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中印度僧智光 初唐 · 玄奘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七
唐国苾刍元奘。谨修书中印度摩揭陀国三藏智光法师座前。
自辞违俄十馀载。境域遐远。
音徽莫闻。思恋之情。
每增延结。彼苾刍长至
蒙问并承起居康豫。豁然目朗。
若睹尊颜。踊跃之怀。
笔墨难述。节后渐暖。
不审信后何如。又往年使还。
承正法广大法师无常。奉问摧割。
不能已矣。呜呼。
可谓苦海舟沈。天人眼灭。
迁夺之痛。何期速欤。
惟正法藏植庆曩晨。树功长劫故得挺冲和之茂质。
标懿杰之宏才。嗣德圣天。
继辉龙猛。重然智炬
再立法幢。扑炎火于邪山。
塞洪流于倒海。策疲徒于宝所。
示迷众于大方。荡荡焉。
巍巍焉。实法门之栋干也。
又如三乘半满之教。异道断常之书。
莫不韫综胸怀。贯练心腑。
文盘节而克畅。理隐昧而必彰。
故使内外归依。为印度之宗袖。
加以恂恂善诱。晓夜不疲。
衢樽自盈。酌而不竭。
元奘昔因问道。得预参承。
指诲。虽曰庸愚。
颇亦蓬依麻直。及辞还本邑。
嘱累尤深。殷勤之言。
今犹在耳。冀保安眉寿。
式赞元风。岂谓一朝。
奄归万古。追维永往。
弥不可任。伏惟法师夙承雅训。
早升堂室。攀恋之情。
当难可处。奈何奈何。
有为法尔。当可奈何。
愿自裁抑。昔大觉潜晖。
迦叶绍宗洪业。商那迁化。
鞠多阐其嘉猷。今法将归直。
法师次任其事。唯愿清词妙辩。
共四海而恒流。福智庄严。
五山而永久。元奘所将经论。
已翻瑜伽师地论等大小三千馀部。其俱舍顺正理。
见译未周。今年必了。
即日大唐天子圣躬万福。率土安宁。
以轮王之慈。敷法王之化。
所出经论。并蒙神笔制序。
令所司抄写。国内流行。
爰至邻邦。亦俱遵习。
虽俱像运之末。而法教光华。
雍雍穆穆。亦不异室罗筏誓多林之化也。
伏愿照知。又前渡信渡河。
失经一驮。今录名如后。
有信请为附来。并有片物供养。
愿垂纳受。路远不得多。
莫嫌鲜薄。元奘和南。
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771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如来以身口意三业。
难调伏也。
净尸罗以息其内。
行住坐卧四威仪。
摄善心也。
明布萨以昭其外。
故曰波罗提木义是汝之师。
则憍陈如之善来。
迦叶波之尚法。
诸声闻三归约众。
十四年以八敬度尼。
羯磨相承。
其致一也。
至汉灵帝建宁元年
有北天竺五桑门支法领等。
始于长安译出四分戒本兼羯磨。
与大僧受戒。
曹魏
天竺十尼自远而来。
为尼受具。
后秦姚苌宏始十一年。
有梵僧佛陀耶舍译出四分律本。
而关内先行僧
江南盛行十诵。
至元魏法聪律师
始阐四分之宗。
传道覆。
覆传惠光
传云晖愿。
愿传理隐乐洪云。
云传遵。
遵传智首
道宣
宣传洪。
洪传法励。
励传满意。
意传法成。
成传大亮道宾。
亮传云一。
宾传岸超慧澄
传慧钦。
皆口相授受。
臻于壸奥。
俗姓徐
洪州建昌人
汉孺子之后也。
二十二寻师于临川楮山。
后五岁削发。
隶于高安龙冈寺。
遂受戒。
唐义净译经上足曰洪州灵杰。
其秉羯磨者曰两京清涤使法慧
钦智度冲深。
神用高爽。
行无权实。
身绝开遮。
阐律藏而日月光明骋辩才而龙象蹴踏。
江岭之外。
凛然风生。
开元末北游京师
东京福先大德。
常诵大涅槃经而讲之。
兼明俱舍论维摩金刚经。
每登讲座。
其下日有二三千人。
由是名动辇毂。
禄山作乱。
杖锡南归。
居于西山洪井双岭之间。
高僧观显之遗踪。
于寺北创置兰若。
山泉之美。
颇极幽绝。
钦虽坚持律仪。
而志在宏济。
好读周易左传。
下笔成章。
著律仪辅演十卷。
尝撰本州龙兴寺戒坛碑。
颇见称于作者。
大历三年
真卿忝刺抚州
东南四里。
有宋侍中临川内史谢灵运翻大涅槃经古台。
阶扃俨然。
轩构摧圯。
有高行头陀僧智清者。
首事修葺。
安居住持。
明年秋七月
真卿绩秩将满。
观察使尚书御史大夫赵国魏公
愿以我皇帝降诞之辰。
奏为宝应寺
仍请山林高行僧三七人。
冬十月二十三日
圣恩允许。
于是鼎新轮奂。
其兴也勃焉。
乃请止观大师法源法泉襄阳乘觉清源善宏罗浮圆觉佛迹十喻馀杭慧达当州海通海岸等同住董修。
以资景福。
佥以为学徒虽增。
毗尼未立。
明年三月
乃请钦登坛而董振铎焉。
仍俾龙冈道干天台法裔招提智融白马法允衡岳正觉同德义盈香城藏选龙兴藏志开元明彻等同秉法事。
于是远近骏奔。
道场侧塞。
圣像放光。
而龙王不雨者四旬。
僧尼等三百五十七人。
文士正议大夫卫尉少卿张廷皋脱俗归真。
其名曰瑰纲。
为称首焉。
又钦比年以来。
为受具者。
凡一万馀人。
江岭湖海之间。
幅员千馀里。
像法于变。
此皆钦教道之力焉。
临川在岭隅。
未尝宏律。
于是二众三百馀人。
请法裔敷演而依止之矣。
复有上都资圣寺高德曰还本律主。
伟兹能辨。
深嗟叹而赞美之。
请于寺东南置普通无碍禅院
院内立镇海观音道场。
请善宏居之。
以开悟心要。
云一上足曰智融。
精持本事。
如会尊众。
乃命智光等于普通道场东置律藏院。
创立戒坛
以伫钦公之来仪。
且施肇纪之不朽。
经营未几。
坛殿郁兴。
庶乎渡海浮囊。
分毫绝罗刹之请。
严身璎珞。
照耀有摩尼
则入佛位而披伽梨者。
名香普薰。
神足无极。
其可胜纪而芜绝乎。
唐大历辛亥岁春三月
抚州刺史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书而志之。
永泰寺 唐 · 僧靖彰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五
观夫圣应无方。
等曜灵之流万象。
觉海元旷。
若溟渤之含百川。
凝然居众妙之先。
焕矣处有空之际。
于是慈光西烛。
慧液东飞。
广开权实之门。
爰启布金之义。
粤兹宝界。
