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东阿黄石公(有大历时碑,李卓撰文后改名栖筠。裴平篆字题衔,隶字书碑,甚佳。)庚申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二
孺子取履圯下时,老父乃以足受之。
出一编书是何语,以退为进王者师
捐之三人楚可破,致四人救太子危。
功成封留愿足矣,齐三万户何取为。
西京治道尚黄老善能用拙乃大巧。
权舆所自谁之力,博浪铁椎真草草。
留侯黄石盖同冢,仙骨蜕馀归浩渺。
于今但有黄石,古柏二千年未槁。
碑文大历李栖筠,书石裴平工八分。
题衔小篆并精紧,滥擅时名嗤少温
吕太尉 北宋 · 彭俊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四
某尝谓治时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人。
时有废兴,法有利害,人有贤不肖,此三者,百王不易之理,治乱安危之所由出也。
然天下无不可为之时,亦无不可行之法,而有不可用之人。
是以古之君子进而抚世,观时变通而审吾所以扶衰救弊之方,非法之难,而用人之为难。
切观熙宁之初,兴滞起废,典章文物,大小备具。
阁下亲与神考左提右挈,刬削蠹弊而更新之。
自是以来,学者溺于私意,三十年间,一时人物,更五六变。
绍圣崇宁大观时,学士大夫皆幸公之不用,海内惜之。
而某私为阁下庆者,以神考经制作法,遭世难险,与时消亡,而阁下之废兴用舍随之。
同时谋谟辅弼,销磨尽矣,阁下独康宁寿考,屹然为故国世臣。
天其意者,岂非以阁下被遇先朝,固欲与熙宁元丰法度相为存亡而留阁下以复起之耶?
以今之视熙宁元丰,人才进退,孰贤孰愚?
法度纲纪,孰张孰弛?
主威国势,孰强孰弱?
兵民财食,孰登孰耗?
起阁下于闲退之中,必将赋之以政,所以为此者也。
夫以神考之厉精,阁下君臣之契,与名卿才大夫先后左右,如以石投水,然犹排去异议,赏罚利害,几成欲毁,如此其难,而况处其尤难者哉?
某闻之道路,小者不可悉,而大者姑致其一二。
爵禄名器,人主操柄,比来冒忝颇众,高牙大纛,剖城置邑,所以奖王功,而今例以恩泽得,此一难也。
外戚之假宠借势,参预帷幄,新进书生翕然归之,此二难也。
獐头鼠目子不顾分义,专务行险,以诋毁前辈,鬨然成群,势难与较,此三难也。
财匮民困,边鄙空虚,上下公为欺蔽,下之情不得上达,此四难也。
夫此四者,时之极致,法之至变。
一朝而尽革之,则惧吾身之不安而不能以成功;
坐视而莫之恤,则恐其滋蔓而卒至于不可救。
前年,自门下擢庐江何公为左丞相,然庐江公,长者也,知因时而不知正法;
往年自南方召清河张公为右丞相,然清河公,勇于救弊者也,能正法而不先于用人。
故某谓今之世变法弊甚于熙宁之初
一朝天子赫然捐是四难者以付阁下而听所以为,不先登进人材,植立基本,未易轻议也。
恭惟阁下少负英伟奇特之气,自入仕于今几六十年,练达世变,中间荣辱得丧,所以阅多矣。
今也年高德劭,心平气定,乃落华取实之时,使之得位,必更工于其初,则广收英豪,建置忠良,基本立矣,然后可以有为。
此某区区畎亩之怀,所愿一望见而一发其愤也。
昔唐自肃、代之后,藩镇盛强,小大各拥兵专制,莫敢谁何。
宪宗赞皇公为相,一日易三十六镇,无敢动者。
至其子德裕,才略智谋,无出其右,为奸庸所忌,流落不遇。
逮晚节,武宗英断用之,出其绪馀,期月之间,平太原,取泽潞,异时骄将叛卒,指呼顾盼,畏慑震怒,如召奴隶。
二李奇略,因难乃见。
而某谓方天下业钜事丛时,皆得真才如斯人者任之,复何虑哉!
