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若水”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首楞严经义疏释要钞序嘉祐六年十月 北宋 · 释怀远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四
水大师释《楞严经》曰《义疏》者,盖直以一家要义而消经也。
流通虽久,而钞阙焉。
一日,门弟子稽首于余,请制《钞》以辅《疏》。
余告之曰:「先师所作,若文若义,焕犹日月,何俟于记」?
二三子曰:「于师虽明,于某犹昧」。
乃不得已,集成《钞》文六卷,既释《疏》之要义,故以《释要》命题云耳。
时钜宋四叶,嘉祐辛丑十月望日序。
按:《首楞严经义疏释要钞》卷一,续藏经第一编第一六套第五册。
杭州南慧因教院晋水法师元祐三年闰十二月 北宋 · 曾旼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六
元祐三年冬十有一月庚午,中兴贤首祖教晋水大法师,示寂于杭州南山之慧因院。
是年闰月丙午茶毗,以舍利建塔于院之西北维,遵本教故也。
门人神鉴大师希仲等,永慕盛德,追纪行实,将刻之石,以信后世。
谓予尝从法师游,以为请。
予为之考于释氏之学。
昔者双林既灭,正法亦谢,一时末学,沦于邪小。
西竺马鸣大士应期而生,闵彼世迷,示之道要,为造宗论,明一切法,皆自一心。
探其本,则发一心二门之义;
穷其末,则尽三细六粗之相。
业之圣凡染净,教之权实半满,囊括而无所移,区别而不可乱。
故能会修多罗之旨,起摩诃衍之信,可谓有生之心镜,释门之义天者也。
译传中国,贤首师闻其风而悦之。
虽然,造论之缘,为化邪小,故一真之旨虽具,而十玄之义犹秘,随机示化,广略当然也。
逮夫根行淳淑,道妙乃发,则有帝心大士,探《杂华》之赜,集三重之观,而后心源究竟,论旨益著。
盖论发其蕴,观则成之、异时殊方,圣揆则一也。
贤首之教,约法义五重,则教类分齐之所由辨也;
穷法界三重,则心体相用之所自显也。
所谓集大成者欤!
是以通玄历疏十师,而独赞其妙;
清凉远在异世,而追踵其武。
圆融其德,于斯为盛。
自唐之季,道运亦否,学于此宗者,或得少分,莫究大全。
法统散离,二百年矣,道之将兴,必有所启,惟法师以高明之才、精微之学,兴于既坠,合于已裂,以为己任,殁而后已。
自非夙受记属,盖于此不能与也。
嗟乎!
化缘遽毕,法炬遂隐,性海浩渺,孰为导师?
此予之所以不得无述也。
法师名净源字伯长自号潜叟,本泉州晋江杨氏,故学人以晋水称之。
家世簪绅,幼传儒术,夙秉慧性,所学必达
既冠,肄业之暇,閒游禅林,因闻海印师一言,顿悟心地,志操勇决,遂辞亲出家。
先是,法师母冯氏,尝梦梵僧宴坐其前,异光满室,因而有娠,即屏荤素茹。
弥月之夕,复梦神人曰:「是子非常,当为法器」,以是莫逆其志。
年二十三,依东京报慈寺海达大师,以泛恩得度。
明年,受具足戒。
自是朝夕佛事,无复异念,负笈求法,百舍重跅。
初受《华严》经观于华藏大师承迁,次受李通玄《华严论》于横海明覃。
自北还南,时长水大师子璿造《首楞疏》,道行浙江缙云仲希亲禀其义。
二师亦以《圆觉》、《起信》等诸经论,为人演说。
法师遍参兼听,本末全尽。
复传还源观于昆山清本,肇公《四绝论》于中吴秘思。
所诣讲席,闻一知十,得意象外,游刃无间。
旧德叹仰曰:「此教海义龙也」。
圆融一宗,经观论章,与其疏记钞解,凡数百万言。
名义既多,科条亦博,有终身不能卒业者,故近世总持者罕能该遍,讲《杂华》者则曰清凉教,讲《圆觉》者则曰圭峰教。
宗途离析,未有统纪。
法师于是推原其本,则教宗虽始于贤首,法义实出于《起信》。
乃以马鸣大士为始祖,龙树、帝心、云华贤首、清凉、圭峰,以次列之。
七祖既立,由是贤首宗裔,皆出一本。
又离合五教以数十,皆清凉、圭峰之遗意,其发明之,则自法师始焉。
道业既就,还乡省亲,泉人因请住州之清凉县。
复出游苏州请住报忠寺之观音院
翰林学士沈公守杭州,又于大中祥符寺贤首教院以延之。
其后复住青塾之密印寺宝阁院,华亭之普昭寺善住阁院,皆秀州请也。
所涖道场,檀供遝至。
给众之外,悉以印造教,所以广法财之施也。
身衣布褐,自奉甚约。
或俗为致赐衣名号者,皆却而不受。
曰:「吾岂为世间名利恭敬者哉」!