创自后魏正光二载
孝明帝之贤妹也。
乃居宠若惊。
克修雅志。
确乎出俗。
入道为尼。
以诚信有徵。
敕为置明炼之寺。
兼度士庶女等百有人矣。
顷遇周武不敏。
正教淩夷。
至隋氏开皇。
重加修复。
又度尼廿一人。
以崇景福。
暨有唐贞观三载
议将尼寺居山。
虑恐匪人侵扰。
敕令移额于偃师县下置。
此因废焉。
至神龙二载七月廿五日
嵩岳寺都维那僧道莹奏闻。
此故寺依山带水。
形胜幽栖。
不假多工。
便堪居住。
伏惟故永泰公主器韫冲和。
承规帝阙。
庶增琼萼。
冀保瑶枝。
何图厌代辞荣。
迁神遂远。
二圣痛金娥之殒。
兆人兴玉碎之悲。
凡厥有情。
孰不伤悼。
至论潜祐。
必赖薰修。
伏望天恩为永泰公主于前件故伽蓝置寺一所。
请以永泰为名。
特望度僧二七人。
庶使福资冥路。
窃惟圣不孤运。
会缘必兴。
建寺立僧。
实由于此。
自兹以降。
暨乎至今。
亦有别敕配居。
或牒两京名德。
翼翼清众。
五十馀人。
咸以轨范端融。
心澄海月。
鹅珠育物。
礼诵无亏。
常怀报国之恩。
庶愿福增皇祚。
千佛二古塔者。
昔明炼之所起。
亭亭四照。
嶷嶷摇空。
龛室玲珑。
重光回映。
其间大窣堵坡者。
隋仁寿二载之所置。
文帝应命。
感异稀奇。
忽得舍利一瓶。
雪毫灿烂。
火焚益固。
击之逾明。
乃诏天下梵场。
令起塔供养。
为苍生之祈福也。
规制妙绝。
神工未方。
永镇檀林。
以昭盛烈。
东有两支提者。
寺主道莹上座崇敬遗教门人之所造也。
二长老僧惎国宝。
振古超今。
息化归心。
法俗追悼。
故起斯塔。
前门楼浴室食堂经藏者。
即大德昙陟律之所构也。
律师宿智圆明。
知微察物。
少编僧录
风骨天然。
精持大乘。
元通数部。
不住无相
兼崇有为。
沙门思悟者。
心灯独知。
迹无住处。
诸佛遗旨。
必能竭其筋力。
诸魔动念。
必不爱其死生。
乃跋涉山川。
朴斲梓。
食堂之力。
颇有助云。
九级浮图者。
比邱真一敬为故兄寺主真藏之所建也。
禅师积德累仁。
曾慈惠。
玉昆金友
俱离尘笼。
弟子沙门志坚及陈留郡封禅寺都维那僧希宴等。
敬为和上树兹景业
寺主绚彩凝华。
心镜虚朗。
再成宝殿。
重立尊仪。
但有阙遗。
尽加营葺。
并铸大铜钟一口。
重四千斤。
函二十石。
装饰严丽。
备物维新。
金容将满月齐晖。
玉相与日轮争曜。
檐宇四绕。
回廊复周。
蹬道淩虚。
县阶数匝。
风铃夜警。
声声流解脱之音。
晓梵朝吟。
一一赞苦空之偈。
嘉木繁植。
祥花接异以恒春。
高柳垂幡。
乔松结盖而云际。
寺主道演前上座智光都维那元顺
皆体道归一。
异本同源。
逍遥林泉。
躧履云壑。
复有沙门法意敬一等。
至乐大乘。
沈心不二。
一日必葺。
当贾勇而行诸。
六时精勤。
纵力极而不废。
其寺也。
嵩岩右胁。
龙津左傍。
前眺案岗。
万公居后。
地形澄垽。
幽溪对灵镇之台。
山势巍峨。
峰顶与层峦俱峻。
昔跋陁三藏县记此方。
人安众和。
福利弥广。
上座明信寺主道峻都维那敬一等。
普操履霜洁。
动成纪纲。
德义相资。
知寺任。
但恐三轮一转。
海际尘惊。
若不刊勒贞璆。
何以表之灵迹。
靖彰内惭深定。
外谢多闻。
敢违宿心。
昧扬休烈
其词曰。
佛性微。
遍含识。
隐显自在兮无量力。
开秘藏。
耀无疆。
宝刹严凝兮仙路长。
韵慈钟。
震县极。
警众沈昏兮清阃域。
胜宅。
启津梁。
净彼地狱兮与天堂。
昔明炼。
永泰
跋陁远记兮斯为大。
刻珍石。
炳微言。
旷代昭宣兮万祀传。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 唐 · 僧法海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五
大师名惠能。父卢氏。
讳行瑫。母李氏。
诞师于唐贞观十二年戊戌二月八日子时。时亮光腾空。
异香满室。黎明
有二异僧造谒。谓师之父曰。
夜来生儿。专为安名。
可上惠下能也。父曰。
何名惠能。僧曰。
惠者以法惠施众生。作佛事。
言毕而出。不知所之。
师不饮乳。夜遇神人。
灌以甘露。既长。
年二十有四。闻经悟道。
黄梅求印可。五祖器之。
付衣令嗣祖位。时龙翔元年辛酉岁也。
南归隐遁一十六年。至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
印宗法师悟契师旨。
是月十五日。普会四众。
为师薙发。二月八日
集诸名德。授具足戒。
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
荆州通应律师教授。中天耆多罗律师为说戒。
西国蜜多三藏为證戒。其戒坛乃宋朝求那跋陀罗三藏刱建。
立碑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收戒。
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西竺国航海而来。
将彼土菩提树一株。植此坛畔。
亦预志曰。后一百七十年。
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滨上乘。
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师至是祝发受戒。及与四众开示单传之法旨。
一如昔谶(以天监元年壬午岁考至唐仪凤元年丙子是得一百七十有五年)次年春
师辞众归宝林。印宗缁白送者千馀人。
直至曹溪。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
依师而往。至曹溪宝林。
睹堂宇湫隘。不足容众。
欲广之。遂谒里人陈亚仙曰。
老僧欲就檀越求坐具地得不。仙曰。
和尚坐具几许阔。祖出坐具示之。
亚仙唯然。祖以坐具一展。
尽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现身。
坐镇四方。今寺境有天王岭。
因兹而名。仙曰。
