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805年8月5日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五代祖某,陈宜都王
曾祖某,皇会稽郡司马
祖某,皇晋陵郡司功参军
父某,皇右补阙翰林学士秘书少监
某州某县某乡某里陈京年若干状。
公姓陈氏。
颍川来隶京兆万年冑贵里。
讳京
既冠。
字曰庆。
复举进士
太子正字咸阳太常博士左补阙尚书膳部考功员外郎司封郎中给事中秘书少监
考功以来。
凡四命为集贤学士
德宗登遐
公病痼。
舆曳就位。
备哀敬之节。
由是滋甚。
遂以所居官致仕。
贞元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终于安邑里妻党之室。
无子。
伯兄前监察御史珰。
仲兄前大理评事苌。
以公文行之大者。
告于尝吏于公者。
使辞而陈之。
大历中
公始来京师
中书常舍人衮杨舍人炎读其文。
惊以相视曰。
子云之徒也。
常以兄之子妻公。
由是名闻。
太原
太原尹喜曰。
重客至矣。
授馆致饩。
厚以泉布献焉。
公曰。
非是为也。
某尝为北都赋未就。
愿即而就焉。
其宫室城郭之大。
河山之富。
关闬之壮。
与其土疆之所出。
风俗之所安。
王业之所由兴。
苟得闻而睹之足矣。
若曰受大利。
是以利来。
盖异前志也。
吾不能。
敢辞。
遂逆大河。
北山
徜徉而归。
赋成。
果传天下。
咸阳
留府廷主文章。
决大事得其道。
博士
疵礼
修坠典。
合于大中者众焉。
泾人作难。
公徒行以出。
奔问官守。
段忠烈之死。
上议罢朝七日。
宰相曰。
不可。
方居行宫。
无以安天下。
公进曰。
是非宰相之言。
天子褒大节。
哀大臣。
天下所以安也。
况其特异者乎。
上用之。
其劳勤(一作勤劳)侍从
谋议可否。
时之所赖者大。
巡狩告至。
上行罪已之道焉。
曰。
凡我执事之臣。
无所任罪。
予惟不谨于理而有是也。
将复前之为相者。
公曰。
天子加惠偫臣而引慝焉。
德之厚也。
而为相者复。
无以大警于后。
且示天下。
率其党争之。
上变于色。
在列者咸恟而退。
公大呼曰。
赵需等勿退。
遂进而尽其辞焉。
不果复。
上迎访太后
间数岁。
外颇怠其礼。
公密疏发之。
天子感悦焉。
初礼部试士
有与亲戚者。
则附于考功
莫不阴授其旨意而为进退者。
及公则否。
卓然有有司之道。
不可犯也。
太庙阙东向之礼且久矣。
公自为博士补阙尚书郎给事中
凡二十年。
勤以为请。
殷祭之不坠。
繄公之忠恳是赖。
故有赤绂银鱼之报焉。
昭陵山峻而高。
寝宫在其上。
内官惩其上下之勤。
挽汲之艰也。
谒于上。
请更之。
上下其议。
宰相承而讽之。
官属使如其请。
公曰。
太宗之志也。
其俭足以为法。
其严足以有奉。
吾敢顾其私容而替之也。
奏议不可。
上又下其议。
凡是公者六七人。
其馀皆曰更之便。
上独断焉。
曰。
京议得矣。
从之。
在集贤。
秘书官六员隶殿内。
而刊校益理。
纳资为胥而仕者罢之。
求遗书。
凡增缮者。
乃作艺文新志。
制为之名曰贞元御府偫书新录。
御府有食本钱。
月权其赢以为膳。
有馀。
学士与校理官颁分之。
学士常受三倍。
由公而杀其二。
书史之始至。
入礼币钱六十缗。
亦皆分焉。
公悉致之官。
以理府署
作书閤。
广偫官之堂。
不取于将作少府
而用大足
居门下。
简武官议典礼。
上以为能。
益器之。
与信臣议。
且致相位。
遇公有惑疾。
使视之。
疾甚。
不能知人。
遂不用。
郑吏部高太常为相。
而以秘书命公。
所以示优之也。
公有文章若干卷。
深茂古老
司马相如扬雄之辞。
而其诂训多尚书尔雅之说。
纪事朴实。
不苟悦于人。
世得以传其稿。
其学自圣人之书以至百家诸子之言。
推黄炎之事。
涉历代洎国朝之故实。
钩引贯穿。
举大苞小。
若太仓之蓄。
崇山之载。
浩浩乎不可知也。
杨子所谓仲尼驾说者耶。
夫其忠烈之褒也。
相府之有诫也。
太庙之东向也。
昭陵之不更其故也。
官守之不可夺也。
立言之不可诬也。
利之不苟就也。
害之不苟去也。
其忠类朱云。
其孝类颍考叔
廉类公仪休
而又文以文之。
学以辅之。
