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县令罗公初导新河邀与小泛因呈同游诸公寓规劝之意得诗八绝 其一 明 · 张羽(凤举)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东田遗稿
日晚仙舟出远林,南风时共解烦襟。
行人要识蒙恩泽,得与新河流水深。
新得袁伯长学士研试笔赋之兼示配京冲一茂才 其三 清 · 全祖望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双韭山房夏课
闻昔新河启,高才遂挺生。
天心悯硗确,地肺应文明
日送花砖丽,山披石质莹。
犹传频扈从,橐研度开平(相传端平以后堪舆家言庆元城西若开新河一道当生大文人及河开清客生
移寓保安寺街留别铁门旧居二首 其二 甲戌 晚清 · 李慈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白华绛柎阁诗癸
南北飘蓬已十迁(予自乙丑南旋,西郭故居已燬于贼,凡两迁柯山,两迁龙山,三迁光相桥,一迁新河辛未入都,初寓打磨厂,计十岁中十徙其居矣。),句留桑下又三年。
泓师颇谶琼杯破(铁门有兵马司署及文昌歌院,向传居者不利。予门对司署,其邻宅自归安姚文僖居之后,数十易主。近年乔松年河督修葺之,题门额曰「千年铁门限」,盖欲为久居谶也。然不两年,河督仓场侍郎外授。胡家玉左都继之,一年即贬官。同里徐寿蘅侍郎马恩溥阁学,皆居此甫逾年,徐丁忧,马出为江苏学政即卒。此皆三年中事也。)智永虚誇铁限穿。
偶有宾朋都简寂,小栽花竹渐便娟。
他时坊里谁编录,一亩幽居定我传。
同治乙丑丙寅间余赁庑郡城新河庄简公所居里也欲题洞霄旧庑一额而未果庄简乞罢政奉祠洞霄宫所写。)顷阅嘉泰会稽志古第宅门叙及先事慨然有怀并题长句己丑十二月初九日日记。)己丑 晚清 · 李慈铭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杏花香雪斋诗补
日日当门祗卧龙庄简公句。),洞霄旧宅久迷踪。
幸无地癖惭先德,尚有山灵守故封。
三宿新河曾赁庑,卅年冷署自哦松。
谏垣它日初衣遂,拟僭僧房学打钟馀姚陈恭介公冢宰告归,无屋,借寓僧寺,此皆乡贤佳话,与《嘉泰志》所纪宋世四宰辅、两侍从皆无居宅事风流辉映,心向往之。)
丙子季冬十七日孝仲敦夫叔彦清匡伯韬夫仲彝置酒越缦堂为余豫作生日且招朱钱两郎奉觞赋诗为谢丙子 晚清 · 李慈铭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杏花香雪斋诗续甲集
游桃嘉平月既望,风日和霁如春妍。
南窗喜见晴旭满,不须榾炭红炉然。
岁事渐促百不理,室中坐卧依寒毡。
故人相约共治具,为我衰暮开愁颜。
古人生日不称祝,况我孤露尤堪怜。
行年五十无一就,所得霜雪滋华颠。
二亲未享一日养,弟侄饥饿耕无田。
生值灾星逼残腊,蓼荼百萃攻中坚。
幸恃顽钝得不死,支撑病痼能增年。
每逢此日辄惨戚,何敢口腹恣珍鲜。
素心知我益缱绻,特先十日开华筵。
芳醪佳果满几案,蔌肴脍炙纷盈前。
冬笋寸寸斲寒玉,蒸凫肥滑堆吴绵。
谈谐互作务酝籍,礼数虽设无周旋。
舍人博雅守家学,穷经矻矻争前贤(谓孝仲。)
诸君各擅词赋妙,葩华络绎供丹铅。
就中鲍叔敦夫。)同里巷,清漳夹岸连华椽。
盐官羊仲(敦叔。)居稍远,海航一日能来还海宁与越之三江口海岸对峙,相去仅数十里。)
王翰韬夫。)迥绝隔回浦会稽东部同山川。
其馀四君尽同县,斜桥光相衡相连孝仲居斜桥。)
新河近汇郭西水(匡伯居新河。),陶堰时泛城东船彦清昌安门外,仲彝居陶堰。)
同学同岁分少长孝仲敦夫同学,匡伯、韬夫仲彝同年,敦叔、彦清亦兄弟同年。)旧雨今雨无拘牵。
长安冷落守素业,不附时局誇飞骞。
天涯难得一朝聚,对此不饮真痴顽。
名花照眼更殊绝,酒波艳映双枝悬。
钱郎肤清秋水鲜,朱郎双颊争红莲
手持翠盏劝我醉,玉山未倒先蹁跹。
庭前翠竹千琅玕,斜阳晼晼催暝烟。
