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北巡赦文 五代十国 · 刘皓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
自古圣帝明王。
开基创业。
辑宁庶汇。
康济四方。
行宽大之恩。
不遗遐迩。
布含宏之德。
无隔华夷。
顷属前朝季年。
中原失驭。
蒸黎板荡。
宇县分离。
寰区为戎虏之乡。
宫阙作腥膻之地。
百万家之生聚。
俱陷虎狼。
数千里之人烟。
顿成荆棘。
朕属兹多难。
思庇生民。
悯晋祚之覆亡。
愤胡尘之纷扰。
繇是痛心疾首。
跃马提戈。
慕大业于高光
起义师于汾晋。
匈奴运尽。
魁首天亡。
残孽遗妖。
奔巢走穴。
继平凶丑。
再造乾坤。
尽复诸华。
不失旧物。
顾惟眇质。
宠灵。
怵惕于怀。
忧勤在念。
朝野乱离之后。
国家开创之初。
每虑德泽未优。
照临尚狭。
惧一夫之不获。
恐一物之乖宜。
思济艰难。
靡遑宵旰。
大河之北。
易水之南。
久困兵戈。
聚成疮痏。
男孤女寡。
十室九空。
念此兴怀。
潸然出涕。
近者北地州府。
相次归明。
睹千里之坦夷。
显群心之忠顺。
今则方当展义。
爰用省方。
宜宏及物之恩。
用广惟新之泽。
邺都管内及邢洺慈相卫镇深赵贝冀博沧景德易定祁泰等州管内应见禁罪人。
十月五日昧爽巳前。
巳结正未结正。
巳发觉未发觉。
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
契丹为患巳来。
逆虏所至之处。
劫掠之外。
杀害实多。
方布仁慈。
岂限存没。
河北曾经契丹杀害处。
所有无主骸骨。
并仰所在长吏
勤加指挥
收敛埋葬。
其有官员将吏。
殁于王事。
及曾被契丹胁从指使。
反遭杀害者。
并可搜访逐人子孙。
及亲嫡骨肉。
具名闻奏。
当与量材任使。
必令存济。
舍过录功。
方务含垢。
捕亡服叛。
惟切推诚。
契丹节度使麻答。
见在定州
自前曾输款诚。
欲来归顺。
巳降诏谕。
想计闻知。
当俟倾心。
别加殊渥。
幽燕瀛莫。
旧属蕃戎。
惟彼生灵。
久遭屈辱。
知军民愤激。
志愿归明。
苟能密设机谋。
审图祸福。
必然成事。
终享功名。
上郡雄藩。
当用酬奖。
镇州杀僇契丹之时。
军人百姓。
并立勋效。
其军都将校员寮。
巳行恩泽。
访知百姓斗敌之际。
死伤甚重。
听闻巳来。
伤叹尤切。
其逐人本家。
宜令本道常加优恤。
向者有汉地诸色人员。
契丹北徙。
未能归还。
去国离乡。
益加悯念。
其本人骨肉。
仰所在存恤。
倍加安抚。
先有诸色人曾伏事著契丹官员者。
一切放逐稳便。
所在不得动摇。
于戏。
上天悔祸。
黔首爱生。
敢忘兢慎之心。
冀合升平之运。
凡在黎庶。
当体朕怀。
慧通大师真身阁记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七、《鬳斋续集》卷一○
金华大师名志蒙,生金华徐氏。
初以永福怀悟为师,三乘教典,不学而
常披锦绣衣,去来阛阓中,里人呼以小舅师,亦自称曰姊夫
得钱于市,即买猪头以食,故号为猪头和尚
时言吉凶皆验。
或曰:「师圣人欤」?
曰:「非也」。
「凡人欤」?
曰:「非也」。
或曰:「如何」?
师曰:「汝以我为圣则圣,汝以我为凡则凡」。
人莫之测。
周游其乡三十年,景德丙午始居衢之吉祥院,即今天宁也。
衢人尊信也。
甫旬浃,沐浴书偈而化,危坐七日,异香不息。
遂以真身为阁奉之,远近奔凑,事之如生,旱涝之祷随应。
清献赵公尝为之赞,以散圣目之,信矣。
元符己卯,敕赐慧通大师,实曹守公辅所请。
至宣和甲辰始纪之,则广信郡丞洪公刍也。
阁屡毁而屡复者,先后贤太守也。
嗟夫!
