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梁彦光开皇二年 南北朝末隋初 · 杨坚
 出处:全隋文卷一
赏以劝善,义兼训物。
彦光操履平直,识用凝远,布政岐下,威惠在人,廉慎之誉,闻于天下。
三载之后,自当迁陟,恐其匮乏,且宜旌善。
可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伞一枚,庶使有感朕心,日增其美。
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隋书·梁彦光传》,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
上表自陈 隋 · 来和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三
臣早奉龙颜,自周代天和三年已来,数蒙陛下顾问,当时具言至尊膺图受命,光宅区宇。
此乃天授,非由人事所及。
臣无劳效,坐致五品,二十馀年。
臣是何人,敢不惭惧!
愚臣不任区区之至,谨录陛下龙潜之时,臣有所言一得,书之秘府,死无所恨。
昔陛下在周,尝与永富公窦荣定语臣曰:「我闻有行声,即识其人」。
臣当时即言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
建德四年五月周武帝在云阳宫,谓臣曰:「诸公皆汝所识,公相禄何如」?
臣报武帝曰:「隋公止是守节人,可镇一方。
若为将领,阵无不破」。
臣即于宫东南奏闻。
陛下谓臣,此语不忘。
明年,乌丸轨言于武帝曰:「隋公非人臣」。
帝寻以问臣,臣知帝有疑,臣诡报曰:「是节臣,更无异相」。
于时王谊梁彦光等知臣此语。
大象二年五月,至尊从永巷东门入,臣在永巷门东,北面立,陛下问臣曰:「我(得)无灾障不」?
臣奏陛下曰:「公骨法气色相应,天命已有付属」。
未几,遂总百揆(《隋书·来和传》,《北史》八十九)
隋之循吏孰优论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七、《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七
盗有玉,使玉工相之。
为之相者当辨其美恶纯玼之次,而不当诘其所盗之罪。
故言隋臣者,姑寘其渝节以事易姓,而商其材器之短长可也。
高祖之起,不尚道德而专任威察,炀帝继之,而其刻益甚,吏治烈烈,务为残苛割剥之政以取媚于一时。
而其间能桀然植立,慈惠明恕,而所至称理,得见名于循吏中者,固可多尚。
若其度长挈大,则必有超卓而出乎类萃者矣。
樊叔略之明决,房恭懿之宽爱,赵轨柳俭之清慎,公孙景茂之赈济,辛公义之敦劝,魏德深之不扰,王伽之信,刘旷之恕,皆当时政绩尤异,而被治之人,思其去而哭其亡者也。
然其迈越诸子,独梁彦光者足以当之。
彦光治岐,阖境大化,连最为天下首。
领相部,邺多倾诈,而声减于岐,坐是免官。
既而移刺赵,因坚乞相,乃易调理之。
发擿奸伏,相亦大治。
知其人情险伪,即招致大儒,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以教授,日训月励,学者大成,风俗为之迁革,真所谓善知政本者矣。
且汉之循吏,唯文翁黄霸特为称首,考彦光之迹,则劝学殆如文翁,发隐殆如黄霸
当汉之盛时,其治化犹易,而彦光区区于暴隋之间,所施若是,是以为难能也。
虽然,汉祚久长,西京踰二百年,而号循吏者不踰六七,隋才四十年,而循吏之数反过于是,岂乏于汉而多于隋邪?
岂作史者择之精与不精邪?
盖渴者易为饮,而饥者易为食耳。
若然,则之行谊,未易可以兼论也。
夫以彦光之美儗于一时,则推为优绝,可无多愧也已。
四贤堂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四、《江湖长翁集》卷二一、乾隆《江南通志》卷四○、嘉庆《高邮州志》卷一一、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三三
郡庠三贤堂中丞孙公、给事乔公、龙图秦公像尚矣,兼绘少卿朱公,则始于今太守陈公。
公按图有问,知彰孝名坊,孝子朱公尝居焉。
曰:「是可以表俗」。
乃访得其像,绘于堂、扁曰「四贤」,而命客记之。
高邮至元祐,人才林立,是三钜贤又杰然其间,入而著论思之益,出而茂惠利之绩。
文章术业,国史纪之,遗书粲然,足以师表天下,范模后世。
况其里之人瞻敬而取法焉,宜也。
而朱公幼失其母,弃官求之,备极艰棘,晚得之同州,若神物诱致之。
一时名士播之声诗,以美其事。
东坡至有「今无古或闻」之语。
三公信伟矣,而孝尤德之本,行之所宜先,朱公则优之。
夫有生孰无父母,有知孰不可为孝子,有性孰不可诲而从,感而动,则四三公而像之,俾得之闻见诵说,其不兴起几希。
昔吾夫子设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曾子得圣传,不后
《孝经》一篇,特为曾子设,则以其能尽孝于亲,而得夫所谓德之本、行之先者。
昔圣今贤,其立教岂苟云乎。
王纶之豫章,图陈蕃华歆谢鲲于郡朝堂,其政宽简有由也。
此前人像三贤意。
梁彦光在邺,焦通悍戾,谕伯瑜念亲泣杖之事,卒为孝子。
则侪朱公于三贤,谁其间然?
郡士民皆曰:「使君惠我无穷,而能道其德心也,则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