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皇帝封禅书 北宋 · 孙堪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六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四
圣宋受天眷命,皇帝绥保万邦,治定德隆,迩治远同。
由是圣时耆艾,及公卿臣庶,佥与拜章稽颡,伸道封禅;
而皇帝过谦厚损,罔迪俞允。
诏闻率土,而神人胥慊。
草莽贱臣堪谨俯酌庶恳,上稽古训,昧死作《封禅书》一篇,虽不足以敷衍洪烈,启迪盛猷,庶发挥下诚,赞畅能事,臣之志也。
其文曰:邈乎!
天地权舆,絪缊混茫,分苍判黄,品物用章。
于是庶类之宗,胶轕旁充;
嗜欲之氓,布濩交争。
充不已必荒,争不息必伤。
荒则愆伏作而颢气亡,伤则狂暴煽而生类殃。
惟天地也,能品物之生,罔克异类之底宁;
能黔庶之昌,罔克彝伦之自章。
越乃历选列辟,辅其宏纲。
《易》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裁成之猷罔爽,然后命无忝也;
辅相之范克笃,然后功聿成也。
丕命元功,允著既从,于是有登封以助高焉,有封禅以报厚焉。
稽厥靡他,所以告骏命也,所以告懋功也,所以鉴后嗣也,所以答灵祉也。
茍非至德厖鸿,淳化沕潏,同符天休,合节地宜,奚拟议之敢乎?
惟皇上帝,厥灵孔烁,匪谆谆其令,而晰晰其符,故当命者储嘉瑞,违心者极妖灾。
肇自生民,君宇内以敷治者,虽皇王殊厥谥,远迩异厥轸,稽所以克荷景命,允简帝心者,罔不曰仁义礼乐而已。
是以二帝之懿,三王之辉,虽禅代有殊,质文相贸,罔不恢淳仁以怀物,廓正义以干邦,贯大礼以条上下之宜,盈至乐以结士民之爱。
然后风声踵武,获参两仪,逖违心之妖,萃当命之瑞。
姬周既逝,又駮古昔。
握图启极者,鲜不峻惨酷以绳众,渎威武以慑远,奋烦谲以立宪,任巧锐以周行。
故仁义之休,礼乐之淑,稍芽于两汉,骤委于魏晋,凋落于齐梁,枯槁于周隋,暂斸于巨唐,寻剥于五代,其未醇而复也如是。
然犹有乘小康而展盛礼,据浅惠而冒洪威
相如颂于前,班固赞于后。
呼寿之徵,庆于世宗
宫阙之祉,耀于光武
稽其所以兢勤济众,阐宪轨物,垂诸圣世,胡其相万欤。
大宋之道,昭晰前古,盛德宏功,春熙日融。
始则伸九伐,平多垒,建王业也;
后则缉庶政,谐万邦,举彝伦也。
是故黄钺初指,则犷者革,慝者沈,篚厥所以昭周武也;
洪恩渐被,则尪斯起,昧斯辉,惟天所以穆唐尧也。
洎皇帝诞缵丕图,继陟元后,雨露之所丰濡,日月之所委烛,靡不偃息休光,弥纶至泽。
晔晔煌煌,虽幽必彰;
汪汪洋洋,无远弗滂。
犹复惧古典之未敷,叔弊之未祛,由是训罚戮于古刑,夷惨酷也;
偃铩戟于灵台,荡威武也;
笃宪章于简易,涤烦谲也;
俊乂乡遂,刬巧伪也。
于是刑清而民益和,兵偃而道益隆,宪简而俗益醇,贤进而官益举。
至则树仁义之根而复植之,振礼乐之绪而再畅之。
俾九有之黎,餍饫乎淳仁之濡,栖迟于正义之纪,条畅乎大礼之绪,郁穆乎至乐之统。
至若枭瞷辩给之俗,裸袒文身之群,虽古昔之所不臣,舟车之所罕通,相与稽首阙庭,执贽请吏。
故大化流也,泛滥乎郊甸,汗漫乎要荒,涤荡乎戎夷,浮沈乎覆载。
遐考在昔,舜之尧,禹之舜,相袭也;
汤之禹,文之汤,未百世也;
前宪赫曦易驯也,馀德渺漭易沿也,遗氓敦惠易绥也;
然而流殛之罚劳于舜,拜言之屈勤于禹,昧爽之坐役于汤,日昃之思瘁于文。
然后舜启无为之治,禹成无间之誉,汤阐来苏之望,武致尽美之声。
曷若圣宋,宅千古之下风,提千古之弛纲,使淳源清流,解纽复继,化一变而仁义醇,道一反而礼乐同。
乃伻帝之淳,王之方民乎翱翔;
前之惨,往之顽民乎逖迁。
由是上帝时谌,祥符屡彰。
既而乾之精,坤之形,相与络绎八区,荐珍郊灵。
故在上则星纬储休,庆云覃辉,甘露荣光,雾散雨霏;
在下则灵芝林峙,醴泉波委,羽毛鳞介,更诞厥美。
咸瑞牒之所阙标,前史之所罕闻,炳烁简编,卓出古议。
则陟岱宗崇高,展勒成之皇仪,时乎时乎,斯厥时乎!