我国家奕世承平,宏规远摹,度越千古,以主上之聪明独断,圣德方兴,固非晚唐之比。
而阁下德望视赞皇父子无愧,而遭世文明过之。
天将复兴于此,则众建君子而用智于四难者,斯适其时也。
若某者,愚不知分,轻犯交浅之义,亦惟阁下始终察之而已。
政论 其一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六
谨案:《隋志·法家》,《正论》五卷,汉大尚书崔寔撰。《旧唐志》,《政论》五卷。《意林》亦五卷。《新唐志》作六卷。各书引见,或作《政论》,或作《正论》,又作《本论》,止是一书。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人高祖篆,祖颎,父瑗,范《史》皆有传。好典籍,桓帝初为郎,后拜议郎,与边韶延笃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杂定《五经》。拜辽东太守,母卒归葬。服竟,召拜尚书,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免归。建宁中卒。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指切时要,言辨而确。范《史》论曰:「之《政论》,言当世理乱,虽痛心错之徒不能过也。」「其书成于守辽东后,故有「仆前为五原太守」及「今辽东耕犁」云云。本传系于桓帝初除为郎时,未得其实。其本北宋时已佚失,故《崇文总目》不著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亦无之。《通志略》载有六卷,虚列书名,不足据。今从《群书治要》写出七篇,从本传及《通典》各写出一篇,凡九篇,略依《意林》次第之。刺取各书引见,校补讹脱,定著一卷。其畸零短段三十事不能成篇者,载于卷末。《治要》专取精实,而腴语美词,芟除净尽。然于当时积弊,已胪列无遗。治乱兴亡,古今一轨,本传引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诚哉是言也。嘉庆十九年龙集甲戌六月十五日
自尧、舜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
皋陶陈谟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用隆。
及继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
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世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
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
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
或犹豫岐路,莫适所从;
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
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
是以王纲纵驰于上,智士郁伊于下。
悲夫!
且守文之君,继陵迟之绪,譬诸乘弊车矣。
(《意林》作「若能」)求巧工,使辑(《意林》作「葺」)治之,折则接之,缓则楔(本作「契」,从《意林》改之)之,补琢换易,可复为新。
新新不已,用之无穷。
若遂不治,因而乘之,摧拉捌裂,亦无可奈何矣。
武丁之获傅说宣王之得申甫是则其巧工也。
今朝廷以圣哲之姿,龙飞天衢,大臣辅政,将成断金,诚宜有以满天下之望,称兆民之心。
年谷丰稔风俗未乂(此二语上下疑有删节)
夫风俗者,国之脉诊(《御览》三百七十五作「胗」)也。
年谷如其肥肤,肥肤虽和,而脉诊(年谷下十三字从《御览》补)不和,诚未足为休。
《书》曰:「虽休勿休」。
况不休而可休乎。
汉兴以来,三百五十余岁矣。
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雕敝,人庶巧伪,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自汉兴」下四十字从本传补)
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治哉?
期于补绽决坏,枝柱邪倾,随形裁割,取时君所能行,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
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施(本传作「设」)
不强人以不能,背所急(本传作「背急切」)而慕所闻也。
孝武皇帝策书曰:「三代不同法,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
孔子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民,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
是以受命之君,每辄创制;
中兴之主,亦匡时失。
盘庚悯殷,迁都易民;
周穆有阙,甫侯正刑(「是以受命」下三十五字从本传补)
然疾(疑有误。本传及《艺文类聚》五十二无此二字)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奇玮(本传、《艺文类聚》作「传」)所闻,简忽所见,策不见珍,计不见信。
夫人既不知善之为头善,又将不知不善之为不善,乌足(本传、《艺文类聚》作「可」)与论国家之大事哉!
故每有言事,颇合圣听者,或下群臣,令集议之,虽有可采,辄见掎夺。
何者?
其顽士暗于时权,安习所见,殆不知乐成,况可与虑始乎?
心闪意舛,不知所云、则苟云率由旧章而已。
其达者或矜名嫉(本传作「摈」)弃。
虽稷、契复存,由(本传作「犹」)将困焉。
贾生之所以排于绛、灌,吊屈子以摅其愤者也(旧作「以舒愤者也」,从本传改补)
夫以文帝之明,贾生之贤,绛、灌之忠,而有此患,况其余哉!
况其余哉!
且世主莫不愿得尼、轲之伦以为辅佐,卒然获之,未必珍也。
自非题榜其面曰鲁孔丘、邹孟轲,殆必不见敬信。
何以明其然也?
