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沈彬老 宋 · 周行己
 押词韵第三部
永嘉人物衰,斯文久零替。
学徒寡道心,日与风俗敝。
我生衰敝后,上思千载事。
实欲闾里间,一一蹈仁义。
敬重乡人情,翻遭俗眼忌。
晚得沈夫子,学问有根柢。
矫矫流辈中,颇识作者意。
欢然慰吾心,归此同好嗜。
吾子更我听,士也贵尚志
古道自足师,不必今人贵。
荼苦不异亩,薰莸不同器。
所忧义理愆,何恤流俗议。
进道要勇决,取与慎为计。
去恶如去沙,沙尽自见底。
积善如积土,土多乃成岿。
读书要知道,文章实小技。
子试反覆思,鄙言有深味。
自非心爱合,安能吐肝肺。
行行慎取之,纾节思远大。
岂但劝乡闾,永为斯民赖。
有感 元末明初 · 王冕
 押词韵第四部
江南有古客,布衣狂而愚。
区区许何为,窃比莘野夫。
养素体良贵,顺适无觊觎。
宵旰觌黎民,戢戢愁釜鱼。
去古岁已迈,视今时已虚。
岂无圣贤心,坐看尔辈痡。
方来上下交,一以利所趋。
开心论道义,众口寻胡卢。
断断君子行,荡荡成疏迂。
尚志何栖栖,忍为尘土污?
箪瓢陋巷中,其乐颇自如。
不虑贫贱苦,且喜父母俱。
寒至十月交,雨雪已载涂。
念彼远戍卒,羡此山泽臞。
虽无五鼎味,那有三族诛?
吁嗟路旁人,何如赋归欤
船上歌 元末明初 · 王冕
草衣老子双鬓皤,拍手夜唱沧浪歌。
浮生不信巢穴好,卖屋买船船作家。
明月满天天在水,别调新歌水中起。
萧散可同甫里翁,逃名不比鸱夷子
大儿船头学读书,小儿船尾学钓鱼。
病妻未脱乡井梦,梦中犹虑输官租。
前年扬帆箕子国,矫首扶桑看日浴。
蓬莱可望不可到,海浪翻空倒银屋。
去年鼓枻游潇湘,湘南云尽山苍苍。
灵均死处今尚在,使我吊问空凄怆。
今年来往太湖曲,三万顷波供濯足。
玉箫吹散鱼龙腥,七十二峰青入目。
脱巾袒裸呼巨觥,旁人睥睨笑我狂。
我狂忘势亦忘利,坐视宇宙卑诸郎。
君不见江西年少习商贾,能道国朝蒙古语。
黄金散尽博大官,骑马归来傲乡故,今日消磨等尘雾。
又不见江南富翁多田园,堆积米谷如丘山。
粉白黛绿列间屋,竞习奢侈俱凋残,今日子女悲饥寒。
呜呼噫嘻,何如尚志富,曷足求贵曷足恃。
秦时李斯丞相位,汉家韩信封侯贵。
堂堂勋业亘乾坤,赤族须臾无噍类。
何如老子船上閒,朝看白水暮青山。
艰险机忘随处乐,顾盼老小皆团圆。
且愿残年饱吃饭,眼底是非都不管。
兴来移棹过前汀,满船白雪芦花暖。
示儿定孙二绝 其二 南宋 · 陈淳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丈夫尚志志高明,勿效卑卑世俗情。
从上一条平坦路,千贤万圣所通行。
吴侍郎猎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一、《后乐集》卷一九
呜呼!
士生尚志,盖在弘毅。
岂无它美,皆德之细。
公生也厚,金玉之粹。
蚤从明师,讲道养气。
尊其所闻,名高自畏。
自历小官,厥临孔惠。
中登台省,望骏于位。
晚为国计,边患方炽。
守荆谕蜀,不以难避。
士皆期公,廊庙之器。
一闲四年,竟作长逝。
呜呼!
尚德好善,孰如公之恭且懿也!
忧国爱民,孰如公之笃且至也!
倾己下士,孰如公之坦且易也!
亲仁急义,孰如公之勇且锐也!
天不憖遗,国用殄瘁。
某守此邦,感德无地。
有旨者酒,有泚者泪。
死生交情,辞不尽意。
代上师相书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五
政和四年,某始冠,学为文章,事乡先生张时发。
士有自上国持执事《首冠成均论》曰「天道不言而善应」以来,先生伸眉扬衡而观之。
盖一读而喜,再读而叹,三复而语客曰:「古语云『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斯文天日也。
天下之事,识与不识,宝而嗜之固宜。
然至其为人,其尚志,其将大奋发于异日,勋烈盛名,亘今古,塞宇宙,则人未之见而吾独知之」。
某时抠衣坐隅,盖尝耳先生馀论。
昔者庠序与执事游旧矣。
时虽未甚了,窃识而袭藏之。
既期而执事擢上第。
又十有六年,今天子行在于越,执事自穹庐持大汉节旄以归,片言悟合,濒然位都上衮,归厚故旧,首以逸行荐闻。
上方侧席幽人,求之如不及,束帛蒲轮,贵有已矣。
先生留落偃蹇,寸进尺退,九品之位其可望,二顷之田其可食。
窘于天定,以病不能自还。
易箦有遗言:吾得相公为人踰二十馀年,今将一施之而日薄西山,弃于中道,曾不得与鼓腹田头者共壤而击,岂非命也夫!