而皇帝茂谦德之遐芳,损盛业之景炎,稽于众诚,未之果行。
徵诸册牍,非谟明之所存者也。
古语曰:修德以锡符,奉符以行事。
是故绩鲜爰举,欺之大也;
德至弗图,慢之甚也。
圣王罔从欺而动,靡甘慢而守,宜乎抑厚让之琐节,奉皇穹之宠灵,蒇事庶僚,详礼宗伯,鸣鸾五辂,扬旆九旗,寅亮遐躅,崇配黄轩。
俾嘉声隆震于万世,王猷翕铄于一时,其不休哉!
其不休哉!
臣生长蓬茨,无位朝廷,不宜越次僭履,拟议文宪
然以惠迪典谟,沐浴大赉,仰酌远古,参伦圣世,知有未侔焉。
是敢首陈列辟受命之猷,次叙二帝三王雍容之盛,继道汉晋隋唐因循之治,然后知鼓祥风,振颓基,裁成辅相,非睿圣畴能焕发阐扬,格斯文之昭著乎?
恭以颂声之闻,本诸木铎;
先民遗范,询于刍荛。
则韦褐之间,有其志者,谅可伸也。
故敢奋抉愚忠,述赞典符,然后蹈舞遐方,俯伏俟罪。
惟圣人不以人废言,臣之恳也。
复州乾明长老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宋景文集》卷五五
恭自长老和尚绍膺祖位,宏辟宝坊。
接利众生,漫踰一纪。
子孙罙盛,功德无边。
方念未来之人,或隳承嗣之托。
增上我慢,谤佛自私。
因甲令之惟行,露悲心而见托。
永惟大士,集此胜缘。
宜得斯文之雄,以就多䃉之劾。
猥咨鄙思,俾叙宗风。
业已践言,今兹具草。
徒成𧩶诟之索,殆非抖薮之辞。
又遇凌君景阳学该圣门,书入能品
特洒鸾鹊,以润金石。
制为楷书小样一本,并用寄呈。
但羞废略之文,必取天人之诮。
一惭所忍,千翰匪宣。
论重名器奏治平二年 北宋 · 何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四、《国朝诸臣奏议》卷六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七、《宋代蜀文辑存》卷六
臣闻圣人之养贤也,能品其德,能量其才,能授以官,于是分之为三: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台谏、监司下贤使之为守令,所以寓权而悦之也。
于是为之宫室舆马以养其体,为之旌旗冕弁以养其贵,为之钟鼓琴瑟以养其乐,为之弓矢斧钺以养其威。
然而不可以私授,惟其德、惟其才而已矣。
茍授非其人,则觊痈之端启。
有小人者得之,则胥效奔向而求之,若固有于己。
蜪以成俗,人人皆以取之甚易而无难矣。
一旦圣人将革其弊而废黜之,莫不怨望盈耳。
是非小人之过,其过在于人主授之之轻也。
人主不禁之于前而止于后,盖无及已。
呜呼,用人之际可不谨欤!
昔卫以靋缨授仲叔于奚,仲尼非之;
馆陶为子求郎,汉明拒之,知名器如此其重也。
今陛下绍德业之崇,卜基图之永,大设纲纪,思合天人,行于前必虑其后,图于始必全于终,惟是选用之艰,尤所可重。
品其德然后授其官,量其才然后定其位,使朝廷上下、公卿大夫皆得以服其荣、安其分,士无觊觎,职无虚授,则天下官冗之弊息,名器之用正。
夫以大理评事之卑,而太宗犹谓之清望官,不以授伶人之子,况其大者乎?
