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汲冢琐语(谨案,《晋书。束皙传》:「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书数十车,其《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隋志》:《古文琐语》四卷,《汲冢书》。《旧新唐书》同宋以后不著录。今辑群书引见,省并复重,得二十五事,汇为一篇,至《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俱汲冢古文,见存不录。) 其十一 先秦 · 古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
有鸟飞从西方来,白质,五色皆备,集平公之庭,相见如让。
公召叔向问之,叔向曰:「吾闻师旷曰:「西方有白质鸟,五色皆备,其名曰翚;
南方赤质,五色皆备,其名曰摇」。
其来为吾君臣,其祥先至矣(《御览》九百十七)」。
释义 北宋 · 杨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
亲之为称,非定名也。
曰父子,曰兄弟,咸一其称焉曰亲也可矣。
石碏去子以靖卫,叔向戮弟以宁晋,亡有以异也。
左氏载君子之评曰:「石碏,纯臣也。
州吁而厚与焉。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仲尼之讥曰:「叔向,古之遗直也。
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犹义也天,可谓直矣」。
言于义未安也,以石碏之去子也。
则义其事而且大之,以叔向之戮弟也,则曰于义未安,其为言也不亦异乎?
释曰:大义灭亲之言,不可以训。
谏其君曰:闻爱子教之以义方。
子厚州吁游,禁之不可,则义方之说能言尔。
自时厥后,桓公杀已久矣,州吁恶已贯矣,兵用已黩矣,民力已困矣,姑以权诱而杀之,无乃后乎?
傥在民谓之曰权,则吾不得而非也;
谓之曰直,则吾不得而非也。
茍万一有得于义也,则也为之大,孰能为之小乎?
亲也者,果特子之谓邪?
庸知其非父之谓邪?
经有「各亲其亲」,又有「孝始于事亲」,则亦父之谓也已矣。
设有以权而灭其父,《左氏》亦可大其义乎?
大义灭亲,果不可以训。
呜呼!
圣人修《春秋》,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则刊而正之,以观劝诫。
大义灭亲,得非文之所害乎?
诒郑子产 春秋晋国 · 羊舌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
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
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
制为禄位,以劝其从;
严断刑罚,以威其淫。
惧其未也,故诲之以忠,耸之以行,教之以务,使之以和,临之以敬,莅之以强,断之以刚;
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
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
并有争心,以徵于书,而侥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三辟之兴,皆叔世也。
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
《诗》曰:「仪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
又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如是,何辟之有?
民知争端矣。
将弃礼而徵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乱狱滋丰,贿赂并行。
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闻之:「国将亡,必多制」。
其此之谓乎(《左传》昭六年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
诈为苌弘卖周书 春秋晋国 · 羊舌肸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苌弘叔向曰:「子为我谓晋君,所与君期者,时可矣。
何不亟以兵来(《韩非子。内储》说下:「叔向之谗苌弘也。为书曰:「苌弘叔向云云,因佯遗其书。」周以苌弘为卖周也。乃杀之。」苌弘叔向曰:「子起晋国之兵以攻周,吾废刘氏而立单氏。」《说苑。权谋》案《左传》载叔向事,迄于昭十五年。晋灭羊舌氏,在昭二十八年。周杀苌弘,在哀三年,讵是时叔向尚在乎!诸子与《经》、《传》不必尽合。)
叔向 春秋郑国 · 公孙侨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若吾子之言,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既不承命,敢忘大惠(《左传》昭六年,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复书。)
窦常 唐 · 褚藏言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府君讳常字中行
扶风平陵人也。祖亶。
同昌郡司马。赠水部郎中
皇考叔向。仕至左拾遗
尚书右仆射。当代宗皇帝朝。
善五言诗。名冠流辈。
时属贞懿皇后山陵。上注意哀挽。
即时进三章。内考首出。
传诸人口者。有礼逊生前贵。
恩追殁后荣。又命妇羞蘋叶
都人插㮈花。又禁兵环素帟。
宫女哭寒云。备在文集。
刑部侍郎包佶制序。府君同气五人。
各载首序。府君大历十四年进士
与故吏部侍郎奚陟商州卞俛秘校独孤授同年上第。迨拾遗下世。
力养继亲。家无旧产。
百口漂寓。繇是弃高科于盛时。
泉府之少职。邅回者十年。
厥后载罹家祸。因卜居广陵之柳杨西偏。
流泉种竹隐几著书者又十载。繇擢第至释褐。
凡二十年。洎贞元十四年秋
成德军节度使太尉王公命从事御史卢泚贶五百金。辟为掌记