此二者善己存于上矣。
当时皆见薄贱,而莫能任用,困厄削逐,待放不追,劳辱勤瘁,为竖子所议笑,其故获也。
夫淳淑(《意林》作「贞一」)之士,固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耻乡原之誉,绝比周之党(「绝」字从《意林》补),必待题其面曰鲁仲尼、邹孟轲,不可得也(「必待」下十六字从《意林》补)
而世主凡君,明不能别异量之士,而适足受谮润之诉。
前君既失之于古,后君又蹈之于今,是以命世之士,常抑于当时,而见思于后人(《意林》作「无不见思于后日」)
以往揆来,亦可容易?
向使贤不肖相去,如泰山之与蚁垤,策谋得失相觉,如日月之与萤火,虽顽嚣之人,犹能察焉常患贤佞难别,是非倒纷,始相去如毫厘,而祸福差以千里,故圣君明主其犹慎之(《群书治要》)
狄梁公864年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呜呼。
天后革大命。
垂二十年。
天下晏如。
不让贞观之世。
是遵何道哉。
非以敬任公乎。
不然者。
来俊臣之酷不能诬。
诸武之猜不能害。
房龄之谏不能逆。
进士皮日休江左彭泽
河东观察之四年。
赞皇公刺史之二年(下阙)
其词曰。
惟唐中否。
帝室如燬。
□后持权。
式人端委。
书诫牝鸡。
易称羸豕。
大树得蘬。
崇台欲坠。
便藩诸武。
作我蜴虺。
泉深兮东宫已矣□北极绾我神玺。
娲皇肇命。
吕君函纪。
德方木。
秦运为水。
杜□与化宫阙致治。
天将启唐。
诞忠良□为道如勃木强。
乃写大辩。
对彼明飏。
一言苟悖。
视死如乡。
少海既阔。
少阳既光。
五公始昌
共交玉堂(下阙)
刘监簿第一百三十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五言绝句 押先韵
秀气冲星斗(赠李八丈),壮笔过飞泉李十五丈)
旧游易磨灭汝阳王琎,魂伤山寂然(妻子入蜀)
爱妾换马 清 · 戴亨
郎若空中云,变幻在倏忽。
妾若阶前草,去留从所欲。
自顾倾城姿,娇贵比珠玉。
蓄愿配君子,贮之黄金屋
贞一誓死生,没齿以自勖
岂谓他人心,视之如贱畜。
信誓方旦旦,弃蠲一何速。
讵忍千金躯,复受骊黄目。
捐生谢主人,此身难再辱。
遗诏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一
我国家化隋为唐。奄有天下。
三百年之盛业。十八叶之耿光。
朕自缵丕图。垂将二纪。
虽恭勤无怠。属运数多艰。
致寰宇之未宁。睹兵戈之屡起。
赖勋贤协力。宗社再安。
岂意宫闱之閒。祸乱忽作。
昭仪李渐荣。河东夫人裴贞一
潜怀逆节。辄肆狂谋。
伤疻既深。巳及危革。
万机不可以久旷。四海不可以乏君。
神鼎所归。须有缵继。
辉王祚。幼彰岐嶷。
长实端良。裒然不群。
予所钟爱。必能克奉丕训。
以安兆人。宜立为皇太子
改名柷监军国事。
于戏。孝爱可以承九庙。
恭俭可以安万邦。无乐逸游。
志康寰宇。百辟卿士。
佑兹冲人。载扬我高祖太宗休烈
山行行歌十首 其三 宋 · 周文璞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道院中间沐发容,施来元自赞皇公
君能百拜香烟下,不怕丹琼路不通。
甘露寺1071年11月3日 北宋 · 苏轼
 押寒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甘露寺
江山岂不好,独游情易阑。
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
我欲访甘露,当途无闲官。
二子旧不识,欣然肯联鞍。
古郡山为城,层梯转朱栏。
楼台断崖上,地窄天水宽。
一览吞数州,山长江漫漫。
却望大明寺,惟见烟中竿。
狠石卧庭下,穹窿如伏羱。
缅怀卧龙公,挟策事雕钻。
一谈收猘子,再说老瞒
名高有馀想,事往无留观。
萧公古铁镬,相对空团团。
陂陀受百斛,积雨生微澜。
泗水逸周鼎,渭城辞汉盘
山川失故态,怪此能独完。
僧繇六化人,霓衣挂冰纨。
隐见十二叠,观者疑夸谩
破板陆生画青猊戏盘跚。
上有二天人,挥手如翔鸾。
笔墨虽欲尽,典型垂不刊。
赫赫赞皇公,英姿凛以寒。
古柏手亲种,挺然谁敢干。
枝撑云峰裂,根入石窟蟠。
薙草得断碑,斩崖出金棺。
瘗藏岂不牢,见伏理可叹。
四雄皆龙虎,遗迹俨未刓。
方其盛壮时,争夺肯少安。
废兴属造物,迁逝谁控抟。
况彼妄庸子,而欲事所难。
古今共一轨,后世徒辛酸。
聊兴广武叹,不待雍门
化成岩 南宋 · 戴复古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城郭嚣尘外,江山胜概中。
铿然一滩水,和以万松风。
夹径森奇石,危亭纳太空。
苍岩不能语,曾识赞皇公
袁州化成岩李卫公谪居之地 南宋 · 戴复古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一岩端坐挹千峰,三两亭台胜概中。
江水骤生连夜雨,松声吹下半天风。
