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如来八相二十四依图赞 其五 如来降魔 北宋 · 沈辽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六
菩提行成,守是净戒
天魔相惊,欲来破坏。
彼三玉女,妩媚夭态。
有亿万兵,不战已败。
其魔与子,画地自悔。
摄以慈力,皆使度世。
阿耨达池右绕图序熙宁元年六月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四、《云巢编》卷七
释氏右绕久矣,自允堪律师乱之,于是始讼。
不能雠其义而入灭。
张为奇说,而世人或疑之。
于是净戒基上人出《阿耨达池图》,而疑者泮焉。
《西域记》云:「阿耨达池,东面银牛,口流出殑伽河,绕池一匝,入东南海
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绕河一匝,入西南海
西面琉璃马,口流出缚刍河,绕池一匝,入西北海
北面颇胘师子,口流出徙多河,绕池一匝,入东北海」。
南山律师《方志》云:「阿耨达池,唐言无热恼池也。
东有银牛,口出殑伽河,右绕池一匝,流入东南海」。
所谓右绕者,东回南转也。
东回南转者,绕池匝而后入于海。
东回北转者,绕池不匝而遂入海。
繇是而,东回北转为右绕者谬矣。
世之学者,当以《西域记》与《方志》为信云。
熙宁元年六月望日序。
金刚證验赋 后周 · 释延寿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二、全宋文卷一三、感通赋、《全唐文》卷九二二
无住般若,教海威光。
讽咏而感通灵异,受持而果报昭彰。
毕使凡身,未来而位登宝觉;
能令促命,现世而寿生金刚。
《洪范》五福,其一曰寿。
坚持之者,偏承灵祐
湖神归命,受净戒而挫凶暴之威;
病者投诚,愈沉痾而彰慈悲之救。
大旨甚深,罩古笼今。
字字演无生之性,重重敷不住之音。
任布七宝之珠珍,难偕四句;
纵舍三恒之身命,莫比持心。
大教正宗,真如海藏。
灵神拥护,阴官归向。
坐一层之金榻,拔出冥中;
降五色之祥云,迎归天上。
斯经也,降心为要,无我是宗。
信解而体齐诸佛,受持而佛等虚空。
法力难思,不堕刀峰之所;
神功罔测,能超骇浪之中。
一心受持,千圣称颂。
滞魄投诚而归净道,苦战败阵而超危难。
狱官现證,冥魂脱而世命增;
恶友妒心,金文隐而霞绦散。
或乃身枷自解,母眼双明。
口门光耀,肉体坚贞。
天香馥郁,仙乐凄清。
临法而三刀不断,命讲而束素俄呈。
写在空中,点点而雨沾不湿;
求于纸内,重重而文䌽全生。
是知大报攸长,正宗罕措。
旨妙而难解难入,信顺而不惊不怖。
金刚神暗,使变肉为骨;
须菩提密,令断薰啖素。
因书力而忏罪,遇火光而得度。
积禄延年,扶持拥护。
异哉!
为群典之大,还上升觉路。
修飞来殿碑记政和六年冬 北宋 · 胡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一、康熙《禺峡山志》卷二○
中宿之半,倚石作大禅林,敕曰「广庆」,国朝康定初所赐额也。
案寺杂记三十有六,而飞来殿实其权舆。
武溪僧了致玫嗣法佛国禅师,维曰:崇宁改元明年,归自法云。
越二年,三司曹溪选请住持。
入院之日,旧三门左行蹑级而上,登顶谒还,视基构圮陋弗支,俯瞰长江如堕,辄喟然曰:「不葺修,何以奉香火、重本源乎」?
乃募众缘,益之岁入,斤斧槩集,据旧一新。
广五丈五尺,深三丈四尺有奇,前崇四楹,左右翼如也。
经始于大观戊子之初,告成于九月之望。
上栋下宇,咸饰以朱,日皎月辉,上薄云汉。
后八年改九事,功德至之,酬瞻肃心生焉。
先是,梁武帝时,峡有二神人,化为游方居士,往舒州上元延祚寺贞俊禅师,曰:「本峡据清远上游,吾欲建一道场,足立胜概,师能去乎」?
师然其说,俄而中夜风雨大作,黎明薄雾,启户而金碧宝相,巍巍乎已在此山中矣,一何速哉!
说者谓黄帝时降二庶子五羊,长曰大禺,居峡南,次曰仲阳,居峡北。
厥后二臣左曰初,右曰武,亦同隐于林麓之间。
所谓二神人,非即二庶子乎?
予应之曰:事隐乎微,不可究测,一言蔽之曰神。
夫以神运无方,声迹俱泯,寸步不动,六合已周,使其少致力焉,虽华岳可移,沧海可决,况其为土木乎?
