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疏谏废皇太子 东汉 · 张皓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九
昔贼臣江充,造构谗逆,至令戾园兴兵,终及祸难。
壶关三老一言,上乃觉悟,虽追前失,悔之何逮!
皇太子春秋方始十岁,未见保傅九德之义,宜简贤辅,就成圣质(《后汉·张皓传》:「安帝废皇太子济阴王桓焉、来历廷争之,不能得。退而上疏书。奏不省。」)
少主临海王安成王入纂令 陈朝 · 武宣章后
 出处:全陈文卷四
中军仪同、镇北仪同、镇右将军护军将军、八座卿士,昔梁运季末,侮内沸腾,天下苍生,殆无遗噍。
高祖武皇帝拨乱反正,膺图御箓,重悬三象,还补二仪。
世祖文皇帝克嗣洪基,光宣宝业,惠养中国,绥宁外荒,并战战兢兢,劬劳缔构,庶几鼎运,方隆殷夏。
伯宗昔在储宫,本无令闻,及居崇极,遂骋凶淫,居处谅闇,固不哀戚,嫔嫱丱角,就馆相仍,岂但依车所纳,是讥宗正,衰绖生子,得诮右师,七百之祚何凭,三千之罪为大。
且费引金帛,令充椒阃,内府中藏,军备国储,未盈基稔,皆已空竭。
大傅亲承顾托,镇守宫闱,遗诏绸缪,义深垣屏,而攒涂未御,翌日无淹,仍遗刘师知殷不佞等,显言排斥。
韩子高小竖轻佻,推心委仗,阴谋祸乱,决起萧墙,元相虽持,但除君侧,又以余孝顷密迩京师,便相徵召,殃慝之咎,凶徒自擒,宗社之灵,祆氛是灭。
于是密诏华皎,称兵上流,国祚忧惶,几移丑类,乃至要招远近,叶力巴湘,支党纵横,寇扰黟歙。
又别敕欧阳纥等,攻逼衡州,岭表纷纭,殊淹弦望,岂止罪浮于昌邑,非唯声丑于太和。
但贼竖皆亡,祆徒已散,日望惩改,犹加淹抑,而悖礼忘德,情性不悛,乐祸思乱,昏慝无已。
张安国蕞尔凶狡,穷为小盗,仍遣使人蒋裕,钩出上京,即置行台,分选凶党,贼妻吕,舂徒为戮,纳自奚宫,藏诸永巷,使其结引亲旧,规图戕祸。
荡主侯法喜等,太傅麾下,惯游府朝,啖以深利,谋兴肘腋。
适又荡主孙泰等,潜相连结,大有交通,兵力殊强,指期挺乱。
皇家有庆,历数遐长,天诱其囊,同然开发。
此诸文迹,今以相示,是而可忍,谁则不容,祖宗基业,将惧倾霣,岂可复肃恭禋祀,临御兆民?
式稽故实,宜在流放,今可特降为临海郡,送还藩邸。
大傅安成王,固天生德,齐圣广深,二后钟心,三灵伫眷,自前朝不悆,任总那家,威惠相宣,刑礼兼设,指挥啸咤,湘郢廓清,辟地开疆,荆益风靡,若太戊之承殷历,中都之奉汉家,校以功名,曾何仿佛。
且地彰灵玺,天表长彗,布新除旧,祯祥咸显,文皇知子之鉴,事甚帝尧,传弟之怀,又符太伯,今可还申曩志,崇立贤君,方固宗祧,载贞辰象,中外宜依旧典,奉迎舆驾。
未亡人不幸,属此殷忧,不有崇替,容危社稷,何以拜祠高寝,归祔武园?
