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韩休黄门侍郎同平章事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三
思致雍熙。事求良辅。
久勤梦寐。近在周行。
尚书左丞韩休。蕴道宏深。
秉德经远。清诚可以轨物。
素行可以律人。一自登朝。
备闻体国。志存公亮
诚合始终。而羽翼朕躬。
金玉王度。人望是在。
朝选无踰。宜拜命于琐闱。
俾兼和于鼎实。可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晋国公太傅韩公行状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
曾祖符。
皇朝潭阳郡太守
祖大智。
皇朝河南府士曹参军
吏部郎中
父休。
皇朝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
司空
谥文忠公
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冑贵里韩滉
年六十五。
公继代生贤。
左右王室。
郑武之贤。
韦平之美。
开元中解褐。
右威卫曹参军
丁文忠忧。
服阕。
京兆府同官县主簿
又丁内忧。
孝贯神明。
服除。
太子通事舍人
肃宗灵武
监察御史北海郡司马
北海节度判官
道阻未行。
通州刺史
寻充山南西道采访使判官
时宰丑正。
彭王府咨议
诏除殿中侍御史
累迁祠部考功吏部员外郎
判南曹
寻迁吏部郎中给事中兵部选事。
有盗杀富平
倚为禁兵。
特诏释之。
密疏闻状。
遂伏其罪。
尚书左丞
知吏部选事
有拥马陈词。
造阶抗议。
曾不再烦主吏。
重阅簿书
片言遣之。
莫不心服。
户部侍郎
判度支管诸道青苗税户。
属国计空耗。
上难其人。
服勤九年。
出利百倍。
左藏之钱至七百万贯。
大仓之至数百万斛。
其边储或五六万。
或十馀万。
有附大臣閒于先帝者。
刘向羊头山
云权量久差。
公曰。
山之南北。
地之肥瘠。
禾黍不同。
会内藏有隋朝铜㪷。
果不差异。
安邑解二县盐池
比岁水涨。
甚于往年。
有漫生红盐之瑞。
谏议大夫检覆。
致祭祠宇。
号宝应灵庆池
宣付史馆
太常卿
出为晋州刺史
苏州刺史
充浙江东西都团练观察处置使
寻加银青光禄大夫
检校礼部尚书御史大夫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
依前充浙江东西观察使
令行风动。
无敢犯者。
信安洪光东阳狼山僧惟晓等。
结连数郡。
荧惑愚氓。
破其巢窟。
伏戎自殪。
山越一清。
管郡十五户百万。
尹亭长书佐小史牧守。
通数万人。
自公区处。
不朽之作。
乘舆播越。
畿甸路断。
公日遣一使。
閒道赍帛。
表诣行在。
诸道未知行在。
营将士无不引还。
唯公所遣兵。
河南冲要。
坚守不退。
兵马使董晏。
将三千人镇徐州
部将沈清等颇违军禁。
公遣一介。
赍牒辕门。
笞晏二十。
沈清等六十八人。
悉按军令。
徐方既定。
检校吏部尚书
金紫光禄大夫
封昌黎公
改封南阳
天子幸梁川巴山道。
判官何士干领健步七百。
负绞练十万疋。
上献天子。
六军从官。
扈跸千里。
时属维
未颁春衣。
表至行在。
众情大悦。
公又命从事裴枢李伦徵巡。
内兵甲麾下将士合三万人。
翊卫銮舆。
收复京邑
上深嘉叹。
特加检校尚书右仆射
李希烈众军东下。
志吞淮济。
公即日遣兵马使王栖曜李长荣柏良器
以劲卒万人。