初念厥治,以人相神,则亿万斯年独存而常今矣。
玫师自据法席,行将一纪,只椽片瓦,皆出其力,而曩昔出山似兹殿始,故取其名之著者刊于石。
时政和六年丙申冬记。
放生文 北宋 · 释知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一
法师应于放生之处,不近不远,敷座而坐。
若有徒众,亦于其傍列位坐之。
各以慈眼悲心视诸众生,念其沈沦,深起哀慜。
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作是观已。
法师当执水盂默念想云:「一心奉请大秽迹金刚圣者潜降道场,加持此水。
有大功勋,洒沾异类。
令其身心清净,堪闻妙法」。
即默诵秽迹真言一七遍,再三洒之。
然后执手炉白云:
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宝胜如来、观世音菩萨等:惟愿慈悲,證知护念。
今有水族(或云飞禽若干头数。),为他网捕,将入死门。
比丘某甲(或云弟子。),修菩萨行,发慈慜心,行放生业,作长寿因,赎其身命,却收逍遥。
仍顺大乘《(或云仍请比丘随顺大乘。)方等》经典,授与三归及称十号,十二因缘皆当为说。
但以此类众生本为愚痴,及诸恶业,今受异报,六识昏迷,不能了知《方等》深法。
仰乞三宝灵通,威德冥加,令此众生心开意解,于深妙法速得相应。
转报受生,早得解脱。
慈慜故(此句三唱。)
汝等众生,从无始来。
不闻三宝,不解归依。
所以轮回三有,今堕畜生,酬偿夙债。
我今为汝哀告三宝,求乞护念,令汝等辈心开意解,能知妙义。
我当授汝一体三宝甚深妙法。
所谓三宝者,佛名曰觉,法名不觉,僧名和合。
此三即一,此一即三。
不纵不横,不并不别。
可不思议,名秘密藏。
世出世间,最尊最贵,名之曰宝。
今以佛、法、僧为宝也,一切万法,莫不归趣,故名三归
理虽旷远,即汝心性,不远而复。
汝等应当深信此理而归向之。
大众同心,授与众生三归依法。
现前异类一切众生,依大乘经甚深妙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三说。)
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
从今已往,称佛为师。
更不归依邪魔外道。
惟愿三宝哀怜摄受(三说。)
佛子,我今更为汝称宝胜如来十号功德,为汝虔请慈尊方便救护。
彼佛本愿,若有众生于十方界闻我名者,即得上生三十三天
流水长者为十千鱼称兹十号,彼诸鱼类即得生天。
长者成佛,号释迦文
彼十千天子,威德炽王而为上首夙缘所追,而于光明会上,闻信相开士及其二子受菩提记。
时诸天子重闻十号,顿悟本心,深證无生,便得受兹十号记别。
愿汝今日闻我称扬宝胜十号,如彼天子所證,等无有异。
南无过去宝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三说。)
宝胜如来,常住不灭。
愿乘本愿,證我称名。
令此众生,速得道记(三说。)
诸佛子,我今更为汝说十二因缘甚深妙法。
愿承三宝力,令汝一一了知。
此十二法体是三德大般涅槃,而汝迷,故翻为三道,三世因果轮转不息。
我今为汝先唱十二因缘生相,次唱十二因缘灭相。
愿汝达此生灭之法。
当处即是不生不灭,当处究竟,当处清净,当处自在。
一究竟,一切究竟;
一清净,一切清净;
一自在,一切自在。
同于诸佛證大涅槃(大众同声唱云,)
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此是因缘生相,再听因缘灭相。)
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汝等水族异类众生,我今依大乘经甚深妙义,授汝三归、十号、十二因缘已毕,又复念汝无始业障深重,堕在畜生,今则为汝对三宝前发露众愆,求哀忏悔,愿汝罪业一念消除,便得生天,近佛受记。
现前水族飞禽异类等,志心忏悔。
自从无始,不悟本心。
轮回生死,于诸有中。
内无慧眼,外近恶人。
开放逸门,造生死业。
杀盗邪淫,妄言绮语。
两舌恶骂,贪瞋邪见。
自作教他,赞叹随喜。
四十种恶,念念相应,未曾暂舍。
乃至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杀害父母及以二师。
谤《方等》经,偷僧祇物。
自破净戒,污他梵行。
斗秤欺诳,以伪为真。
饮酒昏迷,犯诸过失。
伤害众生,充己饮食。
作无量罪,结无量冤。
致令此身轮回三有,今堕畜生,酬偿宿债,从苦入苦,无解脱期。
今遇比丘说大乘法,无边重罪,如佛世尊所见所知。
今皆忏悔,愿罪消除,愿罪消灭。
惟愿放生已后,汝等不逢网捕,尽其天年。
命终之后,承宝胜佛本愿力故,生忉利天,受天快乐。
诸佛出世,《方等》经。
于彼法会,再闻此法。
心悟无生,而承佛记。
如威德炽王,等无有异。
亦冀放生弟子(某甲。)从今日去,菩提行愿,念念增明。
救苦众生,常如己想。
以是因缘,得生安养
见弥陀佛,及诸圣众。
早證无生,分身尘刹。
广度有情,同成正觉
子瞻修无生法1095年 北宋 · 苏辙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际悬知雾雨濛。
已赖信心留掣电,要须净戒拂昏铜。
谁言逐客江南岸,身世虽穷心不穷。
礼佛回向偈 北宋 · 释遵式
见闻获安隐,莫不信向心。
是故我归依,愿普如世尊。
甚深净戒聚,功德难思议。
受者获安隐,福慧日夜生。
诸佛常护念,万行渐满盈。
六度四等意,普度诸群盲。
手足初莫犯,节言慎所行。
常乐在定意,是真优婆塞。
质直离谄曲,常与贤圣俱。
爱众犹养己,是名真菩萨。
大悲观音旃檀像记并十四愿文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天竺别集》卷中
贤劫第四如来能仁氏入大般涅槃,凡一千九百四十九载。
度汉,大法东渐,凡九百三十三载。
僧会来吴,道隆江表,凡七百七十一载。
岁己亥,巨宋仁孝皇帝即位之三祀,方帝之钦明文思,光宅天下,亲族授民,上下咸秩,儒释之典,偕务进修。
四月四明沙门遵式刻檀写像,曰「大悲观世音菩萨」,惧晦于后世,手题记云:幸哉,也!
出家学道,值天台智者所说妙悟法门。
其法门大略直指身心而为密藏。
所宗之教,即《法华》、《涅槃》醍醐之唱;
所修之行,即《摩诃止观》圆顿之门。
凡一言一理,皆囊括权实、偏圆、小大。
三世佛法,蕴乎其中,高尚之宾,畴不蒙泽
久学于四明,晚还天台,因手集请观音仪十科,即《摩诃止观》第四,三昧法也。
每身行此法,罔有敢怠。
若自兼人,必藉其力矣。
钦哉!
