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陈叔毅修孔子庙碑 隋 · 仲孝俊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八
若夫惟道惟德,或仁或义,既渐散于英华,遂崩沦于礼乐。天生大圣,是曰宣尼。虽有制作之才,而无帝王之位。膺斯命世,塞厄补空。述万代之典谟,为百王之师表。始于汉魏,爰逮周齐。历代追封,秉圭不绝。我大隋炎灵启运,翼下降生,继大庭之高踪,绍唐帝之遐统,宪章古昔,礼乐惟新,偃伯修文,尊儒重学,以孔子三十二世孙、前太子舍人、吴郡主簿嗣悯封绍圣侯。皇上万机在虑,兆庶贻忧,妙简才能,委之邑宰。于此周公馀化,唯待一变之期;夫子遗风,自为百王之则。礼仪旧俗,馀何足云?用能奉天旨,敬先师,劝孔宗,修灵庙,即曲阜陈明府其人也。明府名叔颜,字子严,颍川许昌人。昔尧之禅舜,实厘女于有虞;周室封陈,亦配姬于妫满。汉右丞相建六奇之深谋,魏大司空开九品之清议。明府即陈氏高祖武帝之孙,高宗孝宣帝之子。至如永嘉分国,代历五朝。郭璞有言,年终三百。皇朝大统,天下一家。为咸阳之布衣,实南国之王子。于是游情庭宇,削迹市朝;砥砺身心,揣摩道艺。策府兰台之秘籍,雕虫刻鹤之文章,莫不成诵在心。借书于手,金作玉条之刑法,桐囚木吏之奸情,一见仍知,片言能折。所谓江珠匿曜,时亏渊月之明;越剑潜光,每动冲星之气。爰降诏书,乃除曲阜县令。风威远至,礼教大行。政术始临,奸豪屏息。抑强扶弱,分富恤贫。部内清和,民无疾苦。重以德之所感,霜雹无灾;化之所行,马牛不系。鱦鱼夜放,早彰溉釜之篇;乳雉朝驯,自入鸣琴之曲。远嗤庞统,不任百里之才;俯笑陶潜,忽轻五斗之俸。于是官曹无事,囹圄常空。接士迎宾,登临游赏。睹泮水而思歌,寻灵光而想赋。加以祇虔圣道,敬致明神,粉壁椒涂,丹楹刻桷,可谓神之所至,无所不为。振百代之嘉声,作干城之称首。敬镌金石之文,永同天地之固。其词曰:
皇非常道,帝实无为。时浇俗薄,朴散淳离。世道交丧,仁义争驰。《书》亡《诗》逸,礼坏乐亏。降生大圣,载修坟史。积善馀德,追崇不已。于穆大隋,明命天子。新开绍圣,重光阙里。伊我陈君,清德远闻。温温玉润,苾苾兰芬。渊才亮美,拔类超群。时逢上圣,以我为令。导之以德,行之以政。用此一心,能和百姓。子还名贾,儿多字郑。奸雄窜伏,赋役平均。心居俭素,志守清贫。鱼生入釜,雀瑞来臻。寝庙孔硕,灵祠赫奕。圆渊方井,绮窗画壁。因颂成功,遂歌美绩。共敝穹壤,永固金石。大隋大业七年辛未岁七月甲申朔二日乙酉,济州秀才、前汝南郡主簿仲孝俊作文,孔子卅一世孙孔长名、卅四世孙孔子叹□□□(碑拓本)。
修魏周隋梁齐陈史诏 隋末唐初 · 高祖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
司典序言。史官记事。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伏牺以降。周秦斯及。两汉传绪。三国受命。迄于晋宋。载籍备焉。自有魏南徙。乘机抚运。周隋禅代。历世相仍。梁氏称邦。跨据淮海。齐迁龟鼎。陈建宗祊。莫不自命正朔。绵历岁祀。各殊徽号。删定礼仪。至于发迹开基。受终告代。嘉谋善政。名臣奇士。立言著绩。无乏于时。然而牍未编。纪传咸阙。炎凉巳积。谣俗迁讹。馀烈遗风。泯焉将坠。朕握图驭宇。长世字民。方立典谟。永垂宪则。顾彼湮落。用深轸悼。有怀撰次。实资良直。中书令萧瑀。给事中王敬业著作郎殷闻礼可修魏史。侍中陈叔达秘书丞令狐德棻太史令庾俭可修周史。兼中书令封德彝中书舍人颜师古可修隋史。大理卿崔善为中书舍人孔绍安太子洗马萧德言可修梁史。太子詹事裴矩兼吏部郎中祖孝孙前秘书丞魏徵可修齐史。秘书监窦琎给事中欧阳询秦王文学姚思廉可修陈史。务加详覈。博采旧闻。义在不刊。书法无隐。
文苑表 五代 · 刘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三