惟陛下重之。
何正臣主簿1067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何郎冰雪照青春,应敌皆言笔有神。
鲁国儒人何独少,元君画史故应真。
百年冠盖风云会,万里山川日月新。
可但诸公能品藻,会须天子擢平津。
杂书九事 北宋 · 章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七、《墨庄漫录》卷一○
东汉、魏、晋皆以八分题宫殿榜,蔡邕作飞白,是八分字耳,是以古云飞白是八分之轻者。
卫恒作散隶,是用飞白笔作隶字也,故又云散隶终飞白。
金石刻,东汉、魏、晋皆用八分,唯小小铅刻之阴或刻隶字也。
许昌群臣劝进与受禅坛碑,皆八分之妙者。
近世有荒唐士人妄谓为隶书,而不知隶书乃今正书耳。
世俗亦往往从而谓之隶书,且相尚学焉,不知彼将以何等为古八分,又将以今正书为何等耶?
呜呼!
目前浅近之事,略涉古者便自可知,何至昏蒙妄惑,不可指示之如此耶!
顾欲与其论书学之本,与用笔作字之微妙,旨远而意深者,安可得哉!
盖不翅于钟鼓乐鴳、周公之服被猿狙也,事之类此者多矣。
书云六艺之一,古人列之于学,以相传授,则学者始习之已久,详知其规矩法度与所以为书之意矣,精而熟之,不妙且神何待耶?
战国、奏、汉以来,其学犹未绝也,故学者尚有前世之风烈。
至于名家,乃多父子祖孙,岂不由师授传习之有素乎?
崔、张、钟、杜、卫、索、王、庾诸人是也。
会之于繇,真父子也,逸少子敬殆将雁行矣。
吾顷见苏浩然兄弟言,其曾祖参政所收古书画尽付幼子掌之,既薨,诸兄弟以其素所爱,不复取,悉以畀之,所与共者十一二而已。
其后参政之幼子官洪州,卒于官,因不归。
其子幼弱,已而遂绝,书画皆散失不复存,今诸房所共有者是十一二之粗者尔。
魏晋名迹矣,惜哉!
宣州笔有名耳,未必佳也。
凡笔择毫,净捲心圆便是工夫,锋之长短尖齐在临时耳。
处处皆能,要自指教令精意而已,无他奇也。
张侍禁笔甚佳,一管小字笔写二十万字尚写得如此,是少比也。
卢管使十倍不及,是其手生也。
凡习熟之与生疏,岂不相远哉!
学者须先晓规矩法度,然后加以精勤,自入能品
能之至极,心悟妙理,心手相应,出乎规矩法度之外,无所适而非妙者,妙之极也。
由妙入神,无复踪迹,直如造化之生成,神之至也。
然先晓规矩法度,加以精勤,乃至于能;
能之不已,至于心悟而自得,乃造于妙;
由妙之极,遂至于神。
要之不可无师授与精勤耳。
凡用笔日益习熟,日有所悟,悟之益深,心手日益神妙矣。
力在手中而不在手中,必须用力而不得用力,应须在意而不得在意,此可以到家矣。
妙哉妙哉,真至理也!
吾每论学书,当作意使前无古人,凌厉,直出其上始可。
即自立少分,若直尔低头,就其规矩之内,不免为之奴矣。
纵复脱洒至妙,犹当在子孙之列耳,不能雁行也,况于抗衡乎!
此非苟作大言,乃至妙之理也。
禅家有云: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见与师齐,减师半德。
悟此语者,乃能晓吾言矣。
夫于师法不传,字学废绝数百年之后,欲兴起之以继古人之迹,非至强神悟不能至也。
学书须先极取骨力,骨力充盈有羡,乃渐变化收藏,至于潜伏不露,始为精妙。
若直尔暴露,便是柳公权之比,张筋努骨,如用纸武夫,不足道也。
杨小漕言,其兄官江夏,有道人自称吕亢圭,时时延之学院中。
二侄幼小,颇勤待之。
或言事往往有验。
一日,忽再三言云:「恶人将至矣,须急避之」。
时众人亦不甚留之,暂尔径渡江表,人但讶其所谓恶人者何也。
是夜,忽提刑喻君涉至州,州郡都不知之。
乃是乘便风一日行六七程,径至岸下耳。
喻到,则遣人访求吕,不见踪迹。
喻乃亲自密问,得与一人往还至熟,呼之至,即岑文秀也。
诘其所得,云无有。
喻作声色,且将笞之,岑终言无。
喻不信,遣熟事吏往搜其家,乃于神堂壁中得所与岑长歌一首,是言内事。
岑乃云:「吕实付此诗,云汝今未晓,异日当为子详说之」。
喻乃云:「吕即吕先生也。
其名亢圭,是解拆『先生』二字耳,亦不知其定如何也」。
众乃悟所谓恶人者,指喻耳,是恐其迫逼求之也。
吾今日取君谟墨迹观之,益见其学之精勤,但未得微意尔;
亦少骨力,所以格弱而笔嫩也。
使其心自得者,唐人。
李建中学书宗王法,亦非不精熟,然其俗气特甚,盖其初出于学张从申而已。
君谟少年时乃师周越,中始知其非而变之,所以恨弱,然已不谓其能变之至此也。
吾若少年时便学书,至今必有所至;
所以不学者,常立意,若未见妙迹,终不妄学,故不学耳。
比见之,则已迟晚,故悟学皆迟。
今但恐手中少力耳,若手中不乏力,不甚衰疲,更二十年,决至熟妙处。
此须常精勤乃可,若不极精勤,亦不能至也,凡学者可以不自勉乎!
