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柔珠庵东壁题诗(仙姑又尝于柔珠庵东壁题一绝,字比晋人差清婉少骨。壁后半毁,惟馀「百尺」十三字,其下必「风」字也。后二句无人能续之者。) 唐 · 何仙姑
押东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百尺水帘飞白虹,笙箫松柏语天风(嘉庆《广东通志》三二九《释老传》转引《罗浮山志会编》引明孙蕡《何仙姑记》)。
谢仙火跋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三、《集古录》卷一○、《六一题跋》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谢仙火」字,在今岳州华容县废玉真宫柱上,倒书而刻之,不知何人书也。传云大中祥符中玉真宫为天火所焚,惟留一柱,有此字,好事者遂模于石。庆历中,衡山女子号何仙姑者,绝粒轻身,人皆以为仙也。有以此字问之者,辄曰:谢仙者,雷部中鬼也,夫妇皆长三尺,其色如玉,掌行火于世间。后有闻其说者,于道藏中检之,云实有谢仙名字,主行火,而馀说则无之。由是益以仙姑为真仙矣。近见衡州奏云:仙姑死矣,都无神异。客有自衡来者,云仙姑晚年羸瘦,面皮皱黑,第一衰媪也。向时苏州有一丐者卧道中,相传云是得仙者也。自天圣中余已闻之,后二十馀年尚在。其人姓沈,举世皆传为「沈卧仙」,云卧而饮食不漏。州县吏屡使人监守,或潜伺察之,皆实卧而不起,亦不漏,遂相传以为神。既而亦以病死,虽素信惑其事,喜为之称说者,亦不云死时有异也。斯二人者,皆今世人以为仙者如此,故并载之。治平元年上元日书。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 北宋 · 苏轼
押麻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扫白非黄精,轻身岂胡麻。
怪君仁而寿,未觉生有涯。
曾经丹化米,亲授枣如瓜。
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自此养铅鼎,无穷走河车。
至今许玉斧,犹事萼绿华(君曾见永州何仙姑得药饵之,人疑其以此寿也,故有丹化米、萼绿华之句,皆女仙事。)。
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前生或草圣,习气馀惊蛇。
儒臞谢赤松,佛缚惭丹霞。
时时一篇出,扰扰四座哗。
清诗得可惊,信美辞多夸。
回车入官府,治具随贫家。
萍韭与豆粥,亦可成咄嗟。
郴行录 其二 北宋 · 张舜民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八、《画墁集》卷八
丁巳泊镇岸,自入龙峰港,趣蕲州四十里,港口依山有寺,丛翠可爱。
戊午发蕲口,顺风。濒东岸行,临岸皆小山培塿,可二十里抛西岸,可三十里过新野夹上口,又五里过道士矶、散花洲。舟过矶上,风势方急,为山所转,帆或倒掩,船即回旋,久之方能整行。惟此与马当山有风,乃山势使然也。
辛酉晴,风逆。循北岸牵行可十馀里,过巴河口,北岸无山平旷,南岸培塿童秃;又十里至菜园,步以风止。此距黄州五里,南岸下江中有石如伏牛,曰节度石。舟人云:「或者重载而下,此石往往触而覆之,谓节度者,戒之也」。
壬戌,早次黄州,见知州大夫杨寀、通判承议孟震、团练副使苏轼,会于子瞻所居,晚食于子瞻东坡雪堂。子瞻坐诗狱谪此已数年。黄之士人出钱于州之城东隅地筑矶,乃周瑜败曹操之所。州在大江之湄,北附黄岗,地形高下,公府居民极于萧条,知州厅事敝陋,大不胜处。国朝王禹偁尝谪此。
丙寅,招苏子瞻游武昌樊山。山之巅有郊天台,即孙权即位郊天之处。食罢,移舟离黄州,泊对岸樊溪口,苏子瞻以舟涉江,同诣武昌县。县在樊溪之东,隔樊山五里许,即吴之西都,有吴王城。同县令李观、佐吴亮、严𡵓及子瞻诸人游武昌樊山,步出西门,涉寒溪,迤逦步上。凡两寺,在山中景致幽邃,下寺有观音泉,澄澈可爱。
丁卯,会食李令宅,射于县圃。苏子瞻言近获一鱼,似鲇而四足,能履地而行,不敢杀,复纵之江中;或曰此鲵鱼也。鄂州城即孙权所创,与润州子城、金陵覆舟山城、武昌吴王城制作一体,皆因山附险,止开二门,周环不过三二里,乃知古人为城欲牢不欲广也。
丙子会,群登石城。最西临江,即黄鹤、白云,最东即头陀寺。寺与楼下枕大江,对瞰汉阳,江中即鹦鹉洲,黄祖沉祢衡之所;上接湖湘,下临沔汉,乃古今绝景也。白云、黄鹤楼者,取费袆上升之地,仙洞尚存,袆始乘白云而去,久之复乘黄鹤而归也。自汉口少南,即故汉阳军,军今废为县。军西附城,有山浑然独起,即大别山,《禹贡》所谓过三澨至于大别也。
戊寅阴。早率檀宣义游魏夫人阁。观在庙之西南山麓,少上半里许,据大石作屋,规模颇狭;阁上为二女人像,云麻姑、魏夫人也。夫人晋魏舒之女,故尝嫁为王氏妇,生息男女,既而学道升仙,《列仙》自有传。阁前有二石相重,上石如荷菌形,可半间屋,谓之乘云化石;下石如棋盘,为上石所压而破分为二,相著处才可数寸,下临溪,望之如坠,至为危险。以碗酌水置之石上,一指微按之,水即动摇,以两手极力推托,水复不动,传云魏夫人与麻姑自麻姑山乘此石飞空而至,又云乃所乘之云及地而化为石也。
己卯夜雨,至旦少霁。解舟顺风西南行十馀里,过五家洲。江流两山之閒,势尤偪狭而水急,非迅风不可上;又五里过雷家步石岸,有寺名兜率,云韦宙所建。
庚辰雨雪,循岸牵行,宛转二十馀里,过思塘铺,有庙,曰思唐相公,不知为何神也?
