盖非获巳。
况四面征镇。
愤激咸同。
中朝卿士
奏议相继。
虽覆以大道。
欲更含宏。
而迫于群情。
须正刑典。
宜令河东幽州卢龙义武横海魏博昭义节度兵马计会进讨。
承宗在身官爵。
并从削夺。
言念乃祖。
尝著功庸。
蠢兹狡童。
自取废绝。
其所袭实封。
宜回赐武俊右金吾卫将军士平
俾之纂承。
无乏祭祀。
承宗翻然改悟。
束身入朝。
必议加恩。
不唯贷法。
如沈迷自若。
讨伐遂行。
则罪止一身。
其馀驱胁之徒。
一切不问。
大军既临。
计即戡殄。
其成德将士等。
或染污俗。
或迫凶威。
虽效忠诚。
无阶自达。
但能去逆效顺。
因事立功。
随其高下。
厚其宠锡。
如有枭斩渠魁。
及执送京兆
以效诚节者。
王承宗在身官爵土地等。
便以回授。
仍与实封五百户
庄宅各一区。
钱二万贯。
如有能率所管兵马。
及以城镇来降者。
并超三资与官。
仍与实封二百户
钱一万贯。
其以州降者。
便与刺史
仍赐实封三百户
如本是刺史
更超三资与官。
赐实封三百户
以县降者。
超两资与官。
赐实封一百户
其以一营一栅降者。
节级褒升。
务从优厚。
其诸军行营将士。
有先登陷阵。
屠城下邑者。
亦准此处分。
其接近贼界诸道。
应副行营将士。
如有能枭斩承宗者。
亦准前例处分。
其接近贼界州县。
自军兴以来。
供馈繁并。
嗟我疲瘵。
良增悯然。
元和十年两税斛㪷钱物。
在百姓腹内。
十一年夏税。
并宜放免。
其有城镇将士百姓。
守节拒贼。
身死王事者。
各委长吏
优给其家。
仍具事迹闻奏。
当加褒赠。
其有潜谋诛斩承宗
被其屠戮者。
优加追赠。
并赐钱帛。
仍与一子官。
六州百姓。
莫匪吾人。
坠于涂炭。
深用嗟恻。
兵之所至。
不得妄加杀戮。
及焚烧庐舍。
掠夺资产。
并有拘执。
以为俘馘。
事平之后。
给复三年。
其六州管内百姓。
能相率来归者。
所在安存。
各加优奖。
方当
务切农桑。
边界之人。
虑妨耕织。
应缘军务所须。
并不得干扰百姓。
如要车牛夫役工匠之类。
宜和雇优给价钱。
贼平之后。
应立功将士。
并与超资改转。
节级赐级。
续有处分。
于戏。
朕正位凝命。
竭诚向方。
劳谦在心。
慈俭为宝。
而化未陶于顽傲。
泽未浸于隐微。
荐兴甲兵。
布在原野。
中宵愧叹。
当宁忧兢。
庶将除奸。
非曰尚武。
宣示中外。
宜体至怀。
王承宗招谕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一
自古哲王有天下者。
惩其暴乱。
则法所宜加。
察其情状。
则罪有不及。
况故太尉中书令武俊
忠扶邦国。
节著艰难。
览视册书。
想见风概。
承宗毁弃门户。
违悖君亲。
遽肆奸凶。
自贻讨伐。
栾盈干纪。
宁忘武子之勋。
萧延绍封。
无废酂侯之嗣。
矧忠而见节。
礼以议贤。
宜降深恩。
庶行中典。
载明樵采之禁。
兼茂归降之制。
好生之德。
俾洽人心。
止杀之源。
用孚朕志。
王士平士则
并宜各守旧官。
武俊实封。
仍特赐士则承袭。
镇州大将
昔著茂勋。
言念其劳。
每用增叹。
其有食实封者。
并宜依旧。
不须停给。
如领兵军将以所领归降者。
超二资与官。
赐实封二百户
仍赏钱一万贯文。
武俊士坟墓。
行营诸军并不得辄有毁伐。
除暴胜残。
事非获巳。
布德施惠。
仁岂远乎。
用彰吊伐之师。
式示皇王之道。
宣布内外。
宜悉衷怀。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821年1月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陛下以元年正月壬戌诏臣稹曰。