元祐六年十一月五日,西斋东窗,大涤翁书。
时卜至后一日也。
跋法帖 其二十三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二七
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尔。
所以中间论书者,以右军草入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
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
由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髣髴大令尔。
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
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
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
题摹锁谏图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二七
陈元达,千载人也,惜乎创业作画者,胸中无千载韵耳。
吾友马中玉云:「《锁谏图》规摹病俗人物非不足也」。
以余考之,中玉英鉴也,使元达作此觜鼻,岂能死谏不悔哉!
然画笔亦入能品,不易得也。
题绛本法帖 其七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二、《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
右军真行章草稿,无不曲当其妙处。
往时书家置论,以为右军真行皆入神品,稿书乃入能品,不知凭何便作此语。
政如今日士大夫论禅师,某优某劣,吾了不解。
古人言:「坐无孔子,焉别颜回」?
真知言者。
承议郎信安江君墓志铭政和八年正月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三、《北山小集》卷三一
政和七年仲嘉甫客京师
夏六月,余自吴中来即其所寓舍。
及门,闻哭声,闯其堂,则斩衰者累然号户侧。
仲嘉十日矣。
余失声为一再恸曰:「天乎,为善者无所劝矣」!
哭止,问其详,曰,君之没以五月壬子,亲故合赙,乃克敛,且将致君之丧湖州乌程道场山之趾。
卜以明年正月丙午,穿曾孺人之墓而合葬焉。
乌呼!
仲嘉甫之贤,韪人善士皆知之。
余不佞,知之特详,不铭无以写吾悲。
君讳,字仲嘉甫,信安江氏也。
朝散郎汝明以信厚廉平闻者,君之考也,以君与其兄通朝籍,赠朝散大夫
仲嘉孝友刚简人也,自为儿嶷嶷不与群儿比。
长则濩落有大志,未冠,入太学,群居商论古今,不为苟且,常屈其座人。
角其文,屡出诸生上。
太学八九年,乃登进士第
足未尝一历阛阓挟斜间,盖持身如处子,曰毋贻亲忧。
既登第,枢密曾鲁公妻以女,礼钱三十万,辞不受。
寿州司户参军
丁外艰,终丧,来京师,径调馀杭
去,上官争荐之,君辞焉,曰:「资格当为县令耳,馀无所用,毋妨寒俊之欲得者」。
方是时,曾鲁公在相位,君为一尉山谷间,乐职瘽事,若将终身者。
鲁公去位,迁衡阳,诸子捕逮下诏狱,君自姑熟致其家南徐,又调护其家。
至事定乃去,为常州宜兴丞。
君固不求闻知,岁尽且代去,会一二使者郡守有好善不为势夺者留君。
踰冬,皆荐之,迁宣德郎、知舒州太湖县
辟知越州馀姚县事,邑人宜之。
丁内艰,终丧,赴吏部,调湖州司兵曹事,迁奉议郎
代还,相府稍知其贤。
入国门政事堂,传召,未获见而君病矣。
仲嘉少年有时名,薄不自有,要以笃学力行自为。
流落不试,而故人同学生往往登显仕,君绝不自通。
中都贵公有闻君贤者,力能振之,然竟以不识面为解。
调官京师,掩关终日,时时出从道人处士游。
盖仕州县踰二十年,益老益穷而志益坚,其特立自重有绝人者。
其官馀杭宜兴时,母宋夫人德兴君在养,二兄一弟更往来官下,聚口常数十。
同有无、均啖薄,小大意满,如享大牢之奉。
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妻曾氏亦贤,余尝志其墓。
观曾氏之志,则仲嘉孝友之槩刑于室家者可考而知。
君仪观甚伟,疏须眉,目光烱然,山林魁垒人也。
其于读书精甚,不为涉猎者,少所过目,终身不忘。
于为吏宽而不扰,理有所在,未尝为苟随。
馀杭,遇方外士授养生说,其要以虚一为主。
君性既静重,又于世所奔竞无一毫顾计心,得其说力行之。
接亲宾、治公事退,则焚香宴坐,超然一室。
间出而应务,视逆顺之境、得失之数与夫俯仰趋揖之间无所系情,不知者以为简也。
未尝问生事、商货财。
间为僮役欺,或以告,则笑曰:「服冕而乘轩者或不能饰簠簋,此曹何诛」?
