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陈敬瑄十罪檄 唐 · 杨师立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三
伏闻庖丁解牛
鉴骨节于形外。
伏波聚米。
察山谷于目前。
若匪通人。
奚臻妙理。
师立材非马援
智乏庖丁。
见率土之衔冤。
为大朝之雪耻。
今国家以黄巢肆逆。
宇县罹灾。
銮舆播越而未安。
宗庙凌夷而失守。
凡在臣子。
孰不痛伤。
西川节度使陈敬瑄
因守藩维。
坐观成败。
伏自大驾驻跸。
纵令偫盗害人。
不能行政理以安时。
但欲示军功而骇众。
只要威权在已。
朝野归心。
恶既贯盈。
人皆愤惋。
聊书十罪。
用去一凶。
实望此时。
共垂详悉。
且功高者禄重。
德厚者位尊。
敬瑄本自凡庸。
素无智略。
事因际会。
位极人臣。
乃至稚女孩童。
皆沾宠禄。
闺房皂隶。
并受渥恩。
使功勋者切齿而不言。
劳旧者扼腕而怀恨。
其罪一也。
献可替否。
必在忠言。
指佞触邪。
须凭直士。
张侍御正朝廷纲纪。
暗被诛夷。
孟拾遗疏奸恶是非。
遂遭陷害。
或陨命于沧江之下。
或亡躯于幽室之间。
想其彊死之孤魂。
必得申冤于上帝。
自此中外结愤。
愚智吞声。
其罪二也。
妄议公主
擅许和亲。
挫大国之威风。
长南夷之侥倖。
盖缘陈敬瑄受赂。
遂令海内兴讥。
其罪三也。
恭显兄弟。
总非勋校。
皆食厚禄。
并陟崇阶。
陈敬瑄罔顾刑章。
黩乱朝宪。
外姻内族。
冒贵贪荣。
其罪四也。
全无惧谤。
岂识廉隅。
但兴苟且之心。
惟恣淫佚之行。
升徐赓为公座。
因令夺安邺之妻。
致光庭登科甲。
只为聘敬瑄之女。
闻之者宁无惭耻。
见之者皆有叹嗟。
其罪五也。
郑相公运筹于岐陇。
率众于邠泾。
横控梁洋。
遂安剑蜀。
敬瑄深怀嫉妒。
互起谗言。
其罪六也。
王蕴贱隶之徒。
姚坤凶状未具。
皆被杀戮。
可鉴幽冤。
赏罚之权。
敬瑄出。
其罪七也。
恣行威福。
紊乱规绳。
除移不自于天书。
擢用只凭于使牒。
元随诸校。
偏受官荣。
扈从六军。
曾无优渥。
其罪八也。
搜罗富户。
借彼资财。
抑夺盐商。
取其金帛。
三倍折纳税米。
两川绾断度支
妄指赡军。
多将润屋。
其罪九也。
东西二蜀节制。
徇意诬君。
云讨韩秀升。
峡路回戈。
请击高仁厚
当川歇马。
不甘下视。
可验平欺。
如此用心。
自为得计。
其罪十也。
且为臣之义。
有一于此。
未或不亡。
况皆具之。
何以能久。
师立今则感人神之怨怒。
奋貔虎以平除。
已点骁锐精兵及八州坛寨。
共五万人骑。
举义长驱问罪西府
志在扶持天子。
诛灭乱臣。
止欲生致敬瑄
面奏圣上。
请行国典。
以正朝纲。
应檄诸道公侯。
州牧伯。
共期嫉恶。
同为除奸。
或义士忠臣。
或川府将校
但能枭敬瑄首级。
师立军前。
即便卷甲韬弓。
归朝谢罪。
皇天后土。
实闻此言。
凡在人臣。
幸鉴忠恳。
杨师立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七
朕以眇身。恭临大宝。
唯思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而况于垣翰之中。臣僚之内。
岂不能掩其瑕衅。而欲肆之法网乎。
其包藏祸心。违拒君命。
罪恶巳彰。其悖乱诛锄。
难逭于彝章。迫于群情。
盖非获巳。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尚书右仆射上柱国中山县开国公食邑二千户杨师立
本实庸材。曾无远虑。
幸因薄伎。久列禁军。
遂委节旄。盖循事例。
