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湖州乌程杼山妙喜寺碑铭774年3月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州西南杼山之阳。有妙喜寺者。
梁武帝之所置也。大同七年夏五月
帝御寿光阁。会所司奏请置额。
帝以东方有妙喜佛国。因以名之。
旧置在州西金斗山唐太宗文皇帝升极六年春二月
移于此山。山高三百尺。
周回一千二百步。盖昔夏杼南巡之所。
今山有夏王村。山西北有夏驾山
皆后杼所幸之地也。吴兴太守张元之吴兴疏云。
乌程有墟名东张。地形高爽。
山阜四周。即此山也。
其山胜绝。游者忘归。
前代亦名稽留山。寺前二十步。
跨涧有黄浦桥。桥南五十步。
又有黄浦亭。并宋鲍昭盛侍郎庾中郎赋诗之所。
其水自杼山西南五里黄蘖山出。故号黄浦
亦名黄蘖涧。即梁光禄卿江淹赋诗之所。
寺东偏有招隐院。其前堂西厦谓之温阁。
从草堂东南。屈曲有悬岩
径行百步。至吴兴太守何楷钓台
西北五十步。至避它城。
按说文云。它蛇也。
上古患蛇。而相问。
得无它乎。盖往古之人。
筑城以避它也。有处士竟陵子陆羽杼山记所载如此。
其台殿廊庑。建立年代。
并具于记中。大历七年
真卿蒙刺是邦。时浙江西观察判官殿中侍御史君高巡部至州。
会于此土。真卿遂立亭于东南。
陆处士癸丑岁冬十月癸卯朔二十一日癸亥建。因名之曰三癸亭
西北于丛桂之间创棚。左右数百步。
有芳林茂树。悉产丹青紫三
而华叶各异。树之有支径。
以袁君步焉。因呼为御史径。
真卿自典校时。即考五代外史府君与法言所定切韵。
引说文苍雅诸字书。穷其训解。
次以经史子集中两字巳上成句者。广而编之。
故曰韵海。以其镜照原本。
无所不见。故曰镜源。
天宝末真卿出守平原
巳与郡人渤海封绍高筼族弟今太子通事舍人浑等修之。裁成二百卷。
安禄山作乱。止具四分之一。
及刺抚州。与州人左辅元姜如璧等增而广之。
成五百卷。事物婴扰。
未遑刊削。大历壬子岁
真卿叨刺于湖。公务之隙。
乃与金陵沙门法海殿中侍御史李㟧陆羽国子助教州人褚冲评事汤某清河太祝察长城丞潘述县尉裴循常熟主簿萧存嘉兴尉陆士修后进杨遂初崔宏杨德元胡仲南阳汤涉颜祭韦介兴宗颜策。以季夏于州学及放生池日相讨论。
至冬。徙于兹山东偏。
来年春。遂终其事。
前是颜浑正字殷佐明魏县尉刘茂括州录事参军卢锷江宁丞韦宁寿州仓曹朱弁后进周愿颜暄沈殷李莆亦尝同修。未毕。
各以事去。而起居郎郁秘书郎蒋志评事吕渭魏理沈益刘全白沈仲昌御史陆向沈祖山周阆司议邱悌临川沈咸右卫兵曹张著兄谟弟荐蔿校书郎权器兴平丞韦桓尼后进房夔崔密崔万窦叔蒙裴继侄男超岘愚子𩑜顾往来登历。
杼山大德僧皎然工于文什。惠达灵煜味于禅诵。
相与言曰。昔庐山东林。
谢客有遗民之会。襄阳南岘。
羊公流润甫之词。况乎兹山深邃。
群士响集。若无记述。
何以示将来。乃左顾以求蒙。
俾记词而蒇事。铭曰。
夏后南巡。山名是因。
梁王东揆。寺榜攸询。
形胜天绝。规模鼎新
避它城古。垂钓台堙。
棚以结。浦由黄申。
二庾迢递。三癸嶙峋。
径列御史。传纡逸人。
纷吾著书。群彦惠臻。
韵海镜源。自秋徂春。
编同贯鱼。学比成麟。
幸托胜引。亟倍僧珍
庶斯见传。金石不泯。
报应传序 唐 · 僧清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语曰。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盖垂教之意也。