大圣人以无为之利,利厥我躬;
我将引躬之利,利于他人。
夫利之道,要也莫盛乎明感召以诱之,格仪像以告之,赞皇国以绥之,敷正教以规之。
四者备矣,可以臻于无为焉。
肇十有四愿,赞国敷教,以冠篇首。
感召仪像,其愿次之。
按《金棺嘱累经》,严一净场;
按《十一面经》,以无隙白旃檀木用雕像身;
按《佛顶经》,七首六臂;
按《大悲经》、《捉宝印宝经》,仙桃莲华,杨枝澡瓶。
逮写己像,长跪为座,顶载莲华,承接圣足。
只金为墨,书《宝箧印经》洎消伏毒害咒三章,内于香幢,以实己像之腹。
若乃观像法门者,己像表具缚之蕴,即如来藏此世音境也,菩萨像能观人也。
七首,大者观世音种智也,馀六波罗蜜也。
圆修之度,种智为导,皆名首也
又首具多根,七觉也。
大首即念觉,总于馀六,乃居中也。
《捉宝印宝经》,别表自行,境智也。
莲华仙桃,因果上冥也。
杨枝澡瓶,定慧下化也。
华总四十一叶,圆真因也。
唯四实,常乐果也。
杨枝拂动,慧也。
瓶水澄静,定也。
二足,慈悲也。
经曰大慈大悲,游戏五道,游足也。
足下莲华者,总四十二叶,通表因果二地,无缘慈悲之所依也。
华下宝云者,显慈悲相也。
云阴而雨阴,除热拔苦也。
雨润泽,与乐也。
故居己像之顶,即所覆泽众生也。
齿发之细,皆作法门,冠佩之严,咸表万德,不复曲记也。
比丘宝蟾书金字经,遇灯给像资调,居士沈净月刻像,相儿章净修、洪净德、余净信须像财物。
像始成,立于大法堂间,召郡僧百许人落景至,且奉行经法,请观音而證之。
第一愿者,我所造像,为护皇国正法明王圣体康悆,天祚永久。
慈临万国,哀济四生。
妃后诸宫,忠心奉事。
福祉所资,长守荣乐。
诸土辅相,百司五等,保国安民,翼赞万世。
四海被化,惇信明义
祥风甘雨,泽物以时。
合穗连瓜,膺期表德。
然后树信三宝,植善三田。
国哲朝贤,推物就理。
不诬正教,归向有在。
劝助明王,同扬佛法。
广兴塔像,深奉大乘。
君子德风,万姓悦伏。
率于上下,崇正绝邪。
五福施民,六度济物。
举国清乐,如净佛土。
第二愿者,牟尼像法。
大千界中所有诸佛、菩萨、声闻、辟支,一切形像,舍利等塔,悉愿住世,常不灭坏。
此国所有阿育王塔、伊陀王像、吴中二像、陶侃瑞像,如是等名闻塔像,愿常住世间。
仁王贤相,信心守护,为国之宝,率用福祐,光赞道德。
山泽聚落,有胜塔像,由来隐没,愿时出现。
若有信心,适欲造立,便值好缘,亟获成就。
常使塔庙庄严,国界普能增长。
念佛三昧,令人天炽盛,恶道减少。
第三愿者,牟尼佛法。
三乘教藏,遍诸国土,显扬不没。
所流布处,下至一偈一句,天龙八部,勤力守护,为除障难。
于其有经卷处,常作吉祥,令其境界一切丰乐
设有灾难,侵国害民,愿诸菩萨,即出其境,讲读经卷,令消难却敌。
使国君辅相及国人民,一切正信,悉护佛法,广写经卷,令正法久住,为度苦海舟船。
第四愿者,阎浮比丘,全戒缺戒,下至无戒,多闻少闻,下至无闻,普皆安隐,不逢国难。
信施资给,园林居处。
具戒多闻者,愿速證道迹;
无戒无闻者,愿自愧耻,进学僧业
若有破戒不耻,愿国王大臣信心檀越,不见其过。
于持于毁,逆行顺行,等心爱护。
设犯国式,若须法治,不辱于市。
似可原宥,愿王者慈释。
若国有庆会,及时封拜,愿度人出家,用助国祥,令三宝不断。
第五愿者,为诸著有众生,皆谓如来实入涅槃,正法减少。
于佛教卷,情疏念薄;
于正因果,不知理信。
愿令此等无信众生常值善友,诲示正见,深奉大乘如实,了知佛不灭度,不随世相,无有生死。
所言涅槃者,如来永寂,舍诸结惑,功德智慧,清净满足,更无所作,名为涅槃。
而诸罪众生,见有去来,非如来事,三宝常住,长夜照明。
何以知然?
《大云经》云:「如来不涅槃,真法无有灭;
如来不思议,法僧亦复然」。
当闻是语,正信修行,常乐见佛,身身生处,不堕恶道。
第六愿者,为诸著空众生,拨略因果,但行无碍。
于诸戒律,忽为小道。
放心破毁,无片畏惧。
自作教他,谈为要行。
相承滋蔓,翳坏眼目,相将堕苦。
愿令此等断种之人,遇真善知识,诲以正慧乘戒,并务涅槃梵网、大乘实相,而勖浮囊草系。
五分法身,小大咸尔,六波罗蜜,安阙尸罗?
二足世尊,宁无戒度?
如是知已,当习正行,速满二严。
第七愿者,愿我从今始,心至未来际,所在之处,常能教导一切众生,学诸明点,尽舍恶习,修行善业。
设已毁禁,教修忏悔,怖畏恶道,不遑宁处。
示其方等诸大乘法,令其服行,破裂三障。
设更不信,固守愚迷,自大我慢,增修众恶。
我愿终不暂舍是人,生生相随,教令正信,犹如净藏化导严王,一切悉令成得佛道。
第八愿者,愿我从今牟尼像法之世,造像发愿,守护佛法,尽未来际。
佛佛像法,将已衰微,皆于彼世造大悲像,发大悲愿,守护三宝,令得久住。
法灯还炽,照破长夜,犹如佛日所化正等。
以是因缘,宁于一日舍千万身,一一身分,碎如微尘,为护法故,终不疲厌,何况其馀,有所吝惜?
