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盛元叙九峰 宋 · 左纬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恰恰莺啼欲晓天,唤人担酒入林泉。
沿崖觅路僧先引,选胜看山席屡迁。
心静掉头嫌鼓吹,酒狂挥手弄云烟。
日斜数点残红下,芳草菲菲索醉眠(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二○)
子由(五杭州1072年12月1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明日,兄之生日。
昨夜梦与弟同自眉入京,行利州峡,路见二僧。
其一僧,须发皆深青,与同行。
问其向去灾福,答云:「向去甚好,无灾」。
问其京师所须,「要好朱砂五六钱」。
又手擎一小卵塔,云:「中有舍利」。
兄接得,卵塔自开,其中舍利粲然如花。
兄与弟请吞之。
僧遂分为三分,僧先吞,兄与弟继吞之,各一两掬,细大不等,皆明莹而白,亦有飞迸空中者。
僧言:「本欲起塔,却吃了」。
弟云:「吾三人肩各置一小塔便了」。
兄言:「吾等三人,便是三所无缝塔」。
僧笑,觉。
觉后胸中噎噎然,微似含物。
梦中甚明,故闲报为笑耳。
乞改正僧道班次劄子 北宋 · 释法道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人天宝鉴、《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九
法道等伏睹《大宋僧史略》载僧道班次:每当朝集,僧先道后;
并立殿庭,僧东道西;
凡遇郊天,道左僧右。
久为定制,盖出本朝祖宗成宪,以为万世不刊之规。
昨缘崇、观之后,道士叨视资品,如王资息、林灵素、王冲道辈,视两府者甚众,因此起请例押僧班,乘势毁坏祖宗所定福基,事体非一。
据释教所载,近年灾变,至于社稷中微,生灵涂炭,盖亦因此,误国罔上,莫兹为甚。
伏见自靖康建炎以来,所有道士视官已行追毁,既无官荫,其于班列自合遵依祖宗旧制。
今来天下道士每遇国忌行香,洎凡入寺院看谒聚会,不悛故态,傲然争风,一切占上,全乖宾主礼法,颇有害于风教,深为未便。
伏望朝廷明降指挥,特赐改正,应今后行香立班、诸处聚会,并乞遵依祖宗成法。
仍乞颁行天下,以正风俗,庶得稍循礼法,不害风教。
右谨具呈,伏取钧旨。
二月日,江州庐山东林太平兴龙禅寺住持、传西天法、特赐宝觉圆通法济大师法道劄子。
按:《僧史略》附,续藏经第二编第二三套第二册。
子瞻金山1071年 北宋 · 苏辙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长江欲尽阔无边,金山当中唯一石。
潮平风静日浮海,缥缈楼台转金碧。
瓜洲初见石头城,城下波涛与海平。
中流转柂疑无岸,泊舟未定僧先迎。
山中岑寂恐未足,复将江水绕山麓。
四无邻家群动息,钟声铿锽答山谷。
乌鸢力薄堕中路,惟有胡鹰石上宿。
谁知江海多行舟,游人上下夺岩幽。
老僧心定身不定,送往迎来何时竟。
朝游未厌夜未归,爱山如此如公稀。
不待游人尽归去,恐公未识山中趣。
杭州开元寺新塔碑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九
汉永平中
佛教初至洛阳
始置寺处腾二德。
古者官之庭府称寺。
盖宾而尊之。
比于曹署。
此其源也。
杭州开元寺
梁天监四年豫州刺史谯郡戴朔舍宅为寺。
寺号方兴。
名僧惠圜营建之。
处士元范宾恭增饰之。
至开元二十六年改为开元寺
庭基坦方。
