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卫中行800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大受足下。
辱书为赐甚大。
然所称道过盛。
岂所谓诱之而欲其至于是欤。
不敢当。
不敢当。
其中择其一二近似者而窃取之。
则于交友忠而不反于背面者。
少似近焉。
亦其心之所好耳。
行之不倦则未敢自谓能尔也。
不敢当。
不敢当。
至于汲汲于富贵。
救世为事者。
皆圣贤之事业。
知其智能谋力能任者也。
者又焉能之。
始相识时。
方甚贫。
衣食于人。
其后相见于汴徐二州。
仆皆为之从事
日月有所入。
比之前时。
丰约百倍。
足下视吾饮食衣服。
亦有异乎。
然则仆之心。
或不为此汲汲也。
其所不忘于仕进者。
亦将小行乎其志耳。
此未易遽言也。
凡祸福吉凶之来。
似不在我。
惟君子得祸为不幸。
而小人得祸为恒。
君子得福为恒。
而小人得福为幸。
以其所为。
似有以取之也。
必曰君子则吉小人则凶者。
不可也。
贤不肖存乎己。
贵与贱祸与福存乎天。
名声之善恶存乎人。
存乎己者。
吾将勉之。
存乎天存乎人者。
吾将任彼而不用吾力焉。
其所守者。
岂不约而易行哉。
足下曰。
命之穷通。
自我为之。
吾恐未合于道。
足下徵前世而言之。
则知矣。
若曰以道德为已任。
穷通之来。
不接吾心。
则可也。
穷居荒凉。
草树茂密。
出无驴马。
因与人绝。
一室之内。
有以自娱。
足下喜吾复脱祸乱。
不当安安而居。
迟迟而来也。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813年10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殿中侍御史李君。
名虚中
字常容
其十一世祖冲。
贵显拓跋世。
父恽。
河南温县
陈留太守薛江童女。
生六子。
君最后生。
爱于其父母。
年少长。
喜学。
学无所不通。
最深于五行书。
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
支干相生。
胜衰死王相斟酌。
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
辄先处其年时。
百不失一二。
其说汪洋奥美。
关节开解
万端千绪。
参错重出。
学者就传其法。
初若可取。
卒然失之。
星官历翁。
莫能与其校得失。
进士及第
书判入等
秘书正字
母丧去官。
卒丧。
选补太子校书
河南尹奏疏授伊阙
佐水陆运事
宰相郑公馀庆继尹河南
以公为运佐如初。
宰相武公元衡之出剑南
奏夺为观察推官
监察御史
未几。
御史台疏言行能高。
不宜用外府
即诏为真御史
半岁。
分部东都台。
殿中侍御史
元和八年四月
诏徵既至。
宰相欲白以为起居舍人
经一月。
发背
六月乙酉卒。
年五十二。
其年十月戊申
河南洛阳县。
距其祖渑池府君侨墓十里。
君昆弟六人。
先君而殁者四人。
其一人尝为荥泽
道士长生不死之说。
既去官。
绝不营人事。
故四门之寡妻孤孩。
荥泽之妻子。
衣食百须。
皆由君出。
自初为伊阙
河南水陆运使
换两使经七年不去。
所以为供给教养者。
及由蜀来辈类御史
皆乐在朝廷进取。
君独念寡稚。
分司东出。
于戏。
其仁哉。
君亦好道士说。
于蜀得秘方。
能以水银为黄金。
服之。
冀果不死。
将疾。
谓其友卫中行大受韩愈退之曰。
吾梦大山裂。
流出赤黄物如金。
左人曰。
是所谓大还者。
