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思悟”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赵景仁宴赠 明 · 皇甫汸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皇甫司勋集卷二十八
童时名已动儒绅,曾是南宫第一人。
痛哭上书思悟汉,从容辞秩遂归秦。
东朝再起衔佳命,北阃重分禦敌尘。
雪后拥裘无所事,祗将壶矢漫留宾。
祐国寺 北宋 · 王嗣宗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三八四、康熙《开封府志》卷一九、乾隆《祥符县志》卷九
夫圣人之妙用,必在于清净;
圣人之至行,必存于教迹。
虽玄黄并列,覆载之体不同;
而水火交驰,化育之机一致。
自淳元浸散,道德下衰,嗜欲炽而奔竞繁,巧伪骋而仁义缺。
揭日月者既患昏衢之翳,鼓橐籥者更嗟蕴界之尘。
邪山厚而智种蟠芽,苦浪深而性珠匿耀。
不有启发,孰救沈沦?
金容一梦于汉皇,玉偈遂流于中夏,教之盛者,其谁与京?
《华严经》云:「佛成正觉,普见一切众生,无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證得。
如来悯之,于是发大誓愿,放大光明,始则转四谛法轮,所以摄有学也;
终则视一秉心印,所以契圆寂也」。
其间张定慧、显权实,性相双列,空有交證。
随机设教,靡遗于巨细;
对病施药,宁差于浅深?
一源通而万派分,一炬然而千灯照。
韪夫慈救之旨,可谓至矣;
善诱之利,可谓备矣。
后之学者,实繁有徒,何代无人,以干法蛊。
则斯院经始,粗得而言:后唐故明悟大师赐紫惟课,瓯之良族也,籍本温陵俗姓林氏
生既殊禀,幼且不群;
殆至成童,卓然秀异。
每或出侍游览,必旷望岑寂,若有所待也;
入承训教,必凝澹窗户,若有所奉也。
举止闲雅,为宗族所异。
一旦辞亲,慨然有脱洒之志。
年十三,诣泉州仙游龙华寺璀禅师,以祈落发。
师从其愿,俾奉洒扫。
年十七,受具于福州白塔戒坛
师神形清爽,心机颖悟。
初读《法华经》,豁若生知;
次阅《因明论》,宛如宿习。
自尔博访讲席,遍礼道场,不五六稔,大有领悟。
遂振锡游名山,礼诸祖,参胜会,扣玄关,了然默识,密契心要。
北游岳麓,灵感非一,以长兴庚寅岁憩于大梁之精舍。
暇日蹑屩至明德坊,睨隙地数亩,乃叹曰:「有为之法,逐境而迁;
无定之波,遇坎则止。
吾其少息焉」。
遂有解履之兴。
因以厥志,募诸檀信。
善愿冥契,如谷响答,曾未周岁,资用充羡,乃书券而易之。
于是购材鸠工,揆日兴事,始则一室蔽风雨,终则百楹极壮丽。
玉质金相,再稔而成,爨室糗房,继踵而出,亦为当时之胜概也。
晋天福初,以精诚上请,遂赐额焉。
紫服美号,翌日加锡,旌行业也。
于是富门大族,率多相瞩,捐金施宝,曾无虚日。
师曰:「吾以一瓶一衲,植足皇都,经之营之,亟踰素愿,乃缘合欤?
吾当广作佛事,以利一切,且以答檀施之惠也」。
于是首写《大藏经》总五千四十八卷,设秘藏以置之;
次塑画罗汉像各五百躯,辟华堂以列之。
正殿之内,塑释迦像,洎侍从贤圣总九躯,绘塑之妙,率为一时之奇观也。
院之营构,自唐长兴辛卯汉乾祐戊申,始卒十八年,经费数千万。
梁藻栋,总成三百间;
圆顶染衣,度踰二百众。
匪师之力,曷至是哉!
师以周显德丙辰岁春三月,微恙遽作,翌日加剧,乃摄衣正念,召门弟子喻以后事,竟以其四月日示灭于方丈。
门弟子升堂者三人:长曰智觉大师赐紫从琛,早终。
次曰赞正大师赐紫从瑷,季曰明演大师赐紫从琛,皆名流也。
瑷公以素膺肯构,允谓当仁,爰于曳杖之,上禀传衣之命,兢兢干事,不坠清风。
迨我皇朝乾德癸亥岁,锡以命服,旋加美号,奖旧德也。
是岁季冬令月,国家以皇居狭隘,载拓基坰,斯院所居,正该卜筑。
于是诏迁净众于京城之北,赐隙地数十亩,俾结界而居焉,仍以旧额旌之,即今丰美坊之西北隅也。
瑷衣裓之外,悉以营材;
糗糒之馀,罄将募役。
斧斤交运,板筑连施,剞劂之伎靡停,绘塑之工间作。
督藏忘倦,卒睹成功,比之旧规,谅无惭德。
绀殿中峙,回廊四周,危楼接影耸于前,虚阁飞甍压其后。
禅堂四辟,爨室东开;
圣像云攒,经龛鳞次。
小大相计,踰四百间;
精洁护持,向二十稔。
昔之旧物,一以无遗。
嘻!