溯流千里。
倍程救援。
才及雎阳
贼已陷襄邑
宁陵
栖曜等突围乘城。
矢中元恶。
凶徒慑遁。
不敢东顾。
淮南初丧节度使
大将王佋。
带甲数千。
夜犯城府。
或出权计者。
云江南兵至。
佋兵遂散。
杀戮甚多。
士卒骄矜。
争邀厚赏。
率居人商旅五十万缗。
符牒已行。
人情恟恟。
公即日遣都虞候李栖华谓兵马使张瑗等曰。
收复上都
六军未赏。
节度薨殁。
岂名为功。
赋敛擅兴。
何人造意。
诸将引过。
横调立停。
及大驾还都。
进封郡
希烈尽锐攻陈州
公命诸将与宣武军合势。
破贼数万人。
关中初复。
公以为国无年储。
何禦荒俭。
陈围已解。
汴路即通。
抗表请献军粮二十万斛。
从本道直至渭桥。
公命判官元友直草创运务。
部勒趋程。
河中阻兵。
坚城未拔。
关河蝗旱。
军食不足。
船至垣曲
王师大振。
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加本道度支营田江淮转运等使
连岁蝗灾。
仰在转运。
公自晨及暮。
立于江皋。
发四十七万斛。
舳舻所至。
近远慰安。
贞元元年十一月十一日制曰。
江淮转运使某官某。
励精勤职。
夙夜在公。
厥有成绩。
进封国公
初封郑。
改封晋。
前后河南用兵。
宁陵睢阳之围。
彭城要害之地。
朝廷议勋。
特赐一子六品正员官。
又其军镇营宇。
舟船鞍马。
甲仗旗鼓。
羽革丹漆。
牛羊六畜。
难乎校算。
应缘两税。
唯有一榜。
人争及限。
吏不到门。
江南缣帛。
胜于谯宋。
二年冬十一月朝觐。
上深礼重。
委以大计。
度支诸道盐铁转运等使
待空岩穴。
方归田里。
主恩弥深。
初愿遂违。
顾谓其族。
为当沥肝胆。
身涂草莽。
上答乾坤。
时属西北用兵。
仓库空竭。
公和籴五十万斛。
无敢夺期。
米价遂贱。
防秋士马。
储糗更无阙。
自公当漕运。
初年四十七万。
二年七十万。
末年一百万。
尚结赞普。
使六蕃。
抗言逆顺之理。
夷虏感动。
肝胆楚越。
张权者不敢惕息。
盗位者退而思过。
贞元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薨于昌化里私第。
春秋六十有五。
皇帝震悼。
辍朝三日。
制曰。
故某官某。
应运而生。
弼谐于我。
道符两曜。
德冠八元。
绥边。
以文经国。
方期难老。
式作宗臣。
孰谓不融。
尽瘁而没。
虽郑亡子产
卫失柳庄
憯悼之怀。
岂过于此。
过时谓(三字疑)抚床增恸。
当扆兴嗟。
厚申往襚之恩。
载荣优赠之礼。
可赠太傅
前后赙赠布一千疋。
米粟五百石。
钱四百万。
丧事供官
公践历四朝。
岁逾五纪。
炎不执扇。
昼不伏枕。
疾无杖屦。
居必矜庄。
自同官主簿
制一裘褐。
直为宰相
古人无食之马。
衣帛之妾。
更爽之居。
不足多矣。
沙门一行得圣人之道。
特写形影。
仰如宗师。
癖在春秋。
精于系象。
赋春秋七章。
著通例六卷。
并章奏词略十馀万言。
豁如恒星。
敦故旧。
重然诺。
好古博雅。
能书善画。
夫议大勋者则不书小善。
举大德者则略其细事。
故不殚论矣。
公有子弟。
闻斯诸。
不敢坠失。
况以宾客
从事日久。
泣慕清尘。
谨状。
贞元三年闰五月十八日
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国公韩公故吏将仕郎大理寺司直顾况谨上尚书考功
伏以柱石元臣。
勋绩光茂。
孝则先意承志。
忠则知无不为。
能禁暴。
文以经国。
翊赞圣明。
懋建和平。
沃心造膝乎上。
长策宏规振乎外。
奄从流运。
恩轸睿慈。
