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福田论 南北朝末隋初 · 释彦琮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五、全隋文卷三十三
昔在东晋太尉桓玄议令沙门敬于王者。
庐山远法师,高名硕德,伤智幢之欲折,悼戒宝之将沈,乃作《沙门不敬王者论》。
设敬之仪,当时遂寝。
然以缉词隐密,援例杳深,后学披览,难见文意。
聊因暇日,辄复申叙,更号《福田论》。
云:忽有嘉客,来自远方,遥附桓氏,重述前议。
主人正念久之,抗声应曰:「客似未闻福田之要,吾今相为论之。
夫云福田者何耶?
三宝之谓也。
功成妙智道登圆觉者,佛也;
玄理幽寂,正教精诚者,法也;
禁戒守真,威仪出俗者,僧也;
皆是四生导首,六趣舟航,高拔天人,重逾金石,譬乎珍宝,劣相拟议。
佛以法主标宗,法以佛师居本。
僧为弟子,崇斯佛法,可谓尊卑同位,本末共门。
语事三种,论体一致,处五十之载,弘八万之典,所说指归,唯此至极。
寝声灭影,尽双林之运;
刻檀书叶,留一化之轨。
圣贤间起,门学相成,和合为群,住持是寄。
金人照于汉殿,像法通洛浦,并宗先觉,俱袭旧章。
图方外而发心,弃世间而立德,官荣无以动其志,亲属莫能累其情,衣则截于坏色,发则落于毁容,不戴冠而作仪,岂束带而为饰?
上天之帝,犹恒设礼;
下土之王,固常致敬。
有经有律,斯法未殊,若古若今,其道无滞。
帝王之重,亚神祇之大,八荒钦德,四德归仁,僧尼朝拜,非所闻也。
如怀异旨,请陈雅见」。
客曰:「《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老子云:域中有四大,王居一焉。
窃以莫非王土,建之以国,莫非王臣,系之以主,则天法地,覆载兆民。
方春比夏,生长万物,照之以日月之光,润之以云雨之气,六合则咸宗如海,百姓则共仰如辰,戎夷革面,马牛回首。
蛇尚于隋侯,鱼犹感于汉帝,岂有免其编户,假其法门,忘度脱之宽仁,遗供养之弘造,高大自许,卑恭顿废,譬诸禽兽,将何别乎?
必能驾御神通,得成圣果,道被天下,理在言外。
然今空事剃除,尚增三毒,虚改服饰,犹染六尘,戒忍弗修,定智无取,有乖明诲,不异凡俗。
讵应恃、宣读之劳,而抗礼万乘;
藉形容之别,而阙敬一人。
比丘接足于居士,菩萨稽首于慢众,斯文复彰,厥趣安在?
如以权道难沿,佛性可尊,况是君临,罔非神降,伯阳开万龄之范,仲尼敷百王之则。
至于谒拜,必遵朝典。
犹有沙门,敢为陵慢,此而可忍,孰可容乎?
弊风难革,恶流易久,不遇明皇,谁能刊正。
忽起非常之变,易招无信之讥。
至言有凭,幸垂详览」。
主曰:「吾所立者,内也。
子所难者,外也。
内则通于法理,外则局于人事,相望悬绝,讵可同年?
斯谓学而未该,闻而不洽。
子之所惑,吾当为辨。
试举其要,总有七条:无德不报,一也;
无善不慑,二也;
方便无碍,三也;
寂灭无荣,四也;
仪不可越,五也;
服不可乱,六也;
因不可忘,七也。
初之四条,对酬难意;
后之三条,引出成式。
吾闻天不言而四时行焉,王不言而万国治焉,帝有何力,民无能名?
成而不居,为而不恃,斯乃先王之尽善,大人之至德。
同沾庶类,齐预率宾
幸殊草木,差非虫鸟。
戴圆履方,俯仰怀惠;
饮水,饱满衔泽。
既能矜许出家,慈听入道,断粗业于已往,祈妙果于将来。
既蒙重惠,还思厚答。
方凭万善之益,岂在一身之敬?
追以善答,摄报乃深;
徵以身敬,收利盖浅。
良以僧失正仪,俗灭馀庆。
僧不拜俗,佛已明言,若知可信,理当遵立。
知谓难依,事应除废,何容崇之欲求其福,卑之复责其礼?
即令从礼,便同其俗;
犹云请福,未见其润。
此则存而似弃,僧而类民,非白非黑,无所名也。
窃见郊禋总祭,唯存仰福为尊。
僧尚鄙斯不恭,如何令僧拜俗?
天地可反,斯仪罕乖,后更为叙,是谓无德不报者也。
法既渐衰,人亦稍末,罕有其圣,诚如所言。
虽处凡流,仍持忍铠;
纵亏戒学,尚谈智典。
如塔之贵,似佛之尊,归之则善生,毁之则罪积。
猛以始发割爱,难而能舍;
弘愿终期成觉,迥而能趣。
斯故剃发之辰,天魔遥慑;
染衣之日,帝释遥欢。
妓女聊被,无漏遂满;
醉人暂剪,有缘即结。
龙子赖而息惊,象王见而止怖,威灵斯在,仪服是同。
幼未受具,对扬佛旨;
小不可轻,光扬僧力。
波离既度,释子服心;
尼陀亦归,匿王屈意。
乃至若老若少,可师者法;
无贱无豪,所存者道。
然后贤愚之际,默语之间,生熟相似,去取非易。
肉眼分别,恐不逢宝,信心平等,或其值真。
才满四人,即成一众。
僧既弘纳,佛亦通在。
食看沸水之异,方遣施僧,衣见织金之奇,乃令奉众,僧之威德,不亦大矣。
足可以号良福田之最,为圣教之宗,是谓第二无善不摄者也。
若论净名之功,早升云地,卧疾之意,本超世境,久行神足,咸叹辩才,新学顶礼,诚谢法施。
事是权宜,式非常准,谓时暂变,其例乃多。
则有空藏弗恭,如来无责,沙弥大原,和尚推先,一往直观,悉可惊怪。
再详典释,莫匪通涂,不轻大士,独兴高迹。
警彼上慢之流,设兹下心之拜,偏行一道,直用至诚。
既非三慧,讵是恒式,因机作法,足为希有,假弘教化,难著律仪。
大圣发二智之明,制五篇之约,废其爵齿,存其戒夏,始终通训,利钝齐仰。
耆幼有序,先后无杂,未以一出别业,而令七众普行,不然之理,分明可见。
昔妻死歌而鼓盆,子葬嬴而衬土,此亦匹夫之节,岂概明王之制乎?
况觉典冲邃,圣言幽密,局执一边,殊乖四辩。
是谓第三方便无碍者也。
且复周之柱史,久掌王役,鲁之司寇,已居国宰。
宗归道德,始曰无名,训在《诗》、《书》,终云不作。
祖述,宪章文武,鞠躬恭敬,非此而谁?
之风,望古仍迈;
之操,拟今尚迥。
焉似高攀十力,远度四流,厌斯有为之苦,欣彼无馀之灭。
不系虑于公庭,未流情于王事,自然解脱,固异儒者之俦矣。
是谓第四寂灭无荣者也。
至如祭祀鬼神,望秩川岳,国容盛典,书契美谈,神辈为王所敬,僧犹莫致于礼,僧众为神所礼,王宁反受其敬,上下参差,翻为正法,衣裳颠倒,何足相方!
令神拥护今来,在僧祈请之至,会开咒力,竟无拜理。
是谓第五仪不可越者也。
本皇王之奋起,必真人之托生,上德虽秘于净心,外像仍标于俗相。
是以道彰缁服,则情勤宜猛,业隐玄门,则形恭应绝,求之故实,备有前闻。
国主频婆,父王净饭,昔之斯等,咸已克圣,专修信顺,每事归依,纵见凡僧,还想崇佛,不以跪亲为孝,计非不孝之罪,不以拜君为敬,岂是不敬之愆?
所法自殊,所法已别,体无混杂,制从于此。
是谓第六服不可乱者也。
谨案多罗妙典,释迦真说,乃云居刹利而称尊,藉般若而为护,四信不坏,十善无亏,奉佛事僧,积功累德,然后日精月像之降,赤光白气之感。
金轮既转,珠宝复悬,应天顺民,御图握镜,始开五常之术,终弘八正之道。
亦宜覆观宿命,追忆往因,敬佛教而崇僧宝,益戒香而增慧力。
自可天基转高,比梵宫之远大;
圣寿恒固,同劫石之长久。
然则雷霆势极,龙虎威隆,庆必赖兼,共使怒及,出言布令,风行草偃。
既抑僧体,谁敢鳞张?
但恐有损冥功,无资盛业,竭诚尽命,如斯而已。
是谓第七因不可忘者也。
上已略引吾意,粗除子惑。
欲得博闻,宜寻大部」。
客曰:「主人向之所引,理例频繁,仆虽庸暗,颇亦承览,文总幽明,辨包内外。
所论祭典,尚有迷惑。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
窃以昧隐神路,隔绝人境,欲行祠法,要藉礼官
本置太常,专同太祝,纵知鬼事,终入神伍。
真佛已潜,圣僧又灭,仰信冥道,全涉幽神。
季叶凡夫,薄言回向,共规闲逸,相学剃剪。
职掌檀会,所以加其法衣;
主守塔坊,所以蠲其俗役。
才触王网,即坠民贯;
既同典祀,讵合称宝。
朝敬天子,固是恒仪;
苦执强梁,定非通识。
宋氏旧制,其风不远。
唯应相袭,更欲何辞」?
