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对文词雅丽策 唐 · 苗晋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三
问。
朕闻至道虽微。
不言而化。
皇天阴骘。
相叶其彝。
信寒暑而生成。
施云雨而沐润。
垂范作训。
树君育人。
时有浇淳。
教垂繁略。
成汤既圣。
禹道云亡。
桑扈谷风。
屡动诗人之刺。
塞门反坫。
时遗宣父之嫌。
我国家拯彼颓纲。
开兹盛业。
朕以不德。
袭号乘时。
而皇极之道未敷。
谟明之轨尚阙。
思宏厥理。
义安从。
至如视听貌言。
恒若时若。
会极归极。
作哲作乂。
一以贯之。
何方而可。
夫礼以饰情。
情疏则礼略。
乐以通感。
感至则神和。
理内为同。
修外为异。
同异之用。
有昧其功。
人俗未融。
伫明斯要。
又四时武德
制自何君。
五行文始。
本之谁代。
昭德盛德。
莫辨所尊。
昭容礼容。
未详所出。
悉情以对。
用释余疑。
对。
陛下顷与三事大夫议于朝。
以计天下有奇才异行。
含光而不扬其辉。
诏诸侯咸举之。
臣实至愚。
不通大识。
循才审行。
不副高求。
臣闻论语曰。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孝经曰。
王者则天之明。
因地之利。
以理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其政不严而理。
所谓天地设位。
圣人成能。
而保大定功。
勋业盖时也。
逮金石斯缅。
步骤不同。
时有浇淳。
教随繁略。
桑扈谷风之刺。
三归八佾之嫌。
人用僭忒。
一至于此。
孔子曰。
上失其道。
人散久矣。
传曰。
国家之弊。
恒必由之。
陛下嗣守丕绪。
茂昭大德。
能使百家承式。
万邦作乂。
所谓孕虞育夏。
殷陶周。
革弊移风
自前代未有也。
陛下乃赐臣策曰。
皇极之道未敷。
谟明之轨尚阙者。
岂不以采刍荛之义。
诚考试之端。
不宰其功。
俯垂下问。
实陛下谦德也。
微臣何足以知之。
制策曰。
至如视听貌言。
恒若时若。
会极归极。
作哲作乂。
一以贯之。
何方而可者。
臣闻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
受河图。
则而画之。
八卦是也。
禹理洪水。
天赐洛书。
法而陈之。
洪范是也。
故河图洛书。
相为经纬。
八卦九畴。
相为表里。
圣人行道。
各保其真。
若人有乖方。
数必徵于错逆。
政惟协雅。
理必应于调和。
考之咎徵。
粲然著矣。
陛下随阳泽以著恩。
慎严霜以肃威。
鹰隼未击。
罻罗不施。
草木未零。
山林不伐。
足可使垂景星而降甘露。
腾休气而漏醴泉
臣以为一以贯之。
其道久矣。
制策曰。
礼以饰情。
情疏则礼略。
乐以通感。
感至则神和。
理内为同。
修外为异。
同异之用。
有昧其功。
人俗未融。
伫明斯要者。
臣闻六经之道同归。
礼乐之用为急。
孔子曰。
安上理人。
莫善于礼。
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
董仲舒对策曰。
王者欲有所为。
宜求其端于天。
天道大者。
在于阴阳。
阳之为德。
阴之为刑。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务德教而省刑罚。
陛下修先王之好生。
存大易之缓死。
顷者省囹圄。
去桎梏。
此则省刑罚之谓也。
臣闻乐以理内为同。
礼以修外为异。
同则和亲
异则畏敬。
和亲则无怨。
畏敬则不争。
二者并行。
合为一体。
揖让而理天下者。
礼乐之谓也。
适时之要。
斯并存焉。
制策曰。
四时武德
制自何君。
五行文始。
本之谁代。
昭德盛德。
莫辨所尊。
昭容礼容。
未详所出。
悉情以对。
用释余疑者。
臣以为斯并汉主之乐。
载于班氏之书。
必先究其明徵。
考其敏博。
既劳更仆。
何易尽言。
虽敢略而陈之。
尚未臻其极也。
臣闻易曰。
先王以作乐崇德
殷荐上帝。
以配祖考。
古者制宗庙。
太祝迎神于庙门。
其义也。
四时武德者。
汉文所作以示天下之安和也。
武德奏于高庙焉。
五行舞者。
本之周武也。
秦始皇二十五年更为五行也。
汉高祖六年更名曰文始。
以示不相袭也。
昭德盛德。
孝景孝宣之所以尊宗庙。
昭容礼容者。
武德文始五行之舞也。
谨对。
王翊刑部侍郎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一
门下。书曰。
惟敬五刑。以成三德。
秋官之任也。贰卿良选。
其在兹乎。充策回纥可汗使王翊
力行近乎仁。率性之谓道。
学以博物。文能变风。
出入中外。茂昭声实。
静而居易。受不辞难。
使乎四方。不辱君命。
斯之谓矣。今丕蔽未明。
孚未允。命尔作小司寇
敬平邦宪在宽。可行刑部侍郎
论泽潞事宜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臣昨巳具状。
陈乌重允不可便授以泽潞。
请与河阳
却除孟元阳泽潞。
臣进状后。
至日晚。
方见承璀文状。
奏行营事宜。
其乌重允。
承璀巳会与文牒。
勾当留后。
详览惊叹。
实所痛心。