今月日若驰。
将树。
名之典
请举旧章。
谨上。
李季卿右散骑常侍李涵尚书右丞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门下。侍从出入。
赞清禁之事。管辖纠正。
中台之书。多用儒雅。
必求公亮正议大夫尚书吏部侍郎集贤待制陇西县开国子赐紫金鱼袋李季卿
硕量宽宏。雄词典丽。
道素可尚。风猷自远。
银青光禄大夫前行尚书右丞御史大夫河北宣慰使襄武县开国公李涵。文以礼乐。
主于忠信。雅有学行。
通于理体。并才望推重。
华茂著。竭诚之效。
早见于艰虞。从政之绩。
备彰于事任。简廉无私。
纯白不染。守以直道。
行其至公。载驰輶轩。
善喻中旨。历践台阁
率由旧章。拔选部之滞才。
左曹之駮议。士林公族。
归美攸多。或久次懋官。
已深于满岁。或外除过礼。
且闻于踰月。宜迁顾问之职。
俾膺总典之授。季卿可守右散骑常侍
馀如故。尚书右丞
散官封如故。主者施行。
敬括御史大夫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一
门下。天子纲纪。
属于风宪。所以弹肃公卿。
课第牧守。奸诈不息。
法令将废。岂奉宪者道未明欤。
眷求忠贤。举我事典。
金紫光禄大夫同州刺史御史中丞充本州团练使守捉使上柱国平阳县开国子敬括。河汾大儒。
博达今古。清心素行。
高自居。粲然文章。
如振金石。职更要重。
处以公亮。不恃禄以私身。
每依经以制事。顷以冯翼近辅。
化参京师。凋残之馀。
劳徕所属。自廷尉之列。
内史之馀。清静而镇。
流庸悉归。闾阎小康。
行第一。休有声绩。
副兹厚遇。肆予命尔。
亚秩台司。无以时或多虞。
法有所贷。必访故实。
以澄源流。直道而行。
不仁者远。慎乃名位。
为时行之。可行御史大夫
散官勋封如故。主者施行。
李吉甫814年10月 中唐 · 武元衡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元和九年月日。某官谨遣某。
以清酌之奠。敬祭于故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赵国公李公之灵。
元精之和。变乎絪缊。
升为星辰。播为贤哲。
当四序迭运。克成岁功。
九德咸宜。用彰圣道。
惟公钟茂閒气。诞灵中和。
圭璧镇于岩廊。宫商备于韶濩。
经文纬武。睹奥知微。
究理乱之源流。极天人之涯际。
洎濯缨清汉。鸣佩天墀。
出入三朝。徘徊二纪。
论思禁掖。润色王猷。
属元圣御极之初。昊天降休之日。
公内参密命。外正戎机。
竭心膂以振皇纲。励精诚以辅元化。
故得三光离朗。九有澄清。
南定句吴。西歼邛僰。
默运宏略。宏宣大猷。
公亮采登庸。予忝台阶接武。
翊戴元首。弼谐神人。
论道罔违。恩波共浃。
及公推毂淮海。予亦仗钺坤维。
俱荷宠惊。各从藩翰
阴骘庶汇。惠洽颛蒙。
化啙窳之人。变浇漓之俗。
声应义激。契重情申。
信誓之言。期于没齿。
隋宫井络。相去万里。
山水澄鲜。烟绵错峙。
风传丽句。缄开素鲤
金石相投。铿然在耳。
再徵黄霸。继入丹墀。
启沃同心。岁寒共期。
运属休明。道济无为。
星霜八变。交态不移。
或乘春赏花。或对酒吟诗。
音容不閒。宴语忘疲。
宜保太和。克享期颐。
报功于岱岳。侍宴于瑶池。
庭菊有芳。朝露尚滋。
交臂遽失。瞥如飙驰。
惜乎时方泰而寿不与。噫道行而数奇。
复淮夷之成算。虽人亡而事遗。
轸悼皇情。哀缠册诔。
瞻彼洛土。青乌爰止。
千里申奠。九原同寄。
嵇绍而不孤。铭太邱而无愧。
呜呼哀哉。尚飨。
