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句 五代 · 杨凝式
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归洛寄尹张从恩时蝗适至》)。
到此今经三纪春(《洛阳》,并见《纪闻》)。
杨凝式传并赞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二、《游宦纪闻》卷一○
杨凝式字景度,隋越公素之后、唐相涉之子也。天资警悟,工草隶,善属文。昭宗时第进士,为度支巡官。再迁秘书郎、直史馆。梁开平中,为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去从西都张全义,辟为留守巡官。梁相赵光裔器其才,奏为集贤殿直学士,改考功员外郎。唐同光初,以比部郎中知制诰,改给事中、史馆修撰、判馆事。明宗立,拜中书舍人。长兴中,历右散骑常侍,工、礼、户三侍郎。后以疾免,改秘书监。清泰初,迁兵部侍郎,复以疾归洛。晋天福中,迁太子宾客,寻除礼部尚书致仕。开运中,宰相桑维翰表起为太子少保,分司。汉乾祐中,历少傅、少师。周广顺中,再请老,以尚书右仆射致仕。显德初改左仆射、太子太保。元年冬,薨于洛阳,年八十二(旧史云年八十五,误也。),赠太子太傅。初,凝式父祖世显于唐,至涉相哀帝。时方贼臣陵慢,王室残荡,贤人多罹患。涉受命,泣语凝式曰:「世道方极,吾婴网罗不能去,祸将及,且累汝」。朱全忠篡唐,涉当送传国宝,凝式谏曰:「尊为宰相,而国至此,不为无过。乃更持天子印绂与人,虽保富贵,如千载史笔何」!时全忠恐唐室旧臣不利于己,往往阴访,群情疑贰之,间及祸者甚众。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惊曰:「汝赤吾族矣」!凝式恐事泄,因佯狂,而涉以谦持,终免梁祸。凝式虽仕历五代,以心疾閒居,故时人目以风子。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槩,辄留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率宝护之。其号或以姓名,或称癸巳人,或称杨虚白,或称希维居士,或称关西老农。其所题后,或真或草,或不可原诘。而论者谓其书,自颜中书后,一人而已。其佯狂之迹甚著。卜第于尹居之侧,遇入府,前舆后马,犹以为迟,乃杖策徒行,市人随笑之。常迫冬,家人未挟纩,会有故人过洛,赠以绵五十两、绢百端,凝式悉留之修行尼舍,俾造袜,以施崇德、普明两寺饭僧。其家虽号寒啼饥,而凝式不屑屑也。留守闻其事,乃自制衣给米遗之。凝式笑谓家人曰:「我固知留守必见赒也」。每旦起,将出,仆请所之,杨曰:「宜东游广爱寺」。仆曰:「不若西游石壁寺」。凝式举鞭曰:「姑游广爱」。仆又以石壁为请,凝式乃曰:「姑游石壁」。闻者抚掌。凝式诗什亦多,杂以恢谐。少从张全义辟,故作诗纪全义之德云:「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自一堆灰」。它类若此。石晋时,张从恩尹洛,凝式自汴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凝式先以诗寄从恩曰:「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从恩弗怪也。然凝式诗句自佳。及至洛后,以诗赠从恩云。其题壁有「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自然知了义,争肯学神仙」,清丽可喜也。尹洛者皆当时王公,凝式或傲然不以为礼。尹亦以其耆俊狂直,不之责也。凝式本名家,既不遇时,而唐、梁之际以节义自立,襟量宏廓,竟免五季之祸,以寿考终洛阳。诸佛宫书迹至多。本朝兴国中,三川大寺刹率多颓圮,翰墨所存无几,今有数壁存焉。士大夫家亦有爱其书帖者,皆藏去以为清玩。世以凝式行书颇类颜鲁公,故谓之「颜杨」云。
赞曰:唐季不纲,朱晃乘时盗国,一时公卿大夫迫于凶威,鱼伏鼠遁,能全节者无几。故六臣奉玺绂骏奔畀之,惟恐居后。而凝式乃能谏父以千载史笔为耻,因兹阳狂,弗与世网,优游卒岁。言足以厉俗,智足以全生,正谏似直,吏隐如愚,岂特宁武子、东方朔之流乎!世徒知阳狂可笑,而不知其所以狂;徒知墨妙可传,而不言其挺挺风烈。如此谏涉之事,新旧史皆弗书,复不为立传,可胜叹哉!余因汇次笔迹,遂为之传,使百代之下,知凝式者不特以工书与阳狂而已。
双忠庙(题,清顺治《潮州府志》卷一一作《双忠寺》。
) 明初 · 吴景熙
押词韵第七部
中唐天宝末,万里胡尘昏(胡,清顺治《潮州府志》卷一一作“吴”,清光绪《潮阳县志》卷二二作“埃”。(吕永光、张玲整理))。
两京既不守,百僚争窜奔。
桓桓张许公,秉义江淮间。
睢阳抗要冲,百战阅险艰。
慷慨忠义士,焦劳摧肺肝。
孤城忽食尽,饥肠为辛酸。
终焉费力敌,西拜泪潺湲。
平生誓许国,视死非所难。
忠魂上诉帝,悲号达天关。
雄名垂竹帛,闻风心胆寒。
灵祠依山麓,千载瞻遗颜。
我来重致辞,肃恭荐蘋蘩。
临风发浩歌,击节空长叹(明隆庆《潮阳县志》卷一五)。
花山吊古歌 明 · 李蓘
(后晋天福六年,安从进反,攻邓州,至花山,遇张从恩兵,不意其至,合战大败,从恩获其子指挥使弘义,从进以数十骑奔还襄州。事具《通鉴》。予过其地,感而赋之。)
天福六年索葛子,青丝白马烟尘起。
花山山畔竖逆旗,顾盼中原探囊里。
桓桓大将张从恩,雕戈贝胄朱旗翻。
奄忽从天下风雨,萧萧万灶声无喧。
吁嗟丧乱如崩土,父既摧兮子亦虏。
游魂半夜窜襄州,回首当枢岂为主。
事去人亡六百秋,缺斨破斧沉高丘。
山门流水汤汤去,落日千峰生暝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