某少读圣人书,在先生之宇下非一日,旅食璧宫一星终矣。
分储积,齿名上游,用志承蜩,累三丸而复坠,凡七慁春官而卒无成。
晚效一官,代地两遥,师友亲戚之所闵笑,故人鼎贵不复何问,亦羞赧惮见之。
如瞽无相,索涂于大泽中,栖栖皇阽,九死而益固。
天予其幸,事发相重,遂见执事元宰,宅帝师,寻约信于其邻,旋騩车于东朝,立大学,定郊祀,肃会朝,信三王四代之遗风见效炳然,俾家至户晓者如是。
而调度万几,辅赞弥缝,圣天子垂衣拱手于上,群有司受成于下,四海九州之人,无间于贵贱贤愚,长少远迩,举欣欣然遂其欢心,其才不可得而见者又如此。
士于斯持亲得命世大儒以为宗师,羸狼竭蹶,莫或遑处。
阮瞻三语于默中,奋𩰺蔑一言于堂下,不知其几何人矣。
某虽至愚且贱,幸生畿甸,去相门无百步之遥,不病狂而痴绝,远去而高逝,独伥伥然灰心于万一。
再陈劾柳忞事状政和三年正月二十四日 北宋 · 郭沔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二九(第三册第二七四八页)
缘臣近论列仪鸾司监官柳忞等不安分守,擅乞增添俸给,及自投污贱,躬取溺器等事。
奉圣旨令臣再行分析。
契勘臣昨论列柳忞等擅乞增添俸给等事,已于第一劄子中各条具等元初自陈因依讫。
所有躬取溺器寔状,亦于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依奉圣旨具析奏申,称众台臣见之。
其时台臣侍御史洪彦升、监察御史许尚志、方禧与臣同在幕次中侍班次,并见柳忞前件事迹,咸有愤疾之语。
盖非止臣独见而私为之说也。
惟臣狂瞽之,动辄妄发,既乏刚明击邪之论,但多滋蔓致讼之辞,遂使柳忞公然抵讳,还视臣前累奏事寔殆尽虚妄。
伏望特赐施行。
连江陈子晟师古齐诗 其一 元末明初 · 刘基
 押真韵
庠麟踣鲁薮,王道遂湮沦。
秦坑扇灰灺,六籍失其真。
茫茫穹壤间,谈舌纷轮囷。
鵋鶀指为鸾,杞梓斯为薪。
所以尚志士,慷慨思古人。
造行拟渊骞,吐辞追孟荀。
不羡季氏富,而甘原宪
不荣桃李容,而效西施颦。
临川玩清澜,味道剧淳珍。
谁云泰岱高,布武期必臻。
谁谓江汉永,利涉由通津。
有为亦若是,此语非徒申。
惠州行状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四、《洺水集》卷一五、《新安文献志》卷八五
本贯徽州休宁县千秋乡千秋里。
朱公讳权,字圣与,年若干。
朱氏出颛帝,周封于邾,其后子孙出邑氏朱。
世居沛国相县,唐末有避地新安者,居歙之黄墩。
十六世祖春始家首村。
朝议慷慨有尚志,尊礼名儒,笃意义方。
公生而岐嶷,童丱若成人。
六岁入小学,一日偶失所业课册,先生颇有愠色,曰:「毋多虑,某能尽默记」。
乃追写之。
他日得故帙,一字不舛
八岁能属文,读书率夜以继日,寒暑不少替。
乡之南有山曰颜公,其高三十里,上有精庐,馆其上,手编诸家《易》说凡百馀万言,作为文辞,自成机轴。
淳熙庚子秋试,遂魁乡荐。
十四年进士第,授迪功郎,调隆兴府分宁主簿
未赴任,丁朝议艰。
服阕,调福州连江主簿
须次间,工部侍郎朱公睎颜广西,改辟象州连山县主簿,留摄干官尽忠毗画,多所裨赞。
庆元五年,以举主关升从事郎,调绍兴府会稽县
邑当东浙会府之下,三司委送纷沓,判决昼夜不倦,前后连率如辛公弃疾、李公大性、李公浃,皆敬赏之。
开禧元年,调泰州如皋县买纳盐场
考举及格,嘉定七年宣教郎,知饶州馀干县
邑当孔道,败阙不可为之数。
其至也,适当灾歉之时,极力抚字,虽上司督赋急于星火,而以身当之,不忍一毫扰民。
百姓感之,相与绘像立祠。
十一年,转奉议郎,赐绯鱼袋。
十二年,秩满赴部,朝廷以作邑有声,差监行在左藏东库。
时金虏渝盟,岁币积于左帑几二百万疋,寖有损腐,公条具上之庙堂,变通辟阖,因时制宜,朝廷从之,民以为便。
金鞑相攻,山东归附,方讲备边之策,遂陈七事。
一曰用人望:「夫一世人材自有公望
如汉用赵充国讨羌,羌人已知其善为兵;
唐用郭子仪泾阳,回鹘见之下马罗拜;
仁祖范文正公陕西,西贼破胆。
大抵人望所属,遐迩具孚,虽不劳设施,人自悚畏,以其信服有素也。
方今荆襄制帅,众望所归,则敌人不敢犯其境,间常窥伺,旋即败退。
蜀道前此绎骚非一,及朝廷扬制命,起已试之旧人,付以宣司之柄,则转乱为治,易于反掌。
是皆朝廷之上处置得宜,则四方万里,莫敢不服者也。
两淮重地,防秋及时,倘图任威望素隆,不减蜀荆宣制之材者,授以制使之权,委以藩篱之重,则九重之顾忧可宽矣」。
其二曰计战守:「自残虏游魂,困兽犹斗,谈者每以战乃危事而讳道,以守为全计而同辞,是固爱国保民之善意。
然自古对敌守境,未有不能战而能守者。
孙氏保有江东,以周瑜能战而败曹操赤壁也;
刘氏全有巴蜀,以诸葛亮出师而魏人畏之如虎也。
前者残虏寇蜀,尝入兴元至大安矣,以我师剿其类而后止。
又尝寇淮,犯濠梁、逼安丰矣,以忠义兵擒其首而后退。
则是能战而后守之明验也。
宜明饬宣制司、沿边诸将,整军经武,缮甲治兵,如汉将之行必为战备,如唐将之练卒常若寇至。
平时则防关隘,谨烽燧,明斥堠,固不轻举以徼战功。
如或虏人犯塞,必更相犄角,设伏掩击,出奇制胜,使匹马只轮不返,则虏必惩创缩畏,不敢轻于窥边,而后可以言守也已」。
其三曰讲备边之至计:「前者残虏寇淮,守臣率多闭壁不出,是致丑类横行肆侮,旁若无人,驱杀人民,残破乡邑,劫掠积聚,焚荡庐舍。
守将者如越人视秦人肥瘠,未尝过而问焉。
迨夫封豕长蛇盈餍溪壑,徐徐引去,亦不闻出兵追蹑。
问之则诿以独力不支,是以若此。
呜呼,是可不深惩前失而亟为后计乎!