癸未,循丁家洲北岸牵行,可二十里过昭坎,为正南行,少间风作,西北来,势横掩岸,吹使船侧。可二十里次茅州洑,居人云:旧无此洑,昨六月内,一夕无风,但水汇所成。昨夕丁家洲夜半水发,浪急崖崩,舟人云下有蛟蜃所作也,然自鄂以南,江无完岸。
丙戌,观万石船,船形制圆短,如三间大屋,户出其背,中甚华饰,登降以梯级,非甚大风不行。钱载二千万贯,米载一万二千石。次岳州,日方辰巳间行一百二十馀里。见知州大夫黄休,晚登岳阳楼,即岳州之西门也。下临湖水,北望荆江,自西北流东南,至岳州城下与湖水合而东流,始为大江。凡绝湖而西南趋鼎澧,西北趋荆峡,一湖之间,分此四路也。每岁十月以后,四月以前,水落洲生,四江可辨;馀时弥漫云涯相浃,日月出没,皆在其中。望水中如覆斗者,即君山也。岳州西南,山势如覆舟,东连众山而孤绝;山之南即石桥港,舟行缓急避风之地。
辛卯,登岳阳楼。楼有牌极大,乃前知州李观所记吕洞宾事迹。李先知贺州,日有道士相访,自言遇吕先生,诵其《过岳州》诗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始亦不知其由,其后李为岳州,有白鹤寺僧见过,道吕先生题老松诗,与道士之言相符。吕憩于寺前松下,有老人自松梢冉冉而下,致恭于吕,吕问之为何?乃曰某松之精也。今见先生过,礼当候见,因书二绝句于寺前壁间:「独自行兮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又云:「朝游百越暮三吴,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醉吟飞过洞庭湖」。郡人因构亭名曰吕仙亭云。据图志,岳阳楼经始于张燕公,终唐之世,屡圮皆完葺。庆历中,滕宗谅谪守,始大加增饰,规制宏敞,甲冠上流,取宋梁以来所题诗记,刻石于夹楼。
壬辰,群食于岳阳楼。坐客有杨维承议者,乃鼎州人,能言武陵桃源之事。桃源前后上升者凡六人,一洞天,二福地;桃源观有二乌,自晋太康以来见之,驯扰山林中。中閒改换,不可知也,然二乌如故,其馀乌雀服之。每有游人贵客,未及数十里,乌已先报之。近岁为人猎去其一,即时复有一乌充之。天庆观木柱上有「谢仙火」三字,体兼篆隶,皆倒书,入木至寸,笔画雄劲,非人力所能为,然莫究其端。或云永州何仙姑能道幽隐事,因走人具事致问,既还报云:此雷部中火神也。兄弟三人形质如墨,然其长各不过三尺,此用铁笔倒书也。既再使人就书验之,一如所报。天庆观西庑有石刻二诗,词致清婉。其道人云:至道中有卖墨人,仪状雄伟,尝此游息,一日于扉上题诗二绝句而去,或云吕洞宾所书也。郡人争刳之以治病,今字字刳痕深寸馀而墨迹不灭。
癸巳,次晚洲。洲上平广,土壤如北方,居人止一两家。自朱洲之西,水中处处有三石,形如坏冢,土人谓之黄牛石,出没水中,颇为舟船行旅之患,过者避之。行次晚洲,有诗云:「腊月遭霖雨,孤舟舣暮滩。数声归雁断,半岭野梅残。无复论偕老,何时展急难?江湖卧周岁,此夕最难安」。
甲午,早发岳州。自东山又五里许,过阁子湖口,即灉湖也。《尔雅》所谓春夏有水,冬无水,曰灉也。张燕公及幕府题灉诗甚多,在岳阳楼上。顺风放湖,是时冬深水落,港浦可辨。近东岸向西南行十里许,过灵妃庙,在东山下水次,极望甚远。过扁担山,势如覆舟,东连众山而孤绝,上有小塔,望之岿然,曰哑女塔。昔有士人女生数岁而不能言,一日涉湖,女见塔即语其父母,故名曰哑女塔。巴陵以南,渔者皆用连网罩水中,延袤可一二百步,有如城郭,谓之栏滩网。过巴溪十里许曰鹅洲,以风急止鹅洲下。