揽笔潸然,兼怀悲庆(《陈书·废帝纪》)
始兴王伯茂 陈朝 · 武宣章后
 出处:全陈文卷四
伯茂轻薄,爰自弱龄,辜负严训,弥肆凶狡,常以次居介弟,宜秉国权,不涯年德,逾逞狂躁,图为祸乱,扇动宫阐,要招粗险,觖望台阁,嗣君丧道,由此乱阶,是诸凶德,咸作谋主,允宜罄彼司甸,刑斯剭人。
言念皇支,尚怀悲懑,可特降为温麻侯,宜加禁止,别遣就第。
不意如此,言增泫叹(《陈书·始兴王伯茂传》,皇太后令黜废帝临海王,其日又下令。)
谶诗二首 其一 北齐 · 陆法和
 押哿韵 出处:全北齐文卷二
北史本传曰:法和书其所居屋壁而涂之。及剥落。有文二首。
十年天子为尚可。
百日天子急如火。
周年天子迭代坐(隋书五行志曰:时文宣帝享国十年而崩。废帝嗣立百馀日。用替厥位。孝昭即位一年而崩。此其效也。○《北齐书》陆法和传。北史陆法和传。隋书五行志。《诗纪》百十。)
即位大赦诏天康元年四月癸酉 陈朝 · 陈伯宗
 出处:全陈文卷三
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靡及,五内崩殒。
朕以寡德,嗣膺宝命,茕茕在疚,惧甚缀旒,方赖宰辅,匡其不逮,可大赦天下(《陈书·废帝纪》)
改元大赦诏光大元年正月乙亥 陈朝 · 陈伯宗
 出处:全陈文卷三
昔昊天成命,降集宝图,二后重光,九区咸乂,闵余冲薄,王道未昭,兹神器,如涉灵海,庶亲贤并建,牧伯惟良,天下雍熙,缅同刑措。
今三元改历,万国充庭,清庙无追,具僚斯在,言瞻宁位,触感崩心,思播遗恩,俾覃黎献,可大赦天下,改天康二年光大元年,孝悌力田,赐爵一级(《陈书·废帝纪》)
华皎家口诏光大元年九月乙巳 陈朝 · 陈伯宗
 出处:全陈文卷三
逆败华皎,极恶穷凶,遂树立萧归岿谋危社稷,弃亲即雠,人神愤惋。
王师电速,水陆争前,枭剪之期,匪朝伊暮。
其家口在北里,尚方宜从诛戮,用明国宪(《陈书·废帝纪》)
恤死事军人诏光大二年正月庚子 陈朝 · 陈伯宗
 出处:全陈文卷三
华皎军人死王事者,并给棺槥,送还本乡,仍复其家(《陈书·废帝纪》)
右军乐毅论后 陈朝 · 僧智永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四
《乐毅论》者,正书第一。
世模出,天下珍之
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
陈天嘉中,人得以献文帝
帝赐始兴王
王作牧境中,即以见示。
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
阅玩良久,匪朝伊夕。
始兴薨后,仍属废帝
废帝既没,仍属馀杭公主。
公主帝王所重,恒加宝爱。
陈世诸王,皆求不得。
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两载方得。
此书留意运工,特尽神妙。
其间书误两字,不欲点除,遂雌黄治定,然后用笔。
陶隐居云:「大雅吟《乐毅论》、《太师箴》等,笔力鲜媚,纸墨精新」。
斯言得之矣。
释智永张怀瓘《法书要录》)
李逊等谢恩令附入属籍表809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卿先父顷逢多难。尝立大功。
每想忠劳。岂忘存殁。
念先臣之绩。虽书名于太常
推同姓之恩。更附籍于宗正
俾增荣于一族。兼延宠于九原。
卿等或诗礼承家。或弓裘奉业
咸钟新命。庆属本枝。
省所谢陈。深嘉诚恳。
唐年补遗录奏 五代 · 贾纬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六
伏睹国史馆。唐高祖代宗巳有纪传。
