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魏澹敬字议 隋 · 潘徽
 出处:全隋文卷十四
向所论敬字,本不全以为轻,但施用处殊,义成通别。
《礼》主于敬,此是通言,犹如男子「冠而字之」,注云「成人敬其名也」。
《春秋》有冀缺,夫妻亦云「相敬」。
既于子则有敬名之义,在夫亦有敬妻之说,此可复并谓极重乎?
至若「〔敬〕谢诸公」,固非尊地,「公子敬爱」,止施宾友,「敬问」、「敬报」,弥见雷同,「敬听」、「敬酬」,何关贵隔!
当知敬之为义,虽是不轻,但敬之于语,则有时混漫。
今云「敬奉」,所以成疑。
聊举一隅,未为深据(《隋书·潘徽传》,隋遣魏澹聘陈,为启于陈主曰:「敬奉弘慈,曲垂饯送。」以「伏奉」为重,「敬奉」为轻,却其启而不奏。立议,难之云云。不能对,遂从而改焉。)
寿春郡王成器太子左赞善大夫698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
相王男寿春郡王成器
毓彩桂山
承规椒掖
韶容霞举。
美志月将。
望苑翘才。
瑶山伫俊。
宜参多士之选。
俾从正人之列。
中大夫太子左赞善大夫
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授嗣郑王言右卫大将军709年12月12日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卿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郑王希言
才推近属。行禀中和。
用沈毅以为谋。体直方而成器
频升列之位。尝践执金之秩。
历官斯久。更事逾深。
必在亲贤。用膺心膂。
宜领右军之寄。仍直大将之任。
云麾将军右卫大将军。勋封如故。
宋王成器太子太师710年6月25日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孟侯之礼。
虽归于冢允。太伯之风。
实尚于高节。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
幼而聪敏。长则温仁。
礼乐同归。质文相半。
孝以为政。每用因亲。
忠而立诚。所期尊主。
故能乐于为善。好在服儒。
占蚁穴以探微。登雀台而成赋。
自奄有梁宋。作藩邦家。
其仪孔臧。其德可大。
朕之元子。当践副君。
隆基有社稷大功。神祇佥属。
由是朕前恳让。言在必行。
天下至公。诚不可夺。
爰符立季之典。庶叶从人之愿。
况别为九州。必资于牧伯。
贞夫万国。先伫于师傅。
式副佥谐之求。仍光不拜之宠。
雍州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别加实封二千户
赐物五千段。细马二千匹。
奴婢十房。金银器皿二百事。
甲第一区。良田三十顷。
馀如故。主者施行。
南郊赦书723年11月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
朕获主三灵。
于今一纪。
听政中昃。
每不敢康。
观书乙夜。
将求诸道。
顷年已来。
每思至理。
或远人不率。
或嗣岁不登。
淳朴未还。
惕厉斯在。
为人上而惭德。
奉天明以畏威。
祝史正辞。
必期于陈信。
郊丘备礼。
将俟于升平。
今正宗庙降灵。
克开厥后。
乾坤交泰。
保合太和。
麟凤龟龙。
元符黄瑞之祉。
蛮夷戎狄。
梯山航海之琛。
莫不日月以闻。
道路相属。
顾惟不德。
当兹休运。
钦若昭报。
畴咨故实。
所以今年献春
恭祠后土。
季秋吉日
追崇九庙。
采必先于鲁经。
稽肆类于虞典。
爰因长至
钦谒上元
告受命之元符。
昭严配之成绩。
大典云备。
至诚克展。
诸侯骏奔。
来于穆之相。
百神受职。
率咸秩之文。
六变已陈。
三献斯毕。
盖春秋之大事莫先乎祀。
王者之盛礼莫重于郊。
柴燎克终。
感庆罔极。
岂予一人之福。
亦尔万邦之赖。
宜因咸和之际。
俾承厚下之泽。
可大赦天下。
开元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昧爽已前。