《华严》證圣、贞元两疏,初与本经别行,艰于阅读,法师因准外典传注之比,合以为一。
文浩博,先后交互,非深其旨,未易科解。
经疏传合,学者便之。
尝谓忏悔发愿,佛事之始也,故制《华严》、《首楞》、《圆觉》三忏摩法,以严修證;
谓思亲隆师,人伦之本也,故制盂兰盆、贤首讳日二礼赞文,以严报事。
《华严》善财所参善知识凡五十四,《首楞》文殊所列圆通大士凡二十五,皆依经显相,施于绘事。
岁首陈供,法仪甚盛,阖境赞慕,常千馀人,化恶起善,教利尤博。
诸祖之教既已流行,法师又谓《妙法莲花经》,天台、慈恩各有疏解,性相二宗,惟吾贤首则能融通为一。
于是摭而会之,益之新意,作《集义通要》十四卷。
其笺他经也,则有《仁王护国般若经疏钞》。
其扶律宗也,则有《遗教经疏节要》洎《广宣记》。
其恢祖训也,法界观则有《助修记》,还源观则有《补解》,《金师子章》则有《云间类解》,《原人论》则有《发微录》,《肇论》则有《中吴集解》。
及今模钞,皆其手述也。
馀如《百门义海》、《一乘分齐》、《禅源诠序》等,皆与之定科刊误。
门人受之,通教意者授疏转讲,故学者益劝。
凡门庭规范,多所建立。
教行中夏,声被异域。
高丽国王遥申礼敬,元丰中寓舶人致书,以黄金莲华手炉为
明州以闻,神宗皇帝恩旨,特听领纳。
彼国王子义天,出家号佑世僧统,以书致师承之礼,禀问法义,岁时不绝。
至元祐初义天航海而至,因有司自陈,愿礼法师,亲近承听。
朝廷从之,遣尚书郎杨杰将会引伴至法师足席下,坐则侍侧,不敢拘礼。
朝听夕请,岁馀而后归。
云华所造《华严搜玄记》、《孔目章》、《无性摄论疏》、《起信论义记》,贤首所造《华严探玄记》、《起信别记》、《法界无差别论疏》、《十二门论疏》、《三宝诸章门》,清凉所造《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圭峰所造《华严纶贯》,皆教宗玄要。
五代兵火,久已亡绝。
至是,义天持至座下,咨决所疑。
既佚之典,复行于世,法师之力也。
法师立性方严,有质问者,茍所不合,则必直之,虽遇贵势,不少屈也。
尝曰:「直心不谄,趣道之本」。
未闻以法徇乎人者也,故名震他方,而当世士大夫罕能知之。
惟今镇南司徒吕公,与之为方外之契。
义天之来,故尚书左丞蒲公镇杭,乃始识之。
叹其苦志佛学,行解高妙,奏改慧因禅院为教院,请师居之;
造祖师像,及绘圣贤相,并供具用器等,皆蒲公与在位者同力办之。
教藏诸部凡六百函,则义天所置也。
义天既还,复以金书大经三译本凡一百七十卷,象签金轴,包匦严饰,归之法师,以祝圣寿。
议者谓贤首之教,自圭峰既殁,未有如兹日之盛者也。
法师享年七十八,为僧五十四
前大期一日,命知浴僧子常曰:「翌日为吾设众浴」。
是夕,俗徒浴罢,乃剃发澡身,更净衣,结跏趺坐堂上,召门弟子悉集,曰:「吾五十馀年,力兴祖教,愿心既满,今兹逝矣。
祖师止观,行境玄妙,宜各精进,同趣华藏」。
言讫奄然,如入深定者,坐踰浃日,颜色不动。
公卿士庶瞻礼悲慕,往来如市。
茶毗之日,有光如金线出火中,盘结虚空。
舍利无算,士庶求之,凿其地成坎,继日犹有获者。
明年十一月义天遣其徒赐紫寿介等三人,赍持首楞圆通绘像,诣塔荐奠。
杭州以其事奏。
至次年正月,朝旨听许修建,仍以金塔请法师舍利以归其国。
法师所度弟子,曰广润大师昙真
昙真所度,曰晋侁、晋伦、晋仙、晋仁、晋仪、晋偕、晋儒、晋佺、晋修,凡十人。
学徒传讲四方,累百馀众。
甘露正味,乳乳成就,神鉴大师,实为上首。
熙宁末,予閒居吴中,始深求《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说。
念古人之大体,散于百氏,更千馀年矣。
道无不在,则释氏之门,有所谓因者,不得而废也。
始得《起信论》读之,考其说,则曰:「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法」。
又曰:「依一心法,有二种门。
一者心真如门,二者生灭门」。
