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和送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诗序970年8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二、全宋文卷二二、《全唐文》卷八八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夫政成调鼎,寄重于蕃,盖欲圣主之恩均于远迩,贤人之业浃于中外。
故所以命丞相邓王从镒,佩相印,被公衮,拥双旌,统千骑,扬帆江宁之浦,弭节敬亭之区。
若乃割友悌之怀,辍股肱之侍,所以示天下之至公也。
夙驾已严,前驺将引,既辞复召,重赐饯筵,所以极大君之恩也。
敦睦之义,于斯有光,申诏侍臣,述叙赋诗云尔。
李煜奏峡口有舟船诏开宝七年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七、《宋大诏令集》卷二二六、《景定建康志》卷二
李煜:省所奏峡口有舟船到岸事,具悉。
朕思自尔守国,今十四年,眷言保护之心,著在久安之义。
然于近日,继有间言,或云修葺城池,或云教习舟楫,在城则选练军伍,向外则抽点乡兵。
又于边上收得文字进来,备见尔臣寮所行意度,或言禀奉宣旨,或则自称朝廷
向所倾输,并云减降,如斯机计,都自罔欺。
惟朕心诚,素无疑间,骤兹闻达,深用惊嗟。
而又方务茍容,是以别推恩旨,用修国信,专遣使臣,庶尔暂来,与吾面会,定君臣之厚契,释中外之疑怀。
兼于沿江量差兵士,俾令巡警,免尔忧虞。
何期峡口经由,戍兵排布,既来邀截,须至杀伤。
兼封到弓箭进呈,足明事实。
尔既未来朝觐,彼又先起斗争,向所传闻,兹乃證验。
今披所奏,全似执迷。
岂众臣蔽固而不知,使大义仓皇而遽失?
所言二弟,见在朝廷,从善则方领雄藩,举家帖泰,从镒则见居公馆,异礼接延,日令抚安,固无忧惧。
朕若恩意减薄,何以及斯?
宜体朕怀,以保终始。
今并收到文帖封往。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招谕李煜开宝八年七月壬午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八、《宋大诏令集》卷二二六、《景定建康志》卷二
李煜:朕法天临人,开怀恕物,每以爱民为念,未尝黩武肆情;
而况待尔之恩,素为殊异。
比期会面,深欲宣心,岂谓未体眷怀,惑于疑间,致此婴城之役,应知失策之由。
或以为困在危途,且无外援,攻之则必取,守之则必亡,朕心未然,良有以也。
但念满城生众,万旅攻围,偶误计于一人,致罹殃于兆庶。
矧惟终始,素欲保全,迩来虽有差违,朕亦为尔体悉。
却虑方兹隔越,未得悔陈,许乃自新,特颁明旨,惟尔衷抱,当用沉思。
岂不知先君坟茔,每令保护,在京骨肉,尽礼接延。
尔虽疑迷,朕无渝变,由尔未能开悟,致令困彼蒸黎。
今者览将帅之上言,请梯䡴之速进,师徒之势,迅若风驱,旬月之间,必见瓦解,将俞所奏,宁不轸怀?
失路之人,所宜指示,逆流之水,用使开通,辟兹效顺之门,协以好生之义。
失于此际,悔亦难追。
朕既不能爱彼生灵,尔亦何路全其家国?
若能日度一日,谋无定谋,久长之间,如何了夺!
从镒等先因贡奉,来至京师,久兹驻泊邮亭,尽当体认朝旨,俾令归复,用达诚怀。
傥蔽固之能除,斯忧危之顿释,君臣之分,可保如初。
祸福两途,尔当审择。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升州行营擒李煜露布开宝八年十一月 唐末宋初 · 曹彬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皇朝文鉴》卷一五○、《宋会要辑稿》礼九之三七(第一册第五四七页)、《宋元通鉴》卷四、《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四九
升州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等上尚书兵部:臣等闻天道之生成庶类,不无雷电之威;
圣君之统制万邦,须有干戈之役。
所以表阴惨阳舒之义,彰吊民伐罪之功。
我国家开万世之基,应千年之运。
四海尽归于临照,八纮皆入于提封。
西定巴、邛,复五千里升平之地;
南收岭表,除七十年僭伪之邦。
巍巍而帝道弥光,赫赫而皇威远被。
顷者因缘丧乱,分裂土疆。