主人曰:「客知其一,未晓其二。
请听嘉言,少除异想。
吾闻鬼者,归也;
死之所入神者,灵也,形之所宗。
鬼劣于人,唯止恶道;
神胜于色,普该情趣。
心者灵智,称之曰神;
隐而难知,谓之不测。
铨其体用,或动或静;
品其性欲,有阴有阳。
《周易》之旨,盖此之故。
殊涂显于一气,诚言阙于六识,设教之渐,断可知焉。
鬼报冥通,潜来密去,标以神号,特用兹耳。
尝试言之,受父母之遗,禀乾坤之分,可以存乎气,可以立乎形。
至若己之神道,必是我之心业,未曾感之于乾坤,得之于父母,识含胎藏,弥互虚空,意带熏种,漫盈世界,去而复生,如火焰之连出,来而更逝,若水波之续转,根之莫见其始,究之岂觌其终?
浊之则为凡,澄之则为圣,神道细幽,理固难详矣。
神之最高,谓之大觉。
思议所不得,名相孰能穷?
真身本无迁谢,生盲自不瞻睹,托想追于旧踪,倾心玩于遗法。
若欲传持之任,启要妙之门,赖此僧徒,膺兹佛付。
假慈云为内影,凭帝威为外力,玄风远及,至于是乎?
教通三世,众列四部,二从于道,二守于俗。
从道则服像尊仪,守俗则务典供事,像尊谓比丘比丘尼也,典供谓优婆塞、优婆夷也。
所像者尊,则未参神位;
所典者供,则下预臣颁。
原典供之人,同主祭之役。
吾非当职,子何错错引?
由子切言,发吾深趣。
理既明矣,勿复惑诸?
在宋之初,暂行此抑。
彼亦乖真,不烦渺论,边鄙风俗,未见其美,忽遣同之,可怪之极」。
客曰:「有旨哉!
斯论也。
蒙告善道,请从退归(《广弘明集》二十五)」。
奏驳皇后属车乘数 南北朝末隋初 · 许善心
 出处:全隋文卷十五
谨案《周礼》,后备六服,并设五辂,采章之数,并与王同,属车之制,不应独异。
宋孝建时,议定舆辇,天子属车,十有二乘。
至大明元年九月,有司奏皇后副车,未有定式,诏下礼官,议正其数。
博士王燮之议:「郑玄云:后象王立六宫,亦正寝一而燕寝五。
推其所立,每与王同,谓十二乘通关为允」。
宋帝从之,遂为后式。
今请依乘舆,不须差降(《隋书·礼仪志》五,皇后属车三十六乘。初宇文恺阎毗奏定,请减乘舆之半。礼部侍郎许善心奏驳云云,制曰可。)
游山寺 唐初 · 王绩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赤城仙观启,青山梵宇裁。
中天疏宝座,半景出香台。
雁翼金桥转,鱼鳞石道回。
经文连树刻,仙影对岩开。
别有迷方者,终惭无碍才。
抠衣祇杖锡,敛袂谒浮杯。
暂识𡺸阇岭,联询劫烬灰。
持花龙女至,献果象王来。
讲坐真乘阐,谈筵外法催。
方希除八难,从此涤三灾。
教诫新学比邱行护律仪序 隋末唐初 · 僧道宣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
观夫创入道门。
未即闲其妙行。
要遵承以法训。
方乃晓其律仪。
事若阙于师承。
持护冥然无准。
故知不有教诫。
行相谁宣。
不有学人。
轨模奚设。
释迦行化。
法本西天。
自金口收光。
言流东域。
化教含其渐顿。
洒定水于三千。
制教轻重斯分。
熏戒香于百亿。
律制五年依止。
意在调伏六根。
有智听许离师。
无智犹须尽寿。
屡有初心在道。
触事未谙。
曾不寻其教章。
于法每缠疑网。
或非制而制。
是制便违。
或云我是大乘之人。
不行小乘之法。
如斯者众。
非一二三。
此则内乖菩萨之心外阙声闻之行。
四仪既无法润。
乃名枯槁。
众生若此等流。
古今不绝。
自非持法达士。
孰能鉴之者哉。
时有学人。
运情疏躁。
求行者少。
求解者多。
于制仪门。
极为浮漫。
夫以不修椫刐三昧。
长乖真智之心。
不习诸善律仪。
难以成其胜行。
是以古今大德。
实为世者良田。
净业成于道仪
清白圆于戒品。
气高星汉。
威肃风云。
德重邱山。
名流江海。
昂昂耸杰。
秀学千寻。
浩浩深慈。
恩波万顷。
怀师子之德。
象王之威。
人天赞承。
龙神钦伏。
实谓苍生有感。
世不空然。
所以德燄联辉。
传光靡绝。
雅行坚操。
真僧宝焉。
余乃愧省下流。
实怀惭于上德。
准教纂斯清训。
以将呈诲。
未闻夫戒律之宗。
理有任持之志。
遂使内自增其心善。
外令仪轨可观。
诸行条件。
录之于后。
用光新学。
并题叙云。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 唐 · 释神昉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八
昔者旭照高山。
天宫御一乘之驾。
流晖原隰。
鹿苑转四谛之轮。
虽复发轸分逵。
而涂无乱辙。
一云普洽。
而卉木各茂。
自鹤林变色。
慧日寝光。
达学电谢以息肩。
真人长往而寂灭。
且前贤述圣。
难令各解。
后进孤陋。
更异亲承。
况乎正法既往。
久当像末。
定慧与福德异时。
醇化与浇风殊运。
然则一乘三乘之驾。
安可以同其辙哉。
若识时来在数。
药性勿违。
然后可以清沈痼之宿疾。
体权实之同归矣。
十轮经者。
则此土末法之教也。
何以明之。
佛以末法恶时。
去圣浸远。
败根比之坏器。
空见借喻生盲。
沈醉五欲。
类石田之不苗。
放肆十恶。
似臭身之垢秽。
故此经能濯臭身。
开盲目。
陶坏器。
沃石田。
是以菩萨示声闻之形。
象王敬出家之服。
以此憧相。
化彼无惭。
显二事之护持。
成三乘之道果。
故经曰。
为令此土。
三宝种性。
威德炽盛。
久住世故。
又曰。
摧灭一切。
诸众生类。
犹如金刚。
坚固烦恼。
然则三宝久住。
显教传于末法。
金刚烦恼。
验障异乎一乘。
寻旧经之来。
年代盖久。
但谱第遗目。
传人失记。
翻译之主既往。
来兹之日罕闻。
同我者失魄于真彩。
异我者大笑于淡味。
谬以千里。
能勿悲乎。
夫极曜文天。
或蔽亏于薄雾。
至言范物。
时沦滞于邪辩。
针石一违。
有死生之巨痛。
纤毫错学。
有升坠之异涂。
其可易乎。
属有三藏奘法师者。
始则学驾东朝
末乃访道西域
轻一生之性命。
涉数万之艰难。
果能竭溟渤以索亡珠
蹈龙宫而穷秘藏。
吞法流于智海。
瓶泻无遗。
受道气于檀林。
香风更馥。
至于因明三量。
声论八音。
莫不究立破之原。
穷字转之本。
如来所说。
菩萨所传。
已来未来。
一朝备集。
昉以薄业不偶。
□真应幸。
达圣制乱于未兆。
后贤传灯于既夕。
遂使定死馀命。
冀返魂于法药。
昏野迷方。
期还辕于觉道。
于是染翰操纸。
杜绝外虑。
务详至教。
释彼纷执。
畴咨法主
重启梵文。
粤以永徽二年岁次辛亥正月乙未
其年十二月甲寅
翻译始毕。
凡八品十卷。
以今所翻。
比诸旧本。
旧本已有。
今更详明。
旧本所无。
斯文具载。
于是处座抗谈者。
响法雷而吐辩。
静虑通微者。
镜元波而照心。
顶火暴腹之徒。
戢萤晖于慧日。
喜足谦怀之侣。
谈高节于清风矣。
前佛既往。
后佛未兴。
庶此教常悬。
永济来者。
宏道之士。
如何勿思。
洛州昭觉寺释迦牟尼佛金铜瑞像碑703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盖闻法体凝寂。离形相之区。
道心元微。同虚空之德。
不可以名言说。不可以去来取。
洎矣无系。修焉似存。
潜辉匿端。而迹漏三界。
灭识掩智。而行该万法。
契存于希夷之表。机动于忽恍之中。
谈其空则不尽有为。索其朕则复归无物。
非天下之至妙。其孰能与于此乎。
权智无方。说三应物。
真乘寂住。抱一湛然。
天等人。宁累于我净。
见病示惨。未亏于常乐
故能蒙尘于八邦(疑)之路。含垢于五浊之津。
入其轮回。尔乃度脱生死。
共其迷复。然后舟航颠倒。