不就。其年。
淮南节度左仆射霸陵杜公奏为参谋秘书省校书郎
厥后历泉府从事。繇协律郎监察御史里行
居无何。湘东倅戎。
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
元和六年。繇侍御史入为水部员外郎
亦既二岁。婚嫁未毕。
牧守之官。出为朗州刺史
固陵浔阳临川三郡。既罢秩。
东归旧业。时宰嘉招。
固辞衰疾。因除国子祭酒致仕。
宝历元年秋。寝疾告终于广陵之白沙别业。
卒时年七十。其年诏赠越州都督
会昌元年武宗即位
恩覃中外。嗣子宏馀。
黄州刺史。准赦改赠太子少保
有文一十八卷。西江逸民褚藏言制序。
战国策书录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七
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馀卷,错乱相糅莒
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
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
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
臣向以为战国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叙曰:
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设辟雍泮宫庠序之教,陈礼乐弦歌移风之化,叙人伦,正夫妇,天下莫不晓然。
论孝弟之义,惇笃之行,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卒致之刑错四十馀年,远方慕义,莫不宾服,雅颂歌咏,以思其备。
下及康昭之后,虽有衰德,其纲纪尚明,及《春秋》时巳四五百载矣。
然其馀业遗烈,流而未灭,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斯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故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周之流化,岂不大哉。
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分明,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
是以王道遂用不兴,故曰「非威不立,非势不行」。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巳矣。
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涽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有设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纵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
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
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土,事先驰之,苏秦初欲,秦弗用,故东合纵,及苏秦死后,张仪连横,诸侯听之,西向事秦。
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杖于谋诈之弊,终于笃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
其比王德,岂不远哉!
孔子曰:「道之以,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有耻且格」。
夫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
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
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校《战国策书录(《战国策》剡川姚氏宋刻本)》。
新序(案《新序》三十卷,见存。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二十三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九
平公叔向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如是,君不如臣力,何也」?
师旷侍,曰:「臣请以喻五味,管仲善断割之,隰朋善煎熬之,宾须无善齐和之,羹已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强之,亦君之力也(同上)」。
代上执政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一、《浮沚集》卷五
某闻:居上位而不援乎下,则贤不可得而用;
居下位而不求援乎上,则虽贤而不获用。
使仁人君子无意于天下,则上下不相为用可也;
苟有意于天下,如之何见贤而弗用,与其身自贤而弗求其用哉?
某诵斯言久矣,未尝敢闻于人,恐不知者以为好大而欲人之尚己也。
夫好自大而取尚于人,君子之所不为。
某虽不敏,顾舍所学而愿为之乎!
然今日持有献于阁下者,以阁下可以闻此,而某亦可以无自疑乎此也。
阁下以道德相天子,拔取天下之才共为太平。
而天下之吏奋然各自淬厉,以侥觊万一,如饥者待哺,劳者乞休,且不知其几何人,此其志岂无望于阁下哉!
而某之迟钝不及事,未尝敛衽执板,趋进于左右,又无当世显名在人耳目,乃欲卒然以尺一之书自别于众人而求阁下之知遇,某虽自信不疑,已使阁下何从而信哉?
然某未尝言,安知阁下之必不信也。
某自少时读书应举,粗为有志,于其大者,未尝碌碌随时俗上下。
得官十馀年,困于奔走簿书之间,无所效其长。
然某亦区区不敢废职,而亦不敢以谨职为能。
阁下试度某之志与阁下之事,孰先孰后哉?