朕有臣宏正。
自魏入镇。
魏人思之。
守臣愬状其德政。
乞文于碑。
尔司予言。
其文以付。
臣拜稽首。
退而奏书于陛下曰。
安禄山元宗四十三年盗幽州兵。
劫击郡县。
踰关据京。
天下掉挠
肃宗征之。
海内甫定。
而夹河五十馀州。
或服或叛。
更立迭夺。
废置征伐。
朝觐赋入之宜。
皆自为意
五纪四宗。
容受隐忍。
田承嗣始有魏博相卫贝澶之地。
承嗣卒。
以其地传兄子悦。
悦传绪。
绪传季安。
既而季安悍诞淫骄
风勃蛊蠹
发则喜杀左右。
渐及于骨肉。
往往顾妻子曰。
安用此。
由是内外惴悸
妻元氏。
因人不忍。
移置他所。
一月乃卒。
是岁先皇帝元和之七年八月也。
季安子怀谏始十馀岁。
众袭故态。
名为副大使
而家臣蒋士则逆虐用事。
士众不分服。
日夜相告曰。
田中丞兴博大孝敬。
于军谨廉。
读儒家书。
好言君臣事。
傥可依倚为将帅乎。
闻者皆踊跃。
一朝牙旗下(一作丁)众来捧附。
兴仆地不肯起。
众亦不肯去。
乃大言曰。
尔辈即欲用吾语。
能不杀副大使
且许吾取天子恩泽。
洗汝痕秽
使千万众知君臣父子之道。
从我乎。
皆曰诺。
遂杀蒋士则等十数人。
以兴知留后事
移怀谏于外。
明年归之朝。
盖七年之十月四日也。
兴乃图六州之地域
籍其人与三军之生齿
军司马己下。
至于郡邑吏之废置。
尽献于先帝。
先帝诏兴以工部尚书长魏博相卫贝澶之地。
仍敕司封郎中知制诰裴度使于兴。
且以钱一百五十万缗赐其军。
曲赦管内。
使百姓一年勿复事。
耆羸
赈乏困。
褒殛诛之不以法者。
魏之人相喜曰。
归天子乃如是耶。
兴又悉取魏之僭服异器人臣所不当为者。
斥去之。
先帝曰。
兴吾六州善心者。
田兴也。
使兴宏吾至正
不亦可乎。
因名曰宏正
先是魏诸宾。
仆役也。
将卒无畏避。
宏正始求副节度以下于朝。
至则迎迓承奉。
虽功勋将。
莫不乘者避。
谒者趋。
付授咨度。
始用宾礼。
先是诸将之外有权者。
莫不拘劫妻子以为固。
四方之来聘问者。
莫不防碍出入以为密。
士吏工贾。
限其往来。
人多惧愁。
稀复会聚。
至是皆旷然矣。
魏之人又相喜曰。
人之生不当如是耶。
滑以水害闻于朝。
请移河于卫之四十里。
且役卫工三万馀。
宏正议之。
皆曰。
坏吾地。
役吾人。
以利他邑。
古无有也。
宏正曰。
魏于滑信彼此矣。
朝廷何异焉。
不时兴工
以教人让。
魏俗丕变。
先帝多之。
右仆射就加焉。
十三年又加司空
子布之会蔡有劳也。
是岁。
李师道河阴
洛邑
阴通元济。
宏正诛之。
明年
破贼五万于东阿
进收郓之阳谷
距其城四十里营焉。
二月壬戌
刘悟师道
司徒平章事
复归于魏。
其年八月京师先帝待之有加焉。
乞留不获。
诏加侍中以遣之。
明年
陛下以成德丧师。
宏正入焉。
王武俊以战朱滔功。
得有赵地传子孙。
凡三十九年矣。
至承宗为卢从史李师道所诖误。
先皇帝征而赦之者再。
忧畏戚恧。
不克来觐
既而闻陛下天覆海深。
悉包悉受。
乃果自信。
将朝有时。
未行会病。
将没。
以志付其弟承元。
听命于朝。
陛下语宰相曰。
宏正在魏。
吾何患焉。
即日内出五诏。
宏正中书令
节度于镇。
且诏父子皆为帅。
以大其威。
十一月甲寅
成德献状曰。
宏正自去魏。
魏人哭之。
镇人歌之。
奉宣诏条。
除去僭异。
犹魏政也。
且臣闻之。
德之至者有二。
政之大者有三。
三政。
一曰仁。
为惠政。
二曰法。
为善政。
三曰谦。
和政
二德。
一曰忠。
为令德。
二曰孝。
为吉德。
宏正献魏博六州之地。
