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瑜伽师地论新译序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二
原夫三才成位。爰彰开辟之端。
六羽为居。犹昧尊卑之序。
讯馀轨于襄陆。沦胥靡徵。
考陈迹于怀英。寂寥无纪。
暨乎黄轩振武元顼疏功。
帝道盛于唐虞。王业著于殷夏。
葳蕤玉册。照耀金图。
茂范曾芬。详诸历选。
然则基神袭圣。衍庆摛和。
轶三代而孤标。掩百王而迥秀。
大唐皇帝无得而称矣。断鳌初载。
万有于是宅心。飞龙在辰。
六幽于是仰德。偃洪流而恢地络。
练清气而辑天维。散服韬戈。
扇无为之道。移浇反朴。
宏不言之化。悠悠庶类。
叶梦于华胥。蠢蠢怀生。
遂性于仁寿。大礼大乐。
包曲台而掩宣榭。宏谟宏典。
澄璧水而藻环林。瑞露祯云。
翊紫空而表贶。祥鳞庆翼。
扰丹禁而呈符。岁精所记之洲。
咸为疆场。暄谷所谈之县。
并入提封。广辟辕宫。
被文轨于殊俗。还开姬奕。
均正朔于王会。大业成矣。
大化清矣。于是游于羽陵。
寓情延阁。总万箧于天纵。
表一贯于生知。洞照神襟。
深穷性道。俯同小技。
则绚发三辰。降习微毫。
则妙逾八体。居域中之大宝。
毕天下之能事。虽则甲夜观书。
见称优洽。华旦成曲。
独擅风猷。仰校鸿徽。
岂可同年而语矣。有元奘法师者。
昭彰辩慧。蹑身毒之高踪。
生禀神奇。嗣摩腾之芳轨。
爰初束发。即事抽簪。
迥出盖缠。深悟空假。
研求四谛。嗟谬旨于真宗。
钻仰一乘。鉴讹文于实相。
遂乃发宏誓愿。起大悲心。
思拯迷途。亲寻正教。
幸属时康道泰远安迩肃。
裂裳裹足。直趋迦维。
阐皇泽于遐方。徵释教于前域。
葱岭之外。犹跬步而忘远。
遵竹园之左。譬亲受而何殊。
访道周游。十有七载。
经途所亘。百有馀国。
异方之语。资一音而并贯。
未译之经。罄五财而毕写。
若诵若阅。喻青莲之受持。
半句半颂。随白马而俱反。
贞观十九年。持如来肉舍利一百五十粒。
佛像七躯。三藏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
还至长安。奉敕于宏福寺安置。
令所司供给。召诸名僧二十一人学通内外者。
共译持来三藏梵本。至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
肇译瑜伽师地论。论梵本四万颂。
颂三十二言。凡有五分宗明十七地义。
三藏法师敬执梵文。译为唐语。
宏福寺沙门灵会灵隽智开和仁会昌寺沙门宏度瑶台寺沙门道卓大总持寺沙门道观清禅寺沙门明觉承义笔受。宏福寺沙门宏谟證梵语。
总持寺沙门宏应正字。大总持寺沙门道宏实际寺沙门明玉宝昌寺沙门法祥罗汉寺沙门慧贵宏福寺沙门文备蒲州栖岩寺沙门廓州法讲寺沙门道深详證大义。
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凡十卷。普光寺沙门道智受旨缀文。
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凡十卷。蒲州普救寺沙门行友受旨缀文。
声闻地初瑜伽种性地尽第二瑜伽处凡九卷。元法寺沙门元赜受旨缀文。
声闻地第三瑜伽处尽独觉地凡五卷。汴州真谛寺沙门元忠受旨缀文。
菩萨地有馀依地无馀依地凡十六卷。简州福众寺沙门靖迈受旨缀文。
摄决择分凡三十卷。大总持寺沙门辩机受旨缀文。
摄异门分摄择分凡四卷。普光寺沙门处衡受旨證文。
摄事分十六卷。宏福寺沙门明浚受旨缀文。
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左庶子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奉诏监阅。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绝笔。
总成一百卷。佛灭度后。
弥勒菩萨自睹史多天宫降于中印度阿瑜陀国。为无著菩萨之所说也。
斯固法门极地。该三藏之遗文。
如来后心。畅五乘之奥旨。
元宗微妙。不可思议。
僧徒并戒行圆深。道业贞固
欣承嘉召。得奉高人
各罄幽心。共禀新义。
功毕奏上。有感宸衷。
曲降殊恩。亲裁鸿序。
情超系象。理绝名言。
皇太子分耀黄离。缵基青陆。
北摇传乐。仰金声而窃愧。
东明御辩。瞻玉裕而多惭。
九载勤经。汉储斯陋。
一朝成赋。魏两韬英。
既睹天文。顶戴无已。
爰抽秘藻。赞叹功德。
行二圣之仙词。阐三藏之幽键。
载扬佛日。永导津。
开夏景于莲华。法流逾洁。
泛春光于贝叶。道树增荣。
俾夫圣藻长悬。与天地而无极。
真如广被。随尘沙而不穷。
凡厥含灵。知所归矣。
拓本乐毅论记 隋末唐初 · 褚遂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贞观十三年四月九日
奉敕内出乐毅论。
右军真迹。
将仕郎宏文馆冯承素模写。
司空赵国公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特进尚书左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特进郑国公魏徵侍中护军安德郡开国公杨师道六人
于是在外乃有六本。
并笔势精妙。
备尽楷则。
褚遂良记。
长孙无忌太子太师房玄龄太子太傅萧瑀太子太保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出处:全唐文卷四
明两之里。实固宗祧。
辅导之职。莫先师保。
是以吕望召奭。腾芳于有周。
叔孙元成。继美于隆汉。
司徒赵国公无忌。器范宏邈。
风鉴秀远。材称栋干。
地兼姻戚。佐命之功。
勒乎钟鼎。论道之誉。
穆乎台槐。股肱是属。
邦国攸赖。教谕少阳。
佥望斯在。司空梁国公元龄。
体业忠肃。识具宏通。
诚著霸图。功宣鼎业。
奉上之节。所怀必尽。
益国之事。知无不为。
必能厉兹六行。审喻三善。
特进宋国公瑀。操行清约。
识局贞正。夙受先遇。
早升朝右。立身之操。
必在于直道。体国之心。
无忘于忠义。辅翼储贰
望实攸归。无忌太子太师
元龄可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房玄龄司空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
惟天为大。资四序以成功。
惟王建国。三台宏化
故隆汉受命。吴邓飞声。
有晋勃兴。荀何底绩。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师上柱国梁国公元龄。器范忠肃
识具明允。才称王佐
望乃时英。霸国爰始。
预经纶之业。鼎命维新。
赞隆平之化。诚固金石。
勋勒钟鼎。自任总庶尹。
职重朝端。心力尽于翼亮。
劬劳积于岁序。而志在冲退。
有怀止足。固陈衰疴。
屡上表疏。然则燮揆礼阁。
职务实繁。论道廷。
望实攸属。宜加宠命。
平兹水土。可司空
功臣像于凌烟阁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