必谓保其富贵。励乃忠贞。
况自朕出狩巴庸。频加渥泽。
进水土之剧任。兼辅相之殊荣。
不能上报国恩。而乃敢亏臣节。
昨因制置防遏。不肯发兵。
遂有替移。寻升端揆
罔思宠待。辄恣凶谋。
鼓潼水之惊波。作左绵之祆气。
不遵诏命。偷固戎藩。
动众兴师。欲收其郡邑。
重门守险。显绝于朝廷。
绵州奏闻。杨师立巳于涪城屯兵下寨。
又差都将郝蠲等占夺绵州。带甲数千。
去州十里。赖有奉国兵士。
禦敌杀戮。大挫锋铓。
城池方遂保全。士庶免罹涂炭。
续据剑州申报。杨师立刺史姚卓文欲领兵士直赴西川
兼署姚卓文充指挥应使。仍与镇县书板。
反状具明。况闻广集庸丁。
教习武艺。税外恣行掊敛。
支郡无处完全。别制亲军
用为心膂。及令捍寇。
莫整鼓旗。大校阻谋。
延颈被戮。而又致害监库家累骨肉。
洎于判官元从。无不罹殃。
又杀送官告内使。更无噍类。
深用惊叹。此固天地之所不容。
人神之所共弃。其杨师立在身官爵。
及先父所赠官兼母所封邑号等并削夺。西川节度使太尉中书令陈敬瑄
以义事君。拥锐敏之师徒。
擅训齐之政令。必能剿除逆竖。
镇定蜀川。巳兼诸州都指挥等使。
宜令差兵攻讨处分。应杨师立叛官及将校官吏等。
如或不同谋议。及衣冠僧道百姓等临事胁从者。
宜各审详情状。切务安存。
无令误有杀伤。致其冤滥。
将校等。如有枭擒杨师立归顺者。
朝廷别议奖酬。其立功将校等。
敬瑄等第闻奏。亟行赏典。
呜呼。作孽者诚自投于法网矣。
亦由吾理化之道。未信于人焉。
负扆凝思。良深自咎。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杨师立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七
杨师立趋走庸流。缶筲残品。
因缘禁旅。忝冒藩方。
迷天地覆载之恩。亏臣子忠孝之道。
积祸既久。怀奸巳彰。
爰自左川。擢居右揆
盖亦全君臣之分。益亭育之仁。
殊不知枭獍逾凶。豺狼难养。
敢违敕命。贼害使臣
据蛙井以睢盱。固牛涔而旅拒。
敬瑄开张武略。并奉睿谋。
选将果得于雄才。练兵莫非于教士。
舞梯冲而将平雉堞。整旗鼓而巳挫虫沙。
高仁厚攻心之谋。授郑君雄反掌之策。
果枭逆首。尽戮凶徒。
捷音才奏于九天。喜气自孚于四海。
殊勋盛烈。前古无俦。
巳赐诏命奖示讫。其首级宜令西川节度使准例处分。
杨师立宣示中外诏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七
朕子育万方。
为人父母。
常欲含哺四海。
均养九州。
去三面之网罗。
惟一心于教化。
共跻仁寿。
永使洽平。
岂于将帅之閒。
勋旧之内。
不思终始。
遽及诛锄。
杨师立
本无汗马之劳。
擢取建牙之任。
年才五十。
位及于公侯。
恩被一门。
荣沾于骨肉。
有弟与子。
皆列朝班。
自母及妻。
毕开邑号。
师立之爱君体国。
未见一毫。
唯朕之优遇宠私。
实为异等。
而不知逆顺。
但使贯盈。
初则寝废诏书。
扇动军伍。
后又容纵盗贼。
残害乡里。
巡使是朝廷官员。
有除移则不许交代。
监务是庶邦公事。
遣区分则坚拒敕文。
本道不屯甲兵。
妄占上供钱物。
命便寻究。
虚有支分。
监军使于本城。
杀官告使于近驿。
干纪之谋有素。
不臣之迹转彰。
中外臣寮。
共知狂悖。
包含掩慝。
未忍疵瑕。
竟迫于多难之时。
须明国法。
止杀之义。
难顾私恩。
遂命西川节度使太尉中书令颍川王敬瑄点校土军
仍委行在都指挥使十军军容令孜量抽三两道迎驾兵士。
指期齐进。
同议讨除。
三令五申。
止擒元恶。
戢兵禁暴。
不损平人。
整王师而易若建瓴。
歼叛卒而势同破竹。
初虽闭垒。
旋乃下城
果见支党离心。
魁渠付首。
不假别令将帅