而天子以为之知。
既得其道。
又得其时。
而不为公卿者。
病也。
故议者咸惜其始而哀其终焉。
公之丧凡五十四日。
而夫人又没。
毁也。
夫人之父曰偕。
司农卿
祖曰某。
赠太子太保
宗元故集贤吏也。
得公之遗事于其家。
书而授公之友。
志公之墓。
谨状。
永贞元年八月五日
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宗元状。
陈氏书堂记 五代末宋初 · 徐锴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八
古之学者。家有塾。
党有庠。术有序。
国有学。此系乎人者也。
圣王之处士也就閒燕。之训子也择邻居。
豹隐南山成文章成连东海而移情性。
此系乎地者也。然则稽合同异。
别是与非者。地不如人。
陶钧气质。渐润心灵者。
人不若地。学者察此。
可以有意于居矣。浔阳庐山之阳。
有陈氏书楼。其先盖陈宜都王叔明之后曰兼。
秘书少监。生京。
给事中。以从子褒为嗣。
盐官。生瓘。
高安县。其孙避难于泉州之仙游。
生伯宣。著史记。
今行于世。昔马总尝左迁泉州
与之友善。南康
伯宣因来居庐山。遂占籍于德安太平乡常乐里。
合族同处。迨今千人。
室无私财。厨无异爨。
长幼男女。以属会食。
日出从事。不畜仆夫隶马。
大顺中。崇为江州长史
乾宁中。崇弟勋为蒲圻
次弟玫。本县令
能嗣其业。如是百年。
勋从子衮。本州曹掾
唐烈祖中兴之际。诏复除而表揭之。
旌其义也。遂以为族既庶矣。
居既睦矣。当礼乐以固之。
诗书以文之。遂于居之左二十里曰东佳。
因胜据奇。是卜是筑。
为书楼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
田二十顷。以为游学之资。
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
皆就学焉。自龙纪以降。
崇之子蜕从子渤族子乘登进士第。近有蔚文尤出焉。
曰逊曰范。皆随计矣。
四方游学者。自是宦成而名立。
盖有之。于戏。
文如麻菽。求焉斯至。
道如江海。酌焉满腹。
学如不及。仁远乎哉。
北海有邴郑之风。离骚有江山之助者。
皆古也。门生前进士章谷
尝所肄业。笔而见告。
思为之碣。会陈氏之令子曰恭。
南昌掾入仕至都下。因来告别。
援翰以授之。时太岁己巳十一月九日记。
义门记咸平五年 宋初 · 胡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三、《豫章十代文献略》卷二三、同治《德安县志》卷三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阴阳运化,天之全功也;
刚柔成形,地之全德也;
仁义修身,人之全行也。
是以古圣王则乎天,法乎地,理乎人。
率天下以仁,汤、武率天下以义。
义也者,仁之基,行之本,所以教九族,协万邦,厚人伦,美风俗者也。
昔周德方盛,文王化行,《关雎》乐而不淫,《螽斯》欲而不妒,子孙众多,流于歌咏,故其诗曰:「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内崇亲戚,外树声教,声教所被,从家至国,故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成王之时失道,周公摄政,大义行诛。
自是宗亲恩渐衰缺。
召穆公伤其不协,作诗纠合,故其诗曰:「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逮至幽王,不亲九族,好谗信佞,骨肉相怨,父兄致刺而作诗焉,故其诗曰:「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平王东迁,泽不下降,弃其九族,诗人刺之,故其诗曰:「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周鼎既亡,战国飙骇。
秦废诸子,汉灭亲王
魏则聚邺以终亡,晋则分藩以致败。
南北不竞,隋、唐失纲,骨肉参商,宗族鱼肉。
朝不自理,政奚有经?