自古皇王。褒崇勋德。
既勒铭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
是以甘露良佐。麟阁著其美。
武功臣云台纪其迹。
司徒赵国公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閒元王孝恭司空莱国文成公如晦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徵司空梁国公元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敬德特进卫国公靖特进宋国公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忠壮公元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宏基故尚书左仆射蒋忠公通故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节公开山故荆州都督襄公柴绍荆州都督襄公顺德雒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
谋猷经远。纲纪帷帐。
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
德范光炜。隐犯同致。
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
委质藩邸。一心表节。
百战标奇。或受脤庙堂。
辟土方面。重氛载朗。
王略遐宣。并契阔屯夷。
劬劳师旅。赞景业于草昧。
淳化于隆平。茂绩嘉庸。
冠冕列辟。昌言直道。
牢笼搢绅。固以瞻而连衡。
迈方召而长骛者矣。宜酌故实。
宏兹令典。可并图画于凌烟阁
庶念功之怀。无谢于前载。
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
房玄龄陪葬诏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
辍膳流哀。悲深栋干。
彻悬兴感。悼切股肱。
是知缛礼饰终。道先彝册。
赠章追远。事本因心。
司空梁国公元龄。蹈义挺生。
资忠秀出。功宣翼赞。
诚著艰难。推毂代藩。
参六飞之驭。沃心皇极。
均十乱之重。恪居端揆
亟积暄寒。九功繇其日用。
百辟于焉仰止。若乃恭俭周慎之心。
奉国忘私之志。足以抗衡上列。
独映终古。方申倚寄。
永赞隆平。曾不憖遗。
摧梁奄及。永惟良辅。
是用震恸于厥心。宜加宠灵。
式旌泉路。可赠太尉使持节都督并箕岚胜四州诸军事并州刺史
所司备礼册命。给班剑四十人。
及羽葆鼓吹。赙绢布二千段。
米粟二千石。陪葬昭陵
赐东园秘器。仍令工部尚书阎立德摄鸿胪卿监护。
进五经正义表 初唐 · 长孙无忌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六
无忌等言。臣闻混元初辟。
三极之道分焉。醇德既醨。
六籍之文著矣。于是龟书浮于温洛
爰演九畴。龙图出于荣河
以彰八卦。故能范围天地。
埏埴阴阳。道济四溟。
知周万物。所以七教八政。
垂炯诫于百王。五始六虚。
贻徽范于千古。咏歌明得失之迹。
雅颂表兴废之由。实刑政之纪纲。
乃人伦之隐括。昔云官司契之后。
火纪建极之君。虽步骤不同。
质文有异。莫不开兹胶序。
乐以典坟。敦稽古以宏风。
阐儒雅以立训。启含灵之耳目。
赞神化之丹青。发挥于前。
荀孟抑扬于后。马郑迭进。
成均之望郁兴。萧戴同升。
石渠之业愈峻。历夷险其教不坠。
经隆替其道弥尊。斯乃邦家之基。
王化之本者也。伏惟皇帝陛下得一继明。
通三抚运。乘天地之正。
齐日月之晖。敷四术而纬俗经邦。
蕴九德而辨方轨物。御紫宸而访道。
坐元扈以裁仁。化被丹泽。
政洽幽陵。三秀六穗之祥。
府无虚月。集囿巢阁之瑞。
史不绝书。照金镜而泰阶平
运玉衡而景宿丽。可谓鸿名轶于轩昊。
茂绩冠于勋华。而垂拱无为。
游心经典。以为圣教幽赜。
妙理深元。训诂纷纶。
文疏蹖駮。先儒竞生别见。
后进争出异端。未辨三豕之疑。
莫祛五日之惑。故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孔颖达
宏才硕学。名振当时。
贞观年中。奉敕修撰。
虽加讨覈。尚有未周。
爰降丝纶。更令刊定。
太尉扬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无忌司空上柱国英国公臣绩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师监修国史上柱国燕国公志宁尚书右仆射太子少傅监修国史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公臣行成光禄大夫侍中太子少保监修国史上护军蓨县开国公臣季辅光禄大夫吏部尚书监修国史上柱国河南郡开国公褚遂良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监修国史上骑都尉柳奭谏议大夫宏文馆学士谷那律国子博士宏文馆学士刘伯庄朝议大夫国子博士臣王德韶朝散大夫太学博士贾公彦朝散大夫太学博士宏文馆直学士范义頵朝散大夫太常博士柳宣通直郎太学博士臣齐威宣德郎国子助教臣史士宏宣德郎太学博士孔志约右内率府长史宏文馆直学士薛伯太学助教臣郑祖元徵事郎太学助教臣随德素徵事郎四门博士臣赵君赞承务郎太学助教臣周元达承务郎四门助教臣李元植儒林郎四门助教王真儒等。上禀宸旨。
傍摭偫书。释左氏之膏肓。
剪古文之烦乱。探曲台之奥趣。
索连山之元言。囊括百家。
森罗万有。比之天象。
与七政而长悬。方之地轴。
将五岳而永久。笔削巳了。
缮写如前。臣等学谢伏恭
业惭张禹。虽罄庸浅。
惧乖典正。谨以上闻。
伏增战越。谨言。
永徽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太尉扬州都督上柱国公臣无忌等上。
狄仁杰内史 初唐 · 武则天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五
鸾台
吁谋房帷。
秉钧之任为重。
典综丝纶。
挥翰之才是属。
银青光禄大夫守纳言上柱国汝阳县开国男狄仁杰
地华簪组。
材标栋干。
城府凝深。
宫墙峻邈。
有八龙之艺术。
三冬文史
雅达政方。
早膺朝寄。
出移节传。
播良守之风。
入践台阁
得名臣之体。
岂惟怀道佐明。
见期于
故以竭诚匡主。
思致于
九重肃侍。
则深陈可否。
百辟在庭。
则显言得失。
虽从容顾问。
礼被于皇闱。
而斟酌轻重。
事隆于紫诰。
宜迁掌阃之秩。
式懋专车之宠。
可守内史
散官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武士彟等子孙官诏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三