丙申,阴晦欲雪,岸洪宛转,尚未全出,湖中午际,风微雨作。可十五馀里,东岸始有人烟。曰龙渥,水色极深,乃湘水也。有水自东出,曰归义江口。入口十许里,即汨罗也。一水中分,南曰汨,北曰罗,洲上有忠洁侯庙,即三闾大夫也。东望培塿,迤逦林薄,曰鹿角,有巡检司。又十馀里,西岸有沙洲,堆阜隆起,即青草庙。下有一湖,湖之中有此洲,南名青草,北名洞庭,所谓重湖也。申后次庙下,舟人展贺,大率南行至此,北行者至庐,舟人皆致贺,以其万里江湖,至此方保平善也,乘舟人当有酒肉之赐。庙居洲上,南向;门内一排三殿,中曰劝善太师,乃一僧像;西曰安流大王,东曰昭灵大王。劝善,即泗洲大圣也;昭灵,马援也;安流者,莫知其为谁?小碣一,乃梁开平中马殷所建,然堂庑颓圮,湫溢为甚。西殿有一铁锅,可容五斗许,下有木刻龙头三锅,上有字云:准宣铸利州黑龙船上铁锅。祝云:此二物自川峡流下,自湖中溯流至庙也。庙外有巡检司,居民十数家,以渔钓为业;樟木数百株,径数围,遍覆洲上,冬青可爱。是夜船上不敢打更,提举舟人云:「庙中自打更报牌也」。夜深倾听,亦有所闻。青草湖旁有朱陵洞,亦谓之朱陵仙府,有唐人题刻散满岩上,岁久荒凉。至庆历中,因其地建为石鼓书院,虽略为规制,然僻在江郊;又三冬寒露,学者未尝游焉,唯守将之好事者岁时一为登览。燕游之地黄陵庙,即舜二妃,榜曰懿节庙。庭宇湫隘,竹木蓊郁,二妃并坐,傍设舜像。马殷尝加营葺,退之记,沈传师书。碑石讹剥,更以石模刻之,字体多失。诗云:「青草仍残照,黄陵一望中。壁书迁客泪,帘卷过湖风。斑竹痕犹浅,苍梧恨莫穷。年年秋水上,瑶瑟伴惊鸿」。
癸卯,逆风循西岸牵行可五里,有江自东南出,其大与湘江等,曰浏阳江。西岸有庙曰三沙,榜曰武威王,石刻乃天祐二年马殷为马援建而远祖之也。
甲子,晴无风。发潭州,循西岸牵行,舣舟王公亭,奠南岳行祠,游岳麓;升中洞真观,谒汉文帝庙、岳麓书院、塔院。大抵诸寺相邻,惟升中寺最高,宛转登陟,可百馀步。门外小溪激射竹木,其声泠然,稍稍露石角。寺后有法华台,高绝山顶,晋僧法崇者笺《法华经》于此。有杉槱数本,其大如菌,云陶士衡手植也。王公亭,湖民为王宰少卿所立。《洞真观记》云:「邓固真人上升之所」。岳麓书院有孔子堂、御书阁,堂庑尚完,清泉经流堂下,景意极于潇湘。升中寺法华台下有白鹤泉,涓涓有声,味极甘冷。橘洲,湘江中,南北与城等,有巡检司、僧寺两三所,居民业渔者数百家,景物最佳处。秦少游死藤州,其子护丧,藁殡潭州,黄鲁直有诗云:「长眠橘洲风雨寒」。
丁卯晴无风,抛东岸,牵行五里许过车子矶。西岸有小山,又行十里过昭潭,其水澄湛如墨,俗云傍通江南。
壬申,夜大雨。顺风行五里许,水中多乱石,三十里至昭灵滩,有昭灵庙。凡四滩,皆行乱石中,而复湍急,自三门船上执色倡道皆土人,谓之滩子,舟人束手,一不与焉。官舟过者,击鼓呼之,即时来集舟上,至昭灵出滩,方各舍去,在湘中最为险处。
癸酉十月朔,抛西岸;十里许,江转自西来,北望武口,又三十里过青山矶,临岸培塿。
丙子如岳下,出衡山县西门,长松高下,夹道三十馀里。或云三十里,松乃马希萼所植,马长而无髭,遂祷于岳神,种松而髭生。
丁丑阴,朝谒岳祠,退食真君观,谒北门侍郎神位,食后率檀宣义登山。自岳西渡小涧,以转轴轿子,迤逦挽行。路皆直上,略无盘曲。一轿至十馀夫方可举而前,可里许至石桥,亦谓之石梯,凿成阶级,长可二十馀步,必履而登之。其石每在山之面蔽路,凿乃能通也。其端有小寺,可数楹,谓之石桥寺,乃游人憩足之所,主僧必具茶食。又登陟可五里许,左之福岩,右之南台寺,在福岩之下,峰侧架空为之,制作奇巧,殿堂皆板瓦,宛转下上,始能及奥。梁天监中,惠海法师始开而居之,其后六祖之徒惠迁筑庵于石上,人谓之石头和尚,死谥无际大师,塔号见裴休书榜,尚在庭中。有石如案,乃无际落发之所,庞居士亦曾居之。西隅有寿星殿,内有木根如龟形,有水泉涓涓,寺众仰给其源,曰洗钵池,亦石头故物也。主僧维圣,嘉州人,居此十馀年,质重可嘉。