广明以来,中原板荡,而江表无事,人民安乐
庐山崔嵬,号为南障
彭蠡浸其左,九江注其右,豫章都其南,浔阳宅其北。
山高水澄,秀甲他郡;
土沃人阜,名闻四方。
家崇岂弟之风,门尚敦睦之义。
其籍甚者,惟陈宗乎!
按《陈氏家谱》,陈宜都王叔明之后。
五世孙兼,唐玄宗时进士,为右补阙,仍留翰林院,赠秘书少监
生京,进士及第,德宗朝官至给事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
无子,以从子褒为嗣,官至盐官
生埙,为高安县县丞
其孙伯宣,隐居庐山司马迁《史记》行于世。
诏徵不起,就拜著作佐郎
孙旺徙居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
自是而家益昌,族益盛矣。
仲子崇以治家之道必从孝弟,始乃撰家法,垂示将来。
至衮为江州参军,伪唐李昪旌表其门。
开宝末,江南平
太平兴国七年张齐贤江州转运,奏言:「陈氏积世义门,全家孝行,在李煜时尚蒙蠲免,今归圣朝,岂合徵收?
宜免本户沿徵杂配,庶彰德化」。
诏可。
淳化初殿中丞康戬江州事,又奏陈氏一宗,骨肉千口,近年乏食,饥贫难济。
请每年春首贷米二千斛以赡之,俟丰年还官。
从之。
至道中,陈氏上《家法》二篇,送史馆缮写,赐王公各一本,使知孝义之风焉。
开宝之末,计口七百四十。
咸平三年,增至一千四百七十八口。
青,显祖也;
伉,二世长也;
崇,三世长也;
让,四世长也;
衮,五次长也;
昉,六次长也;
鸿,七次长也;
逵,八次长也;
竟,九次长也;
肱,十次长也;
今龙,十一次长也;
今旭,十二次长也。
《春秋传》曰:「五世其昌,并于正卿
八世之后,莫与之京」。
自旺至青,五世矣;
至衮,八世矣。
让、衮、昉皆兄弟,共为一世。
衮立义门,昉主家事三十五年,最盛。
由鸿以下又昆弟也。
若崇为长史,勋为蒲圻,玟为德安令,礼为吉王府司马,衮为司士参军,昉试奉礼郎,恭为洪州掌书院记,密知舞阳县事,赏为渭州军事推官,皆衣冠之荣者也。
若圭、俦为节度押衙,玦为都知兵马使,让为衙前兵马使,缪、渥、蔼为节度总管,郜为感义都军头,辉为讨击副使,谦为馆驿使,凉为教练使,皆吏职之崇者。
若鄑为三史、用为三《礼》,昭、昱、琛、卓为三《传》,逊、俨度、渐、绩、诱、永陬、延年并举进士,乔、省、象、诰、策、碧、岳、位、谂、延之并作词人,皆文学之英才者也。
斯乃五世而昌,八世而大,非独田完之在齐,实乃陈氏之于今世。
天地一气也,万民一性也,政教一体也。
若清若浊者,为善为恶者,好仁好义者,固有不同。
予观陈氏之宗,清而纯,善而和,义而正。
才者不矜,技者不衒,清纯者也。
富则不骄,贫则不怨,善和者也。
有勇不犯,有刚不折,义正者也。
吾以为士民之家,未有若陈宗者。
其谓熟之道,循汤、武之法,受文王之化,承召公之诗欤!
不然,何其义之若是哉!