苏秦之为从也,约六国连衡之众,以抗强大虎狼之兵不敢出函谷关者十五年。
夫六国至难合也,苏秦掉三寸舌犹能合之为一家,而获效若此。
今以我国家自有之天下,而行吾所得为之事,宜无不可者,矧残虏垂亡,不足以望强之万一乎!
宜行下两淮帅司,疾速契勘诸将屯戍之兵,覈其事力方略
有如他日虏或犯淮东,则使某处兵制其左,某处兵禦其右,某处兵当其前,某处兵掩其后,既以遏其剽掠,且伺其可乘之时而击之。
其于淮西亦准此规,专命制帅司主其事。
设有缓急,立以羽檄调发所合应援之处,遣兵会合,如逗留不进者,国有大刑,必罚无贷。
规画一定,则长淮之势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虏苟送死,破之必矣」。
其四曰兴屯田之大利:「盖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输边一石,费三千钟。
我国家中兴,高宗尝因营田官候对,曰:『营田就绪,庶可以宽民力。
朕顷在会稽,尝书《赵充国传》以赐诸将』。
孝宗乾道中制曰:『欲营军食之储,必讲屯田之制。
尺籍所隶,日有增加,邦赋所入,岁有定类。
既不可剥下以取给,固不若兴田以杂耕』。
此圣明留意屯田之家法也。
今戍边之兵连年不解,转饷不已,民疲可知。
两淮荆襄素多旷土,宜明饬制帅司及州郡,并开屯田,张官置局,专庀其事。
相地势,辟草莱,具牛犁,办粮种,各修实政,毋得具文。
则具垦辟顷亩、耕作人徒,则具稼穑登成、收穫斗斛,详悉申上,朝廷考其绩用之成否,岁入之丰耗,而行殿最赏罚之法。
庶乎屯田之利可见,而军食自此裕矣」。
其五曰收民兵之用:「人皆谓自民兵之分,而民不可使为兵。
殊不知此可言于安宁无事之时,不可言于有警多事之日。
汉晁错所论、唐李抱真所行,今不必缕数。
真宗时陕西岁取边力人为弓箭手而无所给,曹玮以塞上废地募人为之,皆为精兵。
仁宗时,元昊叛,范文正公延州,点集乡兵,令刺其手。
此我朝用民兵故事也。
盖沿边之民风声气习,刚悍果敢,驰马戈,乃所素习。
彼其久居土著,家室坟墓,牛羊耒耜,皆为子孙之计。
愤疾胡虏之心,人皆有之,特患莫为之倡率纠合耳。
官司倘有以一其心力,作其志气,互保乡井,谁不乐从?
宜明饬制帅司,于荆襄两州郡团结民兵,用三丁择一之法,联为队伍,择其首长,授之器械,教之战法。
仍行招诱激劝之道,使乐为吾用,则其人皆良农也,皆精兵也。
不廪于官而数十万之众可具,何惮而不为哉」?
其六曰坚忠义之心:「夫中原遗黎皆吾赤子,彼见天亡残虏,襁负来归,国家抚之以恩,结之以信,莫不感激思旧,灭雠虏。
或者乃以来归者众,粮饷难办为虑。
殊不知古人惟患人之不吾归,未闻以归我之多为病。
秦民归心于汉祖,所以创大业,汉民归心于光武,所以济中兴,故曰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今来归者皆山东人,迫于残虏之虐,为避灾之计,吾惟有以为之主宰,治有政令,宽其刑役,反其田里,安其生业,何患衣食之不给哉?
今忠义之将功效既著,宜以所得城邑悉使领之,彼得凭国家之威灵,非特建功于一时,且将宣力于后日,垂勋名,保富贵,固所乐为。
其忠于国家,永无穷矣」。
其七曰定乘机之策:「尝观战国时魏使庞涓伐韩,齐遣田忌将兵救之,孙膑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遂大破兵,而庞涓自刭。
古之大梁则今之汴也,古之齐则今之山东也。
使残虏不敢为寇则已,如敢入寇,第使山东忠义之众疾走大梁,冲其方虚,攻其必救,虏人乌得不速返以护巢穴?
返则如庞涓之败,明矣。
此安边破虏之奇策也」。
十三年正月,差充省试中门官
四月差充御试对读,仍兼初考官。
十四年三月,转承奉郎,监行在都进奏院
八月,转朝奉郎
十五年正月,差通判常州,未赴,差知惠州
五月,转朝散郎
初抵郡,飞蝗甚炽,乃默祷诸神,且深自刻责,乞以身代百姓受害
是夕大雨水涨,明日忽有鹰隼鸟雀以千万计,相与喧噪,驱蝗赴江而毙。
其为政崇正学,奖善类,先教后刑,劝农宽赋,凡利民之事知无不为。
一考之后,郡计稍宽,即损己俸以助公帑,自城壁仓库廨舍桥梁祠庙皆一新之,百度脩举。
是时东广诸州寇贼啸聚,劫掠乡井,或数百为群,或数处俱发,凶焰所至,村落为墟。
其渠魁曰曾官、苏况等,皆骁勇,一可当百,朝廷屡放省札,下本路重赏收捕。
公察僚属中可委任者,密授方略,且多予金帛,使遣间谍,务知其踪迹,设伏掩捕。
果生擒渠魁数十赴帅司,枭首传示,馀党悉平,一路以安。
广帅应公纯之上其功,得旨褒美,转朝请郎,诰词云:「尔之为州也,政以安民,兵以除盗,恩威之施,各当其宜。
帅臣谓不一之盗,发之他州,而尔能悉取之,使滨海以南,今皆晏然。
则尔之功,实被乎数州矣,岂止一境之清哉!
姑进尔阶,以俟明陟」。
公拜命曰:「戢盗安民职也,其敢言功」?
十七年龙飞,覃恩转朝奉大夫,解任而还。
郡人惜其去,为之攀送者数百千人,至有泣涕者,其得人心如此。
是岁年七十,叹曰:「吾少赴举,不减年以欺君。
今当谢事,岂宜复入修门」?