双塔树起。
日月逝矣。
材朽将倾。
广德三年三月
西塔坏。
凶荒之后。
人愿莫展。
太常卿杭州刺史张公伯仪
忠简帝心。
威静吴越
驻车跪礼。
徘徊感叹。
乃舍清白之俸。
为君为亲。
修而复之。
兵部员外郎侍御史范公伦。
人之圭璋。
国之俊彦。
法师释昙献上座释云寺主释崇远都维那释惠达释法祥长乐寺释昙景等。
戒香扶其永誓。
道力护其成功。
于是剑南荆杨之巨材。
诸郡倕输之懿匠。
竭耗神明。
三年毕事。
结仡。
穿贯颢气。
晃爚景象。
烘若镕金。
距卑跻高。
凡为七级。
级有佛事。
环回㫬转。
幢网通映。
如梵释宫。
践乎上府。
俯视万井。
有若棋布。
仰瞻天宇。
在身下。
傍眺江山。
列在掌端。
过乎阯隈。
倾峰动崖。
岌业其侧。
既镂以丹素。
饰以青紫。
掀肠闪目。
百变百移。
如有灵物。
𡻭峗棱层。
雷嵬攒栾。
摽江压湖。
孤岛突天。
不可名也。
霞照丹户。
如开日宫。
风摇和铃。
若下天乐。
声彻自顶。
轮荫空界。
影入清江。
形镇大地。
所济者广。
巍巍度门。
先大德释怀亮。
住持之固。
如山不动。
先法师释道贞。
华严秘宗。
香象至底。
先法师释藏晖。
三藏扃钥。
吾方启之。
过去入缘。
在世慈愿。
不有偈颂。
其如佛恩。
华尝官是邦。
感深霜露。
忝大常一面。
兵部为寮。
敬申其美。
以佐法门之宏观。
其文曰。
亭亭揭坚。
迥出江甸。
秋天泬寥。
百里独见。
如海浮来。
如地踊现。
以壮州邑
以调偫心。
饵药解病。
依丹济深。
曹郎署
共布黄金。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道行无迹。
妙极无象
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
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天人师
示第一义。
师无可说之法。
义为不二之门。
其定也。
风轮驻机。
其慧也。
日宫开照。
其用也。
春泉利物。
三者备体。
谁后谁先。
入无量而不动。
开法华而涌出。
湛兮以有无观听而莫测。
寥焉以远近思维而不穷。
智德皆空。
为真实际。
大悲恒寂。
遍抚偫迷。
月入百川之中。
佛匝千花之上。
修而證者。
元同妙有。
应而起者。
旁作化身。
先大师适来此土。
化身欤。
适去他方。
补处欤。
不可得而知也。
自如来现灭。
四魔横恣。
人天无怙。
寄命崩崖。
胜大敌者。
那罗延身。
销大毒者。
伽陀妙药。
拔陷扶坠。
生大师
大师延陵马氏。
讳元素
字道清
崇高绍兴于法位。
冑绪不系于人间。
慈母方娠。
厌患荤肉。
长至之日
诞弥仁尊。
有异祥。
乳育安静。
既龀
稽首父母。
求归法门。
即日获请。
出依精舍。
如意年中薙度。
江宁长寿寺
既进具已。
戒光还照。
定水澄源
鹅王之不受泥尘。
香象之顿除羁锁。
未之比也。
身长七尺。
体无凡骨。
眉毛际脸。
口若方丹。
目不顾盻。
声侔扣王。
入南牛头山威大师
撞钟大鸣。
入海同味。
迦叶以头陀第一。
大师斗薮尘劳。
闻一知十。
未尝请益。
观法无本。
观心不生。
喻金刚之最坚。
比狮子之无畏。
圆月照海。
高深尽明。
慧风吹云。
宇宙皆净。
威大师摩顶谓曰。
东南正法。
待汝兴行。
命于别位。
开导来学。
于是驺虞驯扰。
表仁之至也。
众禽献果。
明化之均也。
接足右绕。
百千人俱。
大师悉以菩萨呼之。
教习大乘。
戒妄调伏。
自性还源。
无渐而可随。
无顿而可入。
摩尼照物。
一切如之。
吾常默默。
无法可说。
或有信愿双极。
恳求心要。
于我渴仰。
施汝醍醐。
问禅定耶吾无修。
问智慧耶吾无得。
道惟心證。
