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道高法明法师书难佛不见形 南朝宋 · 李淼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七
夫道处清虚,四大理常,而有法门妙出群域。
若称其巧能利物,度脱无量为教,何以不见真形于世,直空说而无实邪?
今正就寻西方根源,伏愿大和上垂怀,允纳下心,无惜神诰,弟子李淼和南(《弘明集》十一。)
李淼和南:旋省雅论,位序区别,辞况充美,欣会良多。
所谓感化异时,像正殊俗,援外以映内,征文以验实,敬范来趣,无所间然。
夫受悟之由,必因鉴观,暗寄生疑,疑非悟本。
若书契所存,异代齐解,万世之后,可不待圣而师矣。
若乃声迹并资,言象相济,大义既乖,儒墨竞兴,岂徒正信不朗,将亦谤误增衅,得不取证于示见,印记以自固乎?
大圣以无碍之慧,垂不请之慈,何为吝昭昭之,晦倍寻之器,绝群望于泥洹之后,兴罪垢于三会之先。
刍狗空陈,其能悟乎?
仪像虚设,其能信乎?
至于帝王,训止当世,来生之事,存而不论。
故其隐见废兴,权实莫辨。
今如来轨业,弥贯三世,慈悲普润,不得以见在为限。
群迷求解,不可以灭尽致穷。
是以化度不止于篇籍,佛事备列于累万。
问今之所谓佛事者,其焉在乎。
若如雅况,所信在此。
所验在彼,而圣不世出,孔释异途,即事而谈,罔非矛盾矣,其可相验乎?
未能嘿废。
聊复寓言,幸更详究,迟睹清释(《弘明集》十一。)
李淼和南,雅论明受悟之津,爰自疑得,暗寄有馀,无取鉴观,鞠躬赞诵,咸足届道,览复往况,弥睹渊赜。
然所谓像法乖正,求悟理粗,借筌会旨,无假示见。
此固所以垂训,辉光所以不表,取之世典,绰焉足矣。
放光动地,徒何为乎?
若正信不止于俯仰,而佛事备举于形声,大觉所由妙其色,涉求之所可基其始,故知信者必以儒墨致疑,学者将由无证自悔。
无咎于三五,潜景道德,愆于十号矣,岂不然乎?
又诲务拯颓季,无暇来生,设在结绳,三世自明,亦又不然。
七经所陈,义兼未来,释典敷载,事止缘报。
故《易》云「积善馀庆」,「积恶馀殃」。
经云:「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
此则缘教常,缓兼训已弘,岂谓所务在此,所阙在彼哉?
来论虽美,故自循环之说耳。
望复擢新演异,以洗古今之滞,使夷路坦然,积碍大通也。
深愿大和上垂纳亮款,弟子李淼谨呈(《弘明集》十一。)
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 南朝宋 · 释法明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三
释法明白:巨论爰降,敬览移日,馥若幽兰,清若惠风。
贫道器非霜颖,运非庖生,动乖理间,独踬疑骇,良由辞讷旨滞,剧难星陈。
愚谓贰暗寄奇,鉴观示见,鞠躬歌赞,感动灵变,并趣道之津梁,清升之嘉会
故宜寄观双举,疑验雨行,岂得罢绝示见,顿漏神彩,齐轨,同范世训。
放光动地,徒为空言。
夫法身凝寂,妙色湛然,故能隐显顺时,行藏莫测,显则乘如而来,隐则善逝而去。
即言求旨,何愆于十号哉?
馀晖所映,足光季俗,信者岂以萤烛增疑,正向旦日,白黑比肩。
塔像经书,弥满世界。
学者岂以无证自悔。
又引七经,义兼未来。
积善馀庆,积恶馀殃。
虽新新生灭,交臂代谢。
善恶之业,不得不受。
此乃过明三世,愈亮七经,征翰检实,则闻命矣。
前论云:帝王,训止当世,来生之事,存而不论。
故其隐见废兴,权实莫辨,似若矛盾,义将安寄?
当仁不让,伏听渊赜。
前疏粗述,至圣沉浮,而义据末照,词况未泯。
谨更详究,共弘至道。
夫群生长寝于三有,众识永惛)于六尘,潜移为吞噬之主,相续为回转之轮。
形充逆旅之馆,神当过憩之宾,往来三恶而苦楚,经离八难而酸辛。
欣乐暂娱,忧畏永勤。
一身死坏,复受一身。
虽世智辨聪,群书满腹,百家洞了,九流必达。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鬼神莫之要,圣哲弗能预。
未免谬见以翳情,疑似以干虑。
寄怀于巫精,投诚于符咒,执邪以望正,存伪以待真。
迟回于两心,踌躇于二径,放光动地,其可见乎?
