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重湖阁 北宋 · 蒋之奇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宫亭彭蠡接扬澜,浩荡横空六月寒。
试问风波何以险,老僧只管倚阑干(原注:《庐山志》。)
瞻云寺二首 其二 戊申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六
池光峰定碧玻瓈,莲性迦陵共命栖。
一瓣香馀嘉树社(旧有青松社以拟莲社。),多生味在淡盐齑(寺中所造盐齑,淡者弥佳,见《庐山志》。)
虬松响起论前事,石镜溪湾认旧题。
记共净师烹茗处,金轮影到夕阳西。
元苏二公祠 南宋 · 曹豳
五言律诗 押齐韵
两公千载士,出处不须齐。
好事赵明府,合祠元瀼溪
清芬兰馥馥,往事草萋萋。
新额人瞻仰,知君手自题(明《永乐大典》卷六七○○引《九江志·瑞昌县》)
怪石供1082年5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三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禹贡》:「青州有铅松怪石」。
解者曰:怪石,石似玉者。
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
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
岂古所谓怪石者耶?
凡物之丑好,生于相形,吾未知其果安在也。
使世间石皆若此,则今之凡石复为怪矣。
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
其以形语也,捷于口,使吾为之,不已难乎?
故夫天机之动,忽焉而成,而人真以为巧也。
虽然,自禹以来怪之矣。
齐安小儿浴于江,时有得之者。
戏以饼饵易之。
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
大者兼寸,小者如菱、芡,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
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
庐山归宗佛印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
禅师以道眼观一切,世间混沦空洞,了无一物,虽夜光尺璧与瓦砾等,而况此石?
虽然,愿受此供。
灌以墨池水,强为一笑。
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禅师,而力不能办衣服饮食卧具者,皆得以净水注石为,盖自苏子瞻始。
时元丰五年五月黄州东坡雪堂(《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四。又见《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四二,《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一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七一,《名山胜概记》卷三五,《八代文钞》第二九册,《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一六,康熙西江志》卷二○三,《渊鉴类函》卷二六,同治《庐山志》卷四。)
集甲卷二三、郎本卷六○「复」作「覆」。
刘仙石诗 北宋 · 孙迈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珍重标前史,名教万古存。
谁知刘越石,便是洞天门
变化终□测,神仙未易论。
后人采扣处,白石又黄昏(清毛德琦庐山志》卷一一)
刘虚谷 南宋 · 朱熹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细读还丹一百篇,先生信笔亦多言。
玄机谩向经书觅,至理端于目睫存。
二马果能为我驭,五芽应自长家园。
明朝驾鹤登山(《庐山志》卷一一作酒醒下山)去,此话更从谁与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一)
申修白鹿洞书院1179年10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白鹿洞书院故址
具位:契勘庐山白鹿洞旧属江州,今隶本军,去城十有馀里,元系唐朝李渤居之所。
南唐之世,因建书院,买田以给生徒,立师以掌教导,号为国学,四方之士多来受业,其后出为世用,名迹章显者甚众。
