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自永”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寿宁院记熙宁元年 北宋 · 侯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八、《成都文类》卷三八、《全蜀艺文志》卷三八
儒之心迹,佛之性相,一也。
道不以心性为体,故求道于心性而不可得,然所以冥于道者,心性也。
迹相亦然,道不存乎迹相,故求道于迹相而不可见,然所以行于道者,迹相也。
宇之殿之之谓庙,层之累之之谓塔。
指庙与塔而问人曰:「此道乎」?
虽至庸俚,其答之也,必谓之塔庙,而不谓之道。
试反之曰:「非道也,则盍摧之」?
彼其人必将鸣指膜拜,而不敢作摧之之意。
推此,则塔庙,其佛之所以行道之迹相乎。
释氏自永平迄今,繇天子、公卿、士大夫或信而爱,或诋而斥,或泥而佞,或毁灭而欲其忘,其为更阅多矣。
盖周、唐之二武,以君天下之重势尽力而除之,势宜不得复兴。
方是之时,桑门蒲塞,涕目洟鼻,相与赍咨愤戚于隐伏之中。
居未几,而塔庙之严复兴于天下,而厚费生民之力,不翅膏油之沃炭,虽暂灰死,而卒之逾炽于前也。
意者祸福缘报,必有形验,而生民之震畏忻慕,沦浃肌体,所不可得去邪。
佛以静为乐,故凡塔庙皆洁精谨严,屏远俗纷。
成都大圣慈寺据阛阓之腹,商列贾次,茶炉药榜、逢占筵专、倡优杂戏之类坌然其中,以游观之多而知一方之乐也,以施予之多而知民生之给也,以兴葺之多而知太平之久也。
此固寿宁院荒芜于昔而盛于今欤。
何谓之盛?
院莫大乎继承,而僧患夫寡。
今有文皇仁庙之洒翰,章圣之文章,以恩岁祴一人,师徒绵绵,日营日修,是故书有完藏,象有宏宇,入其门而柱石洁然,及其中霤而草木修然。
其为殊尤绝胜而得之天人者,有石盈尺,而塔之形影皓焉发乎苍穹之表,此得之天也。
孙知微之笔,鬼神恐其暴形,日星恐其运行,林木恐其发生,涛浪恐其奔鸣,瘠者为僧,偻者为道,趋翔者为衣冠之士,此得之人者。
其为生者,有温江四夫之田,始于张忠定公咏之所畀,而成于马正惠公知节之所奏,此其所为日盛也。
初,淳化寇窃之后,院为废田,吏民植碑乎其中,以颂上德。
于是内臣王继恩招安忠定作镇,乃议蒐择名行僧,使筦是碑,而得僧希白,遂奏求赐今院名。
白,华阳人也,姓罗氏
其教外通吾儒经,善草隶,有诗行于时。
文惠王元杰始封益,见而器之,贻之以诗,奏授师名文鉴。
凡院之所繇盛,皆文鉴为之也。
独完藏经成于其孙文蕴大师重巽,而藏经之堂继成于重复之手。
巽、复皆言行谨厚人也。
复今为都僧正,而求予记,因书其本末云。
熙宁元年记。
崇兰图诗跋1263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后村题跋》卷一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三公始有山林共隐之约,既使江贯道图之,又各赋诗以见志。
其后简斋大用,北山入为词臣,皆未尝践约,而三公相继仙去矣。
此图流传,跋者满卷,如汪公彦章、辛公企李、朱公希真、张公巨山、谢公季思、刘公季高,皆南渡文章宿老,笔精墨妙,照映缣素。
乾、淳以后名公卿姓字,亦班班见焉。
盖崇兰主人没于绍兴壬戌,至是甲子再周。
赵氏世宝此图,今在其四世孙与积处,出以示余。
余曰:此君家旧物也,君其珍秘之,无若永禅师藏乃祖《禊帖》不密,为京东学究所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