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升”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729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仁以度心施物。义以由道利贞。
孝以养志安亲。慈以教忠有后。
举四行之尤善。成百代之馀庆。
盖得之于萧府君矣。公讳灌。
字元茂兰陵人
帝高辛之苗裔也。元鸟受命。
敬敷五德。白云入房。
网开三面微子封宋。
乐叔居萧。氏族之始也。
相国下秦。大夫师汉。
门阀之宗也。大齐以肃膺期。
践皇帝之位。大梁以木刃兴运。
张天地之图。传宝祚于一家。
易鸿名于两汉。青盖入洛。
重南国之衣冠。白马朝周。
盛西雍之宾客。公即梁宣皇帝之元孙。
明皇帝之曾孙。大父南海王珣。
入隋封梁国公。纂德乾坤。
灵睿哲。旧邦虽改。
见周鼎之时轻。新社仍封。
知晋圭之必大。考钧。
中书舍人率更令宏文集贤两馆学士。学穷秘赜。
文标宗匠。广博幽深。
契神无迹。温良恭俭。
与道为徒。是谓启迪后昆。
而焜耀前烈者也。公总山河之粹气。
注日月之末光。心根孝友。
器包礼乐。动蹑思后。
故口无择言。照在机前。
故身无择行。加以启蓬山之塞路。
入藏室之元关。四科得游夏之门。
六艺取之隽。年十八。
明经高第。补代王功曹
王升储。改通事舍人
又换内直监。曳裾西苑。
文士之场。束带东朝
首正人之列。寻以外艰去职。
王戎死孝。时论忧之。
闵子免丧。哀心未尽。
乃不就祥缟。不撤几筵者久之。
或曰。怀其宝。
迷其国。行其志。
约其亲。可乎哉。
公曰。吾过矣
不得巳而外除。不择官而禄仕。
国子监丞。以婚姻之故。
出为甘州司马。徙集岚二州司马
渝州长史。其从政也。
反身以惠下。推诚以敬上。
老吾老以施教。幼吾幼以子人。
执是心也。何往不济。
故历佐之郡。必僻陋知方。
蜑变俗。狠戾驯轨。
贪饕寡欲。迎新者望风而歌来暮
送故者计日而恋不足。诗云。
淑人君子。正是国人。
能长人之谓也。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
公因使入计。得扶侍还京。
巫峡之波。上当阳之坂。
展转在侧。殷忧历时。
席不安枕。衣不解带。
及板舆长税。遂扶杖不起。
子春视疾。加损徒勤。
石建执丧。悲哀自绝。
永淳元年八月。寓居穰县
终于苫盖。春秋五十有七。
先君之服也。三年有终。
公过时不释。圣善之丧也。
五十不毁。公恋亲灭性。
君子曰。礼也夫。
可谓至矣。夫人京兆韦氏。
祖云起。兵部尚书
父师实。秦州都督
公卿令族。兰杜齐芬。
凤凰飞鸣。始正家道。
珠玉秀色。终高母仪。
年五十有四。长寿元年十月
逝于京师布政里。粤以二年二月辛卯
合葬于少陵原之先茔。礼也。
其孤嵩。克戴圣君。
以宰天下。大福再成于身后。
湛恩广运于泉路。开元十七年仲冬癸丑诏曰。
中书令嵩父某。毓粹冲和。
降灵神象。言入精微之奥。
迹登圣贤之轨。位不充量。
道足庇人。松槚虽幽。
音徽不昧。宜承追远之庆。
俾崇冢宰之荣。可赠吏部尚书
同日诏曰。嵩母韦氏。
门传一经。行包四德。
才淑冠乎邦族。言范光乎母师。
诞兹宝臣。作予良弼。
封其石窌。俾承土宇之荣。
表以金章。永閟珩璜之饰。
可赠魏郡夫人。于是宗庙。
修礼物。荣君后命。
告我前人。远哉心乎。
一恩一敬之感会也如是。垂裕立训。
克家扬名。遗爱至矣。
慎终备矣。东武公之子孙。
共连茔阙。南城侯之夫妇。
同刻碑铭。词曰。
维萧系宗。出宋之子。
天命齐历。河图梁纪。
累帝重。雍容文史。
是生邦俊。世济其美。
仁义孝慈。中和庸祗。
文章鸣凤。礼乐元龟。
碣馆储闱潘贾。
人望国华。风流儒雅。
历佐列郡。政成休问。
行立时法。言垂后训。
没而益荣。追位冢卿。
哀感有情。事传无声。
墓门平。碑字金生。
不知千古。谁游九京。
东京道门威仪使圣真元元两观主清虚洞府灵都仙台贞元先生张尊师遗列碑 唐 · 蔡玮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七
先生讳探元字体微
家世南阳。正一真人道陵师君之冑也。
真人光上清之版。盖中古之仙。
眄睐而驱驰鬼神。指麾而震动河岳。
仙支流乎百代。真气降于三天。
元元将斧缋妙门。光传法印。
兴复乃烈。是生贞元。