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
已结正禾结正。
系囚见徒。
大辟罪已下。
咸赦除之。
其十恶死罪造伪头首劫贼杀财主。
在不赦例。
就中仍虑有冤滥者。
所司具状送中书门下
尽理详覆奏闻。
朕将亲览。
其有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
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
升坛行事官及供奉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以下加一阶。
诸县并准此。
升坛例内外文武官及致仕并前资陪位者。
赐勋一转。
缘大礼有职掌并押当者。
更加一阶。
斋郎并放出身。
皇亲诸亲陪位未出身者并放选。
已出身者赐勋一转。
亲王公主各与一子官。
三品卫监门黄衣长上飞骑万骑。
并仗内杂色人在斋宫宿卫
及诸色人有资劳人
缘大礼有职掌。
并流外行署预见大礼者。
亦赐勋一转。
其充香炉执扇及礼生祝史赞者。
赐勋外日选优与处分。
兵士宿卫斋宫。
并诸色无资劳缘大礼职掌。
京兆府百姓缘南郊祗应者。
各免其家一年杂科差。
南北卫将军中郎将宿卫宫者
并同升坛例。
其诸军节度大使三都留守
虽不陪位。
委寄既重。
特宜同升坛官例。
百岁老人赐棉帛五段。
五石。
县令至其家存问给付。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
终身勿事。
已旌表者。
量加优恤。
诸州百姓。
或因逢水旱流寓未安者。
宜令所司与朝集使即作赈恤安辑法奏闻。
其单贫卫士
番镇久次。
令州长官择灼然者放免番役。
征行人家。
州县检校
勿使侵欺。
碛西镇人。
途路悬邈。
特宜赐勋一转。
𩻴寡茕独。
令州县倍加矜恤。
使得存济。
元置义仓。
救人不足。
承前贷百姓粮及种子未纳者。
并放免。
不得却徵。
自古圣帝明王。
忠臣烈士。
名山大川。
并令所管致祭
其已得替官人。
并轻累未得处分。
非老弱疾病。
犹堪处事者。
量加收叙。
使免失职。
其左贬官。
非逆人五服内亲。
及犯赃贿名教者。
所司责勘奏闻。
量移近处。
其官人有清白政术。
堪任刺史县令
及抱器怀才。
不求闻达者。
州长官其以名荐。
宗室中有孝悌才术。
为众所知。
仍在卑任者。
宗正具以名奏。
君臣一体。
休戚共焉。
朕钦承天命。
恭传大宝。
盖凭累祖馀业得一之符。
亦由偫公旧勋不二之力。
永言繄赖。
其敢忘之。
武德已来实封功臣
知政宰辅。
有身无大故。
而亡官失爵。
子孙沦屈者。
所由勘实。
具以状闻。
存者可畴其官荣。
逝者当录其允嗣。
使幽明同庆
知有今辰。
亚献邠王守礼终献宁王宪各赐物一千匹。
捧俎申王撝夹侍岐王范薛王业各赐物七百匹。
侍中源乾曜中书令张说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王晙各赐物五百匹。
正衣驸马都尉王守一王繇温曦宗正少卿崔澄各赐物三百匹。
二王后赐物一百五十匹。
坛场使京兆尹孟温礼赐物二百匹。
修造羽仪使赐物一百匹。
修撰仪注官五品已上赐物一百匹。
六品已下赐物七十段。
自馀陪位预宴官。
一品赐物一百匹。
二品三品八十匹。
四品五品六十匹。
六品七品四十匹。
八品九品三十匹。
鸿胪诸蕃使与见大礼及在本蕃王侯大酋长。
并同宴会例给赐。
郡主县主各赐物八十匹。
缘大礼数处有职掌者。
任于一头从高叙。
天下州府赐酺三日
京城五日
任所在百姓村坊宴乐。
不得科率聚敛。
其有处分未该者。
令所司及本使比类奏闻。
赦书日行五百里。
主者施行。
东封赦书725年10月13日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泰山
门下。朕闻天监惟后。
后克奉天。既合德以受命。
亦推恩而复始。厥初作者。
七十二君。道洽迹著。
时至符出。皆用事于介邱。
升中于上帝。人神之望。
盖有以塞之。皇王之序。