平淄青四代之寇。
入镇冀不测之泉。
可以为忠矣。
祖考食宗庙。
父子分土疆。
兄弟罗轩冕。
可以为孝矣。
始初山东键闭束缚。
泳而游之。
歌而舞之。
可以为仁矣。
始初山东逼越废怠。
裁而制之。
举而用之。
可以为法矣。
始初山东傲狠侵取地。
德以让之。
功以助之。
可以为谦矣。
谦法仁孝。
资之以忠。
不曰德政。
谓之何哉。
臣请奉制以一百九十二字付守臣愬。
铭之石。
用申约束。
铭曰。
帝命宏正
予言是听。
理乱有数。
其道甚明。
乱则隐约。
理由乱生。
既理复乱。
生于玩轻
唐受天命。
海内承平。
高祖太宗
不荒不宁。
元宗抑厄。
其否乃革。
四十三年。
奄有丕宅。
始视燕寇。
胡雏弄儿。
虽我宠重。
彼将胡为。
所细所忽。
忽焉而罹。
四后垂顾
山东不夷。
逮我圣父。
殷忧俭克
乘其淫骄
乃伐乃殛。
尔视偫孽。
胡为而亡。
僭久而大。
顽昏暴狂
尔亦自视。
胡为而昌。
忧畏逼侧。
永思悠长。
曩尔之无。
今尔之有。
既克而有。
在克而守。
惟尔惟我。
而今而后。
尔虽穹崇。
无忘辱诟。
我虽平宁
无忘燕寇。
铭之戒之。
以永声臭
彦佐与泽潞三军书843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自天宝以后。兵起山东
惟泽潞一军。不亏臣节。
李司徒抱玉以元勋上将。初领戎韬。
李相公抱真武略忠诚。复总戎柄。
教习步射。振起军声。
为列镇之雄。皆李公之力。
及说谕太尉武俊。首破朱滔
击韩师于武安。屋瓦皆振。
剪符寇于淮服。草木皆兵。
六十年间。忠名尚在。
李相公殂谢。朝廷以王尚书虔休代之。
李缄令居丧东洛。一军受命。
莫敢借留。致泽潞功勋。
成泽潞节义。迩代节相
谁继李公。彼军尚不顾私恩。
以隳王制。岂有从谏跋扈既久。
忠孝无闻。于彼一军。
有何恩泽。若委心泽潞将校
即不合别置纪纲。以劫胁人心。
自图身计。奈何拒君亲之命。
从逆乱之谋。近者卢从史首鼠两端。
贪狼成性。包隐奸慝。
逗留兵机。彼大将司徒王宪等。
因事图之。寻就束缚。
朱滔之功未朽。擒从史之效又彰。
诚动上元。忠贯白日。
一军盛美。可不惜哉。
比闻从谏志在猖狂。招致亡命。
逆人亲党。游客布衣。
皆在公宴之中。列于大将之上。
一军愤愧。固已积年。
岂可舍累代之美名。忘近岁之深耻。
将性命家族。以徇騃童。
生为不忠之人。死为不臣之鬼。
彦佐忝受明命。总彼成师
感叹之怀。寝食忘次。
愿将忠素。宣布皇恩。
俟彼英豪。见几而作。
爵秩荣宠。身自取之。
岂得临难因循。为人受祸。
勉思奇策。以副深心。
宰相与王宰书844年1月5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近闻游奕使更收得刘稹章表。窃以王太尉武俊有安国之大勋。
藏于清庙。至于孙承宗阻命。
在镇犹遣亲弟承恭自太原诣张相上表祈哀。宪宗不许。
旋又遣男知感知信入朝。属淄青殄灭。
制使杨仆射检得文案。方知危害武相。
本在淄青。承宗无盗杀之罪。
方获昭雪。今刘稹父子无功。
皆负重衅。既不诣尚书面缚。
又不遣家属祈哀。置章表于衢路之间。
望朝廷降非常之泽。悖慢无礼。
前古未闻。游奕将不便毁除。
寔恐非是。况杨弁遣亲侄入潞州潜通情计。
刘稹并不擒送。又石会关将杨珍却还石会关。
兼投贼界。刘稹便敢受纳。
已加兵固守。比令逆将贾偫送表至太原
少傅李相公奏闻。旋属军中有变。
竟未有进止处分。杨弁潜送。
贾偫却归。刘稹亦便受领。
狡童逆状如此。不知进表何为。
汉宣帝将图霍禹。名臣张敞云。
