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王推官母仇氏墓志铭1273年3月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一、《文山全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东庐王先生母垂葬,命其门人文某铭。
噫,何以铭先生之母之墓哉。
乃景定三祀,进士策御前,某以覆校待罪殿庐。
一日,初考官第一卷拟上一览,稍细复之,传观同官,惊讶得人。
会一字近庙中嫌名,某以才难,白详定官请所以处。
临轩之日,赐出身,乃吾东庐先生也。
呜呼!
使先生以名第取先天下,归拜母堂上,断机调熊,庶几夙昔,乃累先生以不释乎,此其何以铭先生之母之墓哉。
虽然,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使先生失身为亲忧,虽高科如之何。
先生虽不得高科,为臣忠,为子孝,身在焉,亲固荣也。
先生曰然,铭无所辞。
铭曰:母姓仇氏,世居庐陵之白沙。
考讳彦诚
生二十二年,归于赠迪功郎致政君讳化权。
逮事姑两世,左右无违。
祭葬以礼,相夫子贞。
调娱中和,靡失节度
子始就学,篝灯夜分,督厉吟讽。
及负笈从师,端以正。
手自纫缀,连寒暑弥不倦。
以子入大学甲寅明禋封孺人
从子赴永州户曹,禄养寿康,称其命服。
咸淳七年三月十九日,终于家,年八十有三。
子二:长大琮,先孺人一年卒;
国望从政郎、前袁州军事推官
女四,一夭,二适李穆之,三适萧应祥,四适刘起岩,二与四先卒。
孙六男,长渊,馀未名。
五女,长适刘焕,次许彭麟,馀幼。
九年三月壬申,厝于城西黄瘦山之原。
是为铭。
李彝新都 唐 · 任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六
宗室后进有以学术辞藻著称者。也。
少好学。通九流百家之言。
善属文。颇有大节。
去年制举不捷。无何。
以书历抵二相国。论安边术。
由是召试西掖。凡数十百人。
庄若讷高郢同入高等。何垂翅于制举。
而奋翼于西掖哉。盖道之屈伸。
命之通塞。各有时也。
执政大人在。故授新都以荣之。
岂不欲高步台省。时时与朝廷偫公谈笑。
所以俯就远县。盖为大人屈耳。
秦云满天。倏聚忽散。
与子分飞亦尔也。古人别远。
于赠言。子昔为什邡
盖鸣琴不下堂而理。今领新都
则异于彼焉。盖以庐井灰于焚之后。
氓庶疮于刀箭之末。树立存育。
洪惟艰哉。况奔冲填凑。
昼夜风雨。诛求供应。
旬晦山岳。其亲庶务。
则宜戴星而出。戴星而入焉。
其接宾客。则宜一沐三起。
一饭三吐焉。此朋友之望也。
如月照雪峰。花飞锦江。
当有新诗时时复寄来。念之哉李生。
曹叔远光禄大夫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平斋集》卷一八
敕:老之将至,甫抗志于垂车;
生也有涯,遽遗言于易箦。
推我衋伤之意,形于赠禭之章。
具官某薰然泽物之春,蔚乎成己之学。
中年去国留落而气不衰,晚节还朝虺隤而志已勌。
进陟论思之选,退寻萧散之盟。
方惜日以自休,胡御风而不返!
出处本末,具知存阙之忠;
始终哀荣,茂享书棺之宠。
可。
温州聂从事云堂集序999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武夷新集》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丽水市
《云堂集》者,永嘉从事聂君茂先试吏括苍日所赋诗也。
雍熙三年进士,策名乙科,由一命随牒兹郡。
属仍岁大稔,比户小康,赋舆先期,狱讼滋少。
盘牙悉解,郡阁鲜簿领之勤;
爟火不惊,幕府无书檄之事。
婉画勿用,善政已成,飘飘然其于游刃固有馀地矣。
于是占胜选奇,寻幽览古。
名山福地,必命驾以游;
美景良辰,乃登高而赋。
精骛八极,智周万物,触类有得,少选成章,信所谓造次颠沛必于是者也。
其或心将化驰,意与境会,闻箫韶者不知肉味,逃虚空者蔑闻人声。
追鸿濛而与游,抟扶摇而上击。
其探赜也,若求玄珠于赤水,索金简于丹台;
其得隽也,如纵涸鲋于西江,骋归鸿于碣石。
故再岁之内,所赋凡二百篇。
东瓯山水之清丽,缙云谣俗之朴古,佛刹玄祠之标槩,讼庭官舍之形胜,见于题咏之什矣。
一郡人物之选,一时寮佐之盛,林谷高蹈之士,吴楚薄游之贤,备于赠答之作矣。
名邦风物之美,通人吏隐之适,齐氓富寿之乐,居上神明之化,形于倡和之篇矣。
若乃《国风》之作,骚人之辞,风刺之所生,忧思之所积,犹防决川泄流,荡而忘返,弦急柱促,掩抑而不平。
今夫聂君之诗,恬愉优柔,无有怨谤,吟咏情性,宣导王泽,其所谓越《风》《骚》而追二《雅》,若西汉《中和》、《乐职》之作者乎!
