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原作大,据《宋会要辑稿》、劳校、傅校、张校改)安殿酌献天书1013年 北宋 · 寇准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圣运昭惟永,高真协降祥。
方严泰坛祀,先荐釜山章
典礼官无旷,涓辰筮有常。
中天华阙秘,象衮睟容庄。
宵迥星河灿,风微羽卫扬
献酬灵契接,陟降宝仪彰。
顾諟钦元命,寅恭达上苍。
弥文辉竹帛,备物俨萧芗。
尊道宸心至,登春雅俗康。
犹将奉斋洁,禔福俟穰穰。
南康军成蹊庵记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三、琼琯白真人集
紫阳真人云:「学仙须是学天仙,为有金丹最的端」。
夫修金丹者,先探本原,次知蹊径。
入门之初,辨水火,识龙虎,然后采太玄真精以为金丹之母,观乌兔升沉、龟蛇交合。
故能三室开明,六窗晃耀于内景之中,蓬莱方丈,昭然可观,亿真万圣,其来如云,天然宫庭,香花缭绕,红楼翠阁,钟梵铿锵。
中有六灵五武之神,禁丹鼎,司华池,卫神室,即日丹成,与道合真。
然修炼之者,结茅庐,创丹室,耕玄圃,而后可以致八琼之药,三琛之丹,齐天享年,谓之天仙。
庐陵处仁少业儒,志在云水,甫弱冠,眼空四海,植锡于庐山之阳,学金丹于柴湛然,柴盖得之王玄谷。
王、柴俱仙去,李乃鸣此道于星渚,由是阐其所入之门,使人知有归宿之地。
昔朱氏建成蹊庵旧矣,李从而新之。
外表以桐原,原之内扁以仙径。
渊泉于门之左,埏燎洞于门之右。
其庵仍曰「成蹊」。
缔三间之素堂,敞六通之皓窗。
壁间石刻「龙虎」二大字,方丈馀。
营为殿,轮奂甚宏丽,奉玄帝粹容。
模龟范蛇,将吏如活,登殿致祷者风凛其背。
东则函丈,琴剑挂壁,经史叠床,琳馆焕然,古画罗列,客至不能辄去。
西则栖云之堂,五湖四海,瓢笠若蚁,晨夕香烛,茶板饭钟,气象清高,号为小蓬莱
壶东之奥,则堂以为厨,庑以为厕。
阐西之偏,寮曰延焘,以遇卫和者。
四围以墙,万瓦栉比,满园佳蔬,畦水碧润。
殿下临天井,绘祠山像,塑里域神以奉之。
重楼复屋,翚飞际天,净几明窗,顿与俗隔。
壁耀海月,簟横湘云,铁笛无声,铜炉不火,檐铎风而递响,灯龛昼而长焰。
园中甚盛,依而庐,圆若覆瓮,如一壶天
函丈之幽,山茶喷红,瑞香吐紫,閒花丽草,秀不知名。
栋以数椽,谓之丹室,盖于此而炼金丹焉。
天下列郡,郡各有堂,以宅方士,堂各有主人,然未若南康成蹊之为胜,何哉?
李乃个中人,明个中事,故夫建堂之时,曾不出疏而人自遗以金谷。
星锤月斧,不日落成,云栋霞甍,五采争丽。
兹盖发明金丹之机,显露金丹之用,有如此堂也。
李孤介少交游,怡然三十年,起居饮食于星渚之滨,力以此道阐而悟众,殆未有印可证者也。
吁!
圣凡相菽麦于其间,隐显莫能睚眦也,一旦有美须眉者道其衣,作吕洞宾相于壁间,数笔立就。
既去浃旬,忽一枝薜荔盘据其壁,独其相于外,人皆讶之,安知其非吕之曾诣是也?
山章攀倅是郡,然亦味道者,榜其主之一壶曰青华宫,宾之一壶曰纯阳谷
盖奉太一于左,而通于右。
青华木之,纯阳金之,既此堂皆合丹旨,又于此而寓金木间隔之意焉。
堂之地实学录朱炜捐以基其庵,朱与李甚相厚。
朱文章士也,邦人目为经笥,然亦不喜科名,颇嗜方外也。
自号牧庵,混俗和光,道俗颇山斗之,主是庵者许时,非真得金丹之大义者不能也。
谓成蹊者何欤?
前多桃李,故取「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语也。
道本无言,道若大路,名其庵者,正谓是也。
凡入斯庵者,毋徒以,当知其所以也,如斯谓之成蹊。
客有契李牧之意者,乃为之记。
中神诞于础,瑞雀巢于楹,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