不合明诏自亲其文。只合明诏以恩不听。
偫臣以义固争。今将帅大臣容其章表。
即是私惠归于臣下。不赦在于朝廷。
事体之间。交恐不可。
切虑尚书以疆场之事。皆须上闻。
惟此事抑而不奏。未为至当。
望向后更有章表。便令将校所在焚之。
惟面缚而来。然后可受领。
辄此披陈。幸垂鉴纳。
不宣。某等上状。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839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宪宗皇帝即位八年
出嫡女册封岐阳公主
下嫁于今工部尚书判度支杜公悰
宪宗时
宰相权德舆有婿独孤郁翰林学士
帝爱其才。
因命宰相曰。
我嫡女既笄可嫁。
德舆得婿独孤郁
我岂不得耶。
可求其比。
丞相吉甫进言曰。
前所奉诏。
臣谨搜其人。
因名我烈祖司徒岐公曰有孙儿
年始弱冠。
有德行文学
秀朗严整。
臣尝为司徒吏
熟其家事。
官族世婚。
习尚守治。
臣一皆忖度。
可以奉诏。
帝即召尚书见。
与语大悦。
殿中少监
服章金紫。
元和八年某月日。
主下嫁于杜氏。
上御正殿。
礼毕。
由西朝堂出。
节幡鼓铎。
仪物毕备。
引就昌化里赐第。
上御延喜楼驻。
止主轮。
尚书及宾侍。
酒食金帛。
奏内乐。
降嫔御送行。
赐第堂有四庑。
缋椽藻栌。
丹白其壁。
派龙首水为沼。
主外族因请愿以尚父汾阳王大通里亭沼为主别馆。
当其时。
隆贵显荣。
莫与为比。
主实宪宗皇帝嫡女。
穆宗皇帝母妹。
敬宗皇帝今天子亲姑。
尚父汾阳王子仪外曾孙。
太皇太后始以正妃事宪宗
太后太皇太后养爱三朝。
凡四十年。
德厚慈恕。
化充六宫。
主以一女之爱。
降于杜氏。
逮事舅姑。
杜氏大族。
其他宜为妇礼者。
不翅数十人。
主卑委怡顺。
奉上抚下。
终日惕惕。
屏息拜起。
一同家人。
礼度二十馀年。
人未尝以丝发间指为贵骄。
始与尚书合谋曰。
上所赐奴婢。
卒不肯穷屈。
奏请纳之。
上嘉叹许可。
因锡其直。
悉自市寒贱可制指者。
自是闭门落然。
不闻人声。
尚书读书。
考今古治乱。
主职妇事。
承奉夫族。
时岁献馈。
吉凶赙助。
必亲自经手。
池塞馆陊。
辟毬场种树。
不数十年。
搢绅间杂然称尚书有贤妇。
尚书旋出为澧州刺史
主后尚书行。
郡县闻主且至。
杀牛羊。
大为数百人供具。
主至。
从不二十人。
六七婢乘驴阘茸。
约所至不得肉食。
驿吏立门外。
舁饭食以返。
不数日间。
闻于京师
众哗说以为异事
尚书澧州三年。
主始入后出。
中间不识刺史厅屏。
尚书澧州
考治行为天下第一。
后为大司徒京兆尹凤翔节度使
朝廷屈指比数。
以为凡有中外重难。
尚书不可。
主贤益彰。
虽至宫闱贵号
亦加尊敬。
姑凉国太夫人寝疾。
比丧及葬。
主奉养蚤夜不解带。
亲自尝药。
粥饭不经心手。
一不以进。
既而哭泣哀号。
感动他人。
尚书后为忠武军节度使
所治许州创为节度府五十年。
南迫于蔡。
屋室卑庳。
主居无正堂。
处东支屋恬然。
六年许军彊雄。
且撑剧寇。
自始多用武臣治。
各出己部曲家人。
疵政弛法。
习为循常。
有司用比边障远地。
掷置不问。
民亦甘心。
尚书再治之。
老民相率两走阙下。
丞相马。
叩头乞留。
请树生祠。
及诏追去。
攀辕携扶。
哭于道路。
尚书治外。
主治内。
尚书所至必称。
崱崱为名公伟人。
主实有内助焉。
穆宗太皇太后敬主。
尤为亲信。
俯首益卑。
车服侍使。
愈自贬抑。
觐谒温凊外。
口不言他事。
穆宗朝。
人不以亲贵称。
贞元时
德宗行姑息之政。
