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敏”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苏州新开常熟塘碑铭 唐 · 刘允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三
之薮曰具区。郡之大惟苏州
商为货居。农实邦本。
锡贡多品。厥曰上中。
土宜在民。地利乎水。
常熟塘。按图经云。
南北之路。自城而遥。
百有馀里。旁引湖水。
下通江潮。支远脉分。
近委遐输。左右惟强家大族。
畴接壤制。动涉千顷。
年登万箱。岂伊沿溯之功。
实由灌溉之利。故县常熟
岁无眚焉。洎贞元以来。
时属大旱。繇是填淤。
荐为涂泥。而沦胥怨咨。
殖物痡矣。郡守陇西李素
居中字人。原始睹弊。
则曰在穿导之。遂闻于本道廉使吏部尚书韩公。
公秉文惟谨。施德惠人
发令为适。观风悦随。
人无间言。我得从政
摄令吴县主簿李仲芳。禀其成规。
请事疏凿。于是参井邑之役。
则经费其力。而长洲当三之一焉。
县宰李暵。复善供命。
乃计功量日。候隙庀徒。
为利涉之宜。蔽反壤之害。
询蓄泄之势。增远近之防。
人不告劳。事为永逸。
先期而望表绳直。不日而终朝子来。
塘开地中。工毕泉出。
山泽作气。江湖发源。
积为长流。实自新浙。
舟楫鳞集。农商景从。
春秋有施。水旱斯备。
嗟呼。塘之堙郁也久矣。
何壅之无虑。而启之有时。
非体仁宏多。应用高朗。
曷以越前所未暇。逮今而行其志哉。
则史之决渠。书之涤源。
以流其恶。润彼稻田。
况山川襟带之广。林盐沃浇之资。
规同九州。殷列七县。
其提封底绩。固良二千石之能。
李敏于直方。精在损益。
信安未半岁。而吴郡馀一年焉。
政犹风行。惠与时至。
文学备令。清慎寡欲。
通货丰财。五行因之。
顺下致理之实。不其伟欤。
去岁朱方搆患。而郡邑连陷。
公驱白徒。以捍狂寇。
挺拔凶党。修复城池。
皇帝闻而嘉之。俾金章与紫绶。
给诰垂美。必将大阐王度
绍休朝廷。岂惟与民分忧。
是塘之为政也。彼人士以允文在公之宇。
备详其事。请刻于石。
庶词之可复。铭曰。
瞻彼塘矣。昔之所辟。
物利乘舟。土膏其泽。
岁有湮塞。时罔疏涤。
谁为澄流。变为广泻。
降是良牧。猗欤陇西
揆日爰凿。经旬洞开。
水南迤。江源北来。
旁分沟洫。潜畜风雷。
政可施利。役无劳止。
力均二邑。功逾百里。
舟楫攸往。田畴所视。
义实通方。智俾经始。
浚自高岸。岂云随山。
人欢在路。鱼乐于泉。
伊此化远。矧夫事宣。
立石川上。维无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