或曰。盗蹠日杀不辜。
而终天年。颜回积仁累行。
而不幸短命。天之报施是耶。
此皆本于天也。今请以释氏论之。
夫生生之理。罔有不关于业。
则报施有归。报施有归。
则因果不爽。因果不爽。
则空见不生。有去来三世之殊。
故钜细必显。有染净二心之别。
故泾渭既分。性自我能。
命自我有。岂神授而天与乎。
涅槃经云。无有自作。
他人受果。岂怨天尤圣乎。
知遍计有如龟毛兔角。决定无也。
依他缘生。非自然也。
圆成宝性。体则妙有。
相乃真空。其一切恒沙功德。
不周灵空。无为而无用也。
右若沙门法海字文允
俗姓张氏。朱方人也。
圆入一性。学阶空王。
擅当代独悟之名。剖先贤不决之义。
一时学外儒释。该通六书。
究其源流三易。穷于变化。
尝谓予曰。佛法一门独开。
心地皆椎轮也。于戏。
天造溟涬。惑网高张。
非大圆真诠。曷能示明明之义。
俾群生知正修之路哉。日者象季之数。
吾道陵夷。朋溺妄空。
谓无因果。公乃救将弛(式纸反)之教。
哀弱丧之子。其报应昭验。
见闻可凭者。因采而记之。
编为三卷。鳞羽有性之类。
亦皆附焉。以为动物尚尔。
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下以轨正于邪宗。以上裨益于真理。
若佛日未坠于地。庶几将有證焉。
教义分齐章重校序 北宋 · 释净源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
予禀具之初,受《华严》大部于横海法师之门。
参承之暇,尝示诲曰:「昔贤首国师述《教义章》,开一乘之渊旨,发五教之微言,故其立宗判义,独耀古今,兹实先圣之遗烈,作后世之龟鉴者也。
若清凉之释《大经》,圭峰之解《圆觉》,长水之注《楞严》,皆所以抗志一乘,潜神五教,而章句出焉。
然其间标题有乖谬,列门有参差,传写有讹舛,考兹三失,纷然久矣。
何则?
原夫先祖之标题也,以《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为目,而《圆觉广钞》引之详矣。
此见数本,或标云《华严五教章》,或题云《华严一乘分教记》,是岂祖师之意耶?
向所谓标题有乖谬,其失一也。
又若总列章门,稽诸舆本,皆以义理分齐系乎第九,所诠差别,当于第十。
近有佛陇学者传乎径山,写本妄以第十门为中卷,反以第九门为下卷。
向所谓列门有参差,其失二也。
且夫三轴之文,难以文定
十门之义,宜以义求。
其或舛克为尧,讹凤为风,此例实繁,不可具陈。
所谓传写有讹舛,其失三也」。
嗟乎!
法师之去也几二纪矣,后之人胸臆其说,吾将谁从!
因与二三子详校其辞,以垂当世。
霅川上人灵凤者,久奉祖训,施缗开勒,于是辄书往日所禀之语告诸来裔云。
按:《圆宗文类》卷二二,续藏经第二编第八套第五册。
西峰寺缘化岩主殿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八、《省斋文稿》卷四○
卢行者新州立塔,炉香却贯于曹溪
海禅师二水涅槃,室宇元成宝应
恭惟大士,夙眷西峰
盘旋再闰之间,證悟一真之要。
去之二百十载,灵应滋彰;
宜乎十万馀家,归依愈切。
虽粹容之俨设,顾绀殿之久虚。
与其拆东补西,孰若将无作有?
打碎释伽,立起佛殿
只是一僧,供养罗汉。
烧却木头,本非二致。
众缘所在,法施何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