至国初时,学徒犹数十百人。
太宗皇帝闻之,赐以监书,又以其洞主明起为蔡州褒信县主簿,以旌劝之。
其后既有军学,而洞之书院遂废,累年于今,基地埋没。
近因搜访,乃复得之
窃惟庐山山水之胜甲于东南,老佛之居以百十数。
中间虽有废坏,今日鲜不兴葺。
独此一洞,乃前贤旧隐儒学精舍,又蒙圣朝恩锡褒显,所以惠养一方之士,德意甚厚。
顾乃废坏不修,至于如此,长民之吏,不得不任其责。
除已一面计置,量行修立外,窃缘上件书院功役虽小,然其名额具载国典,则其事体似亦非轻。
若不申明,乞赐行下,窃虑岁久,复至埋没。
须至申闻者。
右,谨具申尚书省尚书礼部,伏乞钧旨检会太平兴国年中节次指挥,行下照会,庶几官吏有所遵守,久远不至堙没。
谨状。
〔小贴子〕契勘本军已有军学可以养士,其白鹿洞所立书院不过小屋三五间,姑以表识旧迹,使不至于荒废堙没而已,不敢妄有破费官钱,伤耗民力。
伏乞钧照(《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又见《朱子奏议》卷一一,《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四一,《白鹿书院志》卷二,民国庐山志》卷一○。)
地:宋浙本作「址」,《考异》所引别本同。
送轸上人之庐山 宋 · 岳飞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
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
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麈挥民国吴宗慈庐山志》卷一○)
西原崔嘉彦(以下见《南康集》)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三
前日诣见,重有喧聒,愧不可言。
奉告,获审经宿道体佳胜,为慰。
某前日出山,至上京陂头遇雨,巾屦沾湿,狼狈可笑。
喜幸之深,但恨已差晚耳。
承问之及,感感。
馀俟入城,得面布也。
昨承枉顾栖贤,得款馀论,为慰。
即刻伏惟动止佳胜。
昨日之雨,城中不能歛尘高隐,必多得之也。
米资少许,别纸送上,幸视至。
魏甥恪即向来病甥之兄,到此病作,自有手简求药。
幸审其證报之,当为修制服饵也。
昨日裴回三峡,奉候久之。
既以日莫,遂东走楞伽折桂。
失此一见,□张想也。
奉告,欣审即日残暑,道体佳胜。
庵屋□愧仰勤神用,方丈窗牖只于两旁为之,大小随意可也。
承诲示并惠竹萌,良厚意。
知烦亲斸,尤珍感也。
卧龙亭子已下手否?
向说栽竹木处,恐亦可便令施工也。
人还布谢,草草,复未有一物为报。
引领云山,第增愧仰。
承手示,闻还自德安,体用冲胜,良慰。
昨夕闻山间雨颇沾足,城中殊少,未敢废祷祠也。
所喻当为立之庵中,什器俟一面措办,旦夕得雨后,须一出郊,诸容面道。
或因入城,幸左顾也。
奉告,承乍寒道体增胜,为慰。
卧龙新庵主入庵,未得一往视之,承其寄,感感。
人还草草,少间别奉问次(《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五。又见《庐山纪事》卷五,康熙西江志》卷一七四,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同治《南康府志》卷二一,《庐山志》卷六,《庐山志》副刊之二。)
缺处清康熙本作「殊」。
张:四库全书本作「怅」。
濂溪先生事实记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二
先生世家道州营道濂溪之上,姓周氏名惇实字茂叔
后避英宗旧名,改惇颐。
用舅氏龙图阁学士郑公向奏,授洪州分宁主簿
县有狱久不决,先生至,一讯立辨,众口交称之。
部使者荐以为南安军司理参军,移郴及桂阳
用荐者改大理寺丞
洪州南昌县事,签书合州判官事、通判虔州事,改永州权发遣邵州事。
熙宁初,用赵清献公、吕正献公荐,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改提点刑狱公事。
未几而病,亦会水齧其先墓,遂求南康军以归。
既葬,上其印绶,分司南京
赵公再尹成都,复奏起先生,朝命及门而先生卒矣。
熙宁六年六月七日也,年五十有七。
江州德化县清泉社。
先生博学力行,闻道甚蚤,遇事刚果,有古人风。
为政精密严恕,务尽道理。
尝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
南安时,年少,不为守所知。
人程公珦摄通守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也,因与为友,且使二子往受学焉。
及为郎,故事当举代,每一迁授,辄以先生名闻。
在郴时,郡守李公初平知其贤,与之语而叹曰:「吾欲读书,何如」?