固可得而言也。朕接统千岁。
承光五叶。惟祖宗之德在人。
惟天地之灵作主。往有内难。
幽赞而集大勋。闻无外虞。
守成而缵旧服。未尝不乾乾终日。
思与公卿大夫上下叶心。聿求至理。
以宏我列圣。其庶几乎馨香。
今九有大宁。偫氓乐业。
时必敬授而不夺。物亦顺成而无夭。
懋建皇极。幸致太和。
洎乃幽遐。率由感被。
戎狄不轨。唯文告而来庭。
麟凤已臻。将觉悟而在薮。
以故凡百执事。亟言大封。
顾惟不德。初欲勿议。
伏以先圣储祉。与天同功。
传符以在今。敢侑神而无报。
大节斯在。朕何让焉。
遂奉遵高祖太宗之业。宪章乾封之典。
时迈东土。柴告岱宗
精意上达。肸蚃来应。
信宿行事。云物呈祥
登降之礼斯毕。严配之诚获展。
百神偫望。莫不怀柔。
四方诸侯。莫不来庆。
斯事天道之介福。邦家之耿光也。
无穷之休祉。岂独在予。
非常之惠泽。宜其逮下。
可大赦天下。自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昧爽已前。
大辟罪巳下。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咸赦除之。
惟十恶死罪。不在此限。
流人未达前所者放还。其有挟藏军器
亡命山泽。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内外文武官。
三品已上赐爵一等四品已下加一阶。
邠王守礼宁王宪岐王范薛王业各与一子三品官。公主嗣王郡主县主各与一子官。
其应文武行从官。加阶之外。
并赐勋两转。三卫引驾细引黄衣长上飞骑彍骑。
先有武散官者加两阶。未给武散官者各赐勋两转。
卫士马主戎车主幕士掌闲供膳太常。及仗内音声人。
行署及蕃官□□并别敕杂色定名行从人。亦赐勋两转。
缘大礼登山□□□从行事舆脚等官。三品已上特赐一阶。
仍与一子□□□已下特赐一阶。仍赐勋两转。
量与进改。其四军别□□山宿卫
诸司上山执当官。三品己上赐爵一等
仍与一子出身。四品已下加一阶。
赐勋两转。亦量与进改。
其白身人及行署蕃官放蕃选。其山下升坛行事官。
三品已上加爵一等。赐勋一转。
四品已下加一阶。赐勋一转。
选日稍优。诸献官及宿卫斋宫将军中郎郎将
并两京留守诸军节度使。并同升坛例。
诸有职守押当非升坛例诸有职人加一阶。选日优量。
其加阶应入三品五品人非特赐者。并依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敕节限。
斋郎礼生见任官前资官已上人。并依资量材与处分。
未出身者放出身。皇亲别敕承恩陪位者亦准此。
诸州岳牧。四府长史
朝觐陪位者。泛阶之外。
各赐勋一转。诸方使人及诸州父老宗姓。
并从家子孙至岳不得陪位者。并赐勋一转。
赐物五段。诸州及兖州道僧至岳见大礼者。
并赐物五段。孔子后褎圣侯量才与处分。
天下致仕官。各依本品赐一季禄并束帛。
其陪位者。仍赐勋一转。
诸蕃侯王酋长来会礼者。各加一官。
至都节级并与赐物。其入朝留在边军人亦准此。
其蕃中祗候衙官刺史县令。并赐物及袍带。
突厥可汗小杀等诸国王。守护塞垣。
岁月朝贡。并宜赐物。
副使将往。侍老年百岁已上者版授下州刺史
妇人版授郡君。年九十巳上者版授上州司马
妇人版授县君。年七十巳上者版授县令
并妇人版级。量赐粟帛。
其预见大礼侍老。各别加侍丁一人。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终身勿事。
行人之家。及𩻴寡茕独。
并疾病不能自存者。委州县长官倍加存恤。
诸军行有文武散官已上者加一阶。白身者赐散勋一转。
欠负官物逋悬租调。并宜放免。
其行过州县。供顿劬劳。
并贴顿百姓。有杂差科。
并车马夫役者。并免一年租赋。
兖州免二年租赋。当顿官人始末不绝者。
与中上考。仍赐勋一转。
朕永惟王业。繄赖旧勋。
元首股肱。其犹一体。
武德已来功臣宰辅。或名存王府
遣嗣沈沦。或身无大故。
衔屈泉壤。宜令所司访择申理。
(此处隆字避玄宗讳)元年六月二十六日立功官人。往属艰难。
能尽忠义。今成大礼。
何日忘之。宜各与一子出身。
无子者任回与周亲之人。有司试策三道。