因思世故吾头白,独步林皋夕照红。
欲吐草茅忧国志,谁能唤起赞皇公
三槐堂(并叙)1079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九、《皇朝文鉴》卷七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三、《文章轨范》卷七、《崇古文诀》卷二五、《古文集成》卷四八、《吴都文粹》卷四、《方舆胜览》卷五三、《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一、别集卷三二、《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二、续集卷五六、《秘笈新书》卷一、《山堂肆考》卷一三○、《文章类选》卷一八、《文编》卷五九、《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五三、《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七、《名世文宗》卷二七、《汴京遗迹志》卷八、正德《莘县志》卷一○、《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五五、雍正《河南通志》卷五一、嘉庆《东昌府志》卷四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天可必乎?
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
仁者必有后。
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蹠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而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所传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券,交手相付。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
天将复兴王氏也欤?
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信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
吾是以录之。
铭曰:
呜呼休哉!
魏公之业,与俱萌。
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
相时射利,皇恤厥德。
庶几侥倖,不种而穫。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
王城之东,晋公所庐。
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
又次邦衡长子(泳)总干癸巳1173年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
乃公刚鲠迅词章,济美人推小赞皇
君实固难安洛汭,子虚亦合荐周行。
牛屠十九看游刃,媠击三千始滥觞。
早向秦淮迎辇辂,北征旗鼓正相望(自注:李栖筠文章劲迅,有刚鲠大臣之目。)
毛诗 其二 谷风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几年游泳与方舟,一旦同心友作雠。
苦是人心多阻隔,满前珠玉不知收(自注:阻我德者蔽于新昏,于我之善处皆不见也。贾用不售者,贾者,卖也。谓复作意用心,铺陈其善,使之知之,求以感动其心。而蔽惑阻隔之深,虽贾之亦不售也。人心不可有所惑也如此。贾字尤是委曲求合之意,是亦可谓柔顺贞一者矣。)
按:以上《石堂先生遗集》卷一九
冯伉991年9月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小畜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某读唐史,见陆忠州之在相位也,摈斥李吉甫,不容于朝。
及贽有南宾之贬,而吉甫方为刺史,贽之门人故吏亦皆危之。
洎到贬所,而吉甫待之颇厚,有庶僚见宰相礼。
赞皇公秉钧也,排逐牛僧孺,有循州之责。
德裕南迁,奇章公量移在汝,赞皇路由此郡,而僧孺接之,情礼甚至,为道南方风土之宜,殊不以向之嫌隙为意。
贤哉!
二君子之操心也如是,岂古之所谓以德报怨者邪?
某向以紫微郎廷尉事,亦尝议閤下之过,今有商于之命,而亲友间往往相唁,诚以閤下通理是郡也,某则独以为不然。
且夫以怨报怨,皆私事也,故虽睚眦必报矣。
今某于閤下,议刑,公事也,擢第,同年也,閤下岂以为怨乎?
虽某之名位才业忠州赞皇也远矣,而閤下读书为文,立身行事,岂不知吉甫、僧孺之为人乎?