且泽潞五州。
山东要害。
河北连结。
惟此制之。
磁邢洺三州入其腹内。
国纪所在。
实系安危。
比者磁道为从史所据。
凶狡情状。
昭然可知。
比年与刘济王士真相结。
又奏其男充都知兵马使
如此奸状。
圣情具知。
今地降灵。
陛下神略。
坐致凶竖。
却收一道。
奈何欲与重允。
却弃此镇。
陛下昨追从史者。
庶于利害。
须以计擒。
然于国家。
巳失大体。
今泽潞重镇。
承璀辄以文牒。
便差人为留后。
遽请旌节。
无君之心。
孰甚于此。
陛下昨收泽潞。
人神同庆
国柄再立。
制度重显。
今忽与本军将
物情顿沮。
朝经大紊。
自削形势。
却恐不如从史。
向者从史虽怀蓄奸蠹。
巳受朝命方镇。
今重允一时素无功策。
承璀一牒。
便居重位。
河南河北诸侯闻知。
愤怒之心。
必生言语。
盖以专权日久。
莫不各有将校
且惧且恨。
必谤朝廷。
皆谓重允与承璀交通作计。
遂却从史。
代其使主
便与节度
岂唯事同致怒。
实亦人情难堪。
刘济茂昭季安执恭韩宏师道耻有名位与重允同列。
继有表章陈其情状。
并承璀专授重允之罪。
不知陛下何以处之。
若总不答。
即方镇之心大阻。
若别处分。
即朝廷之体顿亏。
是令承璀取怨天下。
从史以泽潞不容。
遂至狼狈。
若承璀为天下不容。
何以自保。
或恐因此遂乱。
今重允便除河阳
亦是望外之福。
况新有从史事。
岂虑重允迟回。
重允所得方隅。
巳是承璀之力。
元阳若与泽潞。
又是事望所推。
不唯忠义。
堪为腹心。
兼有才略。
实可委任。
两河方镇。
亦必忻欢。
朝廷制度。
又再修举。
利害悬远。
事在不疑。
况重允须为从史结托刘济士真
搆间虚辞。
为国生事。
至使圣恩特遣朝官。
委曲宣谕。
仅得宁止。
如是则事迹固无远大。
臣岂与重允嫌隙。
岂与元阳有亲故。
盖为社稷之计。
朝廷之势可惜尔。
伏望圣恩断在不疑。
与重允河阳
足以赏逐从史效。
元阳泽潞。
足以压河北诸侯之势。
朝廷收得威柄。
承璀免有负忧责。
机便易失。
时事难遇。
伏望定于神虑。
遂此至公。
臣等恳切上陈。
不避忌讳者
伏以获居近密。
特授恩光。
若缄不言。
上负陛下。
伏惟圣慈。
俯鉴愚款。
速降制命。
以副人心。
茂昭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四
茂昭
卢校等至。
省所奏恒州事宜。
并别论情陈献者。
具悉。
卿望重勋贤。
寄崇藩镇。
谋参庙算。
宠接国姻
累上表章。
继陈诚。
永言智略。
已见匡济之才。
载念公忠。
益表感知之志。
若非劳瘁忧国。
义勇忘家。
则丹赤之心。
不能至此。
想风兴叹。
至于再三。
所缘恒州事宜。
朕亦思之甚熟。
但以武俊率身仗顺。
于国有功。
忠勋所延。
宜及后嗣。
承宗又密陈深
远献忠诚。
既念旧劳。
已降成命。
计其奉诏。
必合感恩。
如或乖违。
续有商议
卿宜以睦邻为事。
体国为心。
想卿诚怀。
当悉朕意。
茂昭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四
茂昭。王日兴至。
省表。陈让检校太尉者。
具悉。卿文武大僚。
勋戚重望。累展朝宗之礼。
足表恭敬之心。况多战伐立功。
弥彰勤荩。言念及此。
每用嘉焉。宜加宠荣。
已降新命。何至谦让。
仍辞旧官。眷倚之怀。
并具前诏。想宜知悉。
茂昭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四
茂昭
卢校至。
省所奏。
请上尊号及建储闱
贺诛李锜进马者。
具悉。
卿。
朕以寡德。
祗嗣丕图。
虽至小康。
岂称大号。
迫于人望。
遂抑予怀。
永惟强名。
实愧虚受。
储贰者。
上继宗祖。
下贞邦家。
心非暂忘。
事或未暇。
尚阻来请。
宜体所怀。
李锜包藏祸心。
奋发凶德。
不劳征讨。
自就诛夷。
想卿忠诚。
倍以为慰。
进马驯良可尚。
服御且閒。
取其恋主之心。
足表为臣之节。
再三省览。
嘉叹久之。
想宜知悉。
茂昭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四
茂昭
卢校至。
省所陈奏。
具悉。
卿翼戴君亲。
出入将相。
久专戎阃。
累觐王庭。
忠劳必竭其智谋。
诚恳每形于章表。
近者志在忧国。
虑及安边。
请率精兵。
亲防黠虏。
朕以卿当管军镇。
寄重事殷。
实藉抚绥。
用安封部。
虽未允所请。
而深嘉乃诚。
今又密奏恒州
具申事体。
曲尽忠勤之节。
备知丹赤之心。
言念再三。
发于嗟叹。
眷重之至。
并在予怀。
想宜知悉。
茂昭810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茂昭。王日兴至。
省所奏。今月十八日大破贼众一万七千人。
并擒斩收获讫者。具悉。
卿亲率劲兵。誓平妖寇。
竭股肱之力。中有奇谋。
励父子之军。前无强敌。
故能深入贼境。大破凶徒。
杀伤既多。俘获亦广。
具详奏报。备见忠劳。
眷属之怀。发于寤叹。
将士等各怀勇烈。同忿寇雠。
激于众心。致此殊效。
戈于炎暑之际。奋身于锋刃之间。
永念于兹。未尝暂忘。
故令宣慰。宜并悉之。
刘济807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刘济。省所奏。