等第收奖。朕躬陟天门
宿斋日观。时属严冬雪后。
初夜风寒。朕因露立祈恩。
誓欲代人当咎。俯仰之际。
顿息霜飙。奠献之晨。
变同韶景。诚上天垂祐。
亦赖灵山吐祥。诗云。
无德不报。宜封太山神为天齐王。
礼秩加三公一等。宜令所管崇饰祠庙。
环山十里。禁其樵采。
给近山二十户复。以奉神祠。
率土之内。赐酺(英华作五)
任于村坊内宴乐。不得聚敛烦劳。
其节文有未沾及者。所司比类奏闻。
其封祠有数处行事者。从一处叙。
赦书日行五百里。主者施行。
后土赦书732年11月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门下。
昔者巡狩所至。
柴瘗斯行。
盖取诚享。
以遵告类。
朕恭承祖宗之烈。
获主神祗之祀。
夙夜祗畏。
不敢荒宁。
故勒兵朔陲。
先展义于汾社。
回旆脽上。
遂有事于郊坛。
王者父事天。
母事地。
汉氏祈谷。
未始正名。
周礼降神。
乃为徼福而巳。
朕以天命之重。
子道为先。
惟兹精诚。
在乎敦孝。
庶蒙福于四海。
永康于兆人。
是以率由旧章。
敬恭明祀。
严配之诚既展。
奠献之礼又终。
且春秋之义。
大事在祀。
斋祭之福。
庶品维祺。
岂独在予。
而有斯庆。
可大赦天下。
开元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昧爽已前。
大辟罪已下。
罪无轻重。
已发觉未发觉。
已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免者。
咸赦除之。
官人犯赃及有罪被推者。
本罪虽原。
不得更令却上。
仍别与处分。
自先天已来。
有杂犯流移人等。
并配隶人等。
各量移近处。
左降官未经量移。
及经量移未复本资者。
奏听进止。
天下遭损免州。
应损户成(诏令作减)一分已上者。
及供顿州。
无出今年地税。
如已徵纳。
听折来年地税。
逋租悬调。
贷粮种子。
欠负官物在百姓腹内者。
并宜放免。
其不损(一作免)
开元十七年巳前。
所有贷粮种子。
负欠官物在百姓腹内者。
亦宜准此。
诸州缘供顿所差贴助夫。
亦放其家今年地税。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
终身勿事。
诸州侍老。
百岁已上赐七石。
九十已上赐五石。
八十已上赐三石。
所由速付。
勿淹旬日。
太原潞州府侍老等。
先已加恩。
不在此例。
亚献皇太子鸿赐物二千匹。
终献庆王泽赐物一千匹。
邠王守礼宁王宪辥王业各赐物一千匹。
王浚已下各赐物三百匹。
侍正衣进圭捧圭汝阳郡王淳等各赐物三百匹。
皇太子侍正衣各赐物一百五十匹。
裴光庭萧嵩
弼亮朕躬。
宏益斯远。
本有优异。
何殊等夷。
加阶赐爵之外。
各与一子官。
无子者任与周亲。
仍各赐物三百匹。
二王后各赐物二百匹。
长公主各赐物三百匹。
嗣王郡主县主赐物二百匹。
行从文武官。
三品已上赐物八十匹。
四品五品赐物六十匹。
六品七品赐物四十匹。
八品九品赐物二十段。
升坛官三品已上特赐一阶。
四品已下各加一阶。
应入三品五品官阶相当。
不限考数听得入。
知顿使及判官修礼仪官撰玉册文官知顿御史加一阶。
修坛场州刺史及书册官各赐物一百匹。
其已有升坛职掌。
从头处分。
缘大礼有职掌官赐勋三转。
行从官首末不绝及陪位官各赐勋两转。
内外文武官。
三品以上赐爵一等
四品己下各加一阶。
致仕官三品已上赐物七十匹。
四品五品各五十匹。
行从蕃客鸿胪安置陪位见大礼者。
宜赐物五十匹。
节级分付。
南北衙应宿卫宫官
左右厢知兵马虞候总管已下。
判官别奏孔目官等。
更加勋一转。
前资官选日稍优与处分。
白身人有资劳者。
简选之日优与处分。
无资荫者赐勋两转。
南北衙行从三卫飞骑万骑引驾细引及监门直长主帅黄衣长上
各赐勋两转。
仍各赐物五段。
两营弩(一作弓)手六番并行。
宜各赐勋两转。
物五段。
仍量折番役。
诸卫彍骑及兵角弓手官马主掌闲幕士驾士供膳士供膳主习驭工人乐人杂户官户白身有职掌人合行从人等。
各赐勋一转。
物三段。
斋郎既是见任官。
准坛上坛下有职掌官例处分。
执弹三卫礼生赞者。
各减二年劳。