西汉元勋。缛礼崇于末嗣。
东京列将。茂赏覃于后昆。
继绝兴亡。同归一贯。
皇家受命苍旻。肇膺元箓。
恢张宇宙。荡一寰区。
御乾立极之图。谅资天启。
拨乱经邦之略。实赖人谋。
缔想初基。有足言者。
或委质唐郊。首参一旅。
勤著荆棘。劳宣草创。
或策名代邸。先骋六飞。
诚备艰虞。志踰金石。
咸以攀鳞上汉。捧日登山。
气叶风云。情均鱼水。
太原元从西府旧僚。今亲详览。
具为等级。赠司徒并州都督忠孝公士彟司空淮安郡神通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夔国公刘宏基赠并州都督渝国公刘政会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莒国公唐俭左卫大将军特进谯国公窦琮荆州都督邳国公长孙顺德赠护国大将军凉州都督窦国公史大幽州都督濮国公庞卿恽左武卫大将军潭州都督巢国公钱九陇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潭州都督罗国公张平高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裴寂洪州都督乐安郡公李思行洪州都督庐陵郡公秦行师赠代州都督真定郡公许绪赠凉州都督江夏郡公李高迁齐州刺史刘义节太尉申国公士廉司空蒋国公通太尉并州都督梁国公元龄赠司空蔡国公如晦司徒并州都督鄂国公敬德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国公段志元赠骠骑大将军益州都督宿国公程知节徐州刺史胡国公秦叔宝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郢国公宇文士及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荆州都督怀宁县公杜公荆州都督东莱郡公公孙武达荆州都督遂安郡李安远代州都督同安郡郑仁泰赠荆州都督汉东郡孟尝幽州都督历阳县独孤彦云始州刺史襄武郡公刘师立等。
并立为第一等功臣。其家见在朝无五品巳上官者。
子孙及曾孙擢一人授五品官。若先有四品五品官者。
加授子孙第一人两阶。若三品巳上。
加爵三等。其第二等功臣见在朝无五品巳上官者。
子孙及曾孙擢一人授从六品巳上官。若先有五品巳上官加一阶。
六品官者加两阶。三品巳上官者加爵一等。
檄告西楚霸王 初唐 · 狄仁杰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九
垂拱四年
安抚大使狄仁杰檄告西楚霸王项君将校等曰。
鸿名不可以谬假。
神器不可以力争。
应天者膺乐推之名。
背时者非见几之主。
祖龙御宇。
横噬诸侯。
赵高当轴
蒙恬而齿剑。
沙邱作祸于前。
望夷覆灭于后。
七庙堕圯。
万姓屠原。
鸟思静于飞尘。
鱼岂安于沸水。
赫矣皇汉。
受命元穹。
膺赤帝之贞符。
当四灵之钦运。
俯张地纽。
彰凤纪之祥。
仰缉天纲。
龙兴之兆。
而君潜游泽国。
啸聚水乡。
矜扛鼎之雄。
逞拔山之力。
莫测天符所会。
不知历数有归。
遂奋关中之翼。
竟垂垓下之翅。
盖实由于人事。
焉有属于天亡。
虽驱百万之兵。
终弃八千之子。
以为殷监。
岂不惜哉。
固当匿魄东峰
收魂北极。
岂合虚承庙食。
广费牲牢。
仁杰受命方隅。
循革攸寄。
今遣焚燎祠宇。
削平台室。
使帏销尽。
羽帐随烟。
君宜速迁。
勿为人患。
檄到如律令。
省刑罚疏 唐 · 韦嗣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六
臣窃尝闻之。
之日。
画其衣冠。
当文景之时。
几致刑措。
历兹千载。
以为美谈。
臣伏惟陛下浚哲钦明。
穷神知化。
自轩昊以降。
莫之与京。
独有往之论法。
或未尽善。
皆由主司奸凶。
惑乱视听。
寻而陛下圣察。
具详之矣。
然竟未能明其本源。
察其前事。
令天下万姓识陛下本心。
尚使四海多衔冤之人。
九泉有抱痛之鬼。
臣诚愚昧不识大纲。
请为陛下始末而言其事。
扬豫之后。
刑狱渐兴。
用法之伍。
务于穷竟。
连坐相牵。
数年不绝。
遂使巨奸大猾。
伺隙乘閒。
内包豺狼之心。
外示鹰鹯之迹。
阴图潜结。
共相影会。
构似是之言。
成不赦之罪。
皆深为巧诋。
恣行楚毒。
人不胜痛。
便乞自诬。
公卿士庶。
连颈受戮。
道路藉藉。
虽知非辜。
而锻鍊巳成。
辩占皆合。
皋陶为理。
于公定刑。
则谓污宫毁柩。
犹未塞责。
虽陛下仁慈哀念。
恤狱缓死。
及览辞状。
便巳周密
皆谓勘鞫得情。
是其实犯。
虽欲宽舍。
其如法何。
于是小乃身诛。
大则族灭。
相缘共坐者。
不可胜言。
此岂宿搆雠嫌。
将申报复。
皆图苟成功效。
自求官赏。
当时称传。
谓为罗织。
其中陷刑得罪者。
虽有敏识通才。
被告言者。
便遭枉抑。
心徒痛其冤酷。
口莫能以自明。
或受诛夷。
或遭殛窜。
并甘心引分。
赴之如归。
故知弄法侮文。
伤人实甚。
赖陛下特回圣察。
昭然详究。
周兴邱绩之类。
宏义俊臣之徒。
皆相次伏诛。
事暴遐迩。
而朝野庆泰。
若再睹阳和。
且如仁杰元忠
俱罹枉陷。
勘鞫之际。
亦皆巳自诬。
向非陛下至明。
垂心省察。
则菹醢之戮。
巳及其身。
欲望输忠圣代。
安可复得。
陛下擢而升之。
各为良辅。
国之栋干。
称此二人。
何乃前非而后是哉。
诚由枉陷与甄明耳。
臣但恐往之得罪者多。
并皆此流。
则向时之冤者。
其数甚众。
昔杀一孝妇
尚或降灾。
而滥者盖多。
宁无怨气。
怨气上达。
则水旱所
欲望岁登。
不可得也。
陛下傥宏天地之大德。
施雷雨之深仁。
归罪于削刻之徒。
降恩于枉滥之伍。
自垂拱巳来。
大辟罪巳下。
常赦所不原者。
罪无轻重。
一皆原洗。
被以昭苏
伏法之辈。
追还官爵。
缘累之徒。
普沾恩造。
如此。
则天下皆知比所陷罪。
元非陛下之意。
咸是虐吏之辜。
幽明欢欣。
则感通和气。
和气下降。
则风雨以时。
风雨以时。
则五谷丰稔。
岁既稔矣。
人亦安矣。
太平之美。
亦何远哉。
伏愿陛下深察。
兵部尚书代国公少保郭公行状700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名字元振
太原阳曲人也。大父任相州汤阴
因居于魏。公少倜傥。
廓落有大志。仪观雄杰。
身长七尺。美须髯。
十六入太学。与薛稷赵彦昭同业。
时有家仆至。寄钱四百千以为学粮。
忽有一人。缞服叩门云。
五世未葬。棺柩各在一方。
今欲齐举大事。苦乏资用。
闻君家信至。颇能相济否。
不问姓名。以车载去。
一无所留。深为赵薛所诮。
公怡然曰。济彼大事。
亦何诮焉。十八擢进士第
其年判入高等。时辈皆以校书正字为荣。
公独请外官。授梓州通泉
至县。落拓不拘小节。
尝铸钱。掠良人财。
以济四方。海内同声合气。
有至千万者。则天闻其名。
驿徵引见。语至夜。
甚奇之。问蜀川之迹。
对而不隐。令录旧文。
乃上古剑歌。其词曰。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