今三矣。
君既殁。
追占其梦曰。
山者艮。
艮为背。
裂而流赤黄。
疽象也。
大还者。
大归也。
其告之矣。
范阳卢氏。
郑滑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偫之女。
与君合德。
亲戚无退一言。
男三人。
长曰初。
协律
次曰彪。
其幼曰还。
适三岁。
女子九人。
铭曰。
不赢其躬。
以尚其后人。
太子少保尚书左仆射京兆韦府君神道碑806年5月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山之大者。匿峰峦。
含气象。积高无倪。
而不见其险。孕粹有物。
如不知其神。此其所以为大也。
德之全者。毁圭方。
黜皎厉。灵机密运。
而智不惊愚。遐标特立。
而迹无变俗。此其所以为全也。
然则泰山高而可陟。全德近而难知。
我求其伦。见之于少保公矣。
公讳某。字某
京兆杜陵人。其先帝尧光宅。
让德储庆。建国命氏。
列于夏商。相冑卿族。
繁于汉魏。代济不殒。
焕焉盛门。大王父讳某
皇朝主客郎中莱济商三州刺史。王父讳某。
仓部郎中太原少尹。赠秘书监
烈考讳某。检校都官郎中岭南节度行军司马
同州刺史。或以瑚琏之器。
才施郡政。或以岩廊之姿。
仅及戎佐。与时俱息。
从道而污。屈不试于当年。
启莫京于身后。公生而岐嶷。
弱而老成。浑粹不散。
清明虚映。朱弦遗音。
而宫商自韵。大圭不琢。
而符彩溢发。邈矣天爵。
烂乎人文。鼓钟之声日远。
乡曲之誉来逼。释褐太子正字
与仲弟正卿以贤良偕徵。策入异等。
冥鸿双举。当代荣之。
高陵主簿。迁监察御史
改殿中内供奉东都留守判官。即拜东台殿中侍御史
参画惟允。持绳不回。
河洛之间。风声尚在。
德宗躬决庶政。本于尚书
责成曹郎。综练材实。
荐出方伯。时超贰卿
二十年间。斯为极选。
公由是前后迁刑部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奏议推美。
弥纶成绩。南宫之故事存焉。
于时戡复日近。勋勤者众。
都市惰游。尽垂金组。
邦畿豪夺。半赐丹书。
轻禽逸于疏网。悍马骇于柔辔
上思惩抑。必假良能。
公由是前后历奉天长安县令。仁护鳏茕。
智钤豪右。舆人之道咏在焉。
望由实济。任以望重。
选曹未几。迁给事中
既居駮正之司。不挠当官之论。
属东南岁歉。俾乂惟难。
出为常州刺史。天宝之后。
中原释耒。辇越而衣。
漕吴而食。一隅重困。
五纪于兹。公临之清贞。
结以忠恕。固存惠寡。
务啬勤分。一法以去其侵渔。
多方以备其灾患。以逸道而使缮完允济。
以与道而取赋入先期。声闻天朝。
考绩连最。转苏州刺史
二境之间。百里而近。
灵源自出。殊派共清。
膏泽所沾。异壤同润。
下车期月。报政如初。
加秩赐金。借留累岁。
无何。彭沛丧师。
兵骄地偪。安危所系。
朝论难之。乃以公检校秘书监兼御史中丞
赐紫金鱼袋。充徐泗节度行军司马
重其威望。将委旄钺
而未命程伯。徐方之轨既同。
不见贾生宣室之徵遽至。
吏部侍郎。伦品甄明。
通简节适。势有探汤之热。
我以静濯。众有鼓簧之喧。
我以心听。驯致其美。
闇然日彰。不求无失职之人。
人自以为不失职矣。辍拜京兆尹
德刑交修。宽猛相济。
匪设钩距。物无遁情。
匪曜锋铓。机无滞断。
浩穰之理。不肃而成。
不求无不欺之吏。吏自以为不能欺矣。
俄改太子宾客。辞剧就閒。
图南之势一息。选德求旧。
居东之命惟重。迁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东都留守东都汝州防御使。自盗起幽陵。
兵屯诸夏。涉淮而北。