和尚法力广大。但吾高祖坟墓并在此地。
他日造墓。幸望存留。
馀愿尽舍。永为宝坊。
然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只可平天。
不可平地。寺后营建。
一依其言。师游坟内山水胜处辄憩。
近遂成兰若一十三所。今曰花果院。
隶藉寺门。兹宝林道场。
亦先是西国智药三藏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香美异之。
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之水无别。
溪源上必有胜地。堪为兰若。
随流至源上。四顾山水回环。
峰峦奇秀。叹曰。
宛如西天宝林山也。乃谓曹溪村居民曰。
可于此山建一梵刹。一百七十年后。
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滨化。
道者如林。宜号宝林。
韶州侯敬中以其言具表闻奏。上可其请。
赐宝林为额。遂成梵官。
落成于梁天监三年。寺殿前有潭一所。
龙常出没其间。触挠林木。
一日。现形甚巨。
波浪汹涌。云雾阴翳。
徒罪皆惧。师叱之曰。
尔只能现大身。不能现小身。
若为神龙。当能变化。
以小现大。以大现小也。
其龙忽没。俄顷复现小身。
跃出潭面。师展钵试之曰。
尔且不敢入老僧钵盂里。龙乃游扬至前。
师以钵舀之。龙不能动。
师持钵堂上。与龙说法。
龙遂蜕骨而去。其骨长可七寸。
首尾角足皆具。留传寺门。
师后以土石堙其潭。今殿前左侧有铁塔处是也(龙骨至已卯寺罹兵火因失未知所之)
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 中唐 · 韦贯之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唯圣奉天刑。
奋神武。
起隆平之运者。
非得臣无以成其业。
唯贤抱英略。
任艰难。
垂鸿不朽之绩者。
非偶圣无以展其材。
故欲理之主兴。
则佐命之臣出。
天人之际。
厥有明祗。
应期感发。
若合符契。
皇唐十一叶。
明天子受位。
将惩祸于四方。
天锡以忠武之臣。
登翊钧衡
赞扬威烈。
此圣贤相遇者。
以其天人合发之运欤。
侯谁膺之。
南平王其人也。
公讳崇文
其先齐太公之冑。
敬仲得姓。
而望于渤海
及容止奔燕。
或家于范阳
今则为幽潞人也。
奕世以礼义传家法。
至公七叶。
无分居异财。
化行于乡党。
开元降制使存慰。
及旌表门闾者。
咸至于再。
曾祖艺。
朝散大夫汴州长史
祖夔。
梁州司马
梁州都督
考行晖。
正议大夫怀州别驾
户部尚书
咸晦名垂裕。
庆不在其身。
公钟天之灵。
发地之秀。
膺时之杰。
起圣之期。
幼观儒书。
不屑章句。
雅尚义节。
志存功名。
遂学兵钤
习骑射。
术穷秘要。
艺擅国能
天宝末胡夷之难。
投笔砚
事平卢军偏裨
随镇淮右。
宝应中
代宗避狄陜服。
公从戎师。
又赴难行营。
扈跸还京。
策勋居最。
其后智光之称乱阴晋。
灵曜之俶扰大梁
崇义之负固襄汉。
常率别部为前锋。
功冠诸军。
累官执金吾太常
贞元初始授陈许节度都候。
及领所部随韩全义长武城
神策淮南陈许浙右四军同戍。
公总其侯奄之任。
临下肃。
士众悦而归之。
寻加开府仪同三司
始受蒲璧。
启封渤海
五年。
败犬戎于宁州
军师书勋。
授节制之号。
公亦迁职而进封为王。
全义还朝。
委以留务
四迁至御史中丞
十四年遂为长武城大使
卒伍贯于素隶。
纪律明于先令。
划壤为寨。
风尘不惊。
彻田为粮。
榛荒尽辟。
讫五六载。
昆夷不敢东顾。
边城晏闭。
二十一年就迁御史大夫
自至德已还。
天下多垒。
拥旄守土者。
至五十馀镇。
主帅就世。
将吏有得其柄者。
多假众怙力。
以求代袭。
朝廷每不得已。
因而命之。
是岁也。
西蜀戎帅相国韦公。
其佐刘辟
将踵武前事。
乃拒诏命。
逼胁使臣
围逼梓潼
争据剑门之险。
今上深惟宿弊。
一戎衣
以正四方。
谋于庙堂。
宰臣杜公黄裳赞定其策。
因荐公可任大事。
元年正月工部尚书右神策行营节度
总护诸将。
便道南征。
公之在镇。
缮甲兵。
励士卒。
常如待敌。
及奉诏而至。
即日进路。
三革五刃。
无不完具。
前军剋剑阁
遂解重围。
危城载邑
失地全复。
即授东川节制。
兵部尚书左丞
奋师败衄之馀。
当芟夷焚之后。
拊巡创痏。
怀辑逋离。
敷恺悌之仁。
起常伤之气。
义勇争奋。
羸饿者来苏。
贼众退保鹿头。
我师进至罗江县
相距半舍。
五月至于仲秋
小战则小利。
大战则大利。
夺其险要。
挫其锐气。
贼乃坚壁不敢争锋。
然而凭高阻深。
绵亘十里。
我攻彼守。
众寡相悬。
候便宜。
旷岁月。
则伤财留费。
稽我灵诛。
乃表请济师。
以图大举。
及军继至。
则分命勇锐。
入其心腹。
绝其糇粮。
介于连垒之中而军焉。
且俾申输前诏。
开约降之路。
大将仇良辅等。
执送方叔及婿苏强。
众四万馀人。
束手候命。
公乃俘二孽以献。
释将卒之縳。
复授以兵。
俾还龙垒。
无彼我之虞。
军吏咸有献疑。
谓非受降之道。
公曰。
彼逆以迫凶威。
父母妻子。
为其劫质。
今既穷归贳死。
夫何惧哉。
遂使降众先驱。
连营旅进。
率馀党奔于西山
公遣大将高霞寓郦定进以轻骑追捕。
及位(疑)于阳灌田。
弃马投江。
二将倒戟而出之。
遂擒以至。
械送阙下。
行献告之礼而戮焉。
公入成都
申严禁令。
无敢侵掠。
韨不改肆。
农不易亩。
姓感悦
如霁重阴而熙爱日也。
又以天子恩泽。
布于一方。
胁从诖误者。
咸宥其罪。
斩贼将邢泚以徇曰。
莫如此伪效诚款。
阴持两端。
三军接和。
如振尘埃而濯江汉也。
粤以十月检校司空
领全蜀十有三州。
外达诸蛮成泉安武
赐实封三百户。
封南平王
侍从之臣。
纪功篆石。
建碑于鹿头之下。
盖今相国裴公之词。
斯为不朽矣。
是役也。
师人赀费。
皆仰给有司。
量估僦直。
归于幕府
凡计缗百四十馀万。