无劳可减者。
选日稍优与处分。
流外行署从者各赐勋一转。
有职掌者各赐勋两转。
供顿州刺史同陪位官例。
始末专知顿。
官各与一中上考。
蒲州刺史宝鼎县官同升坛官处分。
管坛一乡百姓给复二年。
蒲州侍老等。
太原潞州例降一等处分。
武德初功臣
每有大庆。
必存追远。
业参运始。
义合赏延。
其子孙沈翳无在朝者。
宜令勘实。
即与一子官。
(此处隆字避玄宗讳)元年立功官等。
艰难之际。
诚效亦深。
言念其初。
岂忘终始。
其三品已上各赐一品官。
五品已上各赐紫金鱼袋
有亡没者优赠一官。
仍与一子官。
一子先得官者。
选日优与处分。
两京留守京兆河南尹大都督府长史诸军节度副大使
准行从官例处分。
诸方通表疏使人预见大礼。
准陪位官处分。
诸道战亡人家。
仰州县存恤。
不周济者。
量事赈给。
诸军健儿。
别敕行人。
各赐勋一转。
仍令所司速勘会团奏。
官写告身。
送付诸道行人。
或有身死被逃。
犹徵课役。
累及亲邻。
即宜审勘。
为其除削。
皇亲中有文武才用堪任使者
宗正具荐。
当与奖擢。
五岳四渎。
名山大川。
自古圣帝明王。
忠臣烈士辅相。
各令致祭
务尽诚洁。
赦书有所不该者。
所司比类奏闻。
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
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
率土之内。
赐酺三日
赦书日行五百里。
布告天下。
咸使闻知。
主者施行。
上为宁王写一切经请宣付史馆736年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奉敕。
今日于安国观行香。伏见天恩为宁王及故惠宣代国金仙公主共写一切道经四本。
伏以睿恩友爱。情深天属。
生成之德。无隔存亡。
利益之资。方宏道要。
诸经毕缮。景福云集。
称赞兹日。功用有成。
教义是先。诚所感庆。
臣无任欣戴之至。望宣付史馆
奉状以闻。谨奏。
请减宁王圹内食味奏 唐 · 裴耀卿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七
尚食所料水陆等味一千馀种。每色瓶盛。
安于藏内。皆是非时瓜果。
及马牛驴犊獐鹿等肉。并诸药酒三十馀色。
仪注礼料。皆无所凭。
臣据礼司所科。奠祭相次。
事无不备。典制分明。
天恩每申让帝之志。俭约。
礼外加数。窃恐不安。
又非时之物马驴犊等。并野味鱼雁鹅鸭之属。
所用铢两。动皆宰杀。
盛夏胎养。圣情所禁。
又需造作什物。动馀千计。
求徵市井。实谓烦劳。
千味不供。礼无所阙。
伏望依礼减省。以取折衷。
大赦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
朕承累圣之洪休。重光之积庆。
昔因多难。时属遘屯。
宝位深坠地之忧。神器有缀旒之惧。
事殷家国。义感神祇。
吟啸风云。龚行雷电。
致君亲于。济黔首于休和。
遂以孟秋。允升储贰
旋承内禅。继体宸居。
拜手之请空勤。让立之诚莫展。
恭临亿兆。二载于兹。
上禀圣谟。下凝庶绩。
八荒同轨。瀛海无波
不谓奸慝潜谋。萧墙窃发。
逆贼窦怀贞等。并以庸妄。
擢在朝廷。毫发之效未申。
邱山之衅仍积。共成枭獍。
将肆奸回。太上皇圣断宏通。
英谋独运。命朕率岐王范薛王业等。
躬事诛锄。齐斧一麾。
凶渠尽殪。太阳朗耀。
澄氛霭于天衢。高风顺时。
厉肃杀于秋序。神灵叶赞。
夷夏相欢。四族之慝既清。
七百之祚方永。爰承后命。
载阐休期。总军国之大猷。
施云雨之鸿泽。承乾之道。
既光被于无垠。作解之恩。
思式覃于品物。当与亿兆。
同此维新。可大赦天下。
大辟罪巳下。咸赦除之。
邠王守礼加实封三百户。宋王成器申王成义各加实封一千户
岐王范薛王业各加实封七百户。文武官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各加一阶。内外官人被诸道按察使御史所通恶状。
咸宜洗涤。选日依资叙用。
宋王成器三公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
