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高贞延昌三年四月 北魏 · 元恪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
太子洗马高贞,器业始茂,方加荣级,而秀颍未实,奄雕夏采
今宅兆有期,宜蒙追陟。
可特赠骊骧将军营州刺史,以旌戚俊。
其墓次所须,悉仰本州营办(《高贞碑》拓本)
龙骧将军营州刺史高贞正光四年六月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八
君讳字羽真勃海脩人也。
其先盖炎帝氏之苗裔,昔在黄唐,是为四岳,爰逮伯夷,受命于虞,舜曰典朕□□□□□□暨吕尚佐周克殷,有大功于天下,位为太师,俾侯齐国,世世勿绝,表乎东海,其公族有高子者,即其氏焉。
自兹已降,冠冕继及,世济其德,不霣其名。
左光禄大夫勃海敬公,纯嘏所钟,式诞文昭皇太后,是为世宗武皇帝之外祖。
考发东将军青州刺史庄公,有行有礼,克荷克构,即文昭皇太皇之弟二兄也。
君禀岐嶷之姿,挺圭璋之质,清晕发于载弄,秀悟表乎龆齿,黄中通理之名,卓尔不群之目,固已殊异公族,见称于匠者。
至于孝以事亲,则白华不能比其洁;
友于兄弟,则常棣无以方其盛。
敬让著自闾阎,信义行于邦党。
若夫秉心塞渊,砥砺名教,伏膺文武,不肃而成,则缀轨于前修,同规于先达者矣。
虽绮褚纨绔英华于王、许,龙马流车,陆离于阴、邓,而不以富贵骄人,必以谦虚业己,是故夷门识慕,蹇步知归,我德如风,物应如响。
弱冠以外令望,除秘书郎,傃驎阁而来仪,瞻石渠而式跂。
于是纵容校文之职,翻飞鹓鹭之间,容止此而可观,清风兹焉已穆。
既而重离载朗,东朝始建,杞梓备陈,瑶金必剖,佥求其可,曰尔谐。
太子洗马
夙夜惟夤,媚兹储后,仰敷四德之美,式扬三善之功,同禁联坊,亡有出其右也。
于时六宫无主,百姓未系,周爰大邦,罔逾莘似,以群姊有神表淑问,拜为皇后
君戚愈重,□愈冲,宠日益,又日损,由是有少君退让之风,无长渊骄奢之患。
故赫君戚愈重,□愈冲,宠日益,权日损,由是有少君退让之风,无长渊骄奢之患。
故赫赫之望,具瞻允集,桢干之期,匪朝伊暮。
而不幸短命春秋廿有六,以延昌三年岁次甲午四月己卯朔廿六日乙巳遘疾卒于京师
二宫悲恸,九族悼伤,同位骏奔,遐迩必至。
天子乃诏有司曰:故太子洗马高贞,器业始茂,器业始茂,方加荣级,而秀颖未实,奄雕彩。
今宅兆有期,宜蒙追陟,可特赠䮾骧将军营州刺史,以旌戚俊。
其墓次所须,悉仰本州营办,临葬又特给东园龙輀,加谥曰懿
凡我僚旧,爰及邦人,咸以君生而玉质,至美也;
幼若老成,至慧也;
孝友因心,至行也;
富贵不骄,至谦也;
君以此终,亦以此始,乌可废而不录,使来者无闻焉;
乃相与采石名山,树碑墓道。
其词曰:
厥绪皇□□□□□尧咨四岳,周命吕望
惟高惟国,世有龙光,自兹作氏,不霣其芳。
于铄光禄,飨兹戬谷,赫矣安东,纯嘏斯属。
或女或妹,匪娀伊仆,陟彼昭阳,光我邦族。
山川降祉,余庆不已,敬公之孙,庄公之子。
如琇如莹,为山岭九始,人知其进,莫见其止。
古人有言,膏粱难正,于乎我君,终和且令。
牧己谦谦,与物无竞,孝友因心,能久能敬。
爰始来仪,濯缨麟沼,翙羽储扃,其容皎皎。
方抟九霄,载飞载矫,天道如何,是久是夭。
生荣死哀,礼有加数,曷用宠终,英英旂辂。
其人虽往,其风可慕,刻石一刊,清徽永铸。
大代正光四年岁次癸卯□管黄钟六月
□□□□□□□(碑拓本)
妙门由起序 武周 · 史崇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夫至道难究。虚皇不测。
虽无为无形。而有情有信。
无为无形也。忘功用而起视听。
有情有信也。孕生灵而运寒燠。
乾坤得之以开辟。日月得之以贞明。
天子得之以致理。国祚得之以太平。
为一切之祖首。万物之父母也。
若乃虚空自然。变见生为。
凝灵结气。化成圣人。
即元始天尊之谓也。故经云。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是谓恍愡。又云。
恍惚中有物。恍愡中有象。
杳冥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又云。
元始者。道之应化。
一之凝精。因气感生。
转变自然。此既不由胎诞。
因经姓系。夫有天地。
方有人焉。有人焉。
方有氏族。天尊生于混沌之始。
何宗祖之有乎。其后改号示变。
应迹垂灵。托胎洪氏之胞。