茂昭送卿管内百姓殷进能等七人。奏前后事由。
具悉。卿为国大臣。
与君同体。宽而得众。
忠以忘身。每循公而灭私。
能虚怀以容物。与茂昭疆场之事。
小有违言。曲直是非。
朕已明辨。卿外崇藩翰
内赞谟猷。念屈已以为心。
或难容忍。思戴君而是力。
宜务叶和。勉卿宽裕之怀。
助朕含宏之化。想宜知悉。
于頔裴均于頔裴均欲入朝事宜)808年4月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闻诸道路。
皆云于頔裴均累有进奉。并请入朝。
伏闻圣恩已似允许。臣侧听时议。
内酌事情。为陛下谋。
恐非稳便。昼夜思虑。
不敢不言。伏见贞元以来。
天下节将。握兵守土。
少肯入朝。自陛下刑服三凶。
威加四海。是得诸道节度使三二年来朝廷。
追则追。替则替。
奔走道路。惧承命之不暇。
斯则圣德皇威。大被于四方矣。
夫谋宜可久。事贵得中。
当难制之时。则贵欲令其朝觐。
及可制之日。则不必使之尽来。
何则。安众心。
收众望。在调驭之得其宜也。
臣伏见近日节度使。或替或追。
稍似烦数。今又许于頔等入奏。
或虑便留在朝。臣细思之。
有三不可。何者。
窃见外使入奏。不问贤愚。
皆欲仰希圣恩。傍结权贵。
上须进奉。下须人事。
莫不减削军府。割剥疲人。
每一入朝。甚于两税。
又闻于頔裴均等数有进奉。若又许来。
荆襄之人。必重困于剥削矣。
军府疲人之不足。奉君上权贵之有馀。
伏料圣心知之。深所不忍。
此不可一也。臣又窃闻时议云。
近日诸道节度使。或以进奉希旨。
或以货贿藩身。谓恩泽可图。
谓权位可取。以入觐为请。
以恋阙为名。须来即来。
须住即住。要重位即得重位。
要大权即得大权。进退周旋。
无求不得。天下节度使尽萌此心。
不审圣聪闻此议否。今于頔等以入觐为请。
若又许之。岂非须来即来乎。
既来必以恋阙为名。若又许之。
岂非须住即住乎。则重位自然合加。
况必求之乎。大权不得不与。
况必图之乎。重位大权。
人谁不爱。于頔既得。
茂昭求之。臣闻茂昭又欲入朝。
己谋行计。茂昭宰相也。
亦国亲也。若引于頔为例。
独不可乎。若尽与之。
则陛下重位大权。是以人情假人也。
授之可乎。若独与彼不与此。
则忿争怨望之端。自此而作。
今倖门己开矣。速杜之。
又令于頔等开之。臣必恐圣心有时而悔矣。
其不可二也。臣又窃见自古及今。
君臣之际。权太重则下不得所。
势太逼则上不甚安。今于頔任兼将相
来则总朝廷之权。家通国亲。
入则连戚里之势。势亲则疏者不敢谏。
权重则偫下不敢言。臣虑于頔未来之间。
内外迎附之者。其势已赫赫炎炎矣。
况其已来乎。臣恐于頔未到之间。
内外合言者。已不敢言矣。
况其已到乎。脱或至此。
陛下有术以制驭之耶。若用术制之。
不如不制之安也。若又无术。
将如之何。且于頔身是大臣。
子为驸马。性灵事迹。
陛下素谙。一朝到来。
权兼内外。若绳以规制。
则必失君臣之心。若纵其作为。
则必败朝廷之度。进退思虑。
恐贻圣忧。其不可三也。
凡此三不可。事实不细。
伏乞圣览。再三思之。
今臣所言。皆君臣之密机。
安危之大计。伏望秘藏此状。
不令左右得知。况臣以疏议亲。
以贱论贵。语无方便。
动有悔尤。言出身危。
非不知耳。但以职居近密。
身被恩荣。苟有闻知。
即合陈露。傥言而得罪。
亦臣所甘心。若默而负恩。
则臣所不忍。伏希圣鉴俯察愚诚。
谨具奏闻。谨奏。
请罢兵第二状(请罢恒州兵事宜)810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缘讨伐恒州事宜。
前者已具奏闻。此事至大至切。
臣不合一奏便休。伏愿圣聪再赐详省。
臣伏以河北事体。本不合用兵。
既已用兵。亦希万一。
所以人意或望成功。今看事势。
保必无望。何者。
陛下本用兵之初。第一倚望承璀。
第二准拟希朝茂昭。今承璀自去以来。
未敢苦战。已丧大将
先挫军威。至今与从史两军入贼界下营未得。
从史虽经接战。与贼胜负略均。
况奏报之间。又事恐非实。
迁延进退。贵引日时。
不唯意在逗遛。兼是力难支敌。
希朝茂昭。数月以来方入贼界。
据所奏到贼新市城。一镇便过不得。
又奏深泽县今却被贼打破。则其进讨之势。
想亦可知。刘济亲领全军。
分围乐寿。又奏贼城坚守。
卒不易攻。师道季安。
元不可保。今看情状。
似相计会。各收一县。
便不进军。如此事由。
陛下具见。据其去就。
岂有成功。未审圣心何如更有所望。
以臣愚见。速须罢兵。
若又迟疑。其害有四。
可为陛下痛惜者二。可为陛下深忧者二。
何则。若果有成功。
即不论用度多少。既的知不可。
即不合虚费赀粮。悟而后行。
事亦非晚。今迟校一日有一日之费。
更延旬月。所费滋多。
终须罢兵。何如早罢。
臣伏见陛下比来爱人省用。发自深心。
至于圣躬。每事节俭。
今以府库钱帛。百姓脂膏。
资助河北诸侯。转令富贵强大。
臣每念此。不胜愤叹。
此其为陛下痛惜者一也。臣伏恐河北诸将。
吴少阳已受制命。必引事例轻重。
同词请雪承宗。若章表继来。
即议无不许。请而后舍。
模样可知。转令承宗胶固同类。
如此则与夺皆由邻道。恩信不出朝廷。
实恐威权尽归河北。臣每念此。
实所疚心。此其为陛下痛惜者二也。
今天时已热。兵气相蒸。
至于饥渴疲劳。疫疾暴露。
衣甲暑湿。弓箭疮痍。
上有赤日。前有白刃。
驱以就战。人何以堪。
纵不惜身。亦难忍苦。
况神策官健。又最乌杂