望閤下观古人之行,敦同年之契,穷愁之中,少假气焰,则迁客之幸也。
某顿首。
加證道孝德尊号大赦文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
王者事天明。
事地察。
修身慎行。
孝德彰矣。
故风化天下。
和睦兴焉。
敬宗
祖考来格。
是则礼莫大于严享。
孝莫大于扬名。
有以通于神明。
有以光于四海。
承真之道。
缵圣之业。
钦若先训。
惟怀永图。
宝俭宝慈。
无为而理。
自南自北。
有截来威。
五教聿兴。
家服仁孝。
四灵咸盛。
物应纯诚。
百辟公卿。
万方夷夏。
奉元贶。
徵长发于真源。
屡荐鸿名。
愿昭彰于至德。
封章守阙。
于再于三。
加以圣祖锡符。
元中启迪。
天心垂裕。
荣光降临。
敢不丕承。
固执冲让。
乃展因心之义。
以宏推尊之典。
虔上册礼。
斋肃思成
入室僾然。
敢忘于目。
出户而听。
庶几有闻。
扬美谥于无疆
展永怀于罔极。
且敬从拜后。
礼既尊先。
式副群心。
以允成义。
以今日敬膺典册。
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
大号载崇。
祗若增惧。
宜因布和之序。
式宏在宥之泽。
可大赦天下。
天宝十三载二月九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巳下。
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免者。
咸赦除之。
官人犯入己赃。
不可更令却上。
后不须为累。
其左降官并稍量移近处。
反逆缘坐流配之色。
宜与量移。
王鉷李林甫柴崇耀阿布思等。
并寄任非轻。
包藏特甚。
原情议法。
深所难容。
况日月未淹。
罪坐尤重。
即从宽宥。
何以惩肃。
应缘亲累流配者。
并不在该及之限。
左降官承前遭忧。
皆不得离任。
孝行之道。
所未宏通。
情理之閒。
深可哀恤。
如有此类。
宜并放归。
仍申省。
计至服满之日。
准法处分。
自今巳后。
编入常式。
其中有非反逆缘坐。
及情理切害。
有父母年老。
不任相随。
无昆弟养者。
许停官归侍。
及有身巳衰老。
久罹谴责。
愿停官者。
本道采访使择。
具名牒中书门下
然后放还。
鳏寡茕独乏绝者。
量加赈给。
三载黜陟。
百王令典。
殿最之迹。
廉问攸归。
欲更别遣使臣
虑有烦扰。
今载宜委本道采访使
具官人善恶奏闻。
以申劝阻。
自临御以来。
四十馀年。
棫朴延想。
寤寐求贤。
林薮无遗。
旌招不绝。
犹虑升平巳久。
策业增多。
至于徵求。
或遗僻陋。
其博通坟典。
洞晓元经。
清白著闻。
词藻宏丽。
军谋出众。
武艺绝人者。
任于所在自举。
仍委郡县长官精加铨择。
必取才实相副者奏闻。
朕尊崇先谥。
霜露增感。
于以孝思。
无忘锡类。
其内外见任官阶。
俱是三品巳上。
父未有五品官及无官巳亡殁者。
宜各赠五品官。
及母无邑号者。
亦与追赠。
其见任四品五品清官官阶俱是五品巳上者。
亡父母先无官号。
亦准此追赠。
且厚其风俗。
五教之旨聿兴。
贲于丘园。
十翼之风斯在。
其士庶閒。
众推孝弟。
异代义居。
高尚确然。
隐遁岩穴者。
采访使博访闻荐。
其孝义之人。
巳经旌表。
雍睦无易。
纯至有终。
著美乡闾。
深可嘉尚
各赐勋两转。
彰德行。
天下侍老。
百岁巳上版授本郡太守
妇人版授郡夫人
各赐绵帛五段。
三石。
八十巳上版授本县令
妇人版授县君
各赐绵帛两段。
两石。
太清宫阙。
圣祖仙居
频降休徵。
屡贻启迪。
不有优异。
岂表殊常。
其本宫道士宜各赐物三十段。
道门威仪王虚真赐物五十段。
陪位大德各赐物二十段。
因心推崇。
增上美谥。
惟官统职。
必在正名。
今以太常尊事宗庙。
安可别署为名。
礼不逼尊。
情期达敬。
