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策隋公九锡文 南北朝末隋初 · 李德林
 出处:全隋文卷十七
咨尔假黄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上柱国大冢宰隋王:天覆地载,藉人事以财成,日往月来,由王道而盈昃
五气陶铸,万物流形。
谁代上玄之功,斯则大圣而己。
曰惟先正,翊亮皇朝。
种德积善,载诞上相
精采不代,风骨异人。
匡国济时,除凶拨乱。
百神奉职,万国宅心。
殷相以先知悟人,周辅乃弘道于代,方斯蔑如也。
今将授王典礼,其敬听联命:朕以不德,早承丕绪,上灵降祸,夙遭悯凶。
妖丑觊觎,密图社稷,宫省之内,疑虑惊心。
公受命先皇,志在匡弼,辑谐内外,潜运机衡,奸人慑惮,谋用丕显,俾赘旒之危,为太山之固。
是公重造皇室,作霸之基也。
伊我祖、考之代,任寄已深,入掌禁兵,外司藩政,文经武略,久播朝野。
戎轩大举,长驱晋、魏,平阳震熊罴之势,冀部耀貔豹之威。
初平东夏,人情未一。
丛台之北,易水之南,西距井陉东至沧海,比数千里,举袂如帷。
委以连城,建旌杖节,教因其俗,刑用轻典,如泥从印,犹草随风。
此又公之功也。
吴、越不宾,多历年代,淮、海之外,时非国有。
爰整其旅,出镇于亳,武以威物,文以怀远。
群盗自奔,外户不闭,人黎慕义,襁负而归。
自北之风,化行南国。
此又公之功也。
宣帝御宇,任重宗臣,入典八屯,外司九伐。
禁卫勤巡警之务,治兵得蒐狩之礼。
此又公之功也。
銮驾游幸,频委留台,文武注意,军国咨禀。
万事咸理,反顾无忧。
此又公之功也。
朕在谅闇,公实总己。
磐石之宗,奸回者众,招引无赖,连结群小。
往者国衰甫尔,已创阴谋,积恶数旬,昆吾方稔。
泣诛磬甸,宗庙以宁。
此又公之功也。
尉迥猖狂,称兵邺邑,欲长戟而指北阙,强弩而围南斗,凭陵三魏之间,震惊九州之半,聚徒百万,悉成蛇豕,淇水、洹水,一饮而竭。
人之死生,翻系凶竖,寿之长短,不由司命
公乃戒彼鹰扬,出车练卒,誓苍兕河朔,建瓴水于东山
口授兵书,手画行阵,量敌制胜,指日克期。
诸将遵其成旨,壮士感其大义,轻死忘生,转斗千里,旗鼓奋发,如火燎毛。
玄黄变漳河之水,京观比爵台之峻。
百城氛祲,一旦廓清。
此又公之功也。
青土连率,跨据东秦,藉负海之饶,倚连山之险,望三辅而将逐鹿,指六国而愿连鸡
风雨之兵,助鬼为虐。
本根既拔,枝叶自殒,屈法申恩,示以大信。
此又公之功也。
部残贼,充斥一隅,蝇飞蚁聚,攻城略地。
播以玄泽,迷更知反,服而舍之,无费遗镞。
此又公之功也。
宇文胄亲则宗枝,外藩岩邑,影响邺贼,有同就燥。
迫胁吏人,叛换城戍,偏师讨蹙,遂入网罗。
束之武牢,有同囹圄,事穷将军,如伏国刑。
此又公之功也。
檀让、席毗,拥众河外。
陈、韩、梁、郑、宋、卫、邹、鲁,村落成枭獍之墟,人庶为豺狼之饵。
强以陵弱,大则吞小,城有昼闭,巷无行人。
授律出师,随机扫定,让既授首,毗亦枭悬。
此又公之功也。
司马消难与国亲姻,作镇安陆,性多嗜欲,意好贪聚。
属城子女,劫掠靡馀,部人货财,多少具罄。
擅诛刺举之使,专杀仪台之臣。
惧罪畏威,动而内奰。
蚕食郡县,鸩毒华夷,闻有王师,自投南裔。
帝唐崇山之罚,仅可方此,大汉流御之刑,是亦相匹。
逋逃入薮,荆、郢用安。
此又公之功也。
王谦,翻为厉阶,闭剑阁之门,塞灵关之宇,自谓五丁复起,万夫莫向。
分阃推毂,尝不逾时,风驰席卷,一举大定,擒斩凶恶,扫地无遗。
此又公之功也。
陈顼因循伪业,自擅金陵,屡遣丑徒,趑趄江北。
公指麾藩镇,无不摧殄。
方置文深之柱,非止尉佗之拜。
此又公之功也。
公有济天下之勤,重之以明德,始于辟命,屈己登庸。
素业清徽,声掩廊庙,雄规神略,气盖朝野。
序百揆而穆四门,耻一匡之举九合。
尊贤崇德,尚齿贵功,录旧旌善,兴亡继绝。
宽猛相济,彝伦攸叙。
敦睦帝亲,崇奖王室。
星象不坼,阴阳自调,玄冥、祝融如奉太公之召,雨师、风伯似应成王之宰。
祥风嘉气,触石摇林,瑞兽异禽,游园鸣阁。
至功至德,可大可久,尽品物之和,究杳冥之极。
朕又闻之,昔者明王设官胙土,营丘四履,得征五侯,参墟宠章,异其礼物。
故藩屏作固,垂拱责成,沈默岩廊,不下堂席。
道高往烈,赏薄前王。
朕以眇身,托于兆人之上,求诸故实,甚用惧焉。
往加大典,宪章在昔。
以自牧,未应朝礼。
日月不居,便已隔岁。
时谈物议,其谓朕何!