德宗至文宗亦存实录。武宗济阴废帝凡六代。
唯有武宗实录一卷。馀皆缺落。
臣今采访遗文及耆旧传说。编成五十五卷。
目为唐年补遗录。以备将来史官修述。
臣闻裴子野之修宋略。爰在梁时
姚思廉之纂陈书。乃于唐世。
咸因丧坠。是有研寻。
皇帝陛下与日齐明。固天纵圣。
华山归马宗文之道已行。
虎殿延儒。质疑之论斯启。
一昨聿宣纶诰。精择史官
以李氏又终。想唐年遗事。
虽追名上号。其制相沿。
而创法定仪。于文或异。
恐谣俗之讹变。致信实以湮沉。
将辑亡书。以修坠典。
久居职分。深耻阙遗。
今录浅闻。别陈短序。
伏冀特回睿鉴。俯念愚衷。
阁蓬山。诚莫裨于良直。
蹄涔掬土。愿少效于高深。
请下有司。用资取證。
明堂赋1050年10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范文正公集》卷一、《皇朝文鉴》卷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六、《玉海》卷九六、《永乐大典》卷七二一四、《历代赋汇》卷七二、《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卷一七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闻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也。
在国之阳,于巳之方。
广大乎天地之象,高明乎日月之章。
崇百王之大观,揭三宫之中央。
昭壮丽于神州,宣英茂于皇猷。
颁金玉之宏度,集人神之丕休。
故可祀先王以配上帝,坐天子而朝诸侯者也。
粤自苍牙开极,黄灵耀德,巢穴以革,栋宇以植,彻太古之弊,明大壮之则。
风雨攸止,宫室斯美。
将复崇高乎富贵之位,统和乎天人之理。
乃圣大造,明堂肇起。
明以清其居,堂以高而视。
壁廓焉而四达,殿岿焉而中峙。
礼以洁而俭,故表之以
教以清而流,故环之以水。
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
逮夫夏礼秩秩,奉以世室;
商祀穆穆,制以重屋。
神禹卑宫,阶以一尺之崇;
成汤受命,革以三尺之盛。
赫赫周堂,制度景彰。
七筵兮南北之广,九筵兮西东之长,堂并包于五室,室辨正于五方。
左青阳而总章,面明堂而背北堂
耽然太室,俨乎中黄
都徽名之在南,取盛德之向阳。
或谓厥堂惟一,厥室惟九,辟阖其三十六户,疏达兮七十二牖。
亦规上而天覆,复矩下而坤厚。
近郊之宫,广而能受。
通天之宇,高而弗偶。
八方象其幅员,九陛参其前后。
桓桓焉听政之庙,应辰而周彰;
趪趪焉承天之柱,列宿而相望。
环林兮葱葱,圆海兮泱泱。
既方舟而经梁,复素饰其回墙。
陈位序以有严,议法象而必臧。
示邦域之景铄,期人神之乐康
左有辟雍,天子学宫。
坟籍浩以明备,文物森其会同。
三寿以勖天下之孝,设三乏以劝诸侯之风。
右有灵台,庶民子来。
若经始于神明,乃占候于昭回。
天之道也,惟默默以有象;
圣之心也,盖惕惕于无灾。
此三雍之大者,故百世以钦哉。
若夫约周之礼,禀之正,天子升青阳之位,体大德之生,彼相协谋,有司奉行。
庆赐必均,历象必明。
布农事于准直,习舞德于和平。
伯益之伐木,禁蚩尤之称兵。
惟仓廪兮赈天之穷,惟币帛兮礼邦之英。
无隐不彰,无潜不亨。
蒙荡荡之至仁,浸灏灏之醇精。
此明堂之也,万物为之荣。
又若炎以继天,羲以永日。
始于仲吕之管,复于清宫之律。
天子乃登诸明堂,暨夫太室。
盛乐以象德,致大雩以祈实。
升高明而有豫,定心气而无逸。
静百官之事,驱五谷之疾。
无索于关,无难于门。