以城市之人。例皆不惯如此。
忽思生路。或有奔逃。
一人若逃。百人相扇。
一军若散。诸军必摇。
事忽至此。悔将何及。
此其为陛下深忧者一也。臣伏闻回鹘吐蕃
皆有细作。中国之事。
小大尽知。今聚天下之兵。
唯讨承宗一贼。自冬及
都未立功。则兵力之强弱。
资费之多少。岂宜使西戎北虏一一知之。
忽见利生心。乘虚入寇。
以今日之势力。可能救其首尾哉。
兵连祸生。何事不有。
万一及此。实关安危。
臣每思之。忧入骨髓。
此其为陛下深忧者二也。伏惟详臣此状。
察臣此心。审赐裁量。
速有处分。如此则是陛下社稷宗庙之福。
不独天下幸甚。谨具奏闻。
请罢兵第三状(请罢恒州兵马事宜)810年6月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臣所请罢兵。
后己频陈奏。
今日事势。
又更不同。
比来日月渐深。
忧惶转甚。
若不极虑。
若不切言。
是臣惧罪惜身。
上负陛下。
希圣鉴怜察血诚。
知臣心如此。
更详此状。
臣伏以行营近日事体。
陛下一一具知。
师道令棣州
至今竟未奉诏。
至于表章词意。
近者亦甚乖宜。
季安等心元不可测。
与贼计会。
各收一空县而已。
相顾拱手便休。
闻昨者泽潞溃散健儿。
其间有入魏博却投邢州者。
季安追捉。
并按军令。
昨所与诏。
都不禀承。
据此情状。
略无形迹。
但恐今日以后。
此辈无不办为。
又比来所望有功。
只在南北两道。
师道希朝等屯军向欲半年。
新市一镇未得。
茂昭又称兵少
特地方请加兵。
则南道势力。
今亦可见。
北道承璀。
竟未立功。
元阳新到邢州
又奏兵数至少。
请诸军兵马。
议不可抽。
假使承璀等竭力尽忠
终恐不副圣意。
据此事势。
万无成功。
陛下犹未罢兵。
不知更有何所待。
臣伏恐刘济近日。
情似尽忠。
今忽罢兵。
虑伤其意。
以臣所见。
理固不然。
刘济大奸。
过于偫辈。
外虽似顺。
中不可知。
有功无功。
进退获利。
初闻罢讨。
或可有词。
见雪恒州
必私怀喜。
何则。
于承宗本末之势同也。
假令刘济实忠实荩。
陛下难阻其心。
犹须计量重轻。
舍小图大。
岂缘刘济一人惆怅。
而不顾天下远图。
况今事情。
又不至此。
伏望圣意断之不疑。
臣昨日以军久无功。
时又渐热。
人不堪命。
虑有奔逃。
前状之中。
已具陈奏。
今果闻神策所管徐泗郑滑两道兵马。
各有言语。
似少不安。
臣自闻之。
不胜忧切。
一军若不宁贴。
必扇诸军之心。
自此动摇。
何虑不有。
事忽至于此者。
则陛下求不罢讨得乎。
一种罢兵。
何如早罢。
必待事不得已。
然后罢之。
只使陛下威权转销。
天下模样更恶。
如此事势。
皆在目前。
只合逆防
不合追悔。
卢从史已归罪左降。
王承宗又乞雪表来。
元阳方再整本军。
刘济且引兵欲进。
因此事势。
正可罢兵。
赦既有名。
罢亦有势。
若又此时不罢。
臣实不测圣心。
臣伏料陛下去年初锐意用兵之时。
必谓讨承宗如讨刘辟李锜
兵合之后。
坐见诛擒。
岂料迁延经年如此。
然则始谋必剋。
犹不可知。
后事转难。
更何所望。
至于竭府库以富河北诸将。
虚中国以使戎狄生心。
可为深忧。
可为痛惜。
已具前奏。
不敢再陈。
况今日已前。
所惜者威权财用。
今日已后。
所忧者治乱安危。
国家有天下二百年。
陛下承宗社十一叶。
岂得以小忿而忘国家大计。
岂得以小耻而忘宗社远图。
伏愿圣心以此为虑。
臣前后已献三状。
不啻千言。
词既繁多。
语亦恳切。
陛下若以臣所见非是。
所言非忠。
况以尘黩不休。
臣即合便得罪。
若以臣所见为是。
所言为忠。
则陛下何忍知是不从。
知忠不纳。
不然。
则臣合得罪。
不然。
则陛下罢兵。
伏望读臣此状一二十遍。
断其可否。
速赐处分。
臣不胜负忧待罪恳迫兢惶之至。
谨奏。
论承璀职名状(承璀充诸军行营招讨处置使809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缘承璀职名。
自昨日来。
臣与李绛等已频论奏。
又奉宣令依前定者
臣实深知不可。
岂敢顺旨便休。
伏望圣慈更赐详察。
臣伏以国家故事。
每有征伐。
专委将帅
以责成功。
近年以来。
渐失旧制。
始加中使
命为都监
顷者韩全义淮西之时。
以贾良国都监
近日高崇文刘辟之时。
刘贞亮为都监
此皆权宜。
且为近例。
然则兴王者之师。
徵天下之兵。
自古及今。
未有令中使统领者。
今神策军既不置行营节度使
即承璀便是制将。
又充诸军招讨处置使
即承璀便是都统
岂有制将都统而使中使兼之。
臣恐四方闻之。
必轻朝廷。
四夷闻之。
必笑中国。
王承宗闻之。
必增其气。
国史记之。
后嗣何观。
陛下忍令后代相传云。
中官为制将都统自陛下始。
伏乞圣虑。
以此思之。
臣又兼恐刘济茂昭及希朝从史。
乃至诸道将校
皆耻受承璀指麾。
心既不齐。
功何由立。
此是资承宗之计。
而挫诸将之势也。
伏乞圣虑。
又以此思之。
臣伏以陛下自春宫以来。
则曾驱使承璀。
岁月既久。
恩泽遂深。
望陛下念其勤劳。
贵之可也。
陛下怜其忠赤。
富之可也。
至于军国权柄。
动关于治乱。
朝廷制度。
出自于祖宗。
陛下宁忍徇下之情。
而自隳法制。
从人之欲。
而自损圣明。
何不思于一时之间。
而取笑于万代之后。
今臣忘身命。
沥肝胆。
为陛下痛言者。
非不知逆耳。
