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华阳三洞景昭大法师 中唐 · 陆长源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
夫载宇宙。悬日月。
提万象而首出者。其惟道乎。
夫通圣神。该品汇。
冠百灵而独立者。其惟人乎。
道所以包浑元。经始万象者也。
人所以禀淳粹。司会百灵者也。
故人因道而集祉。道因人而垂休。
不宰之功。兆乎造物。
无言之德。洽乎生民。
然后萧散乎汗漫之閒。冲融乎希夷之表。
与天籁而吹万。并谷神而长存者矣。
紫阳真人大法师讳景昭字怀宝
丹阳延陵人也。其先系自颛顼
大彭之后。在虞为陶唐氏
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
因国命氏。芬馥蔓延。
以至于裔孙孟。孟为太傅
贤为汉丞相。昭入吴为侍中
昭兄慎为司空法师司空之十六代孙也。
司空薨。葬于延陵
子孙因而家焉。祖道会。
父思蒇。皆丘园养素。
道高迹隐。载于列仙之籍。
法师方娠禀异。自幼表奇。
元和之粹灵。体太元之妙质。
初以素书发迹。配度于延陵之寻仙观。
后以丹台著称。隶居于长安之肃明观。
元宗广成问道。姑射颐神。
放心于凝寂之场。垂拱于穆清之上。
法师因得羽仪金箓。颉颃玉绳。
藉藉京师。垂二十载。
爰辞上国。思还故乡。
重隶茅山太平观天宝中
元静先生奉诏修功德。造紫阳观。
因而居焉。遂于鍊丹院传黄素之方。
修斋醮之法。祥云瑞鹤。
飞舞于坛场。甘露神芝
降生于庭院。初法师师事大法师包士荣。
荣师事崇元观道士包法整。整师事上士包方广。
广师事华阳观道士王轨师事升元先生王远知
知师事华阳隐居陶宏景。自道源锡派。
元教传宗。玉堂银阙之人。
羽盖毛旌之客。府无虚籍。
代有其徒。法师至行稽乎元化。
通识合于灵造。与其有也。
万物不得而不有。与其无也。
万物不得而不无。得丧以春秋为死生。
盈虚以天地为旦暮。云外虎头之佩。
雪中鹤鄨之裘。孩季通而抚子元
师仇公而祖黄太。教戒示乎传授
服饵见乎延长。侍杖屦者。
迹遍于江湖。传经箓者。
事同乎洙泗。一居山观。
三纪于兹。还神契乎时来。
寂魄同乎物故。以贞元元年十一月癸卯
委蜕于紫阳之道场。颜色怡悦。
屈伸如常。春秋九十有二。
其月己酉。迁神于雷平山之西原
元静先生寿官之左。传授苏州龙兴观道士皋洞虚。
得冲虚之妙用。蹑上真之元踪。
梁韨之客员来。华阳之人閒出矣。
道士韦崇珣。主修斋醮祭。
俯仰节度道士朱惠明。
掌法箓经书。修真秘诀。
法师上编仙箓。旁契道枢。
神含混元。德与淳粹。
诱进偫动。感通众灵。
邈然非寰宇之閒。超然在风云之表。
至如身缠世故。迹混俗尘。
发忠孝以饰躬。演信义而旌行。
盖随时而不器。岂常道之可师与。
浙江东西节度支度判官检校尚书兵部郎中侍御史扶风窦公曰暨。布武区中。
栖心象外。与法师声同道韵。
理契德源。追往想琴高之祠。
传神著务光之传。见徵副墨。
用琢他山。其词曰。
惟道之大。提功混茫。
惟人殆庶。与道回翔。
素韵凝寂。元功灵长。
肇形无迹。启迪逾光。
矫法师。锡羡华阳
本族命世。在虞系唐。
御龙事。豕韦居商。
嶷然灵表。自幼而彰。
理冠容成。质侔夏黄。
寻仙发迹。肃明始扬。
宵礼金殿。晨朝玉皇。
丹台道侣。白云帝乡
楚山万里。故国丹阳
醮宫鸣磬。斋室焚香。