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煅炼凡几日。
铸得宝剑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
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
错镂金环生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
幸且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
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
亦曾亲近英雄人。那知中路遭弃捐。
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则沈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则天览而佳之。
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
遂授右武卫曹右控鹤内供奉。寻迁奉宸监丞
吐蕃请和亲。令报命至境上。
赞普相见。宣国威命。
责其翻覆。长揖不拜。
瞋目视之。赞普曰。
汉使多矣。无如公之诚信。
远近疆界。立谈悉定。
因遗金数十斤而还。公悉以进上。
奏言。揣彼上下之情。
人倦其隶役久矣。咸愿早和。
大将论钦陵不争四镇。独不欲耳。
但国家每岁不绝其使。而钦陵常不禀命自然。
彼蕃之人。怨钦陵日深。
望国恩日甚。设欲广举兵徒。
难矣。斯乃反閒之微旨也。
必可使其上下俱怀猜阻矣。则天甚然之。
无何。吐蕃君臣果相疑贰。
遂诛钦陵。弟赞婆及其兄子莽布支并来降。
声名籍甚。授御史
朝散大夫。迁主客郎中
吐蕃突厥连和。大入西河
破数十城。围逼凉州
节度出城战没。蹂禾稼斗米万钱。
则天方御洛城门酺宴。凉州使至。
因辍乐。拜公为凉州都督兼陇右诸军大使
秦中五万人。号二十万
以赴河西凉州
吐蕃素闻威名。相谓曰。
赞普犹惧。吾辈何可敌乎。
相率而去。公收合馀众。
缮修城壁。施法令。
屯田一年而复。公之功也。
公以凉州西吐蕃。北有突厥
久示其弱。未扬天威。
因徵陇右兵马一百二十万。号二百万
集于湟州。营幕千里。
举烽号令。时宗楚客为相。
素与公不协。令人告变。
则天惶惧。计无所出。
狄仁杰魏元忠韦安石李峤宋璟姚崇赵彦昭韦嗣立张说二十五人抗表请保。如公有异图。
并请身死籍没。则天由是稍安。
兵既大集。人又知教。
分兵十道齐进。过青海
几至赞普牙帐。赞普屈膝请和。
献马三千匹。金三万斤。
牛羊不可胜数。张军威。
受其蕃礼而还。既伏西戎。
震威北狄。突厥献马二千匹。
所获凉州人士。皆放归塞上。
从此方镇肃清。蕃落畏慕。
令行禁止。道不拾遗。
凡所规模制作。率为后法。
河西陇右十馀处。置生祠堂。
立碑颂德。阎立均等为其文。
寻有诏许入朝。公素无第宅。
寄居友人之舍。候鼓入朝。
忽有人马前送状。开缄前人巳去。
状中惟有物数。而无姓名。
便于树下获骡马二十馀匹。帛三千匹。
曰。岂非太学请葬之士乎。
因以买宅居止。薛稷赵彦昭闻之。
皆嗟叹良久。景龙年中。
宗楚客韦处讷等潜结朋党。憎功害能。
授公骁骑大将军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使金山大总管。时乌质勒久恃众倨傲。
不屈朝廷。纵兵远掠。
道路不通。公以众寡不敌。
难以力制。因率麾下数十骑。
径入部落。乌质勒大出兵卫出迎。
望见公威容端毅。风鬣若神。
不觉屈膝。因而下拜。
宣国威命。抗声与语。
自朝至暮。雪深尺馀。
竟不移足。质勒频拜伏。
语毕归帐。相去二十馀里。
质勒久立雪中。仓卒疾发。
是夜暴卒。其嗣子娑集诸将曰。
汉使杀我君父。今须复雠。
大举兵众将追杀。公闻质勒死。
迟明。素服来吊。
道路相逢。兵围数匝。
见公忽来。未之敢逼。
但言卫护汉使。至其帐下。
大哭流涕。因抚定其嗣。
蕃人大喜。留数十日。
助其葬事。娑献马三千匹。
牛羊十馀万。移居千里。
西域无事。道路肃清。
诸蕃闻之。遣使归降者十馀国。
时人语之曰。郭元振诡杀乌质勒。
知娑与阙啜有衅。奏请移于瓜州
制从之。会中书令宗楚客受金。
遂寝其事。公具以状闻。
楚客恃势嘱请。召公将陷之。
公不从。又奏请斩楚客
清蕃落。时韦庶人窃弄国权。
中宗竟不之省也。初。
安西南有毒河源。远在葱岭西北河岸百步。
人畜踏之者辄死。公威振西域
所向无不从者。因验图经。
知其源。率兵三万人。
于阗康居大食等十馀国。所过之国。
令供资粮。仍署其国王为左右总管
率兵前进。北至葱岭
牙帐前十二国王兵百馀万。其河源上有大树。
高千馀尺。垂阴数顷。
大军至日。有黄龙绕树。
以口吐毒气而拒官军。三军悉睹焉。
公手书操檄文。令左拾遗张宣抗声读之毕。
黄龙解树而下。公率诸军诛之。
数日方倒。聚而焚焉。
河源且绝。数十里内悉为良田。
安西十馀年。四镇宁静
韦庶人知政。屡徵不至。
因下伪诏。令侍御史吕守素中丞冯家宾相继巡边。
欲将害之。未及。
皆为娑等诸蕃劫杀之。睿宗即位
徵拜太仆卿。敕至之日。
举家进发。安西士庶。
诸蕃酋长。号哭数百里。
或剺面截耳。抗表请留。
因绐之而后即路。其至玉门关也。
凉州八百里河西诸州百姓蕃部落。
闻公之至。贫者携壶浆。
富者设供帐。联绵七百里不绝。
公旌节下玉门关。百姓望之。
宛转叫呼。声动岩谷。
自朝至暮。传呼至凉州
凉州城中男女在衢路。并歌舞出城。
咸言我父至矣。通夜城门不受禁制。
都督司马逸客闻之。谓公近矣。
陈兵出迎。会候骑至。
云始入玉门关都督嗟叹良久。
且状闻。至京。
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
兵部尚书封馆陶县男
依旧知政事。寻转吏部尚书
知选举。嘱请不行。
大收草泽。睿宗屡下诏褒美。
默啜大寇边。拜刑部尚书
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筑丰安定远等城。
以拒贼路。寻加金紫光禄大夫
再迁兵部尚书知政事。仍旧元帅
太平公主窦怀贞潜结凶党。谋废皇帝
睿宗犹豫不决。诸相皆阿谀顺旨。
惟公廷争不受诏。及举兵诛窦怀贞等。
宫城大乱。睿宗步出肃章门观变。
诸相皆窜外省。公独登奉天门楼躬侍。
睿宗东宫兵至。将欲投于楼下。
公亲扶圣躬。敦劝乃止。
及上即位。宿中书十四日。
知政事。因下诏曰。
大臣立事。夷险不易。
良相升朝。安危所系。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馆陶县开国伯元振。伟才生代。
宏量匡时。经纶文武。
今之王佐。出入将相。
古之人杰。夙侍宸扆。
畴咨庙堂。思致
以期。朕往在储闱
洎登宝位。每观其仗义感激。
愿制凶邪。诚慷慨。
陈宏益。尔其至矣。
朕实嘉之。顷者枭獍兴谋。
干戈作衅。太上皇帝既命朕除讨。
元振又驰奉宸极。始则赉予为弼。
终则宁朕问安。可谓格于皇天。
贯于白日。元恶既剪。