乃知天下之无二道也,信矣。
盖「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尧以授舜,舜以授禹者也。
「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孟子受之子思,子思受之曾子曾子受之孔子者也。
心真如,舜之所谓「微」,孔氏之所谓「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是也。
心生灭,舜之所谓「危」,孔氏之所谓「操则存,舍则亡」者是也。
《华严》四种法界,统惟一
老聃氏之所谓「常无欲以观其妙」者,理,法界也;
「常有欲以观其窍」者,事法界也;
「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者,理事无碍法界也;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则事事无碍法界者也,佛氏之与中国圣人,其异者,特在名迹之间耳,至其所同,则若合符节焉,予既得其说矣。
是时法师方以《华严》、《起信》之义为大宗师,乃从之游,以道相友,于释氏之学,启发为多。
故因神鉴之请,叙其本末,而系之以铭,其辞曰:
道在天下,其体不二。
本源于心,万法一致。
圣人之兴,殊世异地。
揆其所同,吻合无际。
惟佛《华严》,法界有四。
统惟一,超诸义谛。
良哉马鸣,融以法义。
如生灭,未始相离。
本末五重,方便显示。
译传中,康藏命世。
终南元孙,云华适嗣。
十玄交参,五教分齐。
和会论观,通为一味。
半千相望,孰为义继?
晋水之生,体具正智。
神启其众,见谓法器。
出家从释,终达其志。
颇黎梵境,总摄一切。
帝网玄珠,迥绝拟议。
法师慧目,独与之契。
行境现前,发于文字。
笔舌之端,庄严佛事。
祖道中兴,教风远暨。
世缘有终,与化俱逝。
三昧光中,金毫显瑞。
异邦浮海,来分舍利。
观法师,因圆德备。
当知夙身,尝受密记。
运兹宝乘,拯彼生类。
勒文丰碑,以告后裔。
镇南军节度洪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徒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洪州刺史、知杭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兼提举本路兵马巡检公事、柱国东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四百户、食实千五百户吕惠卿立。
按:《慧因寺志》卷八,武林掌故丛编本。
首楞严经义海后序 宋 · 释智彬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
清净海眼,照映千门;
莲华王,开敷万行。
销庆喜之爱习,获本妙心;
荡满慈之疑情,入如来藏。
星罗众义,月满一乘,乃大觉能仁;
最后垂范,三观妙门,入如来性海。
谓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也,然与圆觉三观静、幻、寂者,名同义异;
涅槃三相定、慧、舍者,名异义同。
今经正显心见性也。
二十五圣皆于此三单复圆修。
达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玄沙地藏,清凉法眼,琅琊广照,皆得斯经深妙,大畅宗风,禅教同归,定慧齐运,其惟此经焉。
大唐悫法师精炼十载,梦文殊乘狻猊入口,首解此经,目为《玄赞》。
巨宋长水法师琅琊广照,言下大悟,遂依贤首五教起信,五重而释。
通之教彻,终顿圆融。
法穷一心,玄极《华严》、《圆觉》、《楞严》、《起信》,一真法界,常住真心,一以贯之者也。
泐潭月禅师亦见琅琊,妙悟心宗,观长水《义疏文广略》,其要义名曰《标指》。