止北伐之威,以助养于生生;
导南风之和,以饰喜于元元。
此明堂之也,万物为之繁。
尔乃象正火位,德王金行。
羽渐干以南向,谷万斯而西成。
天子乃居总章之奥,奏清商之声。
图有功而专任,诘不义而徂征。
脩法制以谨收藏之令,养衰老以恻摇落之情。
同我度量,平予权衡。
人社以崇,厚兆民报本之志;
神仓以秘,示万邦致孝之诚。
此明堂之也,天下为之清。
及夫虫介时分,虎威夕永。
诗人发其凉之咏,日官宾可爱之景。
天子乃北堂以居,南面而省。
锡饮蒸之庆,从祀寒之请。
于是戒门闾,备边境。
劳三农于休息,警百辟于恭靖
关市必易,宫室必整。
无用之器斯彻,无事之官必省。
饬国典以俟来岁之宜,讲武经以肃万邦之屏。
此明堂之也,天下为之静。
斯乃顺其时,与物咸宜,适其变,使民不倦者也。
稽夫宗祀之文,大享之辰,上仪乎皇皇,盛节兮彬彬。
比于郊也,我则取文之胜;
方其庙也,我则取质之纯。
损益其礼,尊严其亲。
五天之座,晔晔以陈;
五常之席,奕奕而伦。
惟太室之位,乃上帝之神。
作配者先王,从祀者五臣。
樽斝离离,玉币莘莘。
牲牢之举既遵于后,蔬果之荐复本于周人。
礼无不当,诚无不臻。
圣人于是出斋宫而肃肃,被法服而循循。
酌一献以从质,躬百拜而表寅。
司仪实相,乐正攸宾。
进俎豆之吉蠲,罗簨簴之轮囷。
六乐咸在,统美乎列皇;
八风相荡,同和乎大钧。
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非常之祭,骏及者万国;
莫大之孝,蚁怀者兆民。
于是神醉其德,人乐而极。
太史书于策,大夫颂于国。
颂曰:明堂崇之,明王祀之
礼以成之,乐以歌之。
光天之下,教以化之。
若夫元朔会同,群后对越。
穆穆乎舜门之辟,晰晰乎宣燎之发。
帝时待旦而久,求衣以先。
纡黄组,冠通天,建日月,服乾坤,佩干将,升青阳。
进山岳之圭,当云龙之轩。
正圣人之大宝,示天下之有尊。
巍巍焉负扆而立,济济焉辨色而入。
太常正其等衰,九宾序其名级。
中阶之前,三公屹然。
应门之外,九采察焉。
阼阶之东,诸侯以同。
西阶之西,诸伯以齐。
门东北面者子之位,门西东上者男之次。
东门之外,则有乐浪、蟠木九夷之国,西面而北上。
西门之外,则有蒙汜大秦六戎之属,南上而东向。
南门之外,则有朱垠越裳八蛮之族,唯北是望。
北门之外,则有荤粥、幽陵五狄之种,唯东是尚。
于是兟兟旅进,锵锵肆觐。
向明者盖取诸《离》,观光者受之以《晋》。
君臣之位定,礼乐之道振
雅韶以奏,文铎以徇。
皆望云而就日,必歌尧而颂舜。
上和而下乐,金声而玉润。
况乎晨光赫曦,天颜弗违。
冕绂霞集,玉帛兮川归
盛乎王庭之声明,焕乎天家之光辉。
若北辰之会众星,咸粲粲而在共;
如太阳之临多露,普湛湛而将晞。
莫不君三揖于上,臣载拜于下。
行典礼,扬风雅,访隽良,议穷寡
人曷幽而覆盆,贤曷恻而遗野
于以盛名器,于以休宗社。
署圣法于圆阙,驰神教于方夏。
皇哉耀今昔之荣观,至哉敷亿兆之纯嘏。
故曰,揖让而治天下者,明堂之谓也。
惜乎三代以还,智者间间。
诸儒靡协,议者喋喋。
而皆胶其增损,忘礼乐之大本;
泥于广狭,废皇王之大业。
使朝廷茫然有逾远之叹,惘然有中辍之议。
殊不知五帝非沿乐而兴,三王岂袭礼而至。
为明堂之道,不必尚其奥;
行明堂之义,不必尽其制。
适道者与权,忘象者得意。
大乐同天地之和,岂匏竹而已矣;
大礼同天地之节,岂豆笾之云尔。
汉魏之下,暨隋唐之际,堂或三五之上,道非三五之世,盖不取其厚而取其薄,不得其大而得其细。
享配之文,或然未分;
政教之烈,斯焉弗闻。
是则帝道不施,胡取乎总期
皇德不隆,胡取乎合宫
故夫明堂之设也,天子居之,日慎日思。
思之何也?
万微存乎消息。
慎之何也?