庶物惟新。昌言是图。
朕岂忘旧。宜开井邑。
永誓山河。可进封代国公
赐实封四百户。物一千段。
子五品官。寻兼御史大夫天下行军大元帅
是岁。大徵兵众。
阅武骊山。兵一百万。
号三百万。并奉公节度
是日三令之后。上将亲鼓。
公虑有大变。因略行礼。
上大怒。引坐纛下。
紫微令张说犯鳞而谏。上乃曰。
元振有保护之功。宜舍军法流新州
未至。属开元元年册尊号。
赦曰。元振往立大功。
保护于朕。顷因阅武。
颇失军容。责情放逐。
将收后效。可饶州司马
未至。卒于道。
时年五十八。有集二十二卷。
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
公少负气纵横。遣意磊落。
作尉巴蜀。不修名检。
及登朝受任。屡使遐方。
霜明烈心。玉立贞节
言行忠正。居取俭约。
饬体杂于皇王。致君期于
公务之暇。手不释卷。
虽子弟家人。未尝见其喜怒。
前后上事切谏得失十数道。俱焚其稿草。
不以语人。故朝廷莫知也。
睿宗尝曰。元振正直齐于宋璟
政理逾于姚崇。其英谋宏亮过之矣。
旧于宣阳里居二十馀年。不至诸院马厩。
每朝回。对二亲言笑。
归室俨如也。不问家事。
狄仁杰朱敬则魏元忠李峤韦安石赵彦昭韦嗣立薛稷张说等为忘言之友。事父母以孝闻。
父爱。授济州刺史
后以为相。奏请解职。
银青光禄大夫济州刺史致仕。公殁后。
二亲犹在。自我唐受命。
宰臣有二亲者。惟公而巳。
论时政疏五篇 唐 · 宁原悌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八
臣闻俗正时康。
则因循而易守。
人讹道替。
则驰骛而难安。
或垂衣而有馀。
或日吴而不足。
虽唐虞之盛烈。
文武之鸿徽。
未有不委任股肱。
留情陟用。
故善人者。
天地之纲纪。
帝王之羽翼。
靡革于仇雠。
莫限于刍隶。
不可失也。
自天授以来。
二十馀载。
周兴来俊臣等。
谮害忠良。
壅蔽正直。
先皇旧臣。
夷灭殆尽。
唯有狄仁杰魏元忠尚存。
仁杰等处先帝之朝。
犹为小吏
及周室之际。
实谓忠臣。
或树绩当时。
徇身王室。
近者变故频及。
衣冠扫地。
忠臣名士。
才馀数人。
为陛下之栋梁。
作圣朝之耳目。
今者元恶巳诛。
佞臣咸黜。
而人讹俗坏。
为日已久。
理宜开张圣德。
杜绝猜嫌。
用是求人。
宣力王室。
使丑正恶直之士。
不有容其閒隙。
谗邪佞媚之徒。
无所施其巧辩。
然后可以议黎元。
安邦国。
则侥倖源塞。
圣王道
若使浸润旁通。
危人路启。
俊忠而获罪。
茂先直以招怨。
虽有渭滨之贤。
傅岩之
途遘卒遇。
难以为用也。
则危亡之期。
或未可保。
拯救之道。
将安所施。
求才之难。
每留连于大圣。
知人不易。
亦惆怅于先哲。
今天下诸州。
良牧盖寡。
何者。
古难其选。
今侮其职也。
然而代所重于京都。
时见轻于州县者何也。
古者牧守政成。
擢登三事。
郎官特秀。
先宰一同。
颍川黄霸为公。
会稽则五伦入辅。
事不师古。
何能垂济。
诚愿尚书旷职。
则于方伯求材。
郎位阙官。
必以循良擢用。
事悬象魏。
道著彝章。
兹令克行。
仁风大阐。
考绩三载。
诚为故实。
隆周之君。
垂仁义以勖后。
亡秦之主。
训刑罚以流嗣。
或八百延庆
或二代亡家。
馀烈可知。
前史明鉴。
伏以太子初建。
养德春宫。
诸王在藩。
饬躬朱邸。
并请远去邪佞。
亲近正人。
知好佞之危身。
识尊儒之广德
动遵师傅之训。
察纳风雅之言。
诚使宫府官僚。
宾客侍读
日资其道德。
月奏其艺能。
冀仁义于邦家。
树邕穆于天下。
臣又以悖逆庶人。
先朝之爱女也。
肆谗慝于朝政。
崇甲馆之华丽。
极宇内之骄奢。
新都宜城
先朝之庶孽也新都宜城公主邑名)
赐不踰于已分。
言不预于外谋。
抑以全身。
疏以远害。
故宠者则骄矜而遇害。
疏者则抑损而获全。
诚使悖逆新都
易地而处。
则存亡去就。
可立而待也。
长安非贤。
燕后为爱。
古今明验。
断可知矣。
诚愿公主驸马
不得假以权要。
所犯必有惩。
所习必有艺。
则九族既睦。
万邦以宁。
臣观老尚虚无。
释尚寂灭。
义极幽元之旨。
思游通方之外。
故入道流者。
则虚室生白。
净虑元门。
该释教者。
则春池得宝。
澄心净域。
然后法贯偫有。
道垂兼济。
过此以往。
莫非邪惑。
其有鬻贩先觉。
诡饰浮言。
以复殿为经坊。
用层台为道法。
皆无功于元虑。
诚有害于生人。
梁武靡报于前。
先朝殷鉴于后。
咸耳目所接。
黎元愤怨。
伏以公主入道。
京城置观。
虽昭报之诚。
有切于天旨。
而社稷之计。
莫踰于安人
若使广事修营。
假饰图像。
尽宇内之功巧。
倾万国之资储。
为福则靡效于先朝。
树怨则取谤于天下。
自隋室以降。
寺观尤多。
禅定东明之域。
足受缁黄之众。
更为建立。
罕见其宜。
后失请收。
前弊未远。
又先朝所狎僧众。
或有犹居圣侧。
无益于政理。
有紊于朝章。
并请屏退。
无令亲近。
夷狄有衅。
庙堂之忧也。
近垒多虞。
大夫之耻也。
今闻黠虏擅命。
坚昆养精蓄锐。
以南侵为多事。
而人户全虚。
府库半减。
倘或后岁之始。
来秋之末。
良弓渐劲。
塞草将衰。
朔代交锋。
灵夏受敌。
中国将何卒应哉。
伏愿共天下以禦匈奴
率王公以忧边事。
轻租薄敛。
和下土之心。
贤任能。
结众人之爱。
去奢崇俭。
实府库之积。
推仁重信。
纳将士之谋。
去私恩。
布公道。
故知两夷有隙。
上国之资也。
高壁藏威。
待兵观变。
因二虏之相持。
擅渔夫之厚利。
计有可举。
时不可失。
斯五者。
并政之要也。
伏愿陛下举宏纲。
省众务。
高拱嵓廊。
责成贤哲。
徘徊于大道之域。
从容于无为之场。
故立纲垂制。
后嗣流范。
至仁也。
安上全下。
先业不坠。
至孝也。
感而必通。
奸不暇伏。
至明也。
神化风行。
万方草靡。
至德也。
必使休徵累及。
圣政日隆。
遐迩宅心。
戎夷慕义。
神功光乎区宇。
鸿业格乎天地。
三代之兴。
皆由此也。
南郊推恩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五
昭事昊穹。
必惟殷祀。
盖顺帝则而成政也。
肃雍清庙。
必惟严享。
盖继先志而为孝也。
则累圣之德在人。
元阳之和在。
思所以达明灵之景贶。
迪皇王之大猷者矣。
朕夕惕宵衣。
奉天缵业。
勉思政道。
惟怀永图。
赖百辟庶官。
辅予不逮。
声朔无远。
车书靡殊。
加以乾符坤珍。
日来月往。
感福应之尤盛。
惧明祠之未殷。
且资父事天。
因亲设教。
沿情以达礼。
广敬以推尊。
时享之诚。
宁宜异数。
日举之馈。
岂忘事生。
是以畴咨故典。
率循新礼。
对越上灵。
聿追严配。
既而崇牙宿设。
明德惟馨。
敬尔臣工。
骏奔执豆。
陟降至止。
乐遍礼成。
精意上协。
神休下答。
宜广维祺之福。
以覃作解之恩。
其天下见禁囚徒。
除十恶死罪。
及官典犯赃。
自馀一切放免。
天宝元年巳前。
流人及配隶效力。
左降官非反逆缘坐。
其并量移近处。
其中有年齿衰暮情可哀矜者。
仍听致仕。
朕承大道之训。
务好生之德。
施令约法。
巳去极刑。
议罪执文。
犹存旧目。
既措而不用。
亦恶闻其名。
自今以后。
断绞斩刑者。
宜除削此条。