即上章乞致其事。
宝庆元年七月,差主管绍兴府千秋鸿禧观
三年六月任满,再乞致仕,又差主管成都府玉局观
绍定二年,累章力伸前请,九月得旨,特转官致仕,进朝散大夫
因言素癯瘠,间关踰岭,每自揆不能久于世,今年踰七十,泽及三子,足矣。
举家务以付诸子,所居前挹清溪,乔木脩竹,隐映绿,乃即其地筑室曰芳洲,楼曰景星,亭曰濯缨,曰拂云,日与宾客徜徉酬唱其间。
四年正月,覃恩转朝请大夫赐紫金鱼袋。
五年五月下浣,忽感胃疾,时长子官浙东,次海陵待铨中都
家人招医,不许,曰:「脩促数也」。
作三书以报三子,不及其他,惟勉以廉洁公勤而已。
投笔瞑目,时六月朔旦也。
公天性纯诚,表里若一,处己接物,正直而谦和,内蕴聪明,不自表暴。
居官清介,常俸之外,毫发不取。
讼牒纷至,裁决如流,不可干以私。
服食器用,取其仅足,不务奢华。
虽仕至五马,人以为荣,其自处无异寒素。
训诲子孙,惟以循理读书为急。
人有嘉言善行,称之不容口,未尝言人过失,喜愠不形于色。
枢密程公卓除工部侍郎,时举以自代,其词曰:「朱某为士时,尝读书萧寺,寺居深山穷谷,人迹罕到。
攻苦食淡,如是者数年,出其所学,遂魁一郡之士,继取科第。
后生晚进多师承之。
迹其居乡,心恬气和,未尝讼人于公庭,亦未尝谋利于私室。
乡之老稚,起敬起慕。
逮试邑鄱江,以诗书行抚字,无迫切峻厉之政,有宽裕优游之美。
邑人相与安之,为立生祠。
其古之所谓循吏者欤。
乃今分职在帑,出纳惟谨。
臣知之既详,信之甚笃,举以代臣,实允公议」。
平生大略可见于此。
嗜学,迨致仕不废方册。
待次,学者来从,不远千里,率百馀人,随材诱掖,后多知名之士。
每言人心不可一日无用,昔贤运甓,可以为法。
平生著述,有《纳言》十篇、《末议》四篇,《默斋文集》二十卷,藏于家塾。
初,朱氏聚族甚盛,然未有以儒学起家者,公始入太学,登儒级,已而分符竹,列班行,由是族之子弟益知向方。
侄申、从侄况,相继登科,而诗礼之风衍矣。
公生于绍兴乙亥十月十日,终于绍定壬辰六月一日,享年七十有八。
娶程氏,先十五年卒,累赠恭人
子男三人:长沂,儒林郎,辟差监绍兴府石堰盐场
汶,从事郎,监泰州丁溪刘庄盐场
沫,将仕郎
女二人,进士去非、程明其婿也。
孙男七人:锡、钥、镇、铸、钺、鉴、锜。
女七人,未笄。
绍定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归窆首村西山之原,一子复居故里,皆治命也。
珌方营卜松冈,而孟季朋来示以行述,顾居同里,仕同朝,谊不容辞也。
乃因其辞,列其状于右,俾来者有考焉。
迂论六 其七 论保天下之志1127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有天下者必有保天下之志,然后王业可兴。
有一国者必有保一国之志,然后霸道可立。
盖志者气之帅,而事功之所由基也。
有志以主于中,然后见于外者,必求所以保之之人,而贤材于此乎进用;
必图所以保之之具,而政事于此乎脩举。
人民在所保,拊循之,而害民者必除;
土地在所保,固守之,而侵地者必却。
随其所保之大小,而大以王,小以霸,则其志之不同也。
至于懦而无力,志窃窃然惟以保身为计,贤材政事、土地人民皆莫之恤,则岂独不能保天下及一国哉,虽欲保身,亦不可得矣。
昔者武王助上帝以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不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故能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岂非有保天下之志哉。
武王推之,则后之创业中兴,凡能兴帝王之业于天下者,皆其志足以保天下者也。
昔者齐小白曰:「先公优笑在前,贤材在后,国家不日引,不月长,吾恐宗庙之不扫除,而社稷之不血食」。
故相管仲而授之以政,岂非有保一国之志哉。
由齐小白推之,则后之裂土分民,凡能立霸道于其国者,皆其志足以保一国者也。
至隋、陈之主则不然。
炀帝继体守成,荒淫失度,媮取目前之逸,盗贼满天下而不知也。
尝引镜自照曰:「此好头项,谁将斩之」?
其后卒有江都之祸。
陈叔宝据有江左,不恤政事,隋师伐之,国危矣,乃曰:「吾自有计」。
遂与妃嫔同入于井。
其志如此,身且不保,而况能保天下及其国哉!
由是推之,则古之亡天下与失国者,概可见矣。
夫志小者不可与语大志,近者不可与谋远,志锥刀之利者不足与论万金之储,志藜藿之食者不足与论太牢之味,而况于天下国家安危存亡之至计哉!
《书》曰:「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
又曰:「功崇惟志」。
射无志则不能以中的,士无志则不能以崇功,有天下国家者无志则不足以保民。
呜呼!
君人者尚志,勖其所先务也。
六子哀词 宋 · 吕本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八、《东莱集注类编观澜文集》甲集卷一六
余行天下,得友五人焉,曰馀杭关止叔沼、临川汪信民革、谢无逸逸大梁夏侯节夫旄、王立之直方
予之与五人者友,惟五子之为信。
洛阳张思叔绎则予愿交之而未得也。
然今皆不幸死矣,予哀之如骨肉也。
初止叔没,予曰:「关子吾友也,今死,吾其可以无一言半词以尽予哀,以见于世乎」!