抚神机而独化。携弱丧而同归。
大悲所薰。其利博矣。
元德所被。可胜言哉。
及道随盈虚。教迁正象。
犹嘱累于句偈。尚堤防于修习。
是以四依弟子。深演护持之功。
行法师。大宏供养之事。
爪甲傥尽。悉成菩提。
心口能存。俱离烦恼。
法云上际于兜率。慧日傍临于震旦。
鲁人将圣。神契闇托于西方。
汉主圣明。灵仪夜飞于东国。
屈伸变化。其不可思议之致欤。
皇帝以六龙乘时。三兽演法。
道品于掌握。接圣期于旦暮。
弹压海际。弥纶沙境。
赤县为休祥之宅。苍生沐仁寿之赐。
瑶函玉检。荅宇宙之隆平。
宝网珠幢。迎天人之胜福。
丕业以不宰成务。深慈以无缘致功。
固已合上帝之元符。开中天之宝藏。
岂徒穷数尽妙。越契踰绳而已哉。
太子左卫上柱国相王。八卦乾男。
五行帝子。金相玉质
凤毛龙翰。幼承宠异。
列俎豆于南郊。长懋徽音。
奉粢盛于东陆。孝友隆其三善。
温良登其四行。贵而思降。
体易象之流谦。冲而不盈。
怀道家之日损。每推大宗之重。
深让元良之德。攀紫庭而抗疏。
惧隔照临。仰元昊而申虔。
庶通诚感。冀因十善之力。
遂回九皋之听。跪辞银版。
蹇裳下天地之宫。拜受玉璜。
备物坐侯王之国。裂山河于大郡。
黑社生光。属匕鬯于元昆。
黄离遐阻。欣跗萼之有序。
庆宗社之弥隆。载荷今恩。
永垂曩誓。乃发愿造释迦牟尼佛尊像一躯。
大菩萨弟子神王各二身。方撤东山之府。
且模西竺之容。皇嘉乃诚。
用锡休命。制度广轮之法。
咸顺私心。琢磨镕范之资。
尽令官给。于是乎百工献技。
九牧输琛。瑞雀栖炉。
仙人练火。观秘影于龙窟。
得真形于鹫山。一轮千辐之伟姿。
七满八圆之殊相。青毛绀发。
莲目睟容。珠缨大士
登护法之筵。金杵神王
夹降魔之座。罄昆岑之瑶碧。
穷蜀道之丹青。黼缋周施。
庄严具足。煜兮似金山之出海(疑)
毗首天近。惭其雕刻。
灵仪始毕。宝饰才终。
眉宇之间。忽呈异彩。
圆同植璧。炯若悬珠。
合身相之千光。连面门之五色。
官司骇视而愕立。远近争途而交赴。
回两宫之轩骑。动七贵之舆轮。
稍积旬时。愈益朗明。
神变无象。真筌隐乎密微。
感通有途。妙契存乎咫尺。
自非圣灵合德。忠孝因心。
何以发金鞍之殊祉。玉毫之秘相者哉。
西域金身。既迁于胜妙之塔。
南宫画像。亦送于清源之台。
揆卜因安。有自来矣。
聿求胜壤。用迁斯刹。
有司制礼具音乐。洛州供车乘。
内出神幡香舆。送至道场。
于是士女云趋。衣冠翕集。
二龙洒道。千马随轩。
幡花经铁锁之桥。赞㖵下金绳之路。
前后遵从。梧宫竹苑之球琳。
左右奉持。圃蔗园之龙象。
烟霞将嚣尘混色。鼓钟与蠡贝齐音。
围绕周旋。达于净境。
既安象设。仍建斋筵。
亲屈万乘之尊。俯从八关之会。
日月天子。来侍威仪。
星辰大夫。预陪文物。
携麒麟之贵戚。入鹦鹉之仙台。
嘉树低阴。祥莲接步。
以牺帝龙颜之相。谒象王螺髻之容。
对奉二尊。忽疑释迦之让座。
详观两圣。更似多宝之分台。
于时人天尽室。法俗倾都。
众有稻叶之多。地无针锋之隙。
并睎玉镜。咸仰珠轮。
莫不注目虔心。稽首礼足。
庆薝卜之还嗅。悦优昙之更开。
咸讶难思。得未曾有。
尔乃宝坊四敞。银关双辟。
地如龟甲。山似龙鳞。
羽骑衔枚。列万队而清警。
天龙按部。总八神而环卫
威容俨其既肃。中外寂而无哗。
然后借座灯王。请饭香士。
大乘法匠。开不住之宗。
耆儒礼官。献无遮之式。
倾中藏之宝货。移太官之玉厨。
衣钵分行。簪裾联事。
流三川之水。未足方油渠酪池。
兴二室之荣。不能媲香烟花雨。
大乐惊于宝刹。高幢入于梵宫。
诵经则上界遥闻。弹指则下方俱动。
用慈悲而行喜舍。以清净而为功德。
初中之布施。宁比其多。
南北之虚空。未量其果。
方见如来种智。化成大宝之基。
菩萨慧明。利建维成之业。
宁止百千闻法。咸蒙离垢。
亿万同会。俱證无生。
惟抱义含仁。顾言慎德。
文章冠代。礼乐在躬。
之周亲。践曹史之名行。
诗书探四学之奥。篆籀殚六文之功。
资宽和之性。不伐不矜。
秉夷澹之心。无荣无欲。
用能体道悟法。遣荣去羡。
让其天下。高名动于万方。
得其环中。妙果深于大度。
解末俗之常爱。蹈真空之远迹。
胜上之业。所以崇奉君亲。
谦撝之风。所以率先黎献。
行可以激贪止竞。诚可以运神感灵。
即事论功。因今揆昔。
则南吴去国。心未阶于绍隆
东海称藩。福不登于资敬。
岂足以梗概风范。参差轨辙。
栒邑以尘劳树绩。犹勤雕戈。
卫臣以陪隶收功。尚铭彝鼎。
矧乃调御轮□之功。亦君王去就之事。
津涯共沧溟将广。名节与嵩岱齐高
形舞咏而被笙镛。固其宜矣。
书版图而镂金石。夫何愧焉。
爰命下臣。式旌高躅。
庶山飞海竭。将地轴而无倾。
火劫风灾。共金坚而不朽。
重宣此义。敢作铭曰。
心行之表。虚空之际。
有物混成。是名真谛。
非生非灭。不巨不细。
去失其方。来无所系。
潜通鉴揆。阖发机神。
大慜流俗。权开应身。
非邪作正。导法为轮。
蛰户逢煦。迷途得津。
天籥含声。衢樽称物。
酌焉不匮。动而愈出。
说果明因。谈因證实。
波旬回首。尼楗顿膝。
应变开凿。随方汲引。
德洞幽深。化绵区畛。
洽恩洎缘。停报斯尽。
石室韬光。金河辍轸。
慈舟已谢。慧炬俄沈。
色相俱睹。希夷莫寻。
蒸哉睿圣。皇矣君临。
更维象法。还开佛音。
有美亲贤。于嗟檀舍。
让踰断发。诚均捧马。
脱屣青宫。分茅黑社。
道轶方外。义高天下。
将追宿契。且树良缘。
乃隆皇造。爰抽国泉。
观形兜率。取法优填。
大冶神化。灵仪自然。
异相纷纭。殊姿掩蔼。
黼缋丹雘。庄严金贝。
面似月轮。顶如天盖。
十位傍拱。四神来会。
真契何远。心诚则通。
文玉洁。额理金融。
色动天印。辉含帝弓。
不资睿德。孰显神功。
象设既安。斋场乃辟。
玉舆回轸。琼柯侍席。
仗拥曲钩。筵罗飞锡。
海引千供。霞张万帟。
人天鼓舞。龙象徘徊。
云散华盖。烟为宝台(阙十六字)
嘉愿克诚。洪因无乏。
百灵卫善。千祥护法。
眇眇三思。悠悠万劫。
永固彝器。长隆宝叶。
释迦如来成道记672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
观夫释迦如来之垂迹也。净法界身。
本无出没。大悲愿力。
示现受生。洎兜率陀天。
为护明菩萨。降迦毗罗国。
号一切义成。金团天子选其家。
净饭王为其父。玉象乘日。
示来于大术胎中。金轮作王。
创诞于无忧村下。八十种随形之妙好。
粲若芬花。三十二大士之相仪。
皎如圆月。四方而各行七步。
九水而共沐一身。现优昙花
狮子吼。言胎分之已尽。
早證常身。为度生以还来。
今垂化迹。于是还羁襁褓。
示貌婴儿。为占相也。
悲怅于阿私陀仙。往郊祀也。
惊起于大自在庙。或为童子。
或学声名。为讲武也。
箭塔箭井犹存。为角力也。
象迹象坑仍在。受欲乐于十岁。
现游观于四门。乐沙门身。
厌老病死。于是作瓶天子。
以警觉彰伎女之丑容。净居天王
以捧持跃车匿而严驾。逾春城于八夜。
栖雪岭于六年。人辞怆恋主之心。
马舐落连珠之泪。挥宝刀而落绀发。
塔起天宫。将衮服以贸皮衣。
形参山鹿。叩林仙之所得。
了世定之非真。食麦食酥。
降苦降乐。且瑶琴奏曲。
必自中而曲成。佛果圆因。
亦假中而果满。由是择其处也过龙窟。
浴其身也入连河。示其食也受难陀之乳糜。
示其座也受吉祥之茅草。以最后之胜体。
诣菩提之道场。圆解脱之深因。
登金刚之宝座。一百四十功德。
不共二乘。八万四千法门。
高超十地。由是魔军威慑于慈力。
愁怖旋归。媚女败毒于定心。
媸羸变质。于是坚牢地神。
踊跃而作證。虚空天子。
展转而报知。类莲花而出水。
赫焕无方。若桂月以悬空。
光明洞彻。经七日受提谓之蜜麨。
警以少小之言。垂一音授贾客之代归。
赐与人天之福。既成佛已。