仍令法官约近例详定处分。
三皇五帝。
道冠开辟。
创物垂范。
功济生灵。
继天之德。
在坟典而昭著。
勤人之祀。
于礼文而尚阙。
永言龟镜
宜示钦崇。
其三皇宜置一庙。
五帝亦置一庙。
即令所司卜择吉地营建。
仍以时致祭
其庙令太常寺较。
诸庙之主。
礼有遵于合祭。
同等则祔。
义亦取于旁通。
宣太子等虽官为立庙。
比来子孙自祭。
或时物有阙。
礼仪不备。
兴言及此。
良用怃然。
宜与隐太子懿德太子列次诸室。
择拣一宽处同为庙。
一应祭祀及乐馔等。
并令官供。
每差祭官。
宜依常式。
仍都置庙官及丞等。
自馀所废庙官等。
并宜减省。
奠献既昭。
感思增达。
恭惟阴教。
以集祯祥。
自献祖宣庄皇后张氏巳下。
祖父未有赠官。
及一房子孙沈翳。
所司即以名闻。
将展褒崇。
以申追慕。
王业之初。
偫才佐命。
中兴之后。
元宰协心。
且配食庙庭。
必重勋德。
循名册府
尚有阙遗。
缅怀茂功。
用增礼典。
自今巳后。
太庙配享功臣
高祖室宜加裴寂刘文静
太宗室加长孙无忌李靖杜如晦
高宗室加褚遂良高季辅刘仁轨
中宗室加狄仁杰魏元忠王同皎
文武之道。
既惟并用。
宗敬之义。
不可独阙。
其乡贡武举人上省。
先令谒太公庙。
每拜大将
及行师克捷。
亦宜告庙。
今胜残在运。
无事为心。
顾此朝仪。
当符至理。
既时非旰食。
将至升平。
而廷设杀刑。
何成在宥。
其每日立仗食设杖鍉等。
并宜停废。
立身扬名。
所以广孝。
流根自叶。
亦在推恩。
既切因亲之心。
须开议事之制。
其内外文武官五品巳上官
父祖无资荫者。
其所荫宜同子孙用荫之例。
五服之纪。
宜所跂及。
三年之数。
以报免怀。
齐斩之殊。
虽存出母之制。
顾复之慕。
何申孝子之心。
其出嫁母。
宜终服三载。
祭祀之典。
牺牲所备。
将有达于虔诚。
盖不资于广杀。
况牛之为畜。
人实有赖。
既功施于播种。
亦力被于车舆。
此比馀生。
尤可矜悯。
但前圣有作。
难为尽废。
明神克享。
亦在深仁。
自今巳后。
每大祭祀应用骍犊。
宜令所司量减其数。
仍永为常式。
崇我祖训。
其惟道门。
将以福助生灵。
宏拯天下。
诸观道士等。
如闻人数今少。
修行多阙。
其欠少人处。
宜度满七人。
并取三十巳上。
灼然有道行经业者充。
仍令所繇长官精加试练。
采访使重覆。
勿使踰滥。
度讫挟名奏闻。
其诸观有绝无人处。
亦量度三两人。
准此试。
选贤择能。
尝虑不广。
三府之辟。
则惟采于大名
四科之荐。
盖不通于小学
今承平既久。
仕进多端。
必欲远贲弓旌。
载空岩穴。
片善必录。
末技无遗。
天下诸色人中。
通明一艺巳上。
各任荐举。
仍委所在郡县长官
精加试练。
灼然超绝流辈。
远近所推者。
具名送省。
仍委尚书左右丞诸司御史中丞更加对试。
务取名实相副。
一时奏闻。
四渎五岳。
虽差秩序。
兴云播润。
盖同利物。
崇号所及。
锡命宜均。
其五岳既巳封王
四渎当升公位。
递从加等。
以答灵心。
其河渎宜封灵源公
济渎封清源公
江渎封广源公
淮渎封长源公
仍令所司择日。
差使告祭。
自古圣帝明王。
忠臣烈士。
陵墓有颓毁者。
先令修葺。
并禁樵采。
岁月深久。
摧坏或多。
宜令所繇郡县。
申明前敕处分。
并五岳及诸名山大川。
并令所在长官致祭
诸郡义仓。
本防水旱。
如闻多有费损。
妄作破除。
自今巳后。
每郡差一上佐专知。
除赈给百姓之外。
更不得辄将杂用。
天下百姓。
今载应损郡逋租悬调诸色勾徵变换等物。
及诸延限者。
并宜一切放免。
征行之家。
每令存恤。
差科之际。
或未优矜。
自今巳后。
并准飞骑例蠲免。
天下侍老。
百岁巳上赐绵帛五段。
三硕。
八十巳上绵帛三段。
二硕。
仍令所在长官存问。
各即分付。
亚献太子玙赐物二千匹。
终献庆王琮赐物一千匹。
京文武官各赐帛有差。
天下赐酺三日。
宋中别周梁李三子744年 盛唐 · 高适
 押支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单县
引用典故:白雪 建安时 左思
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
如何一尊酒,翻作满堂悲。
周子负高价,梁生多逸词。
周旋梁宋间,感激建安时
白雪(一作云)正如此,青云(一作天)无自疑。
李侯怀英(一作清英),肮脏乃天资。
方寸且无间,衣冠当在斯。
俱为千里游,忽(一作勿)念两乡辞。
且见壮心在,莫嗟携手迟。
凉风吹北原,落日满(一作照)西陂
露下草初白,天长云屡滋。
我心不可问(一作得),君去(一作兮)定何之。
京洛多知己,谁能忆左思
三君咏 其三 狄梁公仁杰730年 盛唐 · 高适
 押陌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梁公贞固,勋烈垂竹帛。
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
至今青云(一作霄),犹是门下客。
银青光禄大夫海濮饶房睦台六州刺史上柱国汲郡开国公康使君神道碑铭776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君讳希铣。
字南金
其先出于周。
武王同母少弟卫康叔封之后也。
史记云。
成王长用事。
康叔周司寇
赐卫宝祭器。
以彰有德。
封子康伯
支庶有食邑于康者。
遂以为氏。
周代卫大夫
至汉有东郡太守超。
始居汲郡
超之裔孙魏强弩将军权。
权生虎贲中郎将泰。
泰生□太守威。
威生兰陵令奋节将军翼。
晋元帝过江。
吴兴郡
因居乌程
事见山谦之吴兴记。
翼生豫章太守镇。
镇生征虏司马建武将军钦信。
钦信生晋熙王兵曹参军黯。
黯生南台郎高。
高生齐骠骑大将军孟真
孟真生梁散骑侍郎僧朗
僧朗陈给事中五兵尚书宗谔。
为山阴令。
子孙始居会稽
遂为郡人焉。
曾祖孝范
江夏王府法曹临海县
祖英。
齐王府骑曹江宁县
皇朝随郡王行军仓曹
父国安。
明经高第。
以硕学掌国子监
三馆进士教之。
策授右典戎卫录事参军
崇文馆太学助教
博士白兽门内供奉崇文馆学士
杭州长史
君即长史府君叔子也。
年十四。
明经登第
补右内率府冑曹。
应词藻宏丽举甲科。
秘书省校书郎
左金吾卫录事参军
应博通文史举高第。
太府寺主簿
转丞。
又应明于政理举。
洛州河清
朝散大夫泾州司马德州长史
定州
突厥侵轹。
君以偏师抗之。
海州刺史
上功。
以敕书赐方岳绣袍一领。
杂䌽二百段。
下车未几。
诏择政术尤异者。
察使奏公。
恩制褒异。
濮州
银青光禄大夫
封汲郡开国公
策勋上柱国
饶州
入为国子司业
以言事贬房州
睦州
台州
所至之邦。
必闻美政。
开元初入计至京。
抗表请致仕。
元宗不许。
仍留三年。
请归乡。
敕书褒美。
赐衣一袭。
并杂䌽等。
仍给传驿至本州。
冬十月二十有二日
不幸遘疾薨于会稽觉允里第。
春秋七十一。
夫人陈郡殷氏。
太子中舍人闻礼之曾孙。
右清道率令德之孙。
洛州录事参军子恩之第五女。
睿宗先天二年丹阳郡夫人
公薨之年。
殁于东都章善坊私第。
春秋六十九。
嗣子朝散大夫婺州司马汲郡公元瑛会稽县元瑾宣州司士京兆府奉先会稽县元玚朝议郎获嘉丞元瑰等。