不在言通。
怀帝释轮。
终为世论。
自净而已。
无求色声。
既悟者小无微尘。
大无三界。
当悟者内珠虽隐。
犹作来因。
药草万殊。
根茎等润。
貌和言寡。
饥至饱归。
或有闻尊称而迁善。
现色身而独得。
我无示念(一作尔念)
道溥慈圆。
食不问咸酸。
口不言寒暑。
身同池水。
饱蚊蚋之饥渴。
道离人我。
顺众生之往来。
贵贱怨亲。
法平等。
故馈甘味而不辞。
同于糗糒。
奉上服而不拒。
齐于弊褐。
俾夫家有道侣。
府无争人。
开元中
本寺僧法密请至京口
润州刺史韦铣洒扫鹤林。
斯焉供养。
有屠者恣刃。
积骸如山。
闻大师尊名。
来仰真范。
忽自感悟。
忏伏求哀。
大师受之。
又白言。
和尚大悲
当应我供。
大师衲衣跏趺。
未尝出户。
公侯稽首。
不为动摇。
至是如其恳求。
忻然降诣。
夫盗隐其罪。
虎慈其子。
仁与不仁。
皆同佛性。
无生无灭。
无去无来。
今浊流一澄。
清水立现。
诸佛所度。
我亦度之。
天宝中
扬州僧希元密请至广陵
便风驰帆。
白光引棹。
楚人相庆。
佛日度江。
齐鲁倾都来会。
津塞途盈。
人无立位。
解衣投施。
积若邱陵。
皆委于所在。
行无住舍。
礼部尚书李澄时为杨州
齐心跪谒。
为众唱首。
望慈月者。
谁不清凉。
传百亿明灯。
照四维上下。
尘沙之数。
皆超佛乘。
二州以贪法之心。
移牒踰月。
均吾喜舍。
成尔坚牢。
无非道场。
还至本处。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
中夜坐灭。
呜呼。
菩提位中六十一
父母之八十五年。
赴哀位者。
可思量否。
至有浮江而奠。
望寺而哭。
十里花雨
四天香云。
幢幡盖网。
光蔽日月。
其月二十一日
四众等号捧金身。
建塔于黄鹤山西原。
像法也。
州伯邑宰
执丧师之礼。
率众申哀。
江湖震悼。
曩于寺内移居。
高松互偃。
涅槃之夕。
椅桐双枯。
虎狼哀号。
声破山谷。
人祗惨恸。
天地晦冥。
及发引登原。
风雨如扫。
慈乌覆野。
灵鹤徊翔。
有情无情。
德至皆感。
达摩祖师传法。
三世至信大师
门人达者曰融大师
牛头山
得自然智慧。
信大师就而證之。
且曰。
七佛教戒。
诸三昧门。
语有差别。
义无差别。
根器
各各不同。
唯最上乘。
摄而归一。
凉风既至。
百实皆成。
汝能总持。
吾亦随喜。
由是无上觉路。
分为此宗。
融大师讲法则金莲敷。
顿锡而灵泉满溢。
东夷西域
得神足者。
赴会听焉。
岩大师
方大师
方授持大师
持授威大师
凡七世矣。
真乘妙缘。
灵祥嘉应。
佥具传录。
布于人世。
门人法镜
吴中上首是也。
门人法钦
径山长老是也。
观音普门。
文殊佛性。
惟二菩萨。
重光道源。
门人法励法海。
亲奉微言。
感延霜露。
崇龛座。
开构轩楹。
时惟海公。
求报师训。
庐孔氏之墓。
起净明之塔。
世异人同。
泫然长慕。
僧慧端等。
荫旃檀树。
皆得身香。
菩萨戒弟子故吏部侍郎齐浣
刑部尚书张均
江东采访使润州刺史刘日正。
广州都督梁升卿
采访使润州刺史徐峤
采访使常州刺史刘同升
润州刺史韦昭理。
给事中韩延赏。
御史中丞李丹
泾阳县万齐融
礼部员外郎崔令钦
道流人望。
莫盛于此。
弟子尝闻道于径山
乐正子春之于夫子也。
洗心瞻仰。
天汉弥高。
镜公门人悟甚深者大理评事杨诣。
过去圣贤诸功德。
藏志之所至。
无不闻知。
鲁史从告。
况乎传信。
其文曰。
浊金清镜。
在尔销鍊。
磨之莹之。
功至乃现。
膏溃炷然。
光明外遍。
阳升律应。
草木皆变。
启迪瘖瞽。
惟吾大师
息言成教。
舍法兴悲。
辰极不动。
风波自移。
境因心寂。
道与人随。
杳然元默。
湛入无为。
性本非垢。
云何净除。
身心宴寂。
大拯沦胥。