不劳远取干戈。
謦欬之馀。
遂夷枭獍。
代宗朝同华节度使周智光
亦因国家多难。
敢逞凶心。
擅杀杜冕一家。
以报私憾。
及逆节萌露。
又劫诸道供献。
及掠剽行路衣冠。
将谓朝廷力不能制。
亦是未烦征讨。
巳为帐下所戮。
师立之事。
颇类智光
猰㺄磨牙。
豺狼当道。
若存凶逆。
必长乱阶。
朕知人不明。
爵赏踰量。
盈兹小器。
烦我大刑。
况善阵不交。
曾无大枉。
未劳一矢。
便戮元凶。
诸道节度观察防禦等使。
位重藩寄。
义均休戚。
未睹平戎之奏。
常深许国之诚。
副我分忧。
同庆快。
郑君雄能分逆顺。
卓有功名。
拂秋水以捐躯。
向锦川而献首。
姜胆遽剖。
袁颅遂枭。
须议加恩。
以激忠节。
巳从别敕。
超受官资。
仍赐庄宅锦䌽银器宝带法服等。
馀准诏宜处分。
李隐君墓志铭乾道三年十月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方舟集》卷一六
君讳骙,字致远姓李氏,年六十五卒。
卒以隆兴元年八月二十三日,葬以乾道三年十月二十七日
先葬期,其子厚次序君状实谒铭,曰:「幸同出简谱,不敢以属他」。
自简道资,一再往返,拜请愈力,辞不得。
且厚夫妇,尝剔股肉愈母疾,是宜得铭。
则按君与余同出唐太子小字者,其子讳文释,迁之简,葬之,为始祖。
由简以别平泉贵平、资之北门为三;
由资以合于平泉,由平泉以合贵平,世数昭穆。
君于余为诸父行,君之犹子鼎为同年进士
平泉群从兄弟往来,知君家诗礼儒学所自。
盖以孝友诚实信于邻里而闻于道涂,有岩穴奇异之行而不窘险以自困,有豪侠迈往之气而不矜尚以自用。
士大夫之过贵平者,闻君之名必欸其庐而求识君面,曰「此隐君子也」。
有夜持杖入为盗,人杀之,里保以杀人告,君以暮夜杀盗有法,反以杀人论,将狱及非辜,力止之,曰:「茍有坐,吾任之」。
官岁大作禄津桥,随作随坏,君曰:「茍役,病也。
与其岁以茍役病民,请以身视役」。
庀成,潦不能坏,岁役乃宽。
折券以市周急之仁,让畔以平牛翁之讼,至所缓急不以有无为解。
且曰:「乾糇既愆,民甘于不仁,吾特倡力以愧吝啬贪鄙之心,非以富沽市井名也」。
闻者愧之。
曾祖世长,祖交,父尧封,不仕。
娶文氏,先君五年卒,祔君丧以葬于隆州仁寿乡。
三子,厚,将仕郎金州司户参军,次曰历、曰厦,皆业儒。
三女,适士人王孜、文廉能、文尚能。
右厚状之词云尔。
状又云:八世祖讳堪,节度正散将,充陵州军事押衙左一将,银青光禄大夫,死事。
其母诔而碣之,云:「涪江静寇,沱水遏凶,誉播两川,功高受祸。
自古以来,名将不得其死」。
又曰:迎灵柩以归乡,大置坟之所。
则八世自简以别于贵平为乡,其久审矣。
其曰节度正散将陵州押衙左一将者,当是西川节度陈敬瑄牙将也,佐高仁厚杨师立战于涪城,岂遂死师立之战于涪、沱间乎?
其曰不得其死者,或遂以功高并与仁厚敬瑄所不容也。
《唐纪》载僖宗五年驾至自成都,以正月改元光启,《诔》八月犹曰「中和」者,蜀乱,正朔隔绝未通。
诔文可观,特考而表出之。
铭曰:
儒侠并用学且艺,将种弗耀岂其世。
众山一云念含涕,矢铭厥幽尚永裔。
李龙迁祠记乾道七年十一月 南宋 · 常百祥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六、道光《龙安府志》卷九
眉山史公初莅龙阳,梦一真人跨青牛踵门求见,衣冠甚伟,目光射人
公问之曰:「奚自」?
对曰:「自西南」。
「家在何许」?
曰:「中峰」。
良久乃去。
旦告公曰:「皇宋当中兴,天下推戴,公其志之」。
公梦中了然,识其所谓。
晨起顾铃下曰:「是必垂休侯也」。
公夙驾登山,奠谒祠下,见牛心独立不倚,万山环之,忽悟,笑曰:「此所谓中峰者耶」?