臣观前代秉笔论文者多矣。莫不宪章谟诰。祖述诗骚。远宗毛郑之训论。近鄙班扬之述作。谓采采芣苢。独高比兴之源。湛湛江枫。长擅咏歌之体。殊不知世代有文质。风俗有淳醨。学识有浅深。才性有工拙。昔仲尼演三代之易。删诸国之诗。非求胜于昔贤。要取名于今代。实以淳朴之时伤质。民俗之语不经。故饰以文言。考之弦诵。然后致之不泥。远代作程。即知是古非今。未为通论。夫执鉴写形。持衡品物。非伯乐不能分驽骥之状。非延陵不能别雅郑之音。若空混吹竿之人。即异闻韶之叹。近代唯沈隐侯斟酌二南。剖陈三变。摅云渊之抑郁。振潘陆之风徽。彼律吕和谐。宫商辑洽。不独子建总建安之霸。客儿擅江左之雄。爰及我朝。挺生贤俊。文皇帝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贲帛而礼儒生。门罗吐凤之才。人擅握蛇之价。靡不发言为论。下笔成文。足以纬俗经邦。岂止雕章缛句。韶谐金奏。词炳丹青。故贞观之风。同乎三代。高宗天后。友重详延。天子赋横汾之诗。臣下继柏梁之奏。巍巍济济。煇烁古今。如燕许之润色正言。吴陆之铺扬鸿业。元稹刘蕡之对策。王维杜甫之雕虫。并非肄业使然。自是天机秀绝。若珠玑色泽。无假淬磨。孔翠羽毛。自成华彩。致之文苑。实焕缃图。其间爵位崇高。别为之传。今采孔绍安已下。为文苑三篇。觊怀才憔悴之徒。千古见知于作者。
论孔宗愿袭文宣公奏 北宋 · 祖无择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九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六一、《孔氏祖庭广记》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九、《玉海》卷一三五、《宋史》卷一一九《礼志》二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四、乾隆《曲阜县志》卷二五、《续资治通鉴》卷五五
臣伏见至圣文宣王四十七代孙孔宗愿袭封文宣公,乃是其人未死,已赐谥矣。臣窃观前史,孔子之后,袭封者众。在汉、魏则曰「褒成」、「褒圣」、「宗圣」,在晋、宋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曰「恭圣」,后周及隋封以邹国,唐初曰「褒圣」。或为君,或为侯,为公,为大夫,使奉祭祀。唯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遂以均为褒成君。至唐开元二十七年,追谥为文宣王,又以其后为文宣公。是皆以祖之美谥而加后嗣,生而谥之,不经甚矣。欲乞明诏有司,详求古训,或封以小国,或取尊儒褒圣之义,别定美号,加以封爵,著于令式。使千古之下,无以加于我朝之盛典也。
论孔宗愿袭文宣公疏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公是集》卷三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九一、《文献通考》卷四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三、嘉庆《四川通志》卷七六、道光《龙安府志》卷四、道光《遵义府志》卷二二、同治《新化县志》卷首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等据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祖无择奏:「伏见至圣文宣王四十七代孙孔宗愿袭封文宣公,乃是其人未死,已赐谥矣。臣窃观前史,孔子之后袭封者众,在汉魏则曰褒成、褒圣、宗圣,在晋、宋亦曰奉圣,后魏曰崇圣,北齐曰恭圣,后周及隋封以邹国,唐初曰褒圣。或为君,或为侯,为公,为大夫,使奉祭祀。