其用未半。
而寇难平。
主者请私赢。
公曰。
有土实可以奉军。
国财非所宜隐。
尽命列上。
归之县官
时蜀之府藏竭。
无以赏功。
佐吏请重税编户。
公曰。
恩未及而遽徵敛。
人将不堪。
但命阅簿书
籍逋责。
得以备用。
氓不益赋。
吏无敢欺。
公常欲斥西戎
复凉陇。
自居益部。
亟以急病为请。
愿守边陲。
天子壮其忠。
且将付以一面之寄。
乃授相印。
仗钺于邠。
京西诸军。
都受统制
边城动洽威惠。
故以不约而信。
不令而严。
居三岁。
戎政允理。
将朝于京。
既而有疾。
犹扶强首路。
则以展軨效驾。
而大病至焉。
元和四年九月二十有五日
薨于官。
享龄六十有四。
军府哀恸。
如丧亲戚。
皇情震悼。
不听朝者三。
册赠司徒
赗以米粟布帛。
有加常等。
礼官考行。
谥曰威武
明年正月二十日
葬我司徒南平王于万年县。
设奠于国门之外。
百官成位。
吊哭以送。
君臣之义厚矣。
哀荣之礼备矣。
夫人董姓。
汝州长史珍之女。
正位中阃。
佐佑仁贤。
翟茀未荣。
鹊巢空在。
春秋三十有一。
大历十有四年五月一日终。
元和三年追封郇国
洎兹启殡淮右。
从公于居。
嗣子金紫光禄大夫行思王傅上柱国上谷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士政。
次子检校秘书监御史中丞士荣。
季子左卫率府冑曹参军士明
渐渍义方。
事由忠孝。
保持门户。
克缵家声。
君子知南平之业为不忘矣。
惟公气勇烈。
行易直。
内器剑距。
外不矫饰。
其治戎也。
持重有节制。
信赏以劝之。
明罚以齐之。
严不近苛。
奇必合正
每临敌制变。
励如猛鸷。
迅如风雨。
启行助雷霆之威。
断后保河山之阻。
故攻无不剋。
守无不固。
其牧人也。
使之蚕而衣。
稼而食。
不夺其时。
不竭其力。
载其清净。
一与休息。
故不能亲誉而潜饮其德。
蜀川隆富。
首冠藩服。
我以功而居有之。
是宜保尊荣安暇豫矣。
然而不屑宠利。
徇国捐躬。
振高风。
激时弊。
子文逃禄。
去病辞第
订之于我。
彼何琐细。
四纪事军旅。
百战成勋庸。
遭逢盛明。
升受鼎钺。
有贤人可大之业。
张盛后神武之威。
独立一时。
我无惭德。
自回旆南藩。
作捍西鄙。
朝廷以之倚仗。
四国以之瞻仰。
贪乱稔祸者。
窃视惕息。
彻其邪谋。
呜呼。
天不慭遗。
夺我何速。
公之冢嫡。
以贯之常学斯文。
掌书命
授以不刊。
俾传信词。
采遗烈于世家。
无惭实录。
奉孝思之诚托。
有愧当仁。
式表新阡。
永昭神道。
铭曰。
幽朔之都。
浸辽镇碣。
气象盘郁。
英灵峻发。
克生南平
挺为人杰。
幼秉忠壮
蹈兹武节。
韬略悬解。
艺能冠绝。
天宝季岁。
胡夷猖獗。
爰执干橹。
遂从征伐。
屡偾豺牙。
频探虎穴。
勋名克树。
爵禄有列。
惟天因人。
惟人奉天
惟贤傒圣。
惟圣资贤。
灵命阴骘。
有开必先。
自昔多难。
方隅擅权。
操兵袭位。
四纪之年。
光烁我后。
雄断精坚。
将致武训。
俾夫顽迁。
蠢尔庸蜀。
负险专地。
帝谓南平
总戎为帅。
式遏乱略。
辅成吾志。
南平秉钺。
如火烈烈。
取彼凶孽。
献于天阙。
式其怙乱。
必寘夷灭。
万邦震惊。
九截荒札。
乐土全蜀。
任雄一方。
南平莅止。
匪居匪康。
我怀急病。
整守西疆。
帝庸嘉信
于邠斯镇。
受委戎统。
登荣相印。
鼎餗方饪。
干戈未衅。
任重道远。
时行运穷。
舟移巨壑。
日下高舂。
摧藏壮气。
恻怆遗忠。
缛礼归厚
明思有融。
哀哀令嗣。
克孝惟终。
篆记乐石。
昭明世功。
奋乎千载。
式是英风。
金刚般若经序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天竺别集》卷上
叙曰:《金刚般若经》者,粹极无碍之理慧也。
厥致有三:曰实相,曰观照,曰文字。
三者异容而同体,皆般若也,非相由也,非相含也,不可离也,不可合也。
茍不分而分,则《经》曰不可思议智境,实相也;
不可思议智光,观照也;
不可思议智炬,文字也。
实相也者,经之体也;
观照也者,经之宗也;
文字也者,经之用也。
宗所以导万善、会无相,臻乎极者也;
用所以荡万惑、豁神悟,尽乎际者也。
体则不然,中道自居,安安无迁,寂含众妙,廓周无边,故能为万物资始也。
圣人即一而修三,即三而达一,成斯曰波罗蜜,居斯曰秘密藏。
广矣大矣,不可得而思也。
但悲夫生生,著有取空,笼槛异系,莫知自出。
故众圣合符,七会鹫头,七会祇树,一会他化,一会露地,凡四处十六大会。
斯经预祇树也,为刚杵、为利钁,碎二死之邪山,凿无明之磐石。
极五眼而洞视,彻三智之融照。
持四句胜三河之施,导三檀等十方之空。
信根未深,闻功狂乱,信哉斯言也。
梁真谛引六种《金刚》以谕经旨,犹为执笔者所讥。
今见首轴署八神四萨埵愿文梵偈,首尾安杂神咒,引三十二段碎而割之。
虽欲赞扬,翻为污渎。
今并削而去之。
贺生擒侬智高母表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九、《武溪集》卷一六、《粤西文载》卷三
臣某言:十月二十四日,于大理国特磨道生擒到蛮贼侬智高母伪称太后阿侬,并弟侬智光、男侬继宗、侬继封等。
寻差管押,于今月初五日,起离邕州赴阙去讫。
皇化远覃,通九译而无外;
天诛所及,虽万里而必擒中谢。)
伏以国家三圣开基,千岁接统,鬼区请吏,海表同文。
嗟彼蠢蛮,产兹悍妇,会于凶族,济以奸谋,篡父党以假权,屠子婿而兼土。
自开邑部,靡识君师;
习为豺狼,遂生蛇豕。
去附庸之旧壤,并傍近之小区,侵轶省封,偷延岁律。
边臣罔上,不以实闻;
寇孽野心,因之内侮。
以至燔毁郡县,系虏吏民,东剽番禺,北窥象,屡徼王命,图据边关。
所赖者睿算受成,枢臣总律。
犬羊之众,迎刃而亡;
禽鸟之惊,弃巢而遁。
永言夷域,绝异华风,毒雾郁而上蒸,锐旅艰于深入。
假辩士之缓颊,诱群蛮而协心。
峒民授甲以赴期,寇党倒戈而自请。
众谋亶集,元恶就擒。
犹托井蛙而自尊,岂知天网之难漏?