内光无尽。
万境同如。
甘露正味。
琉璃妙器。
遍施大千。
无同无异。
度未度者。
化周缘备。
道树忽枯。
涅槃时至。
我无生灭。
随世因缘。
吉祥殿上。
应化诸天。
寂寂灵塔。
滔滔逝川。
恒沙劫坏。
智月常圆。
苏州支硎山报恩寺大和尚 唐 · 僧清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八
先大师曰佛。
嘉言孔硕。
大造人天。
张无生极宗。
悬衡于偫教之表。
自第一义谛。
皆我之蘧庐也。
况儒墨名法道家之流哉。
教之斯行。
资乎哲匠。
大师即其人也。
大师讳道遵
字宗达
吴兴张氏之子。
崇勋茂德
世为吴中右族。
大师夙负殊操。
洁士称之。
荣耀不足关其心。
声尘未曾触其性。
其年二十。
天竺威大师初受具戒。
事报恩兴大师
首宗毗尼。
依佛教也。
常愀然而叹曰。
孔老之学。
不明三世。
昭昭之业。
何异夫适而求冥山哉。
先大师则不然。
观万像无根。
我独以无生一心。
覆疑山之峻。
知四流妄有。
我独以不动二字。
停倒海之波。
室是远而。
悟者天隔。
昔在汉明永平之际。
大教洋溢。
霈然而东。
与生灵涤心。
观天地更始。
正士自摩腾以降。
持法有如关中者。
秉律有如南山者。
海内髦士。
亟归乎我。
如凯风微扬。
嘉禾先发。
北齐文大师传龙树智论一性之教。
即我释迦如来九世祖师文殊所乘也。
惠文传南岳
南岳天台
始授一心三观之旨。
以十身佛刹微尘数修多罗。
如悬帝网。
丕出正念。
无遗即中。
盖如来一斯教之扃鐍也。
天下宏经士窥我宗者。
不得其门而入。
天台去世。
教传章安
章安缙云
缙云东阳
东阳左溪
自龙树已还。
天台四祖。
事具谏议大夫杜正伦传教记。
大师则亲承左溪
一受心宗。
方造其极。
物有凋折而苦节不衰。
时有晦明而至行不变。
法华三昧。
渊乎我衷。
尝从容谓门人曰。
尧舜之民。
不必独义。
教之至也。
教若不至。
民何咎焉。
吾恐大教未周。
偫机未发。
陷诸子于邪见之网。
吾徒得无过乎。
乃欲广写法华经。
置道场。
辟经院。
以烛继景。
扬大雄慈声。
盖平生之愿与。
一之日发其心。
二之日规其趾。
作不逾序。
厥功成焉。
居山之福地。
于戏。
偫峰合沓以就我。
当大藏而孤峙。
疑天作以待用。
此持经之境也。
及以清昼山空。
吹不动。
真念凝乎寂寞。
经声在乎窅冥。
此持经之心也。
大历元祀。
州将韦公元甫
兵部尚书刘公晏。
侍御史王公圆。
开州刺史陆公向。
殿中侍御史陆公迅。
天理评事张公象。
境诱真心。
共获殊胜。
乃相与飞表奏闻。
诏书特下。
署名曰法华道场。
焯哉盛乎。
经王之惠。
日升于天乎。
自江以东。
惣一十七所。
因大师之首置也。
举精行大德二十七人。
常持法华。
报主恩也。
大师以无缘慈眼。
极观四生。
多溺空见。
乃铸卢舍那及毗卢遮那像。
明智身不有。
法体非无。
将显古佛證经之由。
乃起多宝妙塔。
开净土当生之叶。
遂作弥陀色身。
法华一经。
骇声闻得记方等四部。
喜广教尽收无垢净光。
盖是如来极开方便。
迹虽有作。
功乃无为。
接人天机。
使知有殊常之福。
又写天台一教。
溢乎道场。
真诠昭昭。
与清景不极。
大师有言。
佛法寿命。
其惟常住乎。
常住不存。
法安寄。
于是置庄二所。
世田为义。
嘉谷以登。
身田是修。
期圣禾不绝。
非夫大师平等之施。
孰能于事理双全哉。
物役我慈。
日用不足。
门人有懈废者。
接彼退机。
讲法华元天台正观四分钞
临坛度人。
授心扬律。
愿盈乎石室之筹。
天宝年。
灵岩道场。
行法华三昧。
忽观大明。
上烛天界。
我身正念。
俨在光中。
异日问天台然公。
公曰。
知慧光明。
从心流出。
非精志之所致耶。
又于本寺入法华道场。