戊子雨,晚往花药山寺浴,其山则州城之南,培塿竹木,可周数百步;其寺则居怀抱之中,寺后有回雁峰,高可数百步,俯见城邑;其上有面岳亭,北望衡山之阳,有如屏扆。过陷池五里许至汤泉,在涧底,大如车轮,热不可插手,稍稍下流,始可盥濯,浸溉田亩,流数里。左右山径偪侧,略无与人之地,瘴岭蛮溪亦有此泉,渴饮猿鸟,污濯侬徭,物同而其致异,亦可叹也。陷池过岭少南,下有清池,隐出山腹,泓澄可二十亩,即是也。传云:昔有万氏居此,一日雷雨,全家沦陷,遂为此池。故当时有谣言,当陷万家,万氏一家当之。今岁旱,则以牛数十淘搅其中,或能致雨。郴之通惠禅师院,有唐杨惠之手塑九子母一堂,每躯自地坐立,不以床具,至于装绘采饰,皆以纯色,不甚华彩,开户𢥠然,观者皆以为生动也。嘉祐中,大卿解程守郴,率僚属同观。程,朴野士也,见其生态,俾具工以彩饰之,又欲以俸钱作床坐而荐之,以命主僧,僧不从,解怒,欲加之罪。僧曰:「吃棒不辞,可惜坏了四百年手迹,而损大卿好事之名」。解竟不能夺而止。马默,单州人,气干老而不衰,言广西事甚详;熙宁中,邕州未陷覆,常有怪异大蛇见,若瓮粗,重八十斤,食猪几尽;州衙厅前井中白气干霄,蝴蝶无数飞集林木上,不久陷覆。今复完葺,然寺中泥佛手足常动。城下郁江旧浑浊,上人云:「清则有兵」。今已清,有二龟伏其下,鳞甲可数。曹谷能星历数术,言事如神,为王钦若作《知命书》云:「七十年中一一加,弄珠滩上贵堪誇。碧油幢下闻啼鸟,千日徵还上汉槎」。钦若年七十二,建节知襄州,正得一千日召还。又云:「周匝将临壬戌岁,定鼎门前春色异。一千日止少三还,再入和羹宜尽瘁」。其后钦若判西京,得七百日再入,卒于政府,尽瘁谓卒,乃壬戌岁也。又云:「临去尚犹闻禁漏,异姓嘉名在史书」。王死在京,是时夜漏将尽,无子,女婿张瑰主后事。又与冯拯作书云:「太常乐阕,都门遇雪」。拯葬在刘太后丧中,不给卤簿,是日大雪。鬼门关在山岭上,凿石通路,崖壁如削,虽盛夏亦凛然寒凉。拟金山在水中,岭岫崛起,有类金山,自馀亭榭基址甚多,竹木侵云,游者竟日乃可尽也。
澹山岩题名 北宋 · 高公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二、《金石萃编》卷一三三
元祐辛未岁九月因检潦田,楚人高公杰子发、吴人许师严希道自贤女庙下,宿何氏仙姑家。翌日涉江游龙宅,览仙姑得道处,因宿僧舍。明日遂入归德、福白等乡。沙门文真、男敢同来。子发书。
按:康熙《零陵县志》卷一四,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颂古十六首 其四 南宋 · 释明辩
张果老踏破葫芦,吕洞宾失却宝剑。
两个撒手相逢,囊箧更无一线。
何仙姑铁笛横吹,解道长江静如练。
跋钟离权诗寄太原学士 宋 · 庄绰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三
昔维扬有何仙姑者,世以为谪仙,能与其灵接。一日,钟离过之,使治黄素,乃书此诗。吕公亦跋其后,令俟王学士至而授之。后数日,王古敏仲自贰卿出守会稽,至维扬访姑,即以与之。王秘不以示人。宣和丙午,其子诚为西京留司御史,绰有中外之好,得其临本。后王氏家残于兵。
按:《云麓漫钞》卷二,丛书集成初编本。又见《鸡肋编》附录。
劝道歌跋 南宋 · 曾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八
虚靖先生《大道歌》,司马子微《坐忘歌》,何仙姑亦作《證道歌》,其言深切著明,有补于世。予因拾神仙之遗旨,作《劝道歌》普劝修真,同證大道。至游居士曾慥书。
按:《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二一,正统道藏本。
罗浮指掌图记 宋 · 邹师正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七、《名山胜概记》卷四二、《羊城古钞》卷八、光绪《惠州府志》卷三、《广东文徵》卷六二