所以玄籍流布,列筌待机,机动必感,感而后应者也。
自有栖志玄宅,下操幽渊,明一生若朝露,辨三世之不虚,纵辔于清真之术,敛控于浊伪之衢。
植德耘邪而荟蔚,树福灌正而抹疏。
苦节竞辰于寸阴,洁己争逝于桑榆。
怀诚抱向,感而遂通。
岂不亲映光彩而睹其灵变哉?
若耳眼所不自了,或通梦之所见,如汉明因梦以感圣,大法于是而来游,帝王倾诚以归德,英豪敛衽以服化。
沙门齐肩于王公,僧尼直躬于天子,九十六种,孰为高哉?
宋武皇帝始登帝位,梦一道人,提钵就乞,因而言曰:「君于前世,施维卫佛一钵之饭。
今居斯位,遣问严公,征其虚实,严公即送七佛经呈闻。
吴主孙权,初疑佛法有灵验,当停罢省,遂获舍利。
光明照宫,金铁不能碎,炉冶不能融。
今见帝京建初寺,是吴郡有石佛,浮身海水,道士巫师,人从百数,符章鼓舞,一不能动。
黑衣五六,朱张数四,薄尔奉接,遂相胜举。
即今见在吴郡北寺,惇诚至到者,莫不有感。
朱张连民奉佛,由睹验致。
郭文举祗崇三宝,正信坚明,手探虎鲠,深识安危。
兰公拂严雪于猛兽,护公感枯泉而洪流,并高行逸群,清身迈俗,皆有异迹,世咸记焉。
自兹以外,不可胜论。
贫道少惰学业,迄于白首,孤陋寡闻,彰于已诫,直言林朴辞,未必可采。
惧不允当,伏追惭悚。
谨白(《弘明集》十一。)
法宝联璧序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窃以观乎天文,日月所以贞丽
观乎人文,藻火所以昭发。
况复玉毫朗照,出天人之表;
金牒空解,生文章之外。
虽境智冥焉,言语斯绝;
咏歌作出焉,可略谈矣。
粤乃《书称汤诰》,篇陈梦说。
昔则王畿居亳,今则帝业维扬功施天下,我之自出。
岂与姚墟石纽,谯城温县,御龙居夏,唐杜入周而已哉!
皇帝垂衣负衣,辨方正位,车书之所会同。
南暨交趾,风云之所沾被;
西渐流沙,武实止戈。
宜生之剑,乐彰治定;
庖牺之瑟,相兼二八。
知微知彰,将称四七;
如貔如虎,宁俟容成
翠屋之游,广成石室之会。
故以宗心者忘相,归凭者常乐
昔转轮获法,南宫有金龙之瑞;
梵天请道,东朝开宝盖之祥。
尽善尽美,独高皇代。
古者所以出师入保,冬羽秋签。
实以周颂幼冲,用资端士;
汉盈末学,取凭通议
《大传之论孟侯》,《小戴》之谈司业
山川珍异,俟郊迎而可知;
帷幄后言,藉垦田而求验。
以今方昔,事则不然。
我副君业迈宣尼道高启筮之作。
声超姬发,宁假卞兰之颂。
譬衡、华之峻极,如渤、澥之波澜。
显忠立孝,行修言道;
博施尚仁,动微成务。
智察舞鸡,爻分封蚁;
爰初登仕,明试以功。
德加三辅,威行九流。
董师虎据,操铍蝉冕。
律乡沈济,物仰平分之恩;
沂岱邛岷,民思后来之政。
陈仓留反裘之化,淮海墨帻之声。
威渐黄支,化行赤谷。
南通舜玉,北平
朝鲜航海,夜郎款塞。
然后体道方震,两施云行;
汉用戊申,晋维庚午
增晖前曜,独擅元贞
恩若春见,惠如冬日
履道为舆,策贤驷;
降意韦编,留神缃帙。
许商算术,王围射谱;
南龟异说,东驰杂赋。
任良奕基,羡门式法;
箴兴琴剑铭自盘盂。
无不若指诸掌,寻泾辩渭。
重以凤艳风飞,鸾文飙竖。
纤者入无经,大者含元气,韵调律吕,藻震玄黄。
岂俟取赞彦先,询闻雅主。
至于鹿苑深义,龙宫奥说;
远命学徒,亲登讲肆。
词为宪章,言楷式;
往复王粲,事轶魏储。
