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寒山子诗集序 唐 · 闾邱允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二
详夫寒山子者。
不知何许人也。
自古老见之。
皆谓贫人风狂之士。
隐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
号为寒岩
每于兹地。
时还国清寺
寺有拾得。
知食堂寻常。
收贮馀残菜滓于筒内。
寒山若来。
即负而去。
或长廊徐行。
叫唤快活。
独言独笑。
时赠遂促骂打趁。
乃驻立抚掌。
呵呵大笑。
良久而去。
且状如贫子。
形貌枯悴。
一言一气。
理合其意。
沈而思之。
隐况道情。
凡所启言。
洞该元默。
乃以桦皮为冠。
布裘破弊。
木屐履地。
是故至人遁迹。
同类化物。
或长廊唱咏。
唯言咄哉咄哉。
三界轮回。
或于村墅与牧牛子而歌笑。
或逆或顺。
自乐其性。
非哲者安可识之矣。
允顷受丹邱薄宦。
临途之日。
乃萦头痛。
遂召日者医治。
转重。
乃遇一禅师
名丰千
言从天台山国清寺来。
特此相访。
乃命救疾。
师乃舒容而笑曰。
身居四大。
病从幻生。
若欲除之。
应须净水。
时乃持净水上师。
师乃噀之。
须臾祛殄。
乃谓允曰。
台州海岛岚毒。
到日必须保护。
允乃问曰。
未审彼地当有何贤。
堪为师仰。
师曰。
见之不识。
识之不见。
若欲见之。
不得取相。
乃可见之。
寒山文殊。
遁迹国清。
拾得普贤。
状如贫子。
又似风狂。
或去或来。
国清寺库院走使厨中著火。
言讫辞去。
允乃进途。
到任台州
不忘其事。
到任三日后。
亲往寺院。
躬问禅宿。
果合师言。
乃令勘唐兴县
寒山拾得是否。
时县申称。
当县界西七十里内有一岩。
岩中古老见有贫士。
频往国清寺止宿。
寺库中有一行者。
名曰拾得
允乃特往礼拜。
国清寺
乃问寺众。
此寺先有丰干禅师院在何处。
拾得寒山子见在何处。
时僧道翘答曰。
丰干禅师院在经藏后。
即今无人住
每有一虎。
时来此吼。
寒山拾得二人见在厨中。
僧引允至丰干禅师院。
乃开房唯见虎迹。
乃问僧宝德道翘。
禅师在日。
有何行业。
僧曰。
丰干在日。
唯攻舂米供养。
夜乃唱歌自乐。
遂至厨中灶前。
见二人向火大笑。
允便礼拜。
二人连声喝允。
自相把手。
呵呵大笑叫唤。
乃云丰干饶舌饶舌。
弥陁不识。
礼我何为。
僧徒奔集。
递相惊讶。
何故尊官礼二贫士。
时二人乃把手走出寺。
乃令逐之。
急走而去。
即归寒岩。
允乃重问僧曰。
此二人肯止此寺否。
乃令觅房。
唤归寺安置。
允乃归郡。
遂制净衣二对香药等。
特送供养。
时二人更不返寺。
使乃就岩送上。
而见寒山子
乃高声唱曰贼贼。
退入岩穴。
乃云报汝诸人。
各各努力。
入穴而去。
其穴自合。
莫可追之。
拾得迹沈无所。
乃令僧道翘寻其往日行状。
唯于竹木石壁书诗。
并村墅人家厅壁上所书文句三百馀首。
拾得土地堂壁上书言偈。
并纂集成卷。
但允栖心佛理。
幸逢道人。
乃为赞曰。
菩萨遁迹。
示同贫士。
独居寒山
自乐其志。
貌悴形枯。
布裘弊止。
出言成章。
谛实至理。
凡人不测。
谓风狂子。
时来天台
国清寺
徐步长廊。
呵呵抚指。
或走或立。
喃喃独语。
所食厨中。
残饭菜滓。
吟偈悲哀。
僧俗咄捶。
都不动摇。
时人自耻。
作用自在。
凡愚难值。
即出一言。
顿祛尘累。
是故国清。
图写仪轨。
永劫供养。
长为弟子。
昔居寒山
时来兹地。
稽首文殊。
寒山之士。
南无普贤。
拾得定是。
聊申赞叹。
愿超生死。
壁上诗二首 其一 唐 · 丰干
余自来天台,凡(一作曾)经几万回。
一身如云水,悠悠任去来。
逍遥绝无闹,忘机隆佛道。
世途岐路心,众生多烦恼。
兀兀沈浪海,漂漂轮三界。
可惜一灵物,无始被境埋。
电光瞥然起,生死纷尘埃。
寒山特相访,拾得常往来。
论心话明月,太虚廓无碍。
法界即无边,一法普遍该。
兀然无事(原卷缺题,不分篇段,现将分为十一首) 其十一 唐 · 王梵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水月无形,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卷二黄庭坚梵志诗卷○董其昌题云:「黄文节公书,世多摹本,又多雁贝本。生平所见,以此卷为灼然无疑。梵志诗较寒山更自奇崛,书亦近之。」)
按:见《祖堂集》卷三,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宋本《景德传灯录》卷三十、《宛委别藏》本《南岳总胜集》卷下、《沅湘耆旧集》卷十引《林间录》及《王梵志诗辑校》卷六据石刻拓本录黄庭坚书此诗对校。(按:《全唐诗续补遗》卷二据清高士奇江村消夏录》卷二《黄庭坚梵志诗卷》收此诗归王梵志,分作十一首,实误。《江村消夏录》收该卷后有庭坚自跋,并未以为梵志诗。以此诗归梵志,始于卷末董其昌跋。今唐宋多种典籍皆作懒残作,其昌逞臆之说,应予否定。)