名山异境,散布人寰。其知名者,有十大洞天,五在江浙(台州委羽山、天台山、镇江府句曲山、处州括苍山、苏州林屋山。),三在梁益(华州西元山、蜀州青城山、成都府西城山。),与夫洛京一、(河南府王屋山。)惠阳一(博罗县罗浮山。)而已。洛京,衣冠都会之地,江浙、梁益,舟车奔凑之乡,辙踵辘轳,往来不绝。其林泉之美,登览之便,著于有闻,盖地势使然也。独罗浮邈处海上,天下想闻之,而恨不至其地。间有能至之者,非遗世高蹈之士,必希仙慕道之人。山之高且三千六百丈,地之袤直五百里,峰峦之多四百三十二,溪涧川源有不可胜数者。是虽长年隐者,犹未易遍览,而况士大夫来游者,暂至倏还,旬日而罢,又安能周知?兹《指掌图》所以作也。游山者,自龙华寺(有昌福夫人祠。)七里登山,初至延祥寺(唐朝赐额。)、明月戒坛(唐时度僧,于此受戒。)、百尺坛(唐时祭山建。)、铁佛像、(西域所献者。)御园柑子(唐朝充贡。)。至山腰三里馀,有宝积寺(宋朝赐额。)、中阁(唐僧怀迪所建。)、御书阁(中藏太宗、真宗、仁宗御书,及景德赐佛衣,嘉祐赐《藏经》。)、锡杖泉(景泰禅师驻锡之地。)、铜佛像(东坡游山记云:「饮景泰泉,礼天竺像。」此也。)、寺后罗汉岩(有穴通金坛山。)、伏虎岩、(隋僧惠越居此,常引虎枕其膝。)佛迹石(有二迹,甚异。)。上山十里,有大小石楼、(二楼相去五里,其状如楼,有石门,俯视沧海。昔东坡有记云:「夜半见日出,有山岸周回五里,水消长应海潮盈缩之候。」)铁桥峰(在罗浮二山相接处,昔人遇铁桥于此。)、上界三峰(上接铁桥峰三仞,在烟霭中,人莫能见。)、青羊岩、(在上界第三峰,顶上有羊迹。)夜乐洞、(在上界三峰下,昔人闻仙乐于此洞中,于是名焉。)犀牛潭、(昔人遇仙骑犀牛于此潭上,至今石上有迹在。)试剑石(夜乐洞中,轩辕仙人试剑。)、瀑布泉、(夜乐洞中,上界三峰侧,飞泉三十仞。)凤凰谷、(夜乐洞中,有谷,有凤凰出入。)凤浴潭、(在凤凰谷口,昔凤浴此潭中,有五色云气。)瑶石台、(在浮山铁桥峰,高五百六十丈,有奇石。)飞云塔、(又云凌云塔,正在山顶上。)瑶池、(在山顶,又名龙母池,神仙尝宴于此。)阿耨池、(在飞云塔之西,景泰禅师入定之处。)夜乐池(在飞云塔侧,池中夜有乐声。)、阿耨塔(景泰入定处,梁萧察建三十六所,今犹存焉。)、泉源山(罗浮二山接连处,俗呼分水凹。下接龙王坑,郑思远脩道处。泉分山东西成潭。)、玉鹅峰(在罗浮山,俗呼鹅岭。下接风洞、云洞。在大慈寺洞内。)、龙王坑(景泰禅师说法于此,有龙神听之。)、上中下龙潭(亦名西龙潭,有瀑布泉三十仞。)、花首坛、(佛书云:「花首菩萨五百,会于此坛上。」)资福寺、□□□、南楼寺(在石楼之南,故得名。)。去延祥寺之西五里馀,曰黄龙洞(南汉于此建天华宫,今呼西天华。)、七星坛(有古松十株,甚奇。)、狮子洞、(有道者庵。)花首台(在黄龙洞西,改花首寺。)。山背曰凤凰冈、(何仙姑所居。)云母溪(其中出云母石。)。循延祥而东七里馀,抵冲虚观(葛仙所居,宋朝赐额。)、丹灶(东坡书「稚川丹灶」四字。)、衣冠冢、(葛仙尸解,葬其衣冠。)蓬莱阁。阁后遗履轩、(鲍仙、葛仙夜谈之所。)铜玉皇像及二侍从三尊(南汉所铸者。)。观后朱明洞(道书云:「朱真人所治,榛莽不可入。」)、朱真人朝斗坛(在朱明洞口。)、黄野人庵(葛仙之门人也,有哑虎。)、钓鱼台(在观之左。)、青霞谷、(苏真人脩真之所。)野人洞(即王子书堂坑,唐王靓所居。)。观之北曰酥醪观、(葛仙北山之庵基。)麻姑峰(在观之西南,有麻姑坛,常有䌽云白鹤于其上。)。观之南曰观源洞(一名麻姑洞,一名药院,葛仙洗药之所。),西北幽居洞(有郑公书堂。)、滴水岩、(在幽居洞之后。)长寿观(本南汉天华宫,今呼为南天华。)。中路(王子书堂。)直上君子岩、(岩侧则通天岩。)云峰岩。其下曰蝴蝶洞(洞多蝴蝶,云是葛仙遗衣所化。),前曰水帘洞(山间水石最胜,张秘书、留丞相读书于此。)