先生曰:「公老无及矣,某也请得为公言之」。
于是初平日听先生语,二年果有得,而程公二子即所谓河南二先生也。
南安狱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苛刻,吏无敢相可否。
先生独力争之,不听,则置手板,归取告身委之而去,曰:「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亦感悟,囚得不死。
郴、桂阳,皆有治绩。
南昌,县人迎喜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于是更相告语莫违教命。
盖不唯以抵罪为忧,实以污善政为耻也。
合州,事不经先生手,吏不敢决。
苟下之,民不肯从。
蜀之贤人君子皆喜称之。
赵公时使者,人或谗先生赵公临之甚威,而先生处之超然。
赵公疑终不释,及守虔,先生适佐州事,赵公熟视其所为,乃寤,执其手曰:「几失君矣。
今日乃知周茂叔也」。
邵州新学校以教其人,及使岭表,不惮出入之勤,瘴毒之侵,虽荒崖绝岛,人迹所不至者,必缓视徐按,务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施设措置未及尽其所为而病以归矣。
少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奉己甚约,俸禄尽以周宗族、奉宾友,家或无百钱之储。
李初平卒,子幼,护其丧归葬之。
又往来经纪其家,终始不懈。
分司而归,妻子𩜾粥或不给,而亦旷然不以为意也。
襟怀飘洒,雅有高趣,尤乐佳山水,遇适意处,或徜徉终日。
庐山之麓有溪焉,发源于莲华峰下,洁清绀寒,下合于湓江
先生濯缨而乐之,因寓以「濂溪」之号,而筑书堂于其上。
豫章黄太史庭坚诗而序之曰:「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知德者亦深有取其言云。
淳熙六年六月乙巳,后学朱熹谨记(《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八。又见《性理群书句解》卷七、二○,《周濂溪集》卷一、一○,嘉靖《九江府志》卷一六,《楚纪》卷一九,《周子抄释》卷二、附录,《庐山纪事》卷九,《璧水群英待问会元》卷四八,《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一五五,雍正湖广通志》卷五一,《濂溪志》卷首,同治《大庾县志》卷二○,同治《赣州府志》卷六五,《庐山志》卷一○,《周子年谱》卷一,《南宋文范》卷六四,《太常周氏宗谱》。)
此篇宋浙本在卷七十八。
卧龙潭送水文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九
往分灵液,来即祠坛。
诚未格于幽潜,泽尚愆于田亩。
惟时淹久,惧弗吉蠲。
敢奉冰壶,言归贝阙。
别祷馀润,用弭炎氛。
尚神听之渊冲,鉴惟衷而响答(《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五。又见《庐山纪事》卷五,康熙西江志》卷二○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四,同治《南康府志》卷二,同治《星子县志》卷一三,《庐山志》卷六。)
惟:四库全书本作「微」。
濂溪周虞部 北宋 · 李大临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帘前(原作山,据《庐山志》改)翠霭逼庐山,门掩寒流尽日闲。
我亦忘机澹荣利,喜君高躅到松关(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六)
濂溪 北宋 · 潘兴嗣
 押有韵
鳞鳞负郭田,渐次郊原口。
其中得清旷,贵结林泉友。
一溪东南来,潋滟翠波走。
清响动灵粹,寒光生户牖。
峨峨双剑峰,隐隐插牛斗。
疏云互明晦,岚翠相妍丑。
恍疑座中客,即是关中叟。
为歌紫芝,更击秦人缶。
窅然忘得丧,形骸与天偶。
君怀康济术,休光动林薮。
得非仁知乐,夙分已天有。
捉鼻固未免,安能混真守。
日暮车马徒,桥横莫回首(清毛德琦庐山志》卷一一)
夜发江城 南宋 · 陈必复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移舟别浦待潮生,客子匆匆又夜行。
云趁远帆离岛岸,风传疏角过江城。
忧时谏草嗟无用,爱客灯花喜有情。
愁甚不堪亲友别,小窗张酒到天明(同上书卷八○九二引《九江志》)
靖节 宋 · 释祖可
 押词韵第十五部
靖节非傲世,带耻为人束。
郁然霜雪姿,受正如独。
高歌归去来,自种
寓意琴书间,处己审缨足。
倾觞三径醉,颓然忘宠辱。
江山有遗迹,庶以拯流俗(《永乐大典》卷六七○○引《九江志》)
靖节 其二 宋 · 孙勴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载想风标。
至今门外青青,似向东风懒宋周必大庐山后录》末句作不为东风肯折腰。题作《陶公醉石》。)折腰(《永乐大典》卷六七○○引《九江志》)
送永倅周茂叔濂溪 宋 · 任大中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君去何人最泪流,老翁身独宿南州
随君不及秋来雁,直到潇湘水尽头(清毛德琦庐山志》卷一一)
江州杂咏四首 其三 清初 · 查慎行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湓城集
峭削峰峦北面当,云头一半割南康
高僧旧入遗民社,世业谁留佚老堂。
三劫𤇺烟埋洞壑,百年文物递沧桑。
名山志在真难续,或有奇踪堕渺茫(时余方辑庐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