虔以天宝四载七月四日
窆于山阴县篱渚村之先茔。
卜远日而合葬焉。
礼也。
呜呼。
君负不器之姿。
包周身之智。
宽仁且惠。
悫愿而恭。
金玉其相。
敬明其道。
文意丽藻。
二雅所祇。
政事优长。
百僚所则。
尝撰自古以来清白吏图四卷。
仍自为序赞。
以见其志。
宰相黄门侍郎韦承庆中书舍人马吉甫等美而同述焉。
盛行于世。
海州时。
君兄德言右台侍御史
弟为偃师
俱以词学擅名。
时同请归乡拜扫。
朝野荣之。
狄仁杰岑羲韦承庆嗣立元怀景姚元崇友善。
至是咸倾朝同赋诗以饯之。
近代未有此比。
君之四代祖至于大父。
诸王掾属者七人。
尚书郎给事中侍御史者二人。
君之先君崇文学士府君有文集十卷。
注駮文选异义二十卷。
汉书十卷。
自述文集二十卷。
元昆修书学士府君文集十卷。
撰词苑丽则二十卷。
海藏连珠三十卷。
累璧十卷。
秘书监集贤院侍讲学士□元撰周易异义二十卷。
秀州长史元瑰著干禄宝典三十卷。
刑部员外郎璀男美原南华撰代耕心镜十卷。
□□□□□□百二十卷。
君之先君至南华
四代进士
登甲科者七人。
明经者一十三人。
时君□□□□□门颇盛美矣。
君之女曰辨惠。
盩厔县陕郡长史郜象釴之妻。
君之孙台州司户参军□□□先岁而卒。
汾州田参军真弼。
德州平昌县辅旻。
元学生曙。
怀州武陟憺。
宣州南陵渭。
贡明经纬纶。
皆修身践言。
敦诗说礼。
绍承馀训。
克禀义方。
及君告老。
邹自然陈光璧闾邱景阳陶暹送至越州
邑子谢务迁僧陆鉴校书郎陈齐卿恒为文酒之会。
论者休焉。
惬求旧之念。
乞言之礼。
天乎不慭。
其恨若何。
大历十一年
元瑰(阙九字)乞愿言刊勒。
惧没徽猷。
求无愧之词。
垂不朽之事。
顾惟末学。
曷足当仁。
铭曰。
汲公恂恂。
德懋而淳。
济济多士
东南有筠。
缉熙代业。
词章发身。
佐军貔虎。
典校麒麟。
三擢昆玉。
再司□□鹏翔海汭。
骥展河漘。
骤贰嘉州
锡命斯频。
绣宠方岳。
荣加搢绅。
六登□洽胶庠□□□□□□华墓表申。
□□见节文昭友仁。
悬车告老。
衣锦颐神。
连璧袭懿。
梓泽齐彬。
馈酳未济。
舂濛遽沦。
朝廷惋悼。
远近悲辛。
季子象贤。
恐惧郁堙。
嘉猷鸿伐。
千秋不泯。
狄明府(博济,一作寄狄明府。)767年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瀼西
引用典故:白眉 汉仪再睹 谁谓荼苦
梁公曾孙我姨弟,不见十年官济济。
大贤之后竟陵迟,浩荡古今同一体。
比看叔伯四十人,有才无命百寮底。
今者兄弟一百人,几人卓绝秉周礼。
在汝更用文章为,长兄白眉复天启。
汝门请从曾翁(一作公)说,太后当朝多巧诋(一作计)
狄公执政在末年,浊河终(一作中)不污清济
国嗣初将付诸武,公独廷诤守丹陛。
禁中决册(一作册决)(一作诏)房陵武后革唐,废中宗庐陵王,迁房州,欲立武三思太子仁杰泣谏曰:“母子姑侄孰亲,若立三思,他日庙不祔姑。”后感悟,迎中宗还宫),前(一作满)长老皆流涕。
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宫威仪重昭洗。
时危始识不世才,谁谓荼苦甘如
汝曹又宜列土(一作鼎)食,身使门户多旌棨。
胡为漂泊岷汉间,干谒王侯颇历抵(一作诋)
况乃山高水有波,秋风萧萧露泥泥
虎之饥,下巉岩。
之横,出清泚。
早归来,黄土泥衣(一作黄土污人)眼易眯。
大唐银青光禄大夫彭王傅上柱国会稽郡开国公太子少师东海徐公神道碑铭 唐 · 张式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五
惟天阴骘下土。
恢宏相导。
降圣启运。
生贤佑时。
犹三光五行。
晷度盈缺之无𠌤候也。
元宗开元之后。
景化昭融。
选建明德。
大旌文学
肃宗嗣位。
首革艰运。
方用大刑。
荡秽□□则武功戡难。
议狱缓死。
代宗□□□今上纂丕图。
参任二柄。
以康亿兆。
会稽公历奉四后。
周旋五纪。
各因其会。
振耀长才。
有润色皇猷之词。
匪躬纳谏之直。
有铨综九流之鉴。
威怀九德之重。
故外统□□内亚冢卿。
开国承家。
分茅胙土。
所不至者。
未升鼎司
儒流展用。
亦已厚矣。
公姓徐氏。
讳浩
字季海
东海郯人
杭州钱塘县令澄之元孙。
皇朝逸人□敬之曾孙。
兖州九龙县吏部侍郎师道之孙。
银青光禄大夫洺州刺史左散骑常侍峤之之子。
禀命于天。
禀训于先。
禀气于山川。
国器斯全。
辅之沆研。
无得而□郁为通贤。
年十五究经术。
首科升第。
始擢汝州鲁山主簿
□□□卑时论称之。
无何诏徵。
俾□□贤院大学士燕国公说
文之沧溟。
代宗师。
尝览公应制喜雨赋及五色鸽赋兼和制等诗。
曰。
后进之英。
今知所在。
赏叹不足。
□为上闻。
赐帛出于中禁。
依声播于乐府。
无翼而飞。
遽□□□□□□实爱其才。
申其用。
始终以之。
太子校书集贤殿待诏
巩县
寻拜右拾遗
张守圭之节制幽蓟。
恩冠诸侯。
钦承威名。
特以幕僚陈乞。
优遂其请。
监察御史
常侍府君忧。
服除。
京兆府参军
□□荼蓼。
毁滨于灭。
无复宦情。
既□逾年。
勉从亲故之谕。
起就常调。
河南府司录
河阳令
先是有晻昧疑狱。
系囚六十人。
公下车镜照。
一立尘洗。
犹□雷启□□□□□阖境□□熙熙如也。
桐乡遗爱
碑颂□□改太子议郎东土留守王□辟从其事。
有河清俚人。
伪作符命。
埋深溪而表异。
滋拱木以徵年。
然后假献岁之辰。
矫元元之诰。
审言(阙八字)以得之益雷同之口矣。
且云祚圣。
难以□□□□既于听闻。
史笔方裁于简册。
公明徵篆隶。
立辩乖讹。
正大谬于已然。
折偫言于独是。
既而致诘。
悉验其奸。
金部员外郎
都官郎中
岭南(阙八字)求成俗事多诈滥吏□□□□公□□洁□□□□憎枉信义必行于夷獠。
廉平可动于鬼神。
五岭百越。
颂声四合。
同诣方面。
请建旌德碑。
都督张九皋为之飞章。
朝议以为主圣臣忠。
□建圣德颂。
人到于今歌之。
刑部郎司农少□□□兵部尚□□□□□幽陵始祸。
宇县兴师。
公以官在职司
志当静乱。
驰驿诣阙。
陈谟纳忠。
度向背于兵锋。
算堤防于地理。
虑先物表。
机变日□天子奇之。
方超大任。
奸臣忌害。
□□□□除□州刺史
建旆即路。
皇情乃寤。
剪桐之立信。
谓剖竹之非轻。
乃加本州防禦使
锡金印紫绶。
京师失守。
翠辇西巡。
成都筑受养之宫。
灵武奉继□之制。
召公行在所
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
时銮舆未复。
鹤诏急宣。
尤资倚马之能。
多类奋鞭之速。
公虔恭法□咫尺天颜。
握管风生。
落笺泉洒。
皆如响答。
特迈词锋。
上奇其才。
谓□幽赞。
以本官兼尚书右丞
封会稽县开国男
丧乱既平。
皇极反正。
辅宣天子之孝。
奉扬君父之慈。
元宗孝感光天之诏。
肃宗献至道□□之□启沃两宫之□□□三接之恩。
独以雄文□□□□前代。
文□之盛。
孰可俦其类欤。
当时以陷贼衣冠。
正名同恶。
百辟会议。
三司定刑。
徒三千
将寘重典。
公上引大易三驱之□雅诰惟轻之义。
近徵侯君集反于辇毂。
太宗唯罪四人。
越王□□□□狄仁杰议诛元恶。
而言国章有素。