酬答蔡谟道高晋两,似悬钟之应响,犹衢尊之待酌,率迩者踵武,逖听者风声。
是使金坚闭法,宝冥夕梦;
无怀不灭,华胥夜感。
自非建慧桥,明智剑,薰戒香,沐定水,何以空积忽微,尘贤劫而终现,黍累回干,蕴珠藏而方传。
加以大秦之籍,非符八体;
康居之篆,有异六爻。
二乘始辟,譬马传兔;
一体同归,弃犀崇象。
润业滋多,见思平积;
本有凝邈,了正相因。
虽谈假绩,不摄单影;
即此后心,还踪初焰。
俱宗出倒,莲华起乎淤泥;
并会集藏,明珠曜于贫女。
性相常空,般若无五时之说;
不生烦恼,涅槃为万德之宗。
无不酌其菁华,撮其旨要,采彼玳鳞,拾兹翠羽,润珠随水,抵玉昆山
每至鹤关旦启,之俦朝集;
鱼灯夕烂,陈吴之徒晚侍。
皆仰禀神规,躬承睿旨。
爰锡嘉名,谓之联璧。
联含珠而可氦,璧与日而俱升。
以今岁次摄提,星在监德百法明门,于兹总备,千金不刊,独高斯典,合二百二十卷,号曰《法宝联璧》。
虽玉杯繁露,若傍蒹葭
金台凿楹,似吞云梦
绎自伏枥西河摄官南国,十回凤官,一奉龙光。
笔削未勤,徒荣卜商之序;
稽古盛则,文惭安国之制。
谨抄纂爵位,陈诸左右:
使持节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湘东王绎,年二十七,字世诚
侍中国子祭酒南兰陵萧子显,年四十八,字景畅
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彭城刘溉,年五十八,字茂灌
散骑常侍步兵校尉东宫侍南琅邪王修,年四十二,字彦远
吴郡太守、前中庶子、南琅邪王规,年四十三,字威明
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彭城刘孺,年五十五,字孝稚
太府卿步兵校尉河南褚球,年六十三,字仲宝
中军长史、前中庶子陈郡谢桥,年四十五,字国美
中庶子彭城刘遵,年四十七,字教陵
中庶子琅邪王稚,年四十五,字孺通
宣城王友、前仆东海徐喈,年四十二,字彦邕
御史中丞河南褚稚,年六十,字士洋
中郎长史南兰陵太守陈郡袁君正,年四十六,字世忠
中散大夫金华宫家令吴郡陆襄,年五十四,字师卿
中散大夫琅邪王藉,年五十五,字文海
新安太守、前家令东海徐离,年六十四,字士缋
尚书左丞沛国刘显,年五十三,字嗣芳
中书侍郎南兰陵萧几,年四十四,字德玄
云麾长史寻阳太守、前仆京兆韦棱,年五十五,字威直
国子博士范阳张绾,年四十三,字孝卿
轻车长史南兰陵萧子范,年四十九,字景则
庶子吴郡陆罩,年十八,字洞元
庶子南兰陵萧填,年四十,字文启
秘书丞、前中舍人琅邪王许,年二十五,字幼仁
宣城王文学琅邪王训,年二十五,字怀范
洗马权兼太府卿彭城刘孝仪,年四十九,字孝仪
洗马陈郡谢禧,年二十六,字休度
中军录前洗马彭城刘蕴,年三十三,字怀芳
洗马吴郡张孝总,年四十二,字孝总
南徐州治中南兰陵萧子开,年四十四,字景发
西中录事参军典书通事舍人南郡庾肩吾,年四十八,字子慎
北中记室参军颍川庾仲容,年五十七,字仲容
惠记室参军南兰陵萧滂,年三十二,字希传
舍人南兰陵萧清,年二十七,字元专
宣惠主簿前舍人陈郡谢嘏,年二十五,字茂范
尚书都官郎陈郡殷劝,年三十,字弘善
安北参军彭城刘孝威,年三十九,字孝威
尚书殿中郎南兰陵萧恺,年二十九,字元才(《广弘明集》二十)