舒元舆尝上书自荐于唐文宗,当时执政不察其心,过以浮诞为废,至今有读其书者为之太息。
某之事实类此,然阁下之贤不可与李宗闵比也。
鬷明蔑恶堂下一言,叔向亲援其手,曰:「子如不言,吾几失之矣」。
夫言之不可以已如此,且以某之不肖,方拙而寡与,苟不自言,其谁为某言哉!
故某不避狂易之诛,而以闻于阁下也。
阁下以为如何哉?
干冒钧颜,伏地待罪。
遂初赋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
《遂初赋》者,刘歆所作也。少通诗书,能属文,成帝召为黄门侍郎、中垒校尉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好《左氏春秋》,欲立于学官。时诸儒不听,乃移书太常博士,责让深切,为朝廷大臣非疾,求出补吏,为河内太守。又以宗室不宜典三河,徙五原太守。是时朝政已多失矣,以论议见排摈,志意不得,之官,经历故晋之域,感念思古,遂作斯赋,以叹征事,而寄己意。
昔遂初之显禄兮,遭闾阖之开通。
三台而上征兮,入北辰之紫官。
备列宿于钩陈兮,拥大常之枢极。
总六龙于驷房兮,奉华盖于帝侧。
惟太阶之侈阔兮,机衡为之难运。
惧魁杓之前后兮,遂隆集于河滨。
遭阳侯之丰沛兮,乘素波以聊戾。
得玄武之嘉兆兮,守五原之烽燧。
二乘驾而既俟,仆夫期而在□。
驰太行之严防(《水经·泌水》注作「险峻」)兮,入天井之乔关。
历冈岑以升降兮,马龙腾以超摅(本作「起摅」,从《文选·赭白马赋》注改。)
无双驷以优游兮,济黎侯之旧居。
心涤荡以慕远兮,回高都而北征。
剧强秦之暴虐兮,吊赵括于长平。
好周文之嘉德兮,躬尊贤而下士。
骛驷马而观风兮,庆辛甲于长子。
哀衰周之失权兮,数辱而莫扶。
执孙蒯于屯留兮,救王师于途吾。
过下虒而叹息兮,悲平公之作台。
背宗周而不恤兮,苟偷乐而惰怠。
枝叶落而不省兮,公族阒其无人。
曰不爨而俞甚兮,政委弃于家门。
载约屦而正朝服兮,降皮弁以为履。
宝砾石于庙堂兮,面隋和而不视。
始建衰而造乱兮,公室由此遂卑。
怜后君之寄寓兮,唁靖公铜鞮
越侯田而长驱兮,释叔向之飞患。
悦善人之有救兮,劳祁奚太原
叔子之好直兮,为群邪之所恶。
祁子之一言兮,几不免乎徂落。
䨥美不必为偶兮,时有差而不相及。
虽韫宝而求贾兮,嗟千载其焉合?