门下。古有知道于通。
精辨于物。可以调阴阳。
节风雨者。委之三事。
以康万人。鼎铉之谓也。
司空扬州大都督上柱国宋王成器益州大都督右卫大将军申王成义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邠王守礼等。并明德茂亲。
崇儒乐善。为国翰屏。
当朝羽仪。岂其朱茀之诗。
美则缁衣之咏。宁止爱均花萼。
礼锡苴茅而巳哉。必能论道经邦。
佐朕为政。俾允升台之望。
宜膺补衮之阙。成器太尉扬州大都督
成义可司徒并州大都督守礼司空
勋如故。主者施行。
宋王成器开府仪同三司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
宋王成器。温良恭俭。
明允笃诚。朕之元昆。
人之师表。閒者鼎席虚位。
台陛俟能。坚守辞让。
愿移成命。宜联华于补职。
参议于论道。可开府仪同三司
祠后土获符瑞行庆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二
自古受天之命。
作神之主。
崇德祀地。
尽孝配亲。
存乎礼经。
不可阙也。
朕承累圣之绪。
卿士之力。
方隅清谧。
宇宙乂安。
北狩并都。
南辕汾上。
览汉武故事。
修葺旧祠。
时惟仲春
地气萌动。
将先政本。
为农祈谷。
斋戒惟寅。
粢盛惟洁。
仲尼曰。
吾不与祭。
如不祭。
岂非躬尽孝敬。
以致神祇乎。
而经始壝坛。
宝鼎出地。
奠兹玉帛。
荣光塞河。
将何以幽答神心。
上膺灵贶。
朕又惧焉。
今大典克举。
美祥允洽。
自天之祐。
岂予一人。
思与百辟。
同兹嘉庆。
亚献邠王守礼终献宁王宪各赐物七百匹。
申王岐王范薛王业各赐物五百匹。
馀升坛官。
三品巳上赐爵一等
四品巳下各加一阶。
应入三品五品。
现任四品上官先授三品四品巳上阶经三十考者。
六品巳上官先授五品六品巳上阶经十六考者。
令所司勘责。
奏听进止。
诸缘大礼有职掌官赐勋两转。
馀陪位官赐勋一转。
中书门下三品六尚书御史大夫食实封三品以上功臣
与各一子官。
其立功万骑身亡殁者。
虽预创业。
不见盛时。
念功思旧。
情有感恻。
并令所司检勘。
亦各与一子官。
汾阴县宝鼎县
官同升坛官例赐一阶。
迎气东郊推恩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三
皇王之大化。备载于所陈。
必顺时而行政。将奉天而育物。
考古之要。莫不由斯。
朕自膺宝位。钦若上元
万物叶心。庶务易。
齐七政以察璿玑。劝兆庶而勤稼穑。
日慎一日。于今二十年矣。
何尝不夙夜祗畏。忧劳在怀。
思致黎元。以宏政理。
献岁初吉。乘时布令。
是用敦本复古。将必稽于月令。
始谋作则。先有事于春郊。
宜因展礼之辰。别布惟新之泽。
其天下见禁囚徒。自开元十八年正月五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巳下。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
其左降官及流移配隶安置罚镇效力之类。并宜量移近处。
其官巳复资。至叙用之时。
不须为累。其流人配隶并一房家口者。
所犯人情非劫害。身巳亡殁。
其家口放还。流人及左降官考满载满丁忧服满者。
亦准例稍与量移。其亡官失爵。
放还不齿。及诸色被停解免与替人等非犯赃者。
宜令司存勘责。量加收叙。
其衰老疾病者仍与致仕官。天下百姓今年地税
并诸勾徵欠负等色在百姓腹内未纳者。并一切矜免。
亚献太子鸿赐物二千匹。终献宁王宪赐物一千匹。
文武百官及有司职掌等各赐束帛有差。率土之内。
赐酺三日。其海内五岳四渎。
及诸镇名山大川及灵迹。并自古帝王得道升仙。
忠臣义士先有祠庙者。各令郡县逐处设祭。
春郊礼成推恩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四
皇王之化。
载籍所陈。
奉天而育物。
必顺时而行政。
虽礼文则著。
而亲祠盖阙。
朕自膺宝历。
且踰二纪。
承宗社之降祉。
赖公卿之叶心。
万物阜成。
庶务易。
思以黎献。