五陵署改为台。
其献陵台等五令及丞并升一阶。
以彰崇奉。
五岳四渎及名山大川。
并灵迹之处。
先贤祠庙。
各委郡县长官致祭
其有陵墓祠宇颓坏者。
量情修葺。
亚献皇太子玙赐物一千段。
终献荣王琬赐物五百段。
其馀各赐阶爵有差。
郡守县令
职在亲人。
必务公勤。
以康黎庶。
凡所推择。
皆竭乃诚。
宠锡之閒。
须甄异等。
普恩之外。
太守等并赐爵一级。
县令赐勋两转。
庶期勉励。
以表朕心。
其京文武官。
一品赐物一百匹。
二品八十匹。
三品七十匹。
四品五品五十匹。
六品七品各三十匹。
八品九品各二十匹。
北京留守节度采访使并京官准敕出使未回者。
所赐物并同见在例。
左相陈希烈
纯粹之道。
载穆朝廷。
文儒之风。
式瞻师表。
且协和时令。
翊赞升平。
柔嘉其德。
克壮元老。
与一子五品官。
赐物五百匹。
太尉奠瓒上册书宝册读册右相杨国忠
当朝正色。
百僚纲纪。
廉节遗身。
三阶柱石。
况发挥孝理。
润色鸿猷。
金玉王廷。
典礼增缉。
不有殊等。
何用为劝。
宜与一子三品官。
仍与一子五品官。
更赐物五百段。
左仆射安禄山
贞一之心。
总文武之任。
出清北落。
入赞南宫。
既押登歌。
又挥宝册。
与一子官。
更赐物四百匹。
太尉张均
太清宫祠及修仪注等使。
普恩之外。
又赐物一百匹。
武德功臣贞观初宰辅等。
缅想忠义。
感会风云。
用集大勋。
肇兴王业。
其有子孙零落。
冠冕陵夷。
无任官宦者
宜令所司勘责。
依资与一人京官。
唐元勋臣。
绩参缔构。
录劳念旧。
每寘于怀。
普恩之外。
宜放一子出身。
如已出身。
所司依资与一官。
率土之内。
赐酺三日
常州刺史厅壁记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六
晋分丹阳毗陵。后改为晋陵
隋置常熟县。创常州理之。
无何。常熟苏州
始于晋陵常州。当楚越之襟束。
居三吴之高爽。其地恒穰。
故有嘉称。领五县。
版图十馀万。望高地剧。
此关外名邦。自狂虏肆乱。
江湖流毒。地荒人亡。
十里一室。天子诏宰政。
审可以安人者。以工部侍郎赞皇公览允(一作充)
帝俞。拜为此邦。
昔齐人闻石相将至。举国大理
赞皇东辕。明诏先下。
吏愉人泰。如时之春。
视之犹身。归者遍野。
赞皇公以为易简本乎悠久。久于其道而化成。
封章上请。求理三岁。
诏书宠异。进品正议大夫
优贤报功。于时为盛。
自吴通上国。越盟诸夏。
秦裂郡国。智如伍员
才若鸱夷。以及我国家贤良。
临州者甚众。未有浚河渠。
大江。漕有馀之波。
溉不足之川。沟延申浦。
至于城下。废二埭之隘。
促数州之程。海夷浮舶。
弦发望至。出古人创物之智。
见君子济众之心。大矣哉。
一境清净。无为而理。
此举大略也。汉制。
刺史部领郡国。迁为太守
太守课最。入为公卿。
魏晋以来。或称州牧
朝州刺史郡太守更相为名。亲贤如宁岐。
弼谐如狄宋。皆拜焉。
在部视侯伯。入朝亚卿尹。
其车服皂盖朱轓华虫七旒进贤两梁冠。玉佩青绶。
古有铜兽竹使符。太守不假节。
刺史临兵则持节。今虽无事。
亦称使持节。戒不虞也。
降铜鱼诏书合之。代兽符也。
夫子门人。高第者众。
唯称雍也可为诸侯。至矣哉。
古之为理。本于德行。
赞皇公秉心宣猷。尽瘁王室。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为王者辅。宜哉。
永泰二年二月庚戌赞皇公从子检校吏部员外郎华述。
徐星伯太守唐登科记考后五十韵乙酉 晚清 · 李慈铭
 押歌韵 出处:杏花香雪斋诗己集
唐代进士,风华冠诸科。
(氐。)(康。)递有述,洪(适。)(史。)重编摩。
书佚见它说,文献勤搜罗(《文献通考》尚载《登科记》大略,始武德,终周显德。每年先列进士几人,次列诸科几人,盖即乐史本,徐氏据以为目。)
时代若鱼贯,雁塔劫不磨。
绫红雪作馅,袍绿花成窠。