王武俊王士真张孝忠子联为国婿。
宪宗初宠于頔
来朝以其子。
配以长女。
皆挟恩佩势。
聚少侠狗马为事。
日截驰道。
纵击平人。
豪取民物。
官不敢问。
戚里相尚。
不以为穷弱。
自主降于尚书
壁绝外之。
初怒中笑。
后皆敬畏。
累圣亦指示主德。
诫警之。
至于今。
以主尚书显重于中外。
戚里亦皆自检敛。
随短长为善。
于是旧俗灭不复有。
尚书自许奉急追诏。
主有疾小愈。
强不肯留。
曰。
去朝兴庆宫
纵死于道。
吾无恨。
开成二年十一月某日。
薨于汝州长桥驿。
享年若干。
上废朝三日。
其年十二月某日。
主丧京师
比及葬。
两宫吊问。
相继于道。
开成三年某月日。
上御正殿。
丞相嗣复摄中书令正衙宣册。
谥曰庄淑大长公主
某年某月日。
祔葬于万年县洪原乡少陵尚书先茔。
礼也。
生男二人。
长曰辅九。
年十岁。
次曰杨十。
始二岁。
女二人。
某于尚书为从父弟。
得以实铭。
铭曰。
章武皇帝
唐中兴主。
刑于正妃。
教及嫡女。
婉婉帝子。
下嫁时贤。
影逐响答。
随顺缠绵。
杜氏大族。
枝蔓蝉联。
上有舅姑。
高堂俨然。
螭绶龟章。
玉佩金轩。
养色悦意。
待后承前。
人不我贵。
我敬我虔。
始终尽礼。
大小周旋。
馀二十年。
谁兴间言。
贵不召骄。
富不期侈。
是此四者。
倏相首尾。
自古名士。
或泥于此。
孰谓帝子。
超脱摆弃。
妇职是勤。
夫言是指。
池荒馆陊。
屏外不履。
淑德柔风。
天下倾耳。
宜乎寿考。
妇女婚子。
不锡全祉。
孰提神纪。
幽石有志。
显笔有史。
流于千祀。
燕将录827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
谭忠者。
绛人也。
祖瑶。
天宝末内黄
死燕寇。
豪健喜兵。
始去燕。
燕牧刘济与二千人。
障白狼口(原注山名契丹路)
后将渔阳军留范阳
元和五年
中黄门出禁兵伐
田季安令其徒曰。
师不跨河二十五年矣。
今一旦越魏伐赵。
赵诚虏。
魏亦虏矣。
计为之奈何。
其徒有超佐伍而言曰。
愿借骑五千。
以除君忧。
季安大呼曰。
壮夫哉。
兵决出。
格沮者斩。
其时为燕使魏。
知其谋。
乃入谓季安曰。
某之谋。
是引天下之兵也。
何者。
往年王师取蜀取
算不失一。
是相臣之谋。
今王师越魏伐赵。
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
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
君知谁为之谋。
此乃天子自为之谋。
欲将誇服于臣下也。
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
是上之谋反不如下。
且能不耻于天下乎。
既耻且怒。
于是任智画策。
仗猛将。
练精兵。
毕力再举涉河。
鉴前之败。
必不越魏而伐赵。
校罪轻重。
必不先赵而后魏。
是上不上。
下不下。
当魏而来也。
季安曰。
然则若之何。
曰。
王师入魏。
君厚犒之。
于是悉甲压境。
号曰伐赵
则可阴遗赵人书曰。
魏若伐
河北义士谓魏卖友。
魏若与赵。
河南忠臣谓魏反君。
卖友反君之名。
魏不忍受。
执事若能阴解陴障。
遗魏一城。
魏得持之。
奏捷天子。
以为符信
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
西得以为臣。
于赵为角尖之耗。
于魏获不世之利。
执事岂能无意于赵乎。
赵人脱不拒君。
魏霸基安矣。
季安曰。