唯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遂以均为褒成君。至唐开元二十七年追谥为文宣王,又以其后为文宣公。是皆以祖之美谥而加后嗣,生而谥之,不经甚矣。欲乞明诏有司,详求古训,或封以小国,或取尊儒褒圣之义,别定美号,加于封爵,著于令式,使千古之下无以加于我朝之盛典也」。右,奉圣旨,送两制详议者。臣等谨按,汉元帝初元元年,以师孔霸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而霸上书,求奉孔子祭祀。元帝下诏曰:「其令师褒成君、关内侯霸以所食八百户祀孔子」。及霸卒,子福嗣。福卒,子房嗣。房卒,子莽嗣。皆称褒成君。平帝元光二年,始更以二千户封莽为褒成侯,而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尼公。以此观之,则褒成者,国也。宣尼者,谥也。公侯者,爵也。褒成宣尼公者,犹曰河间献王云尔。盖推宣尼以为褒成祖,非用褒成以为宣尼谥也。唐世不深察此义,以褒成为夫子之谥,因疑霸等封褒成者,皆袭其祖之旧耳。故遂封夫子文宣王,而爵其后文宣公。考校本末,甚失事理,因循承袭,至今不改。先帝既封泰山,亲祀阙里,又加文宣以至圣之号,则人伦之极致,盛德之显名,尽在此矣。尤非其子孙臣庶所宜袭处而称之者也。臣等以为无择议是,可用。其文宣王四十代孙孔宗愿,伏乞改赐爵名,若「褒成」、「奉圣」之比。上足以尊显先圣,有不阶之势;下不失优礼孔氏,使得守继世之业。改唐之失,法汉之旧。传曰:「必也正名乎」。又曰「正稽古立事,可以永年」。此类之谓也。
章处士墓志铭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八、《山谷全书·别集》卷一○、《豫章先生遗文》卷七
馀干章公弼,状其大父平生来告曰:维大父少孤自重,居乡党有所不为,与人立然诺,不能容人之恶,务于众人中辱之,得其折服,后遇之如骨肉。治家如官府,视瞻无邪,言行有物。岁饥,里中闭籴,独发廪,取中价。年七十,致家事,浩然肆志,往来江湖林岭间二十年,不知其所以养心之术,但见其临世故逆顺常自得也。元丰八年七月庚戌,寐不以时兴,家人起视之,则终矣,实寿九十有二。公弼之父哀不胜丧,故使公弼来乞铭。公弼好学有文,择士而交,吾友李楶德素与之游旧矣,故予铭。处士讳应全,字保之,三世而上,丘墓与予邻邑。祖淑、父文初不出田间,今葬馀干之冕山。夫人魏氏前没三十有四年。子元昶、元彻,早卒;元长,公弼之父也;季曰元忠。女子嫁史实、曹仅、史君卿、董弼、周彦。孙十有七人,曾孙三十有八,玄孙二十有五。元长事亲孝,能奉治命,丧不受赙,葬不踰礼。既作冕山,甘露降松竹。其掩坎用元祐元年十月丙午。铭曰:
维此冕山,毓竹与松。卜藏固安,维子孝恭。不疾者己,不争者彼,其他也不惧,吾知以此。遗其来云,有墓孔云。图铭不朽,有孙孔文。
家园示弟槱 其七 宋 · 郑樵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学俭诚佳事,悭名岂足居。
写多崇厚论,读废绝交书。
结客饶倾产,破贫累卖车。
前人家训在,孙孔未全疏。
夫子行教图赞记(绍兴二十五年三月) 宋 · 何先觉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三、《粤西金石略》卷八
夫子之象传于世者类多不同,或有古怪者,或有清奇者,历年既久,真伪难辨。此墨本得于识古堂,乃赵因、李蒙亨元符间所传吴道子画。夫子四十七代孙孔□□□□蒙之家。考□□□朝□□□孔氏家书其象而献者□□则是本也,抑可以为□□□有刻石于宁浦郡学,□□□者得以瞻圣人之容仪,□圣人之衣冠,真所谓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者也。绍兴乙亥三月吉日,权知横州军州事郴江何先觉书。乡贡进士、学录甘文质摹刻。乡贡进士、学正甘彦立石。敕□□州□教权横州军州事□兼州学教授谭秩。□迪功郎、司理参军、权州学教授晏献可。