。天汉桥路出药槽(葛仙捣药之所,槽旁有臼者三。),其下为流杯池(有八仙会饮于此,其侧石上有八仙诗碑。)、罗浮石刻、(篆书二大字,广一丈许。)东龙潭(潭上有五龙堂。)。自冲虚观出会仙桥,东行三里馀,抵明福观(伪汉所建,亦名九天观,东坡书额。),迤逦至石洞(邝仙骑牛入石处。)、小水帘、(此处多隐者庵。)白鹤观(葛仙东山庵基。)。东北至蛇穴(晋单道开蝉蜕之所,穴中有路通眉州。),又东数里至蓬莱洞、丫髻峰,又名双髻峰,有刘仙坛(乃刘高尚真人打坐处,石坛高百丈,左右生竹叶符镇压蛇虎。)。峰下有试剑石(梁真素于此建元元观不成,有基在洞中。),有罗阳溪、(笼葱竹所出。)东林寺。山之东西,有香台峰、会真峰、樱桃峰、抛球峰、刀子峰、锦绣峰、黄猿峰、钵盂峰、致云峰、大旗峰、小旗峰、云母峰、鸡笼峰,其馀峰峦名数颇多,未可枚举。金沙洞、石臼洞、朱令洞、泰和洞、欧阳洞、赤水洞、白云洞、白角洞、大慈寺洞、古老洞、白芒古洞、桄榔洞、大坑洞。其馀洞谷,集中备载。奇峰秀岑,湍流怪石,不可名状,此游山者之梗概也。若夫仙圣之幻化,草木之奇异,禽兽之灵怪,骚人名士之题咏,神仙古迹之隐显,则有图志可考。大抵洞里乾坤,壶中日月,虽与世相绝,然亦人与山有缘,则蓬莱远隔弱水,以蹻车飞空而或可到;与山无缘,则瀛州近对会稽,虽驱石塞海而弗可逢。故作《指掌图》,以与好事者览焉。
按:《罗浮志》卷八,岭南丛书本。
棘隐记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一
丹枢先生结庐于武夷五曲之奥,扃户绝粒。一旦有女道人自东阳而来,诉所求道之状,遂历试以恬淡,复语之以风俗薄恶,又言居岩谷之难如此,学道业之难如此,诛茅戮草之难,馈粮给膳之难。然良久而谓先生云:「粝粒可以为粥糜,弊纨可以为垢衣。藜藿可以餐,储储可以炊。但欲觅片地,可以安茅茨。编兰而为蓑,榾柮之火亦可煨。无使雨我头,无使霜我肌。父母未生前,寒暑何所思;枯骨既火后,无复可诉饥。山中已如此,办道亦可宜」。俄而道果成,鸾鹤满空飞。先生笑而曰:「入道之易,如穷猿投林;叛道之易,如游鱼跃岸。道之在心,即心是道。汝能终始,吾何幸焉」!于是纳之。此道人者刘妙清。若疑议其童年时娉婷妩媚,使人骇心动目,据以道眼观之,臭皮袋里一泓秽脓,是酸苦之蛊、钓迷之饵也。故妙清于红尘中卓卓然作撑撑大丈夫气槩。吾意其仙游之梦、禅化之魄,所以能矍然回观返照,把本来面目作自己本命元辰,向髑髅中打翻筋斗。譬如洗面,摸着鼻孔,岂费纤毫力耶?妙清亦作数椽茅屋栖附先生之庐,取名曰「棘隐」,盖取何仙姑所谓「幽居山林间,荆棘隐此身」之句。青松翠竹,潇洒翛然,鹤唳猿啼,寒烟漠漠,风魂月魄,潇洒无际,此棘隐之乐也。夫棘隐之中,其所用心者何如哉!吾谓如此棘隐之设,渠必欲觊觎片云只鹤,作长裾大袂辈也。渊然如蛰龙之未雷,宜然如海鸥之正睡,湛然如春空之不云,寂然如秋潭之有月,悠然如游鱼之跃藻,潇然如寒雁之栖芦,爽然如梧桐之晚风,寥然如芭蕉之晓雨,恍然如昼梦之已觉,涣然如沉痾之脱体,了然如久讼之释囚,杳然如竹径之夕阳,的然如孤松之夜雪,冲然如耆叟之欲耄,溃然如婴儿之未孩,安然如海上之三山,洒然如江心之万顷,悄然如千林之初晓,浩然如万物之正春,泠然如泛水之点萍,渺然如浮空之一叶,快然如刚刀之破竹,迍然如寸丝之系石。其为妙也,不可得而形容;其为机也,不可得而测识,此又非棘隐之用心乎?故不有用也,吾必置之于空闲无用之地,使其与溪山鱼鸟相化而为一团清虚冷淡之气,又使其与林泉风月俱点而为些子奇特清妙之气味。既如此,其人必蓬莱之霓裳,弱水之羽衣也。蓬莱、弱水之间,鸟飞不尽,而云烟渺茫,自非若人,岂容百十举武、一程两程而可以亭堠其地乎?古人有《列仙传》,亦有《列女传》,皆女流中之大丈夫人也。