仲尼之淑圣兮,竟隘穷乎蔡陈。
屈原之贞专兮,卒放沈于湘渊。
何方直之难容兮,柳下黜出而三辱。
蘧瑗抑而再奔兮,岂材知之不足。
扬蛾眉而见妒兮,固丑女之情也。
曲木恶直绳兮,亦不人之诚也。
以夫子之博观兮,何此道之必然。
空下时而矔世兮,自命己之取患。
悲积习之生常兮,固明智(《文选》张华《答何劭诗》注作「暗」)之所别。
叔群既在皂隶兮,六卿兴而为桀。
荀寅肆而颛恣兮,吉射叛而擅兵。
憎人臣之若兹兮,责赵鞅晋阳
轶中国之都邑兮,登句注以陵厉。
雁门而入云中兮,超绝辙而远逝。
济临沃而遥思兮,垂意兮边都。
野萧条以寥廓兮,陵谷错以盘纡。
飘寂寥以荒䀛兮,沙埃起之杳冥。
回风育其飘忽兮,回飐飐之泠泠。
薄涸冻之凝滞兮,沸溪谷之清凉。
漂积雪之皑皑兮,涉凝露之降霜。
扬雹霰之复陆兮,慨原泉之淩阴。
激流澌之漻泪兮,窥九渊之潜淋。
飒凄怆以惨怛兮,戚风漻以冽寒。
兽望浪以穴窜兮,乌胁翼之浚浚。
山萧瑟以鹍鸣兮,树木坏而哇吟。
地坼裂而愤忽急兮,石捌破之岩岩。
天烈烈以厉高兮,廖𡌉窗以枭穴牛。
雁邕邕以迟迟兮,野鹳鸣而嘈嘈。
望亭隧之皦皦兮,飞旗帜之翩翩迥(本作「回」,从《文选》班彪《北征赋》注改。)
百里之无家兮,路修远而(本作「之」,从《文选》班彪《北征赋》注改。)绵绵。
于是勒障塞而固守兮,奋武灵之精诚。
赵奢之策虑兮,威谋完乎金城。
外折冲以无虞兮,内抚民以永宁。
既邕容以自得兮,唯惕惧于竺寒。
攸潜温之玄室兮,涤浊秽于太清。
反情素于寂漠兮,居华体之冥冥。
玩琴书(本作「书琴」,从《文选》何劭《答张华诗》注,陶潜《经曲阿诗》注《归去来辞》注,石崇思归引》注乙转。)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
运四时而览阴阳兮,总万物之珍怪。
虽穷天地之极变兮,曾何足乎留意。
长恬淡以欢娱兮,固贤圣之所喜。
乱曰:□幽潜德,含圣神兮。
抱奇内光,自得真兮。
宠幸浮寄,奇无常兮。
寄之去留,亦何伤兮。
大人之度,品物齐兮。
舍位之过,忽若遗兮。
求位得位,固其常兮。
守信保己,比老彭兮(《艺文类聚》二十七,《古文苑》。)
赵景伯 南宋 · 韩淲
 押先韵
蜀道一琴鹤,高斋二百年。
中原之文物,谏疏庆历传。
政涂竟以归,虚白更安禅。
呜呼清风长,不与时俗迁。
每行大夫墟,踌躇倍依然。
或逢其耳孙,此意庶可宣。
敢论家世旧,岂但姻戚联。
只今我衰微,青衫空裹缠。
忧家复忧国,和战何其偏。
世臣匪乔木,休戚实共焉。
君从郑庄来,邂逅惊四筵。
到我南溪上,访我南涧边。
饮我一两杯,和我三四篇。
扶摇手中笔,湛如朱丝弦。
公侯必复始,爱直尔青毡。
要知先贤后,瓜瓞自绵绵。
子产叔向,信矣仇池仙。
上疏豫通帝意 东汉 · 陈忠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二
臣闻仁君广山薮之大,纳切直之谋;
忠臣尽謇谔之节,不畏逆耳之害。
是以高祖周昌桀纣之譬,孝文爰盎人豕之讥,武帝东方朔宣室之正,元帝容薛广德自刎之切。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
对曰:「大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
公曰:「善」。
于是下令曰:「吾欲进善,有谒而不通,罪至死」。
今明诏崇高宗之德,推宋景之诚,引咎克躬,咨访群吏。
言事者见杜根、成翊世等新蒙表录,显列二台,必承风响应,争为切直。
若嘉谋异策,宜辄纳用。
如其管穴,妄有讥刺,虽苦口逆耳,不得事实,且优游宽容,且优游宽容,以示圣朝无讳之美。
若有道之士,对问高者,宜垂省览,特迁一等,以广直言之路(《后汉·陈忠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十七)
杨氏世谱序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一、《无为集》卷八
杨氏,姬姓也。
其先曰尚父伯侨,盖周武王第三子。
唐叔虞之后,始封为杨侯
侯生文,文突,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