但惜无上道,终不爱身命。
忍受诸苦事,皆为化众生。
第九愿者,愿我此身安隐修道,离诸缘障。
正法无难,国土丰乐
常居林野,乐独寂静
纳衣菜食,随分知足。
常畏信施,如禦彊敌。
常离眷属,如远大怨。
常保禅慧,如护珍宝。
常弃诸恶,如去弊疾。
法衣锡杖,禦魔甲兵。
绳床香罐,资道调具。
舍此之外,更无所贪。
习俗生常,愿莫相近。
嗜欲名利,永非我从。
毁赞虚响,犹风过耳
安忍违从,志全道业。
第十愿者,愿我常读大乘,常讲大乘。
念大乘事,思大乘义,行大乘行。
心心相续,不忘大乘。
常忆普贤,广大行海。
常思妙德,平等慧海
常念观音,起大悲
常念弥勒,行大慈
所作恶事,皆不成就。
修善业,一切和合。
行愿所资,身安心利。
烦恼渐薄,观朗止静。
知通塞,安隐至道。
不著,于恶不随。
十法成乘,行步平正
疾至道场,智愿满足。
第十一愿者,愿我此身常悔诸业,命终不以恶因缘故,还生此间及八难处。
设有恶业,应堕恶道,愿三宝护念及誓愿,力延至未来无生忍地。
宁于一业,无数倍偿,不敢为劳。
今有二缘,愿速命终生安乐国。
一者像季浇风,净戒难护,一水一食,或犯尸罗,何况馀耶!
惧毁禁戒,堕苦时长,妨修道业。
二者欲速成就,度生因缘。
若至彼国,见佛悟道,成辨事速。
有此二缘,愿速往生,满菩提愿。
第十二愿者,我所造大圣香像,凡身手、臂足、捉持、履载、华果、罐枝、冠缨、缯佩,皆具表一切法门。
若修性,若境智。
自行因果、化他定慧、六度四等,乃至齿发,悉作法门。
傥少合圣心,愿加慈力,令此妙像,犹如大士亲所分身,流化无极。
天上人间,愿常影响,普使有缘。
七难三毒,悉由是灭;
三十三身、十九说法,悉由是感;
三宝四谛,由是显现。
光被万有,为种、为熟、为解脱。
因令五道空虚,生源枯竭。
若有恶心,毁我圣像,是则毁观世音身,亦毁未来佛身,亦毁一切正法。
是人真实断三宝,种众生大怨,夺一切乐与一切苦,于大暗夜灭他灯炬,于深巨海坏他船筏。
亦有刖人之足,剜人之目,掷之沟渎,世间之恶,无过之罪。
宁杀父母,百千万身,杀父母者,自身受罪;
若毁此像,殃累一切。
《经》云:「令闻大悲名号,人譬如天子法臣,护亦如诸天奉帝释。
违逆此咒,起不善,现身白癞,脓血流后堕地狱,长夜苦」。
若人闻此毁谤重罪,慎勿一念生不信心,况复毁坏!
第十三愿者,我己像腹中《宝箧印经》及消伏毒害破恶业障六字章句三陀罗尼于宝香幢中,自然常放光明,彻照十方一切佛刹。
愿诸佛世尊如《经》所说,随我此像所在方处,常能随逐于一切时,以神通力及誓愿力加持护念。
一切如来金刚之藏、帝释诸天,昼夜三时下来供养。
一切神仙,昼夜三时歌咏赞叹。
若有有情于此形像,种植善根,必定于佛菩提得不退转。
乃至应堕地狱者,若于此像一礼拜,一旋绕,必得免离地狱重苦。
如此像者,一切毒害不能加逼。
设欲毁者,即是侵毁一切佛心、佛顶、佛眼、佛身、佛舍利、聚佛正法藏一切毁已。
亦复违逆诸天、诸仙、诸龙、二十八部、一切鬼神。
当愿世人闻佛此说,深信毁损获罪无量,疾止恶心,即生正信,爱护供养,如己身命,等无有异。
第十四愿者,我所仰请北方薛室噜末拿、摩诃啰阇也、摩诃室利提弊及摩诃药叉,一切眷属,守护我像,常在世间,广作利益。
若人暂时礼拜,尽心供养者,诸天圣众,即为彼人降大吉祥、珍宝、官荣、眷属、寿命,一切满愿。
若恶人、恶兽、恶鬼、恶龙,乃至雀鼠蚊䖟欲侵毁者,药叉众急于电光,即兴救护,慎勿令损如毛末许。
善护众生一切心念,令于我像不起刹那不信之心;
起不信者,得极恶报。
以是因缘,当以慈心常守护之。
慈心护者,即是善护一切众生,亦是善护一切佛心。
一切正法、一切菩提、一切善根,亦复如是。
若我此像化世缘尽,当愿薛室啰末拿摄往天界,守护供养。
弥勒像法,还复来此,乃至佛佛,亦复如是。
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我已具发此十四种愿,三宝大悲,当證知我,令一一愿悉获成就,使三宝常住,法施无尽。
誓于未来一一诸佛像法之世,为护法故,造无畏像,发清净愿,如今不异。
所造之像一一不灭,经生累世,积满十方,无间隙地,我亦不休,佛出世尽,然后乃息。
若佛众生,无有尽时,我造像发愿,终不可尽。
以是因缘,重说伽陀,赞叹大悲救世医王,令诸众生,常起正信。
遂宁府蓬溪县新修净戒院记宣和五年 北宋 · 李孝端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七、金石苑、道光《蓬溪县志》卷五
东蜀地险且隘,非山即川,间有平原,随其陆之大小,以建郡邑,故土地广阔,比之他路,盖为少矣。
然士民信向释学,多喜其教,人不以盗贼为意,虽村落之民,迥居郊野,未尝有惊窃之虞。
由是僧居禅律相半,亦何盛耶!