降形李母之腋。盖有由矣。
然五身既分。三代斯别。
随机应物。拯溺安危。
汲引偫迷。财成庶族。
慈悲覆焘。难以胜言。
所谓真身者。至道之体也。
应身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也。
法身者。真精布气。
化生万物也。化生者。
堀然独化天宝君等也。报身者。
由积勤累德。广建福田。
乐静信等也。然元始天尊太上道君高上老子
应号虽异。本源不殊。
更托师资。以度偫品。
或命尹喜天竺。以化胡人。
或与鬼谷之昆崙。以行圣教。
兹济之道。无远不通。
盖方圆动静。黑白燥湿。
自然理性。不可易也。
吹管操弦。修文学武。
因缘习用。不可废也。
夫自然者。性之质也。
因缘者。性之用也。
因缘以修之。自然以成之。
由此而言。高仙上圣。
合道归真。固增广善缘。
精进无退。度人济己。
通幽洞冥。变粗为精。
鍊凡成圣。而惑者遂云。
神仙当有仙骨。骨法应者。
不学而得。何其谬哉。
然法界高深。天宫悠旷。
五亿五万。布其方域。
三千大千。分其国土。
则有元都妙境。玉京延至圣之游。
仙居。宝台致神君之化。
真庭杳眇。阳和七曜之天。
妙躅深沈。太微九灵之观。
斯乃存诸浩劫。著自遐龄。
厥迹纷纶。卒难详载。
夫津梁所建。开度攸先。
国土不安。阴阳致沴。
凶衰系起。疫毒流行。
遂能保祐帝王。安镇黎庶。
此之功德。何以加焉。
道士立名。凡有七等。
一者天真。二者神仙。
三者幽逸。四者山居。
五者出家。六者在家。
七者祭酒。其天真神仙幽逸山居出家等。
去尘离俗。守道全真。
踪寄寰中。不拘世务。
其在家祭酒等。愿辞声利。
希入妙门。但在人间。
救疗为事。今剑南江表。
此道行焉。所以称之为道士者
以其务营常道故也。至于法衣。
非无差降。黄裳绛褐。
式崇正一之仪。凤气飞云。
用表洞元之服。载诸经教。
此不缕陈。原夫真经。
实惟深奥。或凝空结气。
自然成章。或浮黎协晨。
圣人演妙。或天书下降。
玉字方传。或代出圣师。
撰述灵旨。其后递相传授
使得流通。或宝座敷扬。
十方听受。所以护持帝王
使国土安宁。拔度沦亡。
使魂神迁陟。利人济己。
契道冥真。法力幽通。
难以为喻。崇信者因而享福。
毁谤者于是挻灾。若影之随形。
响之应声也。是以轩辕夏后。
崇信也。致升仙之道。
成太平之功。梁武齐宣。
毁谤也。招祸败之辱。
受覆亡之报。我国家承宗李树
袭训骞林。恒缔想于真灵。
每稽芳于道德。无为无事。
载扬垂拱之风。乃圣乃神。
逾阐不言之教。既而彤闱少事。
紫掖多閒。披凤笈之仙章。
启龙缄之秘诀。文多隐讳。
字殊俗体。欲使普天率土。
广识灵音。故敕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太清观主臣史崇大使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仆上柱国卢子真副使宣议郎右领军卫长史臣史杲为判官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中书令太子右庶子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平安县开国子崔湜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昭文馆学士上柱国晋国公薛稷
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检校左羽林将军上柱国高平县国公徐彦伯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检校右羽林将军上柱国寿昌县开国侯贾膺福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昭文馆学士上柱国赞皇县开国男臣竺乂。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右谕德昭文馆学士兼宋王侍读上柱国邱悦
正议大夫工部侍郎昭文馆学士柱国卢藏用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昭文馆学士柱国韦利器
正议大夫太府少卿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吴兴县开国男沈佺期通议大夫主爵郎中检校右羽林将军昭文馆学士上柱国臣李猷。