万口熟辞赋,名笺誇娙娥
杏花一榜出,千门走骢驒。
团司传鲭单,期集占锦窝。
百舫曲江列,十队明珠驮。
至尊御楼观,公卿萃鸣珂。
盛事满史册,秉笔不敢苛。
房玄龄。)杜如晦。)及甫白,此中皆谁何。
高唐出章奏,邺侯自涧薖。
中晚三大儒,(佑。)吉甫。)(覃。)则那(那,犹然也。那、然,一声之转。《左传》:「弃甲则那。」谓牛、犀兕之皮可为甲者尚多,虽弃无害,故弃甲则然也。其下役夫曰:「从其有皮,丹漆若何?」谓皮纵有之,如丹漆何也?其应答之情如绘。杜注:「那,何也。」是华元自谓弃甲则何矣,上下文语气皆乖。昌黎《石鼓歌》:「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谓自汉至,疲于争战,无人收拾石鼓,理则然也。是昌黎之解不误。)
通典郡县志,绝业无能过。
石经创今体,古泽追象献。
出身皆任子,未尝炫随和。
赵公传卫国,相业淩嵯峨。
咸非随计吏,起家持橐
岂屑争铺席,叉手相吟哦。
(崔。)(达奚。)(刘。)。)辈,国贼联金坡
宗闵诩玉笋,朋党成痏痾。
三魁张又新,八关帅群魔。
状元或覆落,曳白纷缕覼。
琐琐等点鬼,录录付逝波。
文字率回冘,十九传谬讹。
月露一二语,尊之比蚪蝌。
二甲斗关节,两军树媒囮。
所以赞皇公,轻薄苦诋诃。
俗溺不易晓,肉食趋媕婀。
天子假乡贡,上下公欺詑。
冬集祗温卷,夏课惟奔梭。
恩地比夫婿,新妆竞眉蛾。
但求捷足得,不顾骍颜酡。
乾宁一诏黜,白徒天敢呵。
苏楷改庙谥,李振拥贼靴。
山甫晋国,竟剚全家戈。
日落枭镜集,鼎沉螭罔多。
滥觞始团雪,流极沉陵阿。
尚传文皇智,赚此英雄皤。
豪秃万山兔,墨倾千斛螺。
留与作佳话,聊比曳落河。
主司冬烘客,郎君春梦婆
岂无名世英,由此假斧柯。
龙额点鲂鲤,凤翼傅鴚鹅。
明堂贡璆玉,朱簠嘉禾
美哉唐桂林,远媲周菁莪。
非若晚近贱,浮名抵渔蓑。
摩挲千佛经,叹艳霓裳歌。
盛衰有倚伏,此理终不颇。
安州刺史杜公神道碑 唐 · 杨炎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二
受正性者德之元。
纂重侯者业之盛。
君子体仁以合德。
积厚以感通。
著于神明。
于祚允者。
其惟杜公乎。
公讳鹏举
字某
其先京兆人也。
七代祖讳模。
后魏濮阳守。
卫人宜之。
子孙世居东郡
故今为濮阳人
夏有豢龙之官。
封唐杜之国
世载侯伯。
勋藏晋鲁。
公锡命。
元旗火龙。
拯三代之衰。
参五霸之业。
斯保姓之始也。
汉有建平侯
策定中兴。
晋有当阳侯
克并南夏
其食酆鄗。
盛西郊之黻冕。
其分荆濮。
胙东国之山河。
斯不朽之宗也。
濮阳陈留太守讳亮
陈留高祖北齐胶州刺史竟陵公讳伽。
竟陵生曾祖雁门太守讳保
雁门生大父唐苏州司马讳义宽
苏州生皇建平侯荆益二州大都督府长史讳慎行
贞孝公秉哲以辅先朝。
黄门戴天以成大业。
自魏七代。
以方岳登闻
在唐两朝。
以台衡致理。
斯迈种之仁也。
贞孝之兄。
黄门之考。
天修其爵。
地富其才。
神抱虚廓。
智藏蓍蔡。
口目河海。
仪刑嵩华。
学可以掌邦教。
词可以宣国风。
少与范阳卢藏用隐于白鹿山
以太夫人有疾。
清河崔沔同授医于兰陵萧亮。
声色以微以诚达。
疵疠之祥以气变。
属先府君作镇荆楚
有诏门子侍禁闱。
起家修武县
岁满。
以书判超等授济源
正议登朝。
右拾遗
升玉堂以谒圣君。
陈格言以利天下。
黄门侍郎张廷圭
国之髦硕。
洛州长史皇甫知常
之标准。
美公志行。
尝与请交。
公精义入神。
洞究奥赜。
睿宗践祚。
冥感祥符
睹元期于化元。
启成命于幽教。
所以伫非常之运。
天所以归亿兆之心。
元宗时在东宫
表公所言。
请编史册。
时应令赋诗。
御札批云。
毕公之任。
谅籍伊人。
思入风雅。
灵通神鬼。
后以亲累出为岐州司仓
同州司士
开元初
