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徐州失觉察妖贼放罪表1081年7月2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三、《皇朝文鉴》卷六八、《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五五、《唐宋元名表》卷上之二、《四六法海》卷四、《古今图书集成》祥刑典卷一一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言:去年十二月十五日,准淮南转运司牒,奉圣旨,差官取勘臣前任知徐州日,不觉察百姓李铎郭进等谋反事。
臣寻具析在任日,曾选差沂州百姓程棐令缉捕凶逆贼人,致棐告获前件妖贼因依,乞勘会施行,至今年七月二日,复准转运司牒,坐准尚书刑部牒,奉圣旨,苏轼尚书刑部更不取勘。
盗发所临,守臣固当重责;
罪疑则赦,圣主所以广恩。
自惊废逐之馀,犹在悯怜之数。
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念臣早蒙殊遇,擢领大邦。
上不能以道化民,达忠孝于所部;
下不能以刑齐物,消奸宄于未萌。
致使妄庸,敢图僭逆。
原其不职,夫岂胜诛。
况兹沟渎之中,重遇雷霆之谴。
无官可削,抚己知危。
至于捕斩群盗之功,乃是邻近一夫之力。
靖言其始,偶出于臣。
虽为国督奸,常怀此志;
因人成事,岂足言劳。
勉自效于涓埃,庶少宽于斧钺。
岂谓荡然之泽,许以勿推。
收惊魄于散亡,假馀生之晷刻。
退思所自,为幸何多。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舞虞舜之干,示人不杀;
成汤之网,与物求生。
其间用刑,本不得已;
稍有可赦,无不从宽。
务在考实而原情,何尝记过而忘善。
益悟向时之所坐,皆是微臣之自贻。
感愧终身,论报无地。
布衣蔬食,或未死于饥寒;
石心木肠,誓不忘于忠义,臣无任。
常州居住表1084年10月19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三、《重修毗陵志》卷三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三七、《唐宋元名表》卷上之二、《四六法海》卷四、《荆溪外纪》卷一八、《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七二二、康熙《武进县志》卷三○、《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一、《宋四六选》卷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言:臣闻圣人之行法也,如雷霆之震草木,威怒虽甚,而归于欲其生;
人主之罪人也,如父母之谴子孙,鞭挞虽严,而不忍致之死。
臣漂流弃物,枯槁馀生。
泣血书词,呼天请命。
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
此言朝闻,夕死无憾。
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臣昔者尝对便殿,亲闻德音。
似蒙圣知,不在人后。
而狂狷妄发,上负恩私。
既有司皆以为可诛,虽明主不得而独赦。
一从吏议,坐废五年。
积忧薰心,惊齿发之先变;
抱恨刻骨,伤皮肉之仅存。
近者蒙恩量移汝州,伏读训词,有「人材实难,弗忍终弃」之语。
岂独知免于缧绁,亦将有望于桑榆。
但未死亡,终见天日。
岂敢复以迟暮为叹,更生侥觊之心。
但以禄廪久空,衣食不继。
累重道远,不免舟行。
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
今虽已至泗州,而资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
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馀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
与其强颜忍耻,干求于众人;
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
臣有薄田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
又恐罪戾至重,未可听从便安,辄叙微劳,庶蒙恩贷。
臣先任徐州日,以河水浸城,几至沦陷
臣日夜守捍,偶获安全,曾蒙朝廷降敕奖谕。
又尝选用沂州百姓程棐,令购捕凶党,致获谋反妖贼李铎郭进等一十七人,亦蒙圣恩保明放罪。
皆臣子之常分,无涓埃之可言。
冒昧自陈,出于穷迫。
庶几因缘侥倖,功过相除。
稍出羁囚,得从所便。
重念臣受性刚褊,赋命奇穷。
既获罪于天,又无助于下。
怨仇交积,罪恶横生。
群言或起于爱憎,孤忠遂陷于疑似。
中虽无愧,不敢自明。
向非人主独赐保全,则臣之微生岂有今日。
伏惟皇帝陛下圣神天纵,文武生知。
得天下之英才,已全三乐;
跻斯民于仁寿,不弃一夫。
勃然中兴,可谓尽善。
而臣抱百年之永叹,悼一饱之无时。
贫病交攻,死生莫保。
虽凫雁飞集,何足计于江湖;
而犬马盖帷,犹有求于君父。
敢祈仁圣,少赐矜怜。
臣见一面前去,至南京以来听候朝旨。
干冒天威,臣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