君素工于诗,及载笔从军,又得兹壤。
前后左右,陟降俯仰,皆青山白云,茂林脩竹,嗜欲之物,旦暮在前。
矧又旁睨石门,谢公游历之所;
却瞻东阳隐侯赋咏之地。
精爽未泯,风流尚存,宜乎聂君之于诗弥所感发,岂二子之风期吻合,潜有佽助欤?
而此都之灵粹閟蓄,将有散越欤?
不然,何其得之多也。
去年,予假守是邦;
今年,通理虞曹外郎常公,将命赋民盐于邻郡。
既饮至,且达聂君之命,以集为贶,而序是求。
雅意甚勤,饰让非礼,聊叙梗概,以塞其请。
若夫咏歌嗟叹之不足,识者开卷而尽见也,岂仆倦谈者所能一二乎!
乞赠王洙谥号奏嘉祐二年九月一日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第二册第一六一三页)
翰林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王洙,陪侍讲筵垂二十载,欲望特于赠官外,依冯元、杨徽之、杨亿例赐谥号
参知政事王次翁故祖寂可特赠太子太傅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紫微集》卷一四
朕谒款天地,延啜及于百神;
锡羡祖宗,惠泽加乎四海。
相予祀事之懿,孰先近弼之良;
以予报本之心,知其尊祖之意。
爰推悯典,用贲幽扃。
具官某祖某,秉德慈祥,造行醇固。
莅官从政,不过于一同之间;
积善降祥,遂彰于再世之后。
则笃其庆,莫之与京。
东宫傅导之官,用申于赠禭;
九原濡露之感,少慰于烝尝。
可。
武泰军节度使刘锜故曾祖玉可特赠太子太傅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紫微集》卷一四
敕:登颂祗之堂,膺受多福;
施配天其泽,锡厥庶民。
顾吾制阃之良,可后扬亲之宠?
具官某故曾祖某,笃厚禔身,谦恭居里。
顺德之行,虽勤于没世;
而为善之报,不在于厥身。
远逮曾孙,遂跻通贵。
可无贲饰之典,以为庙室之光?
东宫前傅之官,申荣于赠禭;
九原濡露之感,少慰于烝尝。
可。
贡士不歌鹿鸣判(甲秀才充贡郡送不歌鹿鸣之诗) 唐 · 苗收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九
甲才惟国宝。秀彼士林。
孙宏适见于赠刍。郤诜伫希于擢桂。
既忝乡赋。将观国光。
虽宾荐可嘉。而礼容未足。
鹿鸣不奏。凤德何衰。
尔阙其仪。我爱其礼。
甲有言矣。郡何词焉。
自速其尤。谁曰无咎。
保顺军节度使张惟吉祭文(堂祭 二月二十六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三
维至和二年岁次乙未三月己未朔,皇帝遣入内内侍省内西头供奉官勾当延福宫康为政,致祭于赠保顺军节度使张惟吉之灵。
惟灵忠勤之节,克保于有终;
存殁之恩,备隆于异数。
仍加祖奠,式表哀荣。
尚享!
蔡资政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〇、《乐全集》卷三五
维元丰二年岁次己未七月二十九日乙未宣徽南院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太子少师致仕、上柱国张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赠工部尚书蔡敏肃公之灵:惟公之才,无适不宜。
惟公之志,果于有为。
自初登仕,锋颖已见。
南陕右,绩用丕显。
简在帝心,中枢是付。
实讲戎略,以承神武
混夷震惊,仇方是惩。
独念之深,疾入股肱。
嗟我与公,少也友生,党序之游,继以姻盟。
我老家居,公病在床,莫复笑语,何殊他乡。
命也有涯,英魂岂昧?