观所化缘。悲二仙而不遇雷音。
喜五人而堪从法化。然以尘根昧劣。
圣智渊深。顺其法则法不应根。
顺其根则根不达法。莫不为爱河之长溺。
缘痴乐之所盲。苟不利于当闻。
仍假言于入灭。于是忉利帝释。
云驱于三十三天。堪忍界王。
雾拥于一十八梵。头面作礼。
致敬专精。请转法轮。
劝随宜说。如来寻念。
善逝通规。顺古佛之嘉谟。
应偫机之鄙欲。于是十方佛现。
同兴赞美之辞。一法乘分。
共创尘劳之域。由是起道树。
鹿园三月调根。
五人得度。憍陈如悟慈尊之首唱。
创解标名。舍利弗逢马胜以传言。
于途见谛。探菽氏继踵以师事。
率门属以同归。迦叶氏汇迹以降心。
领火徒而回席。莫不甘露洪澍。
摩泥普应。天界人界。
鹦林尸林。或鹭池。
鹫岭。或海殿。
或庵园。或猕猴池。
或火龙窟。或住波罗奈。
或居摩竭提。或依坚固林。
或止音乐树。或海滨楞伽顶。
或山际补陀岩。或迦兰陁竹园。
舍卫国金地。或应念而空现。
或没山而出宫。或说法假于六方。
或化身变为三尺。或掌覆而指变。
或光流而佛来。或一身并普集于众身。
或此界便明于他界。或变净而以净覆秽。
或随俗而即俗明真。若空谷之荅响。
洪钟之待扣矣。其间所说。
阿含四有。般若八空。
密严华严。佛藏地藏。
思益天之请问。楞伽山之语心。
万行首楞严。一乘无量义。
大悲芬陁利。法炬陁罗尼。
无垢称之说经。须达拿之瑞应。
本事本生之别。讽颂重颂之殊。
象马兔之三兽渡河。羊鹿牛之三车出宅。
或谓之有空守中也。或谓之无转照持也。
或谓之顿也渐也。或谓之半也满也。
或无说而常说。或不闻而恒闻。
或保任而可凭。或加被而不忘。
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
三乘同入一佛乘。三性同归一法性
真可谓父母孩孺。导师险夷。
悬日月于幽宵。布舟航于幻海
为云为雨。使枯槁以还滋。
为救为归。指穷途于寿域。
暨乎所作已办。功成不居。
将返本以还源。类薪尽而火灭。
由是指力地。诣金河
光流面门。相惊尘刹。
山摇地动。俱兴苦痛之声。
异类变容。同现奢花之血。
受纯陀之后供。纳毗夜之密言。
唱四德以显三伊。指万有而归一性。
酬多罗迦叶四十二。请问已周。
度须跂陁罗八十一。化缘将毕。
破十仙之横计。使获朝闻。
建四塔之崇规。遐滋末叶。
将欲明有为之有灭。表无相以无生。
上升金刚身。往复虚空界。
日月其犹坠落。萤光如何久留。
诫有常身。使无放逸。
于是还登玉座。首卧鹤林。
遍游三昧之门。将复一真之
逆入顺入。全超半超。
依四禅之等持。湛三点之圆寂
是时也。人天叫躄。
鸟兽哀号。飘风骤云。
山吼波逆。案轮王之古式。
方俟葬仪。命力士以捧持。
竟无能动。由是金棺自举。
绕拘尸之大城。宝炬不然。
驻阇维之盛礼。莫不生怨在于王舍。
创结梦于十号。慈尊大迦叶远下鸡峰。
获瞻礼于千辐轮足毕。以兜罗致氎。
圣火自焚。爇王众旃檀之薪。
注帝释全瓶之水。彼愿力犹在。
悲心尚熏。碎金刚之胜身。
为舍利之遗骨。于是八国严卫。
四岳肃容。各自持于金坛
竞归兴于宝塔。于是若牙若发。
迦叶婆礼于忉利天宫。或炭或灰。
无忧王建于赡部洲界。若乃金言道在。
尘劫法存。象王去而象子随。
一灯灭而一灯续。莫不大迦叶云迎千众。
阿难陀雷吼三轮。商那表定于未来。
鞠多化筹而盈室。始自坏梁之感。
终乎流乳之徵。瓶器异而水必同。
灯点殊而光终一。是以大乘之真空妙有。
文殊弥勒异其宗。小乘而分氎㭊金。
上座大众元其部。或十支宏阐。
或千部郁兴。马鸣龙树继其宗。
无著天亲播其美。或提婆凿眸而作器。
陈那吼石以飞声。或百偈齐祛于外宗
或十师翊赞于遗颂。或闻经而夜升兜率。
或待佛而窟寄修罗。或剑誓首以要期。
或象驮金而请释。或赏能而食邑
或得胜而建幢。或论般若之理也名灯。
或究俱舍之非也名雹。莫不殊途异辙。
终会一源。自有及空。
咸归万液。自商周见虹贯。
炎汉梦金人。教及神州。
声流华夏。勃叨生季世。
获奉真谭。维陆续而以叙金言。
在飘零而不逢玉相。见闻尽尔。
宗致昭然。盖委遗文。
不复备而言也。乃为铭曰。
化起从本源。功成应贤劫。
万行显真宗。三祇积鸿业。
为法出于世。降灵示分胁。
眉横天帝弓。目带青莲叶。
师相垂泪。天神争捧接。
灌顶当在宫。飞轮化弥帖。
宗承天日贵。象贯师子颊。
善教谁与传。抨弹独豪侠。
游观惊老死。逾城弃臣妾。
落发亲宝刀。贸衣遇偫猎。
寄迹狎麋鹿。苦身示羸怯。
食糜人尽知。坐草魔方慑。
洁若莲出水。明逾镜开匣。
山海类高深。云雷等辞捷。
三时教弥阐。万类根自惬。
四问聊欲酬。十仙度相蹑。
补处记慈氏。遗文嘱迦叶。
卧树徒再。香薪已焚氎。
悲心及绵远。舍利光郁烈。
独我生后时。馀渡幸沾涉。
太社议 初唐 · 韦叔夏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九
韩诗外传云。
天子太社。
广五尺。
各分置四方色讫。
上冒以黄土
说者云。
冒以黄土者。
象王者覆被四方。
据此。
则合用黄土。
遍覆坛上。
今检旧坛之上。
亦备方色。
扬州龙兴寺经律院和尚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
菩萨调伏身心。
具一切智。
调伏心者为定慧。
调伏身者为律仪。
假烦恼而后有身心。
有身心而后开知见。
权衡并用。
何莫由之。
如来于鹿野苑中。
为位具法轮。
始开此法。
持律第一。
有优波离如来。
谓戒为性源。
因定见性。
定为慧本。
因慧得常。
不依科教。
无所成实。
乃宣告四辈。
摄护身心。
命以优波长老集毗尼藏。
以优波无缘此土。
摩诃迦叶启迪当来。
而付嘱之。
与禅同祖者数世。
去圣滋远。
枝剖条分。
今学者所宗。
四分为盛。
此间有数息诸观。
以摄乱意。
是盖禅那之滥觞也。
沙门奉律。
犹世间行礼。
若备中和易直之心。
而无升降周旋之节。
于义为非。
为义非为半人。
恭惟世间。
皆归佛性。
体无分别。
俱会一乘。
胜妙法蠡。
爰倾海水。
明彻宝器。
方贮醍醐。
禅律二门。
如左右翼。
和尚执持戒律。
兼修定慧。
恩制落染。
为人式瞻。
六十年矣。
和尚法号怀仁
其人也。
天宝十载十月十四日
晨起盥漱。
绳床跏趺。
心奉西方。
既曛。
就灭于龙兴寺
春秋八十三。
僧夏六十。
缁素弟子。
北拒泗沂。
南踰岭徼。
望哭者千族。
会葬者万人。
其上首曰越州开元寺僧昙一福州开元寺僧宣常州兴宁寺僧义宣杭州谭山寺僧惠鸾东京敬爱寺僧璿光润州栖霞寺僧法瑜僧乾印润州天乡寺僧法云扬州崇福寺僧明幽延光寺僧灵一龙兴寺惠远等。
天下甘露。
正味调柔。
人中象王
利根成熟。
音乐树下。
长流福慧之泉。
雪山峰顶。
仰见清凉之日。
金刚决定。
烦恼无馀。
优昙开敷。
香洁盈满。
罔不成实。
乐说辨才。
得法华三昧。
众所知识。
物之依怙。
法施之恩重。
偫居之感深。
哀奉色身。
经始灵塔于某原。
像教也。
幽公自幼及衰所亲侍。
静言元梵。
俯托斯文。
试言之曰。
先陀婆者。
分于一名。
摩醯目者。
夹于三点。
众法归善
偫缘体无。
道岂远人。
宏之在我。
外离诸相。
犹行邪道。
内度四生。
方为灵觉。
至若调牛良田。
唯待天雨。
渡驮巨海。
护持囊。
喻夫灵药毒草。
同在林中。
甘泉淤泥。
共生地下。
畴能了达。
惟我宗师。
和尚太原郭氏。
厥后迁于淮左。
孩抱之岁。
誓齿道门。
亲慈所钟。
志不可夺。
因瑶台成律师受具戒。
律文有往哲所疑。
时贤或误。
一言曲分于象表。
精理自得于环中。
声振京师
如晞日月。
诸寺固请纲领。
乃默而东归。
即还扬都
俯允偫愿。