非不知危身。
但以蝼蚁之命至轻。
社稷之计至重。
伏乞圣虑。
又以此思之。
陛下必不得已。
事须用之。
即望改为都监
且循旧例。
虽威权尚重。
而制度稍存。
天下闻之。
不甚惊听。
如蒙允许。
伏望速宣与中书
改为诸军都监
臣不胜忧迫恳切彷徨之至。
陈楚检校左仆射义武军节度使821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昔师多寒。
楚子巡而抚之。士皆如挟纩。
明号令之可以动人也。由是天以雷震苏蛰气。
兵以鼓鼙作战力。高官重秩。
可以兴起人之壮心我无爱焉。加以戎师。
亦所以作万夫之气。而增一鼓之雄也。
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陈楚茂昭之甥。
酷似其舅。总齐义武。
于今六年。以两郡之赋舆。
备三军之供费。民不劳耗。
而兵能缮完。政有经矣。
辽阳冀方。纷乱交虐。
实间居于此。其勤可知。
自非国之千城。物之利器。
安能为我保障。芟夷寇雠。
欲将激其茂勋。夫何吝于好爵。
加之左揆。以盛中权
苟有庸功。岂无后命。
于戏。书云。
功懋懋赏。言其当也。
传曰。舍爵策勋。
言其速也。今则寇未平而进律。
馘方献而先恩。吾于将臣。
可谓无所负也。苟不自效。
其如法何。可检校左仆射使持节定州诸军事定州刺史义武军节度使
散官勋封如故。主者施行。
祭吕商州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二
惟灵族光钓渭。庆显歌齐。
分东箭。玉夺南圭。
委蛇霄路。睥睨云梯。
浅牙洞鼠。短刃分犀。
圣堂奥。前贤町畦。
湔肠效药。刮膜留篦。
弹琴而放臣见释。买赋而妒后还闺。
既步京国。亦荐乡里。
与田苏游。有太叔美。
邺都才运。洛阳年齿。
何晏神仙。张良女子。
礼闱之擅誉也如彼。册府之传。
名兮若此。囊成内殿之帷。
书贵皇都之纸。中台南省
谏署戎藩。才难价重。
举人存。莲池易晓。
兰圃多暄。涵波独跃。
弄影孤翻。王粲中。
常经暇日。扬雄里。
几吊遗魂。参差觏闵。
萋菲成冤。汉庭毁谊。
楚国谗原。建礼门内。
明光殿外。直金既肆于猜疑。
魏被竟从于沙汰。蒙犯霜露。
支离埃。厉山遥郁于朝岚。
溠水傍奔其素濑。犹怀毒草。
农井以低窥。尚忆神珠。
向随台而独酹。渚宫贰尹
相府中郎。将申蠖屈。
欲复鸳行。朱轓意气。
皂盖辉光。训说则马季长之居南郡
风流则殷仲文之守东阳刘宠一钱
邓攸五鼓。遂解郡符
来登书府。儒林文囿。
瑶山琼圃。铅椠朝阅。
芸签夜数。瓜当郑灼之心。
锥在苏秦之股。是从佐理。
于彼东周。雷喧洛派。
电掣嵩邱玉泉嘉月。
金谷清秋。陈思王之罗袜有道之仙舟。
不无赋咏。聊以优游。
汉入峣关。晋分阴地。
藉贤太府之政。有古诸侯之贵。
载扬笔阵。复清剑气。
长卿消渴士安风痹。
逝川几叹于不回。朝露俄闻于溘至。
呜呼。昔也风尘投分。
平生少年。雕龙竞巧。
倚马争妍。开襟随岸。
促膝伊川月中乃共誇科
池里亦相矜幕莲。刘樗屡掷。
毕瓮多眠。中以世务纷纶。
物情推斥。抚事伤年。
减欢加戚。路泣杨朱
墨翟。纵风至而音来。
竟月同而地隔。逮予廉部。
及子颁条。华樽旨酒
绮席嘉肴。各悬章绶。
俱失箪瓢。谁论金而契在。
终照玉而颜凋。子牟之思魏阙
望之之忆汉朝。诚知舌在。
不觉魂消。书断三湘
哀闻五岭。天涯地末。
高秋落景。重叠忧端。
纵横泪绠。漏虬夜促。
隙驹朝骋。怨藻缋之无睢。
惜阳春之乱。言念令季。
托余属城。鸰原雁序。
昔日欢情。蛮圻瘴峤。
今日哭声。悯支体遽亡于手足。
况弟兄不如其友生。呜呼。
厚夜依台。穷泉访路。
已已金骨。嗟嗟玉树。
莫和哀挽。空陈薄具。
衔万里之遐诚。托千辞之寄喻。
异时楸枯朽。羊虎倾颓。
草宿苔厚。门平阙摧。
尚期越礼。用写馀哀。
灵今不昧。傥或来哉。
大宋新修唐宪宗皇帝碑铭(并序开宝六年五月 宋 · 赵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金石续编》卷一三、雍正《陕西通志》卷九、乾隆《蒲城县志》卷一三
臣闻有唐自武德起义,至元和改元,历十一圣,垂二百年。
其间开元之初,□□勤俭,纳谏任贤,所以帝运兴而能事集,故自内难之危而致治定矣。
天宝之末,纵欲肆奢,启奸用佞,于是皇风衰而众心离,故从太平之□而生乱□矣。
是知安危倚伏,非天道之自然;
治乱兴衰,系时君之作用也。
若夫去奢从俭,无疲俗之毙,任贤远佞,有知人之明,剪乱夷凶而不黩武,安时致治而不伐功,体至圣之谟,为中兴之主者,其唯宪宗皇帝之谓乎!
帝讳顺帝元子
金茎琼蔓,出《震》立于本枝;
日烛天璜,明《离》继于宝位。
且存有功及于世,殁有法施于人者,则必遇希代之君而旌表之。
自唐抵宋,绵革五朝,梁则干戈日寻,晋则猃狁□炽,汉因屠戮而覆,周乃功烈未伸。
唯我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德服万邦,威加四海
偏师而下西蜀,不假金牛;
裨将以复南荒,宁标铜柱
嘉禾瑞麦,感和气而集丰年;
合璧连珠,丽苍穹而昭圣代。
是以安民富国,已隆万世之基;
事天礼神,更盛百王之制。
一日上谓侍臣曰:「旌贤劝善,化民之大纲也,自古忠臣孝子,尚与旌其里闾;
崇德报功,有国之令典也,在昔圣帝明王,岂宜隳其陵庙」?