覆试郑朗等诏 中唐 · 穆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五
国家设文学之科。本求才实。
苟容侥倖。则异至公。
访闻近日浮薄之徒。扇为朋党。
谓之关节。干扰主司
每岁策名。无不先定。
永言败俗。深用兴怀。
郑朗等昨令重试。意在精覈艺能。
不于异书之中。固求深僻题目。
贵令所试成就。以观学艺浅深。
孤竹管是祭天之乐。出于周礼正经。
阅其呈试之文。都似不知本事。
词律鄙浅。芜累至多。
亦令宣示钱徽。庶其深自怀愧。
诚宜尽弃。以警将来。
但以四海无虞。人心方泰。
用宏宽假。式示殊恩。
特掩尔瑕。庶明予志。
孔温业赵存约窦洵直所试粗通。与及第。
公亮等十人并落下。钱徽从别敕处分。
自今巳后。礼部举人
宜准开元二十五年敕。及第讫。
所试杂文并策。送中书门下详覆
唐贞观凌烟阁功臣 宋 · 唐士耻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灵岩集》卷四
唐太宗文皇帝以济安之姿,承开创之运,文绥武服,万方同轨,爰命治功之成,虽曰图维自我一人,而叶济左右,抑群臣是赖。
纂承之始,首定封户,心若慊,以为未足,载维绘事省貌,表揭曾宇,用彰殊烈,永垂不朽,诚弗可缓。
越贞观建号之十有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戊申,诞发明诏,图功臣凌烟阁,真帝王盛节也。
明主报功之义,期诏罔极,拔尤取颖,审象垂名,与日咸新,以劝以厉,盛世一辙。
汉宣中兴,麒麟画象,光武系隆,云台袭美,再都四百,业用昌。
矧维太宗,聪明刚决,叶赞神尧,果、密、德充,以次剪灭。
中区既宁,灵旗四指,突厥高昌,相继俘荡。
冠带诗书,配天轶海,纪纲制度,鼎鼎近古,俗易刑措,庶几泰和,固已高轶七制而上追三王矣。
创业守文,策力咸备,伟绩殊勋,掀揭一时,乌可循默无报?
爰命丹青,具纪形貌,致之禁严,日庸临观。
想其冠绅剑佩,鳞次栉比,立朝之正色,在师之严貌,暨暨济济,鹰扬山立,虽千百载之下俨然在目,风行化洽,人思勉旃。
追思魏徵,登观赋诗,委重李绩,别图自序,始终著名,遣使特祭。
开元润色,曹霸承恩,瞻望崇缔,感想云龙,茂恩隆渥,有加弗替,佐命勋劳,益用不泯。
太宗亲赞一卷,见于《艺文志》别集之目,刘氏旧史载玄龄之赞曰「当官励节,奉上忘身」,岂即太宗之文耶?
王氏注杜甫《丹青引》复曰亲序,岂序赞并见一时耶?
《唐历》、《唐统记》悉谓世南出自特宠,意者博雅领袖,获与是列耶?
吕温赞引以为象二十四气,若汉将上应列宿者,果当时之意耶?
旧史又载孔颖达明年图形,岂其后复有继登者耶?
考之《六典》,凌烟在宫城之内,李庾西都,谓缔阁图形,荣号凌烟,则斯宇创建。
殆亦我朝博雅之士,总录金石,考之孝恭、志元两碑,曰「图形戢武」,岂揭名前后不同耶?
厥后圣历侍臣加之赞述,子仪、光弼下逮希逸,肩摩登兹,贞元宠诏,刻石勋门,遂良等二十七人见于《会要》,晟等三十六人,上亲为赞,见于李翱所述柏良器之碑。
大中二年七月己巳,续所未图,前遗后承,光明灵长,亶其盛哉!
无忌《太宗实录》、芳《唐历》、陈岳《统纪》,皆二十四人,始于无忌,终于秦琼,具列名位;
《会要》无靖、士廉,然亦曰二十四人矣。
《秦传》虽无士廉,末叙永徽所祭乃居第二,吕温历赞二十二人,而亮君集以罪斥,吴竞《贞观政要》与夫阎立本所图数皆与《实录》合,然二十四人当已。
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