常诵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如意轮陀罗尼般若
佛心我得。
此心众生。
亦如谓天台止观。
是一切经义。
东山法门
是一切佛乘。
色空两亡。
定慧双照。
不可得而称也。
寒不加服。
暑不摄齐。
食不求饱。
居不易坐。
四方施舍。
归于大众。
一身有无。
均于最下。
朝廷之士。
衔命往复。
路出惟扬。
终岁百数。
不践门阈。
以为大羞。
仰承一盻。
如洗饥渴。
和尚与人子言。
依于孝。
与人臣言。
依于忠。
与上人言。
依于敬。
佛教儒行。
合而为一。
虑学者流误。
故亲教经论。
延来者听受。
故大起僧坊。
将警偫迷。
故广图菩萨因地。
善护诸命。
故曲济众生寿量。
以文字度人。
故工于翰墨。
法皆佛法。
兼采儒流。
以我慢为防。
故自负衣钵。
以规范为任。
故纲正缁林。
以发挥道宗
故上纡睿礼。
以感慕遗迹。
故不远他邦。
以龙象参议
故再至京国
以轨度端明
故研精律部。
黄门侍郎卢藏用
才高名重。
罕有推挹。
一见和尚
慕味循环。
不能离坐。
退而叹曰。
宇宙之内。
信有当人。
黄门于院内置经藏。
严以香灯。
天地无疆。
象法常在。
太子太保陆象先吏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尚书崔日用秘书监贺知章礼部尚书裴宽中书侍郎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尚书李澄词人汜水王昌龄等。
所共瞻奉。
愿同洒扫。
建塔之地。
广狭如素。
高卑得中。
周临四衢。
平睹千里。
门人环莳列柏。
荐以名香。
空旷寂寥。
以哀以慰。
夫子门人。
轻重诸侯之国。
如来子弟。
皆为释梵之师。
敬悦其风。
以偈铭曰。
佛境无二。
佛心皆一。
随其根源。
乃起禅律。
持戒外奖。
观空内谧。
是藏私耶。
众僧秘密。
昏醉亿万。
求醒者稀。
如来戒定。
与尔为归。
性空因戒。
垢重初微。
彼上人者。
深乎道机。
真空不生。
妙果无得。
开明戒定。
洗去怨贼。
衣染波利。
鼻闻薝卜。
白日正圆。
如何昏黑。
昏黑既已。
四辈号咷。
不见金榇
空图白毫。
月明江阔。
木落山高。
迥野孤塔。
偫心郁陶。
训迪真子。
森然朗达。
阿难苾刍
迦叶菩萨。
仙发承足。
诸天奉钵。
智火遽然。
独留缁褐。
月苦淮甸
风悲楚川。
千株茂树。
百道春泉。
佛日长晦
浮图岿然。
哀哀龙象。
大庇偫缘。
楚金禅师 唐 · 僧飞锡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潭碧千丈。无隐月容。
青万岭。莫静风响。
夫德充于内而声闻于天者。有以见之于禅师矣。
禅师法讳楚金。程氏之子。
广平郡。今为京兆盩厔人焉。
祖宗阀阅。存而不论。
渤海高氏。夜梦诸佛。
生禅师。真可谓法王之子者也。
行素颜玉。神和气清。
七岁讽花经。十八讲花义。
三十构多宝于千福。四十入帝梦于九重。
上睹法名。下见金字
诘朝使问。罔不有孚。
声沸江海。岂惟京毂。
于是倾玉帛。引金绳。
千梁攒空。一塔耸汉。
回廊飞阁。无不创焉。
风起而铃鸣半天。珠悬而月生绝顶。
清净眼耳。骏奔香花。
度如恒沙。而无所度者有之矣。
尝于翠微悟真。扪萝露趾。
乃曰。此吾栖遁之所。
遂奏两寺。各建一塔。
咸以多宝为名。度缁衣在白云。
昭其静也。矧夫心同琉璃。
思出常境。工人梓匠。
佥讶生知。毗首所未悟。
班输所愕视。若然。
则浮图之化。髻珠之教。
风靡千界。皆禅师之力。
岂止金丹五天而已哉。禅师云雷发空谷之响。
金石吐铿锵之音。吟咏妙经。
六千馀篇。宝树之下。
髣髴见于分身。灵山之上。
依稀觌于三变。心无所得。
舌流甘露。瑞鸟金碧。
栖于手中。天乐清泠。
奏于空际。凡诸休应。
皆不有之。乃曰。
法本无名。焉用彼相。
长而不宰。其在兹焉。
若非法华三昧。禀自衡阳
止观一门。传乎台岭。
安能迂象王之法驾。回圣主之宸眷。
承明三入宏道六宫。
后长跪于御筵。天花每散而不著。
元宗题额。肃宗赐幡。
鹊返云中。住香楼而不下。
龙蟠天上。挂金刹而常飞。
玉衣盈箱。玺书满箧。
写千经滴沥而垂露。答万乘涣汗之渥泽。
貂冕。下黄道而整襟。
隐逸高僧。入青莲而扣寂。
微尘知识。如从百城而至。
无边胜士。若自千华而来。
岂荣冠于一时。亦庶几于佛在也。
虽林茂鸟归。人高物向。
澄渟天地之境。委曲虚空之姿。
无来乃来。不往而往。
所作巳讫。吾将去乎。
有梦䌽座前迎。诸天献果。
粤以乾元二年七月七日子时。右胁薪尽火灭。
雪颜如在。昭乎上生于安养之国矣。
享龄六十二。法腊三十七。
天子悯焉。中使吊焉。
寻敕骠骑大将军朱光晖监护。即以其年八月十二日
法葬于长安城西龙道原法华兰若塔之□礼也。于戏。
禅师龄年诏度。初配龙兴
中岁观心。闭关千福。
罢玉柄。葆天光。
悟炎宅清凉。驾一乘独运。
乃梦塔从地涌。因用模焉。
今之所制。抑有由矣。
至若神光熠耀于其颠。圣灯明灭于其下。
画普贤则舍利飞笔。绘偫释乃卿云澹空。
顶中之血。刺写经王。
衣里之珠。指呈醉士。
当其无。有其用。
不立心境。同乎大通
彼五色之相宣。我摩尼之何有。
豁如也。缣纩皮革。
多由损生。属徒衣布。
寒加艾纳。慈至也。
若乃降龙之钵。解虎之杖。
莲花之衣。甘露之饭。
凡诸法物。率多敕赐。
不住于相。咸将施焉。
室不贮于金钱。堂每流乎香积。
澹然闲住。为天人师允所谓利见于大雄。
释门之亚圣者也。又曰。
吾自知终于六十有二矣。尔曹志之。
以其言。验其实。
宛如也。噫八部增怛。
万国同哀。有诏令茶毗。
天竺故事。于是金棺闭。
香木烧。玉兔驯。
白鹤唳。雾咽松槚。
风凄郊坰。月飞青天。
无照元夜。法花弟子当院比邱慧空法岸浩然等。
表妹万善寺上座契元万善寺多宝塔比邱尼正觉资敬寺建法华塔比邱尼奔叱利等。真白凡数万人。
化城之不住。痛宝所而长往。
贝叶翻手。孰指宗通。
金磬发林。谁宣了义。
以予分座御榻。同习天台
爰托斯文。镂之真石。
式扬真古。敢不铭云。
天上云飘。海中日出
如何落照。大明奄失。
莲花之外。别有莲花
寥廓之表。又逢寥廓。
法离去来。道无今昨。
松门一塔兮谁为寂寞。寂而常照。
死而不亡。其响弥高兮其德弥彰。
白鹤双双。飞香郁郁。
明月既出。更无星宿。
释道拜君亲议状 唐 · 豆卢𰖍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
窃以释门垂范。
义在冲虚。
道家立言。
理归损挹。
岂自矜尚。
然后为高(事如秘阅局议中弹)
若乃君臣父子之仪。
尊卑贵贱之序。
与夫儒教。
分路同趋。
但缁服黄冠。
未通正法。
真言净戒
莫能坚受。
惟凭衣钵。
以自尊崇(弹曰经称袈裟者诸佛幢相又言同于佛塔钵盂应法之器自古诸佛皆用此器故十轮经云象王见猎师著袈裟敬故自拔其牙与此猎师又四分律云大律娑伽陁伏毒龙置于钵中是知应器法衣其功不小法服之贵何事深疑且负版冕衣仲尼犹敬矧兹器服而不尊乎)
谦撝之道既亏。
熏修之行弥失。
然则尊严之极。
本属君亲。
资敬所归。
道俗何别。
上动皇鉴。
下择刍词。
改而更张。
请遵拜议。
谨议。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 中唐 · 僧澄观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
含众妙而有馀。超言思而迥出者。
其唯法界欤。剖列元微。
昭廓心境。穷理尽性。
彻果该因。汪洋冲融。