累朝皆遇于暗君,莫能开拓;
中夏今逢于英主,无不扫除。
惟彼江南,言修臣礼,外示恭勤之貌,内怀奸诈之谋。
李煜比是呆童,固无远略。
负君亲之煦育,信左右之奸邪。
曾乖量力之心,但贮欺天之意。
修葺城垒,欲为固守之谋;
招纳叛亡,潜萌抵拒之计。
我皇帝义深含垢,志在包荒。
擢青琐之近臣,降紫泥之丹诏,曲示推恩之道,俾修入觐之仪,期暂诣于阙庭,庶尽销于疑间。
示信特开于生路,执迷自履于危途,托疾不朝,坚心背顺。
士庶咸怀于愤激,君亲曲为之优容,但矜孤孽之愚蒙,虑陷人民于涂炭,累宣明旨,庶俾自新。
略无悛悟之心,转恣陆梁之性。
事不获已,至于用兵。
大江特创于长桥,锐旅寻围其逆垒。
皇帝陛下尚垂恩宥,终欲保全,遣亲弟从镒归,回降天书,委曲抚喻,务从庇护,无所阙焉。
终怀蛇豕之心,不体乾坤之造。
送蜡书则勾连逆寇,肆凶徒则劫掠王民。
劳我大军,驻逾周岁。
既人神之共怒,复飞走以无门。
貔貅竟效其先登,虮虱自悲于相吊。
臣等于十一月二十七日,齐驱战士,直取孤城。
奸臣无漏于网中,李煜生擒于麾下。
千里之氛霾顿息,万家之生聚寻安。
其在城官吏、僧道、军人、百姓等久在偏方,困于虐政,喜逢荡定,皆遂舒苏。
望天朝而无不涕洟,乐皇化而惟知鼓舞。
有以见穹旻助顺,海岳知归。
当圣朝临御之期,是文轨混同之日。
卷甲而兵锋永戢,垂衣而帝祚无穷。
臣等俱乏将材,谬司戎律。
遥禀一人之睿略,幸成九伐之微劳。
江南国主煜并伪命臣寮已下若干人,既就生擒,合将献捷。
臣等无任歌时乐圣、庆快欢呼之至,谨奉露布以闻。
按:《景定建康志》卷三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广州法性寺钟款咸平四年 北宋 · 韩季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
弟子韩季迁同慈母李氏二十一娘、□□郎婆□婆珠等,敬铸造鸿钟壹口,重铜叁伯斤,奉为亡室周氏八娘追荐,去识生界。
以设斋庆赞讫,舍沙门义明,永充供养。
谨题。
按:《金石续编》卷一三。又见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五(题《光孝寺咸平钟款》)。
升州行营擒李煜露布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九、《学易集》卷五
升州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等,上尚书兵部:臣等闻天道之生成庶类,不无雷电之威;
圣君之统制万邦,必有干戈之役。
所以表阴惨阳舒之义,彰吊民伐罪之功。
我国家启万世之基,应千年之运,四海尽归于临照,八纮皆入于提封。
西定巴邛,复五千里升平之地;
南收岭表,除七十年僭伪之邦。
巍巍而帝道弥光,赫赫而皇威远被。
顷者因缘丧乱,分裂土疆。
累朝皆遇于暗君,莫能开拓;
中夏今逢于英主,无不扫除。
惟彼江南,言修臣礼,外示恭勤之貌,内怀奸诈之谋。
李煜本是騃童,固无远略,负君亲之鞠育,信左右之奸邪,曾无量力之心,但贮欺天之意。
修葺城垒,欲为固守之谋;
招纳叛亡,潜萌抵拒之计。
我皇帝度深含垢,志在包荒,辍青琐之近臣,降紫泥之丹诏,曲示推恩之道,俾修入觐之仪,期暂诣于阙庭,庶尽销于疑间。
示信特开于生路,执迷自履于危途,托疾不朝,坚心背顺。
士庶咸怀于愤激,君亲曲为于优容,但矜孽竖之愚蒙,虑陷人民于涂炭,累宣明旨,庶俾自新。
略无悛悟之心,转恣陆梁之性,事不获已,至于用兵。
大江特创于长桥,锐旅寻围其逆垒。
皇帝陛下尚垂恩宥,终欲保全,遣亲弟从镒归回,降天书委曲抚喻,务从庇护,无所阙焉。
终怀蛇豕之心,不体乾坤之造,送腊书则勾连逆寇,肆凶徒则劫掠王民,劳我大军,驻踰周岁。
即人神之共怒,复飞走以无门,貔貅竟效其先登,虮虱自悲于相吊。
臣等于十一月二十七日齐驱战士,直取孤城,奸臣无漏于网中,李煜生擒于麾下。
千里之氛霾顿息,万家之生聚寻安。
其在城官吏僧道军人百姓等,久在偏方,困于虐政,喜逢荡定,皆遂舒苏,望天朝而无不涕洟,乐皇化而惟皆鼓舞。
有以见穹旻助顺,海岳知归。
当圣明临御之期,是文轨混同之日,卷甲而兵锋永戢,垂衣而帝祚无穷。
臣等俱乏将材,谬司戎律,遥禀一人之睿略,幸成九伐之微劳。
江南国主李煜,并伪署臣僚以下若干人,既就生擒,合将献捷。
臣等无任歌时乐圣庆快欢呼之至。
谨奉露布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