遂宁府东北去城四十里,夹于蓬溪,道左有寺曰净戒,乃唐乾宁间所建,昔号大轮,今名之所赐,寔自本朝始。
有大佛与五百罗汉二殿,基构规模,依山附险,才蔽风雨而已。
然地之所占,殊为胜槩,林茂峦秀,周覆密郁,环荫于下,古盘绕,垂结乔木之间,掩映满目,真若图画,使善绘者有不能也。
人一到之,无不惋爱,以为绝景佳处,往往留连徘徊,忘其去而不能舍尔。
前有僧德脩及见管勾祖善,慨然有志,出于诚心,惜其舍庑未广,供事未尽,欲兴完而增大之。
于是夙夜匪懈,奔走水陆,未始敢已,务在缘化,以毕其愿。
孳孳始终相继,踰三十年,方得就绪。
取院之上岩,依广阔形势为释迦、弥勒二大石像,随其高下,设重阁三层以严奉之。
又置大部经四列于阁之左右。
则二僧先后积力之勤,真可谓不负其志矣。
德脩归寂既久,独祖善尚存,虽不识之,今将以是而观其修建之由,亦可知其勤也已。
宣和辛丑六月,仆守遂宁癸卯将及瓜期,府学正陈咨有请曰:「乡僧祖善念其师德脩兴院之功,世莫或知,以咨辱在门下,愿因请记其事,丐文以叙之。
密迩,岁时必造,窃不敢隐,区区幸被光荣焉」。
陈侯一乡之善士,耿介有持守,特为邦人所推重,曩尝以八行荐之于朝,今既来请,义不可拒。
其词曰:
武信东隅望艮兮,山原秀峻何崔嵬。
茂林古木郁参差,下有古刹建路岐。
唐昔创修经几时,当年起者人为谁。
中间隘陋且复衰,栋宇倾欹将即隳。
释子结缘志不移,奔驰水陆念在斯。
德脩兴创立规仪,确守挺然诚无欺。
祖善继脩能扶持,合谋成就遵其师。
迩来营缮敢怠疲,岁月慇勤功益弥。
三踰周星匪缓治,一朝金碧惊神为。
闻皆叹息观生咨,大像巍峨阁相宜。
四部经藏列于兹,使来瞻仰生欢怡。
壮哉示此真慈悲,如是能观复何疑。
宋宣和五年六月十八日从政郎、前充资州州学教授冯耘书。
曾侍郎(一)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七、《佛法金汤篇》卷一四、《径山志》卷八
承叙及自幼年至仕宦,参礼诸大宗匠,中间为科举婚宦所役,又为恶觉恶习所胜,未能纯一做工夫,以此为大罪。
又能痛念无常世间种种虚幻无一可乐,专心欲究此一段大事因缘。
甚惬病僧意
然既为士人仰禄为生,科举婚宦,世间所不能免者,亦非公之罪也。
以小罪而生大怖惧,非无始旷大劫来承事真善知识熏习般若种智之深,焉能如此!
而公所谓大罪者,圣贤亦不能免,但知虚幻非究竟法,能回心此个门中,以般若智水涤除垢染之秽,清净自居,从脚下去一刀两段,更不起相续心足矣,不必思前念后也。
既曰虚幻,则作时亦幻,受时亦幻,知觉时亦幻,迷倒时亦幻,过去现在未来皆悉是幻。
今日知非,则以幻药复治幻病。
病瘥药除,依前只是旧时人。
若别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公深思之。
但如此崖将去,时时于静胜中,切不得忘了须弥山放下著两则语,但从脚下著实做将去,己过者不须怖畏,亦不必思量,思量怖畏即障道矣。
但于诸佛前发大誓愿,愿此心坚固,永不退失,仗诸佛加被,遇善知识一言之下,顿亡生死,悟證无上正等菩提,续佛慧命,以报诸佛莫大之恩。
若如此则久久无有不悟之理。
不见善财童子从文殊发心,渐次南行过一百一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末后于弥勒一弹指顷,顿亡前来诸善知识所得法门。
复依弥勒教思欲奉觐文殊,于是文殊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曰:「善哉善哉,善男子!
若离信根,心劣忧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
于一善根心生住著,于少功德便以为足,不能善巧发起行愿,不为善知识之所摄护,乃至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门,如是所行,如是境界。
若周遍知,若种种知,若尽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说,若分别,若證知,若获得,皆悉不能」。
文殊如是宣示善财,善财于言下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智光明。
入普贤门,于一念中悉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悉皆亲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
得不忘念智,庄严藏解脱。
以至入普贤毛孔刹,于一毛孔行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与普贤等,诸佛等,刹等行等,及解脱自在悉皆同等,无二无别。
当恁么时,始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回六识为六神通,回烦恼为菩提,回无明为大智。
如上这一络索,只在当人末后一念真实而已。
善财于弥勒弹指之间,尚能顿亡诸善知识所證三昧,况无始虚伪恶业习气耶?
若以前所作底罪为实,则现今目前境界皆为实有,乃至官职富贵恩爱悉皆是实。
既是实,则地狱天堂亦实,烦恼无明亦实,作业者亦实,受报者亦实,所證底法门亦实。
若作这般见解,则尽未来际更无有人趣佛乘矣。
三世诸佛、诸代祖师、种种方便,翻为妄语矣。
承公发书时,焚香对诸圣及遥礼庵中而后遣,公诚心至切如此。
相去虽不甚远,未得面言,信意信手,不觉忉怛如许。
谁若繁絮,亦出诚至之心,不敢以一言一字相欺,苟欺公则是自欺耳。
又记得善财见最寂静婆罗门,得诚语解脱。
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菩萨,于阿耨菩提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凡有所求莫不成满。
皆由诚至所及也。
公既与竹椅蒲团为侣,不异善财见最寂静婆罗门。
又发云门书,对诸圣遥礼而后遣,只要云门信许,此诚至之剧也。
但相听只如此做工夫,将来于阿耨菩提成满无疑矣。
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五,大正藏本。
汀州定光庵记嘉泰三年十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一、《平园续稿》卷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佛以慧日照三千大千世界,顾岂滞于一方?
然日出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躔度必有所舍,其明难与他等,此定光庵所由兴也。
按临汀州治子城内东北隅卧龙山,实本朝定光圆应普通慈济大师真身所栖之地,净戒慈荫灵感威济大师附焉,殆犹日之躔度与?