卷帘俄见明月上,更分银烛擘华笺。
六依皇祖阅河堤诗韵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
戌子丑三决戊戌秋河决仪封南岸之时和驿至庚子春合龙是年夏又决睢宁之郭家渡至合龙辛丑秋又决仪封北岸之青龙冈,殷忧切在宫。
详筹新路徙(豫省青龙冈屡经堵筑功败垂成因降旨询问大学士阿桂等于上游南岸相度形势为改弦更张之计据奏履勘得上游兰阳三堡商邱七堡一带南岸添筑大堤内开引渠俾大溜由此掣归故道入海等语随敕大学士九卿等详议佥同降旨允行),远遣本源穷壬寅春青龙冈合龙未就命乾清门待卫阿弥达告祭河神务穷河源据奏穷至星宿海西南三百馀里得一河名阿勒坦郭勒蒙古语为金河其西有巨石名阿勒坦噶达素齐老蒙古语为北极石其上为天池流泉百道皆作金色入阿勒坦郭勒实黄河真源也)
幸底兰阳癸卯春开放兰阳引河据大学士阿桂奏报三月初一日开放引河奔腾掣溜十三日辰刻旧河断流十四日金门合龙弃北取南一举蒇工实天佑神助也),兼资海口通(自癸卯春开放新河大溜东注直达海口一律深通盖缘前岁黄水漫口时由山东金乡鱼台一带漫注微山湖入运至清黄交汇以下节次澄清归海均系清水是以比较往年冲刷宽深尤为畅顺)
河臣勖敬慎,毋恃此成功。
香阜寺乾隆丁丑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八
镇过东山蔽芾棠,画舻卓午泊维扬
装严灵鹫标台麓又名小五台,起伏来龙分蜀冈
古佛参来虽似悟,万民视处祗如伤。
新河十里群商浚,敬上赒贫听岂妨(从香阜寺易轻舟由新河直扺天宁寺行宫乃群商新开既表敬公之心且去岁藉此以工代赈颇益贫民故听之)
西山杂诗七首 其二 明 · 李东阳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怀麓堂集卷十一
幽岩脉脉细泉通,百里宸游是梦中。
树底游鱼时见日,石间惊浪或兼风。
神灵尚忆蛟龙宅,枯朽犹含雨露功。
闻道官河新水足,欲题书札问元戎(时会通新河成)
江南河道总督萨载奏报秋汛安澜诗以志慰乾隆丁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三
陶庄河口乃初更,以此新工越系情。
已自伏秋过二汛,欣知深广刷中泓萨载奏陶庄新河前月以来节经大水冲刷河身河底日益宽深较六月中旬查垒时又刷宽十馀丈及二十丈不等河头现宽一百三十五丈河尾现宽一百丈水深二丈一二尺至三大不等两崖陡立水未上滩甚为深通畅顺云云今伏大汎已过新河可资利赖为之欣慰)
正阳津渡报消涨,洪泽尾闾畅泄清(又称正阳淮河已陆续消水六尺馀寸上游有消无长下游洪泽湖亦可日见消落已将东西坝停止展宽清口宣泄甚畅湖水出口有力直抵彭家马头迤下会黄东注俟湖水消存九尺以内即相机收蓄以济来年重运)
更蓄淮资明岁运,年年惟是计平成。
阅木龙叠乙酉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八
清口木龙向久成,逼黄不致灌乎清。
陶庄改溜去南远,新渚护沙移北营(清口木龙始自乾隆五年前河臣高斌因南岸御坝迤下险工奏请建设木龙四架挑溜北趋颇著成效嗣壬午乙酉南巡阅视复经指示陆续增至七架以资过溜护滩自乾隆四十二年开挑陶庄引河于第四架木龙处筑拦黄坝溜势改北去南渐逮所有五六七三架木龙在新坝东淤入土中经萨载奏明启折复经指示于头架木龙上添改一架又于陶庄新河峙家庄南岸改建木龙三架以期冲刷北岸滩土甚为得力是木龙挑溜挂淤后并可启拆改建事省而功倍实为补偏救弊之良法)
救弊补偏未可少,抽薪于釜永无惊(木龙虽补偏救弊逼黄挑溜使不致灌入清口固河工内不可少之法至陶庄引河新改使黄水直北趋下不复有例漾灌清之虑则诚釜底抽薪之计也)
虽然应识满招损,谦巩吾惟尽此诚。
降旨蠲免齐工分年带徵增价银两诗以志事 其一 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七
南岸引河既另开,东为委输(去声)自西来。