善。
先生之来。
是天眷魏也。
遂用忠之谋。
阴计。
得其堂阳(原注县名属冀州
归燕。
谋欲激燕伐赵。
刘济合诸将曰。
天子知我怨赵。
今命我伐之。
赵亦必大备我。
伐与不伐孰利。
疾对曰。
天子终不使我伐赵。
赵亦不备燕。
刘济怒曰。
尔何不直言以赵叛。
系狱。
因使人视赵。
果不备燕。
后一日。
诏果来曰。
燕南有赵。
北有胡。
胡猛赵孱。
不可舍胡而事赵也。
燕其为予谨护北疆。
勿使予复挂胡忧。
而得专心于赵。
此亦燕之功也。
刘济乃解狱。
曰。
信如子断矣。
何以知之。
曰。
卢从史
外亲燕。
内实忌之。
外绝赵。
内实与之。
此为赵画曰。
燕以赵为障。
虽怨赵。
必不残。
赵必不为备。
一且示赵不敢抗燕。
二且使燕获疑天子。
赵人既不备燕。
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
燕厚怨赵。
今赵见伐而不备燕。
是燕反与赵也。
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
赵亦必不备燕。
刘济曰。
今则奈何。
曰。
燕孕怨天下无不知。
今天子伐赵。
君坐全燕之甲。
一人未济易水
正使潞人将燕卖恩于赵。
于上。
两皆售也。
是燕贮忠义之心。
卒染私赵之口。
不见德于赵人。
恶声徒嘈嘈于天下耳。
唯君熟思之。
刘济曰。
吾知之矣。
乃下令军中曰。
五日毕出。
后者醢以徇。
乃自将七万人。
南伐
饶阳束鹿(原注二县属深州
杀万人。
暴卒于师。
子总袭职。
复用事。
元和十四年春
赵人献城十二(原注德州管平原安陵长河棣州厌次河阳信蓨平昌将陵蒲台渤海
诛齐。
三分其地。
因说总曰。
凡天地数穷。
合必离。
离必合。
河北与天下相离六十年矣。
此亦数之穷也。
必与天下复合。
建中时
朱泚搏天子狩畿甸。
李希烈僭于梁。
王武俊称赵。
朱滔称冀。
田悦称魏。
李纳称齐。
郡国往往弄兵者。
低目而视。
当此之时。
可为危矣。
然天下卒于无事。
自元和已来。
刘辟
栈道剑阁
自以为子孙世世之地。
然甲卒三万。
数月见羁。
李锜大江
抚石头。
全吴之兵。
不得一战。
反束缚帐下。
田季安守魏。
卢从史守潞。
皆天下之精甲。
驾赵为骑。
鼎立相视。
可为强矣。
从史绕堑五十里。
万戟自护。
身如大醉。
忽在槛车。
季安死。
坟杵未收。
家为逐客。
蔡人被重叶之甲。
圆三石之弦。
持九尺之刃。
突前跳后。
卒如搏鹗一可支百者累数万人。
四岁不北二三。
可为坚矣。
然夜半大雪
忽失其城。
齐人经地数千里。
渤海
泰山
堑大河。
精甲数亿钤其阨。
可为安矣。
然兵折于潭赵(原注地名郓西六十里)
首竿于都市。
此皆君之自见。
亦非人力所能及。
盖上帝神兵。
下来诛之耳。
今天子巨谋纤计。
必平章于大臣。
铺乐张猎。
未尝戴星徘徊。
顐玩之臣。
颜涩不展。
缩衣节口。
以赏战士。
此志岂须臾忘于天下哉。
今国兵骎骎北来。
赵人已献城十二
助魏破齐。
唯燕未得一日之劳。
为子孙寿后世。
岂能帖帖无事乎。
吾深为君忧之。
总泣且拜曰。
自数月已来。
未闻先生之言。
今者幸枉大教。
吾心定矣。
明年春
刘总出燕。
卒于赵。
忠护丧。
未数日亦卒。
年六十四。
官至御史
大夫
忠弟宪。
范阳安次
持兄丧归葬于绛。
常往来长安间。
元年孟夏
某遇于冯翊属县北徵中。
因吐其兄之状。
某因直书其事。
至于褒贬之间。
俟学春秋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