然予业之未精也,业未精而作,辱吾友也,吾不可辱吾友。
其后信民又没,无逸又没,立之又没,思叔又没,节夫又没,余念之如止叔也。
甲午岁,余来维扬,深居无事,遍考古今之文人骚词之为,而后识其大概,则并颂六子之德,以见余平昔之志焉。
其词曰:
余结发以从学兮,历四方而取友。
立前圣以折衷兮,考众议之当否。
既试之以阨艰兮,又要之以岁月之久。
夫惟六子之不可及兮,焕若众星之望北斗。
奈何天不假之年兮,曰吾独付之以不朽之寿。
惟关氏之独立兮,识众人之未然。
汹江河之东下兮,久睥睨而不前。
斥异端而远游兮,揽众芳而佩之。
问其才之如何兮,盖无施而不宜。
山岳高则自颓兮,叹斯人而不久长。
吾尝期之以可大之业兮,乃首涂而绝粮。
张子出于微眇兮,得千载不传之学。
续微言之已坠兮,子为之玉而夫子与之雕琢。
推吾智以穷万物之理兮,反之于吾身而安。
用吾心以逆圣人之志兮,盖甚易而不难。
同天人而一本末兮,兼精粗而合内外。
夫何多端而异贯兮,谓去此而有良贵。
子独释夫昧糠兮,初不知天地之易位也。
谢子文江南之望兮,吾尝以饶、汪与子为临川之三杰。
处下流而不污兮,盖百挠而不折。
吾盖尝书其母夫人之墓碑兮,信斯言之可传。
人之生孰不为土地以易其气质兮,长又不为风俗之所迁?
少壮则又徇于气血兮,盖其居之使然。
惟知其所止而不自失兮,夫然后得全于天。
此盖众人之所甚难兮,而谢子之所易。
其文章黼黻足以焜耀一世兮,又谢子之馀弃。
凛凛乎其不可犯干兮,恢恢乎其有馀地也。
知谢子莫若汪子兮,知汪子又莫如吾久。
请言汪子之为学兮,曰以明善为本、知言为右。
邪说纷吾前而不变兮,曰吾盖识之未言之前。
贯万物于一理兮,众日用而不知其所以然。
能此则圣兮,弗知则颠。
世有拂乱反覆,聘其辞以信其妄兮,盖舍此而谬传。
嗟此言之不复听兮,于今五年。
子之学得于见贤兮,合众善而一之。
见一善如不及兮,盖真意而不疑。
奔走乎仁义之途兮,沉涵乎大正之域。
终其身而不困兮,笑世人之自贼。
知学之必始于尚志兮,志定矣则何求而不得?
沉痼在躬而弗替兮,曰吾视此得疾如九鼎之珍。
捐平昔之所好以遗朋友故旧兮,曰吾惟子之亲。
惟夏侯氏之力行兮,盖有类乎古者之刚。
以刚直内兮,则守此而自强。
其取与则甚严兮,盖其自处者如此。
达吾之以一四海兮,吾且继之以死。
死且弗改兮,其何物之能使?
志士不忘在沟壑兮,又何有夫禄仕?
嗟此六子之为学兮,其入虽异,其归则一。
如行乎四通八达之衢兮,卒同会于一室。
伤六子之不可见兮,吾邅回而日穷。
张子虽吾不识兮,实畴昔之愿从。
惟此六子或识或不识,或久或近兮,皆视予犹弟兄。
夫岂内交以自重兮,是皆一之以至诚。
呜呼哀哉!
伤此六子之不可复见兮,霜已坠而草枯。
狐狸奋于千仞兮,日茕茕而望予。
岁宴日晚兮,吾谁与居?
子之仪容兮,想子之声音。
千秋万祀之下兮,其有得于语言文字之表而识予之用心。
临层台赋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出处:全唐文卷四
惟万几之暇景。屏千虑于岩廊。
元英移其暮节。白日黯其斜光。
郁金阶兮起雾。碧玉宇兮流霜。
延复道于阿阁。启重门于建章。
尔乃崇基回构。危檐閒出。
暑结冬台。寒浓夏室。
望雕轩之拱汉。观镂槛之擎日。
柱引而圆虚。芬舒莲而倒实。
霞观近兮红逼。烟楼遥兮翠密。
念作者兮为劳。愧居之而有逸。
于是慨然自思。情怀不怡。
虽移新之建址。实从故而裁基。
鉴前王之御世。亦因机而化之。
换卑宫于穴处。改巢树于茅茨。
何燥湿之殊致。乃浇淳之换时。
有前前之累改。无后后之相师。
则若阿房初制。穷八荒之巧艺。
甘泉始成。极三秦之壮丽。
工靡日而不劳。役无时而暂憩。
加以长城亘地。绝脉遐荒。
叠鄣峙汉。层檐映廊。
反是中华之弊。翻资北狄之强。
烽才烟而巳备。河欲冻而先防。
玉帛殚于帑藏。黎庶殒于风霜。
喷胡尘于渭水。腾朔马于渔阳
罄有限之赋敛。给无厌之豺狼。
既陵轹于千古。乃虔思于百王。
属虚躬之纂武。登皇图而御宇。
宏三策于庙堂。变千机于狂虏。
顿王纲于沙漠。制云罗于海浦。
移种落。殄凶渠。
卷毳帐。埽穹庐。
门无关于地轴。户不纳于天枢。
肆黎元于耕凿。一文轨于车书。
循今踪兮览前迹。俯层城兮临太液。
鉴高深之外固。荡心神而内益。
有土木之二劳。非干戈之两役。
虽复重基数仞。异细柳之初营。
叠岸盈丈。开上林而玩兵。
彼露台之一俭。乃延德于苍生。
崇基之渐泰。方起谤于黎氓。
利怀小而忘大。害弃重而思轻。
是犹蜀侯之贪金。丧其国于岷峨
伯之纵辩。迷自灌于洪波。
鉴损益而为寡。殊祸福而成多。
故庸愚之尚志。岂贤达之殊智。
至若膏雨云飞。八纮广被。
信触类而流泽。非有求于报施。
故谓施而不自矜者。亦成功之大义。
受而不知感者。乃悖德之深累。
澄遣心意。坐怡情抱。
一德是珍。万物非宝。
不避辱于真恶。岂求荣于伪好。
既同德而同心。共流芳于王道。
自咏 其二 元末明初 · 李穑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七
养气仍明道,交修自有时。
知行虽并进,敬义必相持。
尚志须先立,知天却始衰。
暮春风咏处,童冠肯追随。
应正论 唐 · 王志愔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
志愔大理正奏言。