如此,谓如张天师之妻能飞升,而女亦飞升,许旌阳之妻能飞升,而女亦飞升,葛仙翁之妻能尸解,而其女亦尸解,刘洞天师之妻能尸解,而其女亦尸解。夫修真鍊元之士,鍊谷食为精,鍊精为血,鍊血为髓,鍊髓为气,鍊气为神,鍊神为道,鍊此一念之道而为圣人。自非内有所养而外有所固,则古人列女何以羽化登仙若是也?玉皇殿前之仙姬,紫微宫中之天媪,广寒之月女,蓬莱之云嫔,大有洞天掌笈之妃,妙梵天府司香之妪,谓如骊山老姥,与夫青城之萧氏,王室之童氏,霍童之葛氏,武夷之胡氏、李氏、鱼氏,至于何仙姑辈。又闻秦时毛女,汉时黎女,及乎巫山、洞庭间,皆有神女所居。而庄子亦言藐姑射之处女,形状如此,形状如此。神仙有无,人多半其疑信,若古今所传,简册所述,则女仙信乎有之,仙果可学也。学仙成道,何患乎其不仙乎?人既返老还婴,则必能回阳换骨;人既能留形住世,则必能变化飞升。用神仙之心,信神仙之事,学神仙之道,证神仙之果,学仙非为难,出尘离欲为甚难哉!神仙长生久视之道既可学也,则出尘离欲夫何难之有!刘妙清既如此用心,则必可望也。吹箫之女,尚能跨凤;采桑之女,犹可驾鹤;吾所以为之点头。伻来求志,援笔书所可言者。
按:《修真十书·上清集》卷三七。又见《琼琯白先生集》卷九,《琼琯白真人集》,光绪《武夷山志》卷一一,《道家金石略》第三九一页。
十二月 元 · 范子安
出处:元曲选 竹叶舟 第四折
这一个倒骑驴疾如下坡。
陈季卿云:元来是张果大仙。做拜科:正末指徐科唱:这一个吹铁笛韵美声和。
陈季卿云:是徐神翁大仙。做拜科:正末指何科唱:这一个貌娉婷笊篱手把。
陈季卿云:是何仙姑大仙。做拜科:正末指李科唱:这一个。
蓬松铁柺横拖。
陈季卿云:是李铁柺大仙。做拜科:正末指韩科唱:这一个篮关前将文公度脱。
陈季卿云:是韩湘子大仙。做拜科:正末指蓝科唱:这一个绿罗衫拍板高歌。
题何仙姑祠 明 · 刘铭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不隔尘寰咫尺间,谁知城市有仙山。
化成云母长生乐,驻得仙姑不老颜。
明月凤台千古在,青霄鹤驾几时还。
洞门深锁香风软,满地松花白昼闲(清康熙《增城县志》卷一四)。
按:杨权整理
次苏长公雪诗(袁宏道评曰:与原作清峭亦相似) 其一 明 · 徐渭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翩如中舞玉人纤,皎似禅宗戒律严。
姑去尽留云母粉,客来只醉水晶盐。
正愁黄独迷镵柄,故压梅花入帽檐。
埋没远山知几许,且收螺子画眉尖(何仙姑食云母粉而仙去予亦稍画人物)。
混江龙 明 · 汤显祖
出处:六十种曲 邯郸记 第三十出
吕:这里望前征进。
明写着碧桃花下海仙门。
到时节三光不夜。
那其间四季长春。
生:呀。
望见大海那蓬莱方丈了。
那山上敢也有虎。
便是这海子又有鲸鳌。
吕笑介:就里这海涛中。
有三番十五众。
鳌鱼转眼。
到的那山岛上。
止一斤十六两。
白虎腾身。
生:海船那里。
吕:你背着师父去。
生怕介吕:你合着眼过去。
生背介:一匝眼过了海也。
望介:喜的没有飓风。
赫赫海子外没个州郡。
凄凉人也。
吕:你道是仙人岛有三万丈清凉界。
全无州郡。
比你那鬼门关。
八千里烟瘴地远恶州军。
生:可有剪径的。
吕:剪径的无过是走傍门。
提外事。
贪天小品。
生:也有跳鬼的。
吕:跳鬼的有得那出阳神。
抛伎子。
散地全真。
生望介:呀。
云端之下。
是有人家。
怎生穿红穿绿。
跏的跛的。
老的小的。
是怎的起有这等一班人物吕:都是你的證明师了。数你听。。
有一个汉钟离。
双丫髻苍颜道扮。
一个曹国舅。
八采眉象简朝绅。
一个韩湘子。
弃举业儒门子弟。
一个蓝采和。
他是个打院本乐户官身。
一个拄铁拐的李孔目带些残疾。
一个荷饭笊何仙姑挫过了残春。
生:他们日夜在这所在贵干。
吕:他们无日夜演禽星。
看卦气。
抽添水火。