平生志业,铭诗具载。
日吉时良,爰即窀穸,遣息一酹,幽明永隔
呜呼哀哉,尚飨!
李昭󰝈陈察祭赠太师李公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八、《鸡肋集》卷六○、《永乐大典》卷九一七
维元祐四年月日,某官某等谨遣某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赠太师李公之灵曰:自昔布衣起家之士,必其学可用、德可立而才可为,近可以利当世,而远可以遗后人,兼是三者,公侯之器。
至其莫施,时则不暨。
公魏大姓,世豪以资,散其千金,负笈求师。
爰以进士,得官天圣,抱其所能,而止一令。
造物报人,微与之期,是生左丞,出秉政机。
河齧其原,用改斯卜,禭以龙章,西山之麓。
曰子曰孙,有公及士,服其命服,承此祭事。
生虽莫施,而没显名,有表其阡,邦人所荣。
某等于公,其生既后,咸以贱贫,左丞所厚。
不获相事,一官所撄。
驰词侑奠,亦以抒情。
呜呼哀哉,尚飨!
仲妹墓志铭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七
余上世清贫,先君嫁三女皆布衣,后乃有登第者。
贡士方君采字采伯之室,余仲妹也。
幼为二亲钟爱,君亦有至性,异于诸儿。
先君病,君祷于佛,乞以身代。
不愈,创股杂羹胾以进。
俟不愈,君雨泣柴立。
及执丧,不茹荤血者三年。
其事魏国太夫人,跬步不离左右,寒燠饥饱必问,裼袭调胹必亲,里人以为孝女。
既嫁,夫有本生重亲,君严之如舅姑;
有庶生子,君抚之如嫡;
有姬妾,君慈之如子。
夫喜宾客,君洁樽斝以待;
夫购书画,君脱簪珥以助。
若此类不胜书,里人以为贤妇。
魏国晚多疾,君每弃夫家事来侍汤熨,累月半载乃归。
魏国于竺乾之学早有所悟入,名缁老禅望风屈伏,惟君机锋足以相当,如庞妪母子然。
俄而哭爱女,然犹自宽。
越三年哭魏国,由哀毁致病,以□□□□□练祭前一日卒,乃淳祐己酉十月壬寅也,年五十八。
子男一人,得一,贡于乡。
女一人,适长泰主簿文礼,皆已卒。
孙男一人,怀孙。
初,采伯规新茔于延寿之龟湖,君葬有日矣而采伯暴亡,怀孙卜以十月庚申奉二柩合葬焉。
昔人以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为一乐,以家无期功为盛事。
嗟夫!
泷冈木已拱黄台之瓜屡摘,君与无竞、处和俱不待六十,非独逝者不得□□归长夜之可悲,而存者虽得年,□□□□□□□□非独为吾家惜孝女,而又为方氏惜贤妇。
于赠宣教郎讳炳为曾大考,于著作佐郎讳某为大考,于吏部侍郎讳弥正为考,于魏国林夫人为妣。
铭曰:
达也灵照,隐也德曜,鲍宗之贤,曹娥之孝,于是数者,皆可以铭。
铭之者谁,白首之兄。
琼州户录方君墓志铭1265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开禧乙丑,余补国子生,时乡先辈二方君犹在学。
长君名其义,字同甫,与其族子阜鸣字子默齐名,皆由乡赋入太学
二君生于丁丑,与余先君齐年,余敬事之,公私试必联案,炉亭客舍夜语常达晓。
凡故家遗俗逸事,诸老先生旧闻,听之入人肝脾,长人智识,余终身诵之不忘,非特笔砚间沾丐膏馥而已。
然二君文战辄不成,晚相先后奉南廊对中高等,子默犹至外郎,君仅历英德府真阳、梧琼二州户录,秩止从事郎,士林至今嗟惜。
君游江□,名公卿争下榻。
尝馆于金坛王氏,实斋阁学受业焉。
真阳多盗,君至,群偷衰息。
帅闻之,曰:「是六馆知名士,尚作尉乎」!
欲罗致,守固请留以自助。
梧守方侯直孺重君老成,郡政必咨。
方被劾去,帅使机幕萧蒙来摄。
萧贵介痴騃,吹求前人事以迎合上官,君辨其不然。
萧忿甚,帅移君于以避之,萧去乃复。
后守刘侯炜叔曰:「户录吾父执,何敢相吏」!