定光泉州人姓郑名自严
年十七为僧,以乾德二年驻锡武平县南安岩,禳凶产祥,乡人信服,共创精舍,赐额「均庆」。
淳化二年,距岩十里别立草庵居之。
景德初,又迁南康郡盘古山
祥符四年,汀守赵遂良机缘相契,即州宅创后庵,延师往来,至八年终于旧岩。
先有宁化僧慧宽姓叶氏,能驯暴虎,号伏虎大师,居州东五十里,庵号普护。
建隆二年将入寂,定光往视之,云:「后二百年当与兄同处一庵」。
至元祐中,守曾孝总始增葺后庵,正名定光
淳熙二年,守吕翼之遂迎定光真身于南安岩而为之主,又迎伏虎真身于广福院而为之宾,二百年之谶果验。
自是州无水旱疾疫,号为乐土
南安旧岩屡乞师还,守不能遏,百夫肩舆,屹然弗动,老稚悲泣而退。
庆元二年郡守陈君晔增创拜亭及应梦堂。
嘉泰二年,其季映复守兹土,每集僚吏致敬,患其狭隘,乃裒施利钱二千馀缗,以明年三月十七日鸠工,为正殿三间,博四丈二尺,深亦如之;
寝殿三间,博三丈,深居其半;
应梦堂三间,廊庑等总十有八间,官无一毫之费。
逮六月讫工,谓予姻且旧,来求记文。
予惟二君皆以才能为二千石,政成俱擢广东提点刑狱而去,孜孜旧治,凡可徼福加惠于汀民者无所不用其至。
予故乐为之书,以代邦人大小冯君之歌。
若夫推崇之典,灵异之迹,图牒载之,前辈书之,兹不复云。
灵惠庙记 南宋 · 鲍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五、《咸淳临安志》卷七二、《淳祐临安志辑佚》卷一
皇帝驻跸于临安之十有二年冬,临安府耆老陈德诚等状于有司曰:「化度寺皋亭神祠,自隋以来事之,至今不绝。
旱乾水溢,有祷必应,郡民事无钜细,皆请于神,应若影响。
朝廷岁时降香祈请,不异他祠。
而封爵无加,庙额未立,盖阙典也」。
有司以闻。
明年秋,诏用奉常议,以灵惠名其庙。
远近鼓舞,愿刻诸石,侈大神休,以昭天子之宠命。
寺僧行蕴以其记来请,某不得辞。
谨按,神姓陈氏,讳某字行嵩会稽人也。
东晋,历青、扬、荆、广四州刺史,以武功食钱唐海盐、盐官三邑,见于李宗谔之图经者如此。
梁大同二年,敕封兴善王
后改封崇善王,而失其时代岁月,见于衍之图经者如此。
僧真观讲于众安寺,夜梦神求受净戒,仍舍庙屋五间为佛殿,见于《高僧传》者又如此。
尔后遂寝血食,专供伊蒲塞馔,见于白居易之祝辞者又如此。
神尝使虏,留三年,乃断左臂求还,遂以胡服报命居丧,哀毁过制。
既卒,人嘉其忠且孝,立庙于皋亭山之西南而祠之,闻于耆旧之传者如此。
神既事僧真观,愿护伽蓝,始建庙寺中。
化度寺在唐为「重云」,更曰「承云」。
本朝皇祐中,始改今名,疑即隋之众安寺也,闻于耆旧之传者又如此。
考之《礼经》圣人之制祭祀,非有功烈于民者不在祀典。
而神生则勤于国,死则为国家民物禦捍灾患,其功烈宜祭祀。
故当中兴尽毁淫祀之际,独以众请,庙得赐额,载在祀典,与百神受职。
呜呼!
天子之所以爱民而礼神者至矣,神之所以承天子之宠命而福斯民者,宜如何哉?
抑尝闻汉朱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之,死葬桐乡西郭外,民共为立祠,岁时祠祭。
特县小吏,民且不忘,况神有武功忠孝昭著,宜其举之,至四十馀所。
又闻蜀将关某庙食玉泉山,尝受戒于僧智顗,后祭绝荤茹,福及荆南
神之依向释氏,亦无以异也。
虽然,碑版载神之事为多,而怪诞不经,适足以诬神。
今特摭其可书者,以信于天下后世云。
鲍黉记。
河中府开元寺坛长赐紫僧重宣塔记1006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武夷新集》卷六、雍正《山西通志》卷九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师姓赵氏,中条虞乡人也。
由河沙劫来,殖众德本,未断后有,复生人中。
积习闻薰,童幼颖异,宿机冥契,割爱舍家。
十五礼文彻师为沙弥,二十一依澄晖师受具戒。
亦既持乞士钵,披水田衣,深念善财,遍参知识。
尤慕庆喜,具足多闻,振锡游方,刳心求法。
其始以比邱持律,才许五年,诸佛度生,是为初教,且从本师,受四分律。
又以如来出世,盖一事之因缘;
众生无边,有万殊之根器。
爰自降神兜率,视灭鹤林,宣说十二部经,震动大千世界。
其间具偏圆半满之义,开权实顿渐之门,虽文字性空,语言相离,然而标指见月,乃理事之兼通;
得鱼忘筌,始觉照之都泯。
师是以从归一和尚传《无量寿经》,依行满法师阐《因明论》,尽达宗旨,咸有师承。
终身受持,为人演说。
盖四句之偈,福利居多;
一音所宣,悟解斯众。
又复专持《首楞》秘密之咒,遍阅毗卢方广之文。
八郡归依,天宫办香积之供;
四众围绕,空界雨曼殊之花。
凡读《大藏经》一万馀通,诵《佛顶真言》三十万过。
镐京蒲坂,实有缘化。
前后登甘露法坛,宣尸罗净戒,得度者仅千馀人。
破尘出经,多蒙利益;
传灯分照,岂有穷尽。
马祖门下,皆一时之利根;
龙华会中,实当来之眷属。
人天主伴,夫岂偶然?
秋官贰卿上谷寇公,早在先朝,参预大政,重师之行,荐于帝庭。
赐紫方袍,以旌其德。
处六和之众而天子知名,介三法之微而王臣外护,非蕴空漏尽,神足知圆,为彼岸之舟航,作释天之日月者,畴能致是哉!