上以中都稍食。
省河漕之徭。
大农器用。
赋晋山之铁。
牧马于归兽之野。
考室于迎春之宫。
关中始置疏决盐铁长春宫三使
诏以公为判官
明年。
天子东行河堤。
阹格兽之场。
开濯龙之沼。
停銮上苑。
留宴天泉。
酒酣乐过。
公献赋以讽。
于是有采章之锡。
著作佐郎太子左赞善大夫都水使者王府司马丰王府长史中散大夫安州刺史
公为政。
在上位畏于上。
贞一以守之。
斋庄以莅之。
其始也居右正词。
王侯向慕。
其终也疏通易。
礼化兴行。
方将坐周召之堂。
陈歌训之典。
法象魏。
登天庭。
而明德寿于中年。
壮图悲于下国。
命矣。
以某年月日。
终于官舍。
明年二月。
葬于寿安之南原。
遵遗命也。
夫人河南郡
尉迟鄂国公之孙。
邛州刺史瑰之女也。
抱含一之德。
友于君子。
受降神之祥。
克生元辅
天宝四载
终于山阳别业。
其终祔焉。
从周礼也。
长子灵琼。
陈州太康主簿绍家祚而命夺其禄。
次子奉遥。
有异学而天丧其文。
荀陈同德
颜闵齐化。
季子山南剑南道副元帅特进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卫国公鸿渐
身负苍旻。
气和鼎饪。
符合斯运。
以道佐唐虞。
文系训谟。
化齐混象。
大勋格于皇极。
厚宠扬于祖考。
府君先赠太常
再荣师保。
夫人旧封宜阳
增号某郡。
三锡桓公之命。
是尊孟母之贤。
公主忠孝。
根仁义。
事亲有极致之道。
执丧有宁戚之哀。
威废鞭笞。
愠忘诮让。
其立身也。
冥观天理。
合含幽鉴。
强志通于众艺。
敏行求于古人。
考声教。
观历象。
动合灵祇之赞。
顺阴阳之和。
其达诚也。
忧喜极中。
权利交丧。
历官十二。
远悔吝之形。
春秋七十。
抱纯精之气。
其保终也。
君子谓探命历。
诚也。
专药膳。
孝也。
补衮职。
仲山之志也。
颂王风。
吉甫之才也。
济美。
栾武之德也。
有后。
臧孙之庆也。
宜乎正训百代。
垂鸿千古。
存被先公之冕服。
没为天子之元老。
勒钟鼎。
建庙堂。
金石以颂声。
邱陵以表隧。
乃假词末学。
观德将来。
铭曰。
于赫太师
德音孔遐。
道之气象。
物之精华。
文学邹鲁。
羽仪邦家。
选于帝庭。
帝庭有仪。
闻于宫府
宫府允。
明晦光耀。
际含天机。
识真紫极。
建𣄣青蒲。
熊负金印。
蛇蟠朱组。
时哉功名。
海变今古。
精魂归复。
宜阳之下。
我有冢嗣。
为王宝臣。
德延没世。
功被生人。
岸谷磅礡。
邱陵故新。
苍苍颂石。
万世遗尘。
李栖筠浙西观察使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三
敕。
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
选诸侯贤者而命之。
俾其遵俗宣风
大明黜陟。
今以刺史条察列郡。
西汉成式。
厥惟旧哉。
银青光禄大夫常州刺史充本州团练守捉使上柱国赞皇县开国子李栖筠
资朴厚之性。
秉礼义之宗。
学博而精。
其文而当。
明以辨政。
居官可纪。
秩更三署。
名重一时。
黄扉之论駮。
冬卿典制
自守毗陵
尤精藩职。
初剪横江之盗。
犹多击柝之虞。
言抚伤残。
克施惠训。
清静少欲。
以临其人。
礼让之风。
行于东国。
考其绩用。
实最方州
震泽之北。
三吴之会。
有盐铜山
有豪门大贾。
利之所聚
奸之所生。
资于大才。
济我难理。
加以中宪
雄兹按部。
慎乃教令。
薄其征徭。
无倚法作威。
无割下附上。
勉副朝寄。
以绥一方。
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御史中丞浙江西道观察使处置都团练守捉及本道营田等使。
散官勋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