乃敕谕天下郡县:「封内有陵寝者,尔其条奏之,予当精葺之」。
宪宗陵在同州蒲城县,庙貌圮毁,基地芜没。
于是授命有司而不劳民力,颁图□□而创立灵祠。
其始也,云插雷杵,崇基峻堵;
风斤电搆,上栋下宇。
其成也,广殿回廊,岳立翼张;
瑶阶□□,宝座当阳
巍巍塑衮冕之容,烈烈绘旌旗之状,神有依而人有奉矣。
厨库咸敞,牺币毕臻,笾豆有常,笙镛在列,斯则时飨丰而礼文备矣。
稽帝之功业,焕乎简编。
下臣奉命撰论,直书梗槩。
若乃自疏封而登万乘,由前星而临四海。
寝门问竖,尊亲□合于周文;
时观厥刑,睦族□□于虞舜
以要道化下,以至德奉先
其孝治也如此。
又若本□治之道,寻其躅而勤行;
鉴名乱之由,知其毙而尽去。
开直言之路,则启沃献替,通群下之情;
广进善之门,则文武忠贤,竭奉上之力。
却妓乐鹰鹯之贡,戒纵逸以荡心;
绝畋渔弋猎之□,虑发狂而伤性。
鉴兴亡于前代,集训诫于群书,列忠□之事于画屏,铭箴规之言于王座。
兴天下之残,除人□之害。
去华务实,采纳以之详明;
旰食宵衣,听断于□精慎。
其勤政也如此。
先自禄山首乱,乘舆播迁,大盗连衡,强侯专□。
两河负□而职贡不入,五圣含容而吊伐未(下缺)帝乃睿略风驰,英威电发。
刘辟而定蜀,诛李锜而平吴。
殄惠琳而全夏州,缚从史而安上党
茂昭以易定至,田正以魏博来。
元济擒而淮蔡平,师道灭而缁青□。
程权以沧景归阙,承宗以德棣输诚。
自顷大郡名藩为寇境者六十馀载,至是□□□□复王土者三十一州。
鲸鲵刳而四海清,干戈戢而中原静。
其神武也如此。
又若劝农务穑,减赋均徭,止游惰而绝侵渔,察灾伤而给赈贷。
于是民心感而邦本固矣。
又若恤刑议狱,□滥申冤,禁苛虐而尚温良,遏豪强而抚孤弱,此所以天时顺而国纲正矣。
其王道也如此。
夫以神武定乱,勤政致治,可谓功及一世矣;
以孝治兴化,至道垂裕,可谓法施于人矣。
宜乎遇我王登三迈五,为希世主,建庙刊碑,流芳千古。
其铭曰:
伊昔有唐,元和圣帝。
明于进贤,敏于去毙。
进贤者何?
唯□康济
去毙者何?
不务奢丽。
远佞退私,如日除翳。
纳言招谏,若金用砺。
四方归仁,万方感志。
救衰乱时,成治平世。
中兴明主,庙号宪宗
圣文立德,神武立功。
两河五纪,地据寇戎。
四郊一旦,民复皇风。
戢兵禁暴,务穑劝农。
国有赈贷,时无困容。
恤刑议狱,去滥推公。
孝治其始,王道其终。
我宋抚运兮功冠百王,礼神为民兮化安万方。
旌帝德业兮刊碑建庙,福我群灵兮地久天长
开宝六年岁次癸酉五月甲寅朔十二日乙丑建。
笔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事类赋》卷一五
礼曰:士载言,史载笔。
古以为能述事而言,故谓之为述。
又以为能毕举万物之形,亦谓之为毕。
故秦谓之笔,楚谓之聿,而吴谓之不律。
若乃漆管绿沈之妙,文犀象齿之殊,博山为床,错宝为跗。
静女尝贻于彤管,周公曾写于龟书。
尔其中山之毫,北宫之制,秦将蒙恬之造始,官师路扈之精丽。
周舍执之而司过,班超投之而立事。
怒王思而逐蝇,伤盛吉而流涕。
何晏而遽失,骇曹公而忽坠。
阮檄而曾讶立成,祢赋而未尝停缀。
至于湘东三品,春坊四枝,含毫缅邈,搦管徘徊。
杨璇染血而书帛,陶景而画灰。
观其染清松之微烟,奉纤毫之积润,白牙碧镂之奇,鸡距鹿毛之隽。
王充之户牖墙壁,左思之门庭藩溷。
削荆既自于任末,捶琴更闻于柳恽
或以作锄耒于词园,或以为刀槊于文阵。
若至赵国秋毫,辽西麟角,锋必九分,管唯二握。
陆机而欲焚,过仲宣而见阁。
阚泽既自佣书,安世亦尝持橐。
枕中而每欲传方,荐下而还闻辟恶
郑译假润以为辞,曹褒怀铅而嗜学。
僧虔晦迹而见容,卜商括囊于则削。
若夫陆倕授之于幼玚郭璞取之于江淹白云先生以鼠须而传法,晋陵太守谓牙管之伤廉。
至于上刚下柔之名,三束五重之美,梦大手于词臣,表赤心于史氏。
相如而赋游猎,供荀悦成《汉纪》。
求之而写书,王隐授之而修史
毦白见识于辛毗,撍缥尝闻于夫子。
别有点高洋而作主,赐浑瑊而录功。
太初有不畜之慎,欧阳有不择之工。
至有宝胡卢而弥珍,却琉璃而若重。
婕妤折之而尚存,郑灼削之而更用。
颜裴则炙以课薪,智永则瘗而作冢。
亦闻采彼龙籦,截兹箘簬,痛颉为嘉,悬蒸有度。
清丽识傅玄之铭,瞻逸仰嵇含之赋。
行本明佩刀之职,公权陈正心之喻。
讶蝇集于苻坚,卜蛇衔于管辂
仲将留神于制作,稚恭见求而靳固。
传毛颖于韩公,自毫锥于白傅
逸少惊入木之七分,仲尼止获麟之一句。
斯濡翰之为用,诚词家之急务也。
瓜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事类赋》卷二七
伊甘瓜之珍果,熟朱夏之芳时。
布密叶之繁茂,引长蔓之逶迤。
既落蒂以离母,可解烦而疗饥。
浮以清泉,幂以纤絺。
玄骭、素腕,羊髓、龙蹄。
空同四劫以方实,会稽五色而称奇。
曾参已骇于乌集,孙钟俄惊于鹄飞。
梁武任昉之悼,太宗有如晦之悲。
冰谷花红,燉煌味美,甘号蜜筒,芳称桂髓。
杞包见《易》,絺巾著《礼》。
夫差得之于近道,郭祚奉之于太子
验物变于化鱼,远嫌疑于纳履。
摘之而岂堪抱蔓,啖之而唯宜渍水。
守有舆父之虫,祭有上环之义。
尔其玩兹菶菶,怜此绵绵,耀青门之朝日,洗玉井之寒泉。
桑虞剪棘以资盗,原平却水而溉田。