公退,琴诗相好如宾友。
君秩满,刘侯移守琼,请于南铨,以君为琼户录,曰:「此非所以相处,琼有机宜一员,无以易君」。
力挽同载。
渡海财一月,卒于户录官舍,享年七十四,绍定庚寅八月某日也。
君事母极孝,贡士殁,诸昆糊口四方,君侍膝下跬步不离。
及补入,太孺人勉君毋庸归,君一日心动,挑包径归,入门而丁内艰
丧费悉出君,诸昆归则墨舍无乏事矣。
事兄尤谨,诸侄孤者无以养与不能嫁娶者,皆以身任之。
内行如此。
笃好关洛书,诗宗陶、谢,文师苏氏。
黄孺人与二丈夫子阜国、阜吉皆前卒。
孙男二人:应绍、应发,应发今为某官。
孙女三人。
初,阜国有隽才,试常占魁亚,危升舍选。
余每谓君生儿如此,足慰人意,君频蹙不语,叩之则曰:「恐华而不实耳」。
指阜吉曰:「吾他日得此儿女」。
及卒,鲸波万里外,卒赖阜吉徒步返柩。
其初南辕也,应发甫三岁,与母吴拜辞堂下,君指应发谓吴曰:「汝善视之,长必兴我家」。
君卒,应发甫八岁,奋孤童,擢甲科,立两朝为学官、礼官,皆以论事去。
君于子孙寿夭通塞,虽许负、唐举无以加,余所目睹也。
余晚还朝,应发倅建,奉《家传》来曰:「知吾祖事者惟子,愿刻之宰上」。
余诺之,而词头山积,未暇也。
及悬车还,应发曰:「今可铭乎」!
按方氏谱,自固始迁游洋之叱石,五世祖廷评莆田之轮井。
于赠朝请郎伯用为曾大父,于朝散郎南恩守渐为大父,于乡贡进士林为父,母太孺人林氏。
初,君葬黄氏孺人广化寺之姑岭,阜吉以君命祔。
嗟夫!
昔铭子默,余年四十三;
今铭君,七十九矣。
岁月飘忽,耆旧凋谢,可悲也夫!
铭曰:
清白吏,曰南恩
小阁三间,以遗嗣续。
夹漈诗之,流传乡国。
无产十金,有书千轴。
至今脍䏑,谓之实录。
君少而孤,昼抄夜读。
里选歌鹿,泽宫中鹄。
有飘飘气,无庸庸福。
遵海而南,蜕于瘴毒。
两郎玉立,何夺之速!
谁主尸之,乃若是酷。
吾闻天道,乘除倚伏。
是生闻孙,儒级文箓。
譬家于田,昔种今熟。
骥来大宛,莺出幽谷。
一封骨鲠,百士颈缩。
白松,铭笔余属。
念昔桥门,熏炙耆宿。
发药在耳,清畅在目。
今一甲子,再忘颖秃。
瞻彼姑岭,于此埋玉。
有碑岿然,览者必肃。
野塘赵处士墓志铭1263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余晚起家为词臣,赵君庆龙自淮左捧檄入都,请予铭其先君子野塘处士之墓。
余已耄昏,又禁中书诏填委,诺之而未暇也。
既而余告老还山,岁中淮左之使再以书至,且赍粮以待,曰必得铭乃归,余不敢以衰惫辞。
赵氏南渡初自郑州管城避地信州玉山县,居焉。
处士讳遂字景初
学士公讳督为五世祖,于龙图公讳旸为高王父。
学士吕汲公荐入馆,龙图坐与陈了翁善谪舂陵,为靖康右正言
于赠承议郎讳泽为曾王父,于沅州通守讳涣为王父,于直秘阁章泉先生为父,妣孺人俞氏、邢氏。
少传家学,又负笈千里,南岳麓,东丽泽,以寻张、吕之绪。
从岷隐戴公受《春秋》,晚益殚洽,尊闻行知,非若世儒书痴传癖而已。
章泉先生高节闻天下,春秋高,坚卧不出,然四方之士从者如云。
处士左右承迎,凡可以娱亲享宾者,倾家无吝色。
先生寝疾,处士已华皓,尝药举扶,执丧送终,哀动行路,骨见衣表。
朝廷以先生累辞聘召,晋直木天,法当泽子。
处士嫡长也,叹曰:「先人逃名,敢因以为利乎」?