广大悉备者。其唯大方广佛华严经焉。
故我世尊十身初满。正觉始成。
乘愿行以弥纶。混虚空为体性。
富有万德。荡无纤尘。
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
皦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
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
无违后际。畅九会于初成。
尽宏廓之幽宗。被难思之海会。
圆音落落。该十刹而顿周。
主伴重重。极十方而齐唱。
虽空空绝迹。而义天之星象灿然。
湛湛亡言。而教海之波澜浩瀚。
若乃千门潜注。与众典为洪源
万德交归。摄偫经为眷属。
其为旨也。冥真体于万化之域。
显德相于重元之门。用繁兴以恒如。
智周鉴而常静。真妄交彻。
即凡心而见佛心。事理双修。
依本智而求佛智。理随事变。
则一多缘起之无边。事得理融。
则千差涉入而无碍。故得十身历然而相作。
六位不乱而更收。广大即入于无间。
尘毛包纳而无外。炳然齐现。
犹彼芥瓶。具足同时。
方之海滴。一多无碍。
等虚空之千灯。隐显俱成。
似秋空之片月。重重交映。
若帝网之垂珠。念念圆融。
类夕梦之经世。法门重謺。
若云起长空。万行芬披。
比华开锦上。若夫高不可仰。
则积行菩萨曝鳃鳞于龙门。深不可窥。
则上德声闻杜视听于嘉会。见闻为种。
八难超十地之阶。解行在躬。
一生圆旷劫之果。师子奋迅。
众海顿證于林中。象王回旋。
六千道成于言下。启明东庙。
智满不异于初心。寄位南求。
因圆不逾于毛孔。剖微尘之经卷。
则念念果成。尽众生之愿门。
则尘尘行。真可谓常恒之妙说。
通方之洪规。称性之极谈。
一乘之要轨也。寻斯元旨。
却览馀经。其犹杲日丽天。
夺众景之耀。须弥横海。
落偫峰之高。是以菩萨搜秘于龙宫。
大贤阐扬于东夏。顾惟正法之代。
尚匿清辉。幸哉像季之时。
偶斯元化。况逢圣主。
得在灵山。竭思幽宗。
岂无庆跃。题称大方广佛华严经者。
即无尽修多罗之总名。世主妙严品第一者。
即众篇义类之别目。大以旷兼无际。
方以正法自持。广则称体而周。
佛谓觉斯元妙。华喻功德万行。
严为饰法成人。经乃注无竭之涌泉
贯元凝之妙义。摄无边之海会。
作终古之常规。佛及诸王
并称世主。法门依正。
俱曰妙严。分义类以彰品名。
冠偫篇而称第一。斯经有三十九品。
此品建初。故云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897年11月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混沌死而天地生。道德销而仁义作。
情车业网。始脉旋波。
天谓洛龟河龙。文有生而不文无生。
乃产金圣人西国。钻智慧火。
烦恼海。理不吾吾而一贯生生。
其姿电㸌于周室。其波派漾于汉代
繇是馆移鸿胪。城崇白马。
斯有寺之始也。寺制殿。
象王者之居。尊其法也。
其后金地莲扃。周旋四海。
乌飞兔走。或故或新。
至如神运之灵莫灵矣。亦靡得而岿然。
则我州开元寺佛殿之与经楼钟楼。一夕飞烬。
斯革故鼎新之数也。初仆射太原公
子房之帷幄布泉城。以叔度裤襦纩泉民。
而谓竺乾之道与尼聃鼎。宜根乎信而友乎理。
矧开元受宇。五十载之圣容。
实寺之冠。洎帅闽也。
愈进其诚。缮经三千卷。
皆极越藤之精。书工之妙。
驾以白马十乘。送以府僧。
迎以郡僧。置兹之楼。
既而□□□□蜀雨不飞。识者以为物之尤。
罕留于世。敬之至。
必动乎神。是必为地祗所搜。
龙宫之索。不然者。
曷与斯故新之数期。厥理则明。
我宜悄然不已。仲弟检校工部尚书为兹郡之也。
武则拍孙吴之背。文则席商于前。
而复龙虎之内。以埙以篪。
大耸孟龙之旨。乃割俸三千缗。
鸠工度木。烟岩云谷之杞梓楩楠。
投刃以时。趋功以隙。
食以月。付以心倕
不期年而宝殿涌出。栋隆旧绮。
梁修新虹。八表四隅。
悉半文丈。柱盛镜础。
方圭丛斗。楣承蟠螭。
飞云翼栱。文榱刻桷。
轇轕𭩚枒。或经纬以开织。
或丹雘而缬耀。皛若螭窟。
嶪如鳌背。风触而秋生。
僧朝梵而谷应。升者骨冰。
观者目波。而五间两厦。
昔之制也。自东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左右真容。次弥勒佛弥陀佛阿难迦叶菩萨卫神。
虽法程有常。而相貌之欲动。
东北隅则揭钟楼。其钟也新铸。
仍伟旧规。西北隅则揭经楼。
双立岳峰。两危蜃云
东瞰全城。西吞半郭。
霜韵扣而江山四爽。金字骈而讲诵千来。
是知天地日月。鬼神不欲一存其物。
将有待于后人也。设使斯殿也斯楼也。
不有之故。其何以新。
我公之作之为。其何以布之哉。
略六韬。流通贝多。
戈霜剑雪。为甘露洁。
信英智之所措也。既毕召化内之缁锡。
数迈于千斋而落之。其中慈云五色。
慧日重轮。谭者以为梵天之宇。
化于是矣。灵山之会。
俨于是矣。我公之倅试大理评事宋君曰骈。
才推博古。识洞真如。
请立贞珉。垂于不朽。
公以小儒不佞。俾刻斯文。
僧正临坛大德僧宣一。桑门之关楗者。
曰。寺有记。
亡之矣。垂拱三年
郡儒黄守恭宅桑树白莲花。舍为莲花道场。
后三年。升为兴教寺
复为龙兴寺。逮元宗之流圣仪也。
卜胜无以甲兹。遂为开元寺焉。
尝有紫云覆寺至地。至今凡草不生其庭。
大矣哉。自垂拱之迄开元。
四朝而四易号及(句)。谅兆水于木。
垂云薙草(谓莲之与云草)。天启地灵之如是。
则开元实寺之冠。斯又冠开元焉。
金圣人无为也。亦无为也。
参错其道。巍巍圣仪
永与诸佛如来俱。岂不其然。
愚是以奋笔于一公之说。乾宁四年丁巳冬十一月日记。
短歌寄鼓山长老(第十一句缺一字) 唐末至五代 · 齐己
雪峰雪峰高且雄,峨峨堆积青冥中。
六月赤日烧不镕,飞禽瞥见人难通。
常闻中有白象王,五百象子皆威光。
行围坐绕同一色,森森影动旃檀香。
于中一子最雄猛,称尊独踞鼓山顶。
百千眷属阴□影,身照曜,吞秋景。
我闻岷国民归依,前王后王皆师资。
宁同梁武遇达磨,过后弹指空伤悲。
西林寺水阁院经藏铭 唐 · 僧云真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湛湛佛身。不离三界。明明经卷。只在一尘。剖一尘而经卷舒。岂俟于贝多叶上。了三界而佛身现。宁居于娑婆树间。楚金范以非。海墨书而莫尽。是曰恭敬。是曰受持。不亏不崩。无丧无得。四魔以之恐惧。二乘以之震惊。然后从智起悲。回入俗。于圆常路。开方便门。导彼出生死之源。令其践圣贤之辙。就泯相而示相。向绝言而演言。报化于是乎垂形。渐顿于是乎立教。忉利未下。优填遂琢于旃檀。俱尸已灭。迦叶乃集于妒露。金容螺髻。瞻之者万福攸同。玉轴琅函。闻之者百禄是总。津梁六趣。耳目偫生。天上人间。何莫由斯者矣。庐山者。影摇汇泽。根蘸湓江。既曰洞天。亦称德镇。名花吐其锦绣。幽鸟呜其笙簧。雨过长空。积翠出数州之外。春来平陆。凝烟当万户之前。西林寺者。昙现访落已来。惠永经纶之后。陶范光禄为檀越于晋朝欧阳率更撰丰碑于隋代。年既绵邈。事亦周详。水阁院者。即贞元间齐朗律师之所居也。朗师精通律部。宏护法门。屡陟香坛。广度缁侣。江西佛法。于焉而昌。天下鸿名。于焉而振。逮乎皇唐再造。上德中兴风颓而复扬。慧日昏而更晓。斯院藏经。即褒国孝定公烈祖元宗之仙驾。答今上之睿恩。舍其俸金之所造也。爰是鲤飞东海。马化南朝。郁为帝宗。兼开相府。器度高邈。识量宏深。孝以承家。忠以奉上。阖门雍睦。棣萼和谐。然而谛信佛乘。归依法宝。虽广阳辅魏。竟陵佐齐。无以尚之。念斯院也。每萃徒。犹亏海藏。