伟辞饷之翁仲,美自给之施延
若夫名擅三芝,香浮七夕,《戴礼》摽时,《汉官》载职。
戊辰之日,垂星汉之文。
见仙人之博戏,识徐光之幻术。
嘉其三蔓,恶兹两鼻。
戍葵丘而未代,隐东陵而自佚。
则有黄若金箱,甘逾蜜房,内醲外伟,少瓣多瓤。
堂中蝇集,塞外狐藏。
至于镇郑灼之心,并皋陶之色。
褚雅种之而给人,子良资之而馈客。
别有供祀事于秋夏,表异名于瓞瓝。
灵种尝见于洞台,绛实亦闻于南岳
王罴之纯俭,嗟士安之未学。
复闻狸头、女臂之状,羊骹、虎掌之名。
步骘昼勤于四体,宋就夜灌于邻亭,焦华感黄冠之异,史棱记凉殿之徵。
亦闻报以匹帛,主于织女。
葛玄隆冬而待宾,宋琼季秋而遗母。
杨愔以言貌,感灵珍于朝暮。
或以忧死而远逃,或以断根而见怒。
不食方叹于仲尼,止渴尝同于齐武
东野之甘珍,亦何伤于蒂苦。
天齐仁圣帝碑铭1012年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五、《山左金石志》卷一五、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乾隆《泰安县志》卷一一、《泰山志》卷一六、《岱览》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结萃为山,丽无疆之厚载;
升名曰岳,表奠服之崇丘。
至若根一气以混成,媲四时而首出,作镇东夏,实惟岱宗
辨乎五方,设位冠配天之大;
画为八卦,建标当出震之区。
邃深连空洞之宫,翕习号神灵之府。
夫其魁甲艮象,握制坤轴,嶾嶙埼礒,穹崇岧峣。
天门路界于郁苍,日观势临于杲曜。
列仙遁迹,存栖真之石闾;
永命储休,閟与龄之金箧。
滋殖百卉,函育庶类。
畜泄雷雨,吐纳风云。
封之所以合元符,登之所以小天下。
近缀梁社,远瞩秦吴。
控压海沂,襟带洙泗。
邹人所仰,鲁邦是瞻。
肇生物之化权,盖颐贞之寿域也。
古先哲后,诞膺骏命,披皇图,稽帝文,告成功,申大报,昭姓考瑞,刻石纪号,自无怀氏唐明皇登封展采,布在方册者,罔不于兹矣。
开元十三年封神曰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
绵历五代,寂寥无闻。
爰暨皇朝,勃兴嘉运,叶百姓与能之望,应真人革命之
太祖皇帝总揽英雄,鞭挞宇宙,勤劳四征,削平多垒,方混一于寰中;
太宗皇帝纂隆洪绪,懋建皇极,斟酌道德,统和天人,乃绥怀于海外。
然而艰难创业,蕴畜贻谋。
勒崇奋炎,将底绩而未暇;
开先遗大,知奕世而有归。
粤惟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钦明上圣仁孝皇帝陛下,承鼎定之基,格盂安之世,显仁以育物,广孝以奉先
宣洽重熙,财成庶政,弭息戎旅,抚柔要荒。
乘国步之密清,宅天衷于醰粹。
因之以丰懋,加之以阜康。
庆宗之重,游心帝王之术。
长辔远御,大道坦夷。
天衢于是乎嘉亨,德教于是乎渐被。
戴日戴斗,聿遵朝聘之期;
太平太蒙,尽入车书之域。
垂衣在上,击壤在下。
得以畴咨俊茂,博访幽隐。
讲求典礼,包举艺文。
接千岁之统,可炳仪于封祀;
当万物之盛,宜昭告于神明。
然犹务谦尊而益光,体健行而不息。
冲晦藏用,渊默思道
俄而天休震动,上帝顾怀,真箓荐臻,灵心有怿,总集峻命,觉悟烝黎。
踰金简玉字之文,等河图洛书之宝。
承是秘检,发为蕃釐,霈泽开荣,普天受赐。
新建元之号,易通邑之名。
茂昭降祥,耸动群听。
是时东土耆老,凑阙廷以上书,南司宰辅,率官师以抗表,愿循考古之道,焕发升中之仪。
弗获固辞,乃徇勤请,且以增覆载之高厚,扬祖宗之纯懿也。
储峙供亿,悉出于县
经启营缮,不烦于民力。
大中祥符元年冬十月,具仪制,严仗卫,陈属御,隮介丘,斋心服形,奉符行事。
群司奔走,百礼修明。
集巉岩之巅,凌颢英之气。
坛壝清肃,牲器纯备,玉币式叙,樽彝在列。
奠献克谨,皦绎用张。
晏娭交三神之欢,陟配崇二圣之位。
举权火,升高烟,示瑶牍以环观,建云台而特起。
社首之礼,抑又次焉。
咸秩无文,奉行故事。
朝会赦宥,涵濡荡涤。
采舆诵,求民瘼,旌前列,衍徽章。
参用王制,著明皇绩。
大猷克集,神实幽赞。
故自始及末,见象日昭,史氏之笔,殆不停缀。
则有非烟纷郁,太阳晏温。
仙芝无根,菌蠢以舍秀;
醴泉无源,毖涌而善利。
灵辉休气,嘉谷奇木,鳞介之宗长,翔游之品类,表异骈出,旷代绝伦。
岂非受职修贡,发祥介福之徵乎?
人谓是山崇冠群岳,功侔造化,斯不诬矣。
国家稽《虞书》四巡之首,原汉氏五祠之重,述宣邦典,申严祭法。
奉正直聪明之德,罄精虔嘉栗之诚,为民祈福,与国均庆。
封峦之后,复增懿号曰仁圣天齐王,盖以形容灵造,举褒崇之礼也,名称之义大矣哉!
化工生物之谓仁,至神妙用之谓圣,登隆显赫,亦云至矣。
复思严饬庙貌,彰灼威灵,责大匠之职,议维新之制。
于是命使属役,协辰僝功。
庀卒徒,给材用,兴云锸,运风斤。
程土物以致期,分国工而骋艺。
规画尽妙,乐劝忘劳。
踰年而成,不愆于素。
栋宇加宏丽之状,像设贲端庄之容。
凡所对越,肃恭逾至。
四年春,举汾阴后土之祀,成天地合答之礼。
宪章明备,上下交感。
纯嘏既锡,大赉施及。
圆首方足,式歌且舞。
猗欤!
