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水部员外郎判刑部查文徽侍御史知杂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九、全宋文卷一六、《徐公文集》卷七、《全唐文》卷八七九
敕:秦汉以御史掌四方之记,我朝以杂端正百官之邪,其名则同,所职实重,副是慎选,其惟通才。
某官查文徽,克负美名,早从交辟,寻陟郎署,升为王臣,法谳之难,俾其参决。
而察情无不当,持议无不平,俾上绝滥刑,下知耻格。
率是干用,使持宪纲,在能振举霜威,肃清朝序。
尔其直躬以处众,正色以当官,纠缪绳愆,无或顾避。
陟明有典,可不懋哉!
可。
知杂御史查文徽起居郎枢密副使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全宋文卷一七、《徐公文集》卷八、《全唐文》卷八八○
敕:秉记言之笔以侍左右,受司聪之寄以典出纳,并居二职,其可非才?
某官查文徽,儒雅表文,忠厚成质,早践华贯,时为名臣。
以南宫清望之资,当宪府雄极之任。
提纲有序,而众目以理;
正身自处,而周行以清。
物论与之,予用嘉尚,居中理极,不亦可乎?
噫!
为朕腹心,注人耳目,执节一懈,悔咎随之。
尔其慎之,无忝吾命。
可。
唐故奉化军节度判官通判吉州军州事朝议大夫检校尚书主客郎中骁骑尉赐紫金鱼袋赵君墓志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六、全宋文卷三○、《徐公文集》卷一五、《全唐文》卷八八六
君讳宣辅,字仲申
其先天水人也,累世从宦,不常厥居。
曾祖全真,工部员外郎滕州刺史
祖倚,太子校书
考台,歙州海宁
君即海宁府第三子也,生于广陵,长于江左
幼而俊敏,博综群书,尤善名法之学。
烈祖辅政,方申明纪律,君以是中选,释褐补江都府文学,直刑部
明年,改信州司法参军,察狱详刑,号为详练
久之,召赴阙,以本官权参元帅府法曹事。
踰年,改大理评事
元宗嗣服之初,精心庶狱,权要举不附己者,因中伤之,君坐黜为饶州司士参军
明年,王师伐闽,护军公表君才可烦,使以本官判军司事。
时顿兵深入,自冬涉秋,经束马悬车之涂,督飞刍挽粟之役,事集师尅,君有力焉。
师还,加朝散大夫,行常州义兴,推诚率下,民用协和。
丁忧去职,复为江州录事参军
连帅议浚湓浦,以屯舟师,诏从之。
君以无益戎备而劳民力,乃指陈利害,抗疏极论。
上甚嘉之,即命止役。
由是迁大理司直通判蕲州军州事。
明年,迁检校水部员外郎,充建州观察推官通判军府事。
会越人窥边,使间诱建民,将以为乱。
君廉得其实,尽案诛之。
优诏褒美,赐衣一袭,迁检校屯田员外郎
三年,徵拜守水部员外郎判度支
时师旅荐兴,军食不给,命君为沿江催运使,轺传所至,转输如流。
朝议以姑熟居畿甸之间,实供亿之始,徙君为当涂
踰月,复徵为主客员外郎判大理寺赐紫金鱼袋
始君以理官得罪,至是上知其无私,故复任焉。
守官循理,挺然中立,转工部员外郎,仍判寺事
今上嗣位,上疏论时政,以为刺史县令,亲民之先,而考绩抡材,未尽其理。
上深然之,迁朝议大夫户部员外,充宣、歙、常、润等道安抚使
以刺举无避,为权臣所排,宸鉴昭明,故得无咎。
使还,以本官判兵部事。
庐陵群盗充斥,州兵不能制,上忧之,亟命君为奉化军节度判官,判吉州事,转主客郎中,擒奸摘伏,克举其职。
其年秋九月七日遇暴疾,翌日终于郡之官舍,享年六十有一。
明年春二月,归葬江宁府某所,礼也。
夫人查氏,吉王府长史昌之女、工部尚书文徽之妹。
婉昵之德,闺房之秀,内助著美,士林所推。
子七人:长曰钧,袁州新喻
次曰错,枢密院承旨
次曰钟,举进士
次曰铨,前国子监三《礼》;
次曰䤷、钺、鐭,皆国子监生
女一人,适秘书省正字周希定。
君有孝悌之性,闻于宗族;
然诺之信,称于友朋。
守己有常,事君不谄。
位未达而知足,禄虽优而弥贫。
其当官持事也,必尽己所长,不为利回,不为威惕,故屡失大臣意,然好直之士亦以此多之。
铉久尘近职,熟君操行,直笔耸善,以告后人,故铭其墓曰:
英英赵君,松茂兰薰。
应用以法,饰身以文。
道直词正,心平气纯。
如何不淑,今也为尘。
金陵仙乡,古多名人。
归骨于是,与善为邻。
泉台不晓,垄树空春。
勒铭挂剑,慷慨沾巾。
重修卢公祠记 南宋 · 石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八○、嘉靖《尤溪县志》卷四
予承乏尤溪,于其民之事,无大小不敢忽。
适时和年丰,民栖田里,狱讼衰息,居多暇日,因讲求阙遗而修举之。
县有卢府君,因诘其所以祠于其耆老,皆惘然不能对,府君裔号亦莫之详也。
一日,有发故箧得其行状一通来者,纸弊字漫,仅而可识,而后知府君张巡许远之流,其血食兹土也岂徒然哉。
府君讳珖,世闽人
王氏建国,避地尤溪
保大四年,王氏兄弟相攻,国大乱,南唐查文徽拔其建、汀、漳、泉四州,而置剑州延平津,以陈诲刺史,又取其尤溪剑州
尤溪故有戍卒禦山寇,至是以府君守将
王氏亡,李仁达陈觉谕以归南唐,不从,将讨之。
仁达缉知尤溪戍卒已调发无备,使陈匡弼袭尤溪
府君拒之于东郭水亭,战甚力,邑人得奔窜不死。
府君兵败,乃曰:「吾受人之邑,而为之守,邑不守,何用生焉」!
大呼而前,为匡弼将刘掉刀所杀。
翌日剑州援至,则无及矣。
邑人相与葬府君杉岭
府君五子,四子从战俱殁,季子幼,弃草中,邻媪收育,访其母归。
南唐下诏褒美,授李总管,而复其家,即水亭建祠焉。
水亭地卑,神不安其居,降言于巫曰:「吾奋孤忠,冒矢石,死于贼,当祀我于县西北爽垲地」。
邑人异而迁之,今祠是也。
呜呼!
死者非难,处死者为难。
士固有视死如归者,然死非其所当死,则与自经沟渎同科,君子不之贵也。
府君者,其可谓善处死者欤!
府君之功,于虽若有倍蓰什百之殊,然自正义明道者言之,则夫杀身成仁之心,见危授命之节,非可以大小论也。
惟其所立适在偏方下邑,是以风声气烈不克振耀于后世。
府君初心之所不计,顾邑被府君之赐至厚,未久而遽忘之。
使行状之幅纸不存,予亦无自而知也,岂不大可恨哉!
乃刻石以记其事,而命有司自今以来岁以春秋有祀于祠下,且为之歌以侑神曰:絜斋造兮君之居,纷坐跪兮荐肴蔬。
坎吹箫兮击鼓,望风马兮云车。
君之来兮何许,既宴而娱兮其仁且武。
垂庆惠兮弗无牟,俾我民兮长无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