本根既举,枝叶必从,眷是炎荒,渐纾边患。
此盖皇帝陛下尧仁天覆,汉诏春融,恢皇策而俗既大同,叠天威而远无不譓。
故得九夷之外,闻恩信以咸来;
一恶所归,在逃遁而靡隐。
罔遗寸镞,遂获渠魁,再清铜柱之郊,庸正藁街之戮。
亮惟朝著,同震欢声。
臣伏限守任边州,不获抃蹈阙庭,臣无任。
贺诛侬智高母表1055年6月12日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九、《武溪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臣某言:据本州进奏官申,蛮贼侬智高等,大理国已斩除讫。
奉圣旨,阿侬腰斩,侬智光、侬继宗、继封各处斩讫者。
卉服之蛮,敢干国纪;
藁街之戮,用正天诛中谢。)
伏以国家道贯百王,德涵万县
东渐西被,邈踰尧禹之封;
北洽南翔,迥溢汉唐之域。
蠢兹凶族,素隶侯藩,尝窃地以逃来,因拒关而弗纳。
而乃赘居边境,盗弄兵锋,驱掠吏民,燔劫郡县。
久安之俗,闻寇则惊,守长弃城而悉奔,士卒投戈而自溃。
乘此绎骚之势,肆行僭拟之名。
母号感星,年称启历,揉践者十二郡,屠害者数万人。
还据金汤,图为窟宅。
繇是睿谋独断,枢辅专征,庙堂之算有成,步骑之师齐进。
爪牙虽众,当一战以皆摧;
巢穴既倾,弃六亲而莫保。
寓所生于假父之国,投孤族于远夷之君,过为巧诈之词,自作偷生之计。
殊不知天下共恶,神理弗容,蛮貊虽遥,恩信可结。
元凶支党,先从原野之诛;
顽媪孽童,卒伏市朝之法。
国章明备,式昭雷电之威;
天网恢疏,难漏鲸鲵之戮。
四方共快,万口同词。
臣伏恨远守郡条,不获蹈舞阙庭,臣无任。
法云寺礼拜石记109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夫供养之具,最为佛事先,其法不一。
他山之石,平不容垢,横展如席,愿为一座具之用。
晨夕礼佛,以此皈依。
当敬礼无所观时,运心广博,无所不在,天上人间以至地下,愁触智光
闻我佛修道时,刍泥巢顶,沾佛气分,后皆受报。
则礼佛也,其心实重。
有德者至,是礼也,愿一拜一起,无过父母。
乘此愿力,不堕三涂。
佛力不可尽,石不可尽,愿力不可尽。
三者既不可尽,二亲获福,生生世世,亦不可尽。
今对佛宣白,惟佛实临之。
元祐八年七月中旬内殿崇班马惟宽舍。
石像大士元祐元年三月 北宋 · 徐恪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七、《吴都文粹》续集卷三一、《吴都法乘》卷二、《虎丘山志》卷二二、道光《苏州府志》卷一三六
有圣人焉,得大圆通,能以善应妙行,不拘一方而随感示现;
无作妙力,不遗一物而自在成就。
夫何故?
本如来藏,真音闻体,如水中月,遍一切处。
观音大士化道无碍,本有如是。
故佛与辟支,声闻等身,随其得度而为说法;
人与非人,险难诸境,随其恐怖而施无畏。
则妙相示现,妙力成就,可思议哉!
吴兴臧逵少侍亲嘉禾,以瘵疾,常茹斋诵《观音》。
梦白衣人针其耳疾,遂愈。
逵善丹青,弟宁事镵刻,因愿以观音像于石,且首欲绘相为法,不敢以意取,而祈以梦證。
心思颇勤,十年如是也。
一夕,梦观音行道之相,及觉,能追之。
故臧氏所传,吴人以为应梦观音焉。
庆历丙戌自秀如杭,复来苏募众立像,往返经画二十年。
晚得钟离智光者助,凡举大缘,无能为之资,则诱募必以众力。
逵窭且贫,独其心至诚,终始不倦。
虽道途之久,羁旅之困,世情之艰难,人不堪受,逵晏如也。
吴俗乐善好施,其视逵所为,孰不散所有以助。
积日月之施为,足以成其志。
因访太湖洞庭,得石寻馀,玉润而金声。
宁像之,唯相之肖。
其瑶冠缨服、圆容丽质,世人皆能为;
独行道之相,梦感心得,如有所授而不自知,虽大巧在前,其能毫发加损耶!
若厦屋以为帡幪,阑楯以为防限,大小之材备缔构者,皆以良石。
熙宁癸丑,得地于苏州虎丘剑池之西南。
明年九月朔,立宇置像,随各就绪。
又得时公卿大夫《观音经》墨妙,终卷字仅百数,勒之石壁,以永其传。
斯时之盛事也。
且灵明虚寂,无相可取,上机喻焉,中下蔽蒙,随其流转,不以相示之则不信,不以善导之则不入。
此西方圣人于有为中随所建立,或具以威仪而有名相,饰以庄严而为功德,皆以渐次使之信入而已。
世之佛像,其土木瓦甓,金碧丹雘,取于所募甚众,而所积且勤;
然成非其材,寓非其地,一失经始,则弊不旋踵。
石藏湖津,融结成就,浸渍澡雪,其体坚,其质粹,而成之得其材;
飞甍峻宇,乔松绝岭,青萝白云,气象洒落,丛林之冠,而寓之得其地。
则创置之美,悉具于此,足以副圣相感通之意。
在物所为,供养承事、依归瞻仰者愈久而不厌,其利可胜计哉!
夫即相论道,而道不异相,即方丈之室、寻尺之像,华藏之道场,普门之法身于是乎在,以至大千亦复如是,何适而非真耶!
元祐丙寅春季初吉日徐恪记。
住山慧先立。
禅教五派宗源 北宋 · 释惟白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夫出家作沙门者,须悟佛心宗,明见本性,解佛教旨,通畅精义,则禅定戒慧了然圆證,如说而行,乃真佛子也。
若滞之一隅,则偏而不通;
或二俱未习,则名字比丘,良可伤哉!
且佛心者祖祖密传,直指悟心證性,乃云门、临济、曹洞、法眼诸禅门宗师之所提唱也。
佛语者则师师演说,以论净戒定惠,乃贤首、慈恩、天台南山诸教门法师之所阐扬也。
然诸宗门下接踵传持,各代有其人,不可备论矣。
子传佛心外穷佛语旨,常阅《大藏经》,以其字号随函卷轴,考束部类,品题撮义,摭而录之,庶几五千馀卷纲目,顿现定境。
抑亦俾乎来者于此先明大旨,然后披其经文,则皎如镜像。
其或踏著透脱一路,无俟斯矣。
然传道传教,宗源因而述之,俾不滞偏局而通弘法道庄严圣世也。
且如来在多子塔前,分半座而授手金色头陀,便传正法眼,令教外别行付上根辈。
天竺继之者二十七世,达磨入于中国传乎可祖,至于六代曹溪门下,分枝列派。
以之今日诸宗师共所提唱者,谓之直指悟心见性宗,乃曰禅门也。
如来在菩提场,文殊、普贤二大士当机启悟,而后马鸣、龙树二祖师,青目、清辩二尊者,洎智光法师次第传演。
中国则帝心禅师智俨尊者,贤首、清凉国师,洎圭峰定惠广而序述。
以之今日诸法师共所阐扬者,谓之一念圆融具德宗,乃曰贤首教也。
如来在鹫峰山,慈氏菩萨启蒙识智,而后无著、天亲二大士,护法、难陀尊者,洎戒贤法师续明斯旨。
中国则三藏奘师慈恩基师大为嗣述,以之今日诸论师共所传讲者,谓之三乘法相显理宗,乃曰慈恩教也。
如来在给孤独园,优波离躬行性相戒法,而后分诸部类。
鸡头寺耶舍尊者,以至诸派嗣续弘持。
中国则僧护、惠猷、僧业僧祐高僧,洎澄照宣师恢弘细行,以之今日诸律师共所持守者,谓之行事防非止恶宗,乃曰南山教也。
如来灭后五百年,龙树祖师传正法眼,外述中论颂,而后青目尊者分别明菩萨条畅妙义。
中国则惠文禅师、思大和尚智者国师,洎灌顶、左溪朗荆溪然三尊者,续大玄旨,以之今日诸讲师共所发挥者,谓之四教法性观行宗,乃曰天台教也。
然教分五宗,实枢机如来所说经律,论靡不该罗,其道本一贯也。
窃尝以塑佛者为喻。
喻之何谓也?