法令者。
人之堤防。
堤防不正。
则人无禁。
窃见大理官僚。
多不奉法。
以纵罪为宽恕。
以守文为苛刻。
臣滥执刑典。
实恐为众所谤。
常著应正论。
以见微志。
因上之。
其论曰。
尝读易至萃。
利见大人。
亨聚以正也。
六二。
引吉无咎。
注曰。
居萃之时。
体柔当位。
处坤之中。
已独处正。
与众相殊。
异操而聚。
民之多僻。
独正者危。
未能变体以远于害。
故必见引。
然后乃吉而无咎。
王肃曰。
六二与九五相应。
俱履贞正
引由迎也。
为吉所迎。
何咎之有。
未尝不辍书而叹曰。
居中履正。
事之常体。
见引无咎。
道亦宜然。
有客闻而惑之。
因谓仆曰。
今主上文明。
域中理定
君累司典宪。
不务和同处正之志。
虽存见引之吉。
难应行之于已。
余窃惧焉。
仆敛衽降阶。
揖客而谢曰。
补遗阙于衮职。
用谠言为已任。
以蒙养正。
见引获吉。
应此道也。
仁何远哉。
咎繇谟虞。
登朝作士
设教理训。
开物成务。
是以五流有宅。
五宅三居。
怙终贼刑。
刑故无小。
于是舜美其事曰。
汝明于五刑。
以弼五教。
期于予理刑
期于无刑人。
协于中时。
乃功懋哉。
孔子叹其政曰。
舜举皋陶
不仁者远。
此非明辟执法
大人见引之应乎。
季孙行父之事君也。
举窃宝之愆。
黜受邑之赏。
明善恶而纠慝。
议僭赏以塞违。
虞舜之功。
居二十之一。
主司得行其道。
时君不以为嫌。
此非巳独处正。
引吉(一作应正)而无咎者乎。
观鱼于棠。
臧伯正色。
赂鼎在庙。
哀伯抗词。
言者得尽其忠。
闻之不加其罪。
故春秋称臧氏之正曰。
积善之家。
必有馀庆。
此非异操而聚。
引吉之所致乎。
魏绛理直。
晋侯乃复其位。
邾人辞顺。
赵盾不伐其国。
此非正体未变。
为吉所迎者乎。
夫在上垂拱。
臣下守制。
若正应乎上。
乃引吉于下。
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
交战于胸臆之中(一作谲正之门)
怀疑乎语默之境。
惧独正之莫引。
忘此正之必亨。
吁嗟乎。
行巳立身。
居正践义。
其动也直。
其止也方。
维正直而是与。
何往而非攸利。
何以明之。
坤六二。
直方大不习。
无不利。
文言曰。
直其正也。
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
则不疑其所行也。
嵇康撰释私论。
曹羲著至公论。
皆以崇公激俗。
抑私事主。
一言可以蔽之。
归于体正而巳矣。
礼记曰。
刑者侀也。
侀者成也。
一成而不可变。
故君子尽心焉。
若以喜怒制刑。
轻重设比。
是则桥前惊马。
希旨论人。
苑中猎兔。
从欲废法。
理有违而合道。
物贵和而不同。
不同而(一作之)和。
正在其中矣。
任延武威太守
汉帝诫之曰。
善事上官
无失名誉。
延对曰。
臣闻忠臣不私。
私臣不忠。
上下雷同。
非国家之福。
善事上官
不敢奉诏。
任延雅奏。
汉帝是其正言
此则归正不回。
乖旨顺义
不以忤怀见忌。
斯亦违而合道。
晏子春秋。
景公见梁邱据曰。
据与我和乎。
晏子曰。
此同也。
非和也。
夫和者。
君甘则臣酸。
君淡则臣咸。
今据也。
君甘亦甘。
所谓同也。
安得为和。
是知济盐梅以调羹。
乃适平心之味。
献可否而论道。
方恢正体之节。
俟引正而遵度。
故曰物贵和而不同。
刘曼山辨和同之义。
有旨哉。
若以不同见议。
未敢闻诲。
客曰。
和同乖训。
则已闻之。
援法成而不变者。
岂恤狱之宽宪耶。
书曰。
御众以宽。
传曰。
宽则得众。
若以严综物。
异乎宽政矣。
对曰。
刑赏二柄。
惟人主操之。
崇厚任宽。
是谓帝王之德。
慎子曰。
以力役法者。
百姓也。
以死守法者。
有司也。
以道变法者。
君上也。
然则非人臣之所操。
后魏游肇之为廷尉也。
魏帝尝私敕
有所降恕。
执而不从曰。
陛下自能恕之。
岂可令臣曲笔也。
是知宽恕是君道。
曲从非臣节。
人或未达斯旨。
不料其务。
以平刑为峻。
将曲法为宽。
谨守宪章。
号为湥密
内律云。
释种亏戒律。
一日诛五百人
如来不救其罪。
岂谓佛法为残刻耶。
老子道德经云。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岂谓道教为凝峻耶。
家语曰。
王者之诛有五。
而窃盗不与焉。
即行伪言辨之流。
礼记亦陈四杀。
破律乱名之谓。
岂是儒家执禁。
孔子之湥文哉。
此三教之用法者。
所以明真谛。
重元猷。
存天纲。
立人极也。
然则乾象震曜。
天道明威。
齐众惟刑。
百王所以垂范。
折人以法。
三后于是成功。
所务掌宪决平。
廷尉之职耳。
易曰。
家人嗃嗃无咎。
妇子嘻嘻终吝。
严于其家。
可移于国。
崔寔达于理体(一无体字)
而作政论。
仲长统曰。
凡为人君。
宜写政论一通。
置诸坐侧。
其大概云。
为国者以严致平。
非以宽致平者也。
然则称严者。
不必踰条越制。
凝网重罚。
在于施檃括以矫枉。
用平典以禁非。
刑故有常。
罚轻无舍。
人不易犯。
防之难越故也。
但人慢吏浊。
伪积赃湥。
而日以宽理之。
可以无过。
何异乎命王良御驷(一作駻)
舍衔辔于奔踶。
俞跗攻疾。
停药石于肤腠。
适见鞅(一作秋)驾转逸。
膏肓更湥。
医人仆夫。
何功之有。
又谓仆曰。
成法之变。
帝王之令欤。
对曰。
何为其然也。
汉武帝昭平君杀人。
