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如玉”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僧如玉瘗鹤铭辨證后咸淳八年五月 宋 · 赵󷺄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七、《至顺镇江志》卷二一、同治《焦山志》卷五
师示余《瘗鹤铭辨》,余因以掘地所得《陀罗尼经》右军遗之。
郡志有宝墨二,即此帖之在州宅者,与华阳真逸书也。
隐而显,离而合,于是古润二宝俱萃焦山三生石上
一笑领悟,固奚庸多辨。
咸淳第八夏至日赵溍题。
慧通大师真身阁记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七、《鬳斋续集》卷一○
金华大师名志蒙,生金华徐氏。
初以永福怀悟为师,三乘教典,不学而
常披锦绣衣,去来阛阓中,里人呼以小舅师,亦自称曰姊夫
得钱于市,即买猪头以食,故号为猪头和尚
时言吉凶皆验。
或曰:「师圣人欤」?
曰:「非也」。
「凡人欤」?
曰:「非也」。
或曰:「如何」?
师曰:「汝以我为圣则圣,汝以我为凡则凡」。
人莫之测。
周游其乡三十年,景德丙午始居衢之吉祥院,即今天宁也。
衢人尊信也。
甫旬浃,沐浴书偈而化,危坐七日,异香不息。
遂以真身为阁奉之,远近奔凑,事之如生,旱涝之祷随应。
清献赵公尝为之赞,以散圣目之,信矣。
元符己卯,敕赐慧通大师,实曹守公辅所请。
至宣和甲辰始纪之,则广信郡丞洪公刍也。
阁屡毁而屡复者,先后贤太守也。
嗟夫!
释氏之教亦幻矣。
授法传衣,聚徒阐化,此大乘正宗也。
至如扬普化之铃,曳弥勒之袋,飧虾拾蚬,吞鸽吐鸠,如狂如痴,惊世骇俗,岂苟然哉。
意曰,汝以趺坐寂照得禅乎,我不然也;
汝以持斋守戒求佛乎,我不然也。
扫其窠臼,纳之炉锤,是又一机焉。
方师之存,疑信已半矣。
今其殁也踰二百年,天禧己未寺厄矣,绍圣乙巳又厄,宝庆丁亥又厄,嘉熙庚子又厄。
阁凡几废,而真身屹然,至于仓皇焮逼,逆而致之,至亦随息,是孰使之然哉?
由此而观,则身前之变幻盖可知矣。
岂非庄子所谓「猖狂妄行,蹈于大方」者乎?
今天宁主僧如玉寓书于余,曰:「大师灵迹著久矣,今郡侯赵公孟奎重创殿阁,贤良刘珙述梦舍田。
虽有新记,而畴昔事迹未详,旧碑朽败,传写讹杂,来者何质焉?
愿有记」。
余即其讹杂者而条理之,得其本末如此,因以其所以异于本教者索言之。
抑师又云:「古貌昂藏,法中之王。
猪头千个,未始片尝。
陶吾真性,吾即定光」。
然则其食也,果食乎?
非食乎?
世而有定光则知之。
嵩禅师 宋 · 如禅师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道契平生更有谁,闲卿于我最心知。
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五灯会元》卷六 《五灯会元》:双溪布衲如禅师嵩禅师戏以诗悼之,师读罢举答云云。投笔坐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