藏之弊者。以其行之密。宇之小。施之忙。工之攘所致矣。我则加其墨。增其纸。伟其轴。恢其函。俾眉寿之僧。腊高之士。或雨昏凭几。雪夜临灯。无眇视之艰哉。孝定公于是亲洒神毫。遍题经目。结因缘事。表殷重心。缃帙己周。锦绦告僝。追二圣在天之驾。祝吾皇无疆之休。庆赞云毕。不幸孝定公薨。当不渝之时。自书遗诫。嘱累是经矣。保定县公安吉县公。情切友于。心存求矣。欲资冥祐。兼助良缘。由斯建其藏殿矣。市徂徕。度豫章木。般输献艺。离朱督绳。兽拿绮钱。花分藻井。荧荧列宿。夜逼璇题。潺潺系湍。和金铎。凡行宫之内藏。藏心之佛像。供养什物。靡不毕备。兼置真堂。迎孝定公真容于其西序耳。亦既见止。忽惊魏邴贞姿。望之俨然。似得刘雷高趣。斯院即上京右街教大师为他年肥遁之所。经藏将毕。亦命而尸之。夫报天伦之义。怀陟冈之情。结胜事于名蓝。树良因于宝藏。使其览之者。因指见月。自教明心。此之为福。福亦大矣。此之为报。报无加焉。何止荐香魂于安养之都。助真识于欢喜之地。故贾琼问恕。文中子曰。为人之弟者。以其兄之心。推而达于天下。斯可矣。二县公其恕乎。云真才愧披文。词非尚宝。叨蒙英顾。令纪芳猷。辄率愚怀。谨为铭曰。
佛即三界,经在上尘。
一尘经卷,三界佛身。
悟则无上,剖则正真。
不垢不净,无我无人。
般若观空,区和涉有。
象王回,类狮子吼
八藏流通,三叶传授
诠以真心,生从佛口。
峨峨庐阜,郁郁西林。
惠永遁迹,齐朗修心。
水击清响,松偃繁阴。
香灯熠耀,台殿嵚岑。
懿哉定公,建斯经藏。
字粗轴伟,邪恢函壮。
齯齿之僧,庞眉之相。
披阅研精,实为现量。
定公薨矣,畴荐重泉。
怡怡情切,绰绰心专。
架树绀殿,成就元诠
惟二县公,毕此良缘。
日映绮窗,云凝绣闼。
楶棁穹隆,栾栌轇轕。
胜果克臻,福田弥阔。
用荐贞魂,永归解脱。
栖贤寺 五代 · 朱遵度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三
夫太华维嵩。
作镇周秦之地。
峨嵋剑阁
临邛蜀之区。
曷若峻极于天。
庐山列五岳之次。
欲光于世。
栖贤居四绝之右。
其或秀生贤哲。
气噫风雷。
五岭而压三秀。
岷江而潴蠡泽。
泉飞黄石
千寻之长剑倚天
云吐炉峰。
一炷之檀烟上汉。
梁与尘寰不接。
紫霄信日月可亲。
怀山襄陵。
文命导百川而届此。
千乘万骑。
汉皇驭六飞以躬临。
既如此。
庐山不得不称其岳也。
若乃五乳峰左。
涧西。
屏展层峦。
状五老飞星之所。
门临三峡
大禹龙之声。
香积具而谷震文魮
毳侣宾而风传金锡。
龙潭当户。
甘泽与法雨齐飞。
禅客临轩。
师子共象王接武。
又如此。
则栖贤不得不名其绝也。
按张僧鉴浔阳记云。
姬周初。
匡俗先生屡逃徵聘。
结庐此山。
真人羽化于紫烟。
弟子指山为庐岫。
又按张密九江新旧录云。
栖贤寺本在州南二十三里。
齐永明七年
咨议张希之造。
隋末始废。
唐宝历初
给事中李渤
以庐宫是栖隐之所。
遂舍旧宅。
以建精蓝。
奏置旧废寺额。
仍请先归宗智常禅师以居焉。
檀越处仁信之域。
睹空王而发心。
菩萨启圆顿之门。
驭五乘而接物。
绍远公之能事。
唐代之伟人。
当其海众云臻。
法幢峰立。
如声召响。
目击道存。
应物随缘。
薪尽火灭。
法须有主。
代不乏贤。
山和尚闻法鼓销声。
虑慧日长没。
出彼林下。
来此山中。
而后照觉禅师再光祖席。
佛岩大士继阐宗风。
今筠长老去来不住。
彼我两亡。
解龙济之髻珠。
得清凉之心印。
源本清而任挠。
镜鉴物而忘疲。
莲社叹三草将枯。
密云不雨。
黄屋念释门无主。
百堵谁兴。
眷彼名山。
在乎宸断。
应明诏者。
其惟师欤。
繇是虔奉纶言。
遂成素志。
遽辞丹阙。
深入白云。
师乃乘般若舟。
游一真性海。
悯狂子病。
灌一味醍醐。
接引大心众生。
俱入华藏世界。
处偫华而不自异。
即烦恼以为菩提。
宾至如初。
栋桡毕葺。
龙集辛酉
天子省方。
千官扈从。
万乘启行。
大明升冲。
六合皆照。
东风扇律。
四海维新。
龙舟才舣于星湾。
天步俄登于云岫。
心存亿兆。
岂思石椁之坚牢。
志在寰瀛。
不问瑶池之远近。
瞰双崖而壁立。
听惊湍而雷吼。
桥横虹断。
危若飞动。
乃顾谓筠公曰。
吾爱天下生灵。
视如巳也。
岂可使出尘之士。
来往而履险乎。
勿惮暂劳。
须求永逸。
目顾颐使。
规模立成。
仍宣御库钱二十万。
以充其费焉。
既而云罕未移。
勾陈尚驻。
览布金之胜槩。
揖漱玉之清湍。
茶烟袅而乳窦飘香。
禅悦味而虚室生白。
实释门之盛事。
为信史之美谭。
玉辂言旋。
缁徒蒇事。
众人役役。
因善价而沽诸。
伐木丁丁。
俄梓材而如积。
屹若神化。
皆从圣谋。
朱栏修且直。
大厦壮而丽。
马师皇过此。
免更乘龙。
邓隐峰经行。
不劳飞锡。
新桥依旧以三峡为名。
又于桥之北建驻銮亭。
寺之后改观音岩为宴圣岩。
皆先皇驻跸之所也。
召伯听讼。
国风歌其勿剪。
叔子去荆。
岘山存乎堕泪
况明明哲后。
垂二十载。
覆焘于烝民者哉。
遵度大袖褒衣。
以登晋用。
闻先归宗之出世。
恨不同时。
李给事之为人。
各逢明主。
而又于筠长老有林泉之旧。
因御命如潇湘之游。
云欲立贞珉。
将直书其实。
以文见托。
不敢多辞。
其词曰。
庐山天柱。
五老峰前。
地如灵隐
寺号栖贤。
山中何有。
百物生焉。
寺中何有。
俊哲居焉。
江湖会同。
天文星纪。
控越连巴。
东南之美。
鼓震雷动。
触石云起。
何必崇朝。
滂沲万里。
芙蓉积翠。
帝子三宫。
九峰峨峨。
秀出云中。
龙潭水黑。
锦谷霞红。
吉甫生周。
不独惟嵩。
十八名贤。
首称慧远
江州使君
书读万卷。
禅师知常。
竹林(一作木)之院。
一言道合。
法无关键。
指兹旧院。
建彼祇园。
上栋下宇。
宝幢胜幡。
师子一吼。
孰敢兴言。
以心印心。
如篪如埙。
那含如来。
圆寂觉路。
世界无边。
非佛不度。
迦叶慈悲。
悯众生误。
了真妄源。
绝生死怖。
谢山钦因。
依绍能仁。
心如太虚。
本绝埃尘。
龙济实相。
传之于筠
清凉法海。
秋月一轮。
圣主知贤。
诏居兹寺。
入七叶岩。
法王位。
为述正言
与悟息意。
四执无着。
是不思议。
龙集作噩。
时维小康。
翠华顺动。
眷被山光。
造舟为梁。
八鸾锵锵。
云湿宝軿。
谷散天香。
三峡嵌空。
双崖如刺。
直下百尺。
飞流喷玉。
桥危飞动。
路险巴蜀。
念彼游人履兹深谷。
将易旧制。
俄成久图。
既壮且丽。
皆遵睿谟。
莫测天心。
苍生是虞。
欲使万物。
安如覆盂。
亭思驻跸。
纪圣游。
南方徯后。
碧嶂难留。
唐祚千叶。
唐年万秋。
惟山与寺。
配天齐休。
颂三首 其一 五代 · 省澄
 押灰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佛日冲天閒雾开,觉城东际象王回。
善财五众承当得,鹙子虽逢似不来。
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并序建隆四年七月 唐末宋初 · 刘从乂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金石萃编》卷一二三
详夫元气分形,寥廓俄成于幻境;
大明引曜,运行莫息于流光。
六根滋嗜欲之萌,□化窘荣枯之制,究成住坏空之理,得见闻知觉之心。
想乎百亿须弥,不出死生之□;
三千□土,未离烦恼之端。
则知实际常存,真空不坏。
一尘一劫,算寿量以宁穷;
非女非男,思了回之难解。
指无生示生之域,归无灭言灭之乡。
穷数知来,凤历不能考禅天之数;
运情□变,龙机不能测惠地之情。
于戏!
