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谒升仙太子庙诗题后 唐 · 郑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
大中八年。为前渭南县
閒居伊洛。常好娱游。
春夏之交。独登嵩少。
路由缑岭。谒升仙太子庙。
云霞之志。于斯浩然。
遂搆诗一章。用申凝慕。
今者谬尘枢务。已及四年。
忽睹成庶大夫奏牒。请以元元庙李尊师配住宾天观。
则知缑岩灵宇。仪像重新。
辄写旧诗寄王公。请标题于庙内。
乾符四年闰二月三日开府仪同三司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郑畋记。
李尊师 宋末元初 · 方回
东城焉所适,有此松下风。
更有万计,连山翠如
长廊无人白日静,古坛高殿秋阴中。
云房锁扃帘幔捲,久乃忽遇星冠翁。
一笑呼茗茗立具,坐对井边骧首龙。
五十馀年阅此画,偶许后死频过从。
畴昔共饮徒,十不见八九。
升天岂其然,冢骨今定朽。
老夫起立意欲去,尊师顾谓已温酒。
人生一刻快意难,何幸有酒浇此口。
屡劝不容遽上马,上马出门却回首。
包中丞 唐 · 僧清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改年伏惟永感罔极。昼之理心。
本在忘情。及经节序。
惘然悲怆。去岁马某往。
已奉状。计上达。
孟春犹寒。伏惟中丞尊体万福。
即此昼蒙免。一昨见秋晚离披一章。
使昼却顾鄙拙。尽欲焚烧。
凝思三复。弥得精旨。
中丞寄重任大。堆案日盈。
而言诗至此。岂非凝心悉到耶。
今海内诗人。以中丞龙门
贤与不肖。雷同愿登。
仰测中丞之为心。固进善而拒不工也。
昼无西施之容。不合辄议西施之美。
然心之服矣。其敢蔽诸。
今之驰疏。实有所荐。
会稽沙门灵澈。年三十有六。
知其有文十馀年。而未识之。
此则闻于故秘书郎严维随州刘使君长卿前殿皇甫侍御曾。尝所称耳。
及上人自浙右来湖上见存。并示制作。
观其风裁。味其情致。
不下古手。不傍古人。
则向之严刘皇甫所许。畴今所觌。
则三君之言。犹未尽上人之美矣。
读其道边古坟诗。则有松树有死枝。
冢上唯莓苔。石门无人入。
古木花不开。答范秘书作。
则有绿竹岁寒在。故人衰老多。
云门雪夜作。则有天寒猛虎叫岩雪。
松下无人空有月。千年像教人不闻。
烧香独为鬼神说。石帆山作。
则有月色静中见。泉声深处闻。
李尊师堂。则有古庙山下。
诸峰欲曙时。真人是皇子
玉堂生紫芝。题曹溪能大师蒋山作。
则有禅门至六祖。衣钵无人得。
登天姥岑望天台山作。则有天台众山外。
岁晚当寒空。有时半不见。
崔嵬在云中。伤古墓作。
则有古墓碑表折。荒垄稀。
福建还登黎岭望越中作。则有秋深知气正。
家近觉山寒。九日作。
则有。山僧不记重阳日
因见茱萸忆去年。宿延平津怀古作。
则有今非古狱下。莫向斗间看。
又有归湖南诗。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
暂向人间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去。
惟有湖水无行路。此僧诸作皆妙。
独此一篇。使昼见欲弃笔砚。
伏惟中丞高鉴宏量。其进诸乎。
其舍诸乎。方今天下有故。
大贤勤王。辄以非急干请视听。
亦昭愚老不达时也。然上人秉心立节
不可多得。其道行定慧无惭安远。
尝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为缁流所归。
至于元言道理。应接靡滞。
风月之间。亦足以助君子高兴也。
昼疾弊。未期奉展。
伏深瞻望。近应府公三五首。
谨凭灵澈上人呈上。年暮思蹇。
多虑迷错。所希宗匠一为指瑕。
幸甚幸甚。昼白。
中唐 · 灵澈
松树有死枝,冢上唯莓苔。
石门无人入,古木花不开(《道边古坟》)
绿竹岁寒在,故人衰老多(《答范校书》)
月色静中见,泉声深处闻(《石帆山》)
古观茅山下,诸峰欲曙时。
真人是黄子,玉堂生紫芝(《题李尊师堂》)
禅门至六祖,衣钵无人得(《题曹溪能大师奖山居》)
古墓碑表折,荒垄松柏稀(《伤古墓》)
秋深知气正,家近觉山寒(《登梨岭望越中》)
山僧不记重阳日,因见茱萸忆去年(《九日》)
今非古狱下,莫向斗边看(《宿延平怀古》)
海月生残夜,江春入暮年。
窗风枯砚水,山雨慢琴弦(《见雪浪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