职,惠公上卿。
肸,字叔向,亦曰叔誉太傅:食采杨氏邑
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号曰杨石
伯石生章,征东大将军华山侯,始居华阴
欸,字太初秦上卿,后除弘农,始作家谱以示子孙。
硕,字弘远,隐居华山仙谷,见五星聚东井,知汉必兴,后为太史
硕生喜,字幼罗,从汉击项羽封赤泉侯谥曰严
敷,字伯宗袭封赤泉侯谥曰定,其后为新昌院。
胤,字无害袭封赤泉侯
敞,字君平,任大司农御史大夫封安平侯,预谋立宣帝,拜大丞相
忠,封安平侯谥曰顷
谭,字君公大鸿胪、卿属国、安平侯
宝,字稚渊汉明帝三诏不出,谥曰静节先生,尝有灵雀衔环之瑞。
宝生震,字伯起,汉太尉,称关西孔子,畏四知,惟忠孝清白以传子孙。
奉,字季节后改名众字君师,任谏议大夫河东太守,迁中书侍郎
敷,汉黄门侍郎,其后为东垣宜阳房。
纂,字叔绪献帝时太中大夫封常山王
纂生品,字文璨魏文帝时太中大夫
国,字彦高晋武帝时弘农
准,太常
准生林,其后为荥阳房。
又蜀中《院谱》:林乃准之后,林铉,铉生结,仕慕容氏中山相。
继,继晖,洛州刺史谥曰简
晖生恩,河间太守
恩生钧,魏朝越国公谥曰恭
俭,一名伦字景则西魏时封夏阳靖侯
文异,字文殊刑部尚书
文异安仁安仁德,德生立。
立之孙曰隐朝,为合阳
隐朝生燕客,临汝
燕客生宁,国子祭酒
宁生汉公字用乂,为天平军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
其后为淮南院、蜀院、闽院。
汉公范,字宪之楚州刺史
玢,字表文,吏部尚书监察御史,其后为扬州丹阳房。
玢之孙徽,字隐父,初自靖恭里挈族来淮南,是为淮南府君
南宅府君炳、橐皋府君杲。
濡须府君德明。
德明富,字文翁
大夫复,字庶几
试秘书省校书郎县,字晏之
僖、价、佸、僎、佃,复生、传、伋、作、佺,县侁、仲、依。
洙、滋、泳、浩,传滂,伋濛、汶,作枹、朴、,佺泾、洞。
尧叟,滋生袭吉、袭圭,是为淮南院子孙。
熙宁元年,同南海监郡尚书郎沆及其子上卿、客卿、列卿会于豫章两院各出世牒,合若符契。
至元丰四年秋礼官准诏祀华岳,乃拜太尉祠冢,访讲堂藏书穴,酌阿对泉于龙冈
道过好阳,省五公坟,尽图隐碑以归。
参考宗枝,得阌乡华阴谱,本末详。
元祐五年岁次庚午二月吉日,重书于会稽妙峰亭。
第四十七世大宋左朝请郎尚书礼部员外郎杰序。
叶枢密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三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二○
伏审对扬休命,入秉事枢。
圣主御图,抚九五中兴之运;
大贤命世,偕二三同德之臣。
廷涣甫传,岩瞻惟允。
恭惟枢密同知吁谟经远,雅量镇浮。
好直叔向之言,养气得孟轲之勇。
婴龙鳞而摩上,独怀蹇蹇之忠;
冠豸角而触邪,讵作容容之计!
万夫之望,想闻于风采;
一国之慕,具载于歌谣。
果膺置辅之求,式受本兵之寄。
经术之士进而名器重,道德之威立而朝廷尊。
天子守四夷,正枢筦坐筹之日;
人主论一相,示钧衡爰立之期。
某分违二纪之馀,追惟一日之雅。
侧聆大用,倍激欢悰。
系四方人物之英,举欣欣起执鞭之慕;
而一老门墙之旧,已骎骎向填壑之时。
俯深贺厦之私,徒有羡鱼之叹。
卫尉张俭碑铭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
其先张仲实,以孝友左右周室,晋主夏盟,而张老延君
誉于四方。
君禀乾刚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轨,冰洁渊清,介然特立,虽史鱼之励操,叔向之正色,未足比焉。
中常侍同郡侯览,专权王命,豺虎肆虐,威震天下。
君以西部督邮,上览祝乱凶国之罪,鞠没赋奸,以巨万计。
俄而制书案验部党,君为所陷,亦章名捕逐。
当世英雄,受命殒身,以籍济君厄者,盖数十人,故克免斯艰,旋宅旧宇。
众庶怀其,王公慕其声,州宰争命,辟大将军幕府,公车特就家拜少府,皆不就也。
复以卫尉徵,明诏严切敕州郡,乃不得已而就之。
惜乎!