负荷之勤,斯亦至矣。
瑷公以太平兴国己卯岁示化禅室。
院之后事,属于璪公焉。
璪公行业素高,节概可法。
自祗院事,才逾半纪,炎凉搆疾,不臻上寿,以雍熙甲申岁秋九月奄云示化,良可惜也。
院主圆大师赐紫智柔,洎供养主觉慧大师、赐紫智缘,皆先师课公及门者也。
法裔相沿,式当预事。
于是禀遗命,励悫诚,循轨而趋,守节而立,檀施以之倾信,游学以之归附。
华龛灿灿,时开宝轴之文;
云衲侁侁,日饫香厨之供。
院之法侣,殆百馀人,于佛法中率有所得。
敷菊秀,各振清芬;
玉洁珠寒,供融善价。
吾见其进,蔚有可称。
保此令猷,二公之力也。
于戏!
教之大也,如来开示之,菩萨阐扬之,四众护念之,故佛灭度后二千岁,中虽隆替相仍,而传持不绝。
非神力何以至是耶!
宜其世间作大依护,赞叹叙述,谅无愧焉。
嗣宗挂籍策名,彤庭彯组,素于内典,尤懵指归。
柔公以仆早熟道风,尝师心要,缕述始末,俾绪斯文。
智萦而未睹玄珠,识浅而更惭果海。
猥承见托,难执让名,强率斐词,以旌殊绩。
钱唐天竺寺僧思悟遗身赞(并序 天圣六年九月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天竺别集》卷下
思悟法生之子也。
天圣三年春,属予以智者教,求冢宰王公钦若闻于上天,编次《大藏》。
曰:「此非常之事也,自隋至今,殆四五百载,前贤未图,罔或不艰,愿将助矣」。
乃绘千手像,诵千眼咒,誓曰:「事果,当焚此身」。
事未行,王公薨。
乃益勤,无荒弃蚤莫。
明年既遂,八月二十一日,乃答誓。
薪尽尸在,郁多覆体,俨如其生,众咸异。
乃纯积香木,予祝载焚之,久乃坏。
于戏!
俗姓徐,父居钱唐,幼舍南新县欣慈院出家。
既受具,宿习萌发,好游讲席,聚学辨问,精义入神,信法兼进。
每诵咒,身出舍利,所画像亦如之,日求如市。
暨灰场三岁,信者往往尚获,乃喜之,作赞。
六年九月九日,始刻石。
赞曰:
也吾徒,法捐躯。
其燄赫赫,其乐愉愉。
逮火将灭,俨如加趺。
逮骨后碎,璨如圆珠。
信古应有,今也则无。
芳年三十,真哉丈夫。
韩文公文 北宋 · 郑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九、《西塘集》卷五
先生以一言忠梗,思悟其主,于四百馀年之前,获罪而来此。
当时之民,蒙被厚赐,以至于今,推崇向服如一日。
盖道之为贵,未始不如是也。
若夫文章行谊,粲然在编简史笔者,此固与日月争明,鬼神争奥。
宜乎天涯地角,闻风向慕。
某非懵然无识者,则其为师慕明德者岂一日?