释氏之教亦幻矣。
授法传衣,聚徒阐化,此大乘正宗也。
至如扬普化之铃,曳弥勒之袋,飧虾拾蚬,吞鸽吐鸠,如狂如痴,惊世骇俗,岂苟然哉。
意曰,汝以趺坐寂照得禅乎,我不然也;
汝以持斋守戒求佛乎,我不然也。
扫其窠臼,纳之炉锤,是又一机焉。
方师之存,疑信已半矣。
今其殁也踰二百年,天禧己未寺厄矣,绍圣乙巳又厄,宝庆丁亥又厄,嘉熙庚子又厄。
阁凡几废,而真身屹然,至于仓皇焮逼,逆而致之,至亦随息,是孰使之然哉?
由此而观,则身前之变幻盖可知矣。
岂非庄子所谓「猖狂妄行,蹈于大方」者乎?
今天宁主僧如玉寓书于余,曰:「大师灵迹著久矣,今郡侯赵公孟奎重创殿阁,贤良刘珙述梦舍田。
虽有新记,而畴昔事迹未详,旧碑朽败,传写讹杂,来者何质焉?
愿有记」。
余即其讹杂者而条理之,得其本末如此,因以其所以异于本教者索言之。
抑师又云:「古貌昂藏,法中之王。
猪头千个,未始片尝。
陶吾真性,吾即定光」。
然则其食也,果食乎?
非食乎?
世而有定光则知之。
为兄后议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公是集》卷四一、《皇朝文鉴》卷一○五、《文章辨体汇选》卷四二五、《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四七、《古文渊鉴》卷四八、《渊鉴类函》卷一七七、《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卷二二八、《续通典》卷七五
《礼》:天子之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
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而五。
所谓昭者,父道也;
所谓穆者,子道也。
天子、诸侯未必皆身有子,故或取于兄弟之子以为嗣。
亲同则取其贤者,贤同则取其长者,长同则取其吉者。
非兄弟之子则弗取。
故不以诸父为嗣父,尊也。
故不以诸兄为嗣兄,亦尊也。
不以诸弟为嗣弟,己之伦也。
此古者五庙七庙之序,以昭穆不相越,迭毁不相害也。
至乎后世,国家多事,或传之诸兄,或传之诸弟,盖有不得已也,则礼散久矣。
然既已受国家天下,则所传者虽非其子,亦犹子道也。
传之者虽非其父,亦犹父道也。
以天下国家为重矣。
《春秋》僖公,实闵公之兄。
闵公遭弑,僖公书即位,明臣子一体也。
公孙婴齐卒,《春秋》谓之仲婴齐,以谓为人后者为之子,当下从子例,不得复顾兄弟之亲称公孙也。
《春秋》之义,有常有变。
夫取后者不得取兄弟,此常也。
既已不可及,取兄弟,则正其礼,使从子例,此变也。
僖公以兄继弟,《春秋》谓之子。
婴齐以弟继兄,《春秋》亦谓之子。
所谓常用于常,变用于变者也。
既正其名,则僖公不得不以闵公为昭,归父不得不以婴齐为穆。
既正其昭穆,则迭毁之次,不得不以一代一也。
而儒者或疑《礼》无后兄弟之文,遂以《春秋》书仲婴齐为不与子为父孙,非也。
子为父孙,诚非礼之正,有不得已者,《春秋》正其为臣子一体而已。
故实公孙婴齐,而谓之婴齐
若《春秋》本不听其为后者,则当书曰:公孙婴齐卒。
学者问之曰:「此仲婴齐,曷为谓之公婴齐
不与为兄后也,乃可矣」。
夫《春秋》,家犹重之,况国乎?
国犹重之,况天下乎?
故凡继其君,虽兄弟必使子之;
继其大宗,虽兄弟必使子之。
如继其君、继其大宗,而不使子,是教不子而轻其所托也。
此文公所以受逆祀之贬也。
然《春秋》固为衰世法,非太平正礼也,太平之世未尝有也。
汉时定迭毁之礼,丞相玄成、丞相衡引昭、宣两帝并为昭,独以孙为昭,而不知礼无两昭。
使昭帝之天下无所传,宣帝之天下无所受,失礼意也。
又惠帝、文帝皆高祖子,惠帝亲受之高祖,文帝则受之惠帝,虽皆兄弟,此与闵公、僖公何异哉?
存当以臣子叙之,死当以昭穆正之
汉时议者皆推文帝,使上继高祖,而惠帝亲受高祖天下者,反不与昭穆之正。
至于光武,当继平,又自以世次为元帝之子,上继元帝,而为元帝后。
皆悖经违礼,而不可传者也。
自汉世以来,其议尤众,皆曰兄弟不相为后,不当以昭穆格之,妄也。
若不以昭穆格之,则天下受之谁乎?