曾祖俨。襄国紫州刺史
大父干。随平州司马
袭封朝阳县开国子。父睿。
遭季世乱离。终身向晦。
莅州也。政符于德儒
司武也。才叶于文若
避世也。道邻于仲御
盛矣哉。其先自沛迁邓。
朝阳因官徙广平。令为临洺人也。
先生童而逊悌。冠而贞愿。
劲若修篁之节。和如浮磬之声。
正衣冠而冰雪在容。离坚白而窾郤游刃。
师君之施远矣。文明初
天皇下席。国家延庆于道。
度为仙官。隶本郡明山道士
开元初。辅西京景龙观大德。
恩诏供奉。将授谏官
先生执心坚明。守道纯固。
固辞见许。十年。
朝廷增崇大圣祖元元庙。祠庭有侐。
密迩宫垣。择贤才以时禋洁。
天子精选黄褐。亲垂紫书。
先生峨眉王仙卿青城赵仙甫汉中梁虚舟齐国田仙寮等。允膺宸鉴。
有司备礼。冠盖纷迎。
邙山。俯河洛。
飘飘明霞之外。窅窅凝元之际。
望者以为神仙之会也。廿一年诏为东都道门威仪使。
与洞元先生司马秀同拜于玉清元坛。冠重謺之五云。
佩离罗之九色。霜临绛府。
冰鉴元都。邈登仙阶。
永执天宪。自是采真游者。
知證向之所存焉。俄兼圣真元元两观主。
清飙不弭。令望如初。
先生异时靡然叹曰。始吾擢德缮性。
矜仁宿名。将以迹混人间。
心存应帝。殊不知外韄内揵。
已滑真焚和。大丈夫当神动天随。
披然□是因历选海岳。至止乎兹山焉。
清虚洞宫。得皇人秘记曰。
凡初跻道位。必先诣阳台
即此山是也。先生乃考卜幽胜。
荐辞明灵。至诚元通。
若遇神授。虽子真谷口
远游邙中。亦一时也。
古老相传曰。仙人台也。
昔周王升仙。太子朝天坛于此台上。
有憩笙鹤之迹。我唐玉真公主于台下构馆。
为集灵仙之都。元风嘉声。
信万古之同德。其地即是古奉仙观
前有投钟泓。为蜺桓之潘。
每至阴凝黛碧。则霜韵常闻。
虽千载之湮沦。亦九州之殊异者也。
公主以天人之贵。帝子之尊。
玉镜清悬。琼华洞照。
自夫署真官于金格。列仙位于瑶台。
曰大洞三景法师。四纪于兹矣。
顷年摇羽节。吟凤箫。
真相光煌于九夭。风驭周游于偫岳。
以为此地青溪万仞。碧洞千门。
烟萝嘶风。金涧生月。
可冥八秘。滋五牙。
朝会丹田。豫游冲漠。
皇上奉尊祖之孝。穆友于之仁。
恩降紫宸。光融碧落。
题上方公主幽居曰平阳洞府小有仙台。又于山门别署金榜为灵都观。
贵主又罄散汤沐。首事增修。
先生亦德契言从。道同心一。
尽以天恩所赐巾裘器服。及私居庄碾园野。
资营缮焉。惜乎厥功未就。
而奄然体逝。享年七十有六。
默迁于山口云泉之业。时天宝元年七月丙寅也。
先生将示疾也。豫修金箓法事。
躬奠河图醮礼。倏有二仙光降。
百神昭明。其景象灵命。
及遗诫元歌。志传详焉。
文多不载。及乎解蜕也。
非烟覆寝。异香盈室。
奓老龙之户。疏子鹤之茔。
邻人见先生紫衣白马。俄亡所在。
烈风迅雷。晏而后息。
八月壬寅。封树之际。
赤气被于元宫。信夫升仙之验也。
奉仙观主段抱质。圣真观监斋寇含光。
夙奉主恩。经始灵都之役。
道士席守元冯若水□绚朱运刘意。并承天泽。
服御元牝之门。犹子庭芝
门人灵应。或感怆泉洞。
或悽伤竹林。相与叹云雪霓之不归。
望松槚之增慕。玮也肃尚其德。
悦闻其风。敬谥曰贞元先生
颂崖略于幽石。溥博泉源。
清璋孕灵。沦激波怒。
如雷如霆。于昭乎贞元。
才全而德形。端若表。
炯若星。嶷岳峙。
潜泉渟。同乎而来。
委天和而出宁。修然而往。
混元化以归冥。乘日之车兮驭云之軿。
飞霞丹霄兮流金火铃。小有空洞兮清虚明庭。
云层峨峨兮上震下炯。浩劫洋洋兮厥德弥馨。
册秦王仪注议 唐 · 段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八
据开元礼。
临轩册礼。
命诸王大臣其日受册者。
朝服从第卤簿。
与百官俱集朝堂
就次受册讫。
通事舍人引。
不载谒朝还第之
自开元以后。
册拜诸王
皆正衙命使诣延英进册。
皇帝御内殿。
高品引王入。
立于位。
高品宣制读册。
王受册讫归院。
亦无乘辂谒朝之礼。
臣按五礼精义云。
古者皆因禘尝而颁爵禄。
所以示无自专。
禀之于祖宗也。
今虽册命不在烝尝。
然拜大官大邑
必至殿廷。
敬慎之道也。
今当司欲准开元礼。
其日秦王服朝服。
自理所乘辂车。
备卤簿。
与偫臣俱集朝堂
就次受册讫。
至应天门外。
奉册置于载册之车。
王升辂。
出谒太庙讫。
归理所。
仪仗卤簿如来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