适过祠下,敢陈酒脯之奠,如释菜于其先师者之礼焉。
东京左街永兴华严禅院嘉祐四年十二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武溪集》卷九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上都华严禅院者,故崇仪使文州刺史岑君所创也。
岑君讳守忠,早侍两宫,屡使于外,欣慕禅学,遂发洪愿。
天圣五年,布金易地,于国城之东,始建精舍,以待什方缁旅。
明年,上赐钱俾之构堂,以安清众,而后架具焉。
章献皇太后崇其闬闳,而钟梵全焉(后以资福院烧香钟赐之。)
章惠皇太后益其庋阁,而厨库备焉。
明年,赐额为永兴华严禅院,隶于左街,岁度僧二人,仍令长老住持。
年逾一纪,三易其人,而瓶盂弗驻,栋宇弗完。
康定元年,乃请今明悟禅师主其禅席,师名道隆潮州海阳人俗姓黄氏
得心印于汝州琏禅师,众推通悟,乃膺佥请,辇毂之下,领袖攸瞩。
道眼既具,众心悦从,来者如归,户外之屦满矣。
购募檀信,日加营缉,演法有堂,安像有殿,绀宇宏壮,寺制恢焉。
接物利人,开益既广,蔼然德誉,升闻帝聪。
庆历二年,上始赐《重阳颂》,师即笺注进呈,上览之大悦,特赐紫方袍以宠之。
繇是御书偈颂,提纲语句,动盈卷轴,师悉笺而酬之,圣眷益厚。
后三年,复赐《大乘颂》,师亦笺释和进,上愈嘉之,赐号圆明大师
初,岑君于钱塘雕造卢舍那佛、文殊、普贤等像,布而漆之,工未半而不禄,匠氏沦废者六年。
师乃亲诣馀杭,用钱三百万,命工毕其装绘,舟挽而归。
师既还阙,上抚问锡赉,颇复优厚,累赐御颂、御书、金帛、香药等,频诏入化城殿升座说法,咫尺天颜,激扬宗要,并赐笔砚,令进禅颂,仍赐御膳、衣物、飞帛书等,就大相国寺西庑赐廨院一区,以为朝宿之地。
寻以圣藻宸翰,溢于居室,因构阁以藏焉,示不敢亵近也,因赐琉璃瓦覆之,并赐御飞白书,额曰龙奎之阁。
岁别度僧一名,恩礼加异,缁素荣之。
凡募缘成者,由两序而钟台、经阁峙焉。
方丈之室,谨宴申也;
看经之堂,励勤修也。
异其库司,慎拣请也;
俨其温浴,尚涓洁也。
僧坊供具,罔不辑焉。
其外则敞车院、列僦舍,资之给众,咸有规画。
至和元年,内出水陆画像五百馀轴赐之,乃即西北隅创造堂,为供设之所,再蒙御飞白书,赐名洪济之殿。
中使左右街僧道威仪、教坊钧容班乐,辇卒卫兵,奉迎至院。
嘉祐二年,特敕加赐明悟禅师之号,恩无出其右者。
师以为信之所起,必始于庄严,故不惮于有为也;
理之所通,必去其攀缘,当遗照而无著也。
乃具表辞免,不入城阙,于今一纪矣。
丛林之众,至者不下数百,所度弟子百馀人,赐命服总禅众者三十馀人。
于戏!
非岑君之崇尚佛事,无以创其基;
禅师之恢宏宗旨,无以广其制。
自国朝已来,以田衣见上者,趋皇闱、瞻黼扆则有之矣,至若对万乘,升高坐,谈性相之实,指佛祖之心,无如禅师之比者。
其笺解圣作、酬继宸章,间发言机,直趋觉路,宜乎眷赉之频烦也。
而又高谢纷华,超出名相,冥心息迹,归于无事,真佛法之总持、禅门之体用也,可记也哉。
嘉祐四年十二月日记。
光禄朱卿挽词 其六 北宋 · 李廌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七十古云稀,公忠况未衰。
言常思悟主,老更惜明时。
雪发丹心被,君恩宝剑知。
如何天不慭,直道竟何施。
陈良会御史左迁合浦 明 · 文徵明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甫田集卷十
谁兴濮议紊彝章,国是纷然失故常。
慷慨一言思悟主,艰难万里遂投荒。
君于职业真无负,我忝乡人与有光。
去去还珠亭下路,苏公千载有遗芳。
答陈知丞书 宋 · 释道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缁门警训》卷六
谦启:欣审官舍多暇,焚香静默,坐进此道,何乐如之!
参禅如应举,应举之志在乎登第,若不登第,而欲功名富贵光华一世者,不可得也;
参禅之志在乎悟道,若不悟道,而欲福德智慧超越三界者,不可得也。
窃尝思悟道之为易,登第之为难,何故?
学术在我,与夺在彼,以我之所见,合彼之所见,不亦难乎?
是以登第之难也。
参究在我,證入在我,以我之无见,合彼之无见,不亦易乎?
是以悟道之为易也。
然参禅者众,道者寡,何也?
有我故也。
有我则不能證入,亦易中之难也。
读书者众,及第者亦众。
何也?
见合故也。
见合则推而应选,是难中之易也。
故见合为易,无我为难,无我为易,无无为难,无无为易,亦无无无为难,亦无无无为易,亦无无无亦无为难,亦无无无亦无为易,和座子撞翻为难。
庞居士云「炼尽三山铁,镕销五岳铜」,岂欺人哉!
因笔及此,庶火炉边团圞头说无生话时,聊发一笑。
按:《嘉泰普灯录》卷三○,续藏经第二编第一○套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