故事斯在。
理要。
端如贯珠。
百寮倾听。
无复异论。
廷诤三进。
竟获减论。
李辅国凭宠恃勋。
台臣侧目。
有命将授左散骑常侍
□□□□公敷陈曰。
败由官邪。
名不可假。
登□珂鸣之地。
侍从顾问之间。
授非其人。
期不奉制。
有命改授大詹事
且曰。
将来命官若此者。
皆许以闻。
然蹇谔之诚。
幸伸于一捷。
而浸润之谮。
竟中于多言。
因除国子祭酒
遂贬庐州长史
代宗践祚。
公论勃兴。
乃□复中书舍人
银青光禄大夫集贤殿学士副知院事
寻迁工部侍郎
杨慎微病久政荒。
殁于南海
冯崇道阴奸伺隙。
盗据新息
以为杖节□绥。
非公莫可。
岭南道节度观察等使兼御史大夫
公折简飞书。
先明大信。
顺流鼓棹。
以示不疑。
见书者皆曰。
此选补徐郎中之名也。
父母至矣。
复何所求。
既而倾岩洞以请命。
□戈鋋而顿颡。
穷南极东。
人迹罕通。
习习祥风。
荡其□□无□□□举(阙七字)复□庶富而后教之。
会来年有吏部之拜。
复兼集贤学士
尝领东都选务。
铨第举科。
凡百其流。
拔奇者一人而已。
比居宰辅□□踰年即□相□齐公其人焉。
洞鉴深识。
皆此类也。
□不□德瑕不掩瑜
执法者所绳。
又黜朗州别驾
皇上登宝位。
徵拜彭王傅
会稽郡开国公
食邑二千户
睹风仪之可法。
惜春秋之已暮。
尊德尚齿。
方欲以论道之位处之。
其明年。
薨于长安永宁里之私第。
享龄八十。
告第加等。
太子少师终焉。
公礼义之舆。
中和所蕴。
智周显晦。
行茂家邦。
班固董仲舒公孙宏倪宽以儒术通世务。
□三人似□其□□□度德以义。
复何愧于前贤。
先府君擅书。
公尝受笔法。
□□忘倦。
草隶兼优。
开元天宝之间
倾玉帛刻琬玉者。
一门二妙而已。
议无优劣。
右军父子拟焉。
始自登朝。
特为中书令张曲江所器。
忘年定契。
不复以礼秩关情。
故当代英选。
孰非交友。
□□彦异。
自我吹嘘。
所以累登石渠
再践西掖
入更台省
出拥旌旄。
九迁而硕望弥高。
三黜而轻痕不污。
宾实本末。
信中庸之君子欤。
公以建中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薨。
其年十一月葬于东都偃师县先茔之左□洎贞元十五年
嗣子现。
罢宰王畿新安
璲为东府法曹掾。
珰玫。
进士未第。
伯仲之存者四人。
现尝以家传遗文。
俛叙其志曰。
史牒藏诸册府
墓隧閟于幽扃。
永惟世德。
尚隐松楸。
未奉纪功行于金石。
留九□□百代朝建夕殒□□无恨国有干戈之故。
家有死丧之戚。
恳愿未就。
垂二十年。
辞将涕从。
礼以情激。
则圣人所谓扬名于后代以显父母者。
扬己之美。
与扬亲之美。
俱孝子也。
其□□□顾□□寂之请□□□□之效铭曰。
东南有截。
强霸者
中蟠会稽
旁浸海浙。
含风蕴玉。
浴日孕月。
象合粹灵。
气生才哲。
才哲伊何。
会稽公
克□克亮。
克孝克忠。
宏谋。
王谢高风。
实探其奥。
实□其踪(其一)
会稽之德。
和柔且直。
朗迈温重。
威仪抑抑。
乃辩奸谄。
偫疑去惑
载谳典刑。
刀锯减息。
内外更践。
卑高称职。
绩著缣缃。
爱留邦国(其二)
会稽之文。
代天为言。
藻绘皇猷。
宏化□含和变□□泽伸冤。
邃剧渊塞。
疾如雷奔。
宣明日月。
赞翊乾坤。
敷畅大号。
亲亲尊尊。
草隶兼善。
钟张抗论。
一台二妙。
独耀吾门(其三)
会稽之武。
非谓暴虎。
建旆鞠旅。
往绥南土。
南之凶残。
民痛里殚。
盗邑乘城。
馀孽桓桓。
于以代起。
推诚静献。
人谓投戈。
我唯挥翰。
翰墨所经。
人胥辑宁(其四)
会稽之终。
翰苑其空。
宸扆轸悼。
邦人辍舂。
楷模遗草。
景行中庸。
大雅道丧。
谁其发蒙。
成周之东。
天地之中。
邙洛向背。
终华会通。
故茔新垄。
□□□□勒石铭德。
悠悠不穷(其五)
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唐 · 裴敬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四
李翰林名白字太白
以诗著名。召入翰林
世称才名占得翰林。他人不复争先。
其后以胁从得罪。既免。
遂放浪江南。死宣城
当涂青山下。李阳冰序诗集。
粗具行止。敬尝游江表。
过其墓下。爱其才。
壮其气。味其嗜酒。
知其取适。作碑于墓。
且曰。先生得天地秀气耶。
不然。何异于常之人耶。
或曰。太白之精下降。
字太白。故贺监号为谪仙
不其然乎。故为诗格高旨远。
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
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
视尘中屑屑米粒。虫睫纷扰。
囷蠢羁绊蹂躏之比。又尝有知鉴。
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
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
上许之。因免诛。
其报也。又尝心许剑舞裴将军
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
愿出将军门下。其文高。
其气雄。世稀其本。
惧失其传。故叙传之。
太和初文宗皇帝翰林学士为三绝赞。
公之诗歌与裴旻将军剑舞洎张旭长史草书为三绝。夫天付上才。
必同灵气。贤杰相投。
龙虎两合。可为知者言。
非常人所知也。夫古以名德称占其官谥者甚希
前以诗称者。若谢吏部何水部彭泽鲍参军之类。
唐朝以诗称。若王江宁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杜员外之类。
以文称者。若陈拾遗苏司业元容萧功曹韩吏部之类。
以德行称者。元鲁山阳道州。
以直称者。魏文贞狄梁公
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
以武称者。李卫公英公。
以学行文翰称者。虞秘监
唐之得人。于斯为盛。
翰林其以诗称之一也。予尝过当涂
访翰林旧宅。又于浮图寺化城之僧。
翰林自写访贺监不遇诗云。东山无贺老。
却棹酒船回。味之不足。
重之为宝。用献知者。
又于历阳郡翰林刘尊师书一纸。思高笔逸。
又尝游上元蒋山寺。见翰林赞志公云。
水中之月。了不可取。
刀齐尺量。扇迷陈语。
文简事备。诚为作者。
附于此云。会昌三年二月中
敬自淠水草堂南游江左。过公墓下。
四过青山。两发涂口。
徘徊不忍去。与前濮州鄄城县李劭同以公服拜其墓。
问其墓左人毕元宥。实备洒扫。
留绵帛具酒馔祭公。知公无孙。
有孙女二人。一嫁刘劝。
一嫁陈云。皆农夫也。
且曰。二孙女不拜墓已五六年矣。
因告邑宰李君都杰。请免毕元宥力役。
俾专洒扫事。嘻。
享名甚高。后事何薄。
谢公旧井。新墓角落。
青山白云。共为萧索。
拱木。如公卓荦。
天长地久。其名不朽。
此为祭文。写授元宥。
又为碑曰。贵尽皆然。
名存则难。故余重名不重官。
李翰林碑。十五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