与人交诚至言尽,非其侪虽犯之不校,其于世大抵翛然也。
顾尝学书,独传楷法,以谓自、虞、褚以来,皆传一法,以法求之,若合符节,非取其形似也。
譬之正法眼藏,不以语言相似,唯传一法云。
篆隶皆入能品
其为诗文磊落有远韵,然未尝倡也,集其藁为五卷。
乌呼!
仲嘉天畀之质如此,其修身立命、所以辅其才者又如此,其志用岂小哉!
然年不过四十九,官不过承议郎,卒穷阨以死,是孰使之然哉!
虽然,世所谓寿且达者,其果然耶?
仲嘉,其于道则达矣。
仲嘉无子,以从兄之子琛为后。
二女,长嫁登仕郎沈敞,幼在室。
铭曰:
物不相物,莫尊匪生。
爱其一支,晋楚为轻。
万斛舟,不行沮洳。
挽牛彍风,千里一骛。
载沉载浮,以我重故。
未见刚者,惟物之迁。
譬彼一壶,霍如转丸。
传以钧石,不沉则颠。
仲嘉甫,高视物表。
宴居超然,玉峙川浩。
惟其尊生,则可用世。
任重道远,盖亦优为。
岂其若人,利以丧义。
世不我偶,我则何求。
优哉悠哉,惟德之休。
吴溪之滨,有穸其台。
彼独立者,其可云哉。
宋故中散大夫虢州军州管句学事兼管内劝农使赐紫金鱼袋李公墓志铭(为傅冲益作 大观四年四月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五、《北山小集》卷三三
大观四年二月丁丑,今龙图阁直学士李公譓对垂拱。
上问弟诫所在,龙图言方以中散大夫虢州,有旨趋召。
后十日龙图复奏事殿中,既以虢州不禄闻,上嗟惜久之,诏别官其一子。
公之卒,二月壬申也。
四月丙子,其孤葬公郑州管城县之梅山,从先尚书之茔。
公讳某,字某郑州管城县人
曾祖讳惟寅,故尚书虞部员外郎,赠金紫光禄大夫
祖讳惇裕,故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赠司徒
父讳南公,故龙图阁直学士太中大夫,赠左正议大夫
元丰八年,哲宗登大位,正议时为河北转运副使,以公奉表致方物恩,补郊社斋郎,调曹州济阴县
济阴故盗区,公至则练卒除器,明购罚、广方略,得剧贼数十人,县以清净。
承务郎
元祐七年,以承奉郎将作监主簿
绍兴三年,以承事郎将作监丞
元符中,建五王邸成,迁宣义郎
时公在将作且八年,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坚窳之致,堂构之方与,绳墨之运,皆已了然于心,遂被旨著《营造法式》。
书成,凡二十四卷,诏颁之天下。
已而丁母安康郡夫人某氏丧。
崇宁元年,以宣德郎将作少监
二年冬,请外以便养,以通直郎京西转运判官
不数月,复召入将作为少监
辟雍成,迁将作监
再入将作又五年,其迁奉议郎尚书省,其迁承议郎以龙德宫、棣华宅,其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以朱雀门,其迁朝奉大夫以景龙门、九成殿,其迁朝散大夫开封府廨,其迁右朝议大夫、赐三品服以修奉太庙,其迁中散大夫钦慈太后佛寺成。
太抵自承务郎中散大夫,凡十六等,其以吏部年格迁者七官而已。
大观某年,丁正议公丧。
初,正议疾病,公赐告归,又许挟国医以行。
至是,上特赐钱百万。
公日敦匠事、治穿具,力足以自竭,然上赐不敢辞,则以与浮屠氏,为其所谓释迦佛像者,以侈上恩而报罔极云。
服除,知虢州,狱有留系弥年者,公以立谈判。
未几疾作,遂不起,吏民怀之如久被其泽者。
盖享年若干。
公资孝友,乐善赴义,喜周人之急。
又博学多艺能,家藏书数万卷,其手钞者数千卷。
工篆籀草隶,皆入能品
尝纂《重修朱雀门记》,以小篆书丹以进。
有旨勒石朱雀门下。
善画,得古人笔法。
上闻之,遣中贵人谕旨,公以五马图进,睿鉴称善。
公喜著书,有《续山海经》十卷,《续同姓名录》二卷,《琵琶录》三卷,《马经》三卷,《六博经》三卷,《古篆说文》十卷。
