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诏臣僚和御制赏花诗序990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小畜集》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周文灵沼,诗人著「鱼跃」之词;
汉武横汾,史氏载「雁归」之什。
义存《小雅》,语焕青编。
属在昌朝,继兹盛事。
我法天崇道皇帝诞膺骏命,光启鸿基,当千年下武之期,为一代好文之主。
皇坟帝典,穷步骤于宸机;
壁宿奎星,焕文章于御笔。
然而动循礼法,志尚忧勤。
来燕来宜,式叶《凫鹥》之咏;
弗洒弗扫,恐招《蟋蟀》之讥。
于时淳化之年,暮春之月,蓂荚初生于一叶,牡丹乍拆于千苞,乃召侍臣,爰开曲宴。
入内园而洞启,望绮席以霞舒。
风递鸣梢,乍见七香之辇;
波摇水殿,齐瞻八彩之眉。
欢呼方到于轩墀,侍从共登于栏槛。
亲承睿旨,竞剪宫花。
露湿冠缨,表君恩于湛露;
香笼襟袂,杂帝坐之天香。
次临积翠之池,咸举不纲之钓。
忽宣奇韵,俾赋新诗。
既奉诏以援毫,各争妍而构思
颜咫尺,强叩于芜音;
圣语褒扬,实同于华衮。
俄颁御制,复见宸踪。
、文、武之才,备、欧、虞、褚、陆之体。
咏歌无斁,传玩为荣。
恍若梦中,入阆苑瑶池之景;
浑疑天上,得金简玉字之书。
既而尚辇更衣,保章告刻。
乳鱼而罢钓,自契深仁;
思中鹄以为娱,未忘习礼。
于是奏《驺虞》之节,挽乌号之弓。
振振盘石之子孙,赳赳登坛之将帅
心平体正,发金镞以无虚;
目骇神惊,捧金罍而献寿。
尧樽潋滟,舜乐锵洋。
合经义于五豝,自同往诰;
逞雄心于一豕,堪诮前王。
不醉无归,尽欢而罢。
越明日,复出御制《赏花》之什十五章,五章章八句,十章章四句,首示辅臣,次传近位。
文含五纬,韵叶八风,锵乎治世之音,大矣经天之作。
《雅》《颂》之道,虽易俗而移风
「元首」之歌,亦君唱而臣和。
让章虽上,宸旨弗移。
两制三馆之臣,幸当文理;
美千载一时之盛,宁寝颂声?
各进数章,共成一集。
虽群星向日,更无嘒彼之光;
而众草偃风,亦助穆如之势。
其间有燃箕欲速,既醉成篇,或体律未谐,或风骚无取,上甄录,曾不弃捐。
亦犹朝百谷于沧溟,未尝辞露;
九江于云梦,足得包荒。
臣叙事非工,言诗鲜妙。
五吏写诏,无王勮之雄才;
百僚和诗,非太真之高等。
久在育材之地,躬承善诱之恩,用纪文明,辄为序引。
书之国史,何惭《天马之歌》;
垂作人文,不愧景龙之集。
谨序。
李方叔济南月岩集序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一、《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七
吾宗方叔,初未相识,得其文于东坡老人之座。
读之,如泛长江,溯秋月,直欲拿云上汉,不知其千万里之远也,为之愕眙久之而不能释目。
东坡笑相谓曰:「子何谛观之不舍耶?
斯文足以使人如是。
谢安蹈海,至于风涛荡潏而不知返。
徐问舟人曰:『去将何之』?
子岂涉是境界以追谢公乎」?
又曰:「吾尝评斯文如大川湍注,昼夜不息,不至于海不止」。
余曰:「不腆所得亦几然」。
东坡曰:「闻之欧阳文忠公曰:『文章如金玉,固有定价』。
不能异人之目也」。
已而曰:「或者患其多,子颇觉乎」?
余曰:「觉则殆矣,惟其不觉其殆,所以为斯文也」。
比从其游,稍吃,至于论事,则亹亹不穷,而语亦不甚才。
信乎,其呐于言而富于文也。
从容既久,赋目所更体制,不得而一,乃杂举而争长随定,若不出一人之手。
伟丽璀璨,无异入秦府库,千奇万骑,目为之眩瞀而不能已。
又若泛剡溪,交流竞秀,几应接不暇。
退之谓「人皆劫劫,我独有馀」者,渠不谅哉!
间与之即席分韵,余方点笔据纸,则已烂然满幅,倾坐赏叹,为不可跂及矣。
未论其工,其敏妙绝伦,殆天赋也。
方天下承平,讲明六艺,招来一时人物,宜得《过秦》、《罢击珠厓》之议论,《上林》、《广成》之赋颂,以绘藻形容,铺张扬厉,为一代之所华焕。
王勮当仪具众集之际,五吏分授册词,灿然皆给。
刘敞下直,且马,命遽出,乃倚马却座,一挥九制。
此皆方叔之任也。
不幸不及禄以卒,天下知为文者,莫不惜之。
柳子厚谪死穷荒,独退之祭之以文曰:「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
呜呼,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
当有读其文,或至掩卷流涕,重叹前人一何幸,而退之之言为不妄发也。
方叔没后八年,其子颖秀川集其文为若干卷,号《月岩》,以书抵余曰:「愿有以序之」。
余得方叔之文多矣,集之成,则恨未见也。
姑道畴昔之所欣慕,与夫闻之先生长者之言以报之。
秀川卓特英发,甚似其先人,盖骎骎其未已也。
政和六年八月十一日赵郡李之仪序。
代回贺苏舍人子由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九、《龙云集》卷一三
右,某伏审黼扆尚文,纶闱焕宠。
虽曰本朝之故事,实惟贤者之得君,伏惟庆慰。
窃以侍从之班,一时盛选;
文字之职,历世难能。
必有雄深雅健之才,卓尔不羁,然后讨论润色之地,处之无愧。
旁驱巽号,上直星垣。
追古盛典,揭诸光明,则倬乎云汉之丽高天;
谕上德意,归之温厚,则熙如阳春之回品物。
忠义之所加也,尚足以感零涕之悍卒;
华藻之所振也,或至于悚阁笔之同僚。
体古人风有如傅昭,号大手笔有如李峤
王勮则立成五册,徐皓则兼掌两宫。
用方远猷,尚有遗恨。
恭惟某官英躔间气,册府高流。
夔卨厚躬,农黄许国。
刚柔素志而无所吐茹,坚白一节而莫能磷缁。
当世士大夫久矣慕其风流,在人贤不肖皆能道其姓字。
文章雄放,如造父驾骐骥而取道;
辨议洒落,如神禹排淮泗而倾东。
平日著书,盖尝弗论扬雄班固而下;
少年发策,不意复见晁错、董生之徒。
果然簪绂之通津,忽视钧衡于跬步。
敢图谦挹,辱赐品题。
怜晼晚于物外之馀龄,慰漂泊于天涯之孤宦。
抚躬有寄,没齿知荣。
应龙翔而云雾从,方幸圣贤之相值;
大厦成而燕雀贺,庶同民物之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