间岁顺动,焜煌景烁,而皆拟圣明之述作,从英茂以飞腾。
灼叙庆灵,奉扬殊贶。
纪诸盛节,悉以命篇。
布日星之华,配云雨之润。
并刊凤藻,散跱龟趺。
播洋溢之颂声,垂极蟠之能事。
而志求象罔,顺拜崆峒。
众妙之门,广列真之宇。
非止卜永年于郊鄏,是将纳雅俗于华胥者也。
又以太乙五佐本乎天,太宁五镇本乎地,其位参两,鸿名可齐,特尊列岳,咸加帝号。
由是奉升泰山之神曰天齐仁圣帝。
乃命案驰道之东偏,直宸居之巽位,辟地经始,别建五岳帝宫,以申崇尚之礼焉。
御制《奉神述》,诏中书侍从之臣,谕以制作之本意。
观夫圣文之梗概,以为岱镇之大,辅于柔只,动植之所蕃息,原源之所滋液,至灵允宅,阴骘攸司。
钟戬谷而有徵,繄黎元之是赖。
旧史具载,前王式瞻。
著册封之典,严祀祠之礼,增奉邑之数,申樵苏之禁,皆以仰不测之明威,显无方之妙迹也。
方今兵革偃戢,华夷会同,岁获顺成,物无疵疠,率由丕应,冥助永图,固当稽彼前闻,进其尊称。
谓乎唐虞曰帝,商周曰王。
商周之王,爵人臣而有素;
唐虞之帝,奉神道而何疑?
况其容卫等威,冠裳制度,极徽数以宿备,宜明艳以相符。
因而成之,礼无违者。
愿延景祐,普及含生。
至乎哉!
声动睿辞,无私广大。
坦然明白之理,沛然利泽之德。
曲成司牧,俾臻富寿,有以见圣人之情矣。
遂志勒石,遍立于五岳庙庭,从近臣之议也。
是岁冬并命使介,分诣诸岳,定吉日,饬有司。
皇帝被法服,御朝元殿,礼行乐作,而临遣之。
持节受册,衮冕相继,次叙而出,观者如堵,且叹文物声明之盛,未尝有也。
使者奉诏讫事,率叶素期,于穆宏观,夐超千古矣。
明年,诏五臣撰词,各建碑于岳庙。
而臣浸渍皇泽,涵泳清徽,偶集凫雁之行,遂尘龙凤之署。
预承纶旨,强叩芜音,曷胜眷奖?
上以庆幸宣明盛礼,叨奉册于秦城;
润色贞珉,玷弥文于鲁岳。
辉荣之稠叠,愧才学之空虚。
燥吻濡毫,谨为铭曰:
节彼泰山
蟠互大东。
一气凝神,五岳推雄。
势并凫绎,秀出龟蒙
崛起海表。
目为天中。
高摩霄极,俯瞰旸谷。
神策斯秘,昌图可卜。
物性钟仁,民居获福。
鲁邦是当,盛德在木。
百灵渊府,三宫洞天。
稷丘真隐,芝童列仙。
白鹿方驾,飞龙命篇。
宅其胜境,几乎大年
岳长曰宗,岁交曰岱。
仰止巉岩,奠兹持载。
寿域既优,神聪有赉。
祷祀诞隆,寅威如在,千载兴运,八纮开基。
武功荡定,文教缉熙。
封禅缛典,祖宗制宜。
逮夫圣嗣,方毕宏规。
惟帝奉符,惟神佑德。
茂绩其凝,皇猷允塞。
嘉应沓臻,鸿祯靡测。
芃芃丰衍,元元滋息。
于赫灵庙,控带名区。
有诏改作,俾受全模,协心董役,丰资庀徒。
技殚功倍,雷动星敷。
大厦咸新,群黎改观。
䆗窱靓深,峥嵘轮奂。
肃穆威容,洁清几案。
钦修允宜,肸蚃攸赞。
功懋天作,泽从云游。
式谐民望,昭报神休。
殊号斯荐,前古匪俦。
庶安亿兆,岂止怀柔?
天帝之孙,复升以帝。
出乎震宫,临乎日际。
事固莫京,理亦潜契。
树此崒碑,腾芳百世。
太宗谥册文天禧元年正月十日 北宋 · 王钦若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二八(第二册第一六二五页)、《宋大诏令集》卷一四○、《太常因革礼》卷九○
臣闻有秩之祏,申锡无疆;
允文之功,克昌厥后。
矧惟丕烈,诞降景灵。
对越皇天,茂昭于道荫;
肆于累叶,克集于神休。
仰膺妙用之仁,敢怠显承之志。
伏惟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二仪宅粹,五纬储精,德宇渊明,威霆震叠。
黎民于变,播陶唐惟大之功;
五典克从,秉虞舜慎徽之道。
惠和虽洽,英武涣扬。
拯汾晋之民,方隅底定;
吴越之款,天下同文。
爰偃节以建櫜,每临轩而旰食。
缀觉立制,昭式于典章;
类帝禋宗,发辉于礼乐。
登庸亮直,体象清明
报降有融,尚抑封崇之事
仪形是式,诞彰遹骏之声。
宣哲贻谋,积仁垂庆。
俾臣冲眇,获奉宗祧。
仰承燕翼之私,日励躬勤之志。
绍承景贶,保集大和。
四气凝祥,嘉生茂育;
百工献颂,毖祀交修。
荷上帝之鉴观,感高真之昭格。
睟容钦觌,谆诲亲闻。
谕宝胄之庞鸿,悟洪基之邃远。
广敷纯锡,遐被群生。
载惟永世之祥,实赖在天之庆。
方严陟配,合荐鸿名。
茂宣锡羡之祥,用极寅威之至。
谨奉玉册、玉宝,增上尊谥曰「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恭惟神超紫表,化炳几先。
混六合而一统,恢大宝于亿年。
踰绳越契,际地浃天。
仰妙道之行矣,实无象以名焉。
增崇圣绪,永祚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