力辞。
改命承务郎致仕,亦不敢拜也。
即所居之侧绵蕝数椽,扁曰「野塘书院」;
又为小圃,扁曰「东囿」。
秀岩李公榜其堂曰「企疏」,谓公父子不减二疏。
处士落笔语妙,篇什流传,然未尝存稿。
其自咏有云:「诗乎颠次必于是,酒也须臾不可离」。
杂之章泉集中无辨也。
为人内端介而外和易。
早交名流,晚殿诸老,清谈修谨,独坚悍不衰。
将终,旬浃无所苦,觉体倦,戒家人具浴歛,议丧葬,命易箦,正寝而逝。
生于绍兴壬午七月十四日,卒于淳祐丙午六月十九日,年八十五。
明年丁未二月丙申,葬于招善乡叶家坞之原。
配俞氏,先夫人之侄,徽守湍石先生讳毕之曾孙。
三男:长庆曾,迪功郎泉州德化
次庆章,宝庆乙酉贡士,皆前卒;
次庆龙,见迪功郎泰州节制司准备差遣
一女,适起居舍人韩祥
孙男女各八人。
自古王侯将相多如麻,惟逸民高士,虽帝王盛世不过巢、许、夷、齐辈数人,厥后有为羔雁动色、猿鹤惊恐者,故谢公有小草之侮,藏用有随驾之嘲,常秩有听鸡之刺,非素隐之难,而终隐之难也。
若夫父抗节于前,子继志于后,余考前载,得三人焉,汉徐稚、晋戴逵、本朝魏野而已。
三士所立固高,稚子登,华歆欲见不诣,公府交辟不应,汉末盗贼敬之,不犯其里;
逵子勃亦高尚,以散骑常侍徵不至;
野子闲与仲先齐名,时人有「父子少微星」之句。
非身隐之难,而世隐之难也。
以古准今,处士章泉先生之子矣。
铭曰:
子铭季札,不过十字,野塘之铭,稍觉词费。
谁传逸民,有考于是。
淳祐癸卯焚黄祝文少师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五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五、《翰苑新书》别集卷一一
国家于祭泽无所靳,于赠典有所止。
师臣极品,不可以复加矣,然音容之隔一世矣,宰上之木参天矣,诸孤或仕或止,燎黄者七,始拜今命。
宠光之隆异,岁月之久长,虽荣也,抑所以为惧也。
惟忠惟孝,盍各勉旃!
褒录杨邦乂绍兴七年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七
忠襄公(云云:)方胡马之绝江,以贰车而捍敌。
守既屈膝,胁众士以偕降;
尔独挺身,婴孤城而益厉。
抗彼虎狼之众,奋乎锋镝之间。
骂不绝音,死而后已。
朕方规复土宇,进幸江滨。
览万里之山川,考累朝之人物。
舍生取义,如汝几人?
故老兴悲,有叹息而谈者;
英风激懦,思奋迅以从之。
顾庙貌之具存,凛精爽之如在。
虽已加于赠恤,念未究于哀荣。
爰升次对之联,用彰仁者之勇。
九原可作,其随会之与归;
千载犹生,叹相如之不泯。
贵仪林氏祭文元祐五年二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三、《苏魏公文集》卷二八、《永乐大典》卷一四○四九
维元祐五年岁次庚午二月丙申朔十八日登丑,皇帝遣昭宣使康州防禦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梁从吉,致祭于赠贵仪林氏之灵:惟灵粤自先朝,入充九御
乃眷良家,特承恩顾。
讵谓嫔风,奄先晨露。
将启幽堂,复增远慕。
尚享!
殡日坟祭文元祐五年二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三、《苏魏公文集》卷二八、《永乐大典》卷一四○四九
维元祐五年岁次庚午二月丙申朔十九日甲寅,皇帝遣昭宣使康州防禦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梁从吉,致祭于赠贵仪林氏之灵:惟灵妇德之茂,世胄之华。
恩承先眷,庆集王家。
芳年奄谢,德音不瑕。
殡宫设奠,恤礼有加。
尚享!