今进授相国总百揆,以申州义阳等二十郡为隋国。
今命使持节太傅上柱国杞国公椿大宗伯大将军金城赵煚,授相国印绶。
相国礼绝百辟,任总群官,旧职常典,宜与事革。
昔尧臣太尉,舜佐司空姬旦相周,霍光辅汉,不居藩国,唯在天朝。
其以相国总百揆,去众号焉。
上所假节、大丞相大冢宰印绶。
又加九锡,其敬听朕后命。
以公执律修德,慎狱恤刑,为其训范,人无异志,是用锡公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
公勤心地利,所保人天,崇本务农,公私殷阜,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公乐以移风,雅以变俗,遐迩胥悦,天地咸和,是用锡公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公仁风德教,覃及海隅,荒忽幽遐,回首内向,是用锡公朱户以居。
公水镜人伦,铨衡庶职,能官流咏,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公执钧于内,正性率下,犯义无礼,罔不屏黜,是用锡公武贲之士三百人。
公是用锡公鈇钺各一。
公威严夏日,精劢秋霜,猾夏必诛,顾眄天壤,扫清奸宄,折冲无外,是用锡公彤弓一、彤矢百,卢弓十、卢矢千。
公孝通神明,肃恭祀典,尊严如在,情切幽明,是用锡公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隋国置丞相以下,一遵旧式。
往钦哉!
其敬循往策,祗服大典,简恤尔庶功,对扬我太祖之休命(《隋书·高祖纪上》)
斛斯徵在逃密奏周武帝大赦 南北朝末隋初 · 赵煚
 出处:全隋文卷九
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
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
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隋书·赵煚传》)
永乐教院记 北宋 · 罗适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九、光绪《宁海县志》卷二一
余成童时,好读书,而乡中无文籍。
乡先生朱叟绛世传《论语》、《毛诗》,皆无注解。
余手写读之,茫然不知义旨之罅隙,唯永叹而已。
庆历中僧智贤师、禹昭师,皆里释之秀者,同游钱塘,传智者教,以馀力事明静大师
贤通儒书,能讲五经、《论语》。
二师性明敏,志坚而气刚,各以儒释二家自负,不少下人。
余因得与二师游,假其书,叩其论议,日浸淫开发,闻此达彼,由是知圣贤之门墙,有可入者。
遂寻师访友,以终所业。
余知经术之为乐,权舆于二师也。
熙宁初,余以赴泗水,去乡凡二十有五年。
元祐六年,始按刑二浙。
明年春,抵乡曲,智贤已谢世,惟禹昭师迓余于王爱岭。
师虽雪眉松骨,老瘦成翁,其神清气,俨然若昔时。
叙别话旧,伤往而感来,遂相与泫然流涕。
师且告余曰:「此去东南三里,即蒋山,其院名永乐,老身之故栖也。
愿公临之」。
因与之踏云蹑翠,入长松之径,登堂皇,卷帘四顾,美乎哉,前岩后峰,左冈右陇,流泉若蛇,盘屈而东注。
东北有峰最高曰石柱,师曰:「以多大楞名之也」。
是时春色在物,夕阳满山,野花开而百鸟啼,微风起而白云乱,幽芳可𬅁,逸兴俄生。
于是与师扶栏握手,相顾而笑,论无生之法,尽涤有虑之尘。
缘言皆投机,默而心喻,何必须过虎溪然后称陶潜远大师之忘形也与?
明日归溪南,师录其建院之因求作记,且曰:「蒋山者,人蒋珏之后,讳政字文通,避地居此,人以名。
梁天监中舍宅为海云寺,隋改曰海月。
唐末两为兵寇所焚,钱氏乾符中,乡人王惠僧道隆兴之,吴越王易名永安
本朝淳化中,贞惠大师常觉亦增葺焉。
治平初,赐今额」。
禹昭顾宇之已隳,劝檀那之植福。
有麻氏者,鸠信士,率财力,新大殿,作山门,次建法堂、僧堂、方丈、僧房、厨库及宾客之馆,凡七十楹,皆撤旧成新,易卑为高。
熙宁五年,终元祐八年
功告毕,余得师所录,久弗暇书。
易路畿右,坐颍昌府久要堂窃思之,自余登第三纪矣,乡曲少年,无登第者,亦无僧以儒释学自负如二师者,然则山川秀气,岂绝于吾党也?
必将有豪杰之士,发愤自奋,或儒或释,扬名天下者矣。
然则余老矣,不知能及其见否也?
因取其所录暨余与二师相遇之始末及前日归乡之新事,载之鄙文,使吾党少年他日观吾文,知我起白屋之艰。
若在故旧之难忘,能自激昂,以成厥志,此余作记之微意。
其院之畛域,则纪于碑阴云尔。
按:《赤城志》卷二九,台州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