若慈恩教者,如立佛骨上筋泥也;
南山教者,如裹佛细泥致密也;
天台教者,如安佛五脏,内备也;
贤首教者,如装佛金彩色泽也;
禅门宗者,如著佛眼珠开光明也。
如是则阙一而不可也。
在乎智者,以譬喻得解耳。
大悟性者,各宗本具。
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昭和法宝总目第二卷。
游南禅 北宋 · 释德洪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智光广大精进力,化作人间释梵宫。
我亦生涯无一钵,伴公他日听楼钟。
题超道人莲经1118年6月4日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七、《石门文字禅》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南昌饶益院除馑惠超,自幼出家诵此经。
年二十六试于有司,以精通得度,即受具。
游诸方,事善知识,发明心要。
及还,掩关以金为墨,书《妙法莲华经》。
政和八年六月四日清晨,携以示予,开卷熟视,笔墨精到,衡斜布列,皆有节度
非精诚尽力于此法,莫能臻是也。
予闻一切契经,皆佛所演,而此经独称过去诸佛。
先说法喻,双举莲之为喻,以三世同时,十方同会。
方其开时,即有果;
于果中,即有因,莲华、莲实、莲密是也。
诸子虽分布,而会聚之未尝隔断,此其名莲。
莲,连也。
《般若》曰:「一切智智,清净无二」。
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者以是哉。
梁大沙门僧祐,平生书写诵持,未舍受即身为烂瓜香,已舍受即舌本为青莲华香,皆其精进真信之力所成就。
陈大沙门惠思诵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恍然见灵山一会,俨然如昨。
盖此经有不思议力,入二十五种三昧。
以大行慈悲入中观,以梵行慈悲入幻观,以胜行慈悲入止观。
令一切众生自然见如是事,入菩萨一切色身,三昧之旨也。
师坏衣钵,食一室,枵然与世相忘,以精勤之力,致工于此法,可谓知本矣。
予将见生身,发无垢智光
方吾法下衰,而用志如是,谁不随喜,愿世世同
登内院,见慈氏,预闻妙义,顿舍人法二执證,对现色身,此予志也。
甘露灭某谨题。
潭州开福转轮藏灵验记1119年5月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石门文字禅》卷二一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
长沙,楚之大藩,民俗殷富可也,而山水之富亦擅名天下。
千雉垣叠,万井喧阗,而嚼岳色之芳鲜,饮湘流之甘寒。
宝坊精舍,楼观追逐,烟云蔽亏,梵放酬酢,如钱塘西湖,伊洛之嵩少。
开福在郡城之北,基构雄誇,尽占形胜,昔马氏植福之地也。
弘法聚徒,皆当时之望士,号大丛林,名镇诸方。
马氏尝命苾刍智光建东藏,奉安法宝,欲增妙丽,规法忉利诸天。
以意造,不合教乘,议者曰:「惟劲禅师隐居岳中三十年,得心法之要,而淹通三藏,异迹甚著」。
厚礼致之,劲果来于是。
布地文石为云涛之状以象海,琢石云涛之上以象须弥山,建大轮山之颠而辅以小轮四,棋布峙立,如人聚五指。
翔空为朱栏青锁,间见层出,以象忉利宫阙。
之徒颇相折难,博引《楼炭》等经,《瑜伽》、《俱舍》诸论,證尤甚明。
尊者室利嚩啰者来自五天,是之说,而藏乃克成,为湖湘第一。
政和之初长老道宁东山法道食堂,日五千指,百须颐指可办,门人法圆实阴相之。
宜丰人,短小精悍,而材能任事,使牧众,典金谷,道俗归之。
剋日而化,潭帅以大长老智公黄龙高弟,时年九十馀,可嗣其席,遣令佐即云盖迎之。
智以老辞。
令佐曰:「太守请饭乃不赴,贻法门之咎」。
智至,即鸣鼓问其故,曰:「请师住持也」。
心知堕其计中,受之未几,以职事付其嫡子文正
文正本色,饱参有局量,克肖前懿。
不以新故二其心,唯集诸功德成就胜缘。
三年化众檀钟瑜等翻修藏殿,五年将毕工。
九月己卯,梦合抱之木半空而止,蒲伏,疑将压焉。
呼曰:「谁为此木危人如此乎」?
有答者曰:「此藏心也」。
黎明觊州男子程俊来谒,愿施木以修藏,如梦中。
自是施者日填门。
十月癸丑,使木工张询梯其颠,施斧凿,得木镂谶文,其略曰:「吾成此藏,魔事极多。
不踰二百年,有吾宗法子革作转轮,此其基也」。
住持者,荆山宝也。
法子者,月望也。
匠者,弓长也。
自伪天福癸丑至宣和改元己亥,盖百九十馀年,夫岂偶然也哉?
余获拜观,遣十辈下推其毂,五轮俱旋。
其上涂金间碧,电驰风绕,庄严之丽,惟见者心了,而言所不能形容也。
自言其巧非木工所能,皆梦中若有指授者。
凡费缗钱五百万,六年而后成,且求文以记其事。
余闻三世如来教法,有微尘数偈句,藏于龙宫,秘于五天者。
太山毫芒尔,而流传中国者,才五千轴。
然众生痴迷,且不闻其名,况义味乎?
双林大士以平等慈,行同体悲,广摄异种,为此方便。
如疲军闻梅林,虽未及见,而渴心止;
如病夫入药肆,虽未得饮,而病已除,况于见之而获饮者乎?
虽若简易,然不犹贤于未知者耶?
晋道人惠受,尝宿王坦之园,梦以园营精庐。
既觉讶之,假寐复理前梦,以语坦之,遂果其事。
已而又梦得刹柱,明日行江亭,获随流之木。
法师昙彦居越州龙兴寺大殿隳坏,众请彦修之。
彦曰:「非贫道力也。
却后三百年,有非衣檀越来兴此殿」。
及期,太守裴肃果符其谶。
呜呼,退然寒窭,一钵行人间而已,梦如惠受,而非有王氏之园为之赀谶;
如昙彦,而非有裴公之力成其愿,乃能不起于座,出双林之横枝,续光明之千焰,必有大过人者,可无书乎?