诗三百三首 其三 唐 · 寒山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诗三百三首 其九 唐 · 寒山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诗三百三首 其二十八 唐 · 寒山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
溪长石磊磊,涧阔草濛濛。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
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
诗三百三首 其四十九 唐 · 寒山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
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
渐减(一作灭)如残烛,长流似逝川
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
诗三百三首 其二百二十五 唐 · 寒山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其二百九十 唐 · 寒山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寒山唯白云,寂寂绝埃尘。
草座山家有,孤灯明月轮。
石床临碧沼,虎鹿每为邻。
自羡幽居乐,长为象外人。
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九十三 唐 · 寒山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久住寒山凡几秋,独吟歌曲绝无忧。
蓬扉不掩常幽寂,泉涌甘浆长自流。
石室地炉砂鼎沸,松黄茗乳香瓯。
饥餐一粒伽陀药,心地调和倚石头
拾遗二首新添 其二 唐 · 寒山
五言绝句 押霰韵
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
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已上寒山诗,除拾遗二首,老僧相传,其外切依古印本排比次第耳)
诗三百三首 其二十 唐 · 寒山
 押皓韵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诗三百三首 其三十一 唐 · 寒山
 押真韵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碛碛(一作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诗三百三首 其八十一 唐 · 寒山
 押词韵第十七部
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诗三百三首 其八十九 唐 · 寒山
汝为(一作谓)埋头痴兀兀,爱向无明罗刹窟。
再三劝你早修行,是你顽痴心恍惚。
不肯信受寒山语,转转倍加业汩汩
直待斩首作两段,方知自身奴贼物。
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三十 唐 · 寒山
 押覃韵
鸟语(一作弄)情不堪,其时卧草庵
樱桃红烁烁,杨柳正毵毵。
旭日衔青嶂,晴云洗渌潭。
谁知出尘俗,驭上寒山南。
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五十四 唐 · 寒山
 押叶韵
寒山多幽奇,登者皆恒慑。
月照水澄澄,风吹草猎猎。
凋梅雪作花,杌木云充叶。
触雨转鲜(一作仙)灵,非晴不可涉。
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五十六 唐 · 寒山
 押职韵
寒山有裸虫,身白而头黑。
手把两卷书,一道将一德。
住不安釜灶,行不赍衣裓
常持智慧剑,拟破烦恼贼。
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六十三 唐 · 寒山
 押词韵第三部
粤自居寒山,曾经几万载。
任运遁林泉,栖迟观自在。
寒岩人不到,白云常叆叇。
细草作卧褥,青天为被盖。
快活枕石头,天地任变改。
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六十四 唐 · 寒山
 押删韵
可重是寒山,白云常自闲。
猿啼畅道内,虎啸出人间。
独步石可履,孤吟好攀。
松风清飒飒,鸟语声𠴨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