陈自强祖母赠申国夫人制 宋 · 虞俦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尊白堂集》卷五
朕惟义所当先,爰有追荣之典;德无不报,可忘反始之思?矧真儒既亚于上台,宜悯册亟加于祖庙。某官祖母某氏资禀淑茂,族望华腴。家传勤俭之风,人诵慈祥之训。再世而大,有孙孔贤。粤晋长于鸿枢,复参陪于中铉。原其所自,更疏大国之封;没有馀光,用侈无疆之庆。
祭亡弟总干文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碧梧玩芳集》卷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呜呼!绍定之元,先人即世,兄才九龄,弟甫四岁,我生七年,亦未毁齿。母抱群雏,家徒四壁。画荻而教,采梠而食。食我犹艰,教我谁即。维方氏姑,欲抱汝去。曰劲斋翁,实能训汝。取诸其怀,涕零而与。独余从兄,诗书相和。带经而锄,饭牛而歌。每嗟予季,谋习若何?更六寒暑,微一音邮。母怀弗康,命我往求。川谷之长,林涧之幽。行即其家,忽遇诸涂。鲁髽齐屦,樵牧与俱。翁耄而荒,子娱以嬉。我心不决,告母还诸。又阅三霜,始勇一行。泥涂溅溅,雨雪彭彭。遂挟子归,俾学我傍。束书授徒,负箧从兄。简编之乐,弦诵之声。或鸡三号,或夜参半。忘食已晡,烯薪欲旦。我擢儒科,弃此兔园。子自衿奋,鱼跃于渊。我官江圻,去此东冈。子自婚媾,凤求其凰。戊午初荐,我留家巷。奸回曰丁,以痴物相。合者冥升,背者远放。其人虎视,其党睢盱。啧有烦言,慑处愁居。子于此时,而奉乡书。辛酉再荐,我列朝绅。便嬖曰林,以吠犬狺。请诛履斋,欲媒其身。我对延和,细为上陈:「本朝家法,不杀大臣。无滑此手,以伤吾仁」。一言蹇蹇,万目睽睽。爱我者我奇,怒我者我麾。子于此时,而荐胄闱。谓为获伸,再进再踬;谓为不逢,孰凭孰翼。以贤能献书,以门品授秩。呜呼哀哉!命乡论秀,一第崎岖。惟有司不明,国舍虞比。一官拓落,而天下无邦。既中年之郁郁,又晚岁之皇皇。伊寒门之撑拄,与浊世而低昂。姑忍尤而攘垢,孰投簪而搴裳。忽号山穷,乃熟黄粱。临绝之音,一何琅琅。曰怀抱其靡终,以妻子为余累。念子平生,诸缘略备,婚嫁毕图,儿孙孔峙。先人之绪业未荒,姑氏之蒸尝有继。倘颓龄之关天,可含笑而入地。维昔之时,老不哭少。何今之衰,兄哭其弟。昔兄之亡,三人行而损一人,于《易》为《损》;今弟之殁,二惠竞而弱一个,于传为危。有文以觞,无泪可挥。如身无臂,如车无軏。孤鸿失侣独啼云,长庚孤明不陪月。呜呼哀哉!尚飨。
千夫长梁侯寿诗 元 · 苏天爵
四言诗
皇有中夏,戡定南土。
猛将如云,奋厥才武。
于时梁侯,旅力方刚。
被甲执殳,从征遐荒。
岭峤海壖,蝮虺瘴雾。
出入廿年,王事劳苦。
嗟尔师旅,以杀为嬉。
梁侯姁姁,抚宁遗黎。
天相其德,受福不那。
黄发归休,子孙孔多。
伯也总戎,于江于汉。
仲也在廷,执法侃侃。
皇锡封命,宠予褒嘉。
酒醴维醹,往告于家。
周有方叔,汉有充国。
征罔不服,谋罔不克。
维今南疆,猺人猖狂。
思得虎臣,往斧其肮。
盍即老成,爰咨爰度。
我武惟皇,九宇式廓。
怀仲奋 晚清 · 林旭
押漾韵
平生少交友,仲奋实和唱。
久别虽无书,夙意知不忘。
近闻废蒙楚,能复轻悼丧。
一年作客三四归,日暮高堂正尔望。
好学深思世所希,早白已作星星样。
年来万事况违心,难从问讯知何状。
故山雨湿梅子熟,忆否同看三峡涨。
昏因洽比得相从,年家君是丈人行。
岂惟共学事文句,更期适道正蕲向。
始君默默尚自谦,感我殷殷不多让。
深于训诂作词章,孙孔本朝相颉颃。
箧中纂述今当成,只恐恶怀多废放。
怀君作诗不寄君,君见诗时憎怆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