师以咸平四年四月庚戌,示身有疾。
迨至弥留,尽召其徒,授之治命。
薪尽火灭,神往形留,相好俨然,道俗倾慕。
报龄七十有九,僧腊五十有八。
甲子,奉金身阇维于南郭之外,得舍利三十馀粒。
以某年某月某日迁灵骨,于其原建浮屠焉。
上足弟子、赐紫令操,入室推贤,传衣善继,思欲奉扬遗懿,昭示将来,戾止上都,以塔记为请。
予素服能仁之教,尤钦开士之风,且与上谷公道契无生,心专趣大。
乐天绮语,固愿赞于佛乘;
执戟虫文,岂能宣于真谛?
聊摭梗槩,幸免枝游云耳。
甲辰人日大雪书事用东坡聚星堂诗韵 现当代 · 施蛰存
 押屑韵
浮生万事随黄叶,嘤求犹欠剡溪
新正七日再飞霙,人愿天从亦奇绝。
微云词客林下姿,未接芝兰早倾折。
琼瑰一卷在怀袖,馨香不歇字不灭
吾今老聩无拘检,碧海游鲸岂容掣。
来坐春风百尺楼,步障蒸霞眼生缬。
絮盐佳句已缤纷,欲与六花竞霏屑。
玄言雅语如贯珠,画卷吟编供展瞥。
东京俊及出红妆,咳唾真堪赓世说。
归来恍似玉山行,挹得灵光利心铁。
太平官九天使者庙碑 唐 · 李玭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三
伏稽诸大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不测之谓神。惟道也。
生三混成。洞微于变化。
惟神也。得一而妙。
蓄秘于恬冥。钦若太元。
遐徵妙有。运陶甄之极。
不独尊欤。后唐累圣光华。
大明终始。陟曦阳之午。
廓照瑶京。操元命之符。
铭昌鼎算。白云孤峙。
时望嵩邱。紫㤅千龄。
日飞函谷。我开元神武皇帝圆灵受眷。
方舆宠秘。握元珠之妙。
捐可宝之珍。演至道于希。
刊杂法之凝滞。乃圣一也。
于穆祀典。清庙皦皦。
孝友光明。天地冥洽。
乃神二也。剑戟之器。
返于三农。弧矢之威。
神断六合。乃武三也。
察时变者。观乎天文。
人习凡庸。无阶测圣。
乃文四也。故冲精象外。
高视鸿名。昴荐河图。
灵朝海若。尧心摄照。
顾言筌于几蘧。轩目司明
屈旌乘于茨隗。所以虞环益地。
玉从天。纳殊赆于西王
展告成于东后。五龙推纪。
梁甫之高曾。八骏巡游。
陋昆墟之辙迹。昭回上转。
山岳下腾。列圣攸居。
通仙福会。文皇质义。
武帝佩图。至道之兴。
其来尚矣。自华封献寿。
圣德祈年。金格传书。
珠鎏味液。公主以天慈入道。
挹化芙蓉。秘监以王子出家。
调芳朮。北方著列仙之籍。
南州希至学之因。圣绪无为。
斯其有作。乃眷偫岳。
真君道府。光启祠室。
幽赞神宗。青城庐岳二山者。
佐命偫峰之望也。丈人仙箓。
秘谛真君。使者灵司。
孔昭冥察。名书五法。
举亚三魔。滀泄崇峦。
冀弗骞于物阜。寒暑穹谷。
将必顺于人时。开元十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降明旨曰。青城山丈人庙。
庐山使者。宜准五岳真君庙例。
抽德行道士五人。焚修供养。
仍委所管拣择灼然道行者安置。具年名申所由。
敕置庙使内供奉使者真图。建立祠庙。
并章醮行道。设斋使大宏道观法师张平公
粤自秦京。宣猷江服。
焕丹青之节。赐元牡之仪。
驿传光临。云岩皎色。
使持节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独孤祯。重镇柴桑
孚谣枳棘。时观武库。
代服文雄。经始干城。
全摹益厉。崇规逸丽。
壮思逾分。朝散大夫长史杨楚玉行司马皇甫楚玉浔阳县魏昌等。
恭惟圣善。式议灵场。
道俗虔精。冥休推异。
爰初筑土。则雨霾烟嶂。
俄顷伫立。而色霁霞标。
宝龟奠臬之辰。金虬驿程之际。
阴濛荐密。黮晦遄交。
注想元空。肃思皇道。
芬芳载洁。章醮翘襟。
六虚窈冥。一夕融朗。
半空之上。忽吐神辉。
缀灼九徼。颎扬千仞。
寮寀率抃。人吏并观。
昔天灵降周。以云门舞奏。
神光烛汉。以太乙登禋。
然北陆气交。南州燠变。
物委霜霰。人嗟冱寒。
使法师恬恳仙庭。凭威国命。
故元冬易煖。朱景敷晖。
畅于幽明。优乎力役。
并利攸往。咸欣子来。
使兹胜郊。遂臻灵域。
赪桂岭。郁翠松岩
召斲郢门。僝材荆岫。
疏峻墄。缭长垣
红壁列钱。丹楹绣础。
三閒四表。炳绘文●8F57。
八维九隅。悬锼镂槛。
虹梁亘欂。风牖承楣。
冽井蕖鲜。芳坛埽。
银铺月晓。瑶簴霜开。
至若圣理全幽。真容罕测。
夫其秘状。远降使司
盖考三仙之图。不于九牧之鼎。
皦姿粉垩。备质光妍。
符彩冥标。侔灵瑞表。
工徒罄想。殊思感通。
斋室盟祠。既优如在。
霓旌霞旆。时飏羽仪。
列冠名山。礼均行潦。
覃薰紫极。供养黄冠。
玉釜常煎。金垆永。
牲牷革享。鸾凤于飞。
露挹神翁。星临婺女。
清吹洞唱。天注匏瓜之津。
匹水仙宫。海曲蓬莱之岛。
龙骧凤翥。飘𦒜净戒之庭。
师子辟邪。趯跃精思之地。
珠幡卫筤。琼盖拥舆。
法供大厨。六时朝念。
真经云帙。万劫精修。
弗剪茅茨。明代久彰于克俭。
经营梓匠。神理邈尊于宠光。