芝生庭院。鹤舞坛场。
茅君秘洞。葛氏真方。
来时去顺。齐彭洎殇。
化鳞风翥。委蜕云骧。
峰峦逦迤。苍苍。
尘生杖履。苔染巾箱。
龙衔彩眊。虎缀槃囊。
阆风元圃。瑶轩玉堂。
追存如在。颂德不亡。
孤石岿然。万古连冈太平观道士徐元道士许长久徐则内行克修外通儒学许则宿推公干虔奉真宗)
大唐升元刘先生碑铭 中唐 · 冯宿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
维皇王能自得师。以臻至理。
维道德克辅于代。且非常名。
天启圣唐。运兴我
于赫肇祖。实惟元元。
高宗振其风于前。明皇张其教于后。
十有三叶天子曰敬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宏清静之旨。
以浸天下。阐无为之宗。
以凝海内。宝历二纪秋八月甲子
躬法服。御内殿。
北面执弟子之礼。受道于升元先生
大矣哉。斯所以贯三才。
笼八极。泽及中外。
仁加动植。播中和。
赞恭默。昌圣绪。
垂帝则而已。翌日
下明诏加先生之号检校光禄少卿。自内道场送归于元真之观居。
两街之缁黄。前马夹路。
以引以翼。万众荣观。
以为崆峒之请。瑶池之宴。
曾莫我若。先生姓刘氏
讳从政。生于河南缑氏
家世奉道。彰于前朝。
先生超然韪如。角立秀出。
志学之岁。辞亲就师。
视冠冕如桎梏。顾声名犹涕唾。
夫其洞达元解。知来藏往。
体于虚而观其妙。守其朴而反于机。
由是采气于三清。吸精于两曜。
和光于万有。委蜕于重元。
始事河内张君通元。次师中岳邢君归一。
二君之传授。真筌秘诀。
色授神与。而上至于东晋杨君。
凡十四世。其实皆关键之固。
钩锁之密。莫得而窥。
至是而悉归我焉。宜其当元门之尊。
以师道自处。先生栖于王屋
不啻一纪。其后受请迁居都下
又承诏至于京师。化随躬行。
名出心隐。故传法紫宸之后。
竟遂东还。今上端穆清之居。
缅汾水之想。将召旧德。
而咨要道。吾师知之。
私于门人韩贞漼曰。吾将解去。
先告之期。盖大和四年某月林钟其日癸亥
其春秋七十有八焉。呜呼。
兰薰膏明以自迫。鹤驾霓旌而难驻。
贞漼与东夏弟子若干人。及关中弟子叶守中等若干人。
以为吾师之不可攀援者。真气粹容。
至如章施纪述。追琢翠琬。
使将来瞻之仰之而不怠。宜在乎文。
凭文以导心。因心以成志。
谓宿尝奉几杖。熟游墙藩。
俾为铭而揭焉。且慰夫餐霞遁俗者之怀。
煌煌二都。各树其一。
其辞曰。内天外人。
保和啬神。道之宗兮。
乘飙驾欻。无象有物。
元之功兮。我后敬皇
灼其耿光。慕崆峒兮。
吾师升元。法于自然。
系桥松兮。洪惟武文。
懿此正真。绍光风兮。
金关玉堂。灵符宝章。
中宫兮。出自幽谷。
宾于黄屋。翊九重兮。
开阳阖阴。忘形守心。
沃宸聪兮。出日入月。
腾淩灭没。靡不通兮。
脱俗遁代。并包覆载。
皆可容兮。控鹤辔龙。
倘佯高空。蹑前踪兮。
捐巧弃智。挈诚去伪。
顺至公兮。戴君奉亲。
后巳先人。福乃钟兮。
洛都应召。京邑承诏。
随西东兮。泊然泉渟。
油然云行。恣所从兮。
从之在勤。道将自亲。
滋益恭兮。为而不殆。
绩用斯倍。吉以逢兮。
法施经流。通明达幽。
播无穷兮。功满行圆解形默然。
示有终兮。谷神不死。
蝉脱而巳。何哀恫兮。
鸠血诚而图石刻者。伊贞漼与守中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