臻夫仁寿。
是用敦本复古。
将必稽于月令。
谋始作则。
先有事于春郊。
宜因展礼之辰。
式布惟新之泽。
其天下见禁囚。
应犯死罪者。
特宜免死。
配流岭南
巳下罪并放免。
朕每念黎氓。
弊于征戍。
亲戚多别离之怨。
关山有往复之勤。
何尝不恻隐于怀。
寤寐增叹。
所以别遣召募。
以实边军。
锡其厚赏。
便令常住。
今诸军所召。
人数向足。
在于中夏
自可罢兵。
既无金革之事。
足保农桑之业。
自今巳后。
诸军兵健。
并宜停遣。
其见镇兵。
并一切放还。
京畿之内。
杂役殷繁。
言念劬劳。
岂忘优恤。
顷以栎阳等县。
地多咸卤。
人力不及。
便至荒废。
近者开决。
皆生稻苗。
亦既成功。
岂专其利。
京兆府内。
应杂开稻田。
并宜散给贫下。
及逃还百姓。
以为永业
书不云乎。
不作无益害有益。
语不云乎。
奢则不逊俭则固。
缅怀前古。
尝折在心。
将斲雕以为朴。
期上行而下效。
自今巳后。
王公不得以珍物进献。
所司应缘。
宫室修造。
务从节俭。
但蔽风雨。
勿为华饰。
至于金玉器物。
诸色雕镂。
朕缘蕃客所要。
将充宴赏。
今流俗之閒。
递相仿效。
既损财于无用。
仍作巧以相矜。
败俗伤农。
莫斯为甚。
并一切禁断。
以绝浮华。
古者乡有序。
党有塾。
将以宏长儒教。
诱进学徒。
化人成俗。
率繇于是。
斯道久废。
朕用悯焉。
宜令天下州县。
每一乡之内。
别各置学。
仍择师资。
令其教授
其诸州乡贡明经进士
每年引见讫。
并令就国子监谒见先师。
司设食。
学官等为之开讲。
质问疑义。
且公侯之裔。
皆禀义方。
学礼闻诗。
不应失坠。
容其侥倖。
是渎化源。
其于贵冑子孙。
如闻近来宏文馆学士
多有不专经业。
便与及第。
深谓不然。
自今巳后。
宜一依令式考试。
朕之爵位。
惟待贤能。
虽选士命官。
则有常调。
而安卑遁迹。
尚虑遗才。
其内外八品以下官。
及草泽閒有学业精博。
蔚为儒首。
文词雅丽。
通于政术。
为众所推者。
各委本州本司长官
精加搜择。
具以闻荐。
发生之月。
实在于行仁。
利物之心。
莫先于作善。
先断捕猎。
令式有文。
所繇州县。
宜严加禁止。
其每年千秋节日。
仍不得辄有屠宰。
道释二门。
皆为圣教。
义归宏济。
理在尊崇。
其天下观寺。
有绝无道士女冠僧尼者。
宜量观寺大小。
度六七人。
择灼然有经业戒行。
为乡闾所推。
仍先取年高者。
凡百卿士
朕之同德
宜勉所职。
以合时令。
礼有时施惠。
义兼行赏。
实为其时。
固不可缺。
亚献忠王玙宜赐物一千匹。
终献颍王璬赐物五百匹。
邠王守礼宁王宪各五百匹。
庆王琮巳下及长公主县主二王后京文武官赐帛各有差。
天下诸州侍老。
宜令所繇长官量赐酒肉。
务在优养。
今朝廷无事。
天下和平。
美景良辰
百官等任追胜为乐。
宜即布告中外。
咸使闻知。
追谥宁王宪让皇帝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四
能以位让。为吴泰伯
存则用成其节。殁则当表其名。
非常之称。旌德斯在。
太尉宁王宪。诞含粹灵。
允膺大雅。孝悌之至。
本乎中诚。仁和之深。
非因外奖。率由礼度。
雅尚文儒。谦以自牧。
乐于为善。比两献而有光。
与二南而合德。自出临方镇。
入配台阶。逾励忠勤。
益闻周慎。实谓永为藩屏。
以辅邦家。曾不慭遗。
奄焉殂没。友于之痛。
震恸良深。惟王朕之元昆。
合升上嗣。以朕奉先朝之睿略。
定宗社之阽危。推而不居。
请予主鬯。又承慈旨。
焉敢固违。不然者。
则宸极之尊。岂归于薄德。
茂行若此。易名是凭。
自非大号。孰副休烈。
按谥法。推功尚曰让。
德性宽柔曰让。敬追谥曰让皇帝
宜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上圣祖及诸庙帝后尊号推恩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五
握乾图者。必禀于元命。
宗道本者。允属于强名。
是知顺物承天。谅通昭感之德。
报功尊祖。贵叶崇高之义。
朕祗丕业。恭临大宝。
何尝不宵衣涤虑。菲食斋心。
奉元圣之垂范。为苍生以祈福。