圣渥堂闱。灵栖窟宅。
朅来禔福。不亦宜乎。
冬十有二月。司存式命。
毕钩绳也。元门道士章冲寂等。
挹教五千。齐欢亿兆。
历仙阶而仰止。攀睿算以骧诚。
天使愿奉于雕镌。心存魏阙。
法众希凭于苕琬。道在吴岑。
春水桃花。迷源遂远。
幽林杏坞。胜地非遥。
天休。敢述颂曰。
道秘重冥。神幽福庭。
三景运极。五岳栖灵。
其真有物。厥妙无形。
理则恍惚。功惟泰宁
于赫皇极。昭融亭造。
睿握元珠。祥丕大宝。
苍垠集贶。紫云宗道。
致享百神。探因五老。
乃眷崇山。岳灵之秘。
三象浮精。十华仙使。
威畜云雨。神存天地。
法象昭凝。真图炳粹。
幸明德之嘉运。降幽祠之宠章。
扈仙仪兮肃肃。煜瑞彩兮煌煌。
烁琳宫之夕照。拂琪木之神光。
雕辉兮翠辇。玉釜兮调香。
撷五芝于秀崿。搴八桂于飞梁。
龙吟凤舞天路长。青云衣兮白霓裳。
节空歌于瑶磬。臻羽旆于琼浆。
冥激兮福宇。飘眇兮神极。
牵匹水之布流。睨香炉之绮色。
留鹤语于千载。翥鸾装兮一息。
绛河真母将易逢。碧海仙姑淼难测。
恭至道兮三五。奉休符兮万亿。
纪贞石于名山。壮洪规于帝力。
行路难(自庚寅冬十月梧州失路,迄辛卯冬十二月返里,艰危遍历,辄纪以诗,得六十四首。) 其二十九 1651年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藏山阁诗存卷十三
维舟崖寺试追攀,却说飞来自皖山
乡国十年归未得,暂留此地算生还飞来寺有记云自吾皖飞去者:梁时清远峡有二神人,化为方士,往舒州延祚寺,夜叩真俊禅师,曰:「峡据清远上游,欲建一道场,足标胜概,师许之乎?」诺。中夜风雨大作,迟明启户,佛殿宝像已神运至此山矣。师乃安坐,语偈曰:「此殿飞来,何不回去?」忽闻空中语曰:「动不如静。」赐额飞来寺。)
释道拜君亲议状 唐 · 豆卢𰖍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
窃以释门垂范。
义在冲虚。
道家立言。
理归损挹。
岂自矜尚。
然后为高(事如秘阅局议中弹)
若乃君臣父子之仪。
尊卑贵贱之序。
与夫儒教。
分路同趋。
但缁服黄冠。
未通正法。
真言净戒
莫能坚受。
惟凭衣钵。
以自尊崇(弹曰经称袈裟者诸佛幢相又言同于佛塔钵盂应法之器自古诸佛皆用此器故十轮经云象王见猎师著袈裟敬故自拔其牙与此猎师又四分律云大律娑伽陁伏毒龙置于钵中是知应器法衣其功不小法服之贵何事深疑且负版冕衣仲尼犹敬矧兹器服而不尊乎)
谦撝之道既亏。
熏修之行弥失。
然则尊严之极。
本属君亲。
资敬所归。
道俗何别。
上动皇鉴。
下择刍词。
改而更张。
请遵拜议。
谨议。
关云长 宋 · 胡寅
西方有幻师,以利行幻术。
利他乃甘言,自利则其实。
曾微證形象,顾喜论恍惚。
可怜亿兆人,明智百无一。
泯然俱受绐,宁以鬼自怵。
疑怖既迫心,祈祷便屈膝。
千载浮屠氏,个个提一律。
云长忠烈士,蜀汉凛三杰。
许身初择义,遇主益秉节。
一受先主知,不为曹公屈。
最后围樊城,许南已无拂(重韵,疑当作怫)
智略孙吴俦,议徙股胆慄。
惜哉片言戾,壮志遂纡郁。
至今想英风,使我竦毛骨。
庙祀礼则宜,为国有典秩。
而彼天台僧,相此山水窟。
欲缮庐而处,假灵宣鬼物。
章乡城近止,将军此焉没。
斯人兼畏仰,吾计行可必。
唱云暴悍魂,岩壑擅营室。
从吾受净戒,父子归命佛。
初犹未赫烜,灵响沉寂谧。
奈何无尽翁,作记极词笔。
一毛成万钧,财施日盈溢。
精蓝敞千柱,城旦汹溟渤。
捐身养惰游,小智之所弗。
而况正直神,肯徇智颛汩。
永怀王迹熄,异说竞蜂出。
圣言甚微眇,学士迷祖述。
佛徒窃其柄,高坐弄拳拂。
翕张性命说,自谓了生灭。
孤标类清远,阴趣尽攘夺。
凡民何足算,吾党是可嫉。
终始莽如梦,变化暗若漆。
矧希有漏因,便怛无常猝。
推波而助澜,司寇莫能诘。
岂惟兹一庙,淫祀如发密。
谁将驱缁褐,南亩畀巾帻。
幽明无俶扰,典祀不相昵。
坐令宇宙间,礼乐兴炳蔚。
赠祈雨僧彦圆 南宋 · 许端夫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净戒当年赛愿身,积薪危坐志通神。
应诚甘霔苏群品,今有高人继后尘(《永乐大典》卷七八九五引《临汀志》)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五十 宋 · 释慧远
 押词韵第五部
大哉释迦文,生下便作怪。
南北东西行,点胸也忒杀。
弃舍轮王位,反受父母拜。
六载向雪山,精进修净戒
明星才出现,證道果能快。
分别说三乘,惹得一身债。
最后向灵山,拈花索买卖。
十万众人前,就中无一介。
独有迦叶波,和赃与捉败。
二千年前且放过,直至而今被佗坏。
坏不坏,主元在。
主既在,休厮赖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