公主子。
廷尉上请论刑(一无刑字)
左右为言。
武帝垂涕叹曰。
法令者。
高帝之所造也。
用亲故挠先帝之法。
吾何面目入高庙乎。
又下负万人。
乃可其奏。
近代隋文帝子秦王俊并州总管
以奢纵免官。
仆射杨素曰。
王陛下爱子。
请舍其过。
文帝曰。
法不可违。
若如公意。
我是五儿之父。
非兆人之父。
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我安能亏法。
卒不许。
此是王操法。
叶于礼经不变之义。
况于秋官典职。
司寇肃事。
而可变动者乎。
我皇睿哲登宸。
高视岩廊之上。
宰衡明允就列。
辑穆庙堂之下。
乾坤交泰。
日月光华。
庶绩其凝。
众工咸理。
聚以正也。
仆幸利见大人。
引其吉焉。
期养正于下位。
中正是托。
子何惧乎。
夫君子百行之基。
出处二途而已。
出则策名委质。
行直道以事君。
进善纳忠。
仰泰阶而缉政。
谔谔其节。
思为社稷之臣。
蹇蹇匪躬。
愿参柱石之任。
处则远辞徵召。
高谢公卿。
孝友扬名。
是亦为政。
烟霞尚志
其用永贞
行藏事业。
心迹斯在。
至如水中汎汎。
天下悠悠。
执驭为荣。
埽门自媚。
拜尘邀势。
括囊守禄。
从来长思。
以为湥耻。
客乃逡巡不对。
遂无以问仆也。
辨志轩记 南宋 · 钱时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蜀阜存稿》卷三
先圣有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者发于中心之所愿,矢去川决,孰能禦之?
匹夫立志且不可夺,辨之不早,趋向一差,其害可胜言乎!
三代衰,圣教熄,学者不闻先王之大道,往往所志狃于所习,所习定于所志,浮沉溷溷,相挻成风,甘心声色货利之场,醉生梦死而不悔,皆由志不早辨,日沦而不自拔也。
战国公子所以翼之而飞,驾之而骛者,非管、晏即仪、衍,非仪、衍即申、韩,而乃不知士之所事者何事。
答曰:尚志且犹未领,良可悯叹。
虽然,犹幸其有问也。
向微斯问,安知其不尚当时之所尚,而反益其疾乎?
孟子截然断之曰仁义,舍仁义而言志,不可也。
象山先师讲明义利两途,独拳拳乎辨志,此正是非之判,善恶之别,而君子小人发轫之枢机,可不谨欤!
卢季澄辟轩西序,请名并记,以助家庭之训,为作「辨志」两大字。
事亲左右,参错玉立,卓然于所志尚而明辨焉,庶几不沦于习俗,圣贤门户,可阶而升矣!
代虞制参谢刘阁学光祖举科目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八、《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四
梧幕缀员,曾微寸善;
囊荐士,猥玷异科。
予之岂以为私,受者未能无愧。
盖知祢而称献纳,尝闻摩诘之诗;
若依刘而增感伤,已发仲宣之赋。
殆主择客则客亦择主,使官求人则人不求官。
自甘桃李之不言,谁识蘩之可荐?
矧如刚简,藉是迂疏。
山东山西,不能世将相之业;
水南水北,居然仕宾客之联。
虽学问粗知德性之尊,然英华恐非和顺之发。
蛙拘墟而局促,何所见闻;
燕巢幕以徘徊,若为材识?
徒以固穷之力,颇知尚志之功。
反观寸心,粗识无边之风月;
洞视万古,略知不废之江河。
所愿就有道而正焉,未得事大夫之贤者。
曾抠衣之不敏,已推毂以见收。
元祐宗臣之立十科,本为何事;
绍兴宰相之计群吏,尚出此途。
今徒有存羊之名,或者发画饼之叹。
然受德者不待成身而拜赐,柳子厚固已言之;
既有知兮又欲识路而疾驱,韩退之亦安取此!
所感大矣,无谢得乎?
此盖伏遇某官道纯粹精,德直方大。
羽翼孔、孟,学传先圣之不传;
黼黻卿、云,文到古人之未到。
硕果何嫌于不食,匏瓜自得于含章。
人之为言何得焉,特祝承明庐之三入;
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应灵光殿之独存。
时来为之,民生幸甚。
岂谓诚心之倾倒,肯收孤迹之沈冥。
得于不求,亦可自贺。
某敢不佩所品题,铭之衷曲?
岁月坐成晚,且熏坡老之香;
江湖永相忘,更勉后山之报。
鲠臣哀辞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八、《杉溪居士集》卷一二
吾友周鲠臣天资端重,雅有趣尚,不肯汩汩自弃。
绍圣初钱塘薛公分教郡学,以经术开警多士,因就质疑义,不曾少厌,公亦嘉其有志。
踰年,公入为太学官鲠臣曰:「古人学道,重趼不以为劳,吾独何惮数千里之役,而不求卒业乎」?
遂往从之。
以试补弟子员。
居十馀年,学益成矣。
一日,慨然叹曰:「生不可谓无时,奈命有所制何。
吾亲老矣,儿辈尚幼,惟是朝夕定省与迎师而教之,皆所当急者,宁能久处此乎」?
乃以馀资市书以归,徙居爽垲,竭力营构,以顺适亲意。
复作书室,名曰「浩斋」,自谓「浩翁」,从素志也。
某在太学时,与之游从甚熟,其后随牒南北,不得数相见。
宣和四年失所恃,扶护归于弊庐。
承冒暑来,予欲别,语及平昔,谆谆不忍去,似永诀者,固已诧之。
是岁十一月九日,有客来曰:「鲠臣昨日卒矣」。
闻之惊惋,因问疾状,则曰:「初无所苦也」。
呜呼,其亦自知命止于此耶?
抑亦冥兆预有所告邪?
何向日之别,已见于言色也?