自顷昊穹眷命。至道降休。
玉芝再产。真容累见。
嘉应荐来。罔知攸答。
岂谓元记阴骘。秘牒混成。
悬徵造化之源。密纪仙灵之洞。
庆崇真箓。昭锡朕躬。
初验神传。竟彰天授。
幽深累迹。既殊于人代。
朴略奇象。固绝于名言。
缅觌皇图。钦承道宝
微旨有属。寅畏增深。
思申严敬之诚。以崇广大之业。
谨上元元皇帝号曰圣祖大道元元皇帝。仍以来月五日。
朕亲奉册礼。国家文祖神宗。
重熙累洽。无为之训垂祐。
清净之德在人。慎宁后昆。
累承大业。是用钦元符之景命。
归清庙之延祥。禀庆真源。
光昭圣烈。谨上高祖神尧皇帝尊谥曰高祖神尧大圣皇帝。
穆皇后窦氏尊谥曰太穆顺圣皇后太宗文武圣帝尊谥曰太宗文武大圣皇帝。
文德圣皇后长孙氏尊谥曰文德顺圣皇后高宗天皇大帝尊谥曰高宗天皇大圣皇帝。
大圣则天皇后武氏谥曰则天顺圣皇后中宗孝和皇帝尊谥曰中宗孝和大圣皇帝。
和思皇后赵氏尊谥曰和思顺圣皇后睿宗元真皇帝尊谥曰睿宗元真大圣皇帝。
昭成皇后窦氏尊谥曰昭成顺圣皇后。肃明皇后刘氏尊谥曰肃明顺圣皇后
庶彰祈精之感。降贻厥之元。
聿修诚□达孝思于罔极。更以来月五日。
太清宫前恭礼□宁王宪薛王业各赐物八百匹。忠王浚王洽鄂王滉光王涺等各赐物七百匹。
中书门下赐物五百匹。开府王毛仲赐物三百匹。
皇亲五等巳上。诸亲三等巳上。
及文武百寮各赐物有差。自古明王。
因心以待人。由己以施物。
故休戚共而忧乐同也。中书门下丞相尚书开府三司大将军父赠三品官。
九卿三监十二卫监门羽林军五省长官三府尹大都督府长史父各赠四品官。五品以上清官父各赠五品官。
凡所赠官。宜兼赠母邑号。
俾夫偫臣受荣。上延父母。
先帝遗泽。下及幽冥。
兴言及此。良多感叹。
偫臣一体。荣辱是同。
龙蛇之歌。古今作诫。
其唐元年两营立功官。三品以上与一子官。
四品以下选日优与进改。京兆府供顿。
免今年地税。诸道战亡人家。
仰州县存恤。不支济者。
量事赈给。诸军健儿。
别敕行人。各赐勋两转。
宁王宪手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九
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宁王宪
秉德夷远
体道淳深。
顷以茂亲。
典司宗社。
礼经之文既备。
钟律之度巳和。
成而不居。
谦以自牧。
固辞兼领。
情所重违。
宜遂雅怀。
俾停剧务。
谥让皇帝文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八
维开元二十九年岁次辛巳十一月戊申朔二十五日壬申
皇帝若曰。
于戏。
古者崇德考行。
谥大名
饰终追远。
亦应徽册。
况乃元昆之戚。
天伦之重。
岂循常典者哉。
咨尔故太尉宁王宪
纯粹禀灵。
冲和成象。
孝友之性。
发乎天然。
仁义之道。
彰乎日用。
加以好学不倦。
乐善有闻。
休问掩于閒平。
清猷光于鲁卫。
实谓仪型邦家。
保乂藩维。
景命不融。
奄从薨逝。
兴言震动。
哀疚缠怀。
惟王地居元子
合膺主鬯。
昔朕上禀先训。
克清群凶。
遂固守撝谦。
恳让储副
然则深仁厚德。
茂行已表于生前。
宝位尊名。
盛礼宁忘于没后。
是用谥王为让皇帝
今遣使尚书左丞相裴耀卿副使太常卿韦绦持节礼册。
因心之感。
备物饰情。
瞻典策而哀深。
想棣华而望绝。
所冀幽穸。
嘉兹宠荣。
追册让皇帝故妃元氏为皇后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八
维开元二十九年岁次辛巳十一月戊申朔二十五日壬申。皇帝若曰。
于戏。尊名备礼。
所以悲友于也。恩亲袭号。
所以申悼往也。让皇帝故妃元氏。
门承华烈。代袭清猷。
柔范夙著。徽音允穆。
自伉俪天人。能修壸训。
克茂诗箴之教。载修图史之文。
岂谓福善无徵。遽先殂逝。
天伦有感。追悼兼怀。
福贵从尊。事资饰赠。
有行梁苑。早膺藩幼(疑)之荣。
将祔寿原。允叶椒房之位。
是用册妃为恭皇后。今遣使尚书左丞相裴耀卿副使韦绦持节礼册。
章服式陈。典韦攸备。
永惟神格。嘉是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