天兵之讨江州也,陈氏昆弟七人在围中。
及城破,军民杀伤殆尽。
七人异处同归,一无所伤,义感也。
至道以来,仍岁饥旱,陈氏举宗啜粥,杂以藻菜,怡然相存,义之至也。
若其天无灾害,时无厉疫,岁有丰穰之利,政有富岁之教,岂惟寿考之福,亦将千亿是保。
丁酉岁夏,予以尚书兵部郎掌纶诰,持史笔,坐命词不当,连贬岭表。
己亥岁,会赦东归。
辛丑春,过浔阳,登庐阜,因访名家,得诣陈氏,览世谱,阅家法,询事实,籍口属,具知其状。
因为之铭,庶乎传之四方,留示来叶者。
其词曰:
舜有盛德,其后必昌。
晔晔陈宗,义风克扬。
家法定式,义门表德。
如何在上,不为世则
古人有言,理家如官。
若官尚义,其俗必安。
义则非利,利则非义。
义利二途,人思共致。
尚义则崇,尚利则穷。
伊惟陈宗,世袭义风。
僭昪伪煜,犹能敦勖。
逮我圣宋,恩惠骈属。
圣宋万年,子孙亿千。
德泽滂流,陈宗绵绵。
按:嘉靖九江府志》卷一六,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跋金花帖子绫本小录王扶、盛京。)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六、《攻愧集》卷七三
集贤王公金花帖子,其孙鄜州端拱二年太宗朝第三榜者,误也,当以益公所考为正。
尚书宋公名白,时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知贡举,其同知贡举知制诰李公沆,帖子花押盖二公也。
咸平元年知举四人:杨给事砺李舍人若拙司谏灏、朱秘丞台符,盛公帖子花押乃此四人也。
太宗至道三年上宾,咸平改元真宗谅闇,遂不廷试,而敕下礼部放榜。
《登科记》亦称省试,故犹得以帖子报中选者,非以不临轩策试而废兹制也。
知举止列祖父,不及三代,糊名复于淳化三年,至是已七年矣。
艺祖一朝进士凡十五举,多者不过三十馀人。
太宗朝取士寖广,至二百馀人。
独孙何一榜放三百五十五人,诸科合千馀人。
后世但骇其多,而不知前两年诏权停贡举,至是集阙下者万人。
太宗既多取之,而后连四年俱有权停之诏。
五年至道三年三月,以大丧不暇及。
至咸平之初,诏以久停贡举,颇滞时才,令礼部据合格人内进士放五十人,诸科百五十人,来岁不得为例。
于是进士孙仅等及高丽所贡并赐及第,此小录所载五十一人是也。
祖宗时贡举之疏数,取士之多寡惟上所命,非若近世之定制也。
钥高曾先祖仍三世登科,中遭兵燬,故书无一存者。
先祖少师元丰末年焦蹈榜丙科,后从年家章氏传当时小录,虽印为大编,而与今制不侔者已十馀条。
又尝见嘉祐二年章卫榜东坡兄弟小录,与焦榜者不殊。
今始见王、盛二家金花帖子及绫本小录,前此真未闻也。
诸公跋语如载知举家讳、私忌等,外若韵脚,明主空一字。
诗限六十字以上成,论限五百字以上成,皆与今小异。
今止书「第一人」,此直书「状元」。
外氏书其母之封五十人,贯开封者三十七人,不应如此之多。
端拱二年有旨,国子监生并须品官子弟,开封府有户贯者充。
岂以此故士子多用开封贯耶?
建州者二人,一曰建宁军,一曰建州,书事不同如此者非一。
祖父俱存者今曰重庆,而第四人张景荣侍下。
父祖未仕者书不仕,三代名下书皇任者,柳河东作《陈京行状》云:「五代祖某,陈宜都王
曾祖某,皇会稽司马。
祖某,皇晋陵郡司功参军
父某,皇右补阙云云」。
或谓书「皇」者,以表其仕于唐也,此又不然,多有称「皇」不仕者。
又或止书见任某官,每一项各空一字,皆与今不同。
此榜止五十人,可以绫书,不知前此孙何一榜三百馀人亦可以绫书耶?
小录之作,近亦屡有轻以意改者。
要知典故所在,前人多有深意,一遵其旧可耳。
吁,又何止此耶!
司谏秘丞各称其官,杨公为翰林学士,而止称给事
李公知制诰,而称舍人,亦因可见前朝之官称云。
杨公开国之初为第一人,李公为乾德四年进士第五人,梁公与其子固俱为大魁,朱公则孙何榜第二人。
主文极天下选,宜乎得人之盛。
仅继兄何,固为盛事;
刘烨子岳、父温叟是终身不听乐者;
中山刘子仪参政李子渊皆在此榜。
辅国曾祖季兴、祖从诲俱为南平王,盖荆南高氏,辅国之父保寅不知在从诲十五子中为第几人,与继冲俱归本朝者也。
吕蒙休三代俱赠师傅,父龟图,母刘氏,徐国太夫人
文穆公正之弟也。
王克从为彦超中令之孙,句希吉为中正之子,盛京为文肃公度之弟,乐黄庭父史任职方员外郎,是作《太平寰宇记》者,其任职方宜矣。
李山房谓知名之士几三之一,后生寡陋,不能尽知,姑诵所闻。
一时人物,不亦盛哉!