忽睹此身在空中坐。
證者知是大师涤垢之相。
不然。
则万法有无碍之用哉。
其年春秋七十一。
僧腊四十六。
兴元元年七月二十九日
告终于支山本寺。
呜呼。
象法梁坏。
苦流增波。
无数人天。
从今何怙。
初当寺盖公轮公。
一夜同梦大殿忽崩。
得非法匠将亡之应乎。
示疾之日。
骄阳久愆。
嘉苗若燎。
辞世之夕。
号雨暴
天地惨黩。
亦我法陵迟之变也。
传教门人灵轮法盛道欣。
可入如来之室。
岂唯宣父之室哉。
俾厥鸿猷。
张而未弛。
奉教门人犹子灵源等。
高志警拔。
德邻先贤。
精细行以检仪。
敷大乘以基性。
予虽后学。
夙聆德声。
曷云不骞。
贻诸乐石。
铭曰。
泓澄吴江
静几于
清气蓄焉。
诞我僧宝。
洸洸大师
为藩。
义天无孛。
慈釭不昏。
岿然支山。
繄公所履。
建塔辟院。
夷荒而趾。
乃基灵峰
灵峰崇崇。
乃启秘藏。
秘藏彤彤。
天色在下。
日轮当中。
真经无言。
至象非象。
冥理彻性。
不昧不朗。
三观一心。
如悬帝网。
雪山嵯峨。
有时而裂。
香树偃蹇。
有时而折。
世相若斯。
师何示灭。
示灭何之。
天泣人悲。
高邱漠漠。
细雨霏霏。
携履西去。
相逢是谁。
见海未乾。
疑山尚阻。
嚣嚣魔民。
爰得其所。
吾师寂寥。
空留法语。
入室数子。
皆宏我经。
安公如月。
远公如星。
恭恭秩秩。
释氏仪形。
塔影亭亭。
长在寒树。
天上花落。
人间日暮
犹飘苦云。
与我为喻。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三十七 北宋 · 释正觉
 押词韵第四部
吃茶去,吃茶去,明明指人无异语。
家风平展没机关,谁道赵州院主
苦苦苦,往往邯郸学唐步。
恰恰长安道上行,分明有眼如天瞽(举赵州问僧:曾到此间么?僧先云曾到,又云不曾到。州俱云:吃茶去。院主问云:曾到吃茶去,不曾到为甚么亦吃茶去?州唤院主,主应诺,州云:吃茶去。后镜清问僧:赵州吃茶去作么生?僧便行。清云:邯郸学唐步。)
涿州智度云居两废寺(寺各有塔。)己酉 清 · 张问陶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船山诗草卷三
破殿漏斜阳,螺髻昏鸦据。
髡奴似黠奴,势落打包去。
临风想云构,楼阁空中塑。
实像本非真,盛衰弹指悟。
两家墙壁通,一片松阴暮。
露坐二如来,遥遥长对晤。
旧时门户别,欲辨知何处。
塔影自双分,黄金谁再布。
地寒佛不灵,境热僧先赴。
世尊妙无心,只向西方住。
佛顶尊胜陁罗尼经幢铭 唐 · 僧睿川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于戏。
行律比邱尼愿□三阶教大禅祖茶毗林畔先大师茶毗所。
哀恸树是明幢。
比邱睿川为其铭。
师姓耿氏。
讳揔静
年五十四。
夏三十四。
太和五年正月二十六日
长安县偫贤里直心寺□灭灰。
舍利閟是下。
□□分律旧疏大上研而达底拔临坛法三阶法甚若习法华等大乘经大小乘戒。
至是蚤夜无已。
愿證以其师尝来学天寺。
先大师临坛四分大师下悉。
熟行道□□乞词是岂宜□□□□。
茫茫归人。
前有何向。
明度总持。
□□之仗。
觉者先后。
师光唯徒。
归本根。
福唯后敷。
不尔塔万砖。
懿尔幢一石。
资粮尔师。
圣地之力。
而佛昭格。
宿开元精舍 明 · 谢缙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落日树阴阴,禅幽静客心。
香烟秋殿寂,灯火夜厨深。
茗熟僧先睡,诗成佛对吟。
自怜耽僻志,只合卧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