豫诚加值有其矣,齐岂带徵无是哉(前经降旨将豫省堵筑漫工酌增夫料价值银九百四十馀万两加恩普行豁免因思南岸开挑新河考城商邱以下系曹县地方由东省承挑亦必有酌增银两特降旨询问明兴令其据实具奏)
工短价廉斯则信,予伤民隐亦应培(据明兴覆奏东省挑河例价外酌增夫工银一十六万七百馀两又稀淤澥土增给雇值饭食等项银六万两零俱请按亩摊徵等语余以东省加价与豫省痌瘝一体因降旨将所有酌增各顶银二十二万馀两加恩宽免俾民力益臻饶裕仍令该抚遍晓闾阎咸共闻知使得普沾实惠)
因教一例宽其责,回忆嗷嗷总切哀。
雩祭礼成述事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七
春膏优渥沐恩施,祀值常雩敬益滋。
龙见月当七日复四月初七日,雨沾畿正十朝期(前月廿七日得雨是晓复微雨)
大河归故宣无恙大学士阿桂等奏曲家楼自三月十三日合龙后大溜全入新河冲刷宽深奔腾东注归复正河故道入海),六省蒙庥耕及时(直𨽻山东河南山西陜西甘肃等省督抚各陆续奏到春雨优沾农民均得及时耕种实庥也天)
稠叠贶承殊往岁,惟钦惟惧励孜孜。
萨载兰第锡等先后奏报南北河工秋汛安澜降旨议叙诗以志慰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九
屡来佳信犹萦念,报定安澜始慰心(前此南北两河屡经奏报本年伏汛秋汛长水虽大而旋长旋消畅流无阻各处险工督饬员弁随时防护悉皆抢护平稳但以新河初经伏秋汛最关𦂳要萦念尤切兹据萨载兰第锡等先后奏称白露已过水势稍减归槽南北两河新旧堤埽工程一律稳固河流畅顺等语览奏深为嘉悦因降旨将萨载李奉翰兰第锡何裕城均交部议叙所有两河文武员弁并著该督等查明一并交部议叙以示奖励)
特以今年河初复,益怀两岸汛频临。
虽经工险胥无恙,深荷神庥祗有钦。
司事勤劬劳已久,谕教议叙奖摅忱。
阅木龙再叠乙酉韵示总督萨载总河李奉翰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
架木为龙往岁成(清口木龙自前河臣高斌乾隆五年奏请在南岸御坝迤下建设木龙四架挑溜护滩甚为得力),图于清口禦侵清。
河流期永北岸顺,沙刷仍应南坝营(木龙之设原以挑溜挂淤俾抵禦黄水不使侵入清口自乾隆四十二年陶庄新河既成黄水直北趋下不复有倒漾灌清之虑萨载又奏于陶庄新河峙家庄南岸移建木龙三架添建挑水坝一道以期挑溜北趋亦因时制宜之计也)
咨度无非万民计,周防常切一心惊。
天工人代垂明训,责在君臣共勖诚。
恭读皇祖实录中有论洪泽湖淮安运河高低之旨因令总督萨载总河李奉翰将近日情形具图贴说奏至诗以志事乾隆乙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五
湖犹高较地尺一(昨因恭阅近日皇祖实录令萨载李奉翰查奏洪湖高堰情形据奏现在高家堰湖水计高平地一尺较之康熙年间高堰之水较堤旁平地高三尺已减少二尺矣),河实低于城丈馀(又称现在淮安运河中泓深一丈四五六尺不等大堤高水面一丈三尺四寸高堤内平地一丈零五寸查康熙年间淮安之水高于平地九尺今则地面转高于水面二尺九寸合并计算今之河身实低于城丈馀与昔年情形迥不相同)
莫谓小安顿嘻尔,尚廑长治更殷予。
陶庄昔亦曾反覆康熙己卯春迤南皇祖南巡陶命于清口隔岸挑治庄引河导黄使北因河臣董安国开放过早随即淤垫庚辰春侍郎常绶履勘挑浚辛巳秋河臣张鹏翮于北岸开挑引河已经开放行船嗣因黄水消落中段淤垫壬辰甲午河臣赵世显复两次疏浚迄未成就乾隆己未大学士鄂尔泰视河仍议开引河而河臣等率称难行议遂罢然予以陶庄引河不开终无救清口倒灌之策因命萨载相测高下绘图贴说详酌形势往返批示开挑新河丁酉春蒇工至今安澜顺轨已八九年矣),清口今诚深刷疏(陶庄引河既放直抵周家庄会清东下去清口较昔远五里于是永免倒灌之患计自康熙己卯乾隆丁酉历七十馀年一举遂成实赖天助神相所致详见陶庄碑河神记)
两世南巡十二度(昔巡时皇祖六巡江浙于己卯俾远南即命开陶庄引河避清口以免倒灌诚釜底抽薪之计兹予六度南巡凡改筑高堰石工及天然坝永禁开放仁义礼智信五坝相时宣泄酌定水志于伏盛涨时大展清口俾下河数州县尽成沃壤开放陶庄引河使黄水无虞倒灌皆仰承之计皇祖圣训尚高宵旰勤思为泽国生民永远保障今湖水究于平地一尺且春时如此夏秋自必更甚然亦无别法令湖水再低惟敕河臣等加意守护不可稍存疏懈耳),无非勤思(去声)奠民居。