谢落致仕表 宋 · 胡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中
蒲柳早衰,难待引年之礼;
丝纶垂奖,遽叨复仕之恩。
拜命知荣,省躬加惕中谢。)
伏念臣本由质陋,亦困数奇。
少也收科,谓功名之可必;
壮而就养,觉心事之多违。
既辜啜菽之欢,仍抱采薪之戚。
欲彯缨而弗遂,因敛辔以言归。
江海飞凫,不为加少;
蓬蒿息鴳,岂曰知还?
交游莫记于寒温,形影相忘于赠答。
纵宁夜气,终歉前修。
敢图薮泽之踪,犹动冕旒之听。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量兼覆载,智烛隐微。
体万物以同仁,张四维而砺俗。
广振混沦之士,用彰靖退之规。
误及迂愚,曲加褒勉。
而臣卫生素拙,婴疹未蠲。
念丹赤之欲输,恨筋骸之难强。
步趋缓纵,目视昏花。
一壑风烟,甘作养疴之地;
五云观阙,空怀拱极之心。
陈赠官避讳疏1167年12月 南宋 · 李焘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闻事君犹事父也,心有所怀而不敢尽言则为隐,盖君子之大戒莫重于隐。
言之可听与否,实惟君父所择。
虽不应言而言固获罪矣,不犹愈于匿情以犯大戒乎?
臣用是辄冒昧一言。
恭惟祖宗因前代之制而增修之,凡大礼既成,官自升朝以上皆得追荣其父母,此国家之弥文至恩也。
臣父某故赠左朝奉大夫,缘臣误通朝籍,再赠官至左朝议大夫,今次大礼,又当赠中奉大夫
寒儒门户,得此固足以贲饰泉壤,誇嫭乡邑,其荣多矣,而又奚言?
独臣私义有所不安,不得不自言者,所赠父官适同父讳,傥拜君赐若固有之,则恐于冒荣之律疑若相犯。
兼晋江统尝论身与官职同名当改选,故事简册具存,势不容默,须至呈露,乞朝廷特赐参酌处分,虽以不应言而获罪,亦所甘心也。
据律,诸府号官称犯父名,冒荣居之者徒一年。
雍熙二年有诏,凡除官内有家讳者,三省御史台五品、文班四品以上,许用式奏改,馀皆不许。
嘉祐六年翰林学士贾黯知审官院,时大理寺丞雷宋臣除太子中舍,以父名显忠,乞避,朝廷许之。
谓宋臣不当避嫌名,朝廷既许宋臣,若后有如此而不避则可坐以冒荣之律,因言「自雍熙以来,或小官许改,或大臣不许,或虽二名嫌名而许避,或正犯单讳而不许,前后许与不许系于临时,盖由未尝稽详礼律,立为永制。
□约雍熙诏书,自某品以上凡除官若犯父祖名讳有奏陈者,先下有司定,若当避则听改,馀不在此限」。
于是下太常礼院大理寺同议。
礼院大理寺言:父祖之名,子孙所不忍道,不系官品之高下,并当回避。
乃诏凡府号官称犯祖父名而非嫌名及二名者,不以官品高下,并听回避。
其后韩绛枢密副使,自言枢字与祖名下一字同,乞避免而不许,事在治平四年,盖遵嘉祐之诏也。
熙宁八年宋敏求提举万寿观敏求父名绶,自言寿字犯父嫌名,诏改醴泉观,则嘉祐之诏复不行矣。
吴中复荆南,兼提举荆湖北路兵马,中复父名举,乞改提辖,诏以朝廷官称不当避守臣私讳,遂不许。
自熙宁以来迄于近年,亦有许改者。
既许改则不系官品之高下,嘉祐诏书理宜讲明,以崇孝治。
然臣前所陈者,皆指身所居官犯父祖讳,初不及赠父祖官与父祖讳同者,盖偶无其事,诸儒未暇讨论,故阙如也。
臣今敢援晋江统所议,乞下礼官议之。
按《晋书》及《通典》载江统言:「台选叔父宜春,与县同名。
故事,父祖与职同名皆得改选,而未有身与官职同名改选之例。
以为凡改选者盖为臣子开地,不为父祖之身,而身名所加,亦施于臣子。
凡佐史朝夕必称厥官,傥指实而语则触尊者讳,违背礼经;
或诡词回避则以私废公,干系成宪。
若受宠朝廷,出身宰牧,而佐史不得表其官称,子孙不得言其位号,上严君父,下为臣子,体例不通。
易私名以避官职,则又非《春秋》不夺人亲之义。
以为身名与官职同者,宜与斥父祖名为比,体例既通,义斯允当」。
武帝许之。
臣今所言实与此相类,且身名与官职同者犹许改授,若赠父官职乃触父讳,比江统所谓佐史不得表其官称、子孙不得言其位号者,不愈重乎?