军国异容。分陕以东。
古今殊寄。公讲信修睦。
外张保釐之政。完备训戎。
内寓折冲之令。矛戟不露。
德耀蔼然。遐迩顿首以承风。
强暴革心而知惧。今上嗣统。
就加检校吏部尚书。方入谐佥属。
毗赞大化。不幸婴疾。
表求退颐。优诏除太子少保
冀其休复。将有后命。
神祇竟昧。药祷无真。
元和元年三月十二日。薨于东都履信里之私第。
享年六十有四。宠赠尚书左仆射
輤车西归。制使赙吊。
太常褒议。谥曰某公
哀荣备矣。夫人河东裴氏。
侍中耀卿之孙。给事中皋之女。
德门钟美。淑问充塞。
蕣华早落。兆叶期。
即以是年五月二十一日。合葬于万年县高平乡少陵原
礼也。公孝悌天至。
行有馀力。仁义性德。
匪俟服膺。不饰表以近明。
每纵心如中矩。清虚简淡。
而应物不倦。通旷夷易。
而及门无杂。不尚意气。
而然诺笃志。不好臧否。
而鉴识超伦。与故相国江西映穆宣州赞赞弟侍御史员为文章道义之友。
可以视其所亲矣。今吏部郎中扶风窦偫
抗迹毗陵。退身进道。
公三揖郡榻之上。一振天墀之下。
不数岁间。蔚为重器。
可以视其所与矣。分正东郊。
开府辟土。则有今右司郎中燉煌段平仲
仓部员外郎安定皇甫镈礼部员外郎清河张贾
京兆尹韦词。陇西李景俭
中山卫中行平阳路随。
彦之秀出。一时之高选。
可以观其所任矣。加以志尚幽远。
冥搜好古。所居第必有松石之致。
退公暇日。常以图籍自娱。
一字惬心。金玉不顾。
片言同趣。布褐无间。
亹亹然若见道之所存。陶陶然不知岁之云晏。
于戏。策名从事
四十馀年。朋友罕闻得丧之言。
家人莫见喜愠之色。坦怀以处。
推分而行。无怨于人。
人亦无怨。无猜于物。
物亦无猜。履信顺以优游。
保福禄而终始。其名教之大雅者欤。
有九子。长曰元贸。
常州义兴县尉。次曰谷。
邠州司仓。次曰璋。
乡贡进士。能修词立诚。
克家致美。茂扬风训。
休有令闻。其次某某。
皆殊资异识。登于童龄。
庆善之馀也。以某获窥墙仞。
见托篆述。究贤人之业。
信而无愧。申孝子之志。
直而不文。其词曰。
利建于商。介圭作宝。
爰立于汉。缁衣改造。
克昌厥允。奕世载考。
亚尹擅名。郎中怀道。
莫跻贵仕。莫享难老。
蕴灵储休。以启少保
丕显少保。其德愔愔。
有绰遐姿。旷哉灵襟。
显仁山立。藏用渊沈。
煦如阳。蔼若春阴。
白圭三复。克保明心。
黄钟九变。莫匪和音。
静专动直。谦进柔克。
宜践公辅。以桢王国。
促路顿轨。中天堕翼。
少陵右原。拱树寒色。
穷壤可敝。唯名不失。
金石垂之。以慰罔极。
卫中行陕州观察使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八
敕。
邵伯听事于棠阴之下。
而人勿剪其树。
我知之。
非忠信仁爱以得之耶。
今自关东由洛而右。
数百里之地。
尽置为轺车臣所理。
盖有以表率方夏。
张皇京洛
聿求其良。
用副优寄。
朝请大夫华州刺史御史中丞卫中行
始以词赋深美。
轩然有名。
甲乙符升。
拾青紫
逮其书命。
文锋益铦。
能搴菁华。
以集丽则。
出补近郡。
号为廉能
勤而不烦。
简而不苟。
郊迓馆谷。
宾至如归。
长劭农人。
咸用胥悦。
移领巨镇。
畴将尔先。
况封壤因连习俗。
参合用之政。
乂关陕之氓。
吾固有虞于尔矣。
至于观听他邑。
仪刑下寮。
旁临傅说之岩。
特假赵尧之印。
遗风未泯。
官业具存。
苟能行之。
无患不至。
可守陕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
充陕虢等州都防御观察处置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