净觉法师笔削诸疏,目为《集解》,私有助释之文,符会宗教焉。
福唐禅人辉公书记,遍观众解,集成《义海》三十卷。
智彬嘉其运心广大,因为较證其文,序诸简末。
时乾道三祀孟冬既望平江府前住松江严教院传贤首祖教神照大师智彬于重玄古刹书。
按:《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丛钞》,续藏经第一编第二一套第五册。
四明矩法师书序嘉泰二年八月 南宋 · 释宗晓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四、《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五
元丰间剡溪上方有子通讲者,因之三衢谒长寿水法师,见壁间悬数蔟,皆四明尊者付门人炬公之书,辞翰平淡,道义优柔,凛然古人风度。
通即录归,自兹传播。
四明中兴祖道,禀法之徒,靡计其数,唯公所得最深,独擅出蓝之美。
方其在轮下,居席端,众请贰讲,四明听而骇之,谓「吾后之有赖矣」。
初出世,领三衢本业寺,四明授与手炉、如意,足见印可之笃。
后诣京师真宗知名,召讲《四十二章经》,因赐命服。
续回梓里,住持浮石。
兹山先系禅刹,长老元勋因听师讲唱,遂请问从真起妄之义,一言相契,回礼为师,即舍此院,永为教庠。
师一开法,学徒云委,大展黉堂,揄扬圣化,至今三衢台道之行,由师力也。
通得此帖甚珍惜,复跋其所得于后。
无何岁久,鱼鲁成讹,余故芟夷调理,易冠于前,庶几览者先知文之自来也。
嘉泰二年中秋后一日宗晓志。
途次口占三首 其三 南宋 · 苏泂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枣子万星攒,良苗绿一端。
扑篮多秀色,吹帽受风寒。
扰扰水和尚,泠泠山药官。
近诗差进步,安得老看。
知宫王琳甫赞铭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四、《修真十书·上清集》卷四三、《琼琯白先生集》卷一一、琼琯白真人集
萱堂一枕兮红光入怀,龙岩虎石兮瑞气结神胎。
北帝真人兮斡箕统魁丙子生。)兰亭禊日兮虚星落庭槐丙子肖属北帝也。又况北神生曰槐木,乃虚危之精。)
生而神灵兮珠庭日角,烟髯威肃兮电眼闪烁。
髫龀善词翰兮心宇该博,方寸晞慕兮片云孤鹤。
青衿蜕体兮琳宫遇师,模九天降雨露兮皮冠而羽裾。
琼钟振玉梵兮声彻太虚(历职表白。),蕊殿校图籍兮绿轴丹书(次尝掌籍。)
冲鍊白铅花兮红炉点雪,谷神无象兮碧潭秋月。
函丈二席兮价闻上阙副知宫事。),砭愚斲陋兮诲语飞琼屑。
袖里青蛇兮脊外之青铜,踏破铁鞋兮养素于竹宫(参谒洞府,归于太一。)
两阶饶舌兮御前享天爵(御前符水法师。),笔下吼雷霆兮钵内藏蛟龙。
长歌归故山兮古松寒菊,群参蚋聚醯兮薰众主饘粥(勉领宫盟。)
飞罡化诀兮正一天心,法视微听冲兮灵宝中盟。
箓霞衿珠佩兮秉圭视玄坛(监度法箓。),青钩黑鑖花兮落纸鬼胆寒。
玄域中兴兮扶颓起坠,三界稽首兮万神生欢。
舍真而宅仙兮僝陶鸠梓,藻桷横龙楼兮花砖砌蚖𭎒(修造殿宇。)
御赐蒲兽兮晨夕奋琼音,百度复举兮宗纲崛起。
死赞骨行兮质俚而不文,红颜皓齿兮甲子一周(时六十岁。)
两鬓生黑丝兮人言四旬许,金丹已熟兮鸾鹤天上人。
天上人兮自号曰拙庵,笑傲乎三华兮诸方已罢参。
所居乃三华殿,博山飞冷蛇之篆兮启瑶笥而诵琅函,横羽扇、岸纶巾兮尘尾发清谈。
清谈之时,有方外客至而歌之曰:青布衲,碧藜筇。
诗吟白芍药,曲唱紫芙蓉。
一局著残人事醒,七弦弹破世间空。
时乎泛一叶于沧海之外,时乎飞片羽于虚空之中。
铁笛横吹老龙泣,金樽一倒琪花红。
孤猿啸夜月,淡露滴秋风。
云锦溪深碧无底,天苍山秀绿不穷。
白鹤卧占眠牛草,丹鹊飞上栖鸦
真人一声长啸于蓬莱之东,青童回首指道神仙中之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