兆灵系之安危。
繇是惟克念以作圣,思之齐名。
惧巍巍之弗逮,乃孜孜于鸡鸣。
唯至平之休代,思阜财于吾民。
四维之有艰,尚疮痍而百辛
故圣人之宝俭,弗下剥而上侈。
思寡费而薄索,民庶几于格耻。
惟下武之太宁,亦省躬于干戈。
取诸豫于四方,慨风云以长歌。
惟知人其古难,思济济乎贤者。
盖举一于皋陶,乃连茹于天下。
惟好生之至德,思与物而为
惧幽陋之靡及,常咨命于仁人。
惟及人之一德,始若晦而弥彰。
故三五之君子,腾茂实而无疆。
惟皇极之大范,思天下而与平。
惧万物之或差,持我心于诚衡。
然后见天下齐于无体,和于无声。
厖眉而寿,吾何仁之有;
含哺而嬉,吾何力之为。
但渊渊绵绵,无反无偏。
浸淳泽以咸若,乐鸿化于自然。
此明堂之道也,盖无得而称焉。
我国家凝粹百灵,荐馨三极,东升烟于岱首,西展琮于汾侧。
未正天神之府,以让皇人之德。
祖考来格,俟配天之仪;
诸侯入朝,思助祭之职。
岂上圣之谦而愚臣之惑也。
臣请考列辟之明术,塞处士之横议。
约其制,复其位。
俭不为其陋,奢不为其肆。
斟酌乎三五,拟议乎简易。
展宗祀之礼,正朝会之义。
广明堂之妙道,极真人之能事。
以至圣子神孙,亿千万期,登于斯,念于斯,受天之禧,与天下宜而已乎。
裴炎太后归政太后杀之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唐史论断》卷上
论曰:裴炎死虽由直谏,迹其本末,自取之也。
武后篡夺之势,非一朝一夕为之,方欲因事立威,震慑中外,然后行其所谋。
中宗即位之初,过宠后父,力争之,因有「让国」之言,盖一时忿激之词也。
谏于外,武后制于内,一孱主岂能有为?
何得因一时忿激之词,便谓不堪辅佐,遽行废立?
自以忤意,预忧祸及,遂附武后为之谋尔。
殊不知后既能废帝立少子,天下之权皆出于己,其势至此,事肯已乎?
况素有异谋也。
炎方区区谏正其过,又请复政少子。
盗欲取人奇宝,己预其谋,既使得之,乃以廉耻为责,令归其宝,言得从乎?
言既不从,祸可免乎?
故曰:之死,亦自取之也。
夫为人臣者,惟当尽力于事,在择主之正与不正尔。
主不正而尽力,鲜有不罹其祸者。
盖共事之时,知其计画所长,用心所向;
得志之后,必虑复与人谋,则不利于己,故有忌之之意。
刘袆之、程务挺辈相继被戮,皆自取之也。
郑覃开成政事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唐史论断》卷下、《唐宋名贤确论》卷一○
论曰:郑覃开成政事,「元年二年好,三年四年即渐不好」,颇得其实。
杨嗣复不顾事理,但谓讥己,要君求退,意不容,至有「上累圣德」之言,此奸人计也。
开成初李石同相,赞文宗为治,论议勤切,文宗励精,亦甚听纳。
如内置赦令一通,以时省览,敕长吏奉行不违,恩及天下;
紫宸宰相诸司官论事各举职,以郭承嘏给事中,有封駮之益,不令外任;
湖南羡馀钱,令收贮以备水旱;
徐州税色害人,悉使除罢;
王彦威度支钱羡馀物求宠,给边军衣赐不时,黜授卫尉卿
李石刚直之议,沮内臣仇士良威势,不使挠权:此元年二年之政事也。
至三年,仇士良遣盗刺文宗政事,使之出镇,朝廷待将相旧礼一皆寝罢,以滋士良之势;
中书、门下奏事,各挟所见,动成忿竞,无至公同心之称;
又奏改旧制,不令仆射尚书等论朝廷事;
文宗听后宫之言,议废皇太子,虽宰辅及宪官等论执,得以不废,然太子寻薨于太阳院;
仇士良用军中诬谤之事,枉害五千馀家:此三年四年之政事也。
以是观之,郑覃之言,岂非得实?
嗣复但恨沮己引用李宗闵之党,遂乘此指为瑕衅,尽力排之。
嗣复同相,况居四辅之首,既言政事一年不及一年,亦自言其过;
嗣复不共谋国事,求其失而更之,但快愤心,以言为过。
及罢,独当国政,又何所施为哉?
不踰年祸败,盖自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