今一命以上身所授官有触父祖讳者,于法皆许寄理,但授以次官,父祖当赠官而所赠官有触父祖之讳者亦准此法。
然寄理之法施于赠官则已似不通,盖所谓寄理者特不称呼耳,虽辞其名,犹享其实。
今赠官专以位号为荣,顾使其家人不得称呼,岂朝廷加惠臣子、崇奖孝治之意乎?
况法所谓赠官触父祖讳者,实指受所赠官之父祖,非谓身父官,自触父讳者也。
父祖官触父祖之父祖讳,其当得赠官之父祖宜有所避,顺死者孝心,虽寄理可也。
父官,自触父讳,父何所避,亦使寄理。
凡礼固起于义,缘是起礼,于义滋亦不通。
兼详朝廷创法,特许寄理,初不为身父官、自触父讳者设也。
父官,自触父讳,则江统所云为臣子开地之论。
因旁搜类长,曲而通之。
有难臣者曰:讳非古也,爰自周始,当时作诗书者亦未尝以昌、发为讳,人君犹然,况人臣乎?
臣谨答之曰:事固当师古,古未始有而今则有之,其可不酌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且名讳之式,上下通行,非一世矣,独于身父官而自触父讳偶未涉历,故莫有以为言。
臣实自履兹事,其可不表而出之,使知礼者考求其说,因以备国家之弥文,广祖宗之至恩乎?
难臣者又曰:如是则使朝廷曷为而可?
臣谨答之曰:臣所以敢昧死自言者,政有望于朝廷,使知礼者考求其说也,其敢必乎?
然臣有区区之愚,不自知其僭妄,敢私布之。
臣谨按今朝请大夫在未改官制以前实为前行郎中吏部、司封、司勋考功、职方、驾部皆前行也。
据《职官志》,前行郎中有出身则转太常少卿,无出身则转司农少卿
既改官制,太常光禄、卫慰、司农少卿皆为朝议大夫
据《职官志》,太常少卿旧转光禄卿,既改官制,则光禄中散大夫
元祐三年中散大夫分左右,有出身人转左中散大夫
大观二年,除去左右字,特中奉大夫,以代左中散大夫
中奉大夫其实未改官制以前光禄卿也,中奉大夫今转中大夫
中大夫未改官制以前实为秘书监秘书监旧转左右谏议大夫,今为太中大夫
窃伏自念,臣不肖苟未先狗马填沟壑,且免于罪疾,常获备官使,幸而遇天子有事于郊、明堂之岁,锡福遍九地之下,则臣父始得赠官。
以祖宗故事言之,凡三岁一举大礼,自中奉大夫太中大夫,累三官率九岁乃得之。
幸得之而位号卒不可以称呼,虽朝廷之弥文至恩不容以臣一人之故辄议损益,而臣私义诚有所不安。
惟明主尽人之情,亦所宜怜也。
自改官制,卿、监谏议皆为职事官,固不当以为赠官,然天下郡邑荐绅门户固有以旧官制为称呼未尝改者。
盖事匪前代,命由列圣,于职制禄秩初无与焉,特借其名耳。
《传》所谓「道并行而不相悖」者,殆指此类,故臣愚以为若朝廷特推异恩,不限官品高下,令有司于新旧官制稍加斟酌,使天下当赠官者苟触父祖本讳,亦听改授,如晋王舒会稽内史及建隆初慕容延钊中书门下二品体例。
或取今寄理字加旧官制上,暂听称呼,以极人子孝敬之义。
自我作古,昭示无穷,顾不美欤!
是臣所愿也,非臣所敢望也。
不应言而言,罪当万死,惟陛下裁察。
〔贴黄〕曰:检准尚书司封令,诸应封赠与祖父名相犯者,即以次官。
契勘上条止为所合封赠父母妻官称犯父母妻之父祖名,即与身父官所赠官自犯父名不同,难以准上条施行,须至陈乞参酌。
按:《愧郯录》卷一○,知不足斋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