正议大夫太子洗马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张齐贤大中大夫昭文馆学士轻车都尉臣郑喜。
朝散大夫检校秘书丞昭文馆学士胡皓金紫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鲁国公祝钦明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兼。修国史崇文馆学士东海郡开国公徐坚
朝散大夫中书侍郎崇文馆学士王琚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平凉县开国子员半千
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胡雄银青光禄大夫国子司业崇文馆学士皇太子侍读上柱国褚无量
通议大夫行秘书少监崇文馆学士知馆事上柱国居巢县开国子刘子元朝议大夫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上轻车都尉贾曾
朝散大夫中书舍人内供奉崇文馆学士柱国苏晋。大德京太清观大德张万福大德刘静俨大德田君楷大德阮孝波京元都观主尹敬崇大德京东明观主寇义待大德京太清观法师孙文俊大德时居贞大德单大易大德高贞一大德张范大德田克勤大德仙厦大德宗圣观主侯元爽大德东都大福唐观法师侯抱虚上座张至虚刘元良大德绛州玉京观主席抱舟等。
集见在道经。稽其本末。
撰其音义。然以运数绵旷。
年代迁易。时有夷险。
经有隐见。或劫初即下。
劫末还升。或无道之君。
投以煨烬。或好尚之士。
秘之岩穴。因而残缺。
紊其部伍。据目而论。
百不一存。今且据京中藏内见在经二千馀卷。
以为音训。具如目录。
馀经仪传论疏记等。文可易解者。
此不详备。其所散逸。
伫别搜求。续冀修缮。
用补遗缺。而经且久远。
字出灵圣。梵音罕测。
云篆难窥。或为无识加增。
或为传写妄误。或持浮伪之说。
窃揉真文。或采菁华之言。
将文释典。不可齐其所见。
斥以灵篇。今之著述。
或所未晤。中间阙疑。
用俟能者。名曰一切道经音义。
并撰妙门由起六篇。具列如左。
及今所音经目与旧经目录。都为一百十三卷。
崇等学昧琅书。情昏宝诀。
伏承天涣。敢罄謏闻。
披锦蕴而多惭。对丝言而自失。
猫相乳788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司徒北平王家。
猫有生子同日者。
其一死焉。
有二子饮于死母。
母且死。
其鸣咿咿
其一方乳其子。
若闻之。
起而若听之。
走而若救之。
衔其一置于其栖。
又往如之。
反而乳之。
若其子然
噫。
亦异之大者也。
夫猫。
人畜也。
非性于仁义者也。
其感于所畜者乎哉。
北平王牧人以康。
伐罪以平。
理阴阳以得其宜。
国事既毕。
家道乃行。
父父子子。
兄兄弟弟。
雍雍如也。
愉愉如也。
视外犹视中。
一家犹一人。
夫如是。
其所感应召致
其亦可知矣。
易曰信及豚鱼。
非此类也夫。
时获幸于北平王
客有问王之德者。
以是对。
客曰。
夫禄位贵富。
人之所大欲也。
得之之难。
未若持之之难也。
得之于功。
或失于德。
得之于身。
或失于子孙。
今夫功德如是。
祥祉如是。
其善持之也可知已。
既已。
因叙之为猫相乳说云。
吴君(文徵)子画海岱搴帷图十帧 其九 卫水浮碑 清 · 孙星衍
 出处:冶城絜养集卷下
既官安德之明年有告卫河第三屯出有古碑往视为北魏营州刺史高贞碑中有载字不可识予审即弄字因为移置州学高氏族葬在此先出有高湛高植两碑碑楷法工致藏安德封氏
高家兄弟椒房戚,大冢难防水冲击。
冯夷知我好古碑,夜半浮出长河湄。
耕氓见此惊告我,往视如获瑶琼瑰。
碑中奇字颇难识,赖我能通六书说。
文初变楷带分隶,石幸埋沙未刓缺。
千夫邪许移入城,横舍立处高峥嵘。
流传墨本遍寰宇,考史共记高贞名。
八年济北燕南住,善政应惭颂来暮。
后人或比岘山碑,忆我摩娑不能去。
江文通荆山 清末民国初 · 王闿运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湘绮楼诗弟十五卷
驾言首荆山,旷然望楚城
北辕控宛洛,南轸极扬衡。
霜秋江汉光,皎日洗孤清。
凉风激长薄,寒木建高贞
元鸟已更适,征夫安得宁。
缅思郢中客,馀唱感我情。
二游岂不怀,三叹难为声。
方辔遵常涂,岁暮告严程。
忽矜清瑟幽,亮无劳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