爱浪翻空,昏衢涨日。
无上觉皇之旨,设号能仁;
有缘群类之心,藏诸顿诣。
断回物起迁之见,恢化人不倦之慈。
决性海之本源,塞□山之支径。
广导四依之众,大开八正之门。
矧其灵迹相追,法轮不退。
月氏使者,初传石室之经;
疏勒国,远奉金襕之贡。
发挥圣道,遂质疑心。
睹佛日之载隆,扇玄风而益远。
昔唐之季也,四维幅裂,九鼎毛轻,长庚袭月以腾芒,大盗寻戈而移国。
帝车薄狩,夜逐流萤;
民屋俱焚,林巢归燕。
银阙绮都之壮丽,坐变丘墟;
螺宫雁塔之精严,仅馀煨烬。
天祐甲子岁华州连帅许国韩公建,迁为居守,重务域民,既香刹之新崇,列宝坊之旧号。
阅今存之院额,皆昔废之寺名。
当其制度权舆,经营草创,时移事改,鸟雀喧于坏檐;
风去雨还,旅于荒砌。
今皇帝开阶立极,御辩登皇,握上帝之灵符,眷先王之宝命。
绿绨白检,出荐荣河
紫盖黄旗,郁为嘉气。
五方述职,八表同文。
百神趋驾象之尘,四塞守输龙之约。
冰天月竁,咸辇赆以来庭;
衢室总街,每翘旌而举善。
庶人不议,多士以宁。
会涂山,思朝万国;
汤兴景亳,将显七名。
明年太师中书令琅琊王公,言自歧阳,入趋魏阙,欲量能而处位,先议赏以畴庸。
茜旆守方,俾镇咸秦之地;
丹书著誓,永传带砺之勋。
幢节再临,室家相庆。
我公玉麟荐瑞,金虎储精。
壮气雄风,早负人中之勇;
高牙畅毂,屡扬阃外之权。
纵横而识洞机先,薰灼而名居实下。
忠规孝道,独映缇缃;
伟度冲襟,旁吞江汉
暨抳车致化,□刃皆虚。
导民而引义正身,询事而推恩广下。
去蝎政蠹民之弊,喧昔襦今裤之谣。
里巷相欢,奸豪屏迹,杜骄期于过侈,防巧诋于深文。
接畛连畴,污莱尽辟;
充衢塞隧,货贾咸臻。
昔者献月捷以告功,翼天飞而佐命。
徐城既陷,汉节遄加。
言念平阳,实邻并土,边鄙有荡摇之惧,疆埸疲侵轶之劳。
仰奉帝俞,遂膺朝选。
属云中塞候,罢警高烽;
河内咽喉,方求□将。
拔横槊据桥之勇,授拥旄仗钺之恩。
蒲坂之山河,移璧田之屏翰。
察俗于剪鹑之野,颁条于鸣凤之郊。
入境咸苏,从风率化。
而又荐临旧治,益焕殊恩。
辉焯数朝,便蕃八镇。
养堂侍膳,独耀班衣;
台衮鸣环,首亲文陛。
所居即化,所去见思。
晏子之一心,修净名之十行。
立勋劳于讨伐,屡积恩封;
享富贵于崇高,潜明福报。
居常则怡情法乐,扣寂禅抠。
再临北斗之城,每结东林之社。
政成事简,潜会冥符。
越有文慧大师赐紫嗣麟,净行出尘,□名跨世。
念灭而心随境灭,圆通而眼入大通
夙明三报之冥缘,共让十方之达识。
登峰造极,仰之弥高;
振壑澄澜,挹之无际。
洁操而金潭映月,孤贞而玉笥当秋。
西竺之七贤,才堪把袂;
北山之二圣,聊可差肩。
回薰修渐信之疑,调𢤱悷难驯之性。
大师赤县神州之故地,黄图帝里之旧都,每愿耸激道心,阐扬法教。
靖嵩之游京口,士庶远迎;
支遁之入吴兴,高低延接。
主事等虔伸膜拜,勤请住持,许奉兴修,力行讲化。
升蜂台而演秘,挥象扇以谈经。
施财则雾集行檀,驰辩则雷惊蛰户。
一音斯畅,千里不违。
其有樊郑豪华、意气,皆愿焚身作供,刺血洒尘。
罢绮榭之坏材,咸充法宇;
辍琼厨之丰膳,并作斋羞。
于是慕匠庀徒,计功蒇事。
采丹梁于崿谷,砻碧础于昆陵
不周岁而倏若化成,不劳人而尽惊神速。
长廊回合,峻宇峥嵘。
飞甍抗翼以排虚,镂楶含葩而布藻。
增华崇丽,散彩交辉。
炜炜煌煌,望之则形离而势合;
燐燐乱乱,察之则魂惊而魄褫。
遂于四廊及讲堂诸壁,画高僧计四百五十尊。
然后访彩笔于菰城,饰彫墙于奈苑,得长康之妙手,迈袁茜之奇工。
会稽徒尚于沈标庐岳顿轻于宗炳
遂按宝唱僧录》,道宣《僧传》。
武昌石碌,不自他求;
蜀郡铅华,咸能自致。
含毫酌妙,浣肠涂掌之流;
赋彩传神,白足青眸之士。
殊姿异相,如归七叶之岩;
宝饰珍装,竞列千花之帐。
已而悉知悉见,若天若人。
袨服靓妆,继日而掎裳连袂;
鲜车怒马,凌晨而结辙齐驱。
上士不能勤行,非贤侯不能谛信。
恢张溢美,仰助雍熙。
终夜有声,似听鱼山之梵;
繁云上覆,远闻龙界之香。
观之者辐凑千祥,礼之者冰销万咎。
慈心所化,尽归不二之门;
愿力所持,可举大千之界。
邑人等以我公推诚布慧,服义酬恩,留邵伯之棠者不足称多,立栾公之社者未为尽善。
愿于梵刹,乞写真容。
汉阁议功,已画耿弇之像;
□州好德,争图陈寔之仪。
尽四体之妍媸,加三毛于俊识。
兼于邪廊诸壁画邑人,别树丰碑,纪其名氏。
僧正崇法大师赐紫宗著,围陀聚学,震旦驰名。
六入既除,万缘俱寂。
髻珠心印,密奉严持;
犀枕貂裘,不违檀施。
僧判显教大师赐紫希广,多闻增智,屡照无疲。
执惠剑以降魔,触虚舟而不怒。
筹盈室内,已成过去之因;
落针头,更待未来之果。
邑人等或贤侯幕府,珠綦玳席之宾;
上将爪牙,楚锷燕弧之士。
或七贵伐冰之胄,或五陵藏镪之家,或柞塞戍边,或蒲圭宰邑,并皆聿成胜事,共缔良因。
从乂也学谢该通,才非浚发。
中军之小品,莫剖精微;
上相之初筵,虚尘厚遇。
误承见托,勉述斯文。
赞弥勒之真容,合归傅亮
释迦之画像,远愧隐侯
永贲□林,用刊翠琰,乃为铭曰:
大雄示现,故号能仁
三祗鍊行,百福严身。
位登正觉,劫算微尘。
难穷寿量,迥拔沉沦(其一)
具四摄心,运六通力。
迦维妙典,娑婆灵迹。
辟解脱门,凿慈悲室。
道济群生,化周含识(其二)
昭宗之季,大盗挻灾。
鹑郊聚𢸨,凤阙飞灰。
都城谷变,幕府洞开。
招提乍建,法侣方来(其三)
年祀既深,栋梁摧朽。
越有高德,善行慈诱。
骇聋俗耳,作师子吼。
来集万善,去离三垢(其四)
戒珠含月,智刃飞霜。
其功不伐,其道弥光。
广化檀施,修崇宝坊。
画徵顾凯,材搜豫章(其五)
玳瑁□排,鸳鸯瓦密。
刻桷高□,飞檐矫翼。
布藻垂文,增华崇饰。
翠屋凝烟,丹楹赫日(其六)
众香为地,诸宝成宫。
觉身常乐,真相自空。
菡萏出泥,旃檀逆风。
法王无碍,神化难穷(其七)
僧写五天,廊成千步。
棹举迷津,披觉路。
白黑千众,人天八部。
远近归依,高低仰慕(其八)
象王献果,龙女持花。
声传赡部,教类耆阇。
连开定水,谷变燋牙。
功随愿力,福等河沙(其九)
于铄贤侯,荐承圣寄。
不忘付嘱,共成胜利。
贞石是刊,芳猷不坠。
再动毗岚,长存此地(其十)
建隆四年七月十七日建立。
推诚奉义翊戴功臣永兴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京兆尹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王彦超
都料安宏。
侄仁祚刻字。
颂一百则 其五十九 北宋 · 释重显
 押有韵
象王嚬呻,师子哮吼。
无味之谭,塞断人口。
南北东西,乌飞兔走
复州乾明禅院1024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宋景文集》卷四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湖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天门市
或称离一切相,是之谓法;
依十方佛,是之谓宗。
予曰,不也。
夫舍妄求真,必有二体;
摈外修内,则立中间。
是扰扰之群生,执种种之差别。
弃大海之水,误认一沤;
舍如意之珠,更求至宝。
乃有三僧祇之辛苦,五浊恶之流浪。
无缚求解,捏目取华。
由是能仁悯怜,正眼提唱。
法无可得而名说法,言虽终日而未尝言。
不自阶升,径跻补处。
自迦文灭度后二十八祖而兹土传教,达磨灭度后二百馀年而信衣不传。
云雷普闻,子孙繁盛,法集禅丛之窟遍天下矣。
复州者,揵江汉之北望,古曰景陵郡。
乾明院者,直谯门之东趣,唐为开元寺
会昌之难,剪焉荆棘。
劫火沈烬,山灵见鞭。
像法中兴,改题院额。
祀不失物,益作四事之严;
天定胜人,复会六合之众。
然或外请尊者,以号住持;
或即付上首,以为传袭。
教失厥序,人有其私。
金注益殙,但取小乘之爱;
井饮相捽,寖隳大事之缘。
运之少还,物乃倾否。
天禧中比部员外郎邢若思来领州事,因目胜地,久为人废,乃率郡之大檀越及比丘众,奉公檄诣鄂州灵竹院,请今长老契隐以尸之。
惟师逗西竺之上机,绍法眼之昆裔,纯熟德,摧伏群魔,应以有情。
既诣宝所,至上之日,黑白和会。
露味灌洒,象王蹴踏。
曾未期月,学徒至者盖百馀人。
犹草之得阳春,如子之和鸣鹤。
修复颓范,大兴层搆。
乃有五台僧澄岸造僧堂,摄州司马李远向礼建三门行庑,长沙僧智亮作浴室,州校陈钊跨波为桥亭。
不出十年,遂臻考室。
或施璎络,或散香花。
园公布金,海人上氎。
什器帷帐,罔不周给。
千楹攒注,类天宫之化成;
百宝庄严,疑地神之通现。
师之功德,可思议之哉!
夫有为之谓缘,利他之谓广,无来去之谓妙,即心佛之谓顿,圆裹四者而不见其用之谓第一义。
彼上人者,其庶几焉。
宜其为巨海之舟航,大方之墙堑者已。
师以仆尝任州幕,具知胜因,列状载勒,刻识为托。
且欲令后付嘱者不私于己,其以吾为兹院之初祖也。
矧国有著令,来者得不信受奉行之。
时年月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