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如然”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议僧道不应拜俗状 唐初 · 吕才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
一。谨案老子道德经云。
域中四大。王居一焉。
又案仁王般若经云。地前三贤菩萨。
位当四天下主。内经又云。
假令比邱得须陀洹果经八万劫。始见于地前。
今令道士女冠拜敬域中之大僧之及尼拜敬地前菩萨。此乃不乖本教。
正合其宜(弹曰佛经所以不令僧敬俗者良以出处不同故也纵使三贤菩萨为四天下主而犹现有妻子相不舍家位厚信曰如然致敬则无诚说故涅槃经云诸出家人从诸白衣咨受未闻不应礼拜据此则殊乖本教何谓正合其宜耶)皇后皇太子尊同于君。
理合敬拜(弹曰仁王经云出家人法不拜国王国王尚不许拜自下断焉可知矣)。一。
又案道经云。道士一人得道。
乃追荣七叶父母。此则立身成道。
贵于追显前叶。今时未得道者
见生父母。理合拜敬。
又案内经云。西方妙乐国土。
本为法藏比邱愿力所成。是知妙乐之所。
乃是比邱愿往生处也。又案无量寿观经云。
愿生妙乐国土者。先须孝养父母。
后云具足戒行。然经宿不见。
即须跪问。孝之仪也。
不拜父母。何成孝义。
今令僧尼道士女冠拜敬父母。亦是不违本教(弹曰如经所云生西方者该通道俗言孝养父母者此明处俗往生因也言具足戒行者此明出家往生因也此则道路悬隔修行两殊安得混彼二因俱言释侣且孝养异仪宁唯跪礼扬名后世亦其至也故五分律云若诸沙门左右二肩荷担父母亲于身上便利不净纵使一劫犹不能报须臾之恩若教父母识三宝四谛受持五戒行十善道于一念顷即为以报父母之恩何以故荷担等事是人中善不能令彼生天證圣若教父母识谛实因果受斋持戒由此因缘即能證圣又四分律云佛言比邱不应礼敬一切白衣父母虽曰居尊终同白衣之例佛教不令礼拜若拜乃陷于亲虽生有致敬之容死招无量重罪不孝之极宁越是乎)
一。谨案周礼有九拜之仪。
一曰稽首。注云。
首至地也。又案尚书言于禹益等。
拜皆言稽首。此为拜君之敬。
通于古今也。然今之僧尼礼拜。
正当稽首之法。是以维摩经云。
导众以寂。故稽首。
然今若令尼作妇女跪拜。但为衣服不称。
恐爽于常情。圣人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俗行已久。
不求改变。今令尼等拜敬。
望请许其稽首。此则不乖古今之仪。
顺于舆人之颂(弹曰夫希颜之士亦颜之俦慕骥之乘亦骥之类今尼等辞荣是一入道不殊何独虑爽之常情即欲令其稽首若也不求改变稽首未是循常情既也不循岂顺舆人之颂)。谨议。
逍遥咏 其十一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伏藏终不见(原注:至道幽微,离于言象,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有如伏藏,难以观听者也。),巧拙是兼非(原注:天赋其性,道且不违。或巧有机关,或拙多鲁钝。若非若是,俱在陶镕。)
至道光怀古(原注:至真之道,亘古亘今。欲慕而行者,则怀其昔而师其道焉。),周通隐圣机(原注:智周万物曰圣,不滞一隅曰通。圣人虽触物周通,而尚隐机于所化尔。)
清天何物性(原注:清气为天,自然之理,于彼万物,何所滞其性乎。),浊地故相依(原注:浊气为地,性本如然,阴阳相符,故可依矣。)
修鍊真堪惜(原注:夫修之于内身,则感之于外气。澄浇漓而归淳素,息嗜欲而保长生,在修鍊之门,故真堪爱惜矣。),疏慵有顺违(原注:道体恒周,本无近远。若疏慵而不奉行者,乃有顺违之事焉。)
第九十四多子塔前颂 北宋 · 释义青
 押遇韵
于道无所證(原注:不餐一粒米。)方通万法路(原注:终日饱齁齁。)
或明或暗行(原注:撞天撞地。),不慎亦不护(原注:无系无拘。)
月来松色寒(原注:亘古如然。),云去青山露(原注:可知理也。)
今古天台(原注:驾险乘虚。),几人能得度(原注:任谁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