公配王氏,封奉国郡君
子男若干人,女若干人云云。
某观虞舜命九官,而垂共工居其一,畴咨而后命之,盖其慎且重如此。
诚以授法庶工,使栋宇器用不离于轨物,此岂小夫之所能知哉。
及观周之《小雅·斯干》之诗,其言考室之盛,至于庭户之端,楹椓之美,且又嗟咏骞扬奂散之状,而实本宣王之德政。
鲁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作为寝庙,是断是度,是寻是尺,而奚斯实授法于庶工。
绍圣崇宁中,圣天子在上,政之流行,德之高远,巍然沛然,与山川其侔大也。
而后以先王之制施之寝庙、官寺、栋宇之间。
当是时,地不爱材,工献其巧,而公独膺垂、奚斯之任者十有三年,以结睿知、致显位,所谓「君子攸宁,孔曼且硕」者,视宣王僖公之世为甚陋。
而公实尸其劳,可谓盛矣。
某初为郑圃治中,始从公游。
及代还京师,久困不得官。
遇公领大匠,遂见取为属,寖以微劳窃资秩,繄公德是赖。
既日夕后先,熟公治身临政之美,泣而为铭。
铭曰:
维仕慕君,不有其躬。
何适非安,唯命之从。
譬之庀材,唯匠之为。
尔极而极,尔榱而榱。
亦譬在镕,不谒而择。
为利则断,为坚则击。
垂在九官,世载厥贤。
曰汝共工,没齿不迁。
匪食之志,繄职则然。
公为一尉,群盗斯得。
公在将作,寝庙奕奕。
为垂奚斯,以奂帝绩。
仕无小大,必见其贤。
无不自尽,以虔所天。
帝以为能,世以为才。
劳能实多,福禄具来。
有生会终,公有贻宪。
窾辞贞珉,尽力之劝。
谢钱珣仲惠高丽 宋 · 韩驹
王卿赠我三韩纸,白若截肪光照几。
钱侯继赠朝鲜墨,黑如点漆光浮水。
旧传绩溪多老松,奚超既死亦空。
易水良工近名世,真王本、沈作珍)材始不归潘翁。
萧然南堂一居士,赤管隃糜无月赐。
借问玄圭何自来,去年海中持节使。
明窗晏坐不匆匆,引纸磨墨寒生风。
自笑平生绾蛇蚓,更惭尔雅注鱼虫。
殷勤二物从来远,裨海环瀛眼中见。
若欲挥写藏名山,不如却作谈天
用前韵再简二首 其一 宋 · 张纲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三复长篇句法新,兰言纫佩更书绅。
才高奚啻千人敌,誉过空惭一介臣。
莫讶笔端能品藻,定由胸次有经纶。
波澜万顷分馀滴,洗尽昏花满眼尘。
燕龙图画山水歌 宋 · 吕本中
燕公画山水,名在能品中。
至今笔墨欲飞动,妙处不与丹青同。
巴陵六月风暴起,咫尺长江欲千里。
鱼龙变怪鲛鳄怒,细草长林恣鞭箠。
断云却挂悬石上,急雨正堕荒崖里。
想见行人弝檐时,亦有野店临沙觜。
渔子回头叹失色,霜女无言欣一洗。
问公何处得此妙,长剑出匣须天倚。
公不见簿书丛中尘埃多,归思颇遭贫病魔。
念今新凉江始波,如此万水千山何。
为公试作吴兴歌,更觅神仙张志和
谢郑监惠龙团 宋 · 王洋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七五、《东牟集》卷一二
鱼腹得书,光动五云之体;
龙芽出焙,香浮十袭之缄。
拜赐知荣,抚躬增感。
窃以草魁称瑞,山谷呈祥。
方东君尚困于寒威,肇将迎气;
而北苑已偷于春色,助发喊山。
英糵地灵,范模天巧。
蟾背候清芬之裂,凤团誇斗品之高。
故黄芽紫笋之嘉名,竞标物产;
而赤印白泥之健足,已走京尘。
若其玳席纶闱,琐窗棐几,猊炷篆沉烟之碧,虬檐暾朝日之红。
挥玉麈而唾落珠玑,洒锦笺而文摛组绣。
是宜铿鍧碾月,飕飒煎风。
石鼎煮蚯蚓方鸣,磁瓯焙鹧鸪微暖。
沤花泛满,云脚横斜。
玉川七碗之清,味顾渚两旗之号。
代酒圣者固非美事,谓酪奴者尤非知音。
念睿赐下颁,唯富蓄于戚里侯家之第;
然馀波所及,乃下沾于荜门圭窦之人。
某也才谢好蒙,性非颠陆,尚昧候汤于鱼目,岂能品水于虎跑?