借摹本于丰宅之有俊,老眼不能细书,令从子溉临写藏于家,仍备书其后而归之。
陈允中墓志铭宝祐二年十一月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四二、《雪坡舍人集》卷四九
宝祐元年癸丑秋九月高安陈君卒。
一月,某归自京。
君长子之子宝孙以书来言曰:「先大父不幸弃诸孤,家君暨二叔父斩焉衰绖中,不敢书,使宝孙告于下执事
惟先大父将没时,进诸孤而语之曰:『我死必合于浮塘之葬,铭必于姚子成一,请之当不吾靳也』。
诸孤奉遗言弗敢坠,谨使宝孙请。
子是从政于吴,远将不暇及,幸早为我铭之」。
某与君诸子游,知君为悉也,宜铭。
某观《洪范》之次九畴以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为五福,求之世不多见,间见亦罔克备,某所知独君能兼之。
淳祐丁未,某闻君有泉石之胜,造焉。
圃曰依绿,一溪缭其中,潴之为池,环之为洲,临之为亭榭,引之为流觞曲水
且半,花木层出如锦绣。
领客觞咏,幅巾杖屦,毫眉玄发,出入桃蹊隧间,如世所绘老人星、地行仙者,某亦甚羡之也。
君平生不殖货而财自裕,不豪夺而产自丰。
十数年不一至城府,丘园宴适,延儒教子之外,无所事,可谓寿、富、康宁矣。
静惟其故,则攸好德一念实为之。
先是,陈宜都王子孙家九江,累世不异爨,号义门
其后徙高安,君之族,其别也。
君讳大用字允中,曾祖某,祖某,父某,皆世隐德。
君少孤,事母、兄以孝弟著。
性好学,求师数百里外。
习《诗》,通大义,遂以儒倡其族,至今文物彪炳,家人人儒,登贤能书者相继。
壬子岁,君仲子偕族孙凡三人,同时领江西、湖南北举。
今年,其孙又以通九经擢童子科,君之教也。
君诸兄殁,行于族为长,率以礼,训以义,患难疾病,萃力相援扶,毋敢后者。
教育兄子某如己子,迄有立。
姻戚乡党或有争,不诣官府,咸之君取决焉。
君曰某是,曰某非,皆悦服,愿释争以去。
武断讼健见君,皆黯有愧色。
尤乐周急,岁饥,捐以赈。
提点刑狱使者翟公常平使者杨公常以其丁未、壬子之粜溥上之朝,乞旌其子以官,而君不愿也。
君又谓谷以养生,药以愈病,皆活人事。
患药市多伪,甚病而速死,戚不忍,乃即旁舍为药室,选良医,如古方制善药以济人,而不牟利,赖全活者甚众,可谓「攸好德」矣,寿、富且康宁宜也。
君自中年场屋不偶,即弃弗事,聚书聘师,付功名于子若孙,营壶春老焉。
有别业二,曰鹤岭,曰广城,去家各数里,皆筑室,将俾孟仲二子处之。
今年九月九日,君在鹤岭泛菊觞。
越四日戊子,得微疾,谓家人曰:「我未尝有疾,今疾,殆不可起」。
遂召子孙诀而殁,可谓「考终命」矣。
君娶王氏,先二十年卒。
子三人:长绩,贡为博士弟子;
次应炎,即江西漕举进士
次绂,亦进士业。
女五人,长适胡日升,次邓震龙,次晏灿,次胡鼎来,次李元龙,皆为儒。
孙四人,宜孙、振孙、宝孙、隽孙,宝孙则擢童子科者也。
孙女三人,长适邹淮,次许邓子彪,未嫁,次尚幼。
君平时为义方训,晚年竟及见其子若孙之效验以殁,天之福善也。
后有兴者,当未艾,又《范》所谓「子孙其逢吉」者欤。
君以淳熙癸卯二月乙亥生,年七十有一。
诸孤将以明年甲寅十有一月,奉柩如浮塘,合母王氏葬,从治命也。
某亦感君将殁之言,不敢负所托焉,即为之铭,俾葬而刻诸石。
铭曰:
呜呼陈君派义门,天资粹静如玉温。
五福兼备德所根,壶中之自乾坤。
儒倡其族卑从尊,椿茂昌孙。
吁嗟德人不复存,善积未报裕后昆,不其身于其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