凡人君以兄弟为后者,必非有子者也,引而为嗣,臣子一体矣。
而当嗣者,反以兄弟之故,不继所受国而继先君,则是所受国者竟莫有嗣之者也,不可一矣。
生则以臣子事之,死则以兄弟治之,忘生悖死,不可二矣。
己实受之后君,不受之先君,今当自继先君者,不惟弃后君命己之命,又当废先君命兄之命,不可三矣。
天下国家则归之己,而父子之礼则耻不为,不可四矣。
徐邈曰:「若兄弟为昭穆者,设兄弟六人为君,至其后世,当祀不及祖祢」。
此又妄之甚者。
礼有所极,义有所继,为之后者为之子,所以正授受,重祖统也。
兄弟六人相代为君,亦六代祀祖祢矣。
假令非兄弟相代,其祖亦当迁矣,不得故存也。
即如此言,使有兄弟六人为君,各自称昭,是有十三庙也。
又其最后一君,当上继先君,而五君终为无后也。
岂其所以传重授国之意乎?
礼为人后者,降其私亲。
设兄弟六君,故当各自为嗣,义不可曲顾其亲,何谓祀不及祖祢哉?
凡言礼者,恶其谄时君之意,茍曰益广宗庙,大孝之本,而不详受授之道、《春秋》之义,使当传国者,不忍以国与其宗,曰:「非吾子也」。
当受国者,又不肯以臣子之礼事其君,曰:「非吾父也」。
令宗猥众,昭穆骈积,而鬼有不嗣者,推生嗣死,独何悖哉!
独何悖哉!
淮西行营宣慰处置使蔡州露布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八、《盘洲文集》卷二六
臣度等言:雪霜雷电,皇天申震耀之威;
斧钺甲兵,盛世赫诛锄之怒。
盖禁暴除乱,有不得已者;
故陈师鞠旅,由是而生焉。
共惟皇帝陛下齐圣广渊,聪明神武
内有拨乱之志,奸宄继平
再获受命之符,纪纲大振。
九夷通道,三务成功。
强藩旋踵以就诛,悍将革心而效顺。
风行夏蜀,清数路之妖氛;
霆击李卢,澡积年之腥德。
洪正举宗而向阙,张茂昭扫地以归朝。
独是蔡人,素为戎首,偶三朝之含贷,致四纪之逋诛。
养莨莠以不薅,豢虎狼而弗拂。
未暇膏之鼎镬,尚冀少悛;
然其带我金犀,罔思所报。
自视由如羌狄,不复知有朝廷。
包藏祸心,谓一隅之足恃;
参会凶德,已三□之□□。
托唇齿于平卢,倚腹心于董质,刃交宰辅,火燎神畿。
始奋臂以一呼,遂放兵而四劫。
反形已具,我伐用张。
世济其凶,固罪盈而恶稔;
天降之咎,盖运痑而祚殚。
八纮俟其然脐,万夫为之切齿。
臣恭承宸命,出劳戎行,誓灭贼以还朝,乃奋身而督战。
三军既拊,咸如挟纩之温;
群旅争先,莫不投袂而起。
命文通道古捣其腹背,委重裔公武鲠其喉牙。
既谋主之悉擒,致坚城之继陷。
尚裒馀烬,辄拒大邦。
赖光颜角洄曲之师,而李愬吴房之胜。
乃出秘计,潜蹈贼区,率九千人自文城而疾驰,行六十里至张柴而少息,即偃师而治吾鞍铠,复遣卒以断彼桥梁。
冒风雪以宵行,出其不意;
击鹅鹜而声乱,晏然无知。
遂坎墉以先登,得发关而直入。
凶俦散溃,弃兵仗以星奔;
狡虏震惊,讶官军之天降。
猛兽将擒而尚凭空穴,孤雏欲死而徒护危巢。
犹鞠众以登陴,敢婴锋而接刃。
势无繇而窜雉,计方出于牵羊。
将执而归于京师,使大者陈诸原野。
念胁从之罔治,不戮一人;
喜灾害之不生,永清四海。
兹盖陛下法天立道,与神为谋。
破万口之雷同,次六师而电扫,皆由宸断,成此伟功。
臣滥预良图,获戡大憝。
受俘而献太庙,于以尉在天之灵;
盛□□□诸□,庶几示为臣之戒。
贵阳府牂牁郡牂州五代八番,南宁州金竹府贵州长官司。永乐中建省。) 其一 清 · 吴其浚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滇行纪程集
假道播州役属罗,孤城屡梗复如何。
榻前尚有他人睡,自是当年纵寇多洪武中,开贵州,筑城,建石门。既以杨氏首先来降,不以额征其贡赋。又听奢香之诉,令保西鄙。厥后驿道屡梗,播州倡乱,水西弄兵,贵州不绝如线。我朝定鼎,即锄安氏,置大定府继平诸陇,非惟驿道砥平,即省会亦安如磐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