枕石眠云,未清神观;
和铅舐笔,多滞冥搜。
今也启箧分香,挥轮碎璧,瀹奇芬而破闷,漱浮浡以生春。
顾一榻清风,不复昏迷于蝶梦;
虽三杯软饱,未妨搜搅于蔬肠。
赐重兼金,光生蔀屋。
兹盖伏遇提举殿撰功名馀事,阀阅冠时,相种之芳,王谢振家声之盛。
便蕃天锡,久藏闽贡之珍;
璀璨德辉,转及吴侬之贱。
蕞然琐质,泳乃深恩。
某遂得澡瀹精神,篆雕心府。
遗之孙子,后世岂无传焉;
味在齿牙,流风犹有存者。
其为感愧,曷易敷殚!
徐常侍篆书 南宋 · 查籥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八一
徐常侍此书,盖与铁钩锁同法。
一时君臣以艺相高,遂具入能品,惜其不以此心法治国耳。
隆二四七,海陵查籥书。
按:《书画鉴影》卷三,清同治十年利津李氏刻本。
杜伯高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三、《陈亮集》卷二七
亮两年间每入城,左右必枉过之。
亮又往往困于俗间应酬,曾不得一款笑语,似若自取疏外者,乃其心则不然。
亮知有贤者,知其非他人所可及,知其当终日相接而不懈,第事有适然,而其迹若无以自明;
然而左右独以为不然,时以书相劳问,意有加而无已,衰堕日就沦没,何以得此于贤者,惭甚,幸甚!
正则书,足见所存远大,今之君子不能当也。
两赋反覆不能去手,意广而调高,节明而语妥,铺叙端雅,抑扬顿挫,而卒归于质重,「齐一变而至于鲁」,人之辞矣。
钦羡之馀,继以太息。
亮二十年间,论交四方之贤俊,能为此者几人?
自顾陆沈如此,居前不能令人轩,居后不能令人轾,力不能使此赋一日而纸贵,苏季子所谓「是皆秦之罪也」,一太息可得而尽乎!
贤者所存甚远,必不以此作念,而吾人冷寞为可念耳。
叔昌能馆贤者,慰喜不自胜。
两简与其兄弟,得便达之为祷。
仲高之词,叔高之诗,皆入能品
时得以洗老眼,在亮何其幸;
而一言之不信,在诸贤何其辱也!
左右笔力如川之方至,无使楚、汉专美于前,乃副下交之望。
是非久当自定,在我不当有一毫之慊耳。
讯后尊用复何如?
岁将易矣,愿自加护,以当世道之亨。
匆匆不宣。
书职事题名后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八、《陈亮集》卷二五、《八代文钞》第三七册
笺奏一局之具眼,掌计一局之司命
题名小录,利害通涉始末,而司膳虽若碎烦,亦有关系
蒙恩来此,盖久而后知之。
四海九州之人,邂逅而为同年。
士大夫荐吾所不知者,亦当分其能品以为言,庶几各识其职云耳。
陈元嘉墓志铭1187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五、《陈亮集》卷三六、《永乐大典》卷三一五五、《八代文钞》第三七册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缙云陈君元嘉,以其读书之馀,凡山经、地志、医卜、方技之书,黄帝岐伯之所答问,郭璞吕才之所论注,无不熟复而究切之。
下至弈棋,亦入能品
动息自遂,与物无忤,从容暇豫人也。
元嘉娶章氏,故吏部侍郎讳服之女弟也,于是士大夫亦多知其名;
闻其死,无不恻然伤之。
其子,尝从予游。
幼子猛,有豪志,尝欲问余以古人之大体,方进而未已也,奉其诸兄之命而问铭焉。
乃见其乡之长老言曰:「甲戌之旱,所在摇动,乡之郭君集义兵以卫其境,元嘉亦散家赀,募少年之有武勇者,什什而伍伍之,参错能否,牵连远近,而人固不知也。
会郭君之徒有谋叛者,郭窘甚,夜走乡先生胡经仲之庐,则语元嘉,命队首击锣鸣鼓,整布队伍,更出迭入,压郭氏之门而过焉。
邑令方循行四隅,以督赈粜。
元嘉令伪为县牒,起义兵自卫,微使郭氏之徒闻之,而元嘉之兵先集。
未几,邑令亦来。
其徒震动,然犹自诡以献武艺。
元嘉命翼开左右使献之,叛者卒不能逞而止」。