书麟兰第锡睢宁南岸堤工漫溢情形诗以志事乾隆己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九
年年入伏缱河工,酉岁水行更切中。
忽报涨河并长(上声)沁,况兼骤雨及终风(前据书麟兰第锡等奏本年黄河大汛水势叠涨兹又据奏到节次将上游毛城铺下游陶庄新河北岸之玉皇□引河及王家营减坝李家庄等处陆续开放宣泄乃连接豫省咨会宁闰五月下旬长水七尺馀豫省万锦滩于六月初陡长水九尺沁河亦同日陡长水四尺七寸洪泽湖内因淮水节次长发高堰志椿六月初十日连底水长至一丈二尺五寸徐州府城北门外志桩同时连桃汛之水长至一丈五尺三寸为十数年来未有之盛涨而睢宁县南岸之周家楼无工处所大溜直趋正在竭力抢护于初九夜间复值狂风骤雨阵水拥溜高起数尺漫过堤顶致将堤身刷开一百馀丈该处土性浮松是以溃塌测量口门水深四丈以外大河溜势已有一半分趋入口现在一面先行赶护里头并即集料筹堵设法疏浚等语)
漫堤已是淹庐舍(又据奏刷开口门在睢宁县之东南漫溢下注之水由旧河形入沈家湖从归仁堤出安河之陡门洪泽湖漫水经过之村庄内人口尚无伤损惟庐舍间有倒塌),发帑速教救困穷书麟虽已饬府县前往查勘抚恤然该处骤被水淹深堪悯恻当即饬部于就近处拨银一百万两交该督等速为拯救无致一夫失所)
疏路还应慎洪泽(又据奏今年湖水本大东清禦黄两坝早经全行拆除使由清口畅出归海但周家楼漫下之水既入洪湖自必日有增长山旴五坝不便全行固守已饬将智字一坝先行起放分泄等语向来五坝不使轻议开放以下河民田所系匪轻今洪湖水势既大暂开一坝令其宣泄此亦无可如何之计惟谕令竭力敬慎为之冀得尅期堵筑以慰缱念耳),南瞻愧以益忧忡。
卢沟桥道中即事 其二 乾隆丙戌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五
一道黄流宛在中,金堤夹辅峙犹崇。
桃花水送层冰下,下口新河宛转通浑河下口屡易自乙亥年方观承奏请改由北岸大堤之外下注沙淀叶淀十馀年来河水安流两堤巩固颇资新河宣泄之力)
自惊乾隆丁酉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三
河臣驰驿五百里,未擘封囊先自惊(向来河臣遇有河防急务例由五六百里驿奏馀事则否昨忽接高晋萨载奏章由五百里邮至未启函时心甚惊疑恐河上之或有事也迨展阅乃因驰驿往问新河工程二人覆奏新河安澜及清口流畅工坚情形始为稍慰矣)
却为(去声)安澜速回奏,慰赢惧矣敬仍并。
七月二十日乾隆丁酉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三
夜霖达曙势方酣,利稼驱炎果是甘。
一节未能置念者,新河初改缱江南(陶庄新开引河以避黄水倒漾自二月中放溜以来流畅而驶且势趋北岸河身日渐加展而河底日渐加深于导黄甚为有益其清黄交汇处又较清口移远五六里有刷黄之益而无倒灌之虞但新河工初成必俟今年伏汎皆顺轨安澜始慰系念耳)
即事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八
伏汛报安两总河,开新复故念初过(迩日据籣第锡奏报本年伏汛黄河上游万锦滩长水至一丈馀因新河李六口出水畅顺河底刷深并未出漕漫滩至兰阳以下新河地面宽衍堤根均有深水经河工道府等分头赶镶防风加高压土悉臻稳实自虞城至曹单一带亦一体安固又据萨载李奉翰南河伏汛因上游节次长水徐城椿长至一丈三尺馀因将毛城铺峰山等四闸次第启放四路分泄而张家马路迎溜顶冲正堤埽工塌卸百馀丈溃伤堤顶随督工员一面于越堤帮筑里戗一面于正堤上首挑进黄沟一道掣溜使水势灌满内塘挂淤于正堤下首开出清沟四道使澄清之水下归正河溜势顺注等语今岁当开放新河初复故道之后伏汛化险为平实堪庆慰现在秋汛踵临因批谕该督等倍加敬慎以期倩防周密益保平安)
秋期转眼应临矣,南望殷殷敬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