是时衰绖中,不果往哭。
后二年,闻其襄事有期,作词哀之。
会其孤尚志捧行状来,求文以诸墓,因复掇所应载者,并书以授之,且曰:「葬之地与日俟既定,请子自书而刻之于后」。
鲠臣讳谔,世为吉州吉水人
曾大父仕胜,大父茂晔,父兴祖,皆晦迹丘园。
娶李氏,生子四人,尚友、尚宾、尚志、尚忠,俱游庠序,文学为士人所交称。
尚宾蚤卒,尚志以行艺优选,登名贤书,未试礼部,而鲠臣往矣。
二亲年踰八十而无他子,此尤可哀者。
词曰:
稽灵宪以逖览兮,惊浩荡而无垠。
溟涬先乎太素兮,是为道根。
因擢干而就实兮,清浊于焉而剖分。
万汇错杂于其间兮,难周知而历陈。
吾不知主张是者谁兮,或曰大钧。
何变化翕忽之不可控转兮,疑轇轕而纠纷。
谓善恶之报可以必兮,或莫知其所因。
鲠臣之抗志苦学兮,乃曾不得以少伸。
寄一梦于五十三年兮,即万鬼而为邻。
将漠然而无所答兮,则诸子屹然自立,盖将有以大公之门。
嗟嗟鲠臣,已反其真。
彼不可必者,姑置而勿论。
苟其后之必昌兮,岂必在于厥身。
惟斯理之有在兮,因以见造物之报人。
顾朋游之义不能默默兮,聊寓哀于斯文。
有感 元末明初 · 李穑
 押鱼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五
倜傥尚志气,伛偻敦诗书。
虽非天下士,乡曲獧有馀。
临变见局促,缓步谅虚徐。
舞阳入秦殿,褫气如蘧蒢。
金横田中草,视之犹土苴。
羊质蒙虎皮,自恃惊黔驴。
壮哉荆轲子,千载徒欷歔。
靖州推官张君廷杰墓志铭淳熙五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五、《省斋文稿》卷三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公讳廷杰字汉卿姓张氏吴郡人
曾祖政。
祖奭。
父宪,钱塘
母余氏。
累世同居,乡里义之,汉卿少业儒,未冠而孤,事叔父乌程士能,任其家政,勤劳弗懈。
岁时亲宾会集,汉卿必冠带侍侧,翼翼如也。
乌程既没,汉卿薄赀产,均畀其子孙,无毫发私,人皆咨美。
起家迪功郎靖州军事推官,非所好也。
卜居城中之花桥,用所以事乌程者齐其家,内外整整。
群从多饶于财,汉卿独刻意教子,藏书数千卷。
士大夫喜从之游,汉卿亦好客不倦也。
州西三十里有华山,山腹有大池,图经云尝产千叶白莲。
汉卿鬻得之,日课僮仆刓剔岩窦,疏导泉流,创亭榭十馀区,环以佳花美木,四时皆有奇观。
户部尚书孙公觌为之记,遂为吴门绝景。
汉卿既葬其妇山中,又自为冢舍,日往游焉,生事皆置不问。
人多笑其迂,然汉卿心计自有馀,虽不作润屋计,而伏腊犹给,无求于人。
既老,预治棺椁衣衾,曰:「吾宗鲜登中寿,我则过之,瞑目无憾矣」。
淳熙三年五月疾革,精爽不乱,惟以和顺力学勉子孙。
甲子遂卒,享年六十有六。
娶李氏,左朝请大夫通判广德军宽之女,先十七年卒。
五子:长圣任,早预乡荐,继入太学学谕
次圣清,皆前死。
今曰谦,曰颐,曰复。
谦亦太学生,谨愿有父风。
五女:长适承议郎签书南康军判官厅公事蔡瑀;
次适文林郎、新知扬州江都县安上,早世;
次适朝请郎、新知南恩州杨挺
二尚幼。
孙男五人:镐、锜、铨、镛、镗。
女三人。
谦等以明年十二月壬午葬公华山,实与李夫人同穴,盖吴县长洲乡也。
昔外舅浙东提点刑狱王公葆光娶公娣,两家情好,久而益洽。
予以是与汉卿往来三十年。
乾道壬辰,予自小宗伯奉祠平江,遍游城西诸山。
汉卿时载酒邀予,自灵岩天平,遂登华山,访古道旧为笑乐。
最后置饯虎丘,酒阑怅然曰:「某老矣,再见恐无期,他日尚志吾墓」。
予曰:「公尚强健,何遽及此」?
后三年予还朝,复与汉卿通问无虚月。
又一年汉卿卒,其子以监察御史潘公纬所书行实来求铭,予其忍辞?
铭曰:
人生斯世,孰能无求?
晋、楚之富,金、张之侯。
无以忧之,无乐也忧。
表表张公,不胶不流。
治生求官,与俗沉浮。
他人营营,己常休休。
有琴有书,宾燕绸缪。
有子有孙,弦诵优游。
生无欣戚,死何怨尤?
华山之原,乐哉斯丘!
勒铭纪之,名与山留。
包敏道讲义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四、《西山文集》卷三五、《西山题跋》卷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六二
绍定己丑之孟夏盱江包君敏道过予粤山之麓。
县尹宋侯闻其名,延致庠校,发挥孟氏要指,予亦陪末坐焉。
是日邑官洎学子会于堂上者凡百数十人,闻君讲说,莫不耸动,叹未尝有。
越翼日,予复屈致家塾,君首以夫子之志学、孟子之尚志为儿辈言之,次论人性之善所以可为尧舜者,明白切至,听者䜣然忘倦。
盖君蚤从朱、陆二先生游,得诸传授者既甚的,而家庭伯仲自相师友,切劘讲贯,壮老如一,故其所造益以超诣。
今年七十有八矣,浩然之气,略不少衰,稠人广坐,音吐清畅,徐问响答,往往破的。
晦庵先生尝讲于玉山县学,发明四端之旨,幸惠学者至深。
象山先生亦尝讲于庐山白鹿之书堂,分别义利,闻者或至流涕。
某生晚,不及拜二先生,而获闻君之名论,亦足以识其师传之所自矣。
学长吴千兕等将以君讲义刻于学,俾书其后,不得辞。
君名敏道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