不登泰阶,以尹天下,致皇代于隆熙(此十六字从《文选》注补。)
铭曰:
桓桓我君,应天淑灵。
皓素其质,允迪忠贞。
肆志直道,进不为荣,赴戟骄臣,发如震霆。
凌刚摧坚,视危如宁。
圣主克爱,命作喉唇(《艺文类聚》四十九,《文选·褚渊碑》注,又《齐安陆昭王碑》注)
刘廙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
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
特原不问(《魏志·刘廙传》)
十原系述 其三 原亲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八
能嗣其亲。不曰子乎。
吾观夫今之世诲其子者。必槚肌榜骨。
伤爱毁性以为教。呜呼。
孟子所谓古者易子而教。诚有旨欤。
不能教其子者。是亡其身者也。
不能得其亲者。是舍其族者也。
古之佞臣。爱人之贵。
过乎其亲。必舍而事之。
公子开方是也。爱人之权。
过乎其子。必杀而徇之。
易牙是也。自兹以降。
为夫强臣者。将欲夺人之宗。
必先杀己子矣王莽杀子字是也)。噫。
教尚不可。况其杀欤。
或曰。均是亲也。
均是害也。则周公诛管蔡。
石碏杀石厚。叔向叔鱼
汉文流淮南。可乎。
曰。均是亲也。
贤则能嗣亲。凶则能覆族。
均是害也。周公不诛。
则他人诛之。石碏不杀。
则他人杀之。叔向不僇。
则他人僇之。汉文不流。
则他人流之。己刑则及一人。
他刑则及其族。此圣贤所以惜其族也。
刑也者。仁在其中矣。
徐陵 孙吴 · 虞翻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八
元大上卿之遇,叔向在晋,未若于今(《吴志·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太末徐陵字元大,为零陵太守,时朝廷俟以列卿之位。)
谏就狱杀公孙晃疏 曹魏 · 高柔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七
《书》称「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此王制之明典也。
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
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
仲尼亮司马牛之忧,祁奚叔向之过,在昔之美义也。
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
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魏志·高柔传》)
冀州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略言春秋以来,可以海内比而校也。
恭谨有礼,莫贤乎赵衰
仁德忠义,莫贤乎赵盾
纳谏服义,莫贤乎韩起
决危定国,莫贤乎狐偃
勇谋经国,莫贤乎魏绛
达雠为主,莫贤乎祁奚
延誉先生,莫贤乎张老
明智识物,莫贤乎赵武
清直笃义,莫贤乎叔向
聪明肃恭,莫贤乎羊舌职
守信不移,莫贤乎荀息
见利思义,莫贤乎中行穆子
保国捍君,莫贤乎先轸
书法不讳,莫贤乎董狐
分谤和众,莫贤乎郤克
流放能显,莫贤乎冀缺
拔幽进滞,莫贤乎臼季
守义死节,莫贤乎栾恭子;
抗言不屈,莫贤乎荀莹;
劫略不动,莫贤乎解扬
审听知机,莫贤乎师旷
放而益显,莫贤乎狼𦗡;
儒雅博通,莫贤乎董仲舒
体恭笃敬,莫贤乎石奋
才兼文武,千金不入私门,莫贤乎窦婴
明君显贤,莫贤乎田叔
證主知分,莫贤乎贯高
忠义正直,莫贤乎鲍子都
謇谔忠谏,莫贤乎王宏(《御览》四百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