元嘉,小小自见,已能如此,而余独知其为乡之善士。
盖人因事乃见,而元嘉亦不愿以才自驰骋于世,非直余之浅于知人也。
元嘉姓陈氏讳昌运元嘉其字也。
其先繇永嘉缙云,为乡之大姓。
曾大父捷。
大父梦。
父师尹迪功郎潭州善化主簿
子男五人:椿、枢、猛。
女六人,适周翊、何坦、沈集、王元德
处州石堰银场;
馀未行。
孙男五人:日新、日益、日宣、日严、日勤。
元嘉淳熙八年四月十日死,死时六十有五。
而其葬在其邑之仙都乡深渡之原,实十四年十一月五日
于是永康陈亮为之铭曰:
足用世而为乡善士,非其命也,亦其志也。
山夷谷堙而来者不坠,非其志也,固其义也。
续书谱序嘉定元年 南宋 · 谢采伯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五、《皕宋楼藏书志》卷五二、白石道人年谱
姜夔字尧章,番昜布衣也,自号为白石生,好学无所不通。
尝请于朝,欲是正颂台乐律,以议不合而罢。
有《大乐议》、《琴瑟考》、《铙歌》等书传于世。
予略识于一友人处,知其为名士,颇敬之,不知其能书也。
近阅其手墨数纸,运笔遒劲,波澜老成。
又得其所著《续书谱》一卷,议论精到,三读三叹,真击书学之蒙者也。
夫自大学不明,而小学尽废,游心六艺者固已绝无仅有,而尧章乃用志刻苦,笔法入能品,予固恨其不遇于时,又自恨向者不能尽知,而不获抠衣北面以请也。
因为锓木,以志吾过云。
嘉定戊辰天台谢采伯元若引。
按:《续书谱》卷首,百川学海本。
广州脩复天庆观众妙堂记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铁庵集》卷三二
六经惟《易·系》一「妙」字,《道德经》言之屡。
苏公记众妙堂,意从天表来,殆以妙写妙者。
余少诵玩,念眉山教学处无从至,亦不作羊城想。
淳祐二年夏天庆观,问兹堂,莫能对。
五年秋祷雨,道士言方丈前有塑老子,巨而古,非徒入能品,几于妙而神乎。
余曰:嘻,是矣!
盖何德顺取公梦中语为之。
按公谱,绍圣元年秋自英徙惠,四年夏自惠徙儋,皆过广而留。
元符三年冬北还,宜自三水溯峡去,广人遮迎,德顺与焉,公又一月留。
记本二小楷,海外所寄□字并诗则最后留。
此笔授堂名孰变置,二刻亦散处。
叹未既,有引观观之土神者,高帽碧眼星颧,熟视之公也,服少异耳,重叹且笑。
堂下有井甘冽,题东坡泉。
嘻,滋是矣。
乃筑高撤新,立众妙门,表堂扁,植散刻,采其语为东轩西隐,还公像与老先生合,得刘氏铁栏置泉上。
通郡国有天庆,儋最僻,观以公《乳泉赋》名,然至者鲜。
广号都会,观之重于世以公,入而无所睹谓何?
崇、观间劈公集,兹刻以远幸免。
中兴后褒表矣,名与像犹湮厄,抑何所讳?
俗固有在,亦我辈欠料检尔。
昔毁斯晦,今复斯光,如有待然。
登堂瞻像,酌泉瀹茗,去之百四十八年,其人若存兮。
客有读记诵诗而作曰:妙有过此乎?
求之吾书有诸?
曰:《易》无非妙,一字云乎哉!
《中庸》不言妙,「无声无臭」至矣,学者从何入?
有义理之学、物理之学、性理之学,理虽众,实则一。
苏公借蜩鸡为喻,其妙于物理者。
天所命,气所至,亦理之实,然而必应者,「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程子谓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穷高极深,道无所不在,匪徒喻云。
《老经》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其与「夫妇与知能行,圣人不知不能」之语若似而非,若非而似。
既曰非常道,至归根章言常者四。
先儒解《中庸》,亦曰庸,常也,妙与常岂二物?
然则孔、老有异乎?
程、苏有异乎?
必有能参之者。
冬十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