有时节点残棋。
斟寿酒。
笑傲乾坤。
生:这都是生成的神仙。
怕修行的不能勾。
吕:虽则是受生门。
绿眼睛。
红脑子。
仙风道骨。
也恰向修行路。
按尾闾。
通夹脊。
换髓移筋。
生:弟子小可能到此。
吕:你可也有福力开了头。
崔氏宅夫荣妻贵。
无业障拓了脚。
唐家地荫子遗孙。
可是你三转身单注着邯郸道。
禄尽衣绝。
一睫眼猛守的清河店米沸汤浑。
生笑介:弟子一生耽阁了个情字。
吕:蚤则是火传薪。
半灶的烧残情榾柮。
却怎生风鼓鞲。
一锅儿吹醒睡馄饨。
也因你有半仙之分。
能消受遇着我。
大道其间细讲论。
望介生:兀那来的老者眉毛多长。
吕:眼睁着张果老把眉毛褪。
虽不是开山作祖。
仙分里为尊。
同诸子游梅花村次东坡韵 明末清初 · 郑鄤
押元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四十八
水帘洞过梅花村,耿耿历历空山魂。
素衣玄佩不可见,风吹梦断人黄昏。
久荒松菊谢良友,寻遍山川皆故园。
叹息炎凉何处少,此间气候冬常温。
归云僧共夜灯寂,落日坐待朝光暾。
仙姑已去酒田在,万树花飞守洞门(村左有何仙姑卖酒田)。
独立高原令人醒,空中天语如闻言。
徘徊吊古浑多事,且醉神湖白石樽。
过何仙姑祠 其一 明末清初 · 梁宪
押尤韵
昔年居罗浮,长与群仙游。
蝴蝶如车轮,飞上大石楼。
五彩映朝日,跨之恣优悠。
几度访云母,逍遥过丹丘。
不见何仙姑,使我生离忧。
今春入增城,驻棹相水头。
仙姑故居在,林木生清幽。
披帏一长揖,踌蹰重迟留。
如登姑射山,绰约莫可俦。
何仙姑祠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云母凝清甃,仙姑渺碧空。
佩声遗凤穴,绡影借鲛宫。
纷若神弦曲,泠然少女风。
守雌长若此,无处问鸿濛。
寄林信卿广文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增江仙岭下,君寄一毡寒。
欲饱青精饭,非耽苜蓿盘。
鸟吟山户晓,虫篆竹书乾。
我有怀仙操,横经试一看(余尝游增江,礼何仙姑祠,有诗,似居从前作者之上。)。
增城万寿寺乞取丫兰之作 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僧多兰蕙作花师,乞取离骚第一枝。
叶短花长争尺寸,春黄秋紫间参差。
焦冈树色含霜早,丹井泉香出雪迟。
莫笑湘累哀窈窕,频来只住女仙祠(予两至增城,皆寓何仙姑坛侧。)。
徐星汉燕尔未几即有惠州之行戏次王使君三十韵赠之以速其归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五言排律 押齐韵
天作他乡合,眉犹故里齐。
剑光龙乍跃,桐影凤双栖。
冠玉仍逢负,探珠独得骊。
才同司马浊,斋异太常泥。
方朔能遗肉,淳于每滑稽。
笔端来滚滚,吉事欲折折。
媒氏初通好,故交还赠绨。
雕鞍五马借,筐帛百人赍。
贽古先鸿雁,金坚及鼎鑴。
烛间杯号卺,海外镜名瓈。
京兆新眉曲,檀郎款语低。
俱飞宜绣蝶,教妒勿烹鹂。
巩帨亲曾命,羹汤手自臡。
雪窗深夜伴,云鬓未明笄。
字共璇玑织,弦从玉轸提。
邀闲夜月榭,连步下花蹊。
伐性诚知斧,医心不任鎞。
十年甘旅处,此日识坤倪。
宿约聊须践,新家未易携。
琴声非别鹳,诗草是奔猊(徐浩草书如怒猊)。
去定经罗岳,归应赠佩觿。
买舟风自北,登路首频西。
闺里年为日,人前笑是啼。
禦冬馀旨蓄,先事戒盐醯。
云母溪堪念(何仙姑炼药地),梅花梦莫迷。
林蜂依密蕊,山兽护香脐。
掷果思樱口,浮瓜忆瓠犀。
早期回彩鹢,相待儆鸣鸡。
秾李树方及,初婚赋未题。
使君怜岁晏,不遣久孤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