五月日记。
衢州开化县灵山寺大藏记1106年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九、《北山小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
寿圣灵山寺开化为大僧坊。
崇宁元年,其徒从演始建转轮经藏,奔走勤事,五年而后成。
下固上壮,爽博宏致,校饰众具,炜奕严好。
圣像法籍,俨如化成,屹如宝聚。
邑人程俱来至其所,竦仰正伫,说偈称赞。
演故具石宇下,来请记矣,遂以文其碑云。
其词曰:世界无尽如虚空,是故诸佛亦无尽。
佛既无尽法亦尔,于诸缘起而出生。
我观清净法门海,十方导尊常演说。
一一念中一一说,如是展转难思劫。
正使众生无数量,皆获三昧闻持藏。
于此尊所说法,不能共记一品义。
设复笔高须弥聚,濡以万亿恒河水,等三千界大经卷,不能书佛所说法。
那由他中一少分,况此五千四十卷,何异大地一尘末。
人中师子无畏者,于第一义安不动。
如斯清净法门海,一言演说尽无馀。
正使一切诸众生,皆获智慧三昧海。
不能了此一言者,思惟究竟云何说。
设复毛端滴海尽,此诸水滴可知数。
乃至微尘悉可知,叵思议此甚深法。
则是五千四十卷,一字一句法无馀。
我今普愿群生类,皆获摩诃法宝藏。
真如实际以为地,覆以喜舍慈哀宇。
清净平等之大轮,贯以忍力金刚轴。
无碍机关极明利,运以解脱神通力。
菩萨心珠饰其上,一一常放大智光
种种方便为华鬘,妙行缯䌽为幡盖。
七净之华以为网,梵音深妙为宝铃。
涂以大愿功德香,布以觉分菡萏华。
护以方等调柔帙,百千三昧为实函。
中有无尽陀罗尼,非生盲人所能睹。
如我今者如是说,所说如幻说如响。
若人于此一大教,初心回向如来藏,是人已获无碍智,是知诸佛秘密说。
芮城县寿圣寺师和尚润公塔铭(有序 政和元年七月 北宋 · 尹称孝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七
和尚名惠润,生于太原平晋
刘成,母毕氏,幼知其为法器,逮年二十,遣即其邑崇圣寺礼僧崇海为师,当嘉祐六年正月也。
治平之四年,会绍天皇帝诞节,试天下僧尼童,而师以诵经得度。
是年三月祝发,且从其府之资圣院式坛授戒。
自是检身持律,以不见道不足以偿出家之本意,乃趍西都龙门,就真戒大师悟真而学焉。
熙宁庚戌,终丙辰,更七春秋,而尽传其业。
所通经论,若唯识之秘言,法华之妙旨,靡不该究,为众所推。
盖其警悟开敏、精进勇力如此。
蒲之普救,知名寺也,师始往升座讲说,后学之徒,听者以百数。
复从其郡开元寺法师因公授大乘,是为戒师。
元丰初,芮僧文智与邑之信善士姚拯辈诣师,恭钦作礼,恳请于此住持。
时是院一丘墟故寺基尔,师至而化众檀越,相与经营缔构,馀三十年。
凡今之殿塔钟阁,门廪厨庖,法堂僧室,修廊邃宇,雕镂绘塑,金碧焜耀,穷壮极丽者,皆师之所为也。
所度弟子智深而降,凡一十七人。
乃若游习京师,克嗣院事,则有衣紫僧智广者;
开演经论,传师之学,则有座主僧智雅者。
其馀亦皆醇古干力,恪奉师训,见者知其为润公门人也。
师以大观四年岁庚寅正月丁巳,初无疾恙,召群弟子属以后事,右胁而化,寿六十九,腊四十四。
政和改元夏四月智广与其法眷昆弟共作甓室,以厝其真躯。
举事之日,邑之众大和会至百千人,咸往观焉。
噫,润公起身民家,暨为僧,能以行业自显,盖所谓豪杰之士矣。
生而化其人,作众难事,成若反掌,殁犹使人忻慕感悦而不忘也,顾岂独能以因果祸福之说撼其心哉,亦必有不言而诚,以得诸人者。
邑学尹称孝闻其风而悦之,因为论次而书其事,且系以铭云:
维是寿圣,昔为法昌。
造自既废,恢焉未遑。
爰有大士,来从冀方。
增庳易陋,崇起道场。
成已厌离,寂归何乡。
碧潭秋月,俄晦其光。
雁级突兀,澄观云亡。
猊座凝尘,生公一堂。
遗躯示幻,不火而藏。
龛置甓室,如植宝幢。
至者作礼,为道津梁。
凡境中人,钦信毋忘。
宋政和辛卯中元日,门人智演、智光、智盛、智轮、智宝、智浩、智明智圆、智淋、智雅、智文智广、善琮暨师孙、师赞、师敏、智岳、师计、师海、师真、智隐、智岩、师正、海云共建,时恩辩、琼深已化。
查总卿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澹斋集》卷一二
省躬无似,宜自置于散閒;
事贤有时,顾奚论于蚤晚。
物蒙收于已屏,途罢哭于将穷。
盖教督于始者,将以成就其终;
而鞭策于前者,亦以警励其后。
感服洪施,激昂懦衷。
恭惟某官智光𦕈绵,才绝等比。
文章孤出,渊源家世之深;
议论横吞,土苴古人之奥。
天禄分杖头之照,淮西磨楯鼻之煤。
倦承明直而辍献可替否之猷,屈外计府而用损上益下之义。
百姓足君孰不足,大夫贤人皆曰贤。
最闻益高,驿召将迩。
识其大者,将用于经纶开济之中;
眇乎小哉,岂止此歛散斡旋之际。
遇踊跃之金,虽以不祥弃;
待轮囷之木,或以无用收。
致令琐孱,终累坏冶。
某赋姿不武,行世多奇。
已再而衰,实难堪于俎豆;
然少也贱,正当任之斗筲。
匿垢含污,倚海山之藏;
息黥补劓,干造化之仁。
不鸣之雁,念何逃于釜鬵;
半焦之桐,尚冀加于宫徵。
敢不勉驽马十驾之力,庶几及跛鳖千里之功。
少酬深知,亦慰晚节。
峰禅师塔铭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二、《渭南文集》卷四○、《咸淳临安志》卷八三、《蜀中广记》卷八五、嘉庆《峨眉县志》卷九
南山长安秦中西南驰,为嶓为𡹋。
𡹋东行,纡馀起伏,历蛮夷中,跨轶且千里,然后秀伟特起,为三峰,摩星辰,蓄云雨,龙蟠凤翥,是名峨嵋山
通义犍为二郡,实在其下,人钟其气,为秀民杰士。
出而仕者,固多以功业文章,擅名古今。
至于厌薄纷华,弃捐衣冠,木食涧饮,自放于尘垢声利之外,而不幸为人知,不能遂其隐操,亦卒至于光显荣耀者,如别峰禅师是也。
师名宝印字坦叔,生为龙游李氏子,世居峨嵋之麓。
少而奇警,日诵千言,然不喜在家,乃从德山院清远道人得度。
自成童时,已博通六经及百家之说,至是复从华严起信诸名师,穷源探赜,不高出同学不止,论说云兴泉涌。
众请主讲席,谢不可。
圜悟克勤禅师有嗣法上首安民,号密印禅师,说法于中峰道场,乃挈一笠往从之。
一日,密印举僧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
岩头叱曰:「是谁起灭」!
