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崔纵东都留守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二
居守之重。
固难其人。
近岁以来。
益又繁综。
廉察之任。
专御备之权。
地广务殷。
一皆咨禀。
非利用罔以通济
纯德不能保绥。
周爰咨询。
公论有属。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安平县崔纵
素风自远。
代济忠贞。
庆之所钟。
继有才哲。
气质淳茂。
识度淹通。
蕴经远之沉谋。
宣适时之利用。
宽而不弛。
简则能周。
以兹公方。
多历要重。
小大之务。
必闻休声。
辍于周行。
式是东夏
擢居春官之长。
且兼副相之雄。
懋昭厥庸。
期复先构。
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东都尚书省东都畿汝唐邓等州都防御观察处置使
散官勋封如故。
河东盐池灵庆公神祠碑阴记 唐 · 刘宇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
天作渊极。神将宅焉。
神者何。灵化之真宰者也。
夫神之俶落。实曰盬宗。
闾阎祷之。不在祀典。
先皇朝有元老韩公滉之总邦赋。以大咸之功。
康济是博。上以供宗庙之费。
下以代田野之租。升闻于天。
请加礼秩。帝曰可。
于是册为灵庆公。俎豆之数。
视于淮济。享谒之期。
载在王府。故及东都留守礼部尚书崔公纵顷知河中院。
以神之旧宫。僻在幽阻。
既崇其礼。宜敞厥居。
是用迁置于斯。乃饬殿堂。
开像设。面奫沦之积水。
跨逦迤之重冈。阴阴森森。
容卫毕备。立卒走壁。
俨然如生。虽水府灵居。
未之若也。今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冯公兴。
纂其是职。推置信让。
无小无大。报之以德。
顷以天久不雨。虑失其岁。
职方于是斋心累辰。亲执牲帛。
将至诚之德。告灵化之源。
尝不朝而雨斯足。如是者数四。
是则人有德于神。神亦有德于人。
德交归焉。政是用长。
宜其建石表异。徵文纪灵。
是以有太常博士崔君之颂也。逮夫石自他山而至。
文自奉常而来。知解县詹事府司直陆位。
事以道自集。商以仁自来。
安邑大理评事。财以清自丰。
吏以明自肃。此二公者。
以为职方之精意。可达于鬼神。
如之何不奉矣。乃相与就其磨砻。
覆以栋宇。自朔及望。
揭焉而举。洪范曰。
润下作咸。夫叙赞灵庆公阴潜之功。
亦所以表圣皇泽及于万姓者也。恐其颂或有阙。
乃命山客重纪于背阴。贞元十三年七月二日记。
国子司业窦公志铭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三
国子司业窦公讳牟
字某。六代祖敬远
封西河公。大父同昌司马。
比四代仍袭爵名。同昌讳允。
生皇考讳叔向。官至左拾遗溧水
工部尚书尚书大历初名能为诗文
及公为文。亦最长于诗。
孝谨厚重。举进士登第
佐六府五公。八迁至检校虞部郎中
元和五年真拜尚书虞部郎中
洛阳都官郎中泽州刺史。以至司业
年七十四。长庆二年二月丙寅
以疾卒。其年八月某日。
河南偃师先公尚书之兆次。初公善事继母。
家居未出。学问于江东
尚幼也。名声词章。
行于京师。人迟其至。
及公就进士。且试。
其辈皆曰。莫先窦生。
于时公舅袁高给事中。方有重名。
爱且贤公。然实未尝以干有司。
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
必曰。非我之才。
维吾舅之私。其佐昭义军也。
遇其将死。公权代领。
以定其危。后将卢从史
重公不遣。奏进官职。
公视从史益骄不逊。伪疾经年。
舆归东都从史败死
公不以觉微避去为贤告人。公始佐崔大夫纵留守东都
后佐留守司徒馀庆。历六府五公。
文武细粗不同。自始及终。
于公无所悔望彼此言者。六府从事
几且百人。有愿奸易险。
贤不肖不同。公一接以和与信。
卒莫与公有怨嫌者。其为郎官令守。
慎法宽惠不刻。教诲于国学也。
严以有礼。扶善遏过
益明上下之分。以躬先之。
恂恂恺悌。得师之道。
公一兄三弟。常偫庠巩。
常进士水部员外郎朗夔江抚四州刺史
偫以处士徵。自吏部郎中御史中丞
出帅黔容以卒。庠三佐大府。
自奉先令为登州刺史。巩亦进士
以御史佐淄青府。皆有才名。
公子三人。长曰周馀。
好善学文。能谨谨致孝。
述父之志。曲而不黩。
次曰某曰某。皆以进士贡。
女子三人。愈少公十九岁。
以童子得见。于今四十年。
始以师视公。而终以兄事焉。
公待我一以朋友。不以幼壮先后致异。
公可谓笃厚文行君子矣。其铭曰。
后缗窦逃闵腹子。以再家窦为氏。
圣愕旋河犊引比。相婴拨汉纳孔轨。
后去观津。而家平陵
遥遥厥绪。夫子是承。
我敬其人。我怀其德。
作诗孔哀。质于幽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