于是辟林莽,平峰峦,旧宇尽撤,新宫宏大,重楼复阁,凌厉紫清,所以揭虔妥灵、为国集福焉。
公命其僚嘉阳常百祥叙次垂休神君灵异始末,以警动当世,昭示罔极。
其文以辞,谨按显济庙垂休永济侯讳龙迁,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
自神君之上,则有元元皇帝,以大道为万世师表;
自神君而下,则有唐太宗神武而定天下,因知李氏世生哲人矣。
当梁之末,神君龙阳大姓,举郡以臣梁,精忠大义,充塞宇宙。
武陵王萧纪镇蜀,谓龙阳邓艾征西取蜀捷径,遂委神君筑城于此,以捍蔽川蜀,有大功于民。
既殁,葬山下,邦人祠之,号李古人庙
凡有祷者,其应如响。
太宗父子缘晋阳直入长安,号令天下,故武德中改庙曰观,祭享甚严。
则天称制,潜谋革命,恶龙山之胜,遂凿断西冈。
冈断泉涌,水变成血,父老挥涕曰:「祸自此起矣」。
安史之乱,明皇西狩自剑门,神君化为进士苏坦,迎銮而拜,进言曰:「龙州牛心山庙,陛下远祖也。
因其名以为州名,人皆灵之。
陛下今日蒙尘,乃则天凿山之祸也。
请藏御衣于凿断处,增土而筑之,山必有声,如是则两京自复,翠华速归矣」。
明皇异之,遣中使务直赍御衣国信祭山修筑,刺史苏邈蠲民租赋,并力填之,复还旧物,山果发声如牛呴焉。
未几,殄安、史,复两京,皆仗幽赞之功,益加钦奉。
至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诏曰:「江油古邑,地带灵山,自梁迄唐,屡蒙显贶。
眷兹龙境,礼合褒崇。
可升龙州都督府赐号灵应郡」。
长庆四年八月,本州刺史尉迟说上言:「牛心山素称神异,有掘断处,明皇修之而未尽,请加补塞」。
敬宗从之,命中使士谦役致万人尽补之,而后以其事具载于《通鉴》。
至僖宗元年,复命中使文靖醮之,咸若有感。
广明初黄巢关中僖宗幸蜀,宗子持立具奏前事,请修庙及劝置金箓道场,僖宗深然之,即授持立本州录事参军,与中使王彦忠虔葺祠宇,委东川节度使杨师立道士道常等设醮以祷之,山复有牛呴之声。
封神君为宝定王
时中和元年二月十七日也。
贼灭,京邑再平,诏升江油为圣县,以旌神功。
其后东川副将李赏过龙山,见参天,可为材用,大葺廨宇,遂发山刊木,绝无顾忌。
山枕涪江,将束筏,乘江涨而下。
其夕,有神诉责,其声甚厉,闻者震骇,莫能禳也。
俄而赏以贿败,琅琊公戮之于市。
则神君之灵,不可不敬者,又见于此也。
宋兴以来,郡邑事神君如存,莫敢少懈。
崇宁二年八月五日刺史寿仁梦神君来告曰:「愿得八百缗,当以百万为报」。
明日有诏修名山大川之祠,未封爵者皆上请。
寿仁奏之,十二月六日敕赐显济庙为额。
其修建之费,丰登之报,竟协于梦。
灵应昭著,此其类也。
其后左武大夫、选锋将才领知凤州曹武修下殿,本州刺史、龙神卫四庙都指挥使田晟相继崇奉孚佑,州别驾承议郎郭郊为文之,并亲书案额、笔势飞动,有绝尘之姿。
曾未十年,楼屋颓圮,今眉山史公迁之于正殿之前而鼎新之,仍置旧额于其上,为门楼焉。
自梁迄唐、至于皇宋几七百年矣,神之泽民愈远而益深,朝廷嘉之。
绍兴二十六年封垂休永济侯,所以发德于千载,揭大号于无穷也。
初,眉山史公再梦一牛黄符障面,不见头角。
翌日,黄敕下代者。
,安抚也。
公为神君无生日,亲祷于庙,夜梦神君自言曰:「予伍月初二日子时生」。
公秘之,令士民大会祠中,置筹二枚,空者一而言者二,炷香捻之,果如公梦。
已而神降明皇中,附人而言曰:「我垂休也,诞降于梁武天监二年五月二日」。
又与公梦若合符节。
呜呼,非盛德,其孰能焉!
百祥尊公之命,上考图经,旁搜古碣,折中于《通鉴》以记之。
缀其大者敬献于公曰:「民则神,神则民,民神一也。
故民者神之主,而使民如承大祭,其尊且严如是。
苟失民则失神,民心和而神意得矣」。
公忻然曰:「吾志也」。
遂刊之。
门生左从政郎、就差龙州司户参军司法、管涪州学教授常百祥撰。
时乾道七年岁次辛卯十一月二十八日,奉开右朝请郎、知龙州军、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兼管界沿边都巡检使眉山史公讳祁。
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