师豁然大悟。
自是室中锋不可触,密印恨相得之晚。
圜悟自南归成都昭觉,乃遣师往省,因随众入室。
圜悟举从上诸圣,以何法接人。
师举起拳,圜悟曰:「此是老僧用者。
孰为从上诸圣用者」?
师即挥拳。
圜悟亦举拳相交,大笑而罢。
圜悟叹异之曰:「是子他日必类我师」。
留昭觉三年,密印犹在中峰,以堂中第一座致师。
师辞,密印大怒曰:「我以法得人,人不我传,尚何以说法为」!
欲弃众去。
众皇恐,亟趋昭觉,罗拜恳请,圜悟亦助之请,始行。
道望日隆,学者争归之,虽圜悟、密印不能掩也。
久之,南游,见沩山佛性泰、福严月庵果、疏山草堂清,皆目击而契。
或以第一座留之,师潜遁以免。
最后至径山,见大慧杲
大慧问曰:「上座从何处来」?
曰:「西川来」。
大慧曰:「未出剑门关,与汝三十棒了也」。
曰:「不合起动和尚」。
径山众千七百,虽耆宿名衲,以得栖笠地为幸,顾为师独扫一室,堂中皆惊。
大慧南迁,师亦西归。
始住临邛凤皇山,举香嗣密印。
历住广汉崇庆武信东禅、成都龙华眉山中岩,复还成都,住正法。
道既盛行,士大夫亦喜从之游。
筑都不会庵,竹幽邃。
暇日,名胜毕集,闻师一言,皆自谓意消,稍或间阔,辄相语曰:「吾辈鄙吝萌矣」。
其道德服人如此。
俄复下硖,抵金陵
应庵华方住蒋山馆师于上方,白留守张公焘,举以代己。
闻,即日发去。
陈丞相俊卿来为金陵,以保宁延师,俄徙京口金山,学者倾诸方。
金山自兵乱后,虽屡葺,莫能成,至是始复大兴,如承平时而有加焉。
异时,居此山鲜逾三年者,师独安坐十五夏。
潭帅张公孝祥,尝延以大沩山
师与张公雅故,念未有以却,而京口之人,自郡守以降,力争之,卒返潭使。
魏惠宪王牧四明,虚雪窦来请,师度不可辞,乃入东。
凡住四年,乐其山林,有终老之意,而名益重。
被敕住径山淳熙七年五月也。
七月,至行在所,至尊寿皇圣帝降中使,召入禁中。
以老病足蹇,赐肩舆于东华门内,赐食于观堂,引对于选德殿,特赐坐,劳问良渥。
师因举古宿云:「透得见闻觉知,受用见闻觉知,不堕见闻觉知」。
上悦曰:「此谁语」?
曰:「祖师皆如此提倡,亦非别人语」。
上为微笑。
时秋暑方炽,师再欲起,上再留,使毕其说,乃退。
后十馀日,又命开堂于灵隐山,中使赍赐御香,恩礼备至。
十年二月,上制《圆觉经注》遣使驰赐,且命作序。
师乃筑大阁秘奉,以侈上恩。
师老,益厌住持事,门人惧其远游不返,相与筑庵于山北,俟其归。
今上在东宫,书「别峰」二大字榜之。
十五年冬,奏乞养疾于别峰,得请。
明年,上受内禅,取向所赐宸翰,识以御宝,复赐焉。
绍熙元年冬十一月,忽往见今住山智策告别。
策问行日,曰:「水到渠成」。
归取幅纸,大书曰:「十二月七日夜鸡鸣时」。
如期而化。
奉蜕质返寺之法堂,留七日,颜色精明,须发皆长,顶温如沃汤。
是月十四日,葬于别峰之西冈。
寿八十有二,腊六十有四。
得法弟子梵牟、宗性、道奇、智周慧海、宗璨等,得度弟子智穆、慧崇等百四十有七人。
慧绰者,山阴氏子,当以荫得官,辞之,从师祝发,又得记莂,遁迹岩岫,终身不出。
师既示寂,上为敕有司,定谥曰慈辩,且名其塔曰智光,庵曰别峰,极方外之宠。
师说法数十年,所至,门人集为语录。
晚际遇寿皇,被宸翰,咨询法要,皆对使者具奏。
将化,说偈尤奇伟,已别行于世,此不悉著。
三年三月,法孙宗愿走山阴镜湖,属某铭师之塔。
某与师交最久,尝相约还,结茅青衣唤鱼潭上。
今虽老病,义不可辞。
铭曰:
圜悟再传,是为别峰。
坐十道场,心法之宗。
渊识雄辩,震惊一世,矫乎人中龙也。
海口电目,旄期称道,卓乎涧壑也。
叩而能应,应已能默,浑乎金钟大镛也。
师之出世,如日在空。
升于旸谷不为生,隐于崦嵫其可以为终乎?
满散疏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七、《洺水集》卷二一
霜清猗殿,新腾玉色之晖;
香霭梵宫,共祝金刚之寿。
大启诸天之供,普同率土之心。
恭愿仁覆慈云,智光惠日
一尘不警,落旄头于昴毕之间;
万岁为期,明寿星于角亢之次。
福业院记端平三年九月 南宋 · 常棐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五、光绪《海盐县志》卷七、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二八
海盐县直社之南,去廛市远,冈阜绵延,林坰蕃郁,地据爽垲,有佛庐曰福业教院,释氏所谓观世音大士道场也。
号华严庵绍兴五年僧善孚开山住持,请今额。
县之旱潦则祷于斯,疾疠则祷于斯,合妃继似则祷于斯,揭虔妥灵,咸若有答,庞合猥附,俯伛旅拜,日数十百人。
烛炬香篆,继晷连明;
珠幡宝幢,缤纷沓袭。
初,院有道法师者膜拜像前,倏获舍利七粒,神光陆离,观者堵集。
院沿庵旧,住持净堪及哲公尝再鸠工缔造,视他精舍具体而微。
宝庆丁亥,震风凌雨,板槛楹梁既朽既败,级塼覆瓦既圮既坏。
智光主斯刹,念欲经营,而乃力弗赡。
大夫丘公来莅事,甫三日,至院,歔欷顾瞻,爰畀院南漏泽园故地,俾种莳以歛其入。
院故有田若地,白台府蠲其税赋,率僚佐邑民捐金施予。
大殿门庑,斋堂庖湢,轮乎奂乎,不愆于素。
役始绍定元年七月,迄端平三年六月
自院之立,未有盛于今日,之力欤!
惟堪也哲也,暨智光也,俱学天台教于钱塘天竺寺,寺亦大士道场。
钱塘今为行都,上自朝廷,凡有祷,为群望先。
大士之惠斯邑,其以灵于天竺者灵